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中国首富是谁
近两个月,中国首富走马灯似地换人,马云、李嘉诚轮流坐庄,王健林跃跃欲试,“黑马”异军突起。彭博富豪榜排名中,排名老二的马云和老三的王健林身价差距仅10亿美元,也就是一天股价波动的差距。而两人与首富李嘉诚的差距也不大,30亿美元左右。就在三人上上下下之时,广东富豪李河君突然现身,被曝问鼎首富之位。
有媒体报道,李河君的身家已超过马云,身居中国富豪榜榜首,成为新的“中国首富”,不过这一结果并未得到大多数人的认可。相关报道称,去年1月10日至12月31日,汉能薄膜发电的股价累计上涨了165.09%,而在过去三个月内,其股价已经上涨了近100%。近期一连串的负面新闻让阿里巴巴的股价应声下跌,也让马云的中国首富地位岌岌可危。报道称,最有机会挑战这个位置的,是手握全球市值最大的太阳能上市公司的汉能集团总裁李河君。
据香港《南华早报》的报道,李河君的身家究竟有多少,目前未有一个确切的数字。有媒体报道称,这取决于李河君持有近来股价暴涨的汉能薄膜发电的股份数额,他的身家“有可能”达到2000亿元人民币。这个数字足以让李河君跻身中国国内最有钱的人的前两名。
2014年,50岁的马云借助于阿里上市,成为中国赚钱最快、最多的人,并于2014年12月12日,登顶首富。不过,宝座还没捂热,2015年一开局,他就被超越了。
或许站在风口的马云过不惯风平浪静的日子,又或者树欲静而风不止,总而言之,主动被动地叫板工商局令其大为受伤,“假货”风波令其股价迅速缩水。1月28日,在纽交所上市的阿里巴巴创下了去年上市以来的第二大单日跌幅,股价下跌4.49美元,跌幅达到4.36%,当天马云的个人财富缩水7.58亿美元,跌到276亿美元。
只要再收获5%左右的下跌,马云很可能连老二也保不住了。不过,马云还有一块重量级的资产蚂蚁金服,当中包括了支付宝,虽然他个人拥有股权不超过10%,但收获20亿美元财富应该没问题。
近两个月,刚满60岁的王健林迎来了事业上最大的转机。万达商业港股上市,万达院线A股上市,两家上市公司推动王健林身价暴涨。
根据彭博富豪榜最新统计,王健林目前个人财富总额达到266亿美元,主要财富来源是12月刚刚在港交所上市的万达商业,其为王健林贡献了114亿美元资产,万达百货贡献财富51亿美元,万达院线贡献27亿美元,AMC贡献21亿美元。从财富增长情况来看,12月中旬,其个人财富还只有153亿美元,但是两家公司上市后,财富几乎翻倍。王健林最近财富增幅明显加快,此消彼涨,王健林与马云的财富差距迅速缩小。
有人直言:“王健林超过马云,只是时间问题。”上周,在万达院线上市仪式上,一位万达高层对于其老板的造富能力信心十足,细数王健林还有众多资产没有上市,而且每项资产几乎都是大股东。
马云和王健林的明争暗斗几乎是2014年至今中国商业的一部大戏。自2012年两人设下亿元赌局后,各种纠葛和竞争接踵而来。你来我往,好戏连台。你上市,我也上市;你搞第三方支付,我也搞;你入股中超球队,我入股西甲球队; 你搞影视,我也搞影视。对于双方越来越直面的竞争,王健林却放松了口风:“我没有把小马哥当对手,我们也是朋友,他是在线上跑的,一秒几十万公里;我坚持在线下走路,一步步往前走。”
近日,汉能控股集团董事局主席李河君突然进入公众视野,消息称其资产总额超过2000亿人民币,超过了马云、李嘉诚,问鼎首富。
李河君的主要资产是在香港上市的公司汉能薄膜,目前,李河君拥有75%左右的公司股权,也就是说折合个人财富大概114亿美元。除了这家上市公司,李河君的其他资产在公开渠道难以查到。据消息称,李河君的主要资产还包括汉能水电资产和其他地产及能源资产,总和超过2000亿人民币。
李河君资产爆增也是受益于股价的飙升。汉能作为首批沪港通标的之一,自去年11月18日沪港通业务开通以来,股价从1.78港元最高涨至3.85港元。48岁的李河君目前身份是全国工商联副主席、汉能控股集团董事局主席。他早就登上过新财富500富人榜。最让人惊讶的是,2014年的胡润榜上,李河君的身家比上一年增长862%,而马云的财富比上一年只增长了500%。
