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首页 > 集团股份 > 大清集团有限公司

大清集团有限公司

发布时间:2021-04-14 00:38:39

① 怎样看待清朝统治集团的最后十年

清朝:
1840年,中英第一次鸦片战争爆发(1840-1842).
1842年,中英签订《南京条约》,英占香港岛,开放五口通商.
1843年,中英签订《五口通商章程》,《虎门条约》.同年,洪秀全创立拜上帝会.
1844年,中美《望厦条约》、中法《黄埔条约》订立.
1851年,清咸丰元年,清朝人口达43610万.同年,拜上帝会在广金田村起事,建号太平天国.
1853年,太平军攻入南京,改名天京,定为国都;并颁《天朝田亩制度》.
1856年,第二次鸦片战争(1856-4860)爆发.英法联军侵华.同年,天京事变.太平天国内讧,渐趋败亡.
1858年,英法联军攻陷大沽,清廷与两国签订《天津条约》,又与俄签订《瑷珲条约》.
1859年,英法联军再次入侵中国, 1860年,英法联军火烧圆明园;攻陷北京.中英、中法、中我分别签订《北京条约》.
1861年,8月咸丰在热河驾崩.11月1日,辛酉政变,慈禧太后登上中国政治舞台.同年,洋务运动(1861-1894)开始,创办军事工业、实业,编练陆海军设西式学堂.
1864年,洪秀全病死,清军攻入南京,太平天国败亡.同年,中俄签订《勘分西北界约记》. 1883年,中法战争(1883-1885)爆发,
1885年,中法签订《越南条约》,法占领越南.
1888年,清廷建立北洋水师,加强军备,巩固海疆.
1894年,中日甲午战争(1894-1895)爆发.同年,孙中山在檀香山创立兴中会.
1895年,中日签订《马关条约》,割让台湾及辽东半岛.俄法德三国干涉还辽.同年,洋务运动宣告终结.
1896年,《中俄密约》签订;此后列强纷纷在华租借港湾,划分势力范围.
1897年,德国强租胶州湾;沙俄占旅顺及大连.
1898年,6月,光绪帝在康有为等推动宣布“戊戌变法”,同年9月,慈禧发动政变,变法失败,又称“百日维新”.
1899年,义和团兴起,在山东各地杀教士、教民.
1900年,6月21日,慈禧对全世界宣战.8月16日,八国联军攻陷北京.同年,兴中会惠州起义失败.
1901年,清政府和西方列强十一国签订《辛丑条约》.清廷下令筹划新政.
1905年,清政府罢科举,派五大臣出洋考察宪政.同年,孙中山创立中国同盟会,提出三民主义.
1906年,清政府宣布「预备立宪」. 1907至1908年,同盟会发动六次起事均失败.
1908年,光绪帝、慈禧太后先后驾崩;宣统帝即位.
1911年,4月黄花岗起事未成;5月清攻府宣布铁路国有,引起保路风潮;10月武昌起义,南方各省纷纷宣布独立,史称辛亥革命.
1912年1月1日,中华民国宣布成立.2月12日,宣统帝溥仪宣布退位,清朝统治被推翻.

② 大清集团之四少txt全集下载

大清集团之四少 txt全集小说附件已上传到网络网盘,点击免费下载:

③ 关于清朝覆灭

清朝亡于革命吗?
○ 杨春时 粤海风编辑部版权所有

资产阶级领导的辛亥革命推翻了清王朝,这似乎已经成为不移之论。但是,清王朝在辛亥革命中覆灭是一回事,辛亥革命推翻了清王朝又是一回事。中国资产阶级并没有强大到足以战胜封建地主阶级的程度,资产阶级所领导的辛亥革命也不足以推翻封建王朝。清王朝之所以在辛亥革命中被推翻,不仅仅是资产阶级革命派的斗争的结果,也是代表汉族地主阶级利益的汉族官僚集团以及地方势力夺权的结果。前者虽然严重地打击和动摇了清王朝的统治,但并没有力量与整个封建地主阶级相抗衡,它只是创造了这样一个条件,促使汉族官僚集团与满族贵族集团分化、地方势力脱离中央政权,并趁机夺取了政权。因此,不应当简单地断言辛亥革命推翻了清王朝,而应当具体地分析当时的各种社会矛盾以及辛亥革命中各种政治力量的较量,进而断定清王朝覆灭的主因。

