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氢燃料电池车概念股有哪些
氢燃料电池概念股一览:
上市公司方面,可分为2大梯队进行投资筛专选:
第一梯队属是以参股等形式间接进入到产业链核心环节。如同济科技(600846)、江苏阳光(600220)、复星医药(600196)、上汽集团(600104)、长城电工(600192)、南都电源(300068)、新大洲A。
第二梯队:氢燃料电池产业链相关,包括电池和整车生产两块。
燃料电池部分: 氢气供应——华昌化工(002274);电解质——三爱富(600636)、巨化股份(600160);催化剂——贵研铂业(600459)。
应用部分:氢燃料汽车领域——金龙汽车(600686)、上汽集团。
⑵ 今年推全球首款C级氢燃料电池SUV,长城发布氢能战略,氢能源好处何在
现在我们世界上燃油车数量最多,其次就是电动车那么是不是还有其他能代替燃油和电动的车呢?那就只有氢能源汽车了。
车能源汽车,其实顾名思义就是用氢作为主要能源的汽车。他能将氢所产生的化学机能转化为机械能力来推动车辆,还有就是氢燃料电池汽车,这种汽车是采用轻或者含有轻物质的空气的氧在燃料电池中反应所产生电力来推动电动车,由电动机来推动电动车。
其实目前轻能源汽车主要就是卡在制氢这一环节上,因为不够环保,这也导致了很多人很多国家都不认可。但是如果制氢的技术从根本上得到了解决,不会对环保造成问题。那么真正不用充电也不用烧油,只用水就能跑的汽车就会出现了。
⑶ 发布氢能战略,长城汽车年内推出氢燃料电池SUV,氢能源技术是否稳定
想象氢能源汽车撞毁的情景让我们联想到,德国的兴登堡号硬式飞艇1936年的时候在一片火海中坠地。尽管出现了这种悲剧,并且公众并不看好氢元素,但是氢能源实际上是比汽油更安全的汽车燃料。
如果电力在一个世纪以前成为机动车推进力的主要形式会是如何?和内燃机相比,它更清洁、能提供即时扭矩,而且机械构造更简单。然后,想象一下向驾车者出售一款车,车厢底下的燃料罐里存储了大量易燃易爆的汽油,消费者会轻易接受吗?
O’Brien表示:“我们将关注所有危险。在多年的经验里,我们刚刚学会了如何以一种安全的方式管理它们、处理它们。“氢能源也没有什么不同,只要学会合理管控,经过一段时间,人们也能渐渐接受。
氢能源汽车具有续航能力更强、能源补充更快、“零排放”等不少的优点。除现代NEXO外,本田Clarity、丰田Mirai、上汽大通FCV80等也是氢能源汽车。与电动车相比,目前氢能源汽车的规模还比较小,量产上路的可能也很少。但随着新能源汽车的不断发展、技术的不断进步、人们的认识逐渐增强,相信未来我们身边会出现越来越多的氢能源汽车。
⑷ 5年过去了,丰田首款量产氢能源车,现在怎么样了
都知道日本是一个岛国,面积不大且资源匮乏,所以在新能源行业,日本企业有着更多的付出,它也凭借着“东方工匠”精神在某些领域走在了世界前列,例如氢能源行业。日本在氢能源领域的专利数量位居世界首位,这也奠定了其发展氢能源汽车的基础。丰田作为日系在新能源领域的排头兵,其在2014年就推出了首款“量产”的氢能源汽车Mirai(音译米莱),5年过去了,它现在怎么样了。
记得在氢能源汽车刚刚问世时,很多人称它为“终极环保”能源车,因为它是把液态氢转化为电能,排除的是无害水,甚至可以达到饮用标准,前景被众多企业看好。但看看现在Miari的销量和处境,他们又作何感想呢?我们不否认氢能源的高效和环保,但对于这样一个新能源产业来讲,它的安全问题才是最重要的。加氢站的爆炸事件表明,这个行业的产业链并不完善。Mirai的路还很长而且还很艰难!
电动车和氢能源车你会选哪个?