值得注意的是,现年88岁的李嘉诚老而弥坚。就在马云、王健林、李河君三人纠缠不清的时候,李嘉诚财富总值达到308亿美元,与重组消息发布前相比,短短20天,李嘉诚财富已经增长了20%,并且超过了马云,重返首富宝座。其中包括长实财富188亿美元,赫斯基能源74亿美元,现金等30亿美元,和黄财富14亿美元,和记电讯1.83亿美元,以及长江基建0.44亿美元。
『贰』 郭鹤年的经营法宝
1947年,郭鹤年以3万多美元起家,在新加坡戏馆街租下的一座三层老店,成立了力克商务公司,经营商务、船务经纪、杂货业等。创立公司次年,父亲郭钦鉴逝世,郭鹤年返回马来西亚,在母亲郑格如的建议下,于1949年组建了郭氏兄弟有限公司。股东除郑格如、郭鹤举、郭鹤年外,还有郭鹤青、郭鹤尧、郭鹤景、郭鹤新及郭鹤瑞等堂兄弟。该公司联合郭氏兄弟的资产,继承郭氏家族企业东升公司的传统业务,经营大米、面粉、豆类、食糖等,排行第三、年仅25岁的郭鹤年出任总经理。成功后郭鹤年曾对外界表示:“母亲对我今天的成就有很大的功劳,她是一个受过高等教育的大学生,对儿子的管教非常严格,也是影响我一生最大的人。”
此后,郭鹤年成立了马来西亚糖厂。1954年,郭鹤年远赴英伦进行学习和考察。除了学习先进的管理方法外,郭鹤年对期货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当时,作为世界上发展期货交易最早的国家之一,英国已经有了金属、谷物、塑胶、砂糖、羊毛等九个商品交易所。郭鹤年在期货方面的学习为他在白糖市场上迅速崛起立下了汗马功劳。
马来西亚独立后,郭鹤年回到马来西亚。20世纪50年代末,郭鹤年孤注一掷将郭氏家族全部资金投入到炼糖业,涉及糖的生产、提炼以及销售等各个环节。1968年,郭鹤年与政府合作成立PPB集团前身—玻璃市种植有限公司,向玻璃市州政府租下14500英亩的森林地,开垦成为蔗园。1973年,全球市场白糖价格飞涨之时,蔗园首次有了收成,这不仅为郭鹤年的炼糖业规避了风险,同时也标志着马来西亚的食糖开始自给自足。上世纪70年代初,郭鹤年成功控制了新加坡和马来西亚80%的糖业市场,并通过与印尼首富林绍良合作将业务扩展到印尼。在其鼎盛时期,郭鹤年控制了国际市场上每年食糖贸易总量的1/10。1976年,郭鹤年发动了一场倒置收购行动,将玻璃市种植变为郭氏的商业舰队,马来西亚糖厂成为玻璃市种植(即PPB集团)的子公司。PPB集团的经营范围开始不限于甘蔗和糖,积极向其他业务领域扩张,如通过控股PPB油棕进军油棕种植领域,经由郭氏拥有的棕油厂加以提炼,并通过旗下的香港嘉里贸易,销往中国等地。PPB集团也因此被誉为郭鹤年在马来西亚商业版图上的一颗明珠。
随后,郭鹤年利用在糖业所积累的资本,以“水银泻地,无孔不入”之势多元化发展,分散投资种植业、银行业、地产业、航运业、保险业、酒店业等领域。在某一具体行业如航运业,他的做法仍是围绕产业链整合展开:建立船务公司后,就建立了与之配套的船坞公司,处理船只维修,而航运业和保险业关系密切,他又设立保险公司。
酒店业是郭鹤年继糖业以后又一成功投资。1971年,郭氏家族正式进军酒店业,投下1亿令吉在新加坡设立第一家香格里拉酒店。之后,其分别在各国首都及大城市建立据点,并成为亚洲首屈一指的酒店集团。如今,郭鹤年所创立的香格里拉酒店集团,已成为国际著名的五星级酒店经营者。
时至今日,郭鹤年的商业王国不但横跨整个亚洲,而且扩展到巴黎、圣地亚哥、温哥华、智利等地。公开资料显示,以郭鹤年为首的郭氏家族在马来西亚、新加坡、菲律宾、香港等5个国家和地区对丰益国际、马国际船务(3816.KU)、南华早报集团(SCMP,)、香格里拉等10多家上市公司中拥有控股权或投资,合计持有市值近1500亿港元
郭鹤年能在国际商场叱咤风云,除了过人的商业智慧、胆识及眼光外,出色的交际手腕,广结政商界精英,适时引入策略性商业伙伴也是他成功的要素。如与马来西亚前总理拉扎克、侯赛因·奥恩、新加坡内阁资政李光耀等政要保持良好的关系,携手东南亚航运家曹文锦进军航运业,携手印尼商业巨人林绍良进军印尼市场,结盟ADM、中粮进军中国市场等。
