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四川长虹应收账款存在风险应如何控制
加强企业内部管理
增强企业风险防范意识
㈡ 初级财务管理 四川长虹 应收账款会对企业有哪些负面影响
应收账款如果长期收不回来,第一,会导致企业资金周转速度变慢,影响企业资金使用,最严重的会导致企业资金链断裂;第二,会影响企业再投资,如果企业没有应收账款,而所有的业务都收取现金的话,企业的闲置资金就可以用来再投资,创造其他收益。
㈢ 长虹如何管理应收账款
随着赵勇将长虹集团的组织构架从“火车头”向“联合舰队”改造的完成,长虹自身的财务需求也发生了很大的变化。 2005年,长虹开始向集团化、多元化、国际化的方向发展。对此, 设立统一结算中心 2004年开始,长虹对内部财务思路、财务组织和体系都开始进行了幅度较大的调整。首先是理念的调整。有别于之前销售规模为重的思维导向,赵勇上任后,对长虹财务管理提出的具体要求是“以财务为主线,以利润为核心”。根据叶洪林的介绍,相应地,财务工作的重点,2005年起也从传统的财务管理和会计核算,扩展到了四个方面:首先是传统的财务会计类工作;其次是决策支持;第三是公司内部资源的分配;第四则是风险控制。 “直到今天我们也一直延续着这四个方面的工作”,叶洪林说,这四方面的工作实际上都是为了两个目标:效率和风险。 所谓效率,即提高交易处理的效率,建立一个高效的、低成本的交易处理水平和决策支持体系。 “整个集团有四五十个子公司,从效率上要提高的话,你的反应速度就要快。因为现在市场的速度也快,在会计处理核算上要有一个高效的支撑。如果没有信息化工具,实际上这些都是做不到的。”叶洪林表示,集团从2000年开始上ERP,直到2004年才逐渐完善。 2007年以后,长虹的财务转变为业务驱动模式。“我们的供应商在系统上创建订单,他去交货,库房在系统上直接收货。收货以后系统会每个月做一个结算单,直接发给我们供应商的电子系统商。供应商根据双方的结算开发票,发票直接发到财务,财务把发票号输入进去检查就可以确认我们付款的时间。”叶洪林表示,这样的好处是,“一是让公司的所有业务的处理效率大大提高;二是让业务的信息和财务信息高度集成,使得整个公司的信息链高度统一,实现一体化的运作。” 除此之外,自2005年开始,长虹还尝试性地把财务分成了共享服务中心和管理中心。2008年,正式成立了70号人左右的财务共享服务中心,负责处理全公司的会计处理核算业务,使整个长虹各子公司在财务处理上有了“统一的标准流程、标准服务”。 “除了总部的财务共享服务中心外,我们在全国47个城市也设有共享服务中心,为全国所有产业单元销售服务体系来提供服务”,叶洪林介绍说,通过这种方式来提高效率,很大程度上也同时降低了整个长虹集团的财务成本,因为再也不需要产业单元都建立一个会计机构了。 而风险则包括在资源管控下实现对资源的控制,通过对一些核心资源高度集成的管理,来实现这种风险控制;以及,通过信息化的财务平台和统一的财务准则,在流程上实现公司的经营风险的控制。 引入信用管理系统 在长虹,风险管控的核心制度概括起来是“三大集中”:一是会计政策和会计报告集中管控,第二是会计人员、财务负责人集中管理;第三,资金集中管理。 