⑸ 大众160亿砸向纯电动之后,丰田又在氢燃料电池车领域点了把火
文/宋双辉
就在大众拿出20亿欧元(约160亿元人民币)砸向中国新能源汽车市场之后,另一大巨头丰田汽车也开始行动了。
两周前,大众汽车先后在中国市场办成两件大事,先花11亿欧元成为了动力电池企业国轩高科的第一大股东,又拿出10亿欧元获得了江淮控股50%股份以及江淮大众合资公司的管理权。
大众的态度很明确:在中国的纯电动乘用车市场,我要发力了。
而另一家跨国巨头、此前也一直被认为在新能源汽车领域过于慢热的丰田汽车,则选择了另一条跑道发力——氢燃料电池车。
6月5日,丰田与一汽、东风、广汽、北汽和亿华通签约,宣布成立“联合燃料电池系统研发(北京)有限公司,投资总额50.19亿日元,丰田出资占比65%,亿华通15%,其他四家车企各占5%。
这家公司瞄准了商用车市场,希望通过技术手段加快氢燃料电池汽车在中国商用车市场的普及。
丰田谈“氢”说爱
在新能源汽车领域,丰田汽车的态度一直很明确,油电混动是最佳过渡方案,终极环保车就是氢燃料,纯电动不是它的菜。
丰田对氢燃料技术的开发和混动技术一样早,都可以追溯到上世纪90年代了。和混动一样,丰田目前在氢燃料技术专利层面也是有很高的话语权,掌握许多核心技术。
只不过受制于居高不下的成本,以及加氢站基础设施建设的不足,氢燃料电池车在全球并没有迎来大爆发。那么如何降成本、增加加氢站数量呢?只靠丰田自己的力量肯定没戏,必须靠朋友。
中国市场无疑是氢燃料的热土,发展氢能燃料电池技术被写入了《“十三五”国家科技创新规划》,推进加氢设施建设也被写入了2019年的《政府工作报告》。
所以两年前丰田就开始铺路,2018年就与北汽福田和亿华通达成了合作意向,要联手打造氢燃料电池客车,还将服务于2022北京冬奥会。
去年丰田章男亲自跑来清华大学,宣布成立清华大学-丰田联合研究院,氢燃料电池就是主要研究课题。随后又与一汽和苏州金龙就氢燃料电池大巴的合作达成共识。
这次成立合资公司,丰田在中国氢燃料领域又多了东风和广汽两个新伙伴,一个是商用车巨头,一个是在华合资多年的铁哥们,两家又都是国企背景,合作意义深远。
外资入局,搅动新能源市场
大力发展新能源汽车产业早就是国家层面的战略部署了,如果说几年前政府还是希望通过补贴和政策倾斜的方式先让自主品牌们跑起来,那么如今已经进入第二阶段,敞开大门让外资品牌带着投资和技术入场,带活整个新能源产业。
2019年新能源汽车市场首次出现同比销量下降,今年前四个月的销量又同比减少了近4成。如果要实现2025年新能源汽车销量占比20%甚至25%的目标,那么必须给予市场更多的外力刺激。
所以我们看到了动力电池“白名单”废止,看到了特斯拉国产享受到各种政策优待,看到了大众在江淮大众合资公司中的股比提高到了75%,如今又看到了丰田与四家国有车企在氢燃料领域的牵手。
也有一些反对的声音出现,认为对外资过度开放,是对实力不足的自主品牌的一种碾压,是引狼入室,我倒是认为没必要这么悲观。
“狼”早就来了,我们没必要保护弱者,否则失去机会的就将是整个新能源汽车市场。欧洲已经跃跃欲试想要赶超中国成为新能源汽车第一大市场了,法国德国最近都拿出几十亿欧元砸向电动车,我们更要努力了。
本文来源于汽车之家车家号作者,不代表汽车之家的观点立场。
⑹ 氢燃料电池车龙头股票是那一个
A股中:
雪人股份:燃料电池空气供应系统受到业内广泛关注回。
德威新材:控股美国燃答料电池公司。
华昌化工产品硼氢化钠是氢燃料电池的主要原料。
富瑞特装:与江苏省张家港保税区管委会携手打造氢能源中试及产业化基地。
同济科技:与中科院上海有机化学研究所、上海神力科技公司组建中科同力化工材料公司,占36.23%股权,主要致力于质子交换膜燃料电池关键材料与部件的研发。
⑺ 携手国内四大汽车集团 丰田在华氢燃料布局再落子
