❶ 医药行业的4+7是是什么
北京、天津、上海、重庆和沈阳、大连、厦门、广州、深圳、成都、西安11个城市(即4+7个城市)将进行国家组织药品集中采购试点。
试点地区委派代表组成联合采购办公室(以下简称联采办)作为工作机构,代表试点地区公立医疗机构实施集中采购,日常工作和具体实施由上海市医药集中招标采购事务管理所承担。并发布文件《4+7城市药品集中采购文件》,其中文件注明在化学药品的采购时,需要约定采购量。
(1)2018医药行业上市公司年报扩展阅读
开展原因
国家组织药品集中采购试点是对既往药品集中采购制度的重大改革,目的是为了让人民群众以比较低廉的价格用上质量更高的药品。
国家组织药品集中采购试点是我国医改深化发展的重要体现,长期以来,受制度环境和管理体制的制约。中国药品集中采购制度尽管问题很多,但是难以实现根本性变革。2018年,药品集中采购的制度环境发生了积极变化。
将11个试点城市公立医疗机构分散的药品采购量集中起来,形成规模团购效应。有利于以量换价,明显降低药价,切实减轻患者药费负担,也有利于减少企业的跨区域市场推广成本。
❷ 医药行业和医疗行业的区别
一、技术不同
1、生物制药行业
生物药物是指运用微生物学、生物学、医学、生物化学等的研究成果,从生物体、生物组织、细胞、器官、体液等。综合利用微生物学、化学、生物化学、生物技术、药学等科学的原理和方法制造的一类用于预防、治疗和诊断的制品。
生物制药原料以天然的生物材料为主,包括微生物、人体、动物、植物、海洋生物等。
2、生物医药行业
制药产业与生物医学工程产业是现代医药产业的两大支柱。生物医药产业由生物技术产业与医药产业共同组成。各国、各组织对生物技术产业的定义和圈定的范围很不统一,甚至不同人的观点也常常大相径庭。
二、发展是不同的
1、生物制药行业
生物营地规模庞大,增长迅速。世界上一半的药物是生物合成的,特别是在合成具有复杂分子结构的药物时,不仅比化学合成简单,而且具有更高的经济效益。
2、生物医药行业
中国生物医药产业园是伴随着先进创新开发区的发展而发展的。20世纪90年代初,国家作出了加快发展先进创新技术产业的战略决策。
自1991年以来,国务院已经批准设立56个国家级创新和先进技术工业开发区,包括泰州国家医药创新和先进技术产业开发区,是新成立的2009年5月,也是第一个国家级医药创新和先进技术在中国开发区。中国有100多个国家级先进创新开发区和经济技术开发区,所有这些都涉及生物技术产业。
三、不同的定位
1、生物制药行业
专注于准生物医学领域
统计数据显示,2008年第三季度,医药行业成为医疗卫生部门投资的重点。投资案例数为4例,占医疗健康行业投资总案例数的50.0%,投资金额为4963万美元,占医疗健康行业投资总金额的78.8%。
2、生物医药行业
2018年将出台的《生物医药“十二五”规划(2011-2015年)》明确了生物医药的发展重点,包括基因药物、蛋白质药物、单克隆药物、治疗性疫苗、小分子化学药物等。同时,国家将安排100亿元以上资金支持重大新药的创制和开发,平均每个新药持有人获得项目资金5-100万元。
❸ 我国医药行业现状及其发展趋势
生物产业是指运用微生物学、生物学、组织工程学、生物化学等的研究成果和方法,制造和生产生物制剂的产业。而生物制药则主要包括可以用于疾病预防、治疗、和诊断使用的基因工程药物、血液制品、疫苗、诊断试剂以及组织工程等。
由于生物制药是基于生物学、分子生物学的相关原理设计,能够解决传统医药不能解决的深层次的问题,在重大疾病的治疗和重大疫情的预防中发挥了不可替代的作用。
近年来我国医药及生物科技领域的私募融资蓬勃发展,2020年融资金额超107亿美元。IPO融资总金额超过147亿美元,45家医疗行业相关企业中,化学制药和生物制品企业占12家。2020年我国医药及生物技术行业并购总交易金额近8亿美元。
近年来我国医药及生物科技领域的私募融资蓬勃发展,2020年融资金额超107亿美元
2020年医药及生物科技领域的私募融资蓬勃发展,2020年度共发生交易243起,同比增长超过100%;总融资金额超过107亿美元,同比增长约190%;单笔融资规模约4400万美元,同比增长约42%。
