❶ 主持人李希毕业于哪里
广州大学新闻专业
❷ 李希的详细资料
求助编辑李希
生日:1月27日 星座:水瓶座 身高:167CM 籍贯:南宁 性格:动中有静、静中有动。 爱好:广泛 最喜欢的颜色:所有粉色或系列。 我的心里话: 做好主持人,做个有智慧的主持人,给观众带来的不仅有欢笑,还有深层的高雅的享受,这是我要追求的目标。 爱我所爱,无怨无悔。 请为青春的活力喝彩,请为我的努力鼓掌。衷心地感谢每一位支持我的朋友! !! 现主持TVS3《美人娱》、《星光耀南方》、《爱宠笑园》节目。
李希TVS(20张)也在历届快男快女担任广州唱区的主持人
❸ 李希的个人履历
1994年09月至1997年07月,在中共广东省委党校经济管理系大专班学习
1998年10月至2001年07月,在广东省社会科学院经济管理系研究生班学习
2008年04月至2010年07月,在中山大学管理学院高级工商管理硕士研究生班学习(EMBA) 1989年7月参加工作,任广东省茂名市科技公司文书;
1990年8月起任广东省茂名市文化艺术培训中心副主任、茂名文化艺术报社副总编辑;
1994年8月起任广东省扶贫经济开发总公司部门副主任。
1996年1月至今创办润都集团有限公司并任董事长兼总裁。
1997年至2004年任《南方声屏报》社副总编辑、总经理;
2000年7月至2010年5月,任第九届、第十届全国青联委员;
2000年11月至今,任第八届、第九届、第十届广东省青联副主席;
2001年4月至2013年1月,任民革广东省委会二支主委;
2002年5月起至今,兼任广州南洋理工职业学院院长、董事长。
2002年12月至2008年1月,任第八届、第九届广东省政协委员;
2002年8月至2012年6月,任民革广东省委员会常委;
2012年6月至今任民革广东省委第十二届委员会副主委。
2012年12月至今任第十二届民革中央委员。
2013年1月至今任第十一届广东省政协常委。
❹ 广州南洋理工职业学院好吗
广州南洋理工职业学院是不错的哦。
广州南洋理工职业学院创办于1984年,是根据国务院授权,由广东省人民政府批准,经国家教育部备案设立的省属普通高等院校。前身为1985年的广州南洋辅导大学,后更名为1998年的广州南洋科技专修学院,2003年广东省高校设置委员会评审通过成立"广州南洋理工职业学院",2004年升格为普通高等学校。2010年学院获"广东省民办教育突出贡献奖"和"广东最具就业竞争力民办学院"的殊荣。2012年学院再获"广东最具社会认可度学院"。 根据第三方调查机构麦可思报告,学院2011届广东省高职院校毕业生就业现状满意度排名全省第二。
学校简介:
广州南洋理工职业学院始创于1984年,是经广东省人民政府批准成立(批准文号:粤府函[2004]87号)、教育部备案的省属普通高等学校。毕业生就业率一直保持在98%以上,办学水平得到国家高等教育专家、省教育厅及社会各界的高度肯定。
本院于2010年8月启用的新校园,位于南粤"温泉之都"广州从化环市东路1123号, 105国道西侧和流溪河东岸,交通便利,环境优雅,绿树环绕,青草茵茵,池水清澈,鸟语花香。校园占地面积508亩,一期工程建有设备先进的实验室(场)108个,多媒体教室50多间,图书馆读者座位1974个,藏书75万多册,数字化校园,学生宿舍已全部安装空调,学习、生活、体育、文娱设施一应齐全。
学院坚持以培养应用型人才、培养学生就业竞争力为基本目标,改革培养模式,强化实践教学环节,推行"双证书"制度,探索建立"校中厂"、"厂中校"等形式的教学基地,实行"订单式培养",并在长江精工钢结构(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深圳神舟电脑、广州润都集团等一百多家企业建立了学生实习基地,85%以上的学生获得双证书,培养出一批批高素质的毕业生深受用人单位的欢迎。