事实上,这一切财务制度改变的背后,2004年APEX事件的影响不容忽视。“APEX事件的确很大程度上,促成了我们财务的变革”,叶洪林如是表示。 但是,长虹内部人士也表示,在2002年的时候,财务部门在每个月也都递交了一份风险分析报告给决策层。“整个过程原因很复杂,我只能说这首先是国有企业的问题。” “我们花了很长的时间来扭转这种状态”,叶洪林称,“这个事情(APEX事件)本身对长虹信用管控体系的变化(影响)是非常大的”。 赵勇在2004年刚一上任,就首先明令要求全面停止寄售,并从2006年开始,引入了集睿信用管理系统。 “信用管理系统能够保证全公司在任何一个应收账款产生前,就是你没有钱要赊销前,都要通过信用管理系统进入审批”,叶洪林说,根本性的变化是:“过去是业务说了算,业务部门自己判断该不该放货,现在财务说了算。”这样杜绝了业务部门为了做大业绩、做大销售额,而导致财务风险加剧的可能。 应收账款分级授权 除了引入信用管理系统的软件,长虹在应收账款管理上,还采取分级授权的机制。“十万元以下的信用是一线的财务来决定和保证”,叶洪林说,从一线财务负责人一直到集团董事会,形成了在应收账款额度上层层分级的一个内部体系。这样适当赋予各层级一定灵活性,也有利于提升业务效率。 根据叶洪林的介绍,就是要求业务子公司“必须在四个月内完成对应收账款的收账工作”。实际上,对于应收账款,业务子公司什么时间该采取什么措施,长虹内部也有明确规定。譬如一笔应收账款账龄超过10天需要电话催收,超过20天则需要专人催收,超过一月,经办人员就会被展厅工作进行催收,一般到了60天——也就是最长期限的一半,集团总部就会开始启动法律程序。“在催收方面,我们现在是一个非常严密完整的体系”,叶洪林称。 实际上,除了财务管理的要求外,对于业务公司在应收账款上的表现,也被纳入了集团对子公司总经理的绩效考核中。根据负责考核的长虹集团经营管理部部长任宗贵的介绍,应收账款属于考核中的关键指标,如果在这方面发生什么严重问题,就有可能在季度考核中被直接亮黄牌,乃至是红牌,而得到两次红牌的总经理,就必须降职、下课。 除了内部机制保证之外,对于应收账款,长虹还引入第三方保证机制。“我们海外市场的应收账款,现在全部由中国进出口信用保险公司进行信用保险”,叶洪林介绍说,而自2008年起,国内大概40%-50%的应收账款,也在中国进出口信用保险公司进行了投保。一旦投保的应收账款出现坏账,则由保险公司赔付90%。 “2004年之后,我们对于信用的管理和风险的保障,都比之前有了质的飞跃”,叶洪林说,目前,长虹还在和中国进出口信用保险公司、平安保险(行情股吧)等开展应收账款担保业务的公司,进行更深入的接洽。 (本文来源: 21世纪经济报道 作者:李海强)
㈣ 那位好心人有四川长虹的应收账款的分析
我们上课时讲了的,关键是赵勇上来了。而且我们小组觉得他们这样做(预提大量坏账准备)是合理的
从2004年赵勇执掌长虹开始,长虹的调整一直备受业界关注。昨日四川长虹(600839)又公布了一项大手笔的运作,其拟与大股东长虹集团进行总额为15.77亿元人民币的资产置换。
昨日,四川长虹的股价受资产置换影响不大,经过小幅震荡后,收于4.09元,微跌0.97%.