6月5日,买车网(Buycar.cn)获悉,丰田汽车宣布携手中国第一汽车股份有限公司、东风汽车集团有限公司、广州汽车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北京汽车集团有限公司、北京亿华通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共同成立联合燃料电池系统研发(北京)有限公司,致力于在中国市场普及燃料电池汽车的研发和发展。
丰田汽车执行董事寺师茂树表示:“新公司对于丰田在全球的氢能布局具有重大的战略意义,此次通过与在中国商用车市场上具有强大影响力的各企业伙伴以及具有可靠技术实力的亿华通携手合作,将为FCEV在中国的普及奠定基础。”
据介绍,此次成立的新公司主要业务为在中国开展能为构建清洁环保的移动出行社会作出贡献的商用车燃料电池系统研发工作,以丰田和亿华通为主,由各公司共同出资,总投资额约为50.19亿日元,其中丰田占有65%、亿华通占15%、一汽占5%、东风占5%、广汽占5%、北汽占5%,计划由董长征担任董事长,秋田隆担任总经理,预计于2020年内在北京正式成立。
通过该公司的成立,丰田将与四大整车集团以及在FC系统开发方面具有丰富经验及实际业绩的亿华通达成合作,研发出具备竞争力且符合中国法规的燃料电池系统。接下来,六家公司将通过协商共同规划产品,开展满足中国市场需求的FC电堆等的组件技术、FC系统控制技术以及车辆搭载技术等一系列技术研发工作,由此将大幅缩短从开发到产品化所需时间,加快燃料电池汽车在中国商用车市场的普及。
本文来源于汽车之家车家号作者,不代表汽车之家的观点立场。
⑻ 累计投50亿元,长城汽车豪赌氢能源,孤注一掷的长城能否独占鳌头
离世界的碳中和愿景越来越近,各车企都在新能源转型之路上,但目前多以电池能源为主,氢能汽车只有在日韩有部分量产车型,整体落地情况十分稀有。然而,对氢能汽车的研发制造,自主车企也没闲着。长城汽车将旗下已经运营的氢能技术中心揭去神秘面纱,并公布其氢能汽车的战略规划,也成为国内首家发布氢能战略的车企。
首先氢能源压根不是汽车的未来,这个问题的前提条件就是错误的,所以也没有任何理想的解答了。氢能源除了能量密度高以外也没什么真正值得夸赞的地方了,但是要比能量密度,核能岂不是更高。氢能源能量密度带来的优势在汽车这种普遍续航三五百公里就足够的交通工具上面根本发挥不出来,相对的劣势倒是一大堆,需要昂贵的稀有元素,制取、储存、运输成本都很高,而且能源利用效率低。氢能源车最终还是要转化为电能供给电动机驱动,多了一个成本超高的环节是不是脱裤子放屁,而这个环节带来的优势刚才已经说了没什么意义,汽车对续航的要求并没有这么高。而且氢能源车本身还得有一个锂电池作为电能缓存装置,毕竟燃料电池的反应堆启动是需要一定时间一定工作温度的,反应堆输出功率也是没办法实时调整的,这就有点像混动车了。最后的结论就变成,还不如精简掉所有多余步骤,直接变成充电车,大力发展快充技术。氢能源适合航空航天领域。
⑼ “豪赌”氢能源!韩国现代加码氢燃料电池,德国押宝14亿欧元
一边是混合动力,一边是纯电动,当汽车的动力形式进入到了新的时代,路径之争就始终没有停歇过。
事实上,在终结内燃机的可行性方案没有得到彻底解决之前,这样的争论不可能停歇,且还衍生出了更多的备选,比如增程式、甲醇燃料、氢能源等等。
据外媒报道,2月26日,一位现代汽车高管表示,该公司及其下属企业准备在今年内决定氢燃料电池系统新工厂的选址。同一天,现代汽车集团燃料电池部门高管JeonSoon-il在东京举行的一个会议上表示,这座工厂将从2024年左右开始投产,具有每年生产10万套燃料电池系统的能力,其中包括燃料电池堆和动力控制单元。
多次爆炸事故,已经引发业界对于氢燃料电池汽车安全的关注和担忧,此前韩国居民团体爆发了抗议活动,不满政府在他们的居住地建设氢能相关设施,在日本也出现过类似的民众抗议。
另一方面,居高不下的成本,同样制约着氢燃料电池产业的发展。现阶段制氢成本居高不下,氢气的特殊性又导致它的运输成本高于其他燃料。
