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首页 > 集团股份 > 上汽集团发展氢能源

上汽集团发展氢能源

发布时间:2021-07-08 17:31:40

㈠ 上汽集团的三电技术为什么可以实现了对上汽通用的输出

所谓“三电”就是即“电驱、电池和电控”,目前该项技术最领先的是特斯拉,特斯拉凭借包含电池管理系统在内的“三电”技术优势。

经过多年的研发积累,2019年上汽的“三电”核心技术有望实现更多、更大的突破。新能源已然成为了当前汽车发展的重要趋势,未来销量占比势必会大幅增加。保持技术优势的同时降低成本才能保持良好的市场竞争力。随着国家新一轮补贴政策的调整,要想获得补贴、保住竞争优势,只能在技术上寻求突破,因技术问题拿不到补贴无疑对销量的打击是巨大的。

㈡ 王晓秋将接班陈志鑫出任上汽集团总裁,这会对上汽的发展有什么影响

7月4日,“上海发布”微信公众号刊登的一则“上海市市管干部任职前公示”的消息显示,现任上海汽车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副总裁的王晓秋,拟任市管企业正职。这意味着,王晓秋将接替陈志鑫,成为上汽集团总裁。

当天,上汽集团总部二层食堂入口的公示牌张贴出了《王晓秋同志任职前公示》,详细介绍了王晓秋的个人基本信息和过往简历。公示显示:“公示时间为2019年7月4日至7月11日。如对公示对象有情况反映的,可在公示期间向市委组织部反映。”

《每日经济新闻》记者了解到,与王晓秋一起提名的,还有现任上汽集团代理CFO卫勇、上汽集团副总工程师祖似杰、上汽集团国际业务部总经理杨晓东。

7月3日,上汽集团总部公示了两份《考察预告》,分别是由中共上海市组织部企业干部处发出的对王晓秋的《考察预告》、由上海市国资委企业领导人员管理处发布的卫勇、祖似杰、杨晓东等人的《考察预告》。据了解,公示期结束后,卫勇、祖似杰、杨晓东都将提升至副总裁级别,卫勇将担任上汽集团CFO,祖似杰提拔为上汽集团总工程师,杨晓东将升任为上汽集团副总裁。

公开资料显示,上汽集团现任总裁陈志鑫于1959年5月生人,今年刚满60周岁,已经到了法定退休年龄。一直以来,执掌自主品牌的王晓秋被业内看作是陈志鑫的接班人之一。

面对车市“寒冬”,王晓秋不止一次强调“活下去”:“这一年会淘汰很多企业,因此,最重要的是要先活下去。”在王晓秋看来,“市场越来越差也是在提醒我们的团队,时刻保持高度警惕,必须时刻要有拼命的精神。”

面对下半年车市大考,上汽集团董事长陈虹在7月1日召开的年中干部大会上强调:“上汽要继续坚持稳中求进的工作主基调,把‘稳’放在首要位置。”对于未来上汽该怎么走,创新工作如何落地,陈虹指出,建设一支强有力的干部人才队伍是推动企业可持续创新的重要支撑。

此次高层大变动,王晓秋、卫勇、祖似杰、杨晓东等人将成为陈虹的“左膀右臂”,助力上汽集团“新四化”加速落地。新团队能否给上汽带来新的发展活力,业内将拭目以待。

㈢ 上汽集团高科技公司氢燃料电池项目启动 计划明年8月投产

财经网汽车讯?3月16日,上海捷氢科技有限公司燃料电池项目开工仪式在上海嘉定区氢能港启动,项目总建筑面积4.23万平方米,总投资5亿元。

上海捷氢科技有限公司是上汽集团下属高科技公司,成立于2018年6月,一期项目计划于明年8月投产,届时将实现12000台套燃料电池电堆和系统的产能。预计到2024年,可实现产值12亿元。

2019年6月,嘉定区与捷氢科技战略合作签约,捷氢科技选址氢能港区域建设氢燃料电池项目,主要从事氢燃料电池系统产业化,具备燃料电池系统及相关零部件的研发、试验、生产和供氢四大功能。

目前,上汽已有车型搭载了出自捷氢科技的燃料电池产品。上汽荣威950燃料电池轿车是目前国内唯一一款实现公告、销售和上牌的燃料电池乘用车,上汽大通FCV80轻客、上汽大通G20FC底盘和上海申沃燃料电池客车也搭载了捷氢科技产品。

捷氢科技总经理卢兵兵介绍道:“上汽从2001年就启动了燃料电池汽车的研究,捷氢科技是上汽进一步完善新能源产业链的一个关键布局。”

