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中钢集团天津珠宝鉴定中心,鉴定翡翠,证书网上根本查不到,工作人员,多次说是电脑坏了,你信吗
中钢集团是一家大型国企,如果这个鉴定中心是中钢的旗下单位,应该是靠谱的,据我对中钢的了解,他们干这事不是主业,估计是中钢下面某个子公司的三产公司干的,也担心是挂靠的甚至是假的,好好查一查吧。-:(来自淘宝网的京东藏宝斋
2. 中钢集团的待遇
LZ你自重好不,你朋友是谁呀,中钢整体收入都不高,尤其是中钢设计院石家庄,更是低回
靠。。硕士答毕业年收入不到2万,坑死人,而且一星期上六天班,5年下来比人多上一年,工资加奖金2300,注意是硕士哦,本科就不值一提了。。员工素质极差,大部分都是井底之蛙。。。
不想一辈子当牛的就别来了,没有发展空间,办公楼6层小的可怜,工作区和网吧一样人挨人。。领导也不重视新员工,宿舍3/4个人正常有6人寝的环境极差。门框都是豆腐渣工程(用胶粘的,一踹就开常有人丢东西)不少年轻人干段时间都跳了,剩下的都是被 “平庸" 同化的拉套的骡子,被人赶着走还不敢放屁。。。可悲
3. 准备应聘了,有谁知道中国中钢集团公司和广州银联网络支付有限公司哪个公司好吗,谢谢了啊。
只是应聘喔,所以还是先全力以赴吧。。。你面试的时候多观察观察面试官、内部员工,看他们是如何应对的、神态表情等,其实工作的内容、面对的同事是供你选择的很重要的指标。这个不是短期的工资或福利可以代替的。祝好运!!!
4. 中钢集团衡阳重机有限公司的制造基地
中钢衡重新建重型矿冶装备制造基地
2008年7月27日下午,衡阳市委书记张文雄、市长张自银亲切会见了中钢集团李志民副总裁一行。张书记说中钢衡重新建重型矿冶装备制造基地项目的开工建设,对湖南衡阳是一件大喜事,对衡阳市的经济发展将起到积极的推动作用。张书记表示,市委市政府要全力以赴为项目建设保驾护航,提供全方位的服务。李志民副总裁首先感谢衡阳市委市政府对中钢衡重新建重型矿冶装备制造基地项目给予的大力支持和帮助,李总指出,中钢衡重项目是中钢集团装备制造板块非常重要的建设项目之一,我们要高质量、高水平、高效率推进项目建设,把中钢衡重打造成管理、技术、质量、产品一流的重型矿冶装备制造供应商和服务商,为促进湖南的新型工业化进程和富民强省做出新的更大的贡献。
2008年7月28日,“中钢集团衡阳重机有限公司新建重型矿冶装备制造基地项目开工奠基仪式”在衡阳白沙洲工业园区(深圳工业园)隆重举行。湖南省副省长甘霖、中钢集团副总裁李志民、衡阳市委书记张文雄、衡阳市市长张自银、省有色金属工业总公司副总经理戴民声、省经委总工程师曾柯立、省国资委总经济师张美诚、中钢衡重执行董事、总经理张耀明等领导同志出席奠基仪式并培土奠基。
新建重型矿冶装备制造基地项目是中钢衡重有史以来投资最多、规模最大的建设项目,是企业的腾飞工程、是员工的希望工程。该项目作为“珠洽会”重点签约项目由中钢集团公司与衡阳市人民政府于2007年7月正式签约,并被列入湖南省“双百”工程项目和湖南省重点工程项目。在省、市、区各级党委政府和集团公司的关心支持下,在有关各方的积极配合下,中钢衡重园区项目建设的前期准备工作不断取得了新进展,为正式开工建设奠定了坚定的基础。
中钢衡重新建重型矿冶装备制造基地项目位于衡阳市白沙洲工业园,地理位置优越,南临衡昆高速公路,北靠湘江千吨级码头。项目占地970亩,总投资15亿元,建筑面积近30万平方米。主要包括新建一个年生产能力为25000吨的现代化重型结构件车间、一个年加工和总装生产能力为50000吨的现代化重型装备生产车间和一条年产50000吨的高品质大型铸钢件生产线。项目一期工程建设期为2年。达产后,项目年完成产值23亿元,利税2.3亿元以上。中钢衡重的生产规模、装备水平、产品质量等将借此迈上更高的平台,整体实力将进入国内一流重型装备制造企业行列。
李志民副总裁出席中钢衡重新建重型矿冶装备制造基地项目的开工奠基仪式
2008年8月14日,中钢衡重新建重型矿冶装备制造基地建设完工倒计时正式启动。中钢衡重园区项目建设指挥部召开全体成员动员大会,宣布园区工程项目建设完工倒计时正式启动。它标志着中钢衡重新建重型矿冶装备制造基地项目由前期的技术交流、技术准备、商务洽谈进入大规模工程施工、工程建设阶段。
动员大会由公司专务副总经理、园区项目建设指挥部副总指挥萧其林主持,萧其林对园区项目建设前期的工作进行了总结,对今后工作的开展提出要“围绕一个目标、突出二个重点、严格三大管理”。一个目标,就是到2010年4月30日前,完成中钢衡重新建重型矿冶装备制造基地项目的建设工作,向2010年“五一”献礼。二个重点,一是要在技术准备期、工程施工期、市场验收期三个阶段进行重点把握;二是要按照项目的设计要求、工程建设的总目标,严格控制投资。三大管理,就是要在协同项目、精细质量、全员安全三个方面严格管理。
