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评级对上市公司的影响
记入上市公司诚信档案的,如果不是排名偏上也不大要紧,但切记不能排得过于靠后,在公司申请再融资方案时有时候是需要考虑这一点的
② 机构对上市公司的评级如何排序
提问:经常看到机构对上市公司评级,其中有买入、增持、持有、推荐、强烈推荐、中性、强于大市等等,没有搞清排列顺序,哪个最高,哪个最低,麻烦帮忙解释。谢谢!一心答:由于业界对股票投资评级并无统一的规范,因此我们在阅读各证券公司研究所的报告时,常常看到不同分类的股票评级,而且即使是称谓相同的评级,其具体的定义也可能存在明显的差异。
例如,申银万国的分类为“买入”、“增持”、“中性”与“减持”。其中“买入”的定义为:报告日后的6个月内,股票相对强于市场表现20%以上,“增持”则是相对强于市场表现5%-20%。而海通证券的评级体系中虽也有“买入”、“增持”,但其“买入”是指未来6个月内相对大盘涨幅在15%以上,“增持”是指未来6个月内相对大盘涨幅介于5%与15%之间。对比可知,同样是给予一只股票“买入”的评级,申银万国的分析师理应比海通证券的分析师对该股后市表现更为乐观。
与上面不同,国信证券采用的股票评级体系为“推荐”、“谨慎推荐”、“中性”和“回避”。依据其定义,这里的“推荐”与申银万国的“买入”相类似,同样是指优于市场指数20%以上,不过,其“谨慎推荐”则是指优于市场指数10%-20%之间,与申银万国的“增持”稍有差别。
容易让人迷惑的是,在招商证券的评级体系中,“推荐”并非表示特别看好,只是“预计未来6个月内,股价涨幅为10-20%之间”,其“强烈推荐”才是最为看好的评级层次,即“预计未来6个月内,股价涨幅为20%以上”。从这里还可以发现,招商证券考虑的是股价的绝对涨幅,而非其他研究机构所指的相对涨幅。
此外,光大证券评级体系中的“最优”、“优势”大致与海通证券的“买入”与“增持”相对应。
综合来看,不同研究机构的评级体系存在着或大或小的差异。投资者在阅读研究报告时须留意各家机构对评级体系的具体定义,以避免不必要的误会。
③ 上市公司评级b和bbb区别
上市公司评级b和bbb的区别就是1和1.23之间的差别。
④ 哪里可以查到上市公司的企业信用评级
很遗憾,就上市公司信息披露的相关规定看,没有要求披露企业信用评级。
所以,通过上市公司的公开信息,很难直接找到你需要的内容。只能看每家公司的招股说明书里有没有提到了。
⑤ 上市公司评级有哪些级别
呵呵
增持 持有 减持
好像就这几个吧,,我以前在证券公司就看到这样些报告!!!
⑥ 深交所、上交所每年都会对上市公司进行上市公司信息披露的质量进行评级,请问相关资料应该在那里找啊
优酷这家公司抄不能在袭中国A股上市。在中国A股上市的公司必须连续赢利三年以上,累计超过3000万,最近三年经营活动现金流量累计超过5000万元,或者,最近三年营业收入累计超过3亿元。优酷这家公司现在一直亏损,所以不可能在中国A股登录。而在美国上市条件宽松。
⑦ 如何评估一家上市公司
主要是根据公允价值来评估,需要证券评估资质的公司来做评估
⑧ 三大评级机构会对所有上市公司进行评级吗
不会的。只对国家、地区、跨国大公司进行评级。
⑨ 国际三大评级公司是指哪三大公司
国际上公认的最具权威性的专业信用评级机构只有三家,如下:
1。美国标准普尔公司,创始人普尔于1860年,顺应欧洲投资者希望更多的了解自己在美国新发展的基础设施的资产的愿望而创建;
2。穆迪投资服务公司,创立于1909年,首创了对铁路债券信息进行信用评级;
3。惠誉国际信用评级有限公司, 创立于1913年,规模小于标准普尔和穆迪,但在全球市场尤其是新兴市场的评级上,惠誉的敏感度要高得多。
三家评级机构各有侧重,标准普尔侧重于企业评级方面,穆迪侧重于机构融资方面,而惠誉更侧重于金融机构的评级。
⑩ 上交所对上市公司信息披露评级结果哪里查
据我所知,与深交所不同,上交所目前根本没有这方面的评级或考核(十多年前曾经有过)。目前只有一个对上市公司董事会秘书的考核。
为什么呢?不妨想想在上交所上市的有哪些公司。^_^