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大型企业怎么面对金融危机
对于我国绝大多数行业的大型企业融资渠道而言,金融危机带来的主要问题是由市场需求量减少引发的矛盾,企业间竞争加剧、商品价格下降、库存增加等,继而连锁反应是资金链绷紧、断裂;企业裁员;企业倒闭。
面对如海啸般的金融风暴,去年还是盈利丰厚的企业今年就可能停产关门。在市场的严寒随冬季的来临一起到来的时候,企业中出现了两种观点:一种认为在目前的市场中就像走摇摇欲坠的独木桥,稍有不慎就会掉下去,万劫不复,因此,大量缩减投资,甚至主动破产、倒闭,以规避风险;而另外一种观点则认为,现在正是赚钱的商机,因为,目前的原材料成本、人力成本、运输成本等都相对偏低,竞争对手的压力也相对要小得多,而国家政策的扶持与帮助却非常多。持这样观点的企业便大胆的扩张,甚至还以低廉的价格收购一些濒临倒闭的企业、已经倒闭企业的设备等资产,或低价囤购生产资料。但最终,两种观点取得的成效多数都不尽如人意,主要原因就是缺乏战略的规划与分寸的把握。
虽然现在中国面临改革开放以来最严峻的经济危机考验,企业稍有不慎就会造成亏损,甚至破产。但是,辩证的来看,危机的“危”字虽然代表了危险,但是危机的“机”字则代表了危机背后的机遇,笔者以为,这将是一次春随冬至的经济危机。寒冬中有料峭的风雪,也有温暖的港湾,如何趋利避害,关键是要冷静的思维与明智、果敢。以下就金融危机时企业该关注的5个问题进行分析并提供一些经营建议。
1、减少消耗,以度寒冬
我们的企业要向自然界的动物们学习,冬天时尽可能降低自身消耗,只管控好心脏、呼吸等关键环节,以挨过寒冬。企业也是如此,此时能不花的钱尽量不花,降低非必要性开支。消减企业中可有可无的部门;减少不必要的开支;控制营销投入;减少成品、半成品、原材料的库存量;取消不必要的扩张计划等。当然,战略性扩张与储备等计划除外,但必须严格控制在风险线以下才能实施。
中国的企业很多还都是粗犷式经营,管理成本很高,浪费很大。遇到市场不景气时应该及时进行管理的科学化、精细化。
日本丰田汽车公司最初也是因为市场前景不清晰,原材料价格波动非常大,市场低迷等因素才逼出了零库存管理方式。而我国企业,尤其是大型企业,对于产品、原材料库存等不合理带来的消耗;人员利用率低或不恰当造成的人力资源浪费;负债结构问题造成的利息损失;各种非必要性支出增加的成本等问题,都没有清晰的认识,在市场情况乐观时,掩盖了这些问题,当经济不景气,企业经营陷入困境时,这些问题就会显现出来。
此时应该加强成本控制与管理,解决各种浪费与消耗问题,财务方面要严格监控资金链的健康运转,减少负债,增加资金流动性,减少呆坏账。经营上要缩短经营周期,放下架子与贪念,不过分苛求经营的高利润率,因为高利润率往往伴随着高风险与激烈的竞争,可以选择利润率虽低,但风险小,竞争相对较小的经营方式,把功夫放在如何提高周转率上。
沃尔玛成为世界第一大卖场,一年几百亿的收入,不是靠的高利润,他们的利润率不过2%——3%,但是他们的资产周转率竟然可以到达24次/年。而我们一些企业宁可承担高额风险去追求商品的利润率,结果资产一年周转不了几次,总体收入并不理想。
2、调整产品结构
企业必须敏感的根据市场变化来调整所销售的产品,很多企业面对滞销,不是减产就是全力促销,从不想自己现有的商品是否已经不适合现在的市场需求。其实,有时只要根据市场情况,应时而动,调整产品,就可以回避滞销。比如,当原油价格高涨时,一些汽车制造商洞悉商机,推出小排量节油汽车、太阳能汽车等,减少大排量汽车的产量,回避了商品积压的风险,还获得了商机。
我国家电行业也是如此,刚刚受到金融危机影响时,就有一些家电企业敏锐地发现了危机与其背后的机遇,不再研发、生产昂贵的高端家电产品,而是在商品的节能、实用、便宜上下功夫。在卖场里,虽然商品上贴有大大的打折条幅与诱人的降价金额,但高端家电展位前依然是门可罗雀。而高性价比的中、低端家电展位前却人头攒动。很多家电企业还把握住了商机,推出一些迷你型小家电,单价相较大型家电便宜很多,而商家的利润率却并不低,销路也出奇的好。
3、弹性营销投入