公司副总经理、园区项目建设指挥部副总指挥刘改在讲话中要求:要深入贯彻公司总经理、园区项目建设指挥部总指挥张耀明对园区项目建设提出的总体部署和要求:以开工奠基典礼为契机,以倒计时的管理和安排,全面推进园区项目建设。刘改强调:一是要增强园区建设的紧迫感、责任感,确保项目建设的稳步推进;二要强化措施,缜密实施,确保各关键节点目标工作的顺利进行;三要落实责任,加强控制,确保工程建设质量和施工现场安全;四要完善内部机制,营造建设氛围,确保和谐、合作、合力推进工程建设;五要进一步加强组织领导,转变作风,确保阶段性任务落到实处。
据衡阳市发改委2008年12月12日公布的信息,中钢集团衡阳重机有限公司在建的重型矿冶装备研发制造基地,已被列为中央新一轮“拉动内需”战略的重点扶持对象。
中央计划投入4万亿元拉动内需,年前将落实1000个亿。所扶持对象“门坎”极高,要求不属于重复建设范畴,产品技术上有领先性且有较广阔的市场前景。中钢衡重这次的争取“中央财政预算内资金补助”工作,得到了湖南省和衡阳市发改委的力挺。经他们直接指导及积极与国家发改委衔接,项目现已通过了国家发改委的专家评审与答辩。
中钢衡重新基地占地近1000亩,2007年被定为湖南省推进新型工业化的重点工程。该基地总投资15亿元,2010年达产后,主要为2000万吨级以上的露天矿山和600万吨级以上的井下矿山,提供大型成台套装备,并且为冶金、建材等行业提供单件300吨以上的大型高品质铸锻件,服务规模比过去大了一倍以上。
5. 中钢集团刘塘坊矿业怎么样啊
貌似不怎么样,大学生和普通员工工资低的可怜的很!我一个月才1300元,学工程的我!里面都是有关系的人!大学生没有前途在那里!
6. 中国中钢集团公司的社会责任
中钢集团
经过近几年的探索和实践,中钢形成了基于经济、环境和社会三重底线,同时结合行业特征的可持续发展理念:在服务于钢铁工业和钢铁生产企业的过程中,始终兼顾各利益相关方的利益,持续提升价值创造,不断打造绿色钢铁,坚定推进社会和谐。
价值产业链:中钢集团在为钢铁工业提供综合配套、系统集成服务过程中,对内夯实基础、对外开拓进取,通过推进责任采购、优化物流经营、注重安全生产、实行责任销售,打造了价值创造的基础产业链;同时,通过加强风险管理、促进科技创新、提升信息化水平等辅助建设,为基础产业链提供了有力支撑,从而形成较为完善的价值产业链,持续创造经济价值。
绿色服务链:钢铁生产的特性决定了钢铁企业在运营中会对环境产生较大影响,中钢集团认真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坚持绿色运营理念,发展清洁生产,在采矿、冶炼、贸易、物流等钢铁服务领域积极推进环境保护工作,致力于通过提供全面的绿色服务促进钢铁企业环保水平的提升,减少钢铁企业运营对环境的负面影响。
和谐共赢链:中钢集团的发展依赖于社会各方的支持与合作。和谐才能营造良好的发展空间,和谐才能创造更多的财富价值,和谐才能实现多方的共赢格局。
中钢集团努力建立和谐的员工关系,为员工提供广阔的发展空间;努力创建和谐的社区关系,积极投身公益事业,为企业的可持续发展创造优质的外部环境;努力坚持和谐发展的企业品格,与各利益相关方一起打造和谐共赢链。 中钢集团把社会责任理念融入公司整体战略目标,立足于经济、环境、社会的三重责任和全球契约十项原则,以有效的组织、制度和流程做保障,使企业社会责任实现全方位、全过程的动态系统性管理,并切实推行“利益相关方参与”,和“持续改进”的战略实施途径。
7. 中国最大的央企是哪个
中国石油化工抄集团有限公袭司。
中国石油化工集团在2019年《财富》世界500强企业中排名第2位。2019中国制造业企业500强榜单排名第1位。
中国石油化工集团有限公司(英文缩写Sinopec Group)是1998年7月国家在原中国石油化工总公司基础上重组成立的特大型石油石化企业集团,是国家独资设立的国有公司、国家授权投资的机构和国家控股公司。公司注册资本2316亿元,董事长为法定代表人,总部设在北京。
(7)中钢集团内部员工流传的公开信扩展阅读:
中国石化以“为美好生活加油”作为企业使命。坚持把人类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当作企业发展的方向,致力于提供更先进的技术、更优质的产品和更周到的服务,为社会发展助力加油;
坚持走绿色低碳的可持续发展道路,加快构建有利于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产业结构和生产方式,为推进生态文明建设作出贡献;坚持合作共赢的发展理念,使公司在不断发展壮大的同时,为各利益相关方带来福祉。
8. 台湾中钢集团
目前中钢集团,所属均为财务独立公司,并不回以"中钢集团"字眼,另中钢目前并无大陆投资计画.