清朝末年各种社会矛盾极其尖锐复杂,辛亥革命就是这些矛盾的总爆发。在诸种社会矛盾中,首先是以资产阶级革命派为代表的人民大众与封建地主阶级的矛盾。这是基本的社会矛盾。它造成了清王朝封建统治的危机。但是,由于中国资产阶级的软弱无力,农民阶级的愚昧落后,以及无产阶级尚没有发展为独立的政治力量,因此,革命力量远不足以战胜封建势力,社会矛盾不可能发生革命性的转化,也就是说,资产阶级革命不可能推翻清王朝。历史事实证明了这一点。辛亥革命前,资产阶级革命派曾经发动了多次武装起义,但由于没有广泛发动群众,力量分散弱小,均遭失败。武昌起义是由文学社和共进会两个小的革命团体发动的,它缺乏坚强有力的领导核心与严密强大的组织,仓促发动,带有很大的偶然性和冒险性。在强大的清朝军队进攻下,汉口、汉阳失守,起义军难于支撑,危在旦夕。只是袁世凯要利用革命作逼宫的筹码,武昌才得以保存。其他独立各省,政治成分不纯,军事力量薄弱。不难设想,一旦武昌起义失败,南京临时政府也难免垮台,各省独立也将烟消云散。这就是说,在辛亥革命中,最强大的力量不是资产阶级革命派,也不是清朝统治集团,而是从中分化出来的以袁世凯为代表的汉族官僚、军阀集团。正是后者镇压了革命,也推翻了清王朝。

清朝末年,在统治阶级与人民大众的矛盾空前激化的同时,统治阶级内部的矛盾也随之尖锐化,这主要体现于满族贵族集团与汉族官僚集团的矛盾,以及中央政权与地方势力的矛盾。尽管统治阶级内部矛盾不是基本的社会矛盾,但是,由于前述原因,当解决基本矛盾的历史条件不成熟时,统治集团内部矛盾就可能上升为主要矛盾,并通过它的解决即内部权力转移来缓解基本的社会矛盾。例如,中国历代农民起义并没有解决农民阶级与地主阶级的基本矛盾,而是促成了统治阶级内部权力的再分配,从而缓解了基本的社会矛盾。正是在这种历史条件下,辛亥革命才仅仅取得了形式上的胜利,政权落入以袁世凯为代表的汉族官僚、军阀集团手中。应当强调指出,不是袁世凯“窃取”了辛亥革命的果实,而是辛亥革命没有能力结出果实,即资产阶级没有可能夺取政权,政权落入汉族官僚、军阀集团手中有其历史必然性。这要分析清朝统治集团的构成及其内部矛盾。

清王朝是满族贵族与汉族地主阶级的联合政权,但满族是统治民族,满族贵族集团居首要地位,汉族官僚集团居次要地位。尽管清朝历代皇帝都标榜所谓“满汉一体”,在权力势配上照顾到汉族官僚集团的利益,如中央各部长官设置满员与汉员对等,但实际上满、汉官僚的地位是不平等的。一般说来,官阶越高,满员的比例就越大,历代军机大臣几乎全是满族贵族。这种情况直至清朝后期才有所改变。地方官吏汉员较多,但总督几乎全是满员、巡抚则满汉对等。总之,满族官吏的比例大大超过满族的人口比例,而且权力中枢操纵在满族贵族集团手中。在军事上,八旗兵一直是清王朝依靠的主要军事力量,其待遇、装备远远优于绿营兵。清朝早、中期,汉族官僚集团尚未形成足以与满族贵族集团相抗衡的力量,只能依附于满族贵族集团,因此,两个集团的矛盾尚未尖锐化。至于清末,外患内乱不断,充分暴露了满族贵族集团的腐朽衰落,汉族官僚集团崛起,并起而向满族贵族集团争权,统治集团内部矛盾激化。

