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急!持股拟上市主体5%的股东的实际控制人设立的同业竞争企业要处理吗
没有必须或者不必须清理,关键是这家5%股东在报告期以及报告期往前或往后都不回能够和答发行人或者发行人其他股东发生任何形式的业务往来,不能和发行人的实际控制人发生任何形式的业务往来,并积极地配合发行人做相关业务独立性的核查,说得清楚、证明充分,链据完整,对发行没影响。
B. 第二大股东的实际控制人控制的其他企业是不是构成同业竞争
控股股东持股40%,第二大股东持股5%之间,第二大股东是央企全资子公司,第二大股东的兄弟单位从事同业,是否构成同业竞争?
C. “控股股东、实际控制人及其控制的其他企业间不得有同业竞争”目的为何
第十九条 发行人的业务独立。发行人的业务应当独立于控股股东、实际控制人及其控制的其他内企业,与控容股股东、实际控制人及其控制的其他企业间不得有同业竞争或者显失公平的关联交易。 我理解目的很简单:防止利益互相输送。比如母公司为卖奶粉的,上市公司也卖奶粉,上市公司业绩好的话,母公司就会抢上市公司的客户来平衡利益,因为公司的控制权和管理权大多是在母公司(控股股东)手里掌握的。如果上市公司业绩不好,母公司就会想办法做利润输送。而且也会互相做成本等等。总而言之,是挺可怕的一件事。我见过一个上市公司,就把股东另一家子公司一套不能生产的食品加工线搞过来说是自己建的。花了1个多亿。就因为这个上市公司也有相同的食品加工业务。
D. 监管法规有问题,怎么就没有实际控制人了
一、法律法规有关实际控制人的规定 1、《公司法》关于“实际控制人”的解释: 实际控制人,是指虽不是公司的股东,但通过投资关系、协议或者其他安排,能够实际支配公司行为的人。 2、《公司法》关于“控股股东”的解释: 控股股东,是指其出资额占有限责任公司资本总额百分之五十以上或者其持有的股份占股份有限公司股本总额百分之五十以上的股东;出资额或者持有股份的比例虽然不足百分之五十,但依其出资额或者持有的股份所享有的表决权已足以对股东会、股东大会的决议产生重大影响的股东。 3、中国证监会《上市公司收购管理办法》关于“上市公司控制权”的解释: 第八十四条 有下列情形之一的,为拥有上市公司控制权:
(一)投资者为上市公司持股50%以上的控股股东;
(二)投资者可以实际支配上市公司股份表决权超过30%;
(三)投资者通过实际支配上市公司股份表决权能够决定公司董事会半数以上成员选任;
(四)投资者依其可实际支配的上市公司股份表决权足以对公司股东大会的决议产生重大影响;
4、中国证监会《上市公司收购管理办法》关于一致行动人的解释: 第八十三条 本办法所称一致行动,是指投资者通过协议、其他安排,与其他投资者共同扩大其所能够支配的一个上市公司股份表决权数量的行为或者事实。
在上市公司的收购及相关股份权益变动活动中有一致行动情形的投资者,互为一致行动人。如无相反证据,投资者有下列情形之一的,为一致行动人:
(一)投资者之间有股权控制关系;
(二)投资者受同一主体控制;
(三)投资者的董事、监事或者高级管理人员中的主要成员,同时在另一个投资者担任董事、监事或者高级管理人员;
(四)投资者参股另一投资者,可以对参股公司的重大决策产生重大影响;
(五)银行以外的其他法人、其他组织和自然人为投资者取得相关股份提供融资安排;
(六)投资者之间存在合伙、合作、联营等其他经济利益关系;
(七)持有投资者30%以上股份的自然人,与投资者持有同一上市公司股份;
(八)在投资者任职的董事、监事及高级管理人员,与投资者持有同一上市公司股份;
(九)持有投资者30%以上股份的自然人和在投资者任职的董事、监事及高级管理人员,其父母、配偶、子女及其配偶、配偶的父母、兄弟姐妹及其配偶、配偶的兄弟姐妹及其配偶等亲属,与投资者持有同一上市公司股份;
(十)在上市公司任职的董事、监事、高级管理人员及其前项所述亲属同时持有本公司股份的,或者与其自己或者其前项所述亲属直接或者间接控制的企业同时持有本公司股份;
(十一)上市公司董事、监事、高级管理人员和员工与其所控制或者委托的法人或者其他组织持有本公司股份;
(十二)投资者之间具有其他关联关系。