此外,一辆氢燃料电池车每百公里消耗的燃料费用是汽油车的3倍,柴油车的1.5倍,必须依靠大量的政府财政补贴做支撑,否则对于运营单位来说只能亏损。而对于车主来说,加氢站普及度较低,往往不敢远距离驾驶,还是和纯电动车一样只敢在市内开一开,实际体验并不好。
多因素交织在一起,使得氢燃料电池在目前的大环境下,面临的挑战会比纯电动车要大得多,推广阻力也会更大。
钟述
对于汽车行业而言,新能源时代的不确定性正在孕育一场即将到来的风暴,这就像是一场长跑,有耐力的人正准备把过去几年储备的力量在弯道释放,耐力差的人则只能寻求奋力一搏。
到底会洗掉谁?我们不得而知,只能静静观察。
图片源自网络,侵
本文来源于汽车之家车家号作者,不代表汽车之家的观点立场。
⑽ 为什么丰田豪赌的氢燃料车,在中国没戏
是什么?1.加氢是个大问题:目前加氢站少是个大问题,不过在丰田的推动下美日政府已经在加快加氢站的建设速度了,如果能够按丰田的预期计划顺利进行的话在2020年左右应该能做到在美日大部分地区加氢无障碍。2.氢的提炼成本高:氢气的制作目前有很多方法,但比较常用的方法依旧是煤制氢、天然气制氢、电解水、页岩气制氢。其中美国廉价页岩气制氢成本控制比较好,欧洲挪威、瑞典等国家利用风能、太阳能制氢,日本蓝色能源公司采用生物制氢。3.FCV燃料电池车造价高:目前丰田FCV车型Mirai的价格大约是40万元,据说ix35 FCV单台成本超10万美刀,丰田声称要在2020年将FCV的售价降低一半,加上补贴后有望达到20万元这个范围。要知道现在一辆普锐斯在中国也得20多万元。4.安全性标准不完善:
氢气是无色、无味的气体,发生泄漏很难察觉,与空气混合在一定的浓度和温度条件下会燃烧,对系统的密封性和安全性要求很高。 目前并没有关于氢燃料电池的国际安全标准(其实电动车也没有!)氢燃料电池车泄露燃烧测试。既然这样,丰田为什么要豪赌氢燃料电池车?丰田作为混合动力车型的先驱,对纯电动也有着相当强的技术储备。但为什么没有像中国一样将战略目标锁定于纯电动车?
宝马很快就会宣布一款燃料电池驱动的原型车,并同意与丰田共享技术;包括通用汽车在内的其他汽车制造商也在测试燃料电池汽车。
那么想把氢燃料电池车普及到中国有戏么?没戏!首先还要了解,我们国家为什么要推纯电动车?电动车是汽车发展的终极目标:传统的内燃机能量转化在技术层面已经接近极限。由于化学能转化为热能过程中能量的浪费实在太高,其他方面即便做到极限,总得能量利用率也无法超过40%。所以,传统内燃机的淘汰几乎是必然。很不幸的是,在德国佬都已经不屑于在多在传动发动机上面多费唇舌的时候,咱们国家自己连个像样的发动机都做不出来。所以我们提出了:说白了,就是内燃机我们服输,起步晚了那么多年,我们跟不上了,但我们要从新能源领域超过你们!其实客观来说,在新能源领域,我国与世界上发达国家的技术差距确实要比内燃机汽车小得多,而且就电动车来说,中国和美国等面临的问题是相同的,并不存在本质差别。可是我们好不容易有了一定纯电动和混动技术的时候,你们这帮人又玩起了氢燃料动力!
但大可不必担心,燃料电池汽车也是电动汽车,只不过“电池”是氢氧混合燃料电池。和普通化学电池相比,燃料电池可以补充燃料,通常是补充氢气。一些燃料电池能使用甲烷和汽油作为燃料,但通常是限制在电厂和叉车等工业领域使用。EV vs FCV实力大PK
此外,氢燃料电池车目前还不符合我国国情:
1.氢燃料储存成本高,我国尚不具备大量建站环境。(充电站还没推逛好,怎么建氢站?)
普通的电动汽车充电站只需花数十万美元来建造,特斯拉的超级充电站建造成本高达 30 万美元。但建造一个氢气燃料站需要花费 100 万至 200 万美元,因为需要解决处理液态氢气的问题。
2.氢燃料电池车成本太高,安全技术要求也比纯电动车复杂。(一辆普锐斯在国内还要20多万,要是Mirai引入还不得贵过特斯拉?)
3.氢燃料电池车维护成本和使用成本远高于纯电动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