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中粮集团和中美嘉伦是不是有合作战略规划
2015年1月31日,应中粮屯河邀请,中美嘉伦总裁潘朝金携项目组参加中粮集团《中粮糖业贸易核心能力建设》研讨会,中粮集团领导及糖业相关单位经理人与会。
根据研讨会议程安排,潘朝金总裁从产业规律研判、业内企业对标、商业模式创新、工作推进路径等维度就中粮集团如何在新时期发展食糖产业做了主题发言暨咨询成果汇报。中美嘉伦的咨询成果及业务发展理念、后续工作意见建议受到与会领导及经理人的高度认可和一致好评,为企业后续工作开展指明了方向。
双方一致认为,本次咨询工作的圆满完成仅仅是双方深化合作的第一步,应当按照战略合作框架要求,携手共进,尽快推进下一步工作开展。
B. 中粮集团与中储粮是什么关系
中储粮是国家粮食战略考虑下建立,中粮集团是纯粹商业运行的国营企业。
中储粮受国版务院委托,具体负责中央权储备粮(含中央储备油,下同)的经营管理,对中央储备粮的总量、质量和储存安全负总责,同时接受国家委托执行粮油购销调存等调控任务。
中粮集团目前下设中粮粮油、中国粮油、中国食品、地产酒店、中国土畜、中粮屯河、中粮包装、中粮发展、金融等9大业务板块,拥有中国食品(HK 0506)、中粮控股(HK 0606)两家香港上市公司,中粮屯河(600737)、中粮地产(000031)和丰原生化(000930)3家内地上市公司。
中粮集团有限公司(COFCO)是世界500强企业,中国最大的粮油食品企业 ,也是中国领先的农产品、食品领域多元化产品和服务供应商,致力于打造从田间到餐桌的全产业链粮油食品企业,建设全服务链的城市综合体。
C. 中粮集团的“忠良”企业文化是什么要具体点、详细点的!跪求!
中粮集团的“忠良文化”体系,包括3个层面:精神层面:即集团统一的价值观,包括使命、愿景、战略、企业精神、品牌信仰等。行为层面:即价值观在经理人和员工思维方式、行为模式上的表现,包括“五步组合论”、“企业管理逻辑系统”、“行动学习法”、“团队工作法”、“战略思维”、“职业经理人”、“大中粮,无边界”、“高境界”等。物质层面:即价值观外化的各种具体形式,包括中粮视觉形象识别系统、办公环境与宣传物品、群体性活动、仪式和内部流行语等。“忠良文化”要求中粮的经理人和员工做到又“忠”又“良”,即“高境界做人,专业化做事”。其主要内容分为两大方面:第一方面是“忠良文化”之“忠”,指的是职业道德和精神修养。主要内涵包括:(1)“放牛娃文化”,即作为国有企业的经理人和员工,我们如何正确地自我定位。不把“经理人”与“股东”、“管理者”与“所有者”、“放牛娃”与“老板”的身份相混淆,摆正心态和位置,忠于职守,忠于股东对“经理人”的信任。(2)“阳光文化”,即我们如何为人处世。倡导简单透明、坦率真诚、自然本色、处以公心、与人为善、快乐做人的生活方式。(3)“团队文化”,即我们如何一起共事。倡导在共同的价值观和大目标下,人人平等、相互协同、相互分享、相互欣赏和相互包容。与此密切相关的是重组、并购过程中的“大中粮,无边界文化”,打破不同层级、资历、分工、区域之间的无形“边界”,“同一个中粮,同一个梦想”。(4)“两高文化”,是对经理人的品德要求。即树立“高境界”(把精神和理想看得更重,把组织的目标和大局放在更重要的位置),不碰“高压线”(将廉洁自律的一系列要求提炼为易懂易记的“中粮经理人十四条”,是经理人不能触碰的“高压线”)。第二方面是“忠良文化”之“良”,指的是专业能力,如何把股东托付的财产管好、经营好,为股东创造更大的财富。主要内涵包括:(1)“业绩文化”,即如何评判专业能力。专业与否,必须接受市场、客户的检验和股东、社会、同行(竞争对手)和同事等多维度的评估,最终体现为客户、股东和社会创造更大的价值。(2)“学习文化”,即如何提升专业能力。