中国市场已有超过41家整车厂商参与了氢能燃料电池汽车的生产制造,20多个省市发布相关政策和规则。目前看来,氢燃料电池汽车会主要布局在商用车领域。

氢燃料电池汽车是未来新能源清洁动力汽车的主要发展方向之一,其具有零排放、无污染,高续航等特点,能够解决目前纯电动车的续航里程焦虑问题以及燃油车排放问题。且氢燃料电池汽车储能方式要比纯电动汽车更加方便,约3至5分钟就能充满长途行驶所需的高压储气罐(70Mpa)。但目前氢燃料电池汽车仍面对使用成本高、加氢站成本昂贵、金属铂稀缺以及氢气安全性等问题。

本文来源于汽车之家车家号作者,不代表汽车之家的观点立场。

㈣ 多项政策协助2020年氢燃料汽车打破瓶颈

在车市下行的压力下,被称为“终极能源”的氢燃料汽车的销量呈现逆势上扬。2020年,随着政策的落地和技术的进步,氢燃料汽车市场有望继续成为中国车市的一抹亮色。

近日,国家统计部在其印发的最新版《能源统计报表制度》(下称《制度》)中,首度将氢气与煤炭、天然气、原油、电力、生物燃料等纳入2020年能源统计。

《制度》要求各地地方政府及相关企业、机构应当将包括氢气在内能源的“购进、消费与库存”及“加工转换与回收利用”情况进行统计及上报,而通过这两张表就可以计算出一个企业的综合能源消费量,为各级政府和部门制定方针、政策,编制能源计划,对能源经济活动和能源方针、政策、计划执行情况进行检查和监督提供数据支撑,同时该统计也将成为中央政府针对地方及企业层面进行能源考核的重要依据。

据统计数据显示,丰田持有的氢燃料电池专利技术高达10700余个,若算上电装等“丰田系”的控股企业,丰田几乎垄断了全球近50%的氢燃料电池技术专利。

现代作为全球最早布局氢燃料乘用汽车商业化的车企,业界认为其专利总数虽然少于丰田,但是在燃料电池电堆、膜电极、储氢等核心技术领域拥有技术优势。根据韩国汽车产业协会的统计数据,现代旗下氢燃料电池汽车今年的累计全球销量预计为3666辆,或将超过丰田成为年度第一。按照现代此前发布的“战略2025”显示,其2025年氢燃料电池汽车的销量将达到11万辆,并提出在除了汽车以外的交通、储能及能源再利用等层面打造“氢社会”。

目前,虽然大连化物所、清华大学、华南理工等国内科研机构在氢燃料汽车的质子交换膜、催化剂、气体扩散层等核心技术有所突破,但其面临成本较高及质量不稳定,难以达到量产条件的问题。欧阳明高指出,我国目前氢燃料电池汽车推广面临的最大挑战不是车,而是氢能的制取、储运、车载储存以及加氢站等产业链的经济性及协同效应。

此外,成本也成为阻碍氢燃料汽车推广的重要问题。目前,电堆占氢燃料电池系统总成本25%以上,而其核心材料几乎全部依赖国外厂家;在催化剂领域,国内车企的消耗量是竞争车企3~5倍,且催化剂仍依赖于海外企业。

根据日本丰田的技术路线图,其预计2025年轿车燃料电池及储氢瓶的合计成本为5万元人民币左右,加氢成本80-90元/kg,而500Km续航的纯电动的动力电池成本将下降4万元以下,氢燃料汽车的百公里运营成本远高于燃油车及纯电车,而且这还是乐观的预测。

目前,国内的氢燃料车侧重商用车,在乘用车方面与日韩差距较大,而且加氢站也受限于盈利情况,大多数源于政府投资,极少来自民间及市场推动。

明天氢能董事长王朝云在接受第一汽车频道等媒体的采访时也表示,作为一项新兴且拥有研发潜力的技术,需要由中央政府、地方政府、主机厂及相关产业链企业形成合力,共同完成技术商用化过程中的难题,才能够推进“氢社会”的到来。

欧阳明高也认为,为了要让2020年以后的氢燃料汽车真正迎来增长期,出路在于创新与应用,并指出今后五年经过国产化及技术创新,质子交换膜等核心零部件的成本有望再次下降一半。此外,应当通过优先发展起步较晚的商用车,逐步降低氢燃料电池和加氢成本,同时考虑到汽车的投资具有一定的先行性,因此从现在开始加快加氢站配套设施建设,占据技术优势是非常有必要的。

