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首页 > 集团股份 > 海底电缆概念远程股份

海底电缆概念远程股份

发布时间:2021-05-30 22:18:05

股票市场做海底电缆有几家

国内做这个的有:青岛汉缆、万达集团、江苏亨通集团、宁波东方电缆股份有限公司、上海腾仓电缆有限公司、湖北永鼎,红旗电气有限公司、山东汉河电缆有限公司、中天科技等

㈡ 生产海底光缆的上市公司

1、中天科技:中天科技在20世纪90年代初进入光纤通信领域,现已形成电信、电力两大主营产品产业链,涉足投资、置业、酒店服务等行业。

集团核心企业江苏中天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于2002年在上海证券交易所上市,誉为中国特种光缆第一股。公司主营业务包括光通信、电力传输、新能源、海底光电传输。

2、通光线缆:公司于2002年1月29日成立。公司经营范围为:生产销售半导体芯片,光有源、无源器件,电子线缆,

计算机软件开发;经营本企业自产品及技术的出口业务和本企业所需的机械设备、零配件、原辅材料及技术的进口业务。主要产品为通信用高频电缆、航空航天用耐高温电缆。2006年曾被评为“江苏省高新技术企业”。

3、富通鑫茂:公司成立于1997年9月16日,是经中国证券监督管理委员会批准于1997年9月29日在深圳证券交易所首次公开发行。

公司控、参股子公司十余家,以天津为核心分布于津、川、鲁、冀、沪等省市,涉及光通信、计算机系统集成、智能化工程、金融等行业,业务客户遍布全国及欧美地区,其中光通信是公司的主营业务。

4、东方线缆:公司位于中国大陆海岸线中段,经济发达的长江三角洲南翼,毗邻上海、杭州,具有得天独厚深水良港的北仑。

公司是国家级高新技术企业、国家创新型试点企业。我们致力于电力、建筑、通信、石化、轨道交通、风力发电、核能、海洋油气勘采、海洋军事等领域的光、电、复合缆的设计、研发,制造,安装和技术支持。

5、亨通光电:江苏亨通光电股份有限公司是亨通集团有限公司的核心企业之一,是一家专业研发生产光纤光缆、光棒、各类光器件与光接入设备的国家级重点高新技术企业,

公司占地面积15万平方米,拥有员工7850人,2008年光缆销售量约700万芯公里,市场占有率达18%左右,产销量已连续多年在国内排名第二。

㈢ 电线电缆概念股有哪些

特变电工、青岛汉缆、四川明星电缆、宁波东方、中超电缆、天龙光电、亨通光电、远程电缆、太阳电缆、万马股份、南洋股份、智慧能源。。。。

1.摩恩电气:摩恩电气的5大电线电缆研发项目进展顺利,公司是专业从事电线电缆及附件的研发、制造及销售的股份制企业,主要生产110KV及以下电力电缆、控制电缆、特种电缆、高温电缆、硅橡胶电缆等系列产品计200多个品种、60000多个规格。其中变频电缆、轻型柔软无接头防火电缆等二十多项产品分别获国家专利,变频器电缆、耐腐分相综合护套电缆被认定为上海市高新技术成果转化项目、上海市重点新产品,其中变频器电缆还被认定为上海市火炬计划项目。产品可按中国标准(GB)、国际标准(IEC)和发达国家标准(ANSI、BS、VDE、CSA、JIS)进行生产。

2.中孚实业:中孚实业最大高温超导直流电缆通过科技部组织的专家技术验收。

3.中超电缆:中超电缆含石墨烯的橡胶绝缘电缆获得国家专利,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含石墨烯的橡胶绝缘电缆,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具有良好的机械性能、耐热性能、化学稳定性和导电性的含石墨烯的橡胶绝缘电缆。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采用以下技术方案:一种含石墨烯的橡胶绝缘电缆,包括铜导体,所述铜导体外同心包覆有石墨烯层和橡胶绝缘层,外圈包覆有护套。本实用新型在铜导体表面用石墨烯包覆层代替传统的镀锡层,不仅可以解决镀锡层存在的不足之处,同时,由于石墨烯材料具有非常好的导电性能,因而还可以进一步提高电缆本身的导电性能。

4.三普药业:三普药业收购了远东控股集团旗下100%电线电缆优质资产,从而实现公司业务的根本转型,一跃成为电缆行业上市公司新龙头。国科学院电工研究所已经与江苏新远东电缆有限公司就实用的高超导电缆开展了合作研究。

5.汉缆股份:汉缆股份的印尼PTSINGAERSKINDO公司“20kV交联聚乙烯绝缘光纤复合海底电缆”顺利出口。

6.宝胜股份:宝胜股份年报预增600%,亚洲最大防火电缆基地,公司主要从事电线电缆及电缆附件开发、制造、销售及相关的生产技术开发。公司拥有众多国际一流水平的进口设备以及国内一流水平的关键配套设备,产品覆盖裸导体、电气装备用电缆、电力电缆、通信电缆等四大类别,能够生产150多个品种2.2万多个规格的产品,形成了系列化、规模化、成套化的产品群体。

7.万马电缆:万马电缆中标“兰新铁路(甘肃兰州-新疆乌鲁木齐)第二双线(甘青段)系统集成电力电气化工程物资设备采购招标”项目,为该项目提供电力电缆产品,这笔订单总金额超过2亿元,是公司截止目前在轨道交通领域获得的最大单笔订单,公司的业务范围从大类上来讲包括电力电缆、电缆料、通信电缆,其中通过资产重组新增加的电缆料业务主体万马高分子是行业内的龙头企业,通信电缆业务主体万马天屹是内贸市场的主流供应商,万马特种是外贸领域内的隐形冠军。

