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首页 > 集团股份 > 明光市上市公司

明光市上市公司

发布时间:2021-05-14 11:18:15

Ⅰ 关於蚌埠的作文

蚌埠市,位于安徽省东北部,淮河中游,京沪、淮南铁路交点,是安徽省重要工商业城市,皖北的商贸中心与加工制造业中心、邮电通讯指挥调度中心、也是省内仅次于合肥的科教文化中心。

现代珠城
蚌埠(Bengbu)又称珠城,位于淮河中游、安徽东北部,跨中国南北分界线,拥有千里淮河第一大港口,是京沪铁路一等客站所在地、中国著名的水陆交通枢扭城市,也是安徽省重要的工业基地。常住人口360万人,其中市区人口近100万人。交通便利、基础雄厚、物产富饶、景色优美、气候宜人、人民好客,是蚌埠的主要特点。

蚌埠市北与濉溪县、宿州市、灵璧县、泗县接壤,南与淮南市、凤阳县相连,东与明光市、江苏省泗洪县毗邻,西与蒙城县、凤台县搭界。京沪铁路从境区中部纵贯南北,淮河自西向东流过境南,辖区大部分处于淮北平原南端。除淮上区外,蚌埠市区主要位于淮河南岸,所辖怀远、五河、固镇三县则主要居于淮河北岸。三县如同贝壳,城区如同珍珠,形成奇蚌含珠的有趣景象。 蚌埠地区位于中朝准地台南缘的淮河台坳中部,次级构造单元为蚌埠台拱。该区构造轮廓是以太古代变质岩所构成近东西向的复背斜为基础,背斜北翼为新生代断陷盆地,全区东西向和北东向断裂发育,并有北西向线性构造。地层属华北地层区,淮河地层分区。区内地层发育不全,基岩露头零星,地表为大面积沉积物覆盖。岩石地层除第四纪松散沉积物外,主要为侵入岩和变质岩。 蚌埠地区地区最大的自然地表水是淮河,自怀远县南湖村东1公里处入境,流经怀远县南端、蚌埠市区北端和五河县南端,在五河县东卡村以东出境,境内全长150.7公里。其中,在蚌埠市区北岸长16.8公里,南岸长28公里,河床宽600~800米,年平均径流量263亿立方米。 淮河以北较大的自然地表水有沱河、浍河、北淝河、澥河、涡河、芡河等;淮河以南较大的自然地表水仅有天河、龙子河等。人工河道有茨淮新河、怀洪新河等,均位于淮河以北。
璀璨的古代文明
蚌埠拥有璀璨的古代文明,可以追溯到7300年前的双墩文化,坐落在蚌埠市淮河北岸的小蚌埠双墩村的“双墩遗址”,是安徽省境内发现的一处早期新石器时代遗址,是淮河文化的突出代表。
大禹治水圣地
大禹治水圣地涂山,即位于今天的怀远县有4A级涂荆山风景区,涂山也是当年大禹治水时会诸侯之地,他在此娶涂山氏女为妻,并留下“三过家门而不入”的千古佳话,现存有涂山庙、启母石、禹会村、千年银杏、圣泉、灵泉等胜迹。每年农历3月28日前后3天为禹王庙会,远近百姓纷纷前来祭祀朝拜,感戴大禹的治水功德,场面盛大。
和氏璧发现之地
与涂山隔河相望的荆山,就是春秋时和氏璧发现之地。在荆山西面,仍存有卞和抱玉之地——“卞和洞”。相传当年卞和在此发现绝世美玉,献给楚王,却不为楚王所识,卞和所献的璧玉,就是历史上最有名的和氏璧。荆山还有苏东坡赞誉的“天下第七泉”——白乳泉以及望淮楼、启王宫等名景。特别是到六月石榴开花之时,满山榴花似火燃烧,其景美不胜收。
霸王别姬的垓下古战场
在固镇镜内,还有一处楚汉相争鏖战之处——垓下古战场,现留有霸王城、韩信点将台、虞姬墓等遗迹。霸王别姬的故事就发生在蚌埠,很值得一游。垓下不仅因古霸王别姬而出名,还因其是春秋战国的古城而引起中国考古界的震惊,垓下古城的发现与发掘,被评为2009年“中国十大考古发现”之一。
龙兴之地凤阳
蚌埠东20公里处的凤阳县,为明代开国皇帝朱元璋的家乡,现有明代皇陵、朱元璋早年出家的宝刹古寺——龙兴寺,有禅窟寺,有明代初期的中都城古建筑和石碑碣,还有号称“江北第一溶洞”的韭山洞。
美丽的龙湖风景区
在蚌埠东郊,有一片湖泊,相当于四个西湖的面积。相传朱元璋儿童时代曾在这里放牛,此湖后被人称为龙子湖。经过整治,龙子湖已经成为十分美丽的4A级风景区。在风景区,还有明代所建的汤和墓,墓前存有石人石兽。
诱人的淮河风光
淮河风光无限美,风台县峡山峡、怀远县荆山峡、五河县浮山峡为著名的淮河“三峡”,加之治淮工程中建造的淮河蚌埠闸,上桥水利枢纽工程等。乘船由蚌埠出发,可一览淮河风姿及两岸的风景名胜。
城市美景
经过多年建设,蚌埠市已经成为一个美丽的园林城市。市区有珠园、南山公园 、张公山公园,还有大气磅礴的淮河文化广场,淮河文化广场有着亚洲最长的音乐喷泉,乃是市民休闲游玩的好去处。
编辑本段科教文体
科技事业
蚌埠科技资源丰富,拥有中国电子科技集团公司第40所、41所、中国兵器工业总公司第214研究所等7个国家级科研院所以及91个地方科研机构,科技实力省内第二。现有国家级工程研究中心3个、省级工程研究中心和企业技术中心20个、博士后流动工作站3个、省级科技创新服务中心2个。
医学事业
蚌埠医学事业非常先进,拥有蚌埠医学院,还有蚌埠医学院附属医院等近十家三甲医院,服务幅射涵盖蚌埠周边地区,是皖北地区群众医疗的首选之地。建国以来,蚌埠的医学水平不断提高,医学成果不断涌现。蚌埠藉医学家刘同庆发现铜具有抗癌功能,并发明了相应的药物,比西方国家的发现领先整整30年。
文化概况
蚌埠是花鼓灯、泗洲戏的发源地,以上项目均已申报国家及世界文化遗产。 全市共有公共图书馆4个,总藏书量37.2万册,比上年增长2.2%。 文化事业不断繁荣。《鼓乡情韵》参加第四届CCTV舞蹈大赛夺冠,歌曲《好一个花鼓灯》获国家“五个一”工程奖。蚌埠双墩1号墓和禹墟遗址发掘进展顺利并取得一定成果。
教育事业
蚌埠拥有安徽财经大学等高等院校10所,各类职业教育院校34所,每年输送毕业生2万多人、培养熟练技术工人2.3万人。 蚌埠有普通教育学校1255所, 普通中学193所(高中40所,初中153所),小学957所,幼儿园100所,特殊教育学校5所。 此外,作为一个老工业城市,蚌埠拥有一大批敬业精神强、技术熟练的各类产业技术工人,劳动力素质高、成本低,用工便利。
地方院校
安徽财经大学 蚌埠医学院
安徽财经大学
蚌埠医学院 蚌埠学院 安徽电子信息职业技术学院 蚌埠工艺美术学校 蚌埠经济技术职业学院 安徽蚌埠机电技师学院 蚌埠职业技术专修学院
军事院校
解放军汽车管理学院 空军第十三飞行学院 中国人民解放军蚌埠坦克学院 海军蚌埠士官学校
体育概况
蚌埠体育始于清末民间武术和自娱性的健身活动。20年代,篮球、足球、乒乓球、田径等现代体育运动项目相继兴起。新中国成立后,出现各行各业办体育的新局面,各类赛事频繁,群众体育活跃。 蚌埠市人民体育场位于市区繁华地段,占地面积16.8万平方米,场内设有体育馆、游泳馆、射击馆、足球场、田径场、网球场、训练房等体育设施。 蚌埠市现有市体育运动学校(教、训合一)、市游泳馆两个训练单位。有6所省级体育传统项目学校、8所市级体育传统项目学校。开展的竞技体育项目有18个:足球、篮球、排球、手球、乒乓球、田径、国际式摔跤、中国式摔跤、柔道、拳击、跆拳道、举重、体操(蹦床)、射击、武术、赛艇、游泳。其中优秀项目有:足球、田径、摔跤、柔道、游泳、武术(套路、散打)等。现有教练员45人,判员498人,其中国际级裁判和国家级裁判10名,在训运动员近1000人。 蚌埠体育尤以群众体育、竞技体育成绩令人瞩目。自50年代以来,蚌埠体育始终处于安徽省前列,群众体育多次受到国家、省级表彰。所辖五河、怀远、固镇三县均为全国体育先进县。县(区)75个乡镇有45个成立了农民体育协会,全市19个街道全部成立了全民健身领导小组。现有群众性体育单项协会26个、青少年体育俱乐部7个(其中国家级5个),385个晨晚练点、辅导站、体育指导站、活动点与体育协会初步形成了较为完善的全民健身组织网络。有6个全国城市体育先进社区、10个全省城市体育先进社区;2个全国体育先进乡镇、13个全省体育先进乡镇;3个全省省级农村体育示范乡镇。竞技体育自1986年安徽省第六届运动会起,一直处于全省第二位。2003年创建了省级“国际跤单项后备人才基地”、“游泳单项后备人才基地”,2005年创建了国家级“奥林匹克后备人才基地”。 建国以来,蚌埠市体育运动在各项比赛中先后破世界纪录2人次(20公里竞走、航模),破世界青少年纪录1人次,破全国纪录1人次,破省纪录81人次(1973—2004年)。4人获世界冠军,113人次获全国冠军,为国家培养了一大批体育人才,为安徽体育做出了突出贡献,曾多次荣获安徽省竞技体育贡献奖和安徽省竞技体育输送奖。足球是蚌埠体育运动的强项。1981年,蚌埠市被国家体育运动委员会确定为全国20个足球重点城市之一,并有“足球城”的誉称。蚌埠成年足球队曾蝉联安徽省第二、三、四、五届运动会冠军,少年队曾10次蝉联全省冠军,2000年安徽省第九届运动会上,蚌埠少年足球队获冠军,2002年安徽省第十届运动会上,蚌埠少年女子足球队夺得冠军。
编辑本段工业
工业基本概况
蚌埠市是安徽省重要工业城市,现有工业企业1258家,其中大中型企业66家。已形成以加工业为主,拥有机械、纺织、轻工、化工、医药、电子、建材等行业的工业体系,能生产400多大类、上万种产品。安徽丰原集团、八一化工集团、华光玻璃集团、蚌埠卷烟厂等企业,已成为全省乃至全国同行业的重点骨干企业。平板玻璃、压铸机、滤清器、灯芯绒、啤酒、玻璃制品、卷烟等产品产量、质量在国内名列前茅,柠檬酸和对(邻)硝基氯化苯产量、质量在全球位居前列。
主要企业
1、丰原集团:亚洲第一、世界第三的柠檬酸生产企业,现有上市公司五家。 2、蚌埠仿古玉器市场:国内三大古玩玉器生产加工地。 3、安徽皖酒集团:身为安徽蚌埠酒厂,是一个老牌的国有企业,在安徽省酿酒行业长期享有很高的声誉,皖酒集团具有五十多年酿造白酒的历史,是中国最大的酒业集团之一,安徽省白酒行业支柱企业,下属4个子公司 4、蚌埠卷烟厂:安徽最大的卷烟厂。它的前身为东海烟厂,1958年东海烟厂由一家地方国营烟厂和一家公私合营烟厂合并而成。 5、蚌埠玻璃工业设计研究院:原国家建材局直属的全国综合性甲级设计研究单位,1953年成立,2000年改企加入中国建材集团公司,拥有工程设计、工程咨询、工程监理资质和对外经营权,下设华诚监理、华安咨询、中新咨询、华洋粉体、淮南煤矿机械等全资和控股子公司,是安徽省 “文明单位”和“高新技术企业”。在中国和国际市场上完成了数百项大型项目建设,自主开发了数百项专有技术成果,为中国玻璃工业现代化和发展循环经济提供了强有力的技术支撑。在玻璃工业技术史上,蚌埠院第一个将中国玻璃技术打入国际市场,第一个将传统的垂直引上生产线改为先进的浮法线,第一个设计主线90o转向浮法线,第一个设计投产具有国际水平的浮法线,第一个将玻璃厂烟气脱硫技术在中国成功推广应用。
编辑本段农业
蚌埠既是工业大市,也是农业大市。蚌埠农产品资源丰富,盛产粮、油、蔬菜、肉类和水产品等。2009年,蚌埠粮食总产达264.3万吨,增长4.3%。
编辑本段邮电和海关
蚌埠市是邮电通讯指挥调度中心,是京沪微波通信干线安徽境内唯一主控站,是全省国际通讯和国内邮政及长途通讯枢纽之一。 蚌埠海关所辖业务监管区域为蚌埠、淮北、宿州三市,属内陆型海关,集中办理减免税、加工贸易等属地管理的业务。拥有二类口岸—蚌埠铁路南货场,通过铁海联运与上海口岸直通,进出口便捷。
编辑本段生产总值
2009年,全市完成生产总值(GDP)538亿元,全市规模以上工业完成工业总产值532.90亿元,增长24.3%;完成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189.81亿元,增长22.8%。
编辑本段投资环境
蚌埠组合优势日益凸显,正成为承接产业转移的前沿阵地。蚌埠的发展环境日益优化,良好的政策环境、承载环境和政务环境,正成为投资者的理想之地。
投资领域宽广
蚌埠拥有非常宽广的投资领域,具有巨大的发展空间和潜力。在加工制造业领域,有压缩机、消防车、起重机、船舶、环保设备等机械装备制造类项目;有浮法玻璃、电阻式触摸屏等玻璃深加工类项目;有柠檬酸、生物乙烯、生物医药等精细化工项目;有光伏产业、太阳能发电、新兴电子等新材料、新能源项目;有烟草、食品、酿造、纺织等轻工业项目。在现代农业开发领域,有大型商品粮生产基地、农产品深加工、农业科技园、畜禽标准化养殖小区等一批合作项目。在现代服务业领域,有以大禹、双墩、楚汉文化为突破口的旅游开发项目;有古玩玉器市场、玻璃制品市场、农机大市场、生猪交易市场等项目;有金融、保险等服务类项目等等。市场潜力巨大,发展前景良好。