9. 如何让百万职工不失业
2014年,河北省全面实施“6643”工程,在3年内完成6000万吨钢铁、6000万吨水泥、4000万吨标煤、3000万标准重量箱玻璃产能的削减任务。据测算,在这场压减过剩产能行动中,将涉及职工106万人。
令人欣慰的是,“6643”工程实施一年多来,河北从未发生过一起因职工安置而出现的群体性事件,也没有发生一起因职工转岗分流造成的上访事件。
7.24亿元补贴稳定企业岗位
邢台钢铁,一个1958年建厂,创造过无数辉煌,如今是河北省六大钢铁企业之一的企业,2014年却经历了一季残酷的“严冬”。
这一年,钢铁市场持续萎缩,利润大幅下滑。
这一年,邢台钢铁响应政府号召,先后关停两座高炉、拆除4台烧结机,对4座转炉进行改造,前后共造成1300多名职工的隐性失业。双重的压力让企业经济遇到前所未有的困难。
也在这一年,河北省出台了“三补一降”援企稳岗政策,从失业保险基金中划拨资金,给予符合条件的企业转岗培训补助、岗位补助、社会保险补助,鼓励企业积极安置职工,不裁员或少裁员;对单位缴费基数低于社会平均工资60%的,按实际工资核定单位和个人缴费基数,努力减轻企业负担。
按照政策规定,邢台钢铁申请到了455万元的援企稳岗补贴。如果在以前,对邢钢这样一个有着六七千名职工的大企业来说,这笔钱只是“九牛一毛”,但在这个“严冬”,却充满了雪中送炭的意味。
“真是急我们所急。这笔钱为我们稳定职工队伍起到了关键作用。”邢台钢铁人力资源部主任陈学清告诉记者,他们把这笔钱专款专用,全部用在了职工转岗培训上。如今,这些人员全都内部消化,没有一个被推向社会。
据了解,截至今年一季度末,全省共为222户企业发放7.24亿元稳岗补贴。这些资金专款专用,全部用在了受到影响的企业职工身上,共有19.7万名职工受益,也大大减轻了这些企业的负担。
不仅如此,河北省人社厅等七部门还印发了《关于做好结构调整涉及企业职工安置分流和再就业工作的指导意见》。《意见》要求各地企业一次性裁员超过规定比例或人数的,须报经当地政府同意后方可实施。关停并转的企业,需预先制订职工安置分流方案,并按规定经职工(职工代表)大会审议通过,报企业所在地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门审核后方可实施。同时,河北省开发应用了失业动态检测系统,监测范围达到2869家企业。下一步,河北省将把产业结构调整涉及的重点企业全部纳入监测范围,共计6000余家,保障职工安置分流和再就业工作顺利进行。
“接下来,我们将采取更加积极的措施,按照中央和省委、省政府化解过剩产能、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总体部署,有计划、有步骤地做好涉及企业职工安置和再就业工作,争取让由于结构调整而涉及人员的就业问题都能得到妥善解决。”河北省人社厅厅长张义珍说。
不把一名职工推向社会
来自中国机冶建材工会的一份报告显示,在河北省压减6000万吨粗钢产能的过程,将涉及12万—18万名职工就业安置问题。河北省各级人社部门对省、市化解产能相关措施方案的制定及执行做到了积极参与。不仅如此,他们还积极从源头参与和保障涉及行业职工的合法权益。特别是钢铁企业工会,对化解产能任务要求、企业采取的措施办法、涉及职工权益的相关政策,以及产能压减过程中职工的思想动态,都及时掌握了解。对企业化解产能过剩的规划、方案、措施,以及给职工权益带来的影响等,他们也及时向上级汇告。同时,积极向企业宣传化解产能过剩矛盾的重要性,帮助职工理解个人、企业和国家的关系。
徐桂霞原是邢钢炼铁厂的高炉内勤,压减产能开始后,铸铁厂一下子停了两个高炉,其中就有徐桂霞所工作的一个。提起刚待岗那会儿的心情,徐桂霞说:“我一工作就在邢钢,如今已经38岁了。干了十几年,工作突然就没有了,我不知道下面的路该怎么走。”据介绍,那一批有300多人都待岗了。很快,企业安排她参加了专项技能培训。半年后,徐桂霞被推荐安排到了工厂原料车间学习。凭着自己的勤奋努力,在随后的竞争上岗中,徐桂霞如愿以偿留在了原料车间出入库统计岗位工作。“现在的工资比待岗培训时多了1000多元。我很知足了。”徐桂霞开心地说。