8.通光线缆:公司专注于特种线缆技术的研究和开发,尤其在超、特高压输电线缆、航空航天用耐高温电缆、通信用高频电缆领域技术优势明显,线缆设计理念先进,其中“特种线缆计算机集成系统—光纤复合架空地线设计软件 V26”和“特种线缆计算机集成系统-全介质自承式光缆设计软件 V10” 都已经取得了《软件著作权证书》,成为国内特种线缆行业首家获得这两种产品软件著作权的制造企业。公司传统电力特种光缆销量一直保持稳定增长趋势,新开发的光纤复合低压电缆已进入国家电网《OPLC 光纤复合低压电缆框架式采购竞争性谈判中选人名单》 ,节能型导线已进入市场应用期;同时,本公司是国防军工装备用特种线缆的供应商,生产的航空航天用耐高温电缆作为电子设备的内部配线和外部接线被广泛应用于飞机、火箭、卫星等;本公司研究开发的移动基站用半柔同轴射频电缆填补了国内空白, 性能达到国际同类产品水平。

㈣ 海底电缆的物理连接

海底电缆(undersea
cable)是用绝缘材料包裹的电缆,铺设在海底,用于电信传输。海底电缆分海底通信电缆和海底电力电缆。现代的海底电缆都是使用光纤作为材料,传输电话
和互联网信号。全世界第一条海底电缆是1850年在英国和法国之间铺设。中国的第一条海底电缆是在1888年完成。
底电缆(submarine cable)是用绝缘材料包裹的导线,敷设在海底及河流水下,用于电信传输。现代的海底电缆都是使用光纤作为材料,传输电话和互联网信号。全世界第一条海底电缆是1850年在英国和法国之间铺设的。中国的第一条海底电缆是在1888年完成,共有两条,一是福州川石岛与台湾沪尾(淡水)之间,长177海里 另一条由台南安平通往澎湖,长53海里。
海底电缆分海底通信电缆和海底电力电缆。
海底通信电缆主要用于通讯业务,费用昂贵,但保密程度高。海底电力电缆主要用于水下传输大功率电能,与地下电力电缆的作用等同,只不过应用的场合和敷设的
方式不同。由于海底电缆工程被世界各国公认为复杂困难的大型工程,从环境探测、海洋物理调查,以及电缆的设计、制造和安装,都应用复杂技术,因而海底电缆
的制造厂家在世界上为数不多,主要有挪威、丹麦、日本、加拿大、美、英、法、意等国,这些国家除制造外还提供敷设技术。

目前220kv光电复合海缆打破国外垄断格局,开始不需要完全依靠进口。
2015年8月份,宁波某家电缆公司,国内首条220kv(目前全球海底电缆电压的最高等级)电缆开始装船[3]
,意味着中国也能够自行研发制造高压电缆,不再依赖国外进口!
在海底光缆的制作中,光纤首先会被嵌入在类似果冻的化合物中,保护即使在与海水接触的情况下电缆也不会损坏。然后将光缆装入钢管中,防止水的压力将其破
坏。接下来将其包裹在整体强度极高的钢丝之中,并套在铜管之中,最后套上聚乙烯材料的保护层。靠近大陆架的海岸,海底电缆的铺设通常采用轻质电缆搭配强度
更大的钢丝,并覆盖沥青涂层以防止海水腐蚀。海底通信电缆主要用于长距离通讯网、通常用于
海底电缆
远距离岛屿之间、跨海军事设施等较重要的场合。海底电力电缆敷设距离较通信电缆相比要短得多,主要用于陆岛之间、横越江河或港湾、从陆上连接
钻井平台或钻井平台间的互相连接等。在一般情况下,应用海底电缆传输电能无疑要比同样长度的架空电缆昂贵,但用它往往比用小而孤立的发电站作地区性发电更
经济,在近海地区应用好处更多。在岛屿和河流较多的国家,此种电缆应用较广泛。
850年,人们在北美和欧洲之间铺设了世界上第一条海底电缆,1866年,英国在大西洋铺设
海底电缆的铺设
了一条连接英美两国的海底电缆。
同陆地电缆相比,海底电缆有很多优越性:一是铺设不需要挖坑道或用支架支撑,因而投资少,建设速度快;二是除了登陆地段以外,电缆大多在一定测试的海底,不受风浪等自然环境的破坏和人类生产活动的干扰,所以,电缆安全稳定,抗干扰能力强,保密性能好。

1876年,贝尔发明电话后,海底电缆加入了新的内容,各国大规模铺设海底电缆的步伐加快了。1902年环球海底通信电缆建成。

1960年,世界上第一台激光器问世,人们开始利用激光能在光导纤维中传输的特性来传递信息。

世界上有32个国家与地区通过海底光缆建立了最现代化的全球通信网络,可同时进行30万路电话通话或数据传输。

海底光缆在中国也得到迅猛发展。1993年建成的中日海底光缆系统,可开通7560条电话电路。1997年在上海南汇又建设了一条天下无难事光缆(FLAG),连接全球20个国家,可开通12万条电话电路。我国开始建设中美、亚欧两条光缆,总通信能力将猛增到132万路。
浸渍纸包电缆,适用于不大于45kV交流电及不大于400kV直流电的线路。目
海底电缆
前只限安装于水深500m以内的水域。