良好的政策环境
蚌埠拥有良好的政策环境。蚌埠市是国务院批准的促进中部崛起、享受比照东北老工业基地政策的城市之一。2006年,安徽省提出两淮一蚌战略。“两淮”为淮南、淮北,同为重工业城市,“一蚌”为蚌埠市。 安徽省委、省政府关于合芜蚌自主创新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的顺利实施,为蚌埠在内的3市设立了每年5亿元的项目扶持资金和每年10亿元的创业风险投资引导资金。我市也制定了20多项支持性、鼓励性的优惠政策,涉及投资项目资金补助、高新技术项目资助、投资上规模现金奖励、投资主导产业资金补贴等方面。
良好的承载环境
蚌埠有良好的承载环境。现有省级开发区6个,特色产业园6个。围绕产业基础和产业特色,重点推进光伏产业园、汽车工业园、船舶工业园、电子工业园、粮食加工园、精细化工产业园等专业园建设,为企业集聚、产业集群提供载体支撑。
良好的政务环境
蚌埠有良好的政务环境。近年来,我们深入推进机关效能建设,大力优化投资软环境,相继建立了市行政服务中心和外商投诉受理中心,完善了外来投资“一站式”审批服务,先后出台了重点招商引资项目实行“绿色通道”等一系列措施,全面实行全程代理制、首问负责制、限时办结制、行政问责制,努力把蚌埠打造成中部审批环节最少、服务意识最强、办事效率最高的地区之一。今年我们在全市开展了“企业服务年”活动,努力为外来投资商提供良好的服务环境。
经济区
1、两淮一蚌战略:2006年,安徽省提出两淮一蚌战略。“两淮”为淮南、淮北,同为重工业城市,“一蚌”为蚌埠市。 2、合芜蚌自主创新试验区:2008年底,谋划已久的合芜蚌自主创新试验区破茧而出,这是全国唯一的以自主创新为主题的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2009年12月28号,科技部在征求国家有关部委意见,并报国务院同意后,正式批复同意将推进建设合芜蚌自主创新综合实验区 3、中部崛起政策:蚌埠市比照实施振兴东北地区等老工业基地有关政策,怀远县比照实施西部大开发有关政策。
编辑本段历史沿革
割据
史前时期,今蚌埠地域为淮夷族聚居区。传说大禹治水南下淮泗,在今怀远县境涂山娶涂山氏女为妻,并生启(公元前21 世纪,启建立夏朝,为华夏第一代帝王)。 春秋战国时期, 今一市三县地域曾分别为徐方、鲁、宋、吴、越、楚等国的邑地。
曲阳县 钟离县 泗水郡
秦王朝建立后统一实行郡县制,今淮河南岸怀远、蚌埠地域属九江郡曲阳、钟离等县分领,今淮河北岸怀远、蚌埠、固镇、五河地域为泗水郡蕲、徐等县分领。
怀远县 钟离县 泗州
后经政权迭经变更,历经西汉、东汉、两晋南北朝、隋、唐、五代十国,至南宋宝佑五年( 1257年),始置怀远军及荆山县,辖今怀远县及蚌埠市区西部、 固镇县一部,今蚌埠市区东部属濠州钟离县;南宋咸淳七年(1271年)始置淮安军及五河县。 南宋 、金对峙时期,今固镇县先为宿州蕲县、灵璧县及泗州虹县分领,后为宿州、灵璧、荆山、五河等县分领。 元 至元二十八年(1291年)撤销怀远军,改荆山县为怀远县,今蚌埠市区西属怀远县,东属钟离县;今固镇县为宿州及灵璧、五河、怀远县分领,五河县属泗州。
凤阳府
明洪武年间,钟离县先后改为中立县、临淮县,增设凤阳县;今蚌埠市区西属怀远县,东属凤阳县;今固镇县分属宿州及怀远、灵璧、五河、凤阳县。 清 同治二年(1863年),划凤阳县马村沟以西、怀远县席家沟以东、灵璧县后楼为蚌埠独立行政区,置三县司,直属安徽省凤阳府。
凤阳县 怀远县
1912年中华民国成立,废凤阳府,怀远县、五河县直属安徽省,后属安徽省淮泗道。同时废蚌埠三县司,今蚌埠市淮河以北划属灵璧县,淮河以南划属凤阳县;今固镇县仍为宿县、灵璧、五河、怀远等县分领。 1927年南京国民政府成立,正式废道,凤阳县、怀远县、灵璧县、五河县先后直属安徽省。 1929年初,蚌埠成立市政筹备处,翌年撤销,仍属凤阳县。 1932年,怀远县、凤阳县先后改属安徽省第四区、第四专区,五河县先后改属第七区、第六专区。沦陷时期,蚌埠为伪安徽省维新政府、伪安徽省政府所在地。抗日战争胜利后,怀远县改属安徽省第十专区,凤阳县先后改属安徽省第九专区、第五专区,五河县属安徽省第四专区。
蚌埠市
1946年11月,蚌埠成立市政筹备处,脱离凤阳县,辖原属凤阳县的淮河以南部分地区和淮河以北小蚌埠地区。1947年1月1日,蚌埠正式设市,直属安徽省,为安徽省第一个设市的城市。 1949年1月20日,蚌埠解放。10月1日新中国成立后,蚌埠市、怀远县、 五河县属皖北行署,今固镇县分属宿县、五河、灵璧、怀远4个县。 1952年4月,蚌埠市直属安徽省;上述4县改属安徽省宿县专区,1956年1月改属蚌埠专区,1961年4月仍属宿县专区。 1964年10月,析宿县、怀远县、五河县、灵璧县各一部分地区置固镇县,属宿县专区。 1971年宿县专区改为地区。 1983年7月,怀远县、 五河县、固镇县由宿县地区改划属蚌埠市至今。 2003年蚌埠市东市区更名为龙子湖区,中市区更名为蚌山区,西市区更名为禹会区,郊区更名为淮上区
编辑本段建制沿革
史前时期,蚌埠[1]地域上居住的淮夷氏族,已过着农耕渔猎的生活。相传原始社会末期,今蚌埠地域东部曾建立钟离古国,西部曾建立涂山古国。至春秋战国时期,先属鲁,继属吴,再属越,后属楚地。后经历代演变,至民国36年(1947年)1月设市,直属安徽省所辖。
秦至南北朝时期
公元前221年,秦王朝实行郡县制后,今蚌埠地域分属九江、泗水两郡。其东部(今凤阳县境内)设钟离县。 汉高祖四年(前203年),今蚌埠淮河北归属沛郡,淮河南归属淮南国。武帝元狩元年(前122年)淮南国复改为九江郡,并在蚌埠西部(今怀远县境内)设置当涂县。 王莽新政时期(公元8~23年。以下省略“公元”二字),今蚌埠地域淮河北更属吾符郡,淮河以南更属延平郡,并将钟离县改为蚕富县,当涂县改为山聚县。 东汉光武帝建武二十年(44年),今蚌埠地域淮河以北为沛国所辖,淮河以南为九江郡所辖;东、西部各复改为钟离县、当涂县。 三国时期,今蚌埠属魏地。魏文帝黄初二年(221年),淮河以北隶于谯郡;魏明帝青龙元年(233年),废钟离、当涂二县,淮河以南隶于淮南郡。 西晋武帝太康元年(280年),实行州、郡、县三级地方制,今蚌埠淮河以南属扬州,为淮南郡所领,并复立钟离县;淮河以北属豫州,为沛国所领。 东晋百余年,战乱不止,蚌埠地域建置更迭频繁。淮河成为东晋王朝与北方少数民族角逐的界河。淮河北于东晋成帝咸和二年(327年),为羯族石氏所建立的后赵所控制;晋穆帝升平三年(359年),又为鲜卑族慕容氏建立的前燕所占据,后于晋废帝太和五年(370年),再为氐族苻氏建立的前秦所统辖。今蚌埠西部属当涂县,于东晋成帝年间侨置于江南;今蚌埠东部于东晋安帝年间设钟离郡,治燕县;西南设马头郡,治虞县。 南北朝刘宋后废帝元徽元年(473年),淮河南岸钟离、马头两郡皆归徐州。南齐武帝永明六年(488年),改徐州为北徐州,辖蚌埠东部钟离郡,治燕县;辖西部马头郡,治己吾县。南梁初期承南齐制,后期江淮州郡先后为东魏、北齐所取。东魏武定六年(548年),蚌埠北部设连城县,为睢州所辖。武定七年(549年),今蚌埠地域置楚州,治钟离城。北齐控制江淮时,将楚州更名为西楚州,州、郡同治钟离县;并在西部设荆山郡,治荆山城,领马头县。南陈宣帝太建五年(573年),将西楚州改为北徐州,郡、县未变。至宣帝太建十一年(579年),今蚌埠又为北周所占,北徐州复改西楚州。
隋至两宋时期
隋开皇二年(582年),西楚州改为濠州;废荆山郡,马头县改为涂山县。大业三年(607年),又将濠州改为钟离郡,领钟离、涂山县。今蚌埠北郊则属彭城郡谷阳县域。 唐武德三年(620年),钟离郡复改濠州。武德七年(624年),涂山县并入钟离县,为濠州所领。至开元二十一年(733年)后,今蚌埠淮河以南属淮南道监察,淮河以北属河南道监察。天宝元年(742年),濠州再改为钟离郡。乾元元年(758年),钟离郡又改为濠州。贞元四年(788年),濠州隶属河南道监察。元和四年(809年),置宿州,领今蚌埠淮河以北地区。 五代十国时期,今蚌埠淮河以北为宿州辖地,先后为后梁(907~923年)、后唐(923~936年)、后晋(936~946年)、后汉(947~950年)所统治;淮河以南为濠州辖地,先后为吴(907~937年)、南唐(937~958年)所占据。后周显德五年(958年),夺取今蚌埠整个地区,淮河以北由徐州辖,淮河以南由濠州辖。 北宋元佑元年(1086年),今蚌埠淮河北隶于新置灵璧县,为淮南东路宿州所辖;淮河以南只存钟离县,为淮南西路濠州所辖。宣和七年(1125年),金兵南下陷汴京,取淮北,宿州初为山东西路领,至金大定六年(1166年)改属南京路。 南宋嘉定二年(1209年),金兵渡淮攻取濠州。嘉定十二年(1219年),宋军收复濠州,宋、金仍以淮河为界。今蚌埠淮河以南置钟离县,为淮南西路濠州所辖。宝佑五年(1257年),蚌埠西部重置荆山县,为淮南西路怀远军所辖。咸淳七年(1271年),今蚌埠东北置五河县,为淮南东路淮安军所辖。
元至民国时期
元,今蚌埠属河南行省政区。至元四年(1267年),淮河北灵璧县改隶于泗州。至元十五年(1278年),五河县改隶于临濠府,今蚌埠淮河以南地区尽属临濠府。至元十七年(1280年),五河县划归泗州辖。至元二十八年(1291年),临濠府改为濠州;废怀远军,改荆山县为怀远县,今蚌埠淮河以南皆属濠州钟离、怀远县境。 明洪武二年(1369年),凤阳建中都,钟离县更名中立县,翌年再改名为临淮县。洪武六年(1373年),撤中都设中立府。洪武七年(1374年),中立府迁新城改名凤阳府,临淮县亦改名凤阳县;蚌埠西部仍为怀远县,东北为五河县。三个县明初均为中书省凤阳府所领。永乐元年(1403年),凤阳府为南京直隶。 清初,凤阳府为江南省领。顺治十八年(1661年),今蚌埠全境皆为江南左布政使凤阳府所辖。康熙六年(1667年),凤阳府改隶于安徽布政使凤颍六泗道。雍正二年(1724年),今蚌埠淮河以北从凤阳府划入泗州直隶州。同治二年(1863年),划凤阳县马村沟以西、怀远县席家沟以东、灵璧县后楼一块属蚌埠,并首设独立行政机构三县司,脱离凤阳、怀远、灵璧三县,直属凤阳府。 民国元年(1912年),蚌埠三县司废,河南岸改属凤阳县,置二区公署;河北岸小蚌埠属灵璧县,一直到民国35年。民国3年,恢复道制,蚌埠河南岸属安徽省淮泗道凤阳县辖。民国18年,蚌埠曾成立市政筹备处,但翌年即撤销,仍属凤阳县所辖。民国21年,凤阳县办自治区,蚌埠系其第七区。民国24年,蚌埠与三铺合为凤阳第二区。翌年,凤阳县被安徽省第四督察区所领,蚌埠受其辖。民国27年,凤阳县名义上为安徽省第九行政督察专员区所辖,因日军侵占,九区各县沦陷,凤阳由第五行政督察专员区兼管。 民国27年10月,日伪在蚌埠组建伪安徽省维新政府,凤阳县直属伪省维新政府管辖,伪县维新政府设于蚌埠。民国29年3月,伪安徽省维新政府更名伪安徽省政府,伪府仍设于蚌埠。民国33年,伪安徽省政府设8个行政督察区,蚌埠为凤阳县辖,隶属第一行政区,并为区治地。 民国34年8月抗战胜利,国民党军队李品仙部到蚌埠接防。11月,成立蚌埠市政筹备处,翌年接管市区行政。民国36年1月1日,蚌埠正式设市,为安徽省直辖市。 1949年1月,蚌埠解放,先属江淮解放区辖,4月皖北人民行政公署成立,蚌埠遂隶属皖北行署。
中华人民共和国时期
1952年8月,安徽省人民政府成立,撤销皖北行署,蚌埠市为安徽省直辖。1956年,安徽省置蚌埠专区,专员公署驻蚌。1958年11月起,蚌埠市隶属省和专区双重领导。1961年3月撤销蚌埠专区,此后至1985年,蚌埠市一直属安徽省直辖。
编辑本段友好城市
国内
江苏省:淮安市、连云港市、镇江市 宁夏区:石嘴山市 福建省:泉州市 海南省:海口市 云南省:昭通市 内蒙古自治区:通辽市 甘肃省:兰州市 北京市:门头沟区 上海市:静安区、长宁区
国外
英国:坦姆赛德市 意大利:贝加莫省 巴西:巴拉曼萨市 美国:韦恩郡 日本:摄津市
国外经贸伙伴城市
德国:克雷菲尔德市 土耳其:辛江市 俄罗斯:赤塔洲 美国:休斯顿市 澳大利亚:伊普斯维奇市
编辑本段城市精神
城市精神主题词