除了培训、进修等常规手段外,更强调“干中学”,养成良好的自我反思习惯,在实践中不断总结,提高专业能力,争做行业专家。“忠良文化”的首要特征是“职业化”,即建立在市场化基础之上的“职业经理人”精神,摒弃计划经济体制下的“官本位”意识。近几年,中粮集团一直致力于将国有企业的“领导干部”转化为更为市场化的“职业经理人”,打造国企的“忠、良”兼备的“职业经理人”队伍。为此,集团特意将“干部”的习惯称谓改变为“经理人”,并提出了“党员经理人”的响亮口号。“忠良文化”的另一个鲜明特征是“人性化”。在中粮的管理哲学里,“人”被放在了最重要的位置,强调战略的起点是“客户”而非“财物”,管理的起点是“员工”而非“制度”、“流程”,投资的起点是“股东”而非“项目”。与此相适应,“忠良文化”从内涵到传播的具体手段,都体现出了强烈的人性关怀。
D. 中粮战略概述
整合资源运作
在中粮,董事长宁高宁奉行着通用电气公司前CEO韦尔奇成长法则 “要么第一,要么第二,要么你就把它整好,要么就卖掉,要么就关门”。 对于中粮,“国有企业、外贸企业、多元化企业以及转型企业,”每一个都存在危险,既要把鸡蛋放在不同篮子里,又要强调专业化的优势,因此,宁高宁确定了企业的发展战略,转型为以产业、实业为根本的企业,同时搞有限相关的多元化,对企业进行全方位的整合。如对中粮三个长城葡萄酒进行了系统整合,在终端销售上统一,突现品牌的组合力量;如利用自身的优势,大力发展乙醇和生物能源;并购新疆屯河、收购深宝恒、对中谷的合并、进军保险行业等等,一系列的并购和重组都突出了中粮在资源方面的整合运作,如有些是为了拓展产品线、有些是为了控制上游原材料、有些是为了进入成长性的行业,能够与企业的发展形成协同。为了进一步推进对中粮的整合,最近中粮油大手笔分拆,将食品饮料与农产品各行其道,其中中粮油将主攻食品与饮料业务,公司名称也将从“中国粮油国际有限公司”改为“中国食品”。 而分拆出来的以农产品加工业务为主的“中国粮油”将在香港主板独立挂牌。分拆完成后,中国食品的核心业务将分拆包括四大部分:一是主要从事生产、装瓶、分销及销售的可口可乐饮料酒类业务;二是主要从事生产和销售“长城” 和“华夏”等品牌的红酒及白酒以及绍兴酒;三是以“金帝”为主的巧克力和其他糖果产品;四是“福临门”、“Fortune”及“四海”品牌为主的小包装食用油业务。中国粮油的核心业务则包括生物燃料和生化业务、油籽加工、大米贸易及加工、啤酒原料、小麦加工业务等。
编辑本段发展成长战略
综观中粮的业务范围,目前主要是三大主业:食品加工与制造;粮油、食品贸易,粮油糖期货及物流;保险、酒店、房地产开发经营,整个中粮已形成了以粮油食品加工业为主体,兼顾相关行业的发展格局。对于这些行业,则分别由四大板块承担:一是中粮粮油进出口公司,从事粮油、食品的贸易,主要是进出口业务,也有部分转口业务;二是中粮国际,从事粮油食品的生产加工与制造,包括福临门食用油、金帝巧克力、长城葡萄酒、中粮面粉、中粮麦芽等系列产品;三是鹏利国际,从事以凯莱酒店为代表的房地产、酒店业务,迄今已在国内开发500多万平米的物业;四是金融板块,包括期货经纪、财务公司、中英人寿、中怡保险,从事产业资本和金融资本嫁接服务。对于中粮的发展成长之道,主要是:
协同多元化战略
中粮从进出口贸易商转型进入实业化发展阶段以来,目前所从事的主要行业有:食品制造业、房地产业、酒店业、金融业、保险业、生物能源等,这些业务之间都是一种协同关系,如根据公司的战略定位及各业务之间的协同效应,对公司现有业务及集团相关业务进行评估和检讨,通过内部成长和外部扩张的方式获取长期成长动力,对公司内部进行资源整合,包括品牌、渠道、研发、生产、物流、采购以及组织架构等。如在食用油方面,已形成市场的主导,从自主福临门到控股鲁花,到开发高端的滋采,形成了系列化品牌,有效形成了品牌区隔;如重组中谷,加强了在农产品流通领域的优势;进军生物能源,既利用了自身的优势,又有国家对能源战略的支持,其发展空间巨大;利用资本进入保险和地产,通过强大的资本实力来整合产业,多元化投资,专业化经营,产生了较好的协调效应。如在房产行业,中粮在收购深宝恒完成以后,把优质房地产开发业务注入深宝恒;并利用深宝恒现有土地资源,在宝安区以租赁厂房或其他合适形式,设立粮油食品、包装等产品的生产加工基地,把深宝恒发展成为集物流、仓储、贸易、采购、地产物业为一体的上市公司。