自容式充油电缆,适用于高达750kV的直流电或交流电线路。由于电缆为充油式,故可以毫无困难地敷设于水深达500m的海域。

挤压式绝缘(交联聚乙烯绝缘、乙丙橡胶绝缘)电缆,适用于高达200kV交流电压。乙丙橡胶较聚乙烯更能防止树枝现象及局部泄电,使海底电缆更有效地发挥功能。

“油压”管电缆,只适用于数公里长的电缆系统,因为要把极长的电缆拉进管道内,受到很大的机械性限制。

充气式(压力辅助)电缆,使用浸渍纸包的充气式电缆比充油式电缆更适合于较长的海底电缆网,但由于须在深水下使用高气压操作,故此增加了设计电缆及其配件的困难,一般限于水深为300m以内。
海底电力电缆的整个制造过程同一般电力电缆基本相同,但在电缆机械强度和防腐要求上有所特殊,并要求电缆长度尽量延长。下面简述浸渍纸电
缆和挤压式绝缘电缆的制造过程。浸渍纸电缆首先用绝缘纸绕包线芯,而后真空干燥、浸油,完成导体线芯后,再包铅套,此时须经连续挤压的过程。挤压极长的电
缆芯,属于极为重要的步骤,须夜以继日进行。充油式电缆的导线芯从储缸到压铅机之间,经过一条虹吸输送管,管内注有除气油,以反方向流向导线芯,以便隔绝
线芯与空气的接触。导线芯包上铅套后,需在旋转式平台上进行盘线(倘若电缆属于充油式或充气式,则可以另行添加适量的金属补强料),再予电缆包上聚乙烯护
套(挤压聚乙烯护套也属于连续性的作业),最后裹以二层镀锌钢线的铠装,外复油麻浸渍物。在最后生产的过程中,须在适当阶段透过聚乙烯护套把铅套和金属带
接地。交联聚乙烯电缆和乙丙橡胶绝缘海底电缆的大部分生产过程,除了挤压及合成橡胶绝缘层的硫化过程外,大体上和纸绝缘铅套电缆的制造过程相近,但不使用
铅护套。

敷设方式

海缆敷设主要包括电缆路由勘查清理、海缆敷设和冲埋保护三个阶段。电缆敷设时要通过控制敷设船的航行速度、电缆释放速度来控制电缆的入水角度以及敷设张力,避免由于弯曲半径过小或张力过大而损伤电缆。其中,在浅滩段(南岭侧)敷设时,电缆敷设船停在距离海岸4.5千米的地方,通过岸上的牵引机牵引,将放置在浮包上的电缆牵引上岸,电缆上岸后拆除浮包,使电缆下沉至海底。深海段敷设时,电缆敷设船释放出电缆,使用水下监视器、水下遥控车不断地进行监视和调整,控制敷设船的前进速度、方向和敷设电缆的速度,以绕开凹凸不平的地方和岩石避免损伤电缆。

在施工的最后阶段,主要是对海底电缆进行深埋保护,减小复杂的海洋环境对
海底电缆的影响,保证运行安全。在沙地及淤泥区,用高压冲水产生一条约2米深的沟槽,将电缆埋入其中,旁边的沙土将其覆盖;在珊瑚礁及粘土区,用切割机切
割一条0.6-1.2米深的沟槽,把电缆埋入沟槽,自然回填形成保护;在坚硬岩石区,需在电缆上覆盖水泥盖板等硬质物体实施保护。
结构发展

1988年,在美国与英国、法国之间敷设了越洋的海底光缆(TAT-8)系统,全长6700公里。

这条光缆含有3对光纤,每对的传输速率为280Mb/s,中继站距离为67公里。这是第一条跨越大西洋的通信海底光缆,标志着海底光缆时代的到来。1989年,跨越太平洋的海底光缆(全长13200公里)也建设成功,从此,海底光缆就在跨越海洋的洲际海缆领域取代了同轴电缆,远洋洲际间不再敷设海底电缆。

光纤的传输容量大,中继站间的距离长,适用于海底长距离的通信。用于海底光缆的光纤比陆地光缆所用的光纤有更高的要求;要求低损耗、高强度、制造长度长,光缆的中继距离长,一般都在50公里以上,在光纤的传输性能方
面要求在25年以内不会变化。在海底光缆的结构方面:要求能经受强大的压力和拉力,特别是深海光缆(敷设在水深1000米以上海底的光缆),在敷设和维修
作业中除了光缆本身的重量外,还要加上海浪加到光缆上的动态应力,在如此大的负荷条件下,光缆的应变要限制在0.7~0.8%之内;海底光缆的结构要求坚
固、材料轻,但不能用轻金属铝,因为铝和海水会发生电化学及应而产生氢气,氢分子会扩散到光纤的玻璃材料中,使光纤的损耗变大。因此海底光缆既要防止内部
产生氢气,同时还要防止氢气从外部渗入光缆。为此,在90年代初期,研制开发出一种涂碳或涂钛层的光纤,能阻止氢的渗透和防止化学腐蚀。光纤接头也要求是
高强度的,要求接续保持原有光纤的强度和原有光纤的表面不受损伤。

按照上述要求和特点,海底光缆的基本结构是将经过一次或两次涂层处理后的光纤螺旋地绕包在中心,加强构件(用钢丝制成)的周围。几种典型的深海光缆的结构:深海光缆,光纤设在螺旋形的U形槽塑料骨架中,槽内填满油膏或弹性塑料体形成纤芯。纤芯周围用高强度的钢丝绕
包,在绕包过程中要把所有缝隙都用防水材料填满,再在钢丝周围绕包一层铜带并焊接搭缝,使钢丝和铜管形成一个抗压和抗拉的联合体,这个铜管还是传送远供电
流的导体。在钢丝和铜管的外面还要再加一层聚乙烯护套。这样严密多层的结构是为了保护光纤、防止断裂以及防止海水的侵入,同时也是为了在敷设和回收修理时
可以承受巨大的张力和压力。