2010年学院再获"广东省民办教育突出贡献奖"和"广东最具就业竞争力民办学院"的殊荣。2011年,学院以优秀的成绩通过省教育厅人才培养工作评估和思想政治课教学工作评估。评估专家组充分肯定学院"校园环境大不一样,全院教职工精神风貌大不一样,学生家长认可度大不一样,发展势头大不一样,各方面工作取得了明显成绩",总结肯定了学院人才培养工作六大成绩。2011年9月,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周铁农来我院视察,充分肯定学院"办学很实,办得很好"。
在新的时期,学院将认真贯彻《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和《教育部关于推进高等职业教育改革创新引领职业教育科学发展的若干意见》,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走产学研结合发展道路的办学方针,以提高质量为核心,以增强特色为重点,以合作办学、合作育人、合作就业、合作发展为主线,创新体制机制,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围绕国家现代产业体系建设,服务地方经济社会发展。
❺ 南洋理工学院的发展历程
广州南洋理工职业学院是一所由广东省政府批准、国家教育部备案成立的省属民办普通高校。学院由邓李刚教授及交通大学校友同仁创办于1984年,交大前身为创办于1896年的南洋公学,广州南洋理工职业学院自创办至今一直得到交通大学及校友的大力支持,继承和发扬了老南洋人治学严谨、笃实治校的办学精神。学院取名“南洋”,意为继承优良的办学传统,也是交通大学人文精神——饮水思源的体现。
广州南洋辅导大学,广州南洋科技专修学院时期
1985年,成立了出国人员培训部,进行出国语言培训。成立了西安交通大学南洋函授站。获得“广州市社会力量办学先进单位”称号。
1988年,在广州五羊新城和西华路开设全日制教学部,正式开始全日制办学。
1989年,广州市教学点规模扩大,分别获省、市先进单位称号。1991年,开始在广州以外地区设立分校。惠州分校、韶关分校先后成立。原广东省省长梁灵光为惠州分校题写校名。分别获省、市先进单位称号。
1992年,外地分校进一步扩大,分别在清远、中山、东莞、佛山、茂名、河源、阳江、汕尾等地设立分校。获省市先进办学单位,许多分校也被当地教育部门评为办学先进。
1996年,高等教育学历文凭考试(大专)在广东试点,南洋被批准为广东三所试点院校之一。在番禺丽江建有全日制教学基地(后称为“南院”),招收第一届学历文凭学生。
1997年,五山全日制教学基地成立,开始招收第一届全日制学生,学校教学主体开始从业余教育转为全日制教育,成立了中专部。
1998年,根据教育部、教育厅有关文件精神,更名为广州南洋科技专修学院。五山教学基地搬迁至龙洞,正式挂牌为广州南洋科技专修学院北院,番禺教学基地为“南院”。学院以全日制学历文凭大专教育为主体,全院在校全日制学生一千多人。1999年,学院北院投资近千万元,陆续建造教学大楼、学生宿舍,进一步扩大规模。第一届学历文凭学生毕业,毕业率全省最高。
2000年,广州市教育局组织专家对广州地区民办高校进行优、良、中、差办学质量评估,学院获得广州地区优秀学院第一名。广东省教育厅组织专家对广东省56所学历文凭院校进行优、良、中、差办学质量评估,我院被评为优秀学院第一名。
