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红相股份有限公司怎么样
简介:红相股份有来限公自司是一家长期致力于电力设备状态监测、检测产品及电能表技术的研究和创新并为客户提供相关问题完整解决方案。公司旗下拥有"红相"、"红相力"、"REDPHASE"等知名品牌。
法定代表人:杨成
成立时间:2005-07-29
注册资本:35258.6786万人民币
工商注册号:350200200013129
企业类型:其他股份有限公司(上市)
公司地址:厦门市思明区南投路3号1002单元之一
⑵ 明清山西商人商业活动的影响
明清山西商人商业活动对各个领域都有非常大的深远影响
晋中商人不仅仅爱听戏文,爱看剧目,他们还研究戏曲,创作剧本,扶持戏班子。祁县的渠家大院里,有一座造型精美、布局合理的古戏台,渠家在这里组建了戏班,聘请名师,常年演出。在当地有“金财主”之称的渠元淦,在同治年间聘请当时最有名的蒲州艺人,组成晋中最好的戏班子,对音乐唱腔、伴奏技巧等方面进行探索和改进,承前启后,推陈出新。晋中的祁太秧歌、社火以及流传至今的一首首美妙动听的山西民歌如《走西口》、《桃花红杏花白》等,都凝聚着晋商浓郁的思乡思亲之情,这些都与当年晋商的商贸和文化活动不无关系。
山西地方戏曲的形成、繁荣与晋商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山西地方戏曲很繁荣,戏种也很多,如蒲州梆子、中路梆子、北路梆子、上党梆子、太谷秧歌、眉户、碗碗腔等
山陕商贾发迹于明,兴盛于清,衰落于民国。梆子戏亦形成于明,盛行于清,衰落于民国。
山西商人除邀请戏班演出外,他们还出资举办梆子戏班。咸丰年间,祁县富商渠氏办起了“三庆戏班”。
咸丰十年(1860)前后,榆次聂店富商王越办有“四喜戏班”。民谣有“四喜班有好戏,秃红秃丑盖山西,人参娃娃一杆旗,饿了吃的打卤面,渴了喝的一条鱼”,秃红、秃丑、人参娃娃、一杆旗、一条鱼都是艺人艺名,“三合班”约与四喜班同时,由榆次王湖村富商在该村的三台店组成。该班培养出的名演员有二八黑(净角)。咸丰年间,徐沟县粮商李玉和,以斗商名义承组戏班“舞霓园”,以重价吸收南北名角与弦鼓师。又请协丰号在苏州织造唱戏服装行头,每年易新,名噪晋中地区凡二十年。晋东南壶关以贩铁起家的富商王氏,传到第四代王大旦时,一次与上党“三元班”戏班东家看戏,二人一同在戏房休息时,由于戏班班头和艺人冷落了王大旦,王大旦一时气恼不过,便决心自己出面组建一个压倒所有上党戏班的戏班。他为戏班投资白银十万两,从北京请来落魄翰林编写历史剧《杨家将》等,南下苏杭购置了大量戏装乐器,在晋城、高平一带买回十多名聪明伶俐、口齿清晰的小青年,重金挖聘其他戏班的好把式,教养训练三年,除可演出各戏班通行剧目外,又排练了十多种新剧目,定名为“十万班”。从此“十万班”成为上党地区剧种最全、演员阵容最强、戏装道具最多的戏班。当时在上党地区有这样的说法:如无十万班唱戏,再大的喜事也不能算办得最火红热闹。可见十万班声誉之大。十万班最兴旺时,有特制大戏箱24驮(48箱,当时一般戏班只有3到5驮,即6到8箱),演员一百多人。因演职人员多,王大旦又将戏班分为三组,各自独立演出。王大旦的戏班演出的剧目有《歧山脚》、《黄河阵》、《千秋剑》、《燕王反朝》、《杨家将》等,特别是宋代杨家戏,有数十本,宣传了爱国思想和民族气节。该戏班有一对联:“谁谓戏无益,辨朝野贤慧,开人知识;果然勤有功,演历代兴亡,长我精神。”