『壹』 A股IPO过程中,股权激励方式应如何选择
2017年公告的448个方案中限制性股票方案数量达到了352个,而作为上市公司股权激励工具的另一位主力干将——期权只公告了94个方案占比20.98%。同时根据统计的过去5年中公告的所有方案中限制性股票方案和期权方案的占比可以发现期权的占比不断降低,而限制性股票的占比不断提高。
笔者认为主要有这几大原因:
①限制性股票的授予价格通常为授予时市价的一半左右,而期权的行权价格通常为授予时的市价,从员工的角度来讲限制性股票的收益更大,激励效果更佳;
②随着目前大量的公司使用创新型算法计算限制性股票的股份支付成本,目前限制性股票的股份支付成本相比期权已经不像原来差距那么大,甚至很多公司采用期权的股份支付成本还高于限制性股票,从公司的角度来讲成本差异不大;
③限制股票由于是员工先出资购买后解锁获得收益,因此对员工的绑定效果更好;而期权则仅仅是给与员工一个按约定价格购买公司股票的权利,这种权利受二级市场股价的波动影响大,最终能否行权获得收益的不确定性大,因而对员工的绑定效果更差。
——恩美路演
『贰』 上市公司股权激励方案是什么含义
根据您的提问,华一中创在此给出以下回答:
股权激励是指以股票作为回手段对经营者进行激答励的一种制度.所谓股权激励是指以股权为基础(stock—based)的激励制度,主要有两种方式即限制性股票所有权(restrictedstockownership)和股票期权(stockoption) 股权激励方式是指企业通过在一定条件下、以特定的方式(股票)对经营者拥有一定数量的企业股权,从而进行激励的一种制度,它能够将企业的短期利益和长远利益有效结合起来使经营者站在所有者的立场思考问题达到企业所有者和经营者收益共同发展的双赢目的。简言之,股权激励,是指企业经营者和职工通过持有企业股权的形式,来分享企业剩余索取权的一种激励行为.
『叁』 14为什么上市公司选择股权激励计划
根据你的提问,经股网的专家在此给出以下回答:
上市公司选择股权激励计划的动机
股权激励作为一种激励机制,在国外得到了广泛应用。从实证研究的结果中发现:公司选择股权激励主要受制度背景、公司治理和公司特征三方面因素的影响。
1. 制度背景:一国的制度背景会对公司高管激励行为产生重要影响。处于市场化程度高的地区的公司更有动机选择股权激励,非管制行业中的公司比管制行业中的公司更有动机选择股权激励。
2. 公司治理:公司高管激励行为除了受外部制度环境的影响外,还受公司治理结构的影响。从公司性质和股权结构方面而言,相对于国有企业,民营企业更有动机选择股权激励; 股权结构越集中,公司选择股权激励的需求越弱。从公司治理层面而言,治理不完善的公司更有动机选择股权激励,但更多的是出于福利的动机; 由于股权激励的长期效应,高管年龄越年轻的公司越有动机选择股权激励,具有较高现金薪酬的公司会更有动机选择股权激励以减少高额的税收导致的对管理者激励不足的问题。
3. 公司特征:基于公司高管与股东之间的信息不对称和代理成本,不同的公司特征如成长性、规模、人才需求、高管年龄、流动性限制、业绩等因素会影响公司选择不同的股权激励制度。在公司特征层面,规模大、成长性高的公司会更有动机选择股权激励,对人才需求高的信息技术行业则会有动机选择股权激励以吸引与保留人才。
福利动机抑制股权激励作用
国外公司的股权激励是一种解决代理问题的手段,而在中国,部分公司选择股票期权并非为了缓解流动性限制,不完善的治理结构导致无法对管理者进行有效监督时,股权激励反而会被管理者用来谋福利,从而成为代理问题的一部分。
避免机会主义的股权激励设计建议
那么,在股权激励的设计过程中,应如何防止高管以激励的名义通过股票期权为自己谋取福利?借鉴国际上的股权激励设计经验,结合中国本土股权激励的特色,吕长江教授对股权激励设计过程的几点关键指标提出了建议。