企业在进行营销活动时,常陷入非黑即白的二分法迷思之中:遇到市场环境不利,要么加大营销费用的投入,想以强势营销的方式冲出市场困局。还有一些企业则是遇到这样的情况就大幅减少,甚至彻底停止营销活动,以求降低成本,减少损失。其实,本文中提到的各种问题,说是问题就是问题,说不是问题就不是问题,因为,对与错之间就看你怎么把握,就是一个尺度的问题,把握正确,危机就会转化为机会。
在营销投入上我们很多企业也存在资源浪费的情况。现在市场不景气,营销投入就要精打细算了,要避实就虚,不进行大规模、高投入,风险性大的营销投入。减少大众化广告传播和品牌传播费用。可以专攻一个点,或进行低成本营销,比如口碑营销、网络营销等。营销操作的原则是投入要小,方法要巧。
4、危机时如何用人
说到用人,又是一个中国企业常犯的通病:经营战略的短视导致企业只顾眼前利益,经营情况良好时不去管理可能已经臃肿庞杂的内部组织,导致人浮于事,造成很多人力成本的浪费。当企业经营情况不利时,才想到削减成本,而第一个想到的就是大量裁剪员工或降薪。这样虽然暂时的减少了成本开支,但是可能因为企业短期大量“失血”而引发更大的危机。当危机度过后,岗位缺失,自然又大量招募员工,这一裁一招便产生了很多的人力成本浪费,因为,一名新员工要熟悉并胜任工作岗位,必须有一段时间,而这段时间所能产出的价值是很低的。
曾经,日本三菱汽车公司在汽车行业不景气时没有盲目裁剪员工,而是进行了合理调配,当时企业的研发工作基本全部停止,技术人员就是多余的了,三菱集团没有把这些经验丰富,业务专精的人才辞退,而是向他们表明态度:企业不舍得赶走你们这些与企业一起打拼的伙伴、行业的精英,但是又实在没有工作给你们做,建议你们到“战场”的最前线——做销售人员,与企业一起度过难关。大部分技术人员都留下来做了销售,他们最了解汽车不过,是当之无愧的专家,做销售时他们的专业得到了顾客的认可,销售额比普通销售人员好得多,在市场危机时为企业增加了很强的竞争力。当经济危机过去以后,汽车销售开始复苏,那些研发人员又被招回去做技术研发,因为做过了销售,这些研发人员更知道顾客最想要的是什么,于是,开发出了很多受顾客欢迎的汽车。
这个例子可以提示我们,重要岗位的员工不可以轻易的裁掉,否则当企业再需要他们的时候将付出高昂的成本。企业在迫不得已需要裁剪员工时,主要是裁剪可替代性强的岗位,比如没有熟悉、适应工作成本的低技能岗位。而核心或高技能岗位的员工尽可能通过变通的方式将其留下,因为,企业面临经济寒冬已经很不好过,此时在体内大量失血,必将更难挨过危机,虽然眼下看来这些人才“没什么用处”,但是,寒冬终将过去,春天时还需要他们帮助企业一起耕耘,而在寒冬中帮助企业比同行更快的复苏也主要仰仗这些人才。
5、危急中的机遇
笔者预计,未来一年,或更长的一段时间,金融危机对虚拟与实体经济的影响将越来越大,企业的压力也会随着经济萧条而更加沉重,但是从另一个角度来看,危机的另一面就是机遇,因为,无论是在自然世界还是人类社会或市场经济中,都是弱肉强食,适者生存。市场环境的恶化就像一双无形的大手在进行市场洗牌,淘汰掉了一些弱小的企业,也为生存下来的强者留出了更加广阔的市场空间,待经济复苏时,市场需求大量增加,这些生存下来的企业将是最大的受益者。所以,在现在的市场环境下,第一要务就是活下去,等待暴风雨过后的阳光。
生存下去的技巧是即要不做,又要去做。所谓不做,就是不做那些消耗资源,加重企业负担,高风险的事。而去做,则是去做那些发现机会,可以突破困局的事。比如像前面提到的家电企业不去做那些高风险,消耗资源的大型家电,去做金融危机带来的商机——便宜的小家电。市场需求量大,利润率又高。相信拥有这样智慧的企业,他们的冬天不会太难过。
大型企业内部也是一样,不去做那些伤元气的改动,而是去做那些强健筋骨的事情,比如改善管理流程,提高生产效率;优化资产负债的结构与利用率;消减繁琐臃肿的管理层级;加强与客户的合作等。
这次金融危机即像一个老师又像一个考官,它教会我们很多生存的本领,也教会了我们如何反思。同时,它的考核也很严厉,没有学会应对危机的企业将被无情的淘汰出局。
写在最后:
阿里巴巴首席执行官马云先生说过这样一句话:“今天很残酷,明天更残酷,后天却很美好”,现在我们很多大型企业融资渠道不是见到残酷的今天而怯步,就是倒在艰难的明天,这个时候只有正确抉择,勇往直前,才能见到后天明媚的阳光。