一致行动人应当合并计算其所持有的股份。投资者计算其所持有的股份,应当包括登记在其名下的股份,也包括登记在其一致行动人名下的股份。
投资者认为其与他人不应被视为一致行动人的,可以向中国证监会提供相反证据。
二、证监会认定实际控制人的原则------事实重于形式原则。也就是说,虽然法律法规列示了一些属于实际控制人的具体情形,但实际控制人的情况通过列举是不能穷尽的,所以中国证监会除了列举具体形式外还经常规定“中国证监会认定的其他情形”。 三、当公司没有过50%的控股股东时,如何认定两个持股比例相近的股东谁是实际控制人的问题,应从公司历往股东会、董事会组成、决议表决情况以及公司重大问题决策过程去考证,谁持续性主导公司重大事项决策的,谁就是实际控制人。 四、《〈首次公开发行股票并上市管理办法〉第十二条“实际控制人没有发生变更”的理解和适用——证券期货法律适用意见第1号》对实际控制人的规定。1. 发行人最近3年内实际控制人是否发生变更,以公司控制权的稳定为标准,判断公司是否具有持续发展、持续盈利的能力,以便投资者在对公司的持续发展和盈利能力拥有较为明确预期的情况下做出投资决策。2.公司控制权是能够对股东大会的决议产生重大影响或者能够实际支配公司行为的权力,其渊源是对公司的直接或者间接的股权投资关系。因此,认定公司控制权的归属,既需要审查相应的股权投资关系,也需要根据个案的实际情况,综合对发行人股东大会、董事会决议的实质影响、对董事和高级管理人员的提名及任免所起的作用等因素进行分析判断。3.多人共同拥有公司控制权的,应当符合以下条件:(一)每人都必须直接持有公司股份和/或者间接支配公司股份的表决权;(二)发行人公司治理结构健全、运行良好,多人共同拥有公司控制权的情况不影响发行人的规范运作;(三)多人共同拥有公司控制权的情况,一般应当通过公司章程、协议或者其他安排予以明确,有关章程、协议及安排必须合法有效、权利义务清晰、责任明确,该情况在最近3年内且在首发后的可预期期限内是稳定、有效存在的,共同拥有公司控制权的多人没有出现重大变更;(四)发行审核部门根据发行人的具体情况认为发行人应该符合的其他条件。发行人及其保荐人和律师应当提供充分的事实和证据证明多人共同拥有公司控制权的真实性、合理性和稳定性,没有充分、有说服力的事实和证据证明的,其主张不予认可。相关股东采取股份锁定等有利于公司控制权稳定措施的,发行审核部门可将该等情形作为判断构成多人共同拥有公司控制权的重要因素。如果发行人最近3年内持有、实际支配公司股份表决权比例最高的人发生变化,且变化前后的股东不属于同一实际控制人,视为公司控制权发生变更。发行人最近3年内持有、实际支配公司股份表决权比例最高的人存在重大不确定性的,比照前款规定执行。4.发行人不存在拥有公司控制权的人或者公司控制权的归属难以判断的,如果符合以下情形,可视为公司控制权没有发生变更:(一)发行人的股权及控制结构、经营管理层和主营业务在首发前3年内没有发生重大变化;(二)发行人的股权及控制结构不影响公司治理有效性;(三)发行人及其保荐人和律师能够提供证据充分证明。相关股东采取股份锁定等有利于公司股权及控制结构稳定措施的,发行审核部门可将该等情形作为判断公司控制权没有发生变更的重要因素。5.因国有资产监督管理需要,国务院或者省级人民政府国有资产监督管理机构无偿划转直属国有控股企业的国有股权或者对该等企业进行重组等导致发行人控股股东发生变更的,如果符合以下情形,可视为公司控制权没有发生变更:(一)有关国有股权无偿划转或者重组等属于国有资产监督管理的整体性调整,经国务院国有资产监督管理机构或者省级人民政府按照相关程序决策通过,且发行人能够提供有关决策或者批复文件;(二)发行人与原控股股东不存在同业竞争或者大量的关联交易,不存在故意规避《首发办法》规定的其他发行条件的情形;(三)有关国有股权无偿划转或者重组等对发行人的经营管理层、主营业务和独立性没有重大不利影响。按照国有资产监督管理的整体性调整,国务院国有资产监督管理机构直属国有企业与地方国有企业之间无偿划转国有股权或者重组等导致发行人控股股东发生变更的,比照前款规定执行,但是应当经国务院国有资产监督管理机构批准并提交相关批复文件。属于前两款规定情形的国有股权无偿划转或者重组等导致发行人控股股东发生变更的,视为公司控制权发生变更。