即使是如此严密的防护,在80年代末还是发现过深海光缆的聚乙烯绝缘体被鲨鱼咬坏造成供电故障的实例。海缆系统的远程供电十分重要,海底电缆沿线的中继器,要靠登陆局远程供电工作。海底光缆用的数字中继器功能多,比海底电缆的模拟中继器的用电量要大好几倍,供电要求有很高的可靠性,不能中断。因此在有鲨鱼出没的地区,在海底光缆的外面还要加上钢带绕包两层和再加一层聚乙烯外护套。

进入90年代,海底光缆已经和卫星通信成为当代洲际通信的主要手段。我国
自1989年开始到1998年底已经先后参与了18条国际海底光缆的建设与投资。其中第一个在中国登陆的国际海底光缆系统是1993年12月建成的中国
——日本(C-J)海底光缆系统。1996年2月中韩海底光缆建成开通,分别在中国青岛和韩国泰安登陆、全长549公里;1997年11月,中国参与建设
的球海底光缆系统(FLAG)建成并投入运营,这是第一条在我国登陆的洲际光缆系统,分别在英国、埃及、印度、泰国、日本等12个国家和地区登陆,全长
27000多公里,其中中国段为622公里;由中国电信和新加坡等地的电信公司共同发起的亚欧海底光缆系统,延伸段正在建设,该系统连接亚洲、欧洲和大洋
洲,在33个国家和地区登陆,全长达38000公里,是世界上最长的海底光缆,采用先进的8波长波分复用技术,主干路由的设计容量高达40Gb/s,在中国上海、汕头两地登陆,1999年底建成开通。

海底光缆承担的洲际通信业务量逐年上升,已经超过了卫星通信的业务量,成为现代洲际通信的主力。

检验方法

主要是电性能指标和机械物理性能指标。这些指标和检验方法与地下
海底电缆结构
电力电缆相同。

电性能指标:导体的直流电阻和交流阻抗;绝缘层的绝缘电阻;介质损耗;载流量;电缆的电容、电感;金属护层的感应电压和电流。

机械物理性能指标:电缆的机械强度;导体抗拉强度、伸长率;绝缘层材料的机械物理性能等。

检验方法:我国主要采用国际电工委员会推荐标准,有IEC60502、IEC540和IEC60141-1~IEC60141-4等,世界各国生产电缆的厂家大都有自己的标准,主要有日本JIS,英国BS,加拿大CSA等。

包装储运

由于海底电缆希望制造的较长些,以减少接头,所以能在沿海生产为最好。其
包装应不同于其它电缆。一般是将电缆盘绕于一个储缆盘或回转台上,以备装运到敷缆船,由敷缆船将电缆运到敷设地区。敷缆船是专门为敷设电缆而设计和建造
的,船上也必须备有龙门吊、绞缆轴、充油系统等设施,但也可用其它有专门为敷设电缆而附加机械设备的船只。
海底电缆是实施出口质量许可制度的产品,生产企业须按规定取得由国家出入境检验检疫部门颁发的出口质量许可证书,方可生产出口产品。

,目前我国的大陆和台湾岛之间没有直接的通信光缆连接,一般都是通过美国的海底光缆交换信息的,世界上的全球性的Internet互联网都是通过海底通信光缆来实现的,目前正在准备的“太平洋高速公路”海底光缆系统,长度将达到2万五千公里,联结中国、美国、日本、韩国等许多太平洋国家。

1866年跨大西洋海底电缆(The Atlantic Cable)铺设成功,实现了欧美大陆之间跨大西洋的电报通讯。时至今日,随着社会经济和科技发展,海底管线的种类越来越多。按照用途,海底管道可以简单地分为输油管道、输气管道、输水管道等;海底缆线主要有通信光缆、输电电缆、通信电缆等。

技术参数

电线电缆多根成束燃烧测试:BS EN 60332-3-24/ BS EN 60332-3-25

电线电缆多根成束燃烧测试:BS EN 50266-2-4/BS EN 50266-2-5

电线电缆单根燃烧测试:BS EN 60332-1-2

电线电缆烟密度测试:BS EN 61034-1/BS EN 61034-2

电线电缆毒性测试:BS EN 50305 Section 9.2

当前国内、国际海底电缆存在广阔的市场及应用前景,主要体现如下几个市场:

1.沿海城市及岛屿市场

海底电缆是沿海岛屿与城市之间电力与通信的重要传输手段。我国沿海城市之间、岛屿之间及岛屿与大陆之间所需光电复合海底电缆和海底交联电缆的2006年用量约为800km,到2020年预计需求量为3000km以上。

2.海上石油平台用海底电缆市场

据了解,各类每座海上石油平台上电缆的用量是:自升式平台150km,半潜式平台180km,采油平台200km,生产平台200km,生活平台100km。

3.河流湖泊等水下电缆市场

由于改造江河、湖泊以及水库大坝的需要,水下电缆应用得越来越广泛,在中国,主要分布在长江、黄河、怒江、钱塘江、珠江等市场。

4.海上风力发电及输电用海底电缆

建设海上风电场是国际新能源发展的重要方向,也将是我国风电产业发展的“方向中的方向”。中国已有近百家陆上风电场,但海上风力发电场建设才刚刚起步。对于海底电缆来说,其在海上风力发电及输电上的应用拥有广阔的市场前景。

5.东南亚等国际市场

东南亚各国如日本、韩国、菲律宾、马来西亚、印度尼西亚、越南、泰国、缅甸等还不具备海底电缆的生产能力,不少本地区域性海底电缆工程从西欧引进光电复合海底电缆,耗费巨大。相对而言,中国的海底电缆生产企业具有成本和地域的优势。