随着中国大陆市场经济体制的逐步完善,可以预料,郭鹤年在中国的投资还将增长,并带动更多的投资者来华寻找发展机会,迎来中马两国经贸交流与合作的新阶段。
他的名字在印尼不仅家喻户晓,而且已成为财富和成功的代名词。郭鹤年可能是除了政治领袖外,最广为国际社会认识的马来西亚人。从白糖、酒店、地产、船务、保险到媒体,郭鹤年创造了无数的奇迹。他异常低调的作风,也为他的事业抹上许多传奇色彩。
『叁』 谁知道香港潘迪生的资料
潘迪生
出生年代:1956—
名人职称:
名人国家:中国(广东省潮州)
相关介绍:
潘迪生祖籍广东潮州,一九五六年六月十九日,他出生在香港一个富商之家。其父潘锦溪早年家贫,未读过书。十多岁由潮州来港后努力工作,一人兼几份差。靠省吃俭用,慢慢做起了钟表生意,后来拥有艺林、金轮两家钟表行。潘迪生从小便接受良好的教育,父母对他管教很严,要求他要尊重长者,为人处事要有理有节。在香港读完小学后,他便独身一人飞往英国接受中学教育。四年后,潘迪生为了解美国,又进了洛杉矶一所大学,主修哲学和经济学。英国四年中学、美国五年的高等教育,令潘迪生获益匪浅。他说,自己今天的思维方式和言行举止正是揉和了英、美两国的特色,这对于从事生意帮助很大。潘迪生回忆说,在英国读的是寄宿学校,校规很严,强调纪律和服从性,一切活动均依时规定,不得越雷池半步。而到了美国,却恰恰相反。那里作风开放,崇尚自由;甚至不上课也可以,一切悉听尊便。他说,前者使他悟到遵纪守时的重要性;后者又培养了他独立思考的习惯。一九七八年,潘迪生大学毕业,回到香港。他并未像一般富豪子弟那样参与父辈的企业管理,而是从父亲钟表行的最低层——售货员做起。六个月后,他又飞往日内瓦,在瑞士著名的钟表珠宝店CHOPARD当了十八个月学徒。十八个月的经历,不仅使潘迪生掌握了手表工艺,他甚至能自己装配出一只手表,更重要的是,他学到了瑞土人如何经营高档钟表及贵重珠宝行的经验。 一九八零年,潘迪生带着自己创业经营的全盘想法回到香港。回港后,他向父亲借了一百万美元,在香港最高级的购物中心中环置地广场开设了一家迪生钟表珠宝店,开始了他靠名牌、精品创业的传奇故事。中环是香港的高级商业区,租金昂贵。潘迪生以瑞士高级手表——劳力士、萧邦等及名贵珠宝为号召,在港人心中树立起名牌的观念。对于潘迪生走名牌精品路线经营的手法,刚开始时,不少香港商家是抱着等着看这个毛头小子笑话的想法。因为八十年代初,香港只有少数消费者懂得享用名牌产品。但潘迪生坚持认为,香港已步入亚洲新兴发达地区之列,人均收入亦在中等发达水平以上,此时正是培养、建立消费者享用名牌产品的观念之时。迪生公司因顺应潮流,引导潮流,走在时代的前面,这才能在八十年代大展宏图,创造一种新的商业经营模式。一九八零年十二月,香港进入八十年代第一个圣诞节来临之时,潘迪生在香港老牌英文报纸《南华早报》上买下整整八个版面,前五版用来祝贺香港市民圣诞快乐,后三版则刊登自己所卖名牌产品的广告。广告刊出后,吸引了香港众多专业人士的注意;迪生公司一举成名。1981年开设第二间分店。同年潘迪生开始进军高级时装业,他采取的办法是购买外国名牌服装香港专营权。他首先获得了CHARLES JOURDAN时装的专营权,在香港开设了两家JOUR、DAN时装店。一九八二年,他又进一步购得JOURDAN体育用品在远东(不包括日本)的专营权。 一九八三年,潘迪生又取得POLO/RALPHLAUREN产品的专营权。一九八四年,潘迪生又获取GUYLAROCHE产品的世界专营权。短短几年时间,潘迪生成为香港拥有最多世界名牌专营权的个人,迪生公司也以经营名牌而闻名于港,受到众多中产阶级的青睐,潘迪生的生意也做得越来越红火。八十年代初、中期,中英关于香港问题的谈判方兴未艾,香港一度出现了移民潮,经济出现衰退,电影业也不景气。连有“电影王国”之称的邵氏公司也减少拍片,甚至出租影院。就在此时,潘迪生却成立了德宝电影公司。潘迪生投资电影,决非心血来潮。他认为,电影是一种大众化娱乐,就是经济衰退、消费力下降时,也不受影响。如三十年代初,世界经济大萧条时,也正是电影业兴旺发展之时。