Ⅱ 明光凹凸棒能应用在建材领域吗

能。凹凸棒具有比硅藻泥等更加良好的保温、节能、杀菌、吸音、调湿和净化空气之功能,通过品牌塑造,凹凸棒完全可以在音乐厅、博物馆等特殊场所高档装饰领域,占据一席之地。目前上市公司北新建材所生产的矿物棉吸音板中凹凸棒占比达到40%,每年用量约5万吨。

Ⅲ 明光凹凸棒资源开发与加工企业多吗能满足明光凹凸棒的开发吗

明光市矿产资源丰富,分布集中的优质凹凸棒粘土资源近亿吨,全镇共有凹凸棒粘土开采企业7家,加工企业65家,规模企业4家。明光会按照打造“凹凸棒新材料研发展示窗口、全产业链企业集聚基地、综合性公共服务平台、滁州西部大工业基地重要增长极”四大目标定位,拟定并实施凹凸棒产业发展路径。通过抓好平台建设,提升产业集聚,完善产业链条,支持企业上市,创新发展模式等方式方法,让明光得到前所未有的发展动力。

Ⅳ 蚌埠市的喜得惠饰品店在哪

位于中国安徽省东北部,淮河中游,京沪、淮南铁路交点。因盛产河蚌而得名 。辖东区、中区、西区、郊区4 区及怀远县、五河县、固镇县3县。面积 5832平方千米,1990年人口296.21万(市区68.13万),主要为汉族 。明、清称蚌步集,1949年设蚌埠市。为淮河流域水陆交通与物资集散中心。矿产有金、铁、钛、花岗岩、大理石、石英石等;工业以食品、轻纺为主,食品工业与医药工业产值居全省第一位,拥有中国最大的果糖厂(年产万吨);农产品有小麦、豆类、薯类、棉花、烟草等;蚌埠港为淮河第一大港。土特产有石榴、五河螃蟹、午餐肉罐头等。民间艺术主要有泗州戏(拉魂腔)和民间歌舞花鼓灯,微雕、玉雕、通草画在国内外享有较高声誉。名胜古迹有东部的曹山,相传为三国曹操屯军之地 ; 山南麓的明朝东瓯王汤和之墓 , 为国家级保护文物;怀远境内的荆、涂二山隔河相对,为第四纪冰川遗物;涂山是大禹治水的地方。

建置沿革

史前时期,今蚌埠地域为淮夷族聚居区。传说大禹治水南下淮泗,在今怀远县境涂山娶涂山氏女为妻,并生启(公元前21 世纪,启建立夏朝,为华夏第一代帝王)。春秋战国时期, 今一市三县地域曾分别为徐方、鲁、宋、吴、越、楚等国的邑地。

秦王朝建立后统一实行郡县制,今淮河南岸怀远、蚌埠地域属九江郡曲阳、钟离等县分领,今淮河北岸怀远、蚌埠、固镇、五河地域为泗水郡蕲、徐等县分领。后迭经变更,历经西汉、东汉、两晋南北朝、隋、唐、五代十国,至南宋宝佑五年( 1257年),始置怀远军及荆山县,辖今怀远县及蚌埠市区西部、 固镇县一部,今蚌埠市区东部属濠州钟离县;南宋咸淳七年(1271年)始置淮安军及五河县。南宋、金对峙时期,今固镇县先为宿州蕲县、灵璧县及泗州虹县分领,后为宿州、灵璧、荆山、五河等县分领。

元至元二十八年(1291年)撤销怀远军,改荆山县为怀远县,今蚌埠市区西属怀远县,东属钟离县;今固镇县为宿州及灵璧、五河、怀远县分领,五河县属泗州。明洪武年间,钟离县先后改为中立县、临淮县,增设凤阳县;今蚌埠市区西属怀远县,东属凤阳县;今固镇县分属宿州及怀远、灵璧、五河、凤阳县。清同治二年(1863年),划凤阳县马村沟以西、怀远县席家沟以东、灵璧县后楼为蚌埠独立行政区,置三县司,直属安徽省凤阳府。