㈤ 海底电缆的操作方法

海底电力电缆的整个制造过程同一般电力电缆基本相同,但在电缆机械强度和防腐要求上有所特殊,并要求电缆长度尽量延长。下面简述浸渍纸电缆和挤压式绝缘电缆的制造过程。浸渍纸电缆首先用绝缘纸绕包线芯,而后真空干燥、浸油,完成导体线芯后,再包铅套,此时须经连续挤压的过程。挤压极长的电缆芯,属于极为重要的步骤,须夜以继日进行。充油式电缆的导线芯从储缸到压铅机之间,经过一条虹吸输送管,管内注有除气油,以反方向流向导线芯,以便隔绝线芯与空气的接触。导线芯包上铅套后,需在旋转式平台上进行盘线(倘若电缆属于充油式或充气式,则可以另行添加适量的金属补强料),再予电缆包上聚乙烯护套(挤压聚乙烯护套也属于连续性的作业),最后裹以二层镀锌钢线的铠装,外复油麻浸渍物。在最后生产的过程中,须在适当阶段透过聚乙烯护套把铅套和金属带接地。交联聚乙烯电缆和乙丙橡胶绝缘海底电缆的大部分生产过程,除了挤压及合成橡胶绝缘层的硫化过程外,大体上和纸绝缘铅套电缆的制造过程相近,但不使用铅护套。 海缆敷设主要包括电缆路由勘查清理、海缆敷设和冲埋保护三个阶段。电缆敷设时要通过控制敷设船的航行速度、电缆释放速度来控制电缆的入水角度以及敷设张力,避免由于弯曲半径过小或张力过大而损伤电缆。其中,在浅滩段(南岭侧)敷设时,电缆敷设船停在距离海岸4.5千米的地方,通过岸上的牵引机牵引,将放置在浮包上的电缆牵引上岸,电缆上岸后拆除浮包,使电缆下沉至海底。深海段敷设时,电缆敷设船释放出电缆,使用水下监视器、水下遥控车不断地进行监视和调整,控制敷设船的前进速度、方向和敷设电缆的速度,以绕开凹凸不平的地方和岩石避免损伤电缆。
在施工的最后阶段,主要是对海底电缆进行深埋保护,减小复杂的海洋环境对海底电缆的影响,保证运行安全。在沙地及淤泥区,用高压冲水产生一条约2米深的沟槽,将电缆埋入其中,旁边的沙土将其覆盖;在珊瑚礁及粘土区,用切割机切割一条0.6-1.2米深的沟槽,把电缆埋入沟槽,自然回填形成保护;在坚硬岩石区,需在电缆上覆盖水泥盖板等硬质物体实施保护。
海底电缆铺设方法(GIF图) 1988年,在美国与英国、法国之间敷设了越洋的海底光缆(TAT-8)系统,全长6700公里。
这条光缆含有3对光纤,每对的传输速率为280Mb/s,中继站距离为67公里。这是第一条跨越大西洋的通信海底光缆,标志着海底光缆时代的到来。1989年,跨越太平洋的海底光缆(全长13200公里)也建设成功,从此,海底光缆就在跨越海洋的洲际海缆领域取代了同轴电缆,远洋洲际间不再敷设海底电缆。
光纤的传输容量大,中继站间的距离长,适用于海底长距离的通信。用于海底光缆的光纤比陆地光缆所用的光纤有更高的要求;要求低损耗、高强度、制造长度长,光缆的中继距离长,一般都在50公里以上,在光纤的传输性能方面要求在25年以内不会变化。在海底光缆的结构方面:要求能经受强大的压力和拉力,特别是深海光缆(敷设在水深1000米以上海底的光缆),在敷设和维修作业中除了光缆本身的重量外,还要加上海浪加到光缆上的动态应力,在如此大的负荷条件下,光缆的应变要限制在0.7~0.8%之内;海底光缆的结构要求坚固、材料轻,但不能用轻金属铝,因为铝和海水会发生电化学及应而产生氢气,氢分子会扩散到光纤的玻璃材料中,使光纤的损耗变大。因此海底光缆既要防止内部产生氢气,同时还要防止氢气从外部渗入光缆。为此,在90年代初期,研制开发出一种涂碳或涂钛层的光纤,能阻止氢的渗透和防止化学腐蚀。光纤接头也要求是高强度的,要求接续保持原有光纤的强度和原有光纤的表面不受损伤。
按照上述要求和特点,海底光缆的基本结构是将经过一次或两次涂层处理后的光纤螺旋地绕包在中心,加强构件(用钢丝制成)的周围。几种典型的深海光缆的结构:深海光缆,光纤设在螺旋形的U形槽塑料骨架中,槽内填满油膏或弹性塑料体形成纤芯。纤芯周围用高强度的钢丝绕包,在绕包过程中要把所有缝隙都用防水材料填满,再在钢丝周围绕包一层铜带并焊接搭缝,使钢丝和铜管形成一个抗压和抗拉的联合体,这个铜管还是传送远供电流的导体。在钢丝和铜管的外面还要再加一层聚乙烯护套。这样严密多层的结构是为了保护光纤、防止断裂以及防止海水的侵入,同时也是为了在敷设和回收修理时可以承受巨大的张力和压力。
即使是如此严密的防护,在80年代末还是发现过深海光缆的聚乙烯绝缘体被鲨鱼咬坏造成供电故障的实例。海缆系统的远程供电十分重要,海底电缆沿线的中继器,要靠登陆局远程供电工作。海底光缆用的数字中继器功能多,比海底电缆的模拟中继器的用电量要大好几倍,供电要求有很高的可靠性,不能中断。因此在有鲨鱼出没的地区,在海底光缆的外面还要加上钢带绕包两层和再加一层聚乙烯外护套。
进入90年代,海底光缆已经和卫星通信成为当代洲际通信的主要手段。我国自1989年开始到1998年底已经先后参与了18条国际海底光缆的建设与投资。其中第一个在中国登陆的国际海底光缆系统是1993年12月建成的中国——日本(C-J)海底光缆系统。1996年2月中韩海底光缆建成开通,分别在中国青岛和韩国泰安登陆、全长549公里;1997年11月,中国参与建设的球海底光缆系统(FLAG)建成并投入运营,这是第一条在我国登陆的洲际光缆系统,分别在英国、埃及、印度、泰国、日本等12个国家和地区登陆,全长27000多公里,其中中国段为622公里;由中国电信和新加坡等地的电信公司共同发起的亚欧海底光缆系统,延伸段正在建设,该系统连接亚洲、欧洲和大洋洲,在33个国家和地区登陆,全长达38000公里,是世界上最长的海底光缆,采用先进的8波长波分复用技术,主干路由的设计容量高达40Gb/s,在中国上海、汕头两地登陆,1999年底建成开通。
海底光缆承担的洲际通信业务量逐年上升,已经超过了卫星通信的业务量,成为现代洲际通信的主力。 主要是电性能指标和机械物理性能指标。这些指标和检验方法与地下电力电缆相同。
电性能指标:导体的直流电阻和交流阻抗;绝缘层的绝缘电阻;介质损耗;载流量;电缆的电容、电感;金属护层的感应电压和电流。
机械物理性能指标:电缆的机械强度;导体抗拉强度、伸长率;绝缘层材料的机械物理性能等。
检验方法:我国主要采用国际电工委员会推荐标准,有IEC60502、IEC540和IEC60141-1~IEC60141-4等,世界各国生产电缆的厂家大都有自己的标准,主要有日本JIS,英国BS,加拿大CSA等。 由于海底电缆希望制造的较长些,以减少接头,所以能在沿海生产为最好。其包装应不同于其它电缆。一般是将电缆盘绕于一个储缆盘或回转台上,以备装运到敷缆船,由敷缆船将电缆运到敷设地区。敷缆船是专门为敷设电缆而设计和建造的,船上也必须备有龙门吊、绞缆轴、充油系统等设施,但也可用其它有专门为敷设电缆而附加机械设备的船只。

