具体以公共为准,一本公告之日起15日后开始减持,如果还要再减持,需要继续发公告,然后还有再等15天才能拿减持!喜欢我的回答,可以帮忙采纳下!
2. 中国十大企业家
从不同角度看,可能有不同的结果。真正的企业是正面影响社会发展,推动行业进步,具有创新精神,能创造持续稳定的企业治理结构。
1、荣毅仁:曾被陈毅副总理誉为“红色资本家”。1979年创办中国国际信托投资公司,开创了中国第一个对外开放的窗口。1986年底,被美国《幸福》半月刊评为世界50名知名企业家之一,是建国后国内企业家跻身世界知名企业家行列的第一人
2、柳传志:联想的缔造者和精神领袖。他40岁下海,将联想从一个院办企业发展成为横跨PC、IT服务、风投、地产等几大领域,年收入超过100亿美元旗舰型企业集团
3、王石:一个引领着万科走过20余年持续增长之路的人,一个堪称中国地产界的“教父”的人。王石精明、叛逆、外向、果断;他说话热情洋溢又充满机智,语感极佳,经常是“语不惊人死不休”。
4、李嘉诚:香港著名的塑胶商、房地产巨商,杰出的企业家。从上世纪70年代至今,他已捐出28亿用于资助香港和内地的教育事业,兴建医院和敬老院。
5、刘永好:白手起家,依靠激情和头脑,快速造就了一个横阔多领域的大型农业企业。创业几十年,他始终专注农业。新希望涉足金融地产等领域,最终都服务于他建立世界级农牧业龙头的目标
6、张瑞敏:20多年时间,张瑞敏披尖执锐,将一家频临倒闭的冰箱厂塑造成了国际著名家电企业。海尔的成功,是张瑞敏经营管理能力的巨大成功。海尔模式被无数企业争相效仿。
7、任正非:当思科正在接受全球传媒和资本市场的广泛赞誉和顶礼膜拜之时,它却不得不为一家来自中国的企业头疼不已。这家企业就是华为,而它的带头人原来是解放军的一名团级干部——带有军人作风的任正非。
8、董明珠:专注于空调行业不动摇,对于精品产品的苛刻要求,她言:没有精品的企业是丑陋的。她撇开国美,自创销售渠道。
9、王永庆:他是一个小学毕业生,在极其艰苦的岁月,他是一个小米店的学徒,不满足自己的现状,从父亲借来200元开办一个小米店,他的创业就开始了,到他创办的企业进入“世界企业50强”的企业,是中国和台湾唯一一家进入世界50强的大企业,只有小学文化的他,却创造出一套科学用人之道,其中最为精辟的就是“压力管理”和“奖励管理”两套方法。
10、马云:阿里巴巴集团主席和首席执行官。马云创立的阿里巴巴被国内外媒体、硅谷和国外风险投资家誉为与比肩的五大互联网商务流派代表之一。它的成立推动了中国商业信用的建立,在激烈的国际竞争中为中小企业创造了无限机会,“让天下没有难做的生意”。
3. 华大基因一年半估值缩水38亿是怎么回事
金陵晚报消息,作为基因领域的龙头企业,深圳华大基因股份有限公司(下称华大基因)的招股书于3月14日晚间更新,并再度叩关A股。从相关数据看,虽然这家公司一度被VC、PE挤破门槛,但在后起之秀的追赶下,所谓“神一般存在”的评价已大打折扣。
《金证券》记者注意到,按照公司更新后的招股说明书,华大基因目前总股本3.6亿股,公司拟募资17亿元,发行股票数量不低于4000万股。简单测算,公司IPO募资计划中的估值为42.5元/股,其目前总估值约为153亿元。相比一年半以前,估值缩水38亿元。
基因界的腾讯还是富士康?