资产置换“一箭双雕”
据了解,四川长虹已于11月30日与大股东长虹集团签署了《资产置换协议书》,四川长虹置出资产为4亿元人民币的对美国Apex公司债权和11.77亿元的存货,置入资产为长虹集团(含长虹厂)所拥有的作价13.78亿元长虹商标无形资产和1.9亿元的土地使用权,资产置换的差额部分437.08万元由长虹集团以现金补齐。
四川长虹此次资产置换可谓“一箭双雕”,不仅获得了完整的“长虹”商标所有权,而且将美国Apex公司4亿元的应收账款也甩给了大股东长虹集团。四川长虹新闻发言人何克思表示,资产置换完成后,四川长虹将会减少与大股东长虹集团之间潜在的关联交易,可以进一步规范公司的经营行为。此外,“长虹”商标使用权与所有权长期分离的问题解决后,可以确保长虹经营的独立性和资产的完整性,也将促进上市公司灵活实施品牌战略,提升品牌溢价能力。
西南证券分析师李明认为,长虹目前过于广泛的产品线使得长虹难以控制经营成本,公司几乎所有的新业务都面临竞争加剧的局面。此次资产置换,也是为了理清长虹的发展脉络,提升长虹的资产价值。
APEX商标仍属四川长虹
长虹新闻发言人何克思告诉记者,此次资产置换,最重要的是彻底解决了Apex应收账款的历史遗留问题。根据绵国资委[2006]26号文批复,大股东长虹集团已对APEX后续可能形成的损失进行了保底承诺。
据悉,在2001年到2004年连续三年当中,长虹通过与Apex公司的合作,创造了巨额彩电出口的业绩。但巨额海外欠款也让长虹头疼不已。
长虹内部人士透露,根据长虹与Apex公司的协议,Apex方面已将“APEX”、“APEXDigital”商标和“APEX”标识图案转让给长虹,并在美国专利商标局登记。此次资产置换,也只是把对Apex的债权给大股东,“APEX”、“APEXDigital”商标的所有权还在上市公司手中。
长虹此次除了保留下“APEX”、“APEXDigital”的商标外,最重要的是顺利拿到“长虹”商标。对此,四川长虹新闻发言人何克思表示,这样避免了上市公司向长虹集团缴纳商标使用费,减轻了上市公司后续经营压力。
但根据2007年即将实施的新会计准则规定,四川长虹无需对长虹商标无形资产进行年度摊销,这对四川长虹的利润指标不会产生负面的压力。
有利于吸引战略投资者
四川长虹新闻发言人何克思昨日表示,公司组织架构的调整已完成,与以前的架构相比,几大SBU(战略事业单元)最大的变化就是经营权的下放。现在无论是多媒体公司还是白电、零件等部门,都将具备独立的决策权力,但也将完全承担公司经营的风险。集团将从以前的经营管理向战略管控转变。另外,各个SBU也将实行全新的运作模式———模拟子公司制。
据悉,四川长虹目前已完成了自赵勇上台以来最大的组织架构调整。长虹现在已经将所有的业务实行子公司运作模式,一共为51个子公司。长虹内部目前形成了多媒体、白电、零件和海外四大SBU(战略事业单元),经营管理、战略服务等则被整合进入一个统一的平台部门。在四大SBU之外,还有六大总经理直管的六大公司。
据长虹内部人士透露,今年10月下旬,公司就已经完成了SBU组织架构的建立。目前,公司已进入多元化的发展阶段,组织结构布局的调整是为了让责、权、利更清晰化,从而便于公司的管理,进一步压缩管理成本,进一步完善公司治理结构。
西南证券分析师李明认为,四川长虹组织结构布局调整后,再加上此次资产置换,长虹的资产质量得到了很大的提升,很可能继续成为战略投资者的重点关注对象。(赵侠)
■相关报道
“长虹”为何作价13.78亿元
此次资产置换中,长虹集团将其所持有长虹商标评估价值的57.5%以13.78亿元的价格转让给四川长虹。置换完成后,四川长虹拥有全部的“长虹”商标及其无形资产的所有权。
四川长虹新闻发言人何克思表示,这次资产置换彻底解决了长虹商标使用权与所有权长期分离的问题,确保了上市公司经营的独立性和资产的完整性。
关于此次“长虹”商标由长虹集团向四川长虹的资产置换原因,四川长虹方面表示,长期以来四川长虹虽是长虹商标最主要的使用者和推广者,但却不拥有长虹商标所有权。今年4月,随着四川长虹股权分置改革完成,国资委已要求长虹集团按照相关规定向四川长虹收取商标使用费,为了减少以后公司商标使用费的长期支出以及与长虹集团之间潜在的关联交易、进一步规范公司经营行为,因此决定将长虹商标置入到上市公司。
