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般原始股是壹元,或者免费,也有贵的. 原始股价值是根据公司资产除以发行股数定的.
上市后市盈率是多少,差价就是多少倍,几十上百倍都是有的.
⑵ 十大流通股东持仓成本高于市场平均持仓成本的可以买么还是要买股东成本低于市场平均成本的呢
高于市场平均持仓成本的比较好,因为至少大股东亏损减持的可能性不大,但是如果大股东是盈利的,他要减持起来就有恃无恐了
⑶ 同花顺如何查看大股东持仓成本
不是你自抄己的账户,谁也无法直袭接查看,可以用你自己的经验,跟据成交量,历史走势等市场数据进行判断主力的控盘情况和综合成本,如果是公司的大股东一般是公司的所有人或者重要投资人,是不容许操作自家公司股票的,只能根据市场的涨跌和自己对资金的需求量到二级市场去套现,进而获得现金,套现之前还要在市场披露减持信息
⑷ 听说大股东成本都是负数
用用你的脑子吧,成本负数是什么概念?
股东是什么意思?
大股东成本都是负数的形成就是有一个公司白送给一个人一笔钱加一大半股份那样这个人就是大股东他的成本是负的。现实中有这么傻的公司吗?
二级市场的非冻结大股东他们的成本如果是负数那是分批出售股票卖出来的。
你自己卖股票也可以使成本为负数,比如你10元买进1000股等股票涨到20元你卖出900股你剩下的100股的成本就是负的
⑸ 如何查看某股票大股东的持仓成本
这个属于机构数据,一般用户是看不到的。
也不可能看得到,因为如果能看得到市场就乱了。
参考性的可以看看筹码分布相关的指标;
⑹ 怎么看股东的持股成本
大股东现在指持股5%以上的股东,这里您应该指的是控股股东,可以翻上市公司招股书的历史沿革部分查看当时入股情况;如果是上市后发生过大股东变更,那就查询当时的相关公告。
⑺ 如何查大股东的持股成本
持有最大股数的股东占所有股数的比例
例如总数为100 第一大股东持有50 则持股比例为50%
⑻ 大小非的持股成本是多少,这个成本又是如何得来的
我简单说说大小非的由来吧:
1、中国股市从90年设置的第一天起,就是个怪胎,当时政府怕国有企业的控股权被私人控制,专门设置了流通股和非流通股,而非流通股一般都占到总股本的60%以上,由国家控制住。这样一来,就算你某个人把流通股都买完了,你也别想控制这个公司,因为公司还有60%以上的非流通股控制在国家手上。这在世界资本市场的发展史上绝无仅有,可谓中国一大特色!
2、随着资本市场的发展,这种股权结构的弊端就逐步显现出来:
--很多非重要的公司,比如百货、商业、家电等。国家觉得这些公司对国家安全没有影响,业绩又不好,国家还得投入大量精力去管理,很不划算,就蒙生了把国家控制的非流通股卖出的想法,但当时由于法规规定这部分股票不能流通,因此国家一直在为此想办法,每想一次,股市就大跌一次。
--由于国家控制的股票不能流通,代表国家的大股东对股票价格的涨跌一点不关心,因为这不会影响到他们的利益,因此这些大股东就经常做出损害上市公司利益的事情,导致股票价格大幅下跌。比如占用上市公司资金和恶意增发新股等。如此下去,显然不利于公司的治理及经营。
3、从1998年开始,国家一直在想方设法企图让这部分非流通股获得流通权,但因为国家最初设置非流通股时,所谓的国有资产评估纯是拍脑袋定的,这些非流通股的成本低得吓人,很多就是几毛钱,甚至几分钱,跟二级市场上股民花几十元真金白银买来的成本相差太大,因此让非流通股获得流通权的方案老被否决,每试点一次,股市就大跌一次。
4、从2001年到2005年的五年熊市就是因为所谓的全流通引起的,股市从2245点跌到了998点,这个问题再不解决不行了,因此2005年就推出了股权分置。让非流通股的大股东无偿送给流通股股东一定比例的股票,然后获得上市流通权,这个方案每家公司不一样,但都须得到流通股股东的66%以上同意才行。为了缓冲这些非流通股的冲击,在股权分置时就设置了一个分批上市的时间表,这些股票分别在2007-2010年获得流通权。
因此你说的大小非的流通时间,在2005-2006年的时候就已经定下了,这个时间正是牛市开始的时间,当时是利空出尽变利好,因为非流通股迟早是有流通的,一天不解决这个问题,这个问题就象一把剑悬在中国股民的头上,股市永远起不来,2005年下半年,这个问题的解决方法出来了,虽然对股民还是不公平,但没办法,只能让国家占你的便宜,股民是不可能占国家便宜的。大小非几毛的成本跟普通股民比,这显然是不公平的,但这是中国特色,谁让咱生在中国呢?而且当时都是投票通过了的。唉!只能一声叹息了!
⑼ 什么是机构股东成本价
计算十大流通股东里面机构股东从进入到现在的持仓成本价。通俗讲算法版就是,(每个季度买权卖股票所花的钱)/当前股份数量。机构股东成本价为空原因是算法使用的基础数据未披露或缺失。成本价大于现价代表当前持股部分盈利,成本价负的就代表超额盈利,成本价高于现价代表当前持股部分亏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