此外,透过影片中著名影星的衣着打扮,迪生公司所代理的世界名牌可以得到有力的推广,起到一种间接的广告推销作用。这样一举两得的生意,潘迪生自然愿意投资。他以一千五百万港元请著名导演许冠文为公司拍了三部电影,再加上高薪聘请的著名演员周润发、杨紫琼、林子祥、罗美薇等一批明星,使得德宝公司实力大增,拍出了《秋天的童话》、《皇家师姐》等一批经典作品。德宝公司也成为香港五家最大的电影公司之一。一九八五年,潘迪生收购了上市公司顺福企业,达到了借壳上市的目的。收购后,潘迪生将之易名为迪生创建有限公司,并将其执有的名牌批发及零售业务注入其中,使迪生创建实力大增,股价猛涨。 一九八七年十一月二十日,潘迪生宣布,经法国政府批准,他以五千二百万美元收购了法国名牌都彭总公司。都彭公司是一家已有一百多年历史、专为法国上流社会服务的名牌公司。据说,潘迪生购买都彭公司,起因于他欲在香港代理都彭公司的产品。但当他与“都彭”香港区的总代理接洽时,遭到拒绝。他一气之下,飞到法国,将该公司给收购了。然后回到香港告诉那位总代理说,现在不是你肯不肯给我代理权,而是我肯不肯给你当香港地区的总代理。传说归传说,事实却不尽如此。都彭公司因为年年亏损,早已出现危机。潘迪生说:“我们所有的收购行动,都是经过周密部署的,收购都彭公司也不例外。我们花了半年时间收集资料,深入研究后才做出决定。这是一项谨慎的交易。”收购完成后,潘迪生对都彭公司进行改组,宣布用五年时间要收回成本。结果第一年都彭公司的营业额就上升了二点六倍,逾四亿港元。令商场的行家里手们大为惊叹不已。一九八七、一九八八年,潘迪生又先后收购了香港茂昌眼镜、美日眼镜的股权,并购入恒和珠宝两成股权。 九十年代初,欧洲陷入经济衰退的低谷。已有一百八十年历史的英国著名百货公司HARVEYNICHOLS也因亏损严重而陷入危机。潘迪生以其独到的眼光,在大家都不看好的情况下,于一九九一年十月,以五千三百七十万英镑的巨资收购了该家公司。经过对其内部改革、整顿以及重新设计、装修后,HARVEYNLCHOLS公司在五个月后便转亏为盈。潘迪生的生意眼光和经商之道得到国际商界的普遍赞誉。一九九二年十一月二十四日,潘迪生在北京王府饭店召开新闻发布会,宣布迪生集团将在内地北京、上海、广州、深圳、成都等地投资八亿港元,拓展内地的百货业。 截至一九九四年三月底,迪生集团市值已约五十亿港元,潘迪生个人的财富已达二十余亿港元。十余年的时间,潘迪生的资产增长了三百余倍,这不能不说是一个奇迹。一九九零年,他被评为香港十大杰出青年;此年,潘迪生又获香港青年企业家奖;一九九二年,他被港人投票选为香港十大杰出男士。时任香港布政司的赫德称他“创造了商业界的奇迹,是香港年轻一代的榜样。” 目前,迪生集团已发展成为香港规模最大及利润最高的零售和批发集团之一。该集团的附属公司遍布远东和欧洲各主要国家,在全球拥有二百余家店铺以及一个庞大的国际性批发网络。迪生创建集团的营业额高达17. 7亿元,纯利达2. 43亿港元。迪生集团的市值,也已跃入香港上市公司的前三十名之中。潘迪生年少有为,相貌英俊,衣着讲究,活脱一个现代名士的模样。他喜欢名牌,不但穿的、戴的是名牌,坐的车也是名牌——两部劳斯莱斯。他说:“我一向认为,一个人要用名牌来突出个人风格,而不是为名牌所用。”英俊小生,名车美人,潘迪生的爱情生活也是多变的。他曾三度结婚,三位新娘均是美人。第一任妻子是杨美琪,潘迪生和她有一个女儿。第二位妻子即著名影星杨紫琼。杨紫琼曾当选马来西亚小姐,也是东南亚著名的功夫片女明星。一九九二年,潘迪生和他现任妻子余桂珠结婚。余桂珠出身富家,拥有哈佛大学工商管理硕士学位头衔。她在嫁给潘迪生之前,是香港一家证券公司的高级职员,年薪逾百万港元。当年底,余桂珠就为潘迪生带来第二个女儿,令潘迪生笑逐颜开。据说,这世上唯一能让潘迪生下跪的人,便是他的小女儿。“俯首甘为孺子牛”,也是一种人生享受吧。 现任迪生创建集团主席,拥有资产28亿港元。
『肆』 阿里巴巴创建人是谁
1、阿里巴巴的创始人姓名:马云
2、简介:
马云,男,1964年9月10日生于浙江省杭州市,祖籍浙江省嵊州市(原嵊县)谷来镇