2001年,西安交通大学在南洋设立远程教育学习中心,开办专升本教育。 2002年,南北两院合并,南院整体并入北院,北院成为学院主体。邓李刚院长辞去董事长、院长职务,任名誉院长;全国青联委员、广东省青联副主席、广东省政协委员、润都集团董事长李希同志加盟南洋并出任学院董事长;谢伟芳同志任学院院长。学院增设广从校区,北院更名为龙洞校区,两校并驾齐驱,在校生达4000多人。开始筹建“广州南洋理工职业学院”。2003年,获抗击“非典”先进单位。正式申报“广州南洋理工职业学院”和“广州南洋职业技术学校”。通过广州市教育局评审,获批成立“广州南洋职业技术学校”;广东省高校设置委员会评审通过成立“广州南洋理工职业学院”。2004年,获广东省人民政府批准,经国家教育部正式发文,批准成立“广州南洋理工职业学院”。学院首次参与普高招生录取,第一届学生832人;
2005年,学院获教育部“陈香梅教科文中国民办教育创新与发展贡献奖”;被评为中国民办高校就业竞争力50强;经广东省社科院评估为广东省综合实力六强民办高校。
❻ 李希德霍芬是谁
费迪南·冯·李希霍芬
费迪南·冯·李希霍芬(Ferdinand von Richthofen;1833年-1905年)男爵是一位德国旅行家、地理和地质学家、科学家。
李希霍芬早期所留下的背景资料不多,据知他可能在奥地利的提罗尔(Tyrol)和罗马尼亚西部的德兰斯斐尼亚(Transylvania)受教育;在1860年到1862年之间,李希霍芬曾在亚洲的许多地方,例如锡兰、日本、台湾、印尼、菲律宾、泰国和缅甸等地旅行。1863年到1868年间,他在美国的加利福尼亚州做了大量的地质勘查,他的研究间接导致了加州后来的淘金热潮。1868年到1872年间,他转到中国做了七次远征,这段时期中,他正式地指出罗布泊的位置(新疆已乾涸的咸水湖,旁边有古楼兰遗趾)。
1872年后,李希霍芬回到欧洲担任地质学教授,他在1875年到1886年间都待在莱比锡大学,1886年后则转到柏林的弗里德里希·威廉大学(Friedrich Wilhelm University),在他众多学生之中,最出名的是瑞典探险家斯文·赫定(Sven Hedin)。李希霍芬晚年担任德国地理协会的会长多年,并协助成立了柏林水文学院。
在近代地理学领域中,李希霍芬被视为重要的先趋,他在世界各地的地质纪录与观察结果、文献都非常详尽,倍受学者推崇。
第一次世界大战中知名的飞行员Manfred von Richthofen(有红色男爵the Red Baron之称)是李希霍芬的侄子。
中国西部的甘肃走廊南缘山脉,曾有一部份的英文名称是依李希霍芬的名字命名的,如Richthofen Range,也就是今日的祁连山脉。
1860年和 1868年,德国著名地理学家、地质学家李希霍芬先后两次来中国进行地理、地质考察,撰写出对中国地质发展产生重要影响的宏篇巨著——《中国》。
两次来华进行地理、地质考察
1860~1862年,李希霍芬随同普鲁士“远征团”赴亚洲东部进行地质考察,于 1861年到达中国上海。但当时由于受到清朝政府的限制,他仅困居上海,实际上未能进行任何考察活动。
1868年,李希霍芬获得加利福尼亚银行的资助,再次来华,进行实地地质考察。后来,他又获得上海外商会的资助,精心设计了七条考察路线,以上海作为基地,从 1865年~ 1872年四年间,足迹遍及中国 18个省区,进行地理、地质考察,其考察范围北抵辽宁沈阳,西到四川成都,南到广州(包括香港),东到舟山群岛,时间之长,地点之多,均非他人所能及。
李希霍芬从上海外商会获得资助的条件是,对考察地区获取的地理和地质资料、物产、人口、交通、风土人情以及社会经济概况,及时向商会作专题报告。从而,也充分凸显出李氏来华进行考察的目的和背景。
李氏考察的七条路线大致情况如下:
第一条路线: 1868年 11~12月间,主要地区是杭州、苏州、无锡、镇江、南京等地,尤以舟山群岛考察最详。
第二条路线:从 1869年 1月,再次赴南京、镇江,转入湖北(武汉及汉口)。
第三条路线:从 1869年 3月开始,相继有半年时间,主要考察山东郯城、临沂、泰安、济南、章丘、博山、潍坊、芝罘。