㈡ 金融危机对各大型企业有多大的影响
对于国营就不行
私企好好吧```也不行
国投资银行雷曼兄弟公司的破产,使美国的次贷危机演变成为美国的金融危机,并且正在演变成国际金融体系的危机.危机的导因是美国的住房价格下降,住房抵押贷款坏账增加.进一步分析是美国的货币政策使然,即美国的廉价货币政策和弱势美元政策,导致信用等级极低者能获得贷款,金融机构为了保证原有收益率愿承担更大的风险.其结果是一旦经济金融形势发生未预期的变化,危机就到来了.如果更进一步分析我们会发现,金融危机的深层原因是国际货币体系的弊端.国际金融体系危机的深层原因必须从国际货币体系来找,不从国际货币体系上解决问题,国际金融体系的危机会长期存在
㈢ 是度过危机还是渡过危机
动词“度”一般用于时间。例如“度过假期”“欢度国庆”“光阴没有虚度”“度日如年”。
动词“渡”则用于空间,一般用于水面。例如“渡过大洋”“渡过长江”“红军强渡大渡河”。
在《现代汉语词典》中,有“渡过难关”的例句。这是一种比喻性的说法,意思是克服某个难点像通过一道关口一样,这里是用“渡”来比喻性地表示“通过”。现在,各种工具书普遍采用了《现代汉语词典》中“渡过难关”的写法。
社会主流媒体,特别是报纸上的重要文章,也采用了“渡过难关”的写法。人民网等主流网站上,“渡过难关”的用量远远超过“度过难关”。可以说,“渡过难关”已经成为一种规范的写法为社会普遍采用。因此,建议您写文章时采用“渡过难关”的写法。
值得注意的是,“度过危机”“度过困难时期”中的“度”,不宜写成“渡”。这两个词组看似与“渡过难关”相近,但它们之中的“度”是表时间的,所以宜用“度”。
㈣ 在经济大萧条时期,什么样的企业最容易生存,或者企业怎么样才能度过经济大萧条时期而存活下来!
有自己核心产品、核心文化的企业
㈤ 又一家大的p2p公司出问题了,请问它叫什么名字的公可司
大大集团被警方调查:p2p第二家“e租宝”面临倒下
12月15日消息,e租宝事件还没结束,眼下,另一家互联网金融公司大大集团也被警方调查。据悉,大大集团是上海申彤投资集团有限公司旗下子公司。上海申 彤大大集团是一个08年成立到现在有着7年历史的公司,官网介绍只有寥寥几十字,恐怕实际上并不像他们所宣传的那样强大。
据知情人士爆料称,大大集团因为e租宝事件之后,遇到资金兑付方面的困难,甚至不能按时发放工资。甚至于希望通过逼迫全体员工购买公司内部产品来度过危机,引来内部强烈不满。有一些员工因为不买公司产品而被离职。
有内部消息称,目前已有一大批人员离职,比如说贵州、江苏、辽宁、上海,或者正在走劳动局登记报备流程,申请工资发放,并且从今天起,申彤集团员工不用再去上班签到了。
据大大集团官网称,其线上产品“大大宝”累计投资接近一亿九千万。而其线下融资规模目前并无详细数据。
官网信息显示,截至10月大大集团已在全国开设23家省公司,4家直辖市公司,229家市公司,374家分公司,717家支公司,随着业务版张版图还会继续扩大。
今年9月,曾有媒体撰文揭露大大集团郑州分公司多出违规涉嫌非法融资,其发展模式与e租宝极其相似,势头也非常凶猛。据业内人士透露,大大集团最近一两个月肯定会爆发危机。
据内部人士透露称,目前大大集团已决定停止招聘,不再分流,所有员工如果想留下则必须购买公司大大宝产品5万年华或者10万半年(含存量),给 3天时间,否则到16号劝退。人事经理需着手等级内部人员购买情况,并且要上报名单和数字。另外,最近不断在说这方面的事情,不知道因为资金链的原因还是 其他什么,突然给业务员下达定量指标,不能完成就暴力裁员。
从业内人士口中,我们知悉了大大集团的X宗罪:
1.买单卖单:从同行手中高价买入理财资金的单子,也就是飞单,价格可以达到惊人的“100万理财立返35万”等程度,当然,还承诺到期兑付本金和利息。
2.高薪:和e租宝类似,大大集团在挖人方面也是不遗余力。其上海公司入职普通员工往往当月工资为一万,但第二个月需要完成一万业绩。有员工用第一个月的工资买了自己的产品。
3.实体产业宣传:据大大集团销售所说公司在中融大厦有两层产权,长泰广场5层都是大大集团的产权,并在其他地方拥有办公场所。
4.仅预审名字就号称获得民营银行牌照。
5.拉银行背书:大大集团的工资卡也是和某银行合作定制的,而且大大集团的广告也直接做进了银行里,上海本地的城商行上海银行就是其中一家,另外还包括五大行中的两家。