集团化战略
从目前中粮对所属五大业务群及下属公司的管理模式上看,整个中粮都在实施集团化发展战略,都是采取控股和收购等方式,利用资本杠杆来整合产业,进而形成具有协同效益的价值链和供应链整体。当然,在集团化战略过程中,中粮的集团文化、集团核心竞争能力、集团的统一形象等还没有效形成,虽然旗下的产品品牌和企业品牌都获得了较大的知名度和美誉度,但集团品牌形象还有待完善。
编辑本段中粮集团远景
“既不能把鸡蛋放在不同篮子里,但也要强调专业化的优势”,对于中粮的未来发展,需要打造中粮资本以外的核心竞争能力,因为中粮作为国内粮油行业龙头企业,其行业竞争力并不强,业务发展也不够稳定。竞争手段较少,竞争重点主要局限于产能、布局上,而缺乏对供应链各环节管理、人才、产品、品牌、技术、资源等要素的完整整合,赢利模式、供应链竞争、公司治理与管理系统、企业文化模式等核心竞争力的缺失可能是中粮目前最大的隐痛。 随着进一步的放开市场和来自国外的竞争,中粮集团应该进一步打“组合拳”,培育自己的“芯”,进而在日益国际化的市场格局中不断健康成长。实施行业聚焦,产品聚焦,并不断创新,走“行业一体化”和“市场多元化”的道路;跨地域经营,合理集中与分散资源,提升与建立管控能力和系统,引导内部人力资源发展,追求稳定投资回报;规范化经营,集约化整合,系统化流程,规范化制度,确保优势竞争地位。 正如董桓所言,中粮的核心能力塑造既要内敛,即以企业战略定位为基础,以专业化发展为手段,从中粮现有的品牌、人才、市场网络等具有相对竞争优势的核心资源切入,带动企业知识库、创新机制、管理、文化、资源、技术、服务等其他核心资源整合,建立独立的研发系统、有效的管理平台、系统化的公司治理和管控体系、先进适用的企业文化,提高集团管理运作能力和创新吸收能力,发挥“沃尔玛”式效应。又要外展,即以核心竞争力为目标,通过市场手段来获得企业所需要的核心技术源或掌握核心技术源的人才;与具有互补优势的企业建立战略联盟或并购具有某种比较优势的企业和团体。中粮现在的并购整合和未来可能的国际化不过是外展的一种手段和过程。因此,在这个过程中,中粮要警惕外展时所带来的种种危机和巨大风险,只有当有了足够强大的整合能力、纠错能力和平衡能力,才能确保外展成功。
E. 中粮集团品牌战略
“板块化解决方案”,就中粮集团下属各职能部门、公司机构进行了板块化归位,内明确各自所在的容品牌关系板块和管理方法;同时,对中粮集团下属的众多产品业务品牌进行“统一使用中粮品牌、中粮集团背书品牌、独立品牌”的管理格局,比如“福临门”、“金帝”、“长城”就使用了“中粮出品”的强势品牌背书,以知名子品牌拉动企业品牌认知,企业品牌为子品牌提供信誉支持和品质保证。
这套方案是正邦做的
F. 中粮集团战略部副经理方金榜目前在北京吗
中粮集团战略不少。经理,方巾绑目前在北京。上网查一查。
G. 中粮集团并购蒙牛的战略意义如何啊
中粮要搞全产业链,作为中国国内最大的粮油食品加工集团,他要丰富他的产品结构,听说还要收购白酒呢。
H. 新时代健康产业集团和中粮集团达成战略了吗
要多对比几家公司,选公司一定要全面考察,从公司实力,制度,产品等等,最好是做没有门槛的,产品是普通人能接受 消费的起的公司
I. 中粮集团的“产业链”营销策划策略在广告里无时不在,请问这是哪位高手想出来的呢
应该是一个团队
并不是某个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