1912年中华民国成立,废凤阳府,怀远县、五河县直属安徽省,后属安徽省淮泗道。同时废蚌埠三县司,今蚌埠市淮河以北划属灵璧县,淮河以南划属凤阳县;今固镇县仍为宿县、灵璧、五河、怀远等县分领。1927年南京国民政府成立,正式废道,凤阳县、怀远县、灵璧县、五河县先后直属安徽省。1929年初,蚌埠成立市政筹备处,翌年撤销,仍属凤阳县。1932年,怀远县、凤阳县先后改属安徽省第四区、第四专区,五河县先后改属第七区、第六专区。沦陷时期,蚌埠为伪安徽省维新政府、伪安徽省政府所在地。抗日战争胜利后,怀远县改属安徽省第十专区,凤阳县先后改属安徽省第九专区、第五专区,五河县属安徽省第四专区。1946年11月,蚌埠成立市政筹备处,脱离凤阳县,辖原属凤阳县的淮河以南部分地区和淮河以北小蚌埠地区。1947年1月1日,蚌埠正式设市,直属安徽省,为安徽省第一个设市的城市。

1949年1月20日,蚌埠解放。10月1日新中国成立后,蚌埠市、怀远县、 五河县属皖北行署,今固镇县分属宿县、五河、灵璧、怀远4个县。 1952年4月,蚌埠市直属安徽省;上述4县改属安徽省宿县专区,1956年1月改属蚌埠专区,1961年4月仍属宿县专区。1964年10月,析宿县、怀远县、五河县、灵璧县各一部分地区置固镇县,属宿县专区。1971年宿县专区改为地区。1983年7月,怀远县、 五河县、固镇县由宿县地区改划属蚌埠市至今。

珠城蚌埠.
因为原来盛产珍珠而得名.

蚌埠是仅次于合肥的安徽省重要枢纽城市(区号0552,牌照皖C,与芜湖大体相当),皖北的商贸中心与加工制造业中心、邮电通讯指挥调度中心,也是省内仅次于合肥的科教文化中心,拥有高等院校11所,其中解放军坦克学院与解放军汽车管理学院,空军第十三飞行学院,解放军海军士官学校四所重要军校均驻蚌埠,海军蚌埠士官学校是我军创办最早的两所士官学校之一,战略地位可见一斑。蚌埠拥有科研院所众多,原电子工业部40、41所,兵器工业部214所(华东微电子研究中心)等重要军工部门附设于此。解放军第123医院设于蚌埠。

蚌埠站是华东地区重要的铁路枢纽,一级站,原铁路分局,现上海局铁路办事处仍驻蚌埠,管辖安徽全省及江苏铜山段铁路。所有列车除直达车Z字头外均经停此站。蚌埠是京沪、皖赣、淮北线枢纽,南下列车在此变次换头,很多列车越行徐州、南京,但必停蚌埠,如T105;现京沪线每日直发特快T字头,全线仅停济南、蚌埠两站;蚌埠站也是上海至拉萨铁路唯一非省会站(工程要求一省一站)。蚌埠东站是华东地区最大的货运列车编组站及最大的集装箱货场。蚌埠新站(在建)是京沪高铁首设站、华东地区中心站。

蚌埠港是千里淮河第一大港,可四季通航江苏、上海、浙江、江西等省市,还可以借助已开放港口通达海外。蚌埠是纵贯我国东部地区南北的大动脉——京沪铁路的一等客站,并经淮南线与京九铁路相连。铁路日接发能力320列,拥有中国华东地区一流的大型货运编组站及最大的集装箱货场,并拓展了铁海联运业务。从蚌埠乘火车可直达国内20个省会城市、3个直辖市和10多个沿海城市,国家即将建设的京沪高速铁路将在蚌埠设站。公路四通八达,高标准的城市出入口道路已与国道、省道相联结。合肥——徐州高速公路已建成,界首——阜阳——蚌埠、蚌埠——南京两条高速公路开工建设。4C级标准新机场已建成投入使用。现代交通区位优势,营造了蚌埠市经济和社会发展的有利条件。

蚌埠市地处淮河流域,四季分明,气候温和。农副产品资源丰富,盛产粮、油、蔬菜、肉类和水产品等。其中固镇花生产量居全国前列,怀远石榴在国内享有盛誉,五河螃蟹蜚声海内外。

蚌埠市风景秀丽,名胜荟萃。市东龙子湖风景区湖光山色,交相辉映,近有汤和墓、水上乐园、淮河风情园,东邻明皇陵、中都城、龙兴寺、白石山森林公园;西郊荆涂二山隔河相对,相传大禹曾会诸侯于涂山,还在此娶涂山氏为妻。现存有禹王宫、启母石以及型山上的白乳泉、卞和洞等诸多名胜散落在青山绿水间。

蚌埠交通便捷,公路水运航空四通八达。蚌埠港为千里淮河第一大港,新港年吞吐量达百余万吨,拥有数个千吨级泊位。蚌埠机场为4C级标准设置,有直达全国主要城市的航班。

历史上蚌埠以工业闻名,建国时,是国内为数不多的重要工业城市,有着良好的轻、重工业基础。“一五”期间的100个重点项目,蚌埠一地即占3项,后屡受合肥打压及“皖江开发”影响,经济日渐式微,衰退厉害,已逐渐蜕变为二流城市,特产以黄山烟、皖酒、仿古玉器闻名,现以精细化工、玻璃深加工及汽车零部件为主导产业,丰原集团为亚洲第一、世界第三的柠檬酸生产企业,现有上市公司五家。蚌埠仿古玉器市场是国内三大古玩玉器生产加工地。

蚌埠是花鼓灯、泗洲戏的发源地,以上项目均已申报国家及世界文化遗产。《左传》中“禹会诸侯于涂山”,涂山即在蚌埠境内,有大禹庙、白乳泉等名胜,楚汉战争的垓下古战场、淮海战役(徐蚌会战)遗址也都为蚌埠主要的旅游资源。此外,蚌埠闸、龙子湖风景区是皖北地区仅有的两处国家级水利风景区。

蚌埠四季分明,气候湿润,处于秦岭—淮河天然气候分界线上。蚌埠作为非省会城市拥有独立的省级气象中心—淮河流域气象中心。目前城市治安环境也为省内最好,蚌埠市公安局110指挥中心是国内唯一入选2005年度公安部先进基层单位的110指挥台。

地理位置

蚌埠市(含辖县)位于安徽省北部,北纬32°43′至33°30′,东经116°45′至118°04′,北与濉溪县、宿州市、灵璧县、泗县接壤,南与淮南市、凤阳县相连,东与明光市和江苏省泗洪县毗邻,西与蒙城县、凤台县搭界。津浦铁路从境区中部纵贯南北,淮河自西向东流过境南,辖区大部分处于淮北平原南端。蚌埠市区位于北纬33°01′至32°49′,东经117°31′至117°11′,北部与固镇县、五河县交界,东部与凤阳县毗邻,南部与凤阳县接壤,西部与怀远县相连。

2004年末,蚌埠市一市三县总面积5952平方公里。东端至五河县浮山峡山口,西端到怀远县万福镇关圩村颜李庄,东西长135 公里;北端至固镇县大韩家西北的沱河中心线,南端到怀远县常坟镇新桥村新庄,南北宽86.5公里。市区总面积601.5平方公里, 其中,淮河以北面积240.66平方公里,淮河以南面积360.84平方公里, 建成区面积70平方公里。

气候

2004年,全市年降水量较常年略偏少,年平均气温较常年偏高,日照时数较历年平均偏多317.2小时,属于气候偏好年份。

【降水】 年降水量663.3毫米比历年平均偏少近3成(历年平均值920.2毫米)。冬季降水量57.8毫米比历年平均偏少近3成(历年平均值78.1毫米);春季降水量162.7毫米接近常年(历年平均值187.9毫米);夏季降水量327.1毫米比历年平均偏少3成(历年平均值470.8毫米),7月降水量110.3毫米偏少近5成;秋季降水量106.0毫米比历年平均偏少4成(历年平均值174.0毫米),其中10月份偏少9成,造成了一定程度的秋旱,给秋种工作带来不利的影响。从年内的降水情况看,全年各季降水量均接近常年略偏少,时空分布较均匀,无明显洪涝和干旱灾害发生。

【气温】 年平均气温16.8℃,比历年平均气温偏高1.4℃(历年平均值15.4℃)。冬季(2003.12--2004年2月)平均气温4.6℃,比历年平均气温偏高1.3℃(历年平均值3.3℃),是2002年之后的又一个暖冬,其中2月份平均气温为8.0℃,比历年同期偏高4.1℃,是自建站以来的最高值。春季(3-5月)平均气温16.6℃,与历年同期相比偏高1.4℃(历年平均值15.2℃),3月份偏高1.7℃,4月份偏高2.2℃。夏季(6-8月)平均气温27.4℃,比历年平均偏高0.6℃(历年平均值26.8℃),除7月份偏高1.5℃外,6月和8月均接近常年。6-8月极端最高气温≥35℃以上的天气日数有20天。年极端最高气温37.7℃,出现在7月23日。年极端最低气温-6.8℃,出现在1月25日,日最低气温低于0℃的日数为40天。年平均最高气温21.9℃,比历年平均偏高1.6℃。年平均最低气温12.8℃,比历年偏高1.4℃。秋季(9-11月)平均气温17.9℃,比历年偏高1.4℃(历年平均值16.5℃),其中11月份偏高2.4℃。

【日照时数】 年日照时数2340.9,比历年平均偏多304.4小时。冬季(2003.12-2004.2)日照时数474.8小时,比历年平均偏多63.9小时;春季日照时数631.1小时,比历年平均偏多97.1小时;夏季日照时数644.3小时,比历年平均偏多55.0小时;秋季日照时数603.5小时,比历年平均偏多101.2小时。从下表可以看到,2004年各月日照时数除5月、8月和12月份偏少外,其余各月均偏多。

【气候与农业】 各季降水量接近常年略偏少,时空分配比较均匀,无大面积、长时间的旱涝发生,对全年的农作物生长比较有利。但在春季和秋季分别有不同程度的旱情发生。从3月下旬到4月中旬全市大部分地区降水持续偏少,沿淮淮北农田土壤失墒严重,大部分地区10~20厘米土壤湿度在60%以下,怀远、固镇出现中旱,局部重旱,干土层出现范围有所扩大,4月下旬降水偏多,旱情得到有效缓解。