据了解,"大大财富"定位于集团旗下综合金融服务提供商,是拥有资产管理能力的、领先的、独立的财富管理机构。大大财富专注于为中国高净值人士提供全方位的财富管理服务。
尽管p2p风光依旧,但是现在,大大集团以及其背后的申彤,显然不太可能迈得过这个难关。
㈥ 请问,大集团里的财务危机是什么意思请解释的详细一点,比如案例
案例一:巨人集团财务危机案例来源:网络文库http://wenku..com/view/e4fe08d87f1922791688e8e2.html20世纪90年代初,“巨人集团”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在中国商界取得了辉煌的成就,理所当然,巨人的创始人——史玉柱也成为了商界乃至整个社会
㈦ 曾经成功度过金融危机的企业
金融危机已导致全球经济大衰退,乐观估计,至少要在2至3年后才可能恢复。我刚从美国回来,美国许多企业由于业务萎缩而冻结招聘,波音公司要进一步裁员。作为我国第一大贸易伙伴的美国实体经济疲软,直接造成我国的出口企业面临严峻形势,首当其冲受到影响的是金融、证券投资、国际贸易、房地产、汽车等行业。此时正值大学毕业生求职的重要时期,金融危机会给大学生就业造成多大的影响,还难以预测,但目前可以初步判断,随着金融危机影响的日益扩散,首先是跨国公司和外包公司业务萎缩,会减少用人数量及其冻结招聘;其 次国内为国外产业提供零部件、原材料、半成品的制造业、出口型企业也会受到影响;当然会影响到下游的原材料和能源工业影响较大。政府救市政策出台,会刺激建筑业的需求,从而带动原材料和能源工业的恢复,但是见效果有一个滞后时间,所以正在找工作的大学生还不一定能感受到政策的效果。2009届大学毕业生需要就业的高达600多万,就业形势不容乐观。 受影响较大的是财经类专业,因为企业业务萎缩,首先减少的是财经类管理人员的需求,其次是技术人员的需求。其次是建筑、能源、机械、 IT类专业会受影响。
㈧ 申彤大大集团最新消息
大大集团因为e租宝事件之后,遇到资金兑付方面的困难,甚至不能按时发放工资。甚至于希望通过逼迫全体员工购买公司内部产品来度过危机,引来内部强烈不满。
㈨ 企业的最大危机是什么
企业最大的危机就是安于现状、因循守旧、不知进取。
那些倒闭的企业之所以倒闭,绝大多数是因为它们想倒闭。而有的企业之所以能成功,并实现长久存在与发展,一定是因为它们对成功有着非常强烈的渴望。企业自甘堕落、背信弃义、管理混乱、不思进取、不知变通,本质就是想失败、想灭亡。相反,重信重义、管理有序、组织完善、励精图治、善于变通,本质就是想成功、渴望长久存在和发展。
“思想有多远,就能走得多远。”“心有多高,舞台就有多大。”这些至理名言无一不在告诉我们,一个企业要想做大做强和长久存在发展,首先必须有非常强烈的愿望。
实际上可以把自然规律的作用力分成两大类,一类来自企业内部,一类来自企业外部。比如说前面提到的由于管理制度、管理者和员工能力素质等因素导致的企业倒闭,自然规律就是通过企业内部起惩罚作用。而环境、对手、市场、上天这些因素导致的企业倒闭,是自然规律通过企业外部起惩罚作用的。内部矛盾是决定事物变化发展的根本原因,外因通过内引起作用。记得有位哲人说过,“一个国家的灭亡,不是来自外部敌人的打击,而是内部机制的退化。外部敌人的最大作用,不过是在一个国家还没有断气的时候,给它最后一击。”一个国家是这样,一个企业何尝不是这样?因此,真正决定企业命运的其实不是来自外部因素的作用力,而是企业自身。
内部因素决定企业命运,那么什么内部因素对企业生死存亡和兴衰荣辱起决定作用呢?一个人之所以成功,一定是因为他想成功;一个人想失败,他就一定会失败。一个企业,在一种情况下一定会失败,那就是它想失败;一个企业,只有在一种情况下才可能成功,那就是它非常渴望成功。有人会说,没有一个人一个企业想失败,每一个人每一个企业都渴望成功。按道理应该是这样的,但很多人、很多企业的表现却实在令人吃惊,他们的行为告诉我们,实际上他们与众不同,他们不想成功想失败。实在匪夷所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