“当氢燃料电池汽车形成一定的市场规模,其量产成本就会快速下降,而中国恰恰是全球最大的汽车市场,这就为中国汽车品牌提供了很大的便利条件。”欧阳明高表示。

本文来源于汽车之家车家号作者,不代表汽车之家的观点立场。

㈤ 上汽集团的历史

上汽集团早期的成功与和德国大众的成功合作有莫大的关系。大概是看到了这种成功合作带来的机遇,年6月,通用汽车集团也决定和上汽集团合作,建立了合资公司上海通用汽车有限公司(Shanghai General Motors Co Ltd)。与通用的合作同样非常成功,在2000年-2004年,上汽集团总销量较之前翻了一倍,其中大部分就来自上海通用的贡献。
● 凭借MG品牌打入欧洲
值得一提的是,上汽集团通过收购获得的英国MG品牌于2011年4月13日在英国的长桥(Longbridge)工厂正式开始量产,量产车型为MG6。虽然这个品牌是英国的,但目前已经完全归属中国上汽集团旗下,能在海外建厂生产值得肯定,尤其是在英国这种老牌资本主义国家。
除了在英国进行投产外,上汽集团在今年(2012年)6月,在美国密歇根州伯明翰市由其旗下的美国分公司上海汽车工业美国分公司(Shanghai Automotive Instries Corp. USA Inc.)开设了新的北美管理中心。开幕式还邀请到了美国密歇根州州长里克·斯奈德(Rick Snyder)以及通用汽车的高层管理。因此很有可能上汽集团和通用汽车的合作将不仅限于在中国,很可能还会延伸至北美。
● 目前中国最强大汽车厂商之一
1996年的时候,上汽集团的年总产量为30万辆,如今上汽集团的年总产量已经超过300万辆,增长幅度超过十倍。2010年,上汽集团年产量达到358万辆,成为中国第一大汽车制造商。2011年上汽集团整车销量突破400万辆,销量同比增长12%,增速比全国平均水平高出9.5个百分点。这也标志着上汽集团成为中国最有影响力的汽车企业之一。
上汽集团相比许多自主品牌,相对更有历史。但我们将上汽集团的发展史看下来,才知道上汽真正的崛起是在上世纪80年代之后,其地位的稳固和高速发展都是在近20年左右的时间内发生的。而上汽集团的“发家史”也恰好是一个“合资史”,早期与德国大众的合作以及后来去美国通用汽车的合作都是上汽集团高速发展的重要转折点。但我们要讨论的是自主品牌,而不是合资品牌。接下来,我们要来看看真正属于上汽自己的品牌。
● 荣威品牌
荣威是上汽集团真正具有完全自主权的品牌,也是真正意义上的自主品牌。于2006年10月推出,取意“创新殊荣、威仪四海”。荣威的品牌在6年时间里面发展迅速,其产品已经覆盖中级车与中高级车市场,“科技化”已经成为荣威汽车的品牌标签。荣威品牌口号为“品位,科技,实现”。目前,荣威在售车型有荣威950、荣威750、荣威550、荣威350以及荣威W5。
● 荣威750
作为国内首款实现量产的具有纯正英伦设计及技术基因的中高级轿车,荣威750广泛应用了欧洲高档车技术,而它所具有的优雅经典的外形、激情澎湃的动力,更贴合了社会进取族群在价值和审美取向上的趋势。同时,荣威的推出,也标志着上汽创造性整合国际国内优势资源,高起点地打造自主汽车品牌取得了阶段性重大成果。源于网络分享。。。

㈥ 从长远的角度来说,比亚迪和上汽集团哪个更有投资价值

通过变速箱油实现流动润滑与散热。有上述系统的DCT叫做湿式双离合,质量表现往往都不错;反之则为最原始的干式双离合,耐用性与稳定性都要差的多。国产变速箱肯定比亚迪 国产第一台自动挡 第一台涡轮增压 大众有的毛病比亚迪都没有 不烧机油我以前是比亚迪S7的车主,比亚迪的湿式双离合还是非常稳定的,换挡也很平顺,国产里面应该是名列前茅吧。


无论是传动效率还是平顺性都是第一梯队,第二梯队应该是比亚迪的,后面的就是比如长安 奇瑞 MG的说时候就很不咋地了,目前最好的双离合还是数大众,(PDK不算在内那玩意儿太贵而且拥堵路一样顿挫得厉害当然换挡快那是必须的)最差的双离合变速器肯定是广汽传祺的,我之前卖传祺都不好意思推双离合版本,严重顿挫不说质量也差。不过传祺AT版的车型还是蛮好的,值得购买。

我现在用的宋pro就是湿式双离合,开了一年多了,目前很稳定,就是在低速时有那么点顿挫,完全可以接受,走国道油耗也很少,基本上100公里六升左右,开车还是温柔的来舒服。我的车是wey,变速箱换挡平顺,对比现代6at没什么区别,要比大众低速换挡感觉好很多,缺点是电子档杆反应有点慢,r换d挡切换,结合速度两秒才能走.