㈥ 互联网是怎么连接美国的 海底电缆吗

INTERNET,又译因特网、网际网),即广域网、局域网及单机按照一定的通讯协议组成的国际计算机网络。互联网是指将两台计算机或者是两台以上的计算机终端、客户端、服务端通过计算机信息技术的手段互相联系起来的结果,人们可以与远在千里之外的朋友相互发送邮件、共同完成一项工作、共同娱乐。
1995年10月24日,“联合网络委员会”(FNC:TheFederalNetworkingCouncil)通过了一项关于“互联网定义”的决议:“联合网络委员会认为,下述语言反映了对‘互联网’这个词的定义。
‘互联网’指的是全球性的信息系统:
1.通过全球唯一的网络逻辑地址在网络媒介基础之上逻辑的链接在一起。这个地址是建立在‘互联网协议’(IP)或今后其它协议基础之上的。
2.可以通过‘传输控制协议’和‘互联网协议’(TCP/IP),或者今后其它接替的协议或与‘互联网协议’(IP)兼容的协议来进行通信。
3.以让公共用户或者私人用户享受现代计算机信息技术带来的高水平、全方位的服务。这种服务是建立在上述通信及相关的基础设施之上的。”
这当然是从技术的角度来定义互联网。这个定义至少揭示了三个方面的内容:首先,互联网是全球性的;其次,互联网上的每一台主机都需要有“地址”;最后,这些主机必须按照共同的规则(协议)连接在一起。
历程
互联网始于1969年,是在ARPA(美国国防部研究计划署)制定的协定下将美国西南部的大学UCLA(加利福尼亚大学洛杉矶分校)、Stanford ResearchInstitute(史坦福大学研究学院)、UCSB(加利福尼亚大学)和UniversityofUtah(犹他州大学))的四台主要的计算机连接起来。这个协定有剑桥大学的BBN和MA执行,在1969年12月开始联机。到1970年6月,MIT(麻省理工学院)、Harvard(哈佛大学)、BBN和(加州圣达莫尼卡系统发展公司)加入进来。到1972年1月,Stanford(史坦福大学)、MIT’sLincolnLabs(麻省理工学院的林肯实验室)、Carnegie-Mellon(卡内基梅隆大学)和Case-WesternReserveU加入进来。紧接着的几个月内NASA/Ames(国家航空和宇宙航行局)、Mitre、Burroughs、RAND(兰德公司)和theUofIllinois(伊利诺利州大学)也加入进来。之后越来越多的公司加入,无法在此一一列出。
1968年,当参议员TedKennedy(特德.肯尼迪)听说BBN赢得了ARPA协定作为内部消息处理器(IMP)”,他向BBN发送贺电祝贺他们在赢得“内部消息处理器”协议中表现出的精神。
互联网最初设计是为了能提供一个通讯网络,即使一些地点被核武器摧毁也能正常工作。如果大部分的直接通道不通,路由器就会指引通信信息经由中间路由器在网络中传播。
最初的网络是给计算机专家、工程师和科学家用的。当时一点也不友好。那个时候还没有家庭和办公计算机,并且任何一个用它的人,无论是计算机专家、工程师还是科学家都不得不学习非常复杂的系统。以太网-----大多数局域网的协议,出现在1974年,它是哈佛大学学生BobMetcalfe(鲍勃.麦特卡夫)在“信息包广播网”上的论文的副产品。这篇论文最初因为分析的不够而被学校驳回。后来他又加进一些因素,才被接受。
由于TCP/IP体系结构的发展,互联网在七十年代迅速发展起来,这个体系结构最初是有BobKahn(鲍勃.卡恩)在BBN提出来的,然后由史坦福大学的Kahn(卡恩)和VintCerf(温特.瑟夫)和整个七十年代的其他人进一步发展完善。八十年代,DefenseDepartment(美国国防部)采用了这个结构,到1983年,整个世界普遍采用了这个体系结构。
1978年,UUCP(UNIX和UNIX拷贝协议)在贝尔实验室被提出来。1979年,在UUCP的基础上新闻组网络系统发展起来。新闻组(集中某一主题的讨论组)紧跟着发展起来,它为在全世界范围内交换信息提供了一个新的方法。然而,新闻组并不认为是互联网的一部分,因为它并不共享TCP/IP协议,它连接着遍部世界的UNIX系统,并且很多互联网站点都充分地利用新闻组。新闻组是网络世界发展中的非常重大的一部分。
同样地,BITNET(一种连接世界教育单位的计算机网络)连接到世界教育组织的IBM的大型机上,同时,1981年开始提供邮件服务。Listserv软件和后来的其他软件被开发出来用于服务这个网络。网关被开发出来用于BITNET和互联网的连接,同时提供电子邮件传递和邮件讨论列表。这些listserv和其他的邮件讨论列表形成了互联网发展中的又一个重要部分。
当e-mail(电子邮件)、FTP(文件下载)和telnet(远程登录)的命令都规定为标准化时,学习和使用网络对于非工程技术人员变的非常容易。虽然无论如何也没有今天这么容易,但对于在大学和特殊领域里确实极大地推广了互联网的应用。其它的部门,包括计算机、物理和工程技术部门,也发现了利用互联网好处的方法,即与世界各地的大学通讯和共享文件和资源。图书馆,也向前走了一步,使他们的检索目录面向全世界。
第一个检索互联网的成就是在1989年发明出来,是由PeterDeutsch和他的全体成员在Montreal的McFillUniversity创造的,他们为FTP站点建立了一个档案,后来命名为Archie。这个软件能周期性地到达所有开放的文件下载站点,列出他们的文件并且建立一个可以检索的软件索引。检索Archie命令是UNIX命令,所以只有利用UNIX知识才能充分利用他的性能。