3、个人经历:
1964年9月10日出生于浙江省杭州市,马云的爷爷抗战时做过保长,解放后被划为“黑五类”,取名为“马云”,就是希望马云以后乖巧懂事,少惹是非。
1982年,马云第一次参加高考,首次落榜,数学只得了1分。马云充满了挫败感,之后他跟表弟到一家酒店应聘服务生,结果表弟被录用,自己惨遭拒绝,老板给出的理由是马云又瘦又矮,长相不好。后来马云做过秘书、搬运工人。马云高考落榜,父亲马来法见他意志消沉,让他蹬三轮给杂志社送书。
1983年,马云第二次参加高考,再次落榜,数学提高到了19分。马云的父母劝他死了上大学的心,好好学门手艺,之后马云又开始骑着那辆破旧的自行车,穿梭于杭州的大街小巷。
1984年,马云不顾家人的极力反对第三次参加高考,这次数学考了89分,但总分离本科线还差5分。由于英语专业招生指标未满,部分英语优异者获得升本机会,马云被杭州师范学院破格升入外语本科专业。进入大学后,马云变成了品学兼优的好学生,凭借出色的英语稳坐外语系前五名。之后马云当选学生会主席,后来还担任了两届杭州市学联主席。
1988年毕业于杭州师范学院外语系,同年担任杭州电子工学院英文及国际贸易教师,
1995年创办中国第一家互联网商业信息发布网站“中国黄页”,
1998年出任中国国际电子商务中心国富通信息技术发展有限公司总经理,
1999年创办阿里巴巴,并担任阿里集团CEO、董事局主席,
2013年5月10日,辞任阿里巴巴集团CEO,继续担任阿里集团董事局主席。
6月30日,马云当选全球互联网治理联盟理事会联合主席。
10月受邀出任英国首相戴维·卡梅伦的特别经济事务顾问。
『伍』 李泽楷是什么大学毕业的
李泽楷,1966年11月8日出生香港,原籍广东潮州潮安县,后加入加拿大国籍,香港富商李嘉诚之子,企业家,美国斯坦福大学(未毕业),现任电讯盈科主席。
人物经历:
1966年11月8日生于香港, 原籍广东潮州潮安县。
1979年,入读美国加州Menlo Park HighSchool。
1983年,入读美国斯坦福大学电脑工程系。
1987年,加入加拿大Gordon Capital。
1990年,回到香港,加入其父旗下的和黄资产管理委员会。
1991年,李泽楷受父李嘉诚之命回港投资4亿美元创立StarTV开始,到在电讯盈科整宗交易中,通过行使手上的电盈认股权、卖出套现等,他获利颇丰,市场估计,几年间他至少已经赚取超过50亿港元的收益。
1993年,李泽楷将自己经营多年的卫星电视(Star TV)以9.5亿美元卖给媒体巨子、澳大利亚出生和发家的默多克,年轻的李泽楷掘到了第一桶金,而且声誉鹊起,为日后与其兄李泽钜分道扬镳分头创业打下了基础。同年,创办盈科集团。
1994年,成为经济论坛成员,获选《时代》杂志全球百名新一代领袖之一。同年5月,李泽楷实现在新加坡借壳上市,并将公司名称改为盈科亚洲拓展
1995-1997年,盈科集团在多伦多、北京、东京等地发展地产项目。
1998年3月,盈科集团与Intel组合Pacific Convergence Corporation(PCC)。10月,获选《时代》杂志全球三十大科技巨头。同年,凭借一个当时仍是纸上谈兵的“数码港”计划,李泽楷从香港政府手中免费取得一片64英亩土地,得到了香港信息技术园区─数码港的独家开发权,成为后来业界以科技包装地产的著名实例。
1999年3月,获香港政府批准数码港项目。
1999年5月4日,购买一间市值3亿多港元的空壳上市公司──“得信佳”,在取得该公司的控制权后,李泽楷将“数码港”发展权益无条件注入“得信佳”,并将“得信佳”更名为盈动数码动力,主营高科技业务,成功实现借壳上市。受到市场狂热追捧,使其摇身变为高科技概念股,市值达到600亿港元。
1999年12月,获《南华早报》及DHL颁发杰出商业成就奖。跃升至香港富豪榜第四位。
2000年2月初,受到新加坡电信收购香港电讯行动的启发,李泽楷有了把有线网络与因特网和互动电视融合起来的大胆计划。在短短的48小时内,靠出售盈科数码公司的股票筹集了整整10亿美元。接着他用这笔现金取得了130亿美元的贷款,最终在2000年8月17日科网股热潮时,李泽楷以杠杆式手法,与新加坡电信的争夺中入主当时的蓝筹股香港电讯。