—— 更多数据请参考前瞻产业研究院《中国生物医药行业市场前瞻与投资战略规划分析报告》。
❹ 医药行业趋势是什么还有前景吗还有未来吗
中国医药行业竞争格局
——企业竞争格局
从新成立企业来看,根据企查猫的数据显示,自2013年,我国医药行业新成立企业呈现快速攀升的趋势。到2019年,中国医药行业新成立企业有19.8万家;由于新冠肺炎疫情的影响,2020年,中国医药行业新成立企业数量有22.6万家。截止2021年1月29日,医药行业新成立企业有8326家。
—— 以上数据及分析均来自于前瞻产业研究院《中国医药行业“十四五”市场前瞻与发展规划分析报告》。
❺ 医药制造行业全国五十强企业有哪些
说实话,这种问题你都不用自己问,直接上网上搜就可以。虽然我是做药的,懂一些,但也记不全。下面是最新的(2009)按销量的排名:
1 哈药集团有限公司281,981
2 扬子江药业集团有限公司 275,856
3 上海罗氏制药有限公司150,009
4 西安杨森制药有限公司126,660
5 中美天津史克制药有限公司118,642
6 江苏恒瑞医药股份有限公司 105,190
7 北京双鹤药业股份有限公司93,419
8 葛兰素史克制药(苏州)有限公司 84,150
9 江西济民可信集团有限公司73,261
10 江苏豪森药业股份有限公司70,913
11 海口康力元制药有限公司 64,733
12 吉林省吴太感康药业有限公司 63,533
13 珠海联邦制药股份有限公司58,626
14 拜耳医药保健有限公司53,871
15 石家庄四药有限公司53,037
16 北京泰德制药有限公司 51,642
17 利君集团有限责任公司 49,624
18 华瑞制药有限公司 48,497
19 辉瑞制药有限公司 47,480
20 齐鲁制药有限公司 45,252
21 杭州赛诺菲圣德拉堡民生制药有限公司 44,621
22 广州白云山制药股份有限公司43,676
23 常州制药厂有限公司 40,860
24 天津力生制药股份有限公司40,064
25 北京紫竹药业有限公司38,256
26 山东绿叶制药股份有限公司36,422
27 上海强生制药有限公司32,877
28 青海制药(集团)有限责任公司 31,200
29 广东康美药业股份有限公司30,945
30 博福—益普生(天津)制药有限公司 29,916
31 上海新亚药业有限公司 29,476
32 中美上海施贵宝制药有限公司 29,447
33 昆明制药集团股份有限公司28,292
34 上海现代制药股份有限公司27,874
35 中国大冢制药有限公司25,104
36 上海百特医疗用品有限公司24,827
37 海南省海灵制药厂 24,437
38 青岛国风集团黄海制药有限责任公司 24,203
39 四川维奥制药有限公司 23,800
40 北京费森尤斯卡比医药有限公司 23,683
41 扬子江药业集团上海海尼药业有限公司23,282
42 河南辅仁药业有限公司 23,100
43 阿斯利康制药有限公司 22,912
44 卫材(苏州)制药有限公司 22,120
45 山东省禹王实业总公司 20,596
46 山东步长制药有限公司 20,370
47 北京韩美药品有限公司 19,852
48 山东瑞阳制药有限公司 19,817
49 杭州民生药业集团有限公司19,623
50 广州天心药业股份有限公司17,386
51 昆明滇虹药业有限公司 16,861
52 广州明兴制药厂15,737
53 太阳石(唐山)药业有限公司 15,134
54 常州市四药制药有限公司 15,090
55 江苏正大天晴药业股份有限公司 14,880
56 海南亚洲制药有限公司制药厂 14,684
57 重庆药友制药有限公司14,326
58 曼秀雷敦(中国)药业有限公司 14,066
59 广州百特医疗用品有限公司13,560
60 广州星群(药业)股份有限公司 13,200
61 重庆华邦制药有限公司12,673
62 广州光华药业股份有限公司12,341