10月份秋播秋种处于关键时期,秋收已近尾声。10月份的气温、日照基本正常,但降水显著偏少,持续晴好天气虽对双晚收获晾晒、甘薯切片晾晒、棉花采摘有利,但长时期的少雨再加上中下旬气温偏高,旱象明显显露,且发展迅速,严重影响已播冬小麦、油菜的正常出苗和秋种进展,进入11月份气温仍持续偏高,日照也偏多,旱情发展。中旬有明显降水,严重的旱情基本得到解除,到月末,土壤墒情大部适宜,对全市的小麦和油菜冬前生长比较有利。

【气象灾害】 为气象灾害偏少的年份,是近几年少有的好年景。但大风、冰雹、雷雨等突发性灾害及短时间的干旱还时有发生。

大风 3月17日由于受冷空气影响出现的大风降温天气,极大风速达到20米/秒,大风间断出现时间长达5小时25分钟,过程日最高气温下降了20℃,使全区的大棚蔬菜、油菜等一些经济作物受灾666.67公顷,造成经济损失2300万元。

秋旱 9月下旬至11月上旬,全市多以晴好天气为主,气温偏高,日照充足,降水量持续偏少,土壤墒情明显变差,旱情发展迅速。持续的干旱严重影响了已播冬小麦、油菜的正常出苗、生长,并造成全区共有6.37万公顷小麦不能正常播种,近万人饮水困难。

行政区划

蚌埠市辖龙子湖区、蚌山区、禹会区、淮上区4个区和怀远、五河、固镇3个县,共设镇36个,乡19个(其中民族乡1个),街道办事处19个,村民委员会1247个,社区居民委员会204个。

龙子湖区设镇1个:长淮卫;设乡1个:李楼。共有村民委员会32个;设街道办事处6个:东风、治淮、东升、解放、曹山、延安,共有社区居民委员会36个。

蚌山区设乡2个:雪华、燕山。共有村民委员会22个;设街道办事处7个:天桥、青年、纬二路、胜利、黄庄、宏业村、龙湖新村,共有社区居民委员会26个。

禹会区设镇1个:秦集;设乡1个:长青。共有村民委员会33个;设街道办事处5个:大庆、张公山、纬四、朝阳、钓鱼台,共有社区居民委员会43个。

淮上区设镇3个:小蚌埠、吴小街、曹老集;设乡1个:梅桥。共有村民委员会82个;设街道办事处1个:淮滨,共有社区居民委员会10个。

怀远县设镇10个:城关、双桥集、魏庄、万福、鲍集、龙亢、河溜、唐集、常坟、马城;设乡9个:褚城、古城、徐圩、兰桥、陈集、淝河、淝南、找郢、荆芡。共有村民委员会651个,社区居民委员会23个。

五河县设镇13个:城关、新集、沫河口、小溪、双忠庙、小圩、东刘集、大新、头铺、武桥、浍南、申集、朱顶;设乡2个:沱湖、临北(回族乡)。共有村民委员会223个,社区居民委员会12个。

固镇县设镇8个:城关、王庄、连城、濠城、新马桥、刘集、湖沟、任桥;设乡3个:石湖、杨庙、仲兴。共有村民委员会196个,社区居民委员会34个。

新城综合开发区共有村民委员会8个;社区居民委员会18个。

高新技术开发区共有社区居民委员会2个。

行政区划

蚌埠市辖4个市辖区、3个县。

蚌埠市 面积5945平方千米,人口343万人(2003年)。
蚌山区 面积 83平方千米,人口 22万。邮政编码233000。区人民政府驻南山路。
龙子湖区 面积 162平方千米,人口 23万。邮政编码233000。区人民政府驻解放路。
禹会区 面积 125平方千米,人口 22万。邮政编码233010。区人民政府驻红旗一路。
淮上区 面积 232平方千米,人口 20万。邮政编码233002。区人民政府驻滨淮大道。
怀远县 面积2400平方千米,人口126万。邮政编码233400。县人民政府驻城关镇。
五河县 面积1580平方千米,人口 70万。邮政编码233300。县人民政府驻城关镇。
固镇县 面积1363平方千米,人口 60万。邮政编码233700。县人民政府驻城关镇。
* 此处区划地名资料截至2005年12月;面积、人口数据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区划简册(2005)》,人口截至2003年底。 *
[淮上人物]明朝开国功臣---常遇春
元末明初,有一位叱咤风云的历史名人,他就是被明朝开国皇帝朱元璋称为“开国元老,异姓真王”的明朝功臣——常遇春。
常遇春,字伯仁,号燕衡,汉族,安徽省怀远县常家坟区永平岗人。宋朝南渡是迁来怀远,到他已经是第七世。其父常六六,母高氏。其妻蓝氏生有三子三女。
常遇春生于公元1330年(元朝至顺元年)一个贫苦的农民家庭。23岁时,适值元末,朝政日非,天下大乱,处在水深火热之中的各地农民纷纷起义。常遇春也在平阿山区加入了刘聚的起义军。由于他赋性刚毅,状貌奇伟,英勇善战,胆识过人,深受刘聚的器重,不久便当上了什夫长。后来,他因不满刘聚的“善恶不分”,毅然于公元1355年初,率领几十人赶到和州投奔朱元璋。而此时朱元璋的势力已经日渐壮大,正欲渡江南下,常遇春自愿请命为前部先锋。乃至渡江朱元璋兵分三路,轮攻采石,元兵布阵矶上,矶下虽巨舟如织,但相距三丈有余,难以登岸。第一路郭英先攻,第二路胡大海再攻,均未攻上而败退。第三路常遇春见势乘快舟而至,奋发神威,舍舟挺戈飞身登矶,众敌丧胆(今马鞍山市采石矶犹有常遇春大脚印古迹)四散逃窜,遂攻下采石,乘胜又夺取了太平(今当涂)。这对朱元璋进军克复江南地区,建立根据地,有着重大的战略意义。此战之后,常遇春便成为朱元璋手下一名得力将领。朱元璋授其为“总管府先锋”不久又升任管军总管。
公元1355年三月,常遇春随朱元璋攻下建康(今南京),功居诸将之先。之后,又同徐达一起转战江南,一鼓作气克镇江。同年四月,在攻常州的战役中,徐达被围困于牛塘,常遇春出奇兵巧解牛塘之围,生擒吴将张德。马汗未干,甲胄未解,又先后攻克宁国,池州,安庆等地。因战功卓著,常遇春先后升任为镇国上将军江南行中书省都督,马步水军大元帅等职。
公元1361年,常遇春随朱元璋帅舟师与南汉王陈友谅战于鄱阳湖,九江之上。双方进行了36天的大决战。结果常遇春打败了敌帅张定边,陈友谅也中流矢身亡,围攻武昌降其子,敌全军覆没,湖湘平息。这次战役,常遇春功勋卓著。
公元1365年七月,常遇春与徐达攻取庐州,八月将兵平麻岭,十洞,牛坡等诸寨;复又攻取湖州,杭州南安,南雄,邵州,安陆等十多郡。1367年八月常遇春帅全军围攻平江(今江苏)九月城破,活捉降元叛逆张士诚,为朱元璋扫除了江南最后一个劲敌。朱元璋加授常遇春中书平章军国重事,册封其为鄂国公。
公元1367年十月朱元璋命徐达为征虏大将军,常遇春为征虏副大将军,各帅精兵20余万,由淮水入黄河,分路北伐。次年正月,朱元璋称帝于金陵,国号大明,改元洪武。此时,常遇春已取下山东诸郡,继又攻破汴梁以及河南诸城池。同年七月,渡大河,攻破河北诸郡。八月二日,不战而克燕郡。元军北逃。常遇春追攻太原,大同,永平,惠州,大宁等郡。公元1369年六月,全军围剿开平,元军又往北奔逃,追至北河,俘其宗王三人及平章鼎住等,俘军士万人,缴获车,马,牛千万有余,遂奏凯还师。七月七日至柳河川(今河北省龙关县西),常遇春不幸得暴疾身亡,年仅四十岁。
朱元璋问讯大痛,立即罢朝震悼,在庭之臣无不洒泪。翌日召中书定议:“赠翊运推诚,宣德靖远功臣,开府仪同三司上柱国太保中书右丞相,追封开平王,谥曰忠武。”八月朔日,柩车至龙江。朱元璋亲往祭奠,扶灵大哭,并泣咏挽诗一首:“朕有千行铁液汁,平生不为儿女泣,昨日忽闻常君薨,一洒乾坤草木湿。”咏罢,又开关睹容,脱下龙袍盖其遗体之上,又亲为选择葬地——南京中山北郦。复又追封其上三代皆为开平王,命礼部监修王陵(墓地在怀远贾村,即今常家坟)。嘉靖十一年,封其后裔常玄振为怀远侯。
常遇春的生平事迹及其性格品德,明,清皇帝及历史名人都曾给予高度评价。朱元璋的题词是“开国元老,异姓真王”,大学士宋濂曰:“朕东抚高丽,西抵吐蕃,北际沙漠,南来交趾占城,莫不稽首奉命。计其开拓之功,以十分而言,王善居其七八。”
宋濂赞常遇春曰:“王之为人,守廉而不矜,有功而无过。筹决胜之方,不学而能。其从大将军东征西伐,而能遵守节制,及其自将兵则所至无不克捷,尤其智识明而才力雄,故施之各得其义。”
《康熙御批纲鉴》记载:常遇春世为农家,赋性刚毅,膂力绝人。虽不习史书,用兵辄与古合,故每战必胜世人称为奇男子。呕常自谓:“我能将兵十万,可以纵横天下”。人皆呼以常十万。尤能善抚士卒,严律严纪。所到之处,百姓皆箪食壶浆以迎。临阵身先士卒,所向披靡,不愧长胜将军之称。
清乾隆皇帝的题词是“涌动风云”,并令其嫡裔建祠于本籍永平岗。祠成,特遣制台尹继善躬诣致祭,御撰祭文:“维尔英姿奋发,雄略建勋。拔身于草泽之中,择君而侍,斫阵于危疑之顷,振旅凯旋。贾勇有余,整军容于后劲;追奔逐北,励士气以前驱。锡茅士以酬壮猷赐封茔而光殊烈。8时巡南国哦,莅止江城,传镌崖之异绩,钟山古墓,命修祀以存馨,灵爽尤存。庶其馨格!”
公元1999年,怀远县人民为纪念常遇春,在常坟镇修建了常遇春纪念馆,及常遇春三代祖墓,县政府也把常氏三王墓列为县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文化艺术
花鼓灯,是播布于淮河流域四省二十多个县、市,以舞蹈为主要构成部分的综合性艺术形式,它有舞、有歌、有锣鼓等打击乐演奏、有情节简单的小戏。它是中国九亿汉族人创造的最完整系统的民间歌舞艺术形式,是汉族最具代表性、典型性的民间舞蹈,它有着世界上最丰富系统的舞蹈语言体系,是世界上最能用肢体语言表达复杂情节和人物的民间舞蹈之一。自古至今,始终以华夏文明的主体形象出现,屹立在世界舞蹈文化的森林中。
花鼓灯角色繁多,分工细致,主要演员有“腊花”(亦称、“兰花”)和“鼓架子”。女角色一般统称“腊花”,是演出的核心成员;男角色一般统称“鼓架子”。
花鼓灯班子的艺术人员构成一般有锣鼓队、演员、灯头、灯混子。花鼓灯的演出分布“开场”、“上盘鼓”、“中盘鼓”、“地盘鼓”、对唱、后场小戏等几个部分。
舞蹈是花鼓灯的主要构成部分,舞蹈中包括“大花场”、“小花场”、“盘鼓”。“大花场”的集体表演的情绪舞;“小花场”是“鼓架子”和“腊花”的双人或三人即兴表演的有人物、情节的小舞剧,是花鼓灯舞蹈的核心部分;“盘鼓”则是舞蹈、武术、技巧表演相结合又具有造型艺术特征的表演。
歌唱部分统称灯歌,多在“大花场”、“小花场”中间由“鼓架子”和“腊花”对唱或独唱,可长可短,即兴性强。
花鼓灯锣鼓是花鼓灯中极为重要的组成部分,包括场面锣鼓和灯场锣鼓,具有情绪热烈奔放,节奏形式多变,明快紧凑,感染力强等特点。场面锣鼓可独立存在,单独演奏;而灯场锣鼓则与花鼓灯的舞蹈和小戏表演融为一体,起伴奏和渲染情绪的作用。
花鼓灯自明清以后,流行区域逐步扩展,形成了以安徽蚌埠、淮南、阜阳、亳州为中心,辐射淮河中游安徽、河南、山东、江苏四省二十多个县、市,出现了《游春》、《抢扇子》、《抢板凳》等节目,至20世纪30年代后,陆续出现了像冯国佩(艺名“小金莲”)、陈敬之(艺名“一条线”)、田振起(艺名“小银子”)、郑九如(艺名“小白鞋”)、常春利(艺名“老蛤蟆”)、石金礼(艺名“石猴子”)、杨再先(艺名“小红鞋”)、詹乐亭(艺名“盖九江”)、李兆业(艺名“猫春”)、万方启(艺名“万漏子”)等名家,形成了花鼓灯的兴盛。特别是在安徽蚌埠怀远县、禹会区,淮南凤台县,阜阳颖上县,农民祖祖辈辈、男女老少都玩灯,乡乡村村都有灯班。当时在淮河中游每个乡镇至少都有2个以上的花鼓灯班子,有的达3、4个之多,形成了“千班锣鼓百班灯”盛况。
但是,由于社会迅速变革,农村城市文化步伐加快和外来文化移入,花鼓灯生存环境急剧恶化,播布范围迅速萎缩,目前主要集中在安徽省蚌埠市所辖的怀远县、禹会区,淮南市所辖的凤台县等,真正保持花鼓灯原生形态的花鼓灯班子仅存4、5个,已临近消亡!
1、花鼓灯的历史
传说产生于大禹时期的夏王朝(距今4000多年前)。中国安徽省蚌埠市怀远县是大禹娶妻、治水会诸候的地方。当地涂山有建于汉代的禹王宫,两千年来香火不断。至今,当地仍有农历三月二十八日在禹王庙会上跳花鼓灯祭祀大禹的风俗。西汉时期淮南乐舞的风格是奔放,激越而又轻盈曼妙,舞蹈表演有击鼓、击节的完整乐队,舞蹈比较规范,在表演时常常使用一些特殊舞技,充分显示舞蹈抒情、传情、动情的风貌。这些风格和特征在今天的花鼓灯双人舞中仍清晰可见。唐代的“合生”,又名“合笙”,开始只在宫廷内部演出,表演者1-2人,载歌载舞,即兴演唱一些祈祝奉承、歌功颂德的内容,歌词通俗,以逗乐为目的。唐朝中朝,“合生”流入民间。“合生”的表演,可以根据不同的场合,环境、对象,由观众随意点出题目,表演者即兴演唱。今天花鼓灯仍保留这一明显特征,“踩街”、“谢场子”、“打门灯”与其基本相似。宋代上元灯节中关于“舞队”的记载(《京华梦梁录》),其表演程式与今天花鼓灯的“大花场”一样,先由“竹竿子”(花鼓灯称“伞把子”)出场后,“竹竿子”唱一段歌,领着群舞演员在音乐中跳舞出场。队舞女主角“腊花”的称谓,对确定花鼓灯产生的年代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至今在安徽阜阳的颖上、淮南的凤台、河南的信阳等地区一直称花鼓灯的女主角为“腊花”,意为腊花里开的花,是个十分美丽的名字。而花鼓灯之“灯”,实为灯节(正月十五,上元灯节)上表演的民间艺术。此现象还有许多如大头娃娃灯、莲花灯等等,这些叫法都是自宋代而来。在“舞队”演员分工上,“杖子头”是歌舞的领头人,站在舞队的前面,由演员中技术最高者担任。“竹竿子”类似指挥、导演,后行是担任独舞、双从舞,或与“竹竿子”问答,是演出的主体。这些与花鼓灯演员分工基本相同,“杖子头”相当于花鼓灯“伞把子”,“竹竿子”相当于“鼓架子”,“后行”相当于锣鼓班子。
在服装道具设计上,宋代舞队中的女主角普遍在头顶戴花冠,现在花鼓灯的“腊花”依然保留着这种装饰,这在我国汉族传统民间歌舞中是绝无仅