2008年5月14日,电讯盈科主席李泽楷以私人名义,向四川地震灾区捐赠人民币2000万元。2008年11月4日,网通和李泽楷就全盘收购电讯盈科达成协议
2009年1月荣获2008世界杰出华人勋章
『陆』 李嘉诚的个人荣誉
李嘉诚获得了中国北京市、汕头市、广州市、深圳市、南海市、佛山市、珠海市、潮州市及加拿大温伯尼市荣誉市民称号。
1979年,与霍英东等人出任中国中信集团公司董事。
1981年,获委任为太平绅士,获选为“香港风云人物”。
1982年,获得巴拿马国Grand Officer of the Vasco Nunez de Balboa勋衔。
1985年至1990年,出任香港特别行政区基本法起草委员会委员。
1986年,被比利时国王封为勋爵,香港大学校监、港督尤德爵士授予李嘉诚名誉法学博士称号。2月6日香港《信报》排出香港十大财团,长实系四家上市公司市值达三百四十三亿港元,名列榜首。
1989年,1月1日获英女皇颁发的CBE勋衔。6月获加拿大卡加里大学授予的名誉法学博士学位。
1990年,12月15日港督卫弈信向李嘉诚颁发“商业成就奖”。
1992年,被聘为港事顾问。4月28日北京大学授予李嘉诚名誉博士称号。1992年至1997年,出任港事顾问。
1994年,被评选为1993年度香港商界“风云人物”。11月22日获《亚洲周刊》颁发的首届“企业家成就奖”。
1995年,获得香港科技大学荣誉社会科学博士学位。12月1日被(香港)“国际潮团联谊会”推举为大会名誉主席。1995年-1997年,出任香港特别行政区筹备委员会委员。
1996年,第三期《资本》杂志公布香港华人富豪榜,长实系三间上市公司市值3,250亿港元,占全港上市公司总市值的13.7%,居华人财团榜首;个人资产600亿港元,并列全港华人富豪第2名,出任香港特别行政区选举委员会委员。
1997年,获得香港中文大学荣誉法学博士学位。
1998年,获得香港城市大学荣誉社会科学博士学位。
1999年,获英国剑桥大学荣誉法学博士、香港公开大学荣誉社会科学博士学位,《福布斯》(Forbes)世界富豪排名榜中位列第十,是亚洲首富。4月被英国《泰晤士报》选为千禧年企业家年奖大奖。5月被英文版的《亚洲周刊》,评选为亚洲区五十位最具权力人物之一。
2000年,获得比利时国 The Commander in the Leopold Order 勋衔、英帝国 KBE 爵级司令勋章、国际杰出企业家年奖 (由加拿大明尼吐巴大学 University of Manitoba 颁发)。
2001年,李嘉诚获得香港特区大紫荆勋章。
2005年,荣任深圳市投资商会荣誉会长。1月,法国总统希拉克为李嘉诚颁授荣誉军团司令勋章。
2006年,出任英国国际商业顾问委员会委员,获得马康福布斯终身成就奖 (由美国福布斯集团颁发)。2006CCTV中国经济年度人物评选首次设立了“特别荣誉大奖”,授予李嘉诚。
2007年,获得《2007年度经济人物特别荣誉大奖》(由中国中央电视台颁发)、中华慈善奖终身荣誉奖 (由中国民政部颁发)、全球教育协会 TESOL 主席大奖。
2010年,《福布斯》选出“全球最具影响力富豪”,李嘉诚位列第八。3月10日,李嘉诚以210亿美元排在最新《福布斯》排行榜上第14位。
2010年,获得The Robert H. Alway Lifetime Achievement Award(由美国史丹福大学颁发)、香港商业奖—终身成就奖(由DHL及南华早报颁发)。
2011年,获得卡内基慈善奖(由美国卡内基基金会颁发)、柏克莱奖章(由美国柏克莱加州大学颁授)。
2011年,3月10日,李嘉诚以260亿美元(约和1680亿零38万人民币)排在最新《福布斯》排行榜上第11位,蝉联华人首富。
2013年,全球富豪榜李嘉诚以310亿美元荣登华人首富。福布斯全球富豪榜以310亿美元排名第8名。
2014年,李嘉诚以320亿美元(约2496亿港元)的资产,再度登上华人富豪榜首位。但其世界排名却从世界第8位跌至第20位。