63 安徽省丰源药业股份有限公司 12,124
64 深圳海滨制药有限公司11,948
65 海南先声药业有限公司11,778
66 东盛科技启东盖天力制药股份有限公司 11,305
67 中美合资山西普德药业有限公司 11,270
68 山东北大高科华泰制药有限公司 11,232
69 福州海王福药制药有限公司11,088
70 南京先声东元制药有限公司11,070
71 南京圣和药业有限公司10,980
72 海南斯达制药有限公司斯达制药厂 10,977
73 北京万辉双鹤药业有限责任公司 10,932
74 西施兰联合企业有限公司 10,695
75 南京长澳制药有限公司10,570
76 浙江亚太药业股份有限公司10,563
77 益侨(湖南)制药有限公司10,526
78 上海凯宝药业有限公司10,509
79 上海医药(集团)有限公司信谊制药总厂10,489
80 丽珠集团利民制药厂 10,456
81 安徽双鹤药业有限责任公司10,420
82 石家庄制药集团欧意药业有限公司 10,331
83 江苏济川制药有限公司10,287
84 四川科伦药业股份有限公司10,277
85 天津华津制药厂10,201
86 常州药业延申生物技术有限公司 10,190
87 天津药物研究院药业有限公司 10,040
88 河南利华制药有限公司9,909
89 福建省兴源集团(莆田)药业有限公司 9,765
90 重庆科瑞制药有限责任公司9,702
91 沈阳市兴齐制药有限责任公司 9,663
92 海南恩威药业有限公司9,502
93 山西亚宝药业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9,458
94 桂龙药业(安徽)有限公司9,396
95 广州绿十字药业有限公司 9,390
96 大连美罗大药厂 9,380
97 广东顺峰药业有限公司 9,345
98 德州德药制药有限公司 9,333
99 江西赣南海欣药业股份有限公司9,281
100 苏州东瑞化工有限公司9,000
其中有些是外资企业在中国的合资公司,如拜耳、辉瑞、强生、葛兰素、百时美施贵宝、赛诺菲等。
❻ 医药行业的发展现状
回顾中国医药行业这些年的发展情况,全国医药生产一直处于持续、稳定、快速发展阶段。
2005年,医药行业实现累计工业总产值4459.44亿元,比上年增加近1000亿元,同比增长26.19%;实现工业增加值1475.17亿元,同比增长17.5%;新产品产值621.91亿元,同比增长23.58%。累计完成化学原料药生产123.84万吨,同比增长36.9%,实现中成药生产75.89万吨,同比增长11.6%。
2006年,医药行业实现累计工业总产值5536.9亿元,同比增长18.43%;实现累计工业销售产值5267.82亿元,同比增长19.41%;完成累计出口交货值670.59亿元,同比增长25.51%,继续保持良好的增长势头;实现利润总额413亿元,同比增长11.1%。
2007年上半年,中国医药经济增速加快,行业效益明显回升。医药工业完成累计工业生产总值2913.2亿元,同比增长21.31%;销售收入达2677.82亿元,同比增长21.75%;利润总额达231.14亿元,同比增长34.06%。
2007年1-9月份,中国医药商品实现进出口总额119.93亿美元,同比增长14.29%。其中,进口总额为50.33亿美元,同比增长15.90%;出口总额为69.60亿美元,同比增长13.15%,实现贸易顺差19.27亿美元。
为了能够从容应对复杂的外部环境变化,医药企业应留意政府在医疗卫生结构调整和农村医疗保障方面的新动向,尤其要把握好医药行业发展的六大趋势——中成药市场竞争将加剧;处方药生命周期将会缩短;第三终端市场将更活跃;医药市场进一步集中,医药两极分化进一步凸现;政策性降价仍将持续;结构调整进一步加快,企业市场品种结构都将发生更大变化。