1877年,他曾专门提交报告《山东地理环境和矿产资源》,文中强调青岛之优越的地理位置,并渲染胶州湾良港之说。后渡海到达辽东半岛,包括瓦房店、盖平、熊岳;后进入大孤山,到达本溪、沈阳;经山海关,又考察开平、滦县、丰润、玉田及一些煤田;经通州再度进入北京及其西山附近,进行地质调查与研究,把北京南口出露的古老地层命名为震旦系。在北京休整后,返回上海。
第四条路线:从 1869年 9月开始,主要是在江西(九江、景德镇附近),转到安徽屯溪,后乘船经新安江、钱塘江到杭州返回上海。
第五条路线:从 1869年末到 1870年初,从上海直达香港,进入广州经北江到湖南宜樟、郴州,乘船沿湘江、洞庭湖入长江到汉口转入河南洛阳、晋城到山西太原、阳泉到河北正定到达北京,从天津返回上海,重点考察了山西、陕西煤矿资源。在这次考察中,大约在 1870年,李氏从北京发出的信中大肆渲染了“中国是世界上第一石炭大国!”“山西一省的煤可供全世界几千年的消费!”并绘制成中国第一张《中国煤炭分布图》。
第六条路线: 1871年 6~8月间,先从上海到宁波,进天台山到金华、桐庐等县,经兮水县进入天目山,越过千秋关,到安徽的宁国、泾县,到达芜湖,乘船再到镇江,在此往返南京、镇江多次,进行较细致的地质考察和测量。
第七条路线:从 1871年 9月至 1872年 5月,是他七条路线考察中时间最长的一次。从上海乘海轮至天津到北京,再次对西山斋堂等地进行考察,经鸡鸣山、宣化到张家口,转至大同、五台山考察,发现“五台绿泥片岩”。到太原沿汾河河谷南下至潼关,入陕西经西安到宝鸡。据有关文献记载:河西走廊南缘山脉,曾以李希霍芬命名,如“ RichthofenRange”,即今祁连山脉。李希霍芬此后转向褒城,入沔县,越五丁山后入四川广元、梓潼经绵阳抵达成都。李希霍芬在《四川记》中盛赞成都是中国最大城市之一,也是最秀丽雅致的城市,还感叹都江堰灌溉方法完善,在世界上无与伦比。随后,他转入嘉定(乐山),经岷江,顺长江返抵上海,途中对三峡地区考察甚详,“收获”最大。
李希霍芬在七条路线的考察中,记录了大量野外地质资料,搜集和采集了大量的化石、岩矿标本;绘制了考察地区的地形图、素描图、地质图和地层剖面图等。考察的间歇,他及时撰成报告,把所观测到的景象,按承诺向外商会报告。外商会在 1903年将李氏的“报告”汇集成两大卷册,取名《李希霍芬中国旅行报告书》。
1872年,李希霍芬返回德国,受到威廉二世的嘉奖和赏识,学术和社会地位青云直上,一时名跃全球。
宏篇巨著《中国》编成出版
在普鲁士政府支持下,李希霍芬集中精力整理和撰写他在中国地理—地质考察专著。从 1877~1912年,历时 35年,完成了宏著《中国——亲身旅行和据此所作研究的成果》(简称《中国》)。全书共五卷,另有地理和地质图册两集。
第一卷于 1877年出版,由他自己执笔撰成,主要论及中亚及中国区域地理概貌,其中有关中国历史地理内容,更为丰富而珍贵。
第二卷于 1882年出版,由他自己主编而成,主要包括考察区域的自然、地质、矿产资源,以及社会和经济内容,涉及辽宁、山东、山西、甘肃、陕西、河南等地。
这一卷涉及内容最为丰富: 1822年在五台山发现的五台绿泥片岩,为建立我国古老地层系统—寒武纪之五台系(上)和滹沱系(下)奠定了基础; 1871年提出“震旦”一词,把早古生代至元古代一大群碳酸盐岩为主的地层,命名为震旦系,并以北京南口出露的地层为标准;在河西走廊南缘调查了今祁连山山脉,有的以自己名字命名,同时还指出罗布泊的地理位置及楼兰遗址;把汉代张骞出使西域的古道称之为“丝绸之路”;在华北、西北调查中,提出黄土成因的“风成说”等。
第三卷于 1912年出版,是五卷中最后出版的一卷,由他的学生 E.迪森主编,这时李希霍芬已经逝世 7年。此卷内容包括李氏在四川、湖北、湖南、广东、江苏、浙江、安徽、江西等地考察笔录、考察资料等;其中也选入了李氏未曾考察过的地区,如贵州和西藏,是借助他人的资料编入。