2015年12月,彭博富豪榜显示,李嘉诚身家总数为299亿美元,在全球富豪榜分别名列20位,在亚洲位列亚军,是世界富豪排名中第二的华人。
『柒』 进取者更易得到贵人相助吗
贵人不会从天而降,很多时候需要我们自身努力得到贵人的赏识,贵人才会伸出援助之手,正所谓“天助自助者”,一个人如果才华横溢而又富有进取精神,那么贵人就会在不远处向他招手了。
香港富豪于品海三十出头时,就已经身价过亿了。他出身贫寒,靠白手起家成为商界新贵。白手起家往往需要贵人相助,才能一跃而起,那么是谁给了于品海这个机会呢?这个贵人就是《明报》创始人金庸先生。是金庸确定于品海为《明报》未来掌门人,才成就了于品海的大事业。
《明报》是新派武侠小说大师金庸与其中学同学沈宝新于1959年创办的。当时金庸出资8万港元,沈宝新出资2万港元。时至今日,《明报》已是市值约10亿港元、盈利约1亿港元的大型报业集团。除《明报》外,该集团还有娱乐性的《明报周刊》、学术性的《明报月刊》。
1989年5月20日,在《明报》创刊30周年茶会上,金庸突然宣布辞去社长一职,只留任《明报》集团董事局主席一职,并表示要彻底淡出江湖。
此消息一传出,立即有10多个财团上门洽谈收购金庸所持股份一事。先后有收购专家梁伯韬与出版奇人郑经翰合组的收购搭档;有英国报业大亨麦士维;有香港财阀李嘉诚;有香港首席洋行怡和;还有澳籍传媒大王、《南华早报》大股东梅铎以及日本德间书局老板和他的顾问于品海。
于品海何许人?他乃一介寒士,1959年出生于香港一山东籍的海员家庭,靠勤工俭学才中学毕业。1977年,于品海前往加拿大沙省大学政治系求学,学成后回港,不久进入金庸旧属黄扬烈创办的《财经日报》做国际电讯和翻译,月薪为2000港元。由于薪金太少,他于一年后离职到富丽华酒店做职员。
1985年,于品海以20万港元为资本,说服朋友韦家祥、麦永强等人投资80万港元,创办智才顾问管理公司。
同年8月,于品海做成智才的第一单业务,与日商合作,发展并管理桂林的漓苑酒店。智才只出资100万港元,就获得这家拥有200多个房间的酒店管理权,到后来直接成为它的控股公司。倾其所有做成的这单业务,智才获益不匪。
后来的几单生意,智才都是为日本财团来华投资提供服务。两年后,智才上市,市值已达6亿港元。短期内能达到这样的业绩,充分显示出于品海的经营才能。
于品海对事业十分执着,虽未能协助日本出版商谈妥《明报》收购事宜,但他却在这个过程中给“金大侠”留下了很好的印象。他经常陪金庸看戏,吃大闸蟹,不时大谈他的办报理念,令金庸十分开心。
1991年12月,于品海收购南海纺织不久,就与金庸进行商谈,他这次是代表自己要收购《明报》,而非为日本财团效力。于品海向外公布了他的“技术性收购”方案,当时金庸持《明报》投权,沈宝新持15%,其余为公众散股。按协议于品海从金、沈二人手中购入50%股份,需要现金4.53亿港元,但他不能一下子拿出这么多钱来。
怎么办?金庸惜才,帮他出主意。两人合组了“明智公司”,智才为第一股东,占60%股权;金庸注资1.8亿港元现款,换另40%股权。另外,于品海说服金庸购入智才所持的南海发展(前身为南海纺织)50%的股权,又出资1.6亿港元。两项相加,金庸共出资3.4亿港元,顶了于品海购入《明报》50%股份的大部分账项。他只需另付1.13亿港元给金庸,就可把五成《明报》股权的款项还清。
他们完成第一次“技术性收购”后,第二次协议时又商定,金庸尚持有的25%《明报》股权自1994年12月1日起,分5次全部让给于品海。
此后于品海出任《明报》集团副主席,到了1994年3月31日,《明报》集团宣布:自即日起查良镛(即金庸)与沈宝新退休,分别辞去董事局主席、副主席职务,由于品海担任董事局主席,金庸任名誉主席。这一年,于品海才35岁。
4月于品海正式上任,并当选为香港报业公会主席。《明报》股价飙升,由每股4元涨到10港元以上,于品海所控的《明报》及南海发展,市值达40亿港元,于品海个人账面财富也由5亿多港元逾至13亿港元。