据统计,截至2015年3月底,河北全省产业结构调整涉及企业3182家、企业职工44.75万人。目前已明确在企业内部转岗留用21万人,参加转岗培训5.05万人,80%以上人员实现了再就业。
转型升级是企业发展的出路
化解过剩产能,不仅是一场革命,对河北的经济发展来说,更是一场伤筋动骨的挑战。中国机冶建材工会的调研报告显示,仅以钢铁行业压减6000万吨产能为例,政府将直接减收85.2亿元。据测算,到2017年底,河北在化解过剩产能和大气污染防治过程中,将累计造成2580亿元的资产损失,影响557亿元的税收收入。
在实现转型升级、绿色发展的道路上,邢台市电缆有限公司算得上是一个成功的典型。为了配合整体行动,2014年,邢台电缆有限责任公司“退市进园”,整体搬迁升级改造。公司先后无偿拆除了两台10吨的生产锅炉,并关停了多条电线电缆生产线。邢台市劳动人事处处长胡增建告诉记者:“当时公司生产经营极其困难,工人只能拿最低工资标准。”在没有把一名工人推向社会的前提下,公司集中财力进行了产能优化升级,淘汰高能耗的退火工序和低效率的铜丝编织工序,改造为连续退火、高速编织等设备。同时,公司适应市场需求,开发了一批既适销对路,又具环保、无污染功能的新产品。一系列措施的施行,大大提升了企业的市场竞争力。“现在我们职工的收入可以达到每月3000多元啦。”胡增建说。
2014年,河北钢铁集团唐山钢铁股份有限公司拆除了3条高速产线和4座小高炉,削减产能1450万吨。创新驱动,是唐钢给出的转型答案。该企业先后实施非钢产业项目25个,涉及云技术、LED新型节能光源、物流、信息自动化、液化天然气等多行业,并实现全面盈利。
“压减过剩产能,确实给我们企业带来了一些暂时性的困难,但对于我们来说是挑战,也是机遇。我们只要抓住机遇,找准转型升级、创新驱动的突破口,就一定能实现新的发展。”邢台钢铁有限公司的一位负责人对记者说。
职工调整心态更重要
张玉山现在是中钢集团邢台机械轧辊有限公司设备制造公司的执勤经警,每天早来晚走,脸上时常挂着微笑。在不久前,他却经历了一场人生的变革。
张玉山原来从事产品包装工作,每月工资收入近3000元。虽然不是特别多,但养家糊口还是没问题的。然而,公司产业结构调整后,产量骤减,他的收入水平也随之大幅下降,每月收入仅有1200元左右。经济困难带来的家庭压力让这个40多岁的汉子苦恼不已。
在经过多方面考虑后,张玉山离开了这个工作量不饱和的岗位。经过培训,他来到武装保卫部这一后勤部门,成了一名执勤经警。在新的岗位上,张玉山工资较以前有了很大提高,收入也比较稳定。
同样经历了一场人生起伏的,还有52岁的段福庆。
段福庆和父亲、妻子都在河北邢台电缆有限责任公司工作,对企业有着深厚的感情。2014年,企业停产、搬迁时期,他每月只有1000多元的基本生活保障,但离开企业的想法,他从来都没有过。“企业会渡过难关的,现在正是需要我们的时候,我们不能离开。”
搬迁后,为了适应新的生产工艺、生产要求,已经50多岁的段福庆和年轻人一起报了培训班。为了记住那些庞杂的专业知识,他付出了年轻人想象不到的艰辛。“没想到我这岁数也提升了一把。”段福庆对此很是乐观。如今,段福庆已成了新厂区里挤塑车间的一个小班长,每月有3000多元。
据河北省、市人社部门及相关企业反映,产能压减后,职工内部分流转岗是最多的去向。唐钢2015年将会有2.2万人转移到非钢产业。唐钢给这些被转移职工的条件是,工作环境不变,待遇不变、身份不变。民营企业唐山市兴业工贸有限公司关停后,向物流业转产,一些优秀员工培训后也重新上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