Ⅳ 明光市农民养羊有补贴吗

各地的政策不一样,有的地方有,有的就没有,具体情况你应该到你当地畜牧局问一下。我也是养羊的,咱们可以交流一下。

Ⅵ 安徽省发布的关于文化产业园项目的优惠政策

地理概况

地貌质地

蚌埠市北与濉溪县、宿州市、灵璧县、泗县接壤,南与淮南市、凤阳县相连,东与明光市和江苏省泗洪县毗邻,西与蒙城县、凤台县搭界。京沪铁路从境区中部纵贯南北,淮河自西向东流过境南,辖区大部分处于淮北平原南端。蚌埠市区北部与固镇县、五河县交界,东部与凤阳县毗邻,南部与凤阳县接壤,西部与怀远县相连。蚌埠地区位于中朝准地台南缘的淮河台坳中部,次级构造单元为蚌埠台拱。该区构造轮廓是以太古代变质岩所构成近东西向的复背斜为基础,背斜北翼为新生代断陷盆地,全区东西向和北东向断裂发育,并有北西向线性构造。地层属华北地层区,淮河地层分区。区内地层发育不全,基岩露头零星,地表为大面积沉积物覆盖。岩石地层除第四纪松散沉积物外,主要为侵入岩和变质岩。地貌区划以淮河为界,分为两部分,淮河以北为淮北平原区,淮河以南为江淮丘陵区,呈现北部开阔平坦,南部岗丘起伏之泾渭分明的地貌景观。淮北平原区区域上宏观地势西北高东南低,水系呈北西—南东流向,平行展布,地貌上处于淮北平原的南缘;江淮丘陵区区域上宏观地势相对高起,丘陵主要分布在沿淮以南市郊,表现为北东向岗丘起伏,沟谷纵列之手掌状的地貌景观。
蚌埠地区地势最高处为涂山主峰,海拔高度为338.20米,最低处为淮河河漫滩,海拔高度为15.30米。丘陵地带最大切割深度为280米,一般为30~80米。

水文

蚌埠地区地区最大的自然地表水是淮河,自怀远县南湖村东1公里处入境,流经怀远县南端、蚌埠市区北端和五河县南端,在五河县东卡村以东出境,境内全长150.7公里。其中,在蚌埠市区北岸长16.8公里,南岸长28公里,河床宽600~800米,年平均径流量263亿立方米。
淮河以北较大的自然地表水有沱河、浍河、北淝河、澥河、涡河、芡河等;淮河以南较大的自然地表水仅有天河、龙子河等。人工河道有茨淮新河、怀洪新河等,均位于淮河以北。蚌埠市区较大的自然地表水有北淝河、龙子河和天河。北淝河是淮河支流,境内长10公里;龙子河位于市区东南,河道长10公里,宽300~500米,正常水位时,水深约2米,水面面积6平方公里,已开发成为天然养殖水域,兼为蓄水灌溉的湖洼水库;天河位于市区西南,市区境内长16公里,宽600~1000米,其中湖洼长9公里,形成自然天河湖,水面面积14平方公里,蓄水量2000万立方米。
较大的湖泊有位于五河县的香涧湖、沱湖、天井湖和位于怀远县的四方湖等,其中,沱湖是水产养殖的重点湖泊。
蚌埠地区地下水资源丰富,埋藏浅、水质好、储量大,主要分布在淮河以北三个县区。

气候

蚌埠市气候属于温带,位于南端半湿润季风气候区。四季分明,气候温和
[编辑本段]蚌埠交通
蚌埠是全国重要的交通枢纽城市 蚌埠交通便捷,公路、铁路、水运、航空四通八达。
蚌埠港为千里淮河第一大港,蚌埠港为全国28个主要内河港口之一,新港年吞吐量达百余万吨,拥有数个千吨级泊位。蚌埠港可四季通航江苏、上海、浙江、江西等省市,还可以借助已开放港口通达海外。京沪铁路淮河桥
蚌埠是华东地区重要的铁路枢纽。原上海铁路局蚌埠铁路分局、现上海铁路局蚌埠铁路办事处仍驻蚌埠,管辖安徽省长江以北的铁路。蚌埠是京沪线和水蚌线的交汇点。蚌埠火车站是纵贯我国东部地区南北大动脉——京沪铁路的一等客站,并经水蚌线、淮南线与京九铁路相连。蚌埠站现日接发图定列车146列、其中动车组列车18列,且是安徽省唯一有进藏列车的车站。从蚌埠乘火车可直达国内20个省会城市、3个直辖市和10多个沿海城市。
蚌埠东站现为一等货运站,拥有华东地区大型的货运列车编组站及大型的集装箱货场。
蚌埠公路四通八达,高标准的城市出入口道路已与国道、省道相联结。京福高速公路(合肥——徐州)、宁洛高速公路(界首——阜阳——蚌埠、蚌埠——南京)已建成。蚌淮高速公路(蚌埠——淮南)、徐明高速公路(徐州——明光},蚌连高速公路(蚌埠——连云港),蚌埠绕城高速公路等正在建设中。
4C级标准新机场已建成投入使用。
现代化的交通区位优势,营造了蚌埠经济和社会发展的有利条件。