这固然与投资机构起初的盲目乐观有关,但从财务数据看,华大基因的业绩也并非外界想象中那么光鲜。
招股说明书显示,华大基因在2014年、2015年、2016年分别实现营业收入11.32亿元、13.19亿元以及17.11亿元,净利润分别达到5852.98万元、27205.52万元和35001.75万元。公司2015年净利增长3.6倍,这是因为公司前身华大医学于2014年12月启动与华大科技的重组,华大控股、华大三生园将其持有的华大科技合计57.6225%的股权评估作价对华大医学进行增资。
而根据此前公司披露的资料,2012-2014年,华大基因的营业收入分别为7.95亿元、10.47亿元、11.32亿元,同期归属母公司的净利润分别为8173万元、1.36亿元、2812万元,其中2014年净利润较上年下滑79.3%。对于如此大的业绩波动,华大基因此前并未在招股书中解释详细原因。而在这次更新后的招股说明书中,2014年的净利润变成了5852.98万元。
前述投资界人士推测,可能华大基因独立发展的业绩表现跟不上公司一路飙升的估值,控股股东才启动了2014年底的重组。
追溯过往,2010年,华大从美国基因测序仪器公司illumina购入128台高通量测序仪,使其一举成为全球最大的基因测序机构。2013年,华大完成对美国测序仪生产商CG的收购,从而具备二代基因测序仪的生产能力。
这也导致市场上一直有两种声音:一说华大基因是“腾讯”,有着强大的生物学领域创新技术;一说华大基因是“基因界的富士康”,一家基因测序的来料加工企业而已。
竞争对手正在谋求上市
近些年,基因市场被投资界热捧,竞争程度也在加剧。
招股说明书显示,在华大基因2016年销售额排名前五的大客户中,美年大健康位列第二大客户,采购额5739.55万元,占比3.35%。作为国内最大的民营体检机构之一,美年大健康对基因检测服务有旺盛需求。然而,《金证券》记者注意到,美年大健康旗下已经自设基因检测服务公司美因基因,并且已经在2016年11月顺利融资1.67亿元。
此外,华大基因收入来源最高的是生育健康类服务,2016年该板块收入达9.29亿元,占比54.62%。而在生育健康类基因检测服务中,贝瑞和康一直被视为华大基因有力的竞争对手。巧合的是,贝瑞和康也在谋求上市。据上市公司*ST天仪(原天兴仪表)2017年3月9日发布的公告显示,贝瑞和康2014年、2015年、2016年营业收入分别为3.34亿元、4.46亿元、9.22亿元;2014年、2015年、2016年扣除非经常性损益后归属于母公司所有者的净利润分别为0.36亿元、0.37亿元、1.42亿元。
可见,贝瑞和康2016年扣除非经常性损益后归属于母公司所有者的净利润比2015年增长285.63%。另外,在主要的生育健康类基因检测服务方面,贝瑞和康9.22亿元的营收已经接近华大基因的9.29亿元。
值得一提的是,日前,证监会就华大基因《招股说明书》发出《问询函》,总共提出了59个疑问要求华大基因解释。证监会表示,华大基因历史上重组较多,主要通过收购股权和资产的方式,将华大控股下属一些板块纳入发行人体系。因此,证监会要求华大基因说明:是否在资产、人员、机构、财务、业务等方面是否均独立于关联方。
对于外界疑问,《金证券》记者曾多次致电公司披露的公开电话,始终无人接听。截至发稿,记者传送给公司邮箱的采访提纲也无人回复。
4. 华大基因资产负债率低于20%,有IPO必要吗
资本市场有价值发行的功能,A股更可以放大公司的价值(更高估值,比如近期顺丰控股借壳上市,股价爆炒,王卫身价暴增)。华大基因股东里面有VC\PE风投资资金,上市才好减持退出啊。
5. 华大基因十大股东为什么没有泰康
2014年7月,华大基因曾表示,该集团旗下华大科技、华大医学计划于2015年分别在香港和深圳上市版,此后,权华大科技和华大医学又合并为一家企业,并获得20亿元的入股。
此轮20亿由泰康投资旗下和玉高林基金领投,和玉高林基金还帮助华大医学重组华大科技。
和玉高林是泰康投资旗下的
6. 华大基因一周宣布三度增持有何意义