清朝后期,整个统治阶级的腐化日趋严重,满族上层统治集团尤甚,它的腐化还与整个满族的腐化相联系。满族入关后,成为统治民族,男子不事生产,作为职业军人一生下来便享受俸禄。承平日久,游惰成习,文武皆废,“八旗子弟”成为对社会毫无用处的寄生阶层。一个民族培养不出合格的统治人才,也必然丧失统治能力。在和平时期尚可勉强维持,一旦国家有事,其腐败无能便暴露出来,这就迫使最高统治者转而仰仗汉族官僚集团以挽救其危机。汉族以其人口和文化素质的优势,拥有满族难以相比的人才资源。因此,历史趋势必然是汉族官僚集团地位的上升,并且最终取代满族贵族集团的统治。鸦片战争前夕,道光帝鉴于满族大臣的无能,破例委任林则徐为钦差大臣办理禁烟事宜,已经初露汉员地位上升的迹象。太平天国割据江南,八旗兵不堪一击,满员不堪一用,清王朝岌岌可危,最后靠汉族官僚曾国藩、李鸿章、左宗棠等建立湘军、淮军地主武装才打败了太平天国,挽救了摇摇欲坠的清王朝。清廷不得不破例给曾、李封爵。尔后,李鸿章跻身军机,成为晚清的栋梁之臣。而且,淮军也取代八旗、绿营成为清军主力。所谓“同光中兴”实在是凭借汉族官僚集团之力,清王朝也因此多喘息了许多年。自此以后,汉族官僚集团地位空前上升,不断的外患内乱给他们创造了崛起的机会,统治危机又迫使统治集团进行改良,搞洋务、变法维新、编练新军,这些都需要人才,而满族贵族官僚却保守颟顸、难以胜任,形势进一步把汉族官僚集团推向政治舞台的中心。洋务派、维新派几乎全是汉族官僚。更重要的是政权的支柱——军队最后也掌握在汉族官僚集团手中。甲午一战,暴露了旧式军队的腐朽,清廷开始编练新军。满族贵族集团唯恐大权旁落,竭力把持新军领导权,无奈其昏聩无能、后继乏人,也只能眼睁睁地看着袁世凯、冯国璋、段祺瑞、徐世昌等养成羽翼,把持了新军。满族贵族集团曾一度以“回乡养疴”的名义解除了袁世凯的军权,但袁在新军已成势力,满族贵族集团失去控制。武昌战事一起 ,袁世凯就指使其党羽挟迫清廷恢复其军权,并委任其为总理大臣。这样,清朝军政大权终于落在汉族官僚、军阀集团手中。袁凭借实力,一方面威逼革命党拥戴他为大总统,同时又挟迫清廷退位交出政权。在袁世凯的逼宫戏和革命的声势面前,满族贵族集团腐朽已极、毫无抵抗能力,亲贵大臣唯知避祸自保,或者空言抵抗,隆裕太后只能对着小皇帝垂泪。满朝文武只有铁良、良弼两个少壮派较有见识才干,但大厦已倾、独木难支。袁世凯借辛亥革命之机夺取了政权,这标志着汉族官僚、军阀集团终于取代了腐朽没落的满族贵族集团的统治。

与满族贵族集团没落、汉族官僚集团上升的趋势相一致,中央政权对地方的控制削弱,地方势力崛起,这也是清王朝覆灭的重要原因。清王朝汲取历史经验,实行高度的中央集权统治,不允许地方官吏与地方势力相结合,也不允许地方官吏集军政大权于一身。清末外患内乱造成了深刻的统治危机,也大大削弱了中央对地方的控制,促成了地方势力的崛起。镇压太平天国起义过程中,曾国藩、李鸿章等不但统领军队,而且兼署督抚职衔,集军政大权于一身,形成了有独立性的地方势力。甚至在英法联军逼进北京的危急关头,正在围困天京的曾国藩竟然以安内重于攘外为由拒不奉诏勤王,以后,督抚大员取得了节制军队的权力,从而造成了地方独立于中央的隐患。

地方势力的崛起,还有经济上的原因。洋务运动中,地方官僚兴办了一批新式工业以及文教事业,如曾、李、左兴办的军事工业,张之洞在湖北等地建立的纺织、煤矿、冶铁等企业。这些官僚企事业加强了地方的独立性和经济实力。同时,民族资本的发展,也要求地方政府维护其利益,以抵制中央政府的压迫(如四川的保路运动),这在南方各省较为明显。这样,地方官吏与地方势力相结合,形成了自己的特殊利益和相对独立性,中央的控制削弱,甚至出现地方与中央分庭抗礼的局面。当义和团运动兴起,清廷向各国宣战、围攻使馆之时,湖广总督张之洞、两江总督刘昆一以及督办卢汉铁路大臣盛宣怀却公开抗拒朝廷,独自与被视为交战敌国的英、美、德、法等国结成所谓“保境安民”的“东南互保”。后来,闽浙总督及蜀、鲁、豫、陕等督抚也纷纷宣布支持或赞同,从而使“互保”区域远远超出了东南的范围,这表明了清朝统治的严重危机。值得注意的是,“东南互保”是在东南地区的大商人、大资本家(如张謇)和著名绅士(如陈三立、汤寿潜)等推动下才搞起来的,这说明地方官吏与地方势力的结合已经形成。至于戊戌变法以后成立的地方参议会,更成为地方士绅、资产阶级与地方政权的联盟,在辛亥革命中扮演了重要的角色。