未来前景

国家建设中的京沪高速铁路,京福高速铁路,将设蚌埠南站。蚌埠高铁客站是京沪高速铁路的沿线七大客运站之一,站房规模20000平方米,道场共24股线路,设7处500米的长站台,可同时停靠13对列车。正在筹备待建的京福高速铁路也将从蚌埠南站引出。作为未来京沪高铁与京福高铁的联结站和安徽省境内规模最大的高铁枢纽,蚌埠高铁客站定位为全国一流的标志性建筑。预计2015年停靠列车40对(其中4对始发),2020年停靠列车73对(其中8对始发),2030年停靠列车92对(其中11对始发)。
[编辑本段]经济发展
蚌埠市是安徽省重要工业城市,经过多年建设和发展,蚌埠市经济实力有了较大增强。现有工业企业1258家,其中大中型企业66家。已形成以加工业为主,拥有机械、纺织、轻工、化工、医药、电子、建材等行业的工业体系,能生产400多大类、上万种产品。近年来,蚌埠市全面推进国有企业改革,加快资产重组步伐,着力实施“创牌造舰”战略,工业结构出现了新的变化,新的优势产业逐步形成,涌现出一批骨干企业和优势产品。安徽丰原集团、八一化工集团、华光玻璃集团、蚌埠卷烟厂等企业,已成为全省乃至全国同行业的重点骨干企业。平板玻璃、压铸机、滤清器、灯芯绒、啤酒、玻璃制品、卷烟等产品产量、质量在国内名列前茅,柠檬酸和对(邻)硝基氯化苯产量、质量在全球位居前列。
蚌埠夜景
2009年全市完成生产总值(GDP)600亿元,全市规模以上工业完成工业总产值532.90亿元,增长24.3%;完成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189.81亿元,增长22.8%。二是固定资产投资超全年目标。完成固定资产投资355.71亿元(超额完成全年350亿元目标),增长40.5%。三是消费市场平稳运行。全市实现消费品零售总额226.98亿元,增长18.5%。批发零售业实现销售额183.49亿元,增长18.9%,住宿和餐饮业实现零售额43.48亿元,增长16.9%。四是出口下降。全市实现外贸进出额38470万美元,下降2.4%。其中,出口完成33385万美元,下降6.7%,进口5085万美元,增长38.8%。五是财政收入平稳增长。全市完成财政收入76.79亿元,增长16.7%,完成年初预算105.2%。全年完成地方财政收入31.72亿元,增长15.3%,完成年初预算103.4%。中央财政收入42.69亿元,增长19.6%。市本级财政收入44.66亿元,增长14.8%。六是存贷双增,引进内资提速。全市各金融机构存款余额577.78亿元,增长19.8%;各项贷款余额335.63亿元,增长13.0%。全市实际引进内资249.0亿元,其中省外资金203.9亿元,分别增长38.3%和41.6%。实现引进外资26794万美元,增长15.5%,外商直接投资24069万美元,增长14.5%。七是县域经济呈较快增长。三县规模工业企业完成工业总产值164.94亿元,增长49.4%,高于全市25.1个百分点。
蚌埠是安徽省重要的综合性工业基地,经过多年培育,在装备制造及汽车零部件、光伏、生物质、精细化工、电子信息、新材料和新能源、纺织服装、现代农业、现代服务业等方面,都有较好的产业基础。拥有上市公司5家、国家级高新技术企业5家、省级高新技术企业9家,培育的柠檬酸、燃料乙醇、乳酸、汽车空调电磁离合器、滤清器、天然气压缩机、消防车、起重机、太阳能电池及设备、导电膜玻璃等30多个龙头产品在全国乃至国际具有技术和规模竞争优势。同时,蚌埠还是国家甲级开放城市,口岸、海关、出入境检验检疫等机构齐全。现已累计批准外商投资企业400多家,并已与120个国家和地区建立了经贸关系。蚌埠市农副产品资源丰富,盛产粮、油、蔬菜、肉类和水产品等。其中固镇花生产量居全国前列,怀远石榴在国内享有盛誉,五河螃蟹蜚声海内外。

投资环境

蚌埠拥有非常宽广的投资领域,具有巨大的发展空间和潜力。在加工制造业领域,有压缩机、消防车、起重机、船舶、环保设备等机械装备制造类项目;有浮法玻璃、电阻式触摸屏等玻璃深加工类项目;有柠檬酸、生物乙烯、生物医药等精细化工项目;有光伏产业、太阳能发电、新兴电子等新材料、新能源项目;有烟草、食品、酿造、纺织等轻工业项目。在现代农业开发领域,有大型商品粮生产基地、农产品深加工、农业科技园、畜禽标准化养殖小区等一批合作项目。在现代服务业领域,有以大禹、双墩、楚汉文化为突破口的旅游开发项目;有古玩玉器市场、玻璃制品市场、农机大市场、生猪交易市场等项目;有金融、保险等服务类项目等等。市场潜力巨大,发展前景良好。
蚌埠有良好的政策环境。蚌埠市是国务院批准的促进中部崛起、享受比照东北老工业基地政策的城市之一。安徽省委、省政府关于合芜蚌自主创新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的顺利实施,为蚌埠在内的3市设立了每年5亿元的项目扶持资金和每年10亿元的创业风险投资引导资金。我市也制定了20多项支持性、鼓励性的优惠政策,涉及投资项目资金补助、高新技术项目资助、投资上规模现金奖励、投资主导产业资金补贴等方面。蚌埠有良好的承载环境。现有省级开发区6个,特色产业园6个。围绕产业基础和产业特色,重点推进光伏产业园、汽车工业园、船舶工业园、电子工业园、粮食加工园、精细化工产业园等专业园建设,为企业集聚、产业集群提供载体支撑。蚌埠有良好的政务环境。近年来,我们深入推进机关效能建设,大力优化投资软环境,相继建立了市行政服务中心和外商投诉受理中心,完善了外来投资“一站式”审批服务,先后出台了重点招商引资项目实行“绿色通道”等一系列措施,全面实行全程代理制、首问负责制、限时办结制、行政问责制,努力把蚌埠打造成中部审批环节最少、服务意识最强、办事效率最高的地区之一。今年我们在全市开展了“企业服务年”活动,努力为外来投资商提供良好的服务环境。
让蚌埠走向世界,是我们奋斗的目标;让世界了解蚌埠,是我们美好的愿望。作为安徽一个经济快速发展、文化不断繁荣、社会全面进步的城市,蚌埠将以开放的姿态竭诚欢迎来自世界各地的朋友前来探讨政务、考察商务、观光旅游、投资置业。
[编辑本段]历史沿革
(一)割据
史前时期,今蚌埠地域为淮夷族聚居区。传说大禹治水南下淮泗,在今怀远县境涂山娶涂山氏女为妻,并生启(公元前21 世纪,启建立夏朝,为华夏第一代帝王)。
春秋战国时期, 今一市三县地域曾分别为徐方、鲁、宋、吴、越、楚等国的邑地。
(二)曲阳县 钟离县 泗水郡
秦王朝 建立后统一实行郡县制,今淮河南岸怀远、蚌埠地域属九江郡曲阳、钟离等县分领,今淮河北岸怀远、蚌埠、固镇、五河地域为泗水郡蕲、徐等县分领。
(三)怀远县 钟离县 泗州
后迭经变更,历经西汉、东汉、两晋南北朝、隋、唐、五代十国,至南宋宝佑五年( 1257年),始置怀远军及荆山县,辖今怀远县及蚌埠市区西部、 固镇县一部,今蚌埠市区东部属濠州钟离县;南宋咸淳七年(1271年)始置淮安军及五河县。
南宋 、金对峙时期,今固镇县先为宿州蕲县、灵璧县及泗州虹县分领,后为宿州、灵璧、荆山、五河等县分领。
元 至元二十八年(1291年)撤销怀远军,改荆山县为怀远县,今蚌埠市区西属怀远县,东属钟离县;今固镇县为宿州及灵璧、五河、怀远县分领,五河县属泗州。
(四)凤阳府
明 洪武年间,钟离县先后改为中立县、临淮县,增设凤阳县;今蚌埠市区西属怀远县,东属凤阳县;今固镇县分属宿州及怀远、灵璧、五河、凤阳县。
清 同治二年(1863年),划凤阳县马村沟以西、怀远县席家沟以东、灵璧县后楼为蚌埠独立行政区,置三县司,直属安徽省凤阳府。
(五)凤阳县 怀远县
1912年中华民国成立,废凤阳府,怀远县、五河县直属安徽省,后属安徽省淮泗道。同时废蚌埠三县司,今蚌埠市淮河以北划属灵璧县,淮河以南划属凤阳县;今固镇县仍为宿县、灵璧、五河、怀远等县分领。
1927年南京国民政府成立,正式废道,凤阳县、怀远县、灵璧县、五河县先后直属安徽省。
1929年初,蚌埠成立市政筹备处,翌年撤销,仍属凤阳县。
1932年,怀远县、凤阳县先后改属安徽省第四区、第四专区,五河县先后改属第七区、第六专区。沦陷时期,蚌埠为伪安徽省维新政府、伪安徽省政府所在地。抗日战争胜利后,怀远县改属安徽省第十专区,凤阳县先后改属安徽省第九专区、第五专区,五河县属安徽省第四专区。
(六)蚌埠市
1946年11月,蚌埠成立市政筹备处,脱离凤阳县,辖原属凤阳县的淮河以南部分地区和淮河以北小蚌埠地区。1947年1月1日,蚌埠正式设市,直属安徽省,为安徽省第一个设市的城市。
1949年1月20日,蚌埠解放。10月1日新中国成立后,蚌埠市、怀远县、 五河县属皖北行署,今固镇县分属宿县、五河、灵璧、怀远4个县。
1952年4月,蚌埠市直属安徽省;上述4县改属安徽省宿县专区,1956年1月改属蚌埠专区,1961年4月仍属宿县专区。
1964年10月,析宿县、怀远县、五河县、灵璧县各一部分地区置固镇县,属宿县专区。
1971年宿县专区改为地区。
1983年7月,怀远县、 五河县、固镇县由宿县地区改划属蚌埠市至今。
2003年蚌埠市东市区更名为龙子湖区,中市区更名为蚌山区,西市区更名为禹会区,郊区更名为淮上区