E. 蚂蚁集团实际控制人是谁
蚂蚁集团实际控制人是马云。
马云通过杭州云铂控制杭州君瀚及杭州君澳持有蚂蚁专集团50.5177%的股份。但是,阿里巴巴属并非控股股东(无论是普通决议还是特别决议均不享有否决权),且阿里巴巴集团实行合伙人提名及委任董事候选人,一人一票决定,马云不实际控制阿里巴巴。
因此,蚂蚁集团和阿里巴巴集团并非受同一个实控人控制,“间接控股股东阿里巴巴集团也不控制蚂蚁集团”,“不存在通过实际控制人的认定规避同业竞争要求的情况”。
(5)上市公司实际控制人同业竞争扩展阅读:
蚂蚁集团官宣拟上市之后, 马云将其持有的杭州云铂(注:杭州云铂为杭州君瀚及君澳的普通合伙人及执行事务合伙人)合计66%的股权平均转让给阿里巴巴高管井贤栋、胡晓明及蒋芳,被监管问询该次转让的背景、原因、定价依据及合理性、是否履行了完备的法律程序。
蚂蚁回复中显示,杭州云铂自身不享有任何来源于发行人股份的经济利益,根据第三方评估,截至2019年年底,杭州云铂股东全部权益账面价值1017万元。
F. 实际控制人参股的企业是否算在同业竞争核查范围内
持股比例为30%,且是第一大股东?这家企业不能叫做实际控制人参股的企业吧,应该叫实际控制人相对控股企业,呵呵。肯定要算同业核查竞争范围的
G. 为什么要规定发行人与控股股东、实际控制人及其控制的其他企业间不得有同业竞争
道理很简单啊。
打个比方说有一家上市公司是卖电视机的。
如果这家公司的控股回股东(实际控制人)又新设立一答家和上市公司并列(兄弟公司)的新公司,也是卖电视机的。
那你认为,假设这两家都是卖电视机的子公司在原材料采购、销售等各个环节产生了冲突怎么办,抢客户怎么办?从控股股东的角度是维护上市公司的利益呢,还是维护另一家公司的利益呢?
以前很多情况下,控股股东往往偏向于新公司,为什么?因为新公司的利益100%都是控股股东的,而上市公司的利益是和其他股东(包括股市投资者)分享的。
所以,为了保护上市公司投资者的利益,法律规定,控股股东及其子公司、关联企业不得从事与上市公司有同业竞争的业务,避免上述情况的出现。
你要做上市公司的控股股东,那就要一心一意扶持上市公司的业务。不能另立山头。
H. 如何界定实质控制权
实质控制权的抄确定不仅涉及到长袭期股权投资后续计量是采用成本法还是采用权益法,而且关系到合并财务报表合并范围的确定。由于《企业会计准则》对是否具有“控制”只做出了原则性的规定,因而控制权标准赋予了企业会计人员较大的职业判断空间,在实务处理中,一些企业尤其是一些股权关系较为复杂的大型集团公司的会计人员反映实质控制权较难界定和掌握。
I. 非上市公司存在同业竞争吗
同业竞争,是指发行人与其控股股东、实际控制人及其所控制的企业,从事相同或近似的主营业务,双方构成或可能构成直接或间接的竞争关系,造成利益冲突。
认定是否存在同业竞争时,应考虑发行人在业务、技术、工艺、原材料、产品、供应商、购买商、市场等方面与控股股东、实际控制人及其控制的其他企业之间的关系和影响,应本着实质重于形式的原则进行综合判断,关键是看是否构成现实的或潜在的利益,冲突。
发行人存在同业不可以申请上市。发行上市的基本要求之一是发行人的业务应当独立于控股股东、实际控制人及其控制的其他企业,与控股股东、实际控制人及其控制的其他企业之间不存在同业竞争。如存在同业竞争情形,应规范解决后方可申报上市。
一般来讲,避免与发行人构成同业竞争的主体范围包括控股股东、实际控制人及其控制的其他企业,对于股权高度分散的,也应避免与主要股东或其近亲属构成同业竞争。
同时,对以下几类主体或情形也应保持高度关注:
(1)直接持有5%股份以上股东及该股东的实际控制人,及其两者控制的企业;
(2)发行人控股股东、实际控制人不控股但能施加重大影响的企业;
(3)控股股东、实际控制人的直系亲属拥有与发行人相同、相似业务或产业链上下游业务,应当进行整合,纳入上市主体;
(4)控股股东、实际控制人旁系亲属拥有的与发行人相同、相似业务或产业链上下游业务,要从资产的来源、渠道的重合性等因素分析判断,鉴于中国的家族文化特点,该业务鼓励纳入上市主体,不纳入的要做好尽职调查并做充分论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