医药行业是一个多学科先进技术和手段高度融合的高科技产业群体,涉及国民健康、社会稳定和经济发展。1978年至2008年,历经30年改革大潮洗礼的中国医药行业发生了翻天覆地、日新月异的变化。30年来,中国医药工业增长速度一直高于国内生产总值(GDP)。从1978年到2007年,医药工业产值年均递增16.8%,成为国民经济中发展最快的行业之一。
中国已经具备了比较雄厚的医药工业物质基础,医药工业总产值占GDP的比重为2.7%。维生素C、青霉素工业盐、扑热息痛等大类原料药产量居世界第一,制剂产能居世界第一。中国药品出口额占全球药品出口额的2%,但是中国药品出口的年均增速已经达到20%以上,国际平均水平是16%。与此同时,中国药品市场地位不断提升,占世界药品市场的份额由1978年的0.88%上升到2008年的8.25%。
2009年1月21日,国务院常务会议通过《关于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的意见》和《2009-2011年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实施方案》,新一轮医改方案正式出台。新医改方案带来市场扩容机会、新上市产品的增加、药品终端需求活跃以及新一轮投资热潮等众多有利因素保证了中国医药行业的快速增长。2009年,中国医药行业增加值增长14.9%,同时我国医药外贸总体运行良好,医药保健品进出口逆势增长,进出口总额达到531亿美元,再创历史新高。
今后5年世界药品市场增长的重心将从欧美等主流市场向亚洲、澳洲、拉美、东欧等地区逐渐转移。中国医药行业仍然是一个被长期看好的行业。到2013年中国将超过日本成为世界第二医药大国,2020年前中国也将超美国,跃居世界第一医药大国。
首先分析了国际国内医药行业的现状,接着具体介绍了生物制药、化学药、中药的发展,并对中国医药行业的工业统计数据进行了详实全面的分析。然后分析了OTC药品市场、国内农村医药市场的运行情况以及中国医疗卫生体制改革。随后,报告对医药行业做了重点企业经营状况分析、行业竞争格局分析、企业发展战略分析和投资潜力分析,最后分析了医药行业的未来前景与发展趋势。
❼ 医院制剂的现状和发展如何呢
4+7带量采购首次落地执行产业链不断地调整 药企发力零售业
2019年4月16日,短缺药品供应保障和药品集中采购试点、医疗救助吹风会召开。国家医疗保障局副局长陈金甫介绍,截至4月14日,4+7带量采购品种已经完成约定采购总量的27.31%。中标药品的质量和供应都得到了保障,使用量超出了预期,有关政策基本上全面落实,比如医保的预付、医院使用以及回款等等。
在首次带量采购落地执行以来,未来国家集采范围是否继续扩大引发关注。
与此同时,随着政策的落地实施,医药行业产业链也在不断地调整。一家医药流通上市公司人士向《证券日报》记者表示,4+7带量采购主要针对卖到医院的药品,所以会对医药分销产生影响。
此外,“因为面向医院的品种降价压力大,所以制药企业和流通企业开始向零售发力。”上述公司人士向记者表示。
2019年前2月医药行业利润总额持续增长
据前瞻产业研究院发布的《中国医药行业市场前瞻与投资战略规划分析报告》统计数据显示,截止2019年2月底,我国医药行业规模以上企业数量达到7296家,其中亏损企业数量1696家,亏损面23.2%,环比提高了8.8个百分点。2018年全年医药行业亏损总额40.3亿元,同比增长13.5%。
在利润总额方面,2018年1-12月我国医药行业实现利润总额达到3094.2亿元,同比增长9.5%。截止至2019年1-2月我国医药行业利润总额达到了482.6亿元,同比增长4.2%。
2018-2019年前2月我国医药行业规模以上企业数量统计情况
数据来源:前瞻产业研究院整理
(备注:1-7月利润总额增速为11.7%)
4+7带量采购落地加速
国家医疗保障局副局长陈金甫介绍,4月1日起,4+7带量采购的11个试点城市已经全面启动,截至4月14日24点,25个中选品种在11个试点地区采购总量达到了4.38亿片支,总金额5.33亿元,完成约定采购总量的27.31%。