金庸在与于品海交接董事局主席一职时,曾发表讲话,称:“过去大约10年中,我热衷于寻求一个聪明能干、热心新闻事业、诚恳努力的年轻人,可以将《明报》交托给他。如果不是我运气好,不会遇到于品海先生这样似乎‘量身订做’的,比我想像所要求更加精彩的人才。他是在加拿大读政治经济系的,对传播事业至少热衷了10年,至于企业策划,那是天才。”
默默无闻的于品海得到了贵人金庸先生的相助而一跃成为香港商界的名人,这一方面源自于品海与金庸先生非比寻常的关系,另一方面也是于品海突出的才华得到了金庸先生的赏识。看来找贵人自身还得有实力,正如“打铁还须本身硬”的俗语那样,有了才华自然会有贵人的鼎力相助。
『捌』 李泽楷 毕业学院
李泽楷毕业院校:美国斯坦福大学。
李泽楷,1966年11月8日出生香港,原籍广东潮州潮安县,后加入加拿大国籍,香港富商李嘉诚之子,企业家,毕业于美国斯坦福大学,现任电讯盈科主席。
1989年从美国回香港和记黄埔任职,有“小超人”美名。2015福布斯华人富豪榜第63名,全球富豪榜第360名。2017年,身价高达港币340亿元(约合人民币300亿元),香港《富比世》2017年富豪榜第15名 。
人物经历
1966年11月8日生于香港, 原籍广东潮州潮安县。
2000年2月初,受到新加坡电信收购香港电讯行动的启发,李泽楷有了把有线网络与因特网和互动电视融合起来的大胆计划。在短短的48小时内,靠出售盈科数码公司的股票筹集了整整10亿美元。接着他用这笔现金取得了130亿美元的贷款,最终在2000年8月17日科网股热潮时,李泽楷以杠杆式手法,与新加坡电信的争夺中入主当时的蓝筹股香港电讯。
2008年5月14日,电讯盈科主席李泽楷以私人名义,向四川地震灾区捐赠人民币2000万元。2008年11月4日,网通和李泽楷就全盘收购电讯盈科达成协议
2009年1月荣获2008世界杰出华人勋章,该奖项本次由商务部《国际商报》推荐,最终获得“世界华人企业家协会”同意批复的6名获奖者包括:中国远洋集团总裁魏家福、中国国际电力集团董事长李小琳、盈科集团主席李泽楷、香港通天艺集团主席蔡洁、中国民族书画研究院副院长程志刚、莱茵豪生酒店投资管理集团董事长范沛。
『玖』 阿里上市的事件脉络
据香港《南华早报》网站2013年9月2日晚间报道,香港证监会已召开董事局会议,商讨阿里巴巴上市的问题。
2013年9月10日阿里巴巴集团董事局主席马云以内部邮件形式正式公布了阿里巴巴集团的合伙人制度。根据《香港经济日报》的报道,合伙人制度就是阿里集团随后向港交所提出的上市建议。该制度将允许包括马云在内的合伙人在上市后提名半数以上的董事,以保证对公司的控制权。 2014年6月16日阿里巴巴向SEC更新了招股说明书,首次公开“阿里巴巴合伙人”名单,以及2014财年整体业绩。合伙人团队由马云、蔡崇信、陆兆禧、彭蕾等27人组成。
北京时间27日凌晨,阿里巴巴集团向美国证监会递交招股书增补文件。文件显示,阿里巴巴决定在纽约证券交易所挂牌上市,股票代码“BABA”。 2014年09月06日,阿里巴巴集团终于向美国证券交易委员会(SEC)提交更新后的招股文件称,集团将以每股美国存托凭证60美元到66美元的价格挂牌上市,这将创下美国市场上有史以来按市值计算的最大IPO交易。
招股书文件显示,阿里巴巴集团将通过IPO交易筹集243亿美元资金。按定价区间的中值计算,其市值将为1550亿美元左右。据数据提供商Dealogic统计的数据显示,这将令其成为按估值计算的最大规模IPO交易,令维萨、通用汽车、Facebook以及多家大型中国上市公司相形见绌。
2014年9月19日,阿里巴巴集团周四将其IPO(首次公开招股)价格确定为每股68美元,也就是此前定价区间的上限,这项交易将创下全球范围内规模最大的IPO交易之一。阿里巴巴集团今晚正式在纽交所挂牌交易,股票代码BABA。
2014年9月20日,阿里巴巴在美国纽约证券交易所挂牌上市,首日报收于93.89美元,较发行价上涨38.07%,以收盘价计算,其市值破2300亿美元。从50万元人民币初创到上市市值达到2300亿美元左右,阿里巴巴用了15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