此次资产置换中,商标置换包括长虹集团(含长虹厂)持有的长虹商标,其中包括长虹集团国内注册商标227件,国外注册商标24件;长虹厂国内注册商标40件,国外注册商标251件,总计注册的长虹商标542件。截止于评估基准日2006年9月30日,长虹商标的评估价值为23.97亿元,其中长虹集团拥有长虹商标评估价值24亿元的57.5%,即13.78亿元;长虹股份拥有长虹商标评估价值的42.5%,即10.1亿元,此次商标置换中,长虹集团将其所持有长虹商标评估价值的57.5%以3.78亿元的价格转让给四川长虹。置换完成后,四川长虹拥有全部的“长虹”商标及其无形资产的所有权。
在商标评估中,选取销售收入的1%作为商标使用费节约额的比例;商标维护费选取为商标权节约额的30%。因此,在进行评估测算时,长虹集团向四川长虹收取商标使用费的实际比例是销售收入的0.7%.本次评估采用的折现率为8%.长虹方面表示,综合考虑上市公司使用长虹商标的历史渊源关系,对长虹商标使用费标准的选取,既要考虑收取商标使用费的普遍方法,也要参考国内同业的已有做法、非关联股东利益和上市公司的长远利益、以及国内社会对收取商标使用费率的接受和认可程度等众多因素。销售收入的0.8%是国内家电行业使用频率较高的标准,且已基本上是最低的标准,所以长虹商标使用费标准选取1%(扣除商标维护费0.3%后实际为0.7%)是一个较合适、合理的选择。(
㈤ 求四川长虹应收账款管理制度
就我所知道的,长虹在倪润峰时期他的财务制度好像是有问题的,比如长虹的分销商只有固定的少数几个,后来其中一个出了事被抓,长虹的销货渠道立刻就出了问题。
我没办法给你它的应收帐款管理制度,那个应该是他们上市公司内部的资料,但我可以提供给你几个线索,第一,2004年12月27日,长虹对一家注册于美国的名为APEX公司,提留了3.1亿美元的应收帐款的坏账,第二个,提留了南方证券的1.828亿人民币的损失,第三,04年当年对存货提留了总计达11亿的跌价准备,这个里面,老实说,是有猫腻的,97年开始倪润峰开始囤积大量显像管,这部分存货一直以来直至04年以前每年提留的跌价准备都是很少,但是我们知道,电视机生产更新很快,很快就到了有液晶和更新的技术,所以这部分的跌价一直堆在04年一次提,一提就提11亿,对以前年度存货不提折旧,这是04年长虹巨亏的原因之一。第二,是它对APEX不提应收账款的准备,再加上南方证券,共计约37亿人民币,这是04年总共的长虹亏损额。
这家APEX公司是长虹对外出口的,怎么说,相当于渠道公司吧,长虹把出口的电器给APEX,美国APEX卖了之后再把货款给回长虹,但是这家公司藉口货物质量问题,把货物卖了却不把货款给长虹,导致特别是02至04年,长虹超过7成以上的应收账款都是这家公司欠的。
据说,有某些消息说,这是长虹时任管理层所做的MBO的准备,即短期内压低一个上市公司的股价,在资本市场上大手收购,以达到吞并一家公众公司为私人公司的意图,但这个遭到了长虹方面的否认。见仁见智吧,我比较赞同消息来源的看法。
㈥ 从2000年以来,四川长虹的应收账款发生了什么变化
从表中我们可以看出,从2000年以来,四川长虹的应收账款增量巨大,从00年到03年逐年递增,2001年增长了58.27% ,2002年增长了46.51%
,2003年增长了20.36%
,直到2004年应收账款总额有所下降,但是绝对数量还是很大。平均收账期的时间变长了,2000年平均收账期小于一年,2004年的时候有很大一部分应收账款的账龄在2到3年之间。这些变化说明了,长虹的应收账款周转率下降且数量巨大,会影响现金流,增加经营风险,同时说明了长虹的应收账款日常管理不到位,收账政策的执行不到位。
㈦ 长虹应收账款的危机给我们带来什么启示
事情的真实性还有待确定!就算是真的,也不过是陈年老账,想这样的大型国企为地方财政作出很大贡献,地方将给以很大的保护,再说时间已久,这件事很可能不了了之!
所以带来的启示不大!
㈧ 谁知道2012年或者2013年,四川长虹公司的应收账款管理现状或者是财务状况啊,
这个只有他们公司的财务主管才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