国内基因测序上市公司深圳华大基因股份有限公司最近1个多月因频频爆出负面消息股价持续下跌。7月23日晚间,公司宣布再度增持,这次出手的是公司实际控制人汪建。
华大基因高管纷纷增持背后是股价的持续下跌。6月14日,“独孤九剑王德明”在天涯论坛发布文章,实名向江苏省人民政府举报华大基因伪高科技忽悠欺诈涉嫌贿赂官员,大规模套骗国有资产。
7月13日,虎嗅刊发头条文章《华大癌变》,报道了去年在湖南省长沙市望城区妇幼保健院诞生了一名“13号染色体长臂缺失综合症”男婴,认为该男婴的不幸降临和当时负责产检的医院和提供无创DNA检查的华大基因有关。
另外,7月16日也是华大基因巨额限售股解禁日,解禁数量为2.06亿股,占公司股本总额的51.6%。按解禁前一天收盘价计算,华大基因解禁股市值约为211亿元。
“举报门”至今,华大基因股价已下跌逾37%。7月16日解禁日之后曾连续两日跌停,7月23日跌幅为3.63%,报收76元。华大基因总市值已由最高时的突破1000亿元缩水至304.08亿元。
来源:澎湃新闻网
7. 从华大基因出来的人都去做什么了
在沉默了数月后,前华大基因研究院院长、华大基因CEO王俊去向明朗:王俊今日在一场活动中透露,其即将成立的企业叫碳元科技。知情人士透露,碳元科技公司联合创始人还包括原华大基因首席运营官吴淳、首席科学家李英睿及首席信息官黎浩。公司将于10月27日正式成立,现公司创始人为主要股东。王俊透露,目前有许多机构已经与碳元科技有合作意向,其中包括研究机构、药厂、体检中心、医院、诊断公司、保险公司、健康管理公司等。
谈及为何选择离开华大基因CEO位置,去做一个完完全全前瞻性的事时,王俊说,生命的本质是以碳为基础的,元是本元,就是生命本身的源头。“如果你用计算机的语言来讲它是一种碳机的智能,计算机是一种以硅为基础的智能。
8. 他们为什么被评为中国十大收藏家
因为他们有钱呀,有钱可以买各种东东西,然后被评为十大收藏家了,就是用钱堆积起来的呀。如果我有钱也可以买很多东西也可以成为的,这是要有经济实力决定的呀。
9. 持股华大基因有哪些股票
持股华大基因股票
打开软件看F10股东结构
就有具体持股人
10. 华大基因市值破千亿到底是高还是低
华大基因昨日盘中市值突破1000亿元,跻身到A股市值前列,关于华大基因估值的问题再次引起争论。是高是低,问题在于你是什么样的投资者。
当然还有一种情况,那就是有更牛的一家公司横空出世,或者有比现在更高明的技术出现,诞生新的行业巨头。但是大多数投资者都没有办法猜测到这一点,总不能因为将来可能会出现新公司,而放弃布局一个有潜力的行业。
华大基因是个现象级企业,这家公司的热度从没退却,一直在舆论前沿,即使还没有什么营业收入,即使在靠论文赚钱的阶段,也总能吸引到公众关注。一方面是因为这家公司从事的基因行业,在普通人眼中属于高科技,另一方面是领导人意兴盎然的作风。
还未上市时,华大基因就吸引了不少PE入资,估值一点都不低。从2012年年底开始,有超过50家投资人入股华大基因(包含原华大医学与原华大科技),共计投资高达72.15亿元。华大基因现在的市值证明了这些投资人的眼光,普遍有超过4倍的收益。
华大基因主要营业收入来自生育健康类服务、基础科研类服务、复杂疾病类服务和药物研发类服务四大业务板块,营收的大部分来自前两者,其中基础科
研类服务是华大基因的发家之本,但是近年来和竞争对手相比营收优势已不明显。众人最看好的是生育健康类服务,增长迅速,也是华大基因能有如此高估值的最重
要原因。但华大基因认为他们在科研方面积累的优势,持续的高科研投入,可以帮他们完成和竞争对手非一个维度的优势。
作为对比,内地资本市场上和华大基因业务最为相似的贝瑞基因,在华大基因最近一波上涨同时,基本按兵不动。可以理解为市场给予龙头高估值,也可以理解为市场对一个高研发投入的公司的认可。但如果是谨慎的投资者,也可以理解为,华大基因已偏离基本面。
肯定是高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