McFill大学,拥有第一个Archie的大学,发现每天中从美国到加拿大的通讯中有一半的通信量访问Archie。学校关心的是管理程序能否支持这么大的通讯流量,因此只好关闭外部的访问。幸运的是当时有很多很多的Archie可以利用。
大约在同一时期,BrewsterKahle,当时是在ThinkingMachines(智能计算机)发明了WAIS(广域网信息服务),能够检索一个数据库下所有文件和允许文件检索。根据复杂程度和性能情况不同有很多版本,但最简单的可以让网上的任何人可以利用。在它的高峰期,智能计算机公司维护着在全世界范围内能被WAIS检索的超过600个数据库的线索。包括所有的在新闻组里的常见问题文件和所有的正在开发中的用于网络标准的论文文档等等。和Archie一样,它的接口并不是很直观,所以要想很好的利用它也得花费很大的工夫。
1991年,第一个连接互联网的友好接口在Minnesota大学开发出来。当时学校只是想开发一个简单的菜单系统可以通过局域网访问学校校园网上的文件和信息。紧跟着大型主机的信徒和支持客户-服务器体系结构的拥护者们的争论开始了。开始时大型主机系统的追随者占据了上风,但自从客户-服务器体系结构的倡导者宣称他们可以很快建立起一个原型系统之后,他们不得不承认失败。客户-服务器体系结构的倡导者们很快作了一个先进的示范系统,这个示范系统叫做Gopher。这个Gopher被证明是非常好用的,之后的几年里全世界范围内出现10000多个Gopher。它不需要UNIX和计算机体系结构的知识。在一个Gopher里,你只需要敲入一个数字选择你想要的菜单选项即可。今天你可以用theUofMinnesotagopher选择全世界范围内的所有Gopher系统。
当UniversityofNevada(内华达州立大学)的Reno创造了VERONICA(通过Gopher使用的一种自动检索服务),Gopher的可用性大大加强了。它被称为VeryEasyRodent-的首字母简称。遍布世界的gopher象网一样搜集网络连接和索引。它如此的受欢迎,以致很难连接上他们,但尽管如此,为了减轻负荷大量的VERONICA被开发出来。类似的单用户的索引软件也被开发出来,称做JUGHEAD().
Archie的发明人PeterDeutsch,一直坚持Archie是Archier的简称。当VERONICA和JUGHEAD出现的时候,表示出非常的厌恶。
1989年,在普及互联网应用的历史上又一个重大的事件发生了。TimBerners和其他在欧洲粒子物理实验室的人----这些人在欧洲粒子物理研究所非常出名,提出了一个分类互联网信息的协议。这个协议,1991年后称为WorldWideWeb,基于超文本协议――在一个文字中嵌入另一段文字的-连接的系统,当你阅读这些页面的时候,你可以随时用他们选择一段文字连接。尽管它出现在gopher之前,但发展十分缓慢。
图形浏览器Mosaic的出现极大的促进了这个协议的发展,这个浏览器是由MarcAndressen和他的小组在NCSA(国际超级计算机应用中心)开发出来的。今天,Andressen是Netscape公司的首脑人物,Netscape公司开发出今为止最为成功的图形浏览器和服务器,这一成就是微软公司始终难以超越的。
由于最开始互联网是由政府部门投资建设的,所以它最初只是限于研究部门、学校和政府部门使用。除了以直接服务于研究部门和学校的商业应用之外,其它的商业行为是不允许的。90年代初,当独立的商业网络开始发展起来,这种局面才被打破。这使得从一个商业站点发送信息到另一个商业站点而不经过政府资助的网络中枢成为可能。
Dephi是最早的为他们的客户提供在线网络服务的国际商业公司。1992年7月开始电子邮件服务,1992年11月开展了全方位的网络服务。在1995年5月,当NFS(国际科学基金会)失去了互联网中枢的地位,所有关于商业站点的局限性的谣传都不复存在了,并且所有的信息传播都依赖商业网络。AOL(美国在线)、Prodigy和CompuServe(美国在线服务机构)也开始了网上服务。在这段时间里由于商业应用的广泛传播和教育机构自力更生,这使得NFS成本投资的损失是无法估量的。
今天,NSF已经放弃了资助网络中枢和高等教育组织,一方面开始建立K-12和当地公共图书馆建设,另一方面研究提高网络大量高速的连接。
微软全面进入浏览器、服务器和互联网服务提供商(ISP)市场的转变已经完成,实现了基于互联网的商业公司。1998年6月微软的浏览器和Win98很好的集成桌面电脑显示出BillGates(比尔.盖次)在迅速成长的互联网上投资的决心。
过去几年里微软的成功招来了关于他们统治地位的官司。您认为这场争论是在法庭还是会在市场中结束?
关于未来发展的流行趋势是提高网络的连接速度。56k的Modem(调制解调器)和支持它的硬件厂商的迅速发展对于紧接着的发展来说只是走出了一小步。然而新的技术迅速发展,比如多芯Modem,DSL(数字专线)和人造卫星广播网现在已经在小范围内实现了,在未来的几年内就能在大范围内实现。目前的这些技术问题不仅仅是用户的连接问题,还有保证数据能从信息源高速可靠传输到用户的问题。相信这些问题在不久的将来就能解决。
在互联网迅速发展壮大的时期,商业走进互联网的舞台对于寻找经济规律是不规则的。
免费服务已经把用户的直接费用取消了。Dephi公司,现在提供免费的主页、论坛和信息板。在线销售也迅速的成长,例如书籍、音乐和计算机等等,并且价格比较来说他们的利润是非常少的,然而公众对于在线销售的安全性仍然不放心。