第四卷于 1883年出版,主要汇集了考察中采集的古生物化石,鉴定和研究,邀请各门类著名古生物学家鉴定、描述和分类等,这些古生物学家有 F.富林硒、 E.凯谢尔、 G.林斯特洛姆、 C谢瓦洛尔、 A.谢亨克等,收集了考察中最为珍贵的资料和图片。
第五卷于 1911年出版,由迪森主编。
两本图集中,第一册于 1884年由李氏自己编成,于 1885年出版,内容包括中国北部地区地质、地理图 12幅。第二册于 1912年由 M.哥罗尔博士主编,收入了考察中属于中国南方地区的地理、地质图 15幅。图册在编选中,也参考了他人的文献资料和图谱,属于官方发表的材料就有 160种,反映出当时对中国地理、地质所能达到的认识高度。
❼ 广州南洋理工职业学院的学校历史
广州南洋理工职业学院是经广东省人民政府批准成立(批准文号:粤府函[2004]87号)、国家教育部备案的民办普通高等学校。学院创办于1984年,是广东省成立最早的民办高校之一。建校28年来,学院始终坚持育人立校、质量强校、人才兴校、特色誉校的办学理念,秉承团结、励志、拼搏、创新的校训精神,取得了非凡的成绩和长足的进步,共为社会输送了十万余名各类专门人才。学院一直以提高教学质量为核心,走产学研结合发展的道路,着力打造‘技能培养特色鲜明,就业竞争力优势突出’的办学特色,毕业生就业率一直保持在98%以上,办学水平得到国省教育厅及社会各界的高度肯定 。
广州南洋理工职业学院始创于1984年,是经广东省人民政府批准成立(批准文号:粤府函[2004]87号)、教育部备案的省属普通高等学校。毕业生就业率一直保持在98%以上,办学水平得到国家高等教育专家、省教育厅及社会各界的高度肯定。
本院于2010年8月启用的新校园,位于南粤温泉之都广州从化环市东路1123号, 105国道西侧和流溪河东岸,交通便利,环境优雅,绿树环绕,青草茵茵,池水清澈,鸟语花香。校园占地面积508亩,一期工程建有设备先进的实验室(场)108个,多媒体教室50多间,图书馆读者座位1974个,藏书75万多册,数字化校园,学生宿舍已全部安装空调,学习、生活、体育、文娱设施一应齐全。
学院坚持以培养应用型人才、培养学生就业竞争力为基本目标,改革培养模式,强化实践教学环节,推行“双证书”制度,探索建立“校中厂”、“厂中校”等形式的教学基地,实行订单式培养,并在长江精工钢结构(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深圳神舟电脑、广州润都集团等一百多家企业建立了学生实习基地,85%以上的学生获得双证书,培养出一批批高素质的毕业生深受用人单位的欢迎。
2010年学院再获广东省民办教育突出贡献奖和广东最具就业竞争力民办学院的殊荣。2011年,学院以优秀的成绩通过省教育厅人才培养工作评估和思想政治课教学工作评估。评估专家组充分肯定学院“校园环境大不一样,全院教职工精神风貌大不一样,学生家长认可度大不一样,发展势头大不一样,各方面工作取得了明显成绩”,总结肯定了学院人才培养工作六大成绩。2011年9月,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周铁农来我院视察,充分肯定学院“办学很实,办得很好”。
在新的时期,学院将认真贯彻《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和《教育部关于推进高等职业教育改革创新引领职业教育科学发展的若干意见》,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走产学研结合发展道路的办学方针,以提高质量为核心,以增强特色为重点,以合作办学、合作育人、合作就业、合作发展为主线,创新体制机制,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围绕国家现代产业体系建设,服务地方经济社会发展。
❽ 广州南洋理工职业学院的办学历程