建制沿革

史前时期,蚌埠[3]地域上居住的淮夷氏族,已过着农耕渔猎的生活。相传原始社会末期,今蚌埠地域东部曾建立钟离古国,西部曾建立涂山古国。至春秋战国时期,先属鲁,继属吴,再属越,后属楚地。后经历代演变,至民国36年(1947年)1月设市,直属安徽省所辖。
一、秦至南北朝时期
公元前221年,秦王朝实行郡县制后,今蚌埠地域分属九江、泗水两郡。其东部(今凤阳县境内)设钟离县。
汉高祖四年(前203年),今蚌埠淮河北归属沛郡,淮河南归属淮南国。武帝元狩元年(前122年)淮南国复改为九江郡,并在蚌埠西部(今怀远县境内)设置当涂县。
王莽新政时期(公元8~23年。以下省略“公元”二字),今蚌埠地域淮河北更属吾符郡,淮河以南更属延平郡,并将钟离县改为蚕富县,当涂县改为山聚县。 东汉光武帝建武二十年(44年),今蚌埠地域淮河以北为沛国所辖,淮河以南为九江郡所辖;东、西部各复改为钟离县、当涂县。
三国时期,今蚌埠属魏地。魏文帝黄初二年(221年),淮河以北隶于谯郡;魏明帝青龙元年(233年),废钟离、当涂二县,淮河以南隶于淮南郡。
西晋武帝太康元年(280年),实行州、郡、县三级地方制,今蚌埠淮河以南属扬州,为淮南郡所领,并复立钟离县;淮河以北属豫州,为沛国所领。
东晋百余年,战乱不止,蚌埠地域建置更迭频繁。淮河成为东晋王朝与北方少数民族角逐的界河。淮河北于东晋成帝咸和二年(327年),为羯族石氏所建立的后赵所控制;晋穆帝升平三年(359年),又为鲜卑族慕容氏建立的前燕所占据,后于晋废帝太和五年(370年),再为氐族苻氏建立的前秦所统辖。今蚌埠西部属当涂县,于东晋成帝年间侨置于江南;今蚌埠东部于东晋安帝年间设钟离郡,治燕县;西南设马头郡,治虞县。
南北朝刘宋后废帝元徽元年(473年),淮河南岸钟离、马头两郡皆归徐州。南齐武帝永明六年(488年),改徐州为北徐州,辖蚌埠东部钟离郡,治燕县;辖西部马头郡,治己吾县。南梁初期承南齐制,后期江淮州郡先后为东魏、北齐所取。东魏武定六年(548年),蚌埠北部设连城县,为睢州所辖。武定七年(549年),今蚌埠地域置楚州,治钟离城。北齐控制江淮时,将楚州更名为西楚州,州、郡同治钟离县;并在西部设荆山郡,治荆山城,领马头县。南陈宣帝太建五年(573年),将西楚州改为北徐州,郡、县未变。至宣帝太建十一年(579年),今蚌埠又为北周所占,北徐州复改西楚州。
二、隋至两宋时期
隋开皇二年(582年),西楚州改为濠州;废荆山郡,马头县改为涂山县。大业三年(607年),又将濠州改为钟离郡,领钟离、涂山县。今蚌埠北郊则属彭城郡谷阳县域。
唐武德三年(620年),钟离郡复改濠州。武德七年(624年),涂山县并入钟离县,为濠州所领。至开元二十一年(733年)后,今蚌埠淮河以南属淮南道监察,淮河以北属河南道监察。天宝元年(742年),濠州再改为钟离郡。乾元元年(758年),钟离郡又改为濠州。贞元四年(788年),濠州隶属河南道监察。元和四年(809年),置宿州,领今蚌埠淮河以北地区。
五代十国时期,今蚌埠淮河以北为宿州辖地,先后为后梁(907~923年)、后唐(923~936年)、后晋(936~946年)、后汉(947~950年)所统治;淮河以南为濠州辖地,先后为吴(907~937年)、南唐(937~958年)所占据。后周显德五年(958年),夺取今蚌埠整个地区,淮河以北由徐州辖,淮河以南由濠州辖。
北宋元佑元年(1086年),今蚌埠淮河北隶于新置灵璧县,为淮南东路宿州所辖;淮河以南只存钟离县,为淮南西路濠州所辖。宣和七年(1125年),金兵南下陷汴京,取淮北,宿州初为山东西路领,至金大定六年(1166年)改属南京路。
南宋嘉定二年(1209年),金兵渡淮攻取濠州。嘉定十二年(1219年),宋军收复濠州,宋、金仍以淮河为界。今蚌埠淮河以南置钟离县,为淮南西路濠州所辖。宝佑五年(1257年),蚌埠西部重置荆山县,为淮南西路怀远军所辖。咸淳七年(1271年),今蚌埠东北置五河县,为淮南东路淮安军所辖。
三、元至民国时期
元,今蚌埠属河南行省政区。至元四年(1267年),淮河北灵璧县改隶于泗州。至元十五年(1278年),五河县改隶于临濠府,今蚌埠淮河以南地区尽属临濠府。至元十七年(1280年),五河县划归泗州辖。至元二十八年(1291年),临濠府改为濠州;废怀远军,改荆山县为怀远县,今蚌埠淮河以南皆属濠州钟离、怀远县境。
明洪武二年(1369年),凤阳建中都,钟离县更名中立县,翌年再改名为临淮县。洪武六年(1373年),撤中都设中立府。洪武七年(1374年),中立府迁新城改名凤阳府,临淮县亦改名凤阳县;蚌埠西部仍为怀远县,东北为五河县。三个县明初均为中书省凤阳府所领。永乐元年(1403年),凤阳府为南京直隶。
清初,凤阳府为江南省领。顺治十八年(1661年),今蚌埠全境皆为江南左布政使凤阳府所辖。康熙六年(1667年),凤阳府改隶于安徽布政使凤颍六泗道。雍正二年(1724年),今蚌埠淮河以北从凤阳府划入泗州直隶州。同治二年(1863年),划凤阳县马村沟以西、怀远县席家沟以东、灵璧县后楼一块属蚌埠,并首设独立行政机构三县司,脱离凤阳、怀远、灵璧三县,直属凤阳府。
民国元年(1912年),蚌埠三县司废,河南岸改属凤阳县,置二区公署;河北岸小蚌埠属灵璧县,一直到民国35年。民国3年,恢复道制,蚌埠河南岸属安徽省淮泗道凤阳县辖。民国18年,蚌埠曾成立市政筹备处,但翌年即撤销,仍属凤阳县所辖。民国21年,凤阳县办自治区,蚌埠系其第七区。民国24年,蚌埠与三铺合为凤阳第二区。翌年,凤阳县被安徽省第四督察区所领,蚌埠受其辖。民国27年,凤阳县名义上为安徽省第九行政督察专员区所辖,因日军侵占,九区各县沦陷,凤阳由第五行政督察专员区兼管。
民国27年10月,日伪在蚌埠组建伪安徽省维新政府,凤阳县直属伪省维新政府管辖,伪县维新政府设于蚌埠。民国29年3月,伪安徽省维新政府更名伪安徽省政府,伪府仍设于蚌埠。民国33年,伪安徽省政府设8个行政督察区,蚌埠为凤阳县辖,隶属第一行政区,并为区治地。
民国34年8月抗战胜利,国民党军队李品仙部到蚌埠接防。11月,成立蚌埠市政筹备处,翌年接管市区行政。民国36年1月1日,蚌埠正式设市,为安徽省直辖市。
民国38年1月蚌埠解放,先属江淮解放区辖,4月皖北人民行政公署成立,蚌埠遂隶属皖北行署。
四、中华人民共和国时期
1952年8月,安徽省人民政府成立,撤销皖北行署,蚌埠市为安徽省直辖。1956年,安徽省置蚌埠专区,专员公署驻蚌。1958年11月起,蚌埠市隶属省和专区双重领导。1961年3月撤销蚌埠专区,此后至1985年,蚌埠市一直属安徽省直辖。
[编辑本段]气候环境
蚌埠市地处淮河流域,四季分明,气候湿润,处于秦岭——淮河天然气候分界线上。蚌埠作为非省会城市拥有独立的省级气象中心——淮河流域气象中心。目前城市治安环境也为省内最好,蚌埠市公安局110指挥中心是国内唯一入选2005年度公安部先进基层单位的110指挥台。农副产品资源丰富,盛产粮、油、蔬菜、肉类和水产品等。其中固镇花生产量居龙子湖广场全国前列,怀远石榴在国内享有盛誉,五河螃蟹蜚声海内外。
蚌埠市风景秀丽,名胜荟萃。市东龙子湖风景区湖光山色,交相辉映,近有汤和墓、水上乐园、淮河风情园、龙子湖双龙桥公园(龙子湖桥头公园),东邻明皇陵、中都城、龙兴寺、白石山森林公园;西郊荆涂二山隔河相对,相传大禹曾会诸侯于涂山,还在此娶涂山氏为妻。现存有禹王宫、启母石以及荆山上的白乳泉、卞和洞(相传和氏璧的出处)等诸多名胜散落在青山绿水间。
[编辑本段]行政区划
市辖区:
蚌山区 面积 83平方千米,人口 22万。邮政编码233000。区人民政府驻南山路。
(辖 天桥街道、青年街道、纬二路街道、胜利街道、黄庄街道、宏业村街道、龙湖新村街道、雪华乡、燕山乡)
龙子湖区 面积 162平方千米,人口 23万。邮政编码233000。区人民政府驻解放路。
(辖 东风街道、治淮街道、东升街道、解放街道、曹山街道、延安街道、长淮卫镇、李楼乡)
禹会区 面积 125平方千米,人口 22万。邮政编码233010。区人民政府驻红旗一路。
(辖 大庆街道、张公山街道、纬四街道、朝阳街道、钓鱼台街道、秦集镇、长青乡)
淮上区 面积 232平方千米,人口 20万。邮政编码233002。区人民政府驻淮上大道。
(辖 淮滨街道、小蚌埠镇、吴小街镇、曹老集镇、梅桥乡)
县:
怀远县 面积2400平方千米,人口130万。邮政编码233400。县人民政府驻新城区。
(辖 城关镇、新城区、五岔镇、双桥镇、魏庄镇、万福镇、包集镇、苏集镇、龙亢镇、河溜镇、唐集镇、常坟镇、马城镇、孝义乡、褚城乡、古城乡、徐圩乡、兰桥乡、陈集乡、淝河乡、淝南乡、找郢乡、荆芡乡)
五河县 面积1580平方千米,人口 73万。邮政编码233300。县人民政府驻城关镇。
(辖 城关镇、新集镇、沫河口镇、小溪镇、双忠庙镇、小圩镇、东刘集镇、大新镇、头铺镇、武桥镇、浍南镇、申集镇、朱顶镇、沱湖乡、临北回族乡)
固镇县 面积1363平方千米,人口 61万。邮政编码233700。县人民政府驻城关镇。
(辖 城关镇、王庄镇、连城镇、濠城镇、新马桥镇、刘集镇、湖沟镇、任桥镇、石湖乡、杨庙乡、仲兴乡)
开发区:
蚌埠新城综合开发区、蚌埠高新技术开发区 蚌埠高铁新城开发区

阅读全文

与明光市上市公司相关的资料

热点内容
基金东方红169101 浏览:273
旺顺阁融资 浏览:785
短线宝投资 浏览:401
北方水业股票 浏览:57
702港币兑换多少人民币 浏览:465
13年再融资 浏览:765
荣丰地产股票 浏览:224
同股份股票 浏览:474
股票的基本面主要指的是什么 浏览:564
银行理财经理工资高吗 浏览:769
房企融资多个渠道收紧 浏览:398
四通股份还投资了哪些公司 浏览:649
科创板投资者可以有几种交易方式 浏览:780
基金风险准备金的计提会计处理 浏览:321
天津纳川投资发展有限公司 浏览:692
景顺长城财富号基金好吗 浏览:586
马来西亚mfc理财平台 浏览:596
a轮融资占股 浏览:349
理财经济 浏览:486
儿童理财书 浏览:5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