1.行权价格:国际上有不少国家规定,股票期权的行权价格不得低于期权授予时股票的公平市场价格。合理的行权价格应当尽量反应出公司现阶段的真实价值,以保证股权激励的收益能客观地反映高管努力的成果。制定合理的行权价格,要从监管方和方案制定方两方面着手考虑。
2.行权条件:行权条件应该根据公司未来的经营情况来制定,总体的效果是要指引公司获得更好的业绩表现。行权条件应当有一定的实现难度,以起到激励作用。
从目前已公告的股权激励方案看,绝大多数的公司的行权条件均为净利润及净资产收益率一定比例的增长。使用单一的财务指标虽然简易可行,但也容易带来管理层盈余管理的问题,也无法反应公司真正的业绩。对此,吕长江教授同样分别对监管层和上市公司提出关于合理行权条件的建议。
对监管层而言,监管层应让公司加强信息披露编报规则,包括要求公司披露行权条件和前三年指标的对比,前三年指标的年增长率和行权条件的年增长率等。更透明的信息披露规则,增加了投资者对公司的监督,从而促使公司自觉地设计合理的行权条件。
3.授予规模:授予规模也是公司根据实际情况确定,但是,为了避免过大的授予规模,不少国家规定了授予规模的上限,比如美国规定,每年新增的可首次行权的期权所对应的股票额度不得超过10万美元。对中国而言,合理的股权激励应做到分批授予,且授予规模适当。因为过小授予规模的激励作用较弱,而过大的授予规模,会使得员工之间的财富差距加大,导致分配不均匀,也会使被授予对象过分在意股权激励的收益,从而产生一些机会主义行为。海外的经验表明,长期激励应占年总收入的20%-80%。这可以为中国上市公司制定股权激励提供一定的参考。
4.行权有效期:美国和中国都规定,股权激励的有效期一般不得超过10年。过短的有效期会导致长期激励不足,但过长的有效期也会削弱激励效应,所以10年是一个比较合适的上限。公司可以酌情设计自己的股权激励的有效期,在10年这个上限内。
以上就是经股网的专家根据你的提问给出的回答,希望对你有所帮助。
经股网是一家以股权为核心内容的“企业家股权门户”网站
『肆』 上市公司和非上市公司分别采用什么股权激励方式会比较好呢
很多企业在对员工的长期激励过程中都会引入股权激励的模式,这种激励方式在上市公司中更为常见,除了股权之外,企业还可以使用期权、增量期权、期股期权的方式。
非上市公司中引入股权激励对企业而言具有很大的挑战性,因为股权的结构无法变动,企业每年增加的价值点也难以衡量。因此在非上市企业中通常采用分红权导向的激励。使用分红权时要考虑分红权的核算办法、分红的基准、分红对象的选择等因素。
股权激励的适合哪些人群呢?如何选择呢?华恒智信的研究团队认为激励对象选择的范围应该是人力资本的范围,即将人力资本作为股权激励的对象。人力资本主要应具备以下五方面的特征:知识、经验、技能、成果、共担分险与责任。只有满足以上五点的人才才能被称为人力资本。有些企业仅仅以知识、职位等作为激励对象选择依据,其实这是不合理的。
企业在进行股权激励时应注意两个事项:
第一,明确区分企业投资方和人力资本关系。企业投资方和人力资本,即职业经理人对企业价值的贡献不同,因此股权结构应该发生相应变化,体现股权结构要代表实际的价值结构。
第二,股权激励在实施过程中还要注意退股细节的设计,约定股权激励计划的变更条件、终止条件等,从而避免和减少不必要的风险。
希望回复对您有所帮助或启发!
『伍』 国有上市公司股权激励对象的有哪些例外
《上市公司股权激励管理办法》规定:激励对象可包括董事、监事、高级管理人员、核心版技术(业务)人权员,不应当包括独立董事(备忘录1号最新规定, 为了充分发挥监视的监督作用,上市公司的监事不得成为激励对象)。
国资委规定:国有控股公司股权激励的对象原则上限于上市公司董事、高级管理人员以及对上市公司整体业绩和持续发展有直接影响的核心技术人才和管理骨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