广州南洋理工职业学院是一所由广东省政府批准、国家教育部备案成立的省属民办普通高校,是广东省成立最早的民办高校之一。学院由邓李刚教授及交通大学校友同仁创办于1984年,交大前身为创办于1896年的南洋公学,广州南洋理工职业学院自创办至今一直得到交通大学及校友的大力支持,继承和发扬了老南洋人治学严谨、笃实治校的办学精神。学院取名“南洋”,意为继承优良的办学传统,也是交通大学人文精神——饮水思源的体现。
学院建立
交通大学(西安交大、西南交大、北方交大、上海交大)广东校友会于1984年创办,因交大的前身为“南洋公学”,饮水思源,故取名“南洋”。
广州南洋辅导大学
1985年,成立了出国人员培训部,进行出国语言培训。成立了西安交通大学南洋函授站。获得“广州市社会力量办学先进单位”称号。
1988年,在广州五羊新城和西华路开设全日制教学部,正式开始全日制办学。
1989年,广州市教学点规模扩大,分别获省、市先进单位称号。
1991年,开始在广州以外地区设立分校。惠州分校、韶关分校先后成立。原广东省省长梁灵光为惠州分校题写校名。分别获省、市先进单位称号。
1992年,外地分校进一步扩大,分别在清远、中山、东莞、佛山、茂名、河源、阳江、汕尾等地设立分校。获省市先进办学单位,许多分校也被当地教育部门评为办学先进。
1996年,高等教育学历文凭考试(大专)在广东试点,南洋被批准为广东三所试点院校之一。在番禺丽江建有全日制教学基地(后称为“南院”),招收第一届学历文凭学生。
1997年,五山全日制教学基地成立,开始招收第一届全日制学生,学校教学主体开始转为全日制教育,并成立了中专部。
广州南洋科技专修学院
1998年,根据教育部、教育厅有关文件精神,更名为广州南洋科技专修学院。五山教学基地搬迁至龙洞,正式挂牌为广州南洋科技专修学院北院,番禺教学基地为“南院”。学院以全日制学历文凭大专教育为主体,全院在校全日制学生一千多人。
1999年,学院北院投资近千万元,陆续建造教学大楼、学生宿舍,进一步扩大规模。第一届学历文凭学生毕业,毕业率全省最高。
2000年,广州市教育局组织专家对广州地区民办高校进行优、良、中、差办学质量评估,学院获得广州地区优秀学院第一名。
广东省教育厅组织专家对广东省56所学历文凭院校进行优、良、中、差办学质量评估,该院被评为优秀学院第一名。
2001年,西安交通大学在南洋设立远程教育学习中心,开办专升本教育。
广州南洋理工职业学院
2002年,南北两院合并,南院整体并入北院,北院成为学院主体。邓李刚院长辞去董事长、院长职务,任名誉院长;全国青联委员、广东省青联副主席、广东省政协委员、润都集团董事长李希同志加盟南洋并出任学院董事长;谢伟芳同志任学院院长。学院增设广从校区(从化南洋学邨),北院更名为龙洞校区,两校并驾齐驱,在校生达4000多人。开始筹建“广州南洋理工职业学院”。
2003年,获抗击“非典”先进单位。正式申报“广州南洋理工职业学院”,广东省高校设置委员会评审通过成立“广州南洋理工职业学院”。
2004年,获广东省人民政府批准,经国家教育部正式发文(批准文号:粤府函[2004]87号),批准成立“广州南洋理工职业学院”。为备案的民办普通高等学校,学院首次参与普高招生录取,第一届学生832人;后来只参与普高招生录取,招收普通高考毕业生。
2005年,学院获教育部“陈香梅教科文中国民办教育创新与发展贡献奖”;被评为中国民办高校就业竞争力50强;经广东省社科院评估为广东省综合实力六强民办高校。
2010年8月,学院广从校区(从化南洋学邨)整体迁入新落成的校园。新校址位于南粤温泉之都从化区江埔街九里步果场105国道西侧和流溪河东岸。
❾ 我要寻找失联的朋友(文伟棠、邓练汉、钟小刚、李希阳、张子明、吴莲、张惠莲)都毕业于广州六中1975
四十多了,基本上没人玩这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