㈦ 上汽集团豪赌氢战略,5年内推10款燃料电池车

9月13日,上海嘉定,在第五届国际氢能与燃料电池汽车大会开幕前夕,上汽集团发布了企业最新氢战略规划。这也是我国汽车产业首个“氢战略”,同时亮相的还有全球首款燃料电池MPV——上汽大通MAXUSEUNIQ7。

王晓秋表示,在产品方面,上汽集团将坚持从市场用户需求出发打造“低成本、长续航、高可靠性”的整车产品,瞄准“长寿命、高性能、高功率”不断完善和发展技术,全力加快燃料电池汽车商业化落地。此外,上汽集团也将与宝武集团、上海机场集团、上海化工区、嘉定区等一道,助力“长三角氢走廊”、“长江经济带氢能生态圈”平台建设。

本文来源于汽车之家车家号作者,不代表汽车之家的观点立场。

㈧ 上汽集团全面进军汽车芯片产业,这是家怎么样的公司

当前,全球汽车产业芯片短缺问题仍在蔓延,不少传统汽车制造商开始联手软件企业共同研发,也有不少车企选择自力更生,自给自足。而从国内来看,近期,继长城汽车之后,又一家国内车企集团即将全面进军汽车芯片产业。

第一财经从知情人士处了解到,上汽集团下属企业上汽乘用车已与智能芯片产业“独角兽”地平线在近期敲定全面战略合作协议,通过与地平线的全面战略合作,上汽集团将以上汽乘用车为载体,将其在智能网联化领域的技术成果与地平线的智能芯片、视觉感知算法、数据闭环技术能力相结合,一方面缓解芯片短缺带来的产能危机,另一方面也寄希望能够共同打造出可以对标特斯拉FSD的下一代智驾域控制器和系统方案。

上汽集团是国内 A 股市场最大的汽车上市公司,旗下包揽主要整车企业包括乘用车公司(荣威&名爵)、上汽大通、上汽大众、上汽通用汽车、上汽通用五菱、南京依维柯、上汽依维柯红岩、上海申沃等。

上汽通用五菱上个月宣布,旗下全球小型纯电动车(GSEV)系列产品宏光 MINIEV、新宝骏 E300/E300Plus、宝骏 E200 和宝骏 E100 累计销量突破 30 万辆。

㈨ 上汽MAXUS推出氢燃料电池的G20FC车型有什么意义

有很深刻的意义,上汽MAXUS G20FC不仅代表着目前上汽集团燃料电池技术的最高水平,是上汽燃料电池技术集成者,而且也代表着世界燃料电池技术领域的“中国力量”。很高兴能够回答您的问题,祝您工作顺利

㈩ 加强合作/促进燃料电池车发展 上汽与宝武钢铁签署战略协议

据悉,中国宝武钢铁集团与上汽集团正式签署了全面战略合作框架协议。双方未来将在氢能利用、智慧供应链、产业金融、汽车综合用材等方向上继续进行深入合作,共同促进燃料电池车的发展。

目前,上汽集团已拥有申沃燃料电池客车、上汽红岩燃料电池重卡以及上汽大通MAXUSFCV80燃料电池宽体轻客等适用于不同场景的产品。相信此次协议的签署,双方可以更加深入的进行合作,实现互惠共赢的新局面。

本文来源于汽车之家车家号作者,不代表汽车之家的观点立场。

与上汽集团发展氢能源相关的资料

热点内容
合买信托 浏览:668
融资管理再创 浏览:589
1051美元换人民币多少元 浏览:918
股市安信信托 浏览:401
准变性信托 浏览:291
信托起诉 浏览:991
跨境融资额度 浏览:741
一般融资金额 浏览:153
荟华楼理财 浏览:836
最大的投融资 浏览:375
聚爱财理财进不去怎么办 浏览:807
关于理财公司 浏览:830
四十万理财 浏览:365
股价上涨融资余额下降 浏览:365
步步惊心谁投资的 浏览:128
正大肽琦的理财制度 浏览:357
悦畅科技融资 浏览:634
美呗融资 浏览:499
理财宝靠谱吗 浏览:31
理财保险对比 浏览:3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