㈦ 中美之间通信主要是通过卫星还是海底电缆

中美之间通信主要是通过海底光缆。
世界各国的网络可以看成是一个大型局域网,海底和陆上光缆将它们连接成为互联网,光缆是Internet 的“中枢神经”,而美国几乎是Internet 的“大脑”。美国作为Internet 的发源地,存放着很多的Web和IM(如MSN)等服务器,全球解析域名的13个根服务器就有10个在美国,登录多数 .com 、.net 网站或发电子邮件,数据几乎都要到美国绕一圈才能到达目的地。
海缆现在是分区维护的,出于安全目的,海缆平时也需维护。如果有人把海缆捞出来,加进光纤,就可以偷走信息。如果发生战争,也可能有人破坏光缆。海缆是现在通信的最好解决办法,别的方法如卫星、微波可以作为补充,但是现在看来无法取代海缆,因为它们的信道有限。是能让广大用户以便宜的方式进行沟通的方式。
海缆系统的远程供电十分重要,海底电缆沿线的中继器,要靠登陆局远程供电工作。海底光缆用的数字中继器功能多,比海底电缆的模拟中继器的用电量要大好几倍,供电要求有很高的可靠性,不能中断。因此在有鲨鱼出没的地区,在海底光缆的外面还要加上钢带绕包两层和再加一层聚乙烯外护套。 即使是如此严密的防护,在80年代末还是发现过深海光缆的聚乙烯绝缘体被鲨鱼咬坏造成供电故障的实例。

㈧ 大家好,谁知道海底电缆皮,黑皮和中间的白料怎么分开吗,有这种机械吗,谢谢

黑皮是PVC电缆皮 中间白色的是PE白色高密度。

一般剥离PE半导层的手段都是用煤汽枪加热,快速加热之后手撕就可以剥离,大的电缆一般就用专门的剥切刀,现在还有电动的剥切刀。手动的比较便宜,几百至几千块钱的都有。

(8)海底电缆概念远程股份扩展阅读:

聚乙烯为白色蜡状半透明材料,柔而韧,比水轻,无毒,具有优越的介电性能。易燃烧且离火后继续燃烧。透水率低,对有机蒸汽透过率则较大。聚乙烯的透明度随结晶度增加而下降在一定结晶度下,透明度随分子量增大而提高。

高密度聚乙烯熔点范围为132-135℃,低密度聚乙烯熔点较低(112℃)且范围宽。常温下不溶于任何已知溶剂中,70℃以上可少量溶解于甲苯、乙酸戊酯、三氯乙烯等溶剂中。

聚乙烯有优异的化学稳定性,室温下耐盐酸、氢氟酸、磷酸、甲酸、胺类、氢氧化钠、氢氧化钾等各种化学物质腐蚀作用,但硝酸和硫酸对聚乙烯有较强的破坏作用。

阅读全文

与海底电缆概念远程股份相关的资料

热点内容
天邑股份投资5G 浏览:891
外汇培训招聘 浏览:869
海通证券资金账户销户 浏览:560
一百人民币兑换多少西非法郎 浏览:546
如何模拟外汇交易 浏览:66
股票的日记账 浏览:16
金杯汽车股票的历史价格 浏览:878
海外汇款限制 浏览:276
股票学术论文 浏览:894
人民币对泰铢汇率今天 浏览:552
企业的银行融资租赁 浏览:388
主力资金是当天买当天卖 浏览:893
天首集团股票 浏览:47
股票质押债权 浏览:928
九鼎华信投资管理 浏览:744
999黄金回收价格走势图 浏览:606
px行业融资 浏览:535
四川久远投资 浏览:148
人民币美金股票 浏览:441
可供出售金融资产分录 浏览:67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