武昌起义后,各省纷纷宣布独立,但其中革命党人夺取政权者并不多,多为地方势力投机革命,有的就是清朝地方官僚改换旗号。清朝中央政府这样快就陷于孤立,它在全国的统治如此轻易地土崩瓦解,绝非偶然,这是地方势力崛起、发展的必然结果。地方势力为了保护自己的特殊利益,不肯为清朝中央政府殉葬,在革命风暴中必然与清廷分道扬镳,甚至站到革命阵营中来。

清王朝在辛亥革命中的覆灭,乃是各种力量的合力造成的。其中资产阶级革命派并不是主要力量,主要力量是从统治集团中分化出去的汉族官僚、军阀集团(也包括地方官僚势力)。是后者战胜了满族贵族集团,也战胜了革命党人。但是,正是资产阶级革命派的斗争创造了政权更迭的历史条件和契机。只有这样看待辛亥革命,才能理解辛亥革命何以会失败,以及何以会出现民国初年的北洋军阀统治和军阀割据的局面。

④ 清朝洋务运动中创办的公司有多少活到了现在,发展的怎样

英国发动鸦片战争推开中国大门,太平天国风起云涌引导百姓造反。清政府摇摇欲坠、土崩瓦解之际,一批封建官僚势力展开了一场浩浩荡荡的洋务运动,主张创办新式工业,培育新型人才,造就新式军队,以拯救垂危、追求富强。这场运动虽然依旧是在维护清王朝统治,但它的确促进了中国的近代化,尤其是它所创办的一些公司,如今留下来的全都是世界500强。

宝钢集团

宝钢集团实力雄劲,曾经连续13年入围世界500强企业名单,是中国第一家入围世界500强企业的中国钢铁企业。2016年,武钢集团和宝钢集团联合重组,成立了宝武集团。重组后的宝武集团仍然独领风骚,继续入围世界500强企业。

时过境迁物是人非,百年风雨早已褪去。虽然洋务运动已经失败,但是它的成果却以另一种方式保留了下来,发光发热为国奉献,生生不息直至永远。

⑤ 清朝有没有统治集团

清朝的统治集团主要成员便是满族八旗集团,附加部分的汉人

⑥ 清朝的正式名称是什么呢

正式名称是大清,清指的是国号,大是修饰词,大在古代的含义是伟大的意思。

⑦ 北京大清生物技术股份有限公司怎么样

简介:北京大清生物技术股份有限公司主要从事生物医学材料、再生医学与组织工程、干细胞与生物治疗产品的研发、生产、销售和服务,是国内最早从事组织工程产业化探索的企业之一。
法定代表人:李次会
成立时间:2001-08-24
注册资本:5405万人民币
工商注册号:110108003191124
企业类型:其他股份有限公司(非上市)
公司地址:北京市海淀区上地三街9号C座C701

⑧ 中国清朝第一位皇帝是谁

清朝第一位皇帝是顺治皇帝。

顺治皇帝是清朝入关以后的第一位皇帝,而他的父亲皇太极虽然被后世称为“清太宗”,但他建立的是“大清国”。

但直到皇太极去世的时候,“大清国”还没有定鼎中原,故此时的“清”并不能算是中国的一个朝代。

顺治的爷爷努尔哈赤是清朝的奠基人,后世称“清太祖”,但他建立的是“大金国”,也不算是清朝的第一位皇帝。

(8)大清集团有限公司扩展阅读:

爱新觉罗·福临,即清世祖(1643年-1661年在位),满洲正黄旗人。清朝第三位皇帝,清朝入关后的首位皇帝。清太宗第九子,生母为孝庄文皇后博尔济吉特氏。

崇德三年,出生于沈阳永福宫。六岁登基,年号顺治,由和硕睿亲王多尔衮摄政。顺治元年(1644年),清军入关,入主中原。

同年,自盛京迁都北京顺治七年(1650年),多尔衮出塞射猎,死于喀喇城,顺治帝提前亲政。

面对全国出现新的抗清高潮,顺治帝同大臣经过反复筹商,决定采取抚重于剿的策略,一方面实行“招降弥乱”的怀柔政策。

同年,自盛京迁都北京顺治七年(1650年),多尔衮出塞射猎,死于喀喇城,顺治帝提前亲政。

一方面重新起用洪承畴经略湖广、广东、广西、云南、贵州等处,使局势逐渐好转,为日后进攻云贵、统一全国,奠定了基础。

顺治十年(年),为了恢复战乱破坏的农业经济,采纳范文程等的建议,设兴屯道厅,推行屯田。十四年(1657年),积极鼓励地主、乡绅招民垦荒。

对地方官员制定《垦荒考成则例》,按垦荒实绩,分别予以奖惩。同年,编成《赋役全书》颁布天下。这些措施,使濒于绝境的农业生产,开始有了转机。

顺治帝对整顿吏治甚为关注,派监察御史巡视各地,惩治一批贪官污吏。为了提高官僚机构的办事效能,顺治帝比较注意发挥汉官作用。

顺治十六年(1659年),除东南沿海之外,全国领土基本得到统一。

顺治十八年(1661年),因天花病驾崩,终年二十四岁,庙号世祖,谥号体天隆运定统建极英睿钦文显武大德弘功至仁纯孝章皇帝,葬于清东陵之孝陵,遗诏传位皇三子玄烨。

⑨ 清朝官位等级

清朝官位等级:正、从一品,正、从二品,正、从三品,正、从四品,正、从五品,正、从六品,正、从七品,正、从八品,正、从九品。

清朝官职有九品,每一品又分正和从,称为“九品十八阶”。九品以下是未入流。九品以上(含九品)是官,九品以下(无品)是吏。

清代官职按职能分为文官和武官。文官分大夫、郎、佐郎三种,武官分将军、都尉、骑尉、校尉四种。

文官大夫为五品以上官员,郎为正六品至正八品官员,佐郎为从八品以下官员。武官中将军为从二品以上官员,都尉为正三品至从四品官,骑尉为正五品到七品官,校尉为正八品以下官员。

(9)大清集团有限公司扩展阅读

判断清朝官位品级,最常用的是以官帽上的顶珠来区分。

一品:顶珠为宝石级刚玉,其一是因为红宝石本身产量低,很稀有,另一方面,红宝石本身也有吉祥之意。

二品:佩戴的是珊瑚,通常为白色,但也有一些官员使用的是极为珍贵的红珊瑚,呈红色或粉色,其价值仅次于红宝石。

三品:顶珠为蓝宝石。

四品:青金石是四品官员的顶珠。其拥有独特的蓝色、深蓝、淡蓝及浅青多种颜色,非常漂亮,是世界上最古老的玉石的一种。

五品:佩戴水晶,通体透明,而且硬度非常高。

六品:顶珠使用的就是白色涅玻璃(即不透明玻璃)。

七八九品:使用的都是金顶,唯一不同的是,七品顶珠为素金,不带修饰,八九品为镂金。

此外还可以通过补子来区分

文官:一品鹤,二品锦鸡、三品孔雀,四品雁,五品白鹇,六品鹭鸶,七品鸂鶒,八品鹌鹑,九品练雀;

武官:一品麒麟,二品狮,三品豹,四品虎,五品熊,六品彪,七品素金顶绣犀、八品阴纹镂花金顶绣犀牛,九品海马。

阅读全文

与大清集团有限公司相关的资料

热点内容
股票学术论文 浏览:894
人民币对泰铢汇率今天 浏览:552
企业的银行融资租赁 浏览:388
主力资金是当天买当天卖 浏览:893
天首集团股票 浏览:47
股票质押债权 浏览:928
九鼎华信投资管理 浏览:744
999黄金回收价格走势图 浏览:606
px行业融资 浏览:535
四川久远投资 浏览:148
人民币美金股票 浏览:441
可供出售金融资产分录 浏览:674
中芯国际融资融券数据 浏览:727
种植贷款证明 浏览:242
人民币1元是多少美元 浏览:383
美金兑换人民币2019年3月汇率 浏览:406
融资买入杠杆 浏览:181
李嘉诚上市公司股票代码 浏览:775
韩币500元是多少人民币 浏览:124
新手理财知识 浏览: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