陈金甫表示,这个数字应该说超出了预期,也消除了以往大家的担心,就是说医院采不采、用不用。从试点的效果来看,试点地区肿瘤、乙肝、高血压、精神病等重大疾病的患者用药获得了质优价廉的药品,医疗费用显著下降。
陈金甫在发布会上表示,下一步,将继续扎实抓好试点工作的组织实施,包括加强试点监测和督导,指导试点地区确保中选药品的质量和供应,促进中选药品的优先使用,能够让患者真正得到改革试点的实惠和红利;及时启动试点的评估、总结,指导完善试点政策;根据试点评估的结果,充分听取各方面的意见,完善集中招标采购的政策和制度,研究部署扩大试点工作。
在此之前,第二轮带量采购将于今年夏天启动的消息传到市场。
不过,上述企业人士认为,第一轮的还没有完全执行,应该不会很快推出第二轮带量采购。“也需要对执行结果进行评估和总结”。
产业链加速调整
4+7带量采购执行之际,无论是制药企业还是流通企业都面临着业务的调整,这从上市公司发布的年报也可以看出。
上海医药在2018年年报中这么描述国家组织药品集中采购试点方案对分销的影响:商业流通领域随着药品中标价的大幅下降,供应商的进一步集中而承受收入与毛利的双重压力。
“第一轮集采的品种平均降价在52%左右,意味着分销金额会缩减为之前的一半。不过从目前来看,体量并不大,因此对行业影响较小。”上述流通企业人士对记者表示。
上述流通企业人士认为:“这个对流通企业有利有弊,好的一面是加快行业集中度,企业可以趁机提升医院市场的份额;弊端是中标品种的分销金额和毛利都有下降,这只能依靠市场份额的提升去弥补,另外就是多做器械、零售等增速高、毛利率高的业务。”
据了解,随着医药分家的执行,院外市场已经成为医药市场关注的焦点。除了流通企业发力零售板块外,制药企业也加大了药品零售市场的布局。
据媒体报道,4月11日,2019恒瑞医药零售战略客户特邀会在江苏省连云港市举行。国内多家知名连锁药房参与了此次活动。
对此,一家制药上市公司人士向记者如此解读,以后很多处方药都需要通过药店来销售,所以与这些公司建立合作应该是行业很普遍正常的做法。
“相对于院内市场,院外市场的产品价格受政策影响不大。”北京鼎臣医药咨询管理中心负责人史立臣在接受《证券日报》记者采访时表示。
针对药企发力院外市场的做法,上述流通企业人士向记者表示,“我们现在大力发展零售就是为了应对处方外流,肥水不流外人田,就算处方外流也要流到我们自己的药店”。
发力DTP药房
值得一提的是,随着新药和进口药审批的提速,专业药房成为企业布局的重点。
据了解,医院处方外流的主要承接者包括DTP药房和院边店。院边店的优势在于距离医院近,方便患者就近购药,其经营品种广泛,但提供的服务往往有限。而DTP药房主要销售新特药,药品毛利率高,客户黏性强。同时,DTP药房还兼具慢病管理的功能,满足患者的长期用药需求,为患者提供更为专业周到的服务。
华润医药在2018年业绩报告中介绍,公司共拥有853家零售药房,并积极开展DTP、慢病管理等创新业务模式,公司的DTP药房已布局了140家,覆盖66个城市。
益丰药房在2018年年报中披露,将加快医院周边门店和DTP/DTC专业药房的建设步伐,加快与处方药厂家开展深度的战略合作。截至目前,公司建成DTP专业药房20余家,经营国家谈判指定医保报销品种42个,医院处方品种近200个,与近80家供应商建立了DTP/DTC
战略合作伙伴关系。
此外,包括柳药股份、一心堂等都对DTP药房进行了加码。
“很多新药和慢病药都在瞄准院外市场。”另外一家大型医药流通企业人士向《证券日报》记者表示,目前来看很火,但总量并不是很大,毕竟价格比较贵,用得起的人不多,但未来国家对创新药的支持越来越大,会成为公司弥补仿制药利润下滑的一种方式。
不过,一位行业人士向记者表示,但DTP药房否能承接住这个利好,还需考虑两个重要的因素:第一是处方来源问题,处方只能由医生开具,若无法从医院获得处方,连接互联网医院平台功能,具备处方能力将十分重要;第二是专业的药事服务能力,对于处方药,患者可能需要问询服药禁忌、配伍规范等,专业的服务能力是用药安全的保障。这两个因素也是对DTP药房综合能力的考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