这一对联可以说是对该戏班演出剧目的恰当评价。上党梆子中曲牌有“上党二黄”,也有的人认为原来王大旦在京城有店铺,他常去京城,难免对二黄产生兴趣,而移植于十万班,从此在上党梆子中流传下来。光绪二十年(1894),慈禧太后过60大寿,王大旦曾带领他的十万班赴京为太后贺寿演出,受到了慈禧大后的赞扬,并将十万班改名为“乐意班”。十万班由此名震京华,并易名为乐意班。在晋中一带,同治时又有祁县富商渠源淦(金财主)组织“聚梨园”,一时称盛。光绪元年(1875),榆次富商崔玉峰办起“二保和娃娃班”,培养出艺名核桃红、玻璃翠、夜壶五、二蛮旦等名角。光绪六年(1880)太谷富商孙氏贷银2000两给戏迷杨成斋,由杨出面办起“锦霓园”,有民谣称:“杨成斋好曰能,爱戏办起了锦霓园”。时有“尹财主的胡琴,甲成的板,田桂儿的乱弹唱不完’之说,上述三人都是艺人。光绪十年(1884)前后,又有清源县东罗村富商时成盘办起了“小梨园”,培养出一盏灯(旦)、七百红(须)、金香翠(青衣)等名角,尤三儿生(孟珍卿),唱腔高昂,表演豪放,被称为山西梆子“小生泰斗”。“太平班”约与“小梨园”同期,由太原济生馆药店创办,培养出拉面红、说书红等名角。“小祝丰园”由平遥县富商尹二少创办,“小自成班”由徐沟县富商陈玉创办。在张家口一带的山西富商也办戏班,如德和栈掌柜祁县人王肃歧资助名伶狼山红、狼山黑办起了“狼山戏班”。还有一些富商,由爱戏到成为票友,并粉墨登场一过戏瘾。清末张家口的四大票友,皆为晋商。如吴志远,忻州人裕园永伙计,生旦净末丑,样样能演。杨柱,太谷人,大德庄伙计,文武场都行。晋中商人从掌柜到伙计,多会唱几句山西梆子。大盛魁商号库伦分号掌柜罗弼臣物色了20多位票友成立自乐班,一切开支由大盛魁供给,逢初一、十五在会馆演出。祁县富商韩子谦,排行五,人称韩五少。父经商于扬州,母王氏为江南昆曲名伶。30年代,他家在祁县城开设的商号,迫切需要他出面管理。但他祝钱财为粪土,视宦海为苦海,终日与晋剧、木偶、秧歌艺人往来。他不惜重金购买全部戏装行头,于每年冬季辟锅灶、设暖房,专门请晋剧艺术名流前来聚会,互相切磋技艺。著名鼓师狗蛮师傅,到临死还由他供养,死后又由他出资埋葬。曾成立戏曲研究社,对晋剧的剧本、音乐、声腔、表演艺术等都进行了深入系统的研究和改革。
参考
晋商的发展历史(组图)_网易新闻
http://news.163.com/14/1119/00/ABCF7JE300014Q4P.html
中国历史上的著名商帮与商人精神 _文化星期五_中国网
http://www.china.com.cn/chinese/feature/519808.htm
明清山西腐败之根-搜狐
http://history.sohu.com/s2014/mingqingshanxi/index.shtml
明清山西腐败之根:官商一体 权力庇护(2)-搜狐
http://history.sohu.com/20140902/n403986167_1.shtml
【亦观察】 中国第一商帮“晋商”如何衰败的?_网易财经
http://money.163.com/14/0620/09/9V62HTKK002551G6.html
晋商与社会文化:晋商与戏曲_中国网
http://www.china.com.cn/blog/zhuanti/2009-06/04/content_17886716.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