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射电望远镜是谁发明的
美国人G·雷伯。
1931年,在美国新泽西州的贝尔实验室里,负责专门搜索和鉴别电话干扰信号的美国人KG·杨斯基发现:有一种每隔23小时56分04秒出现最大值的无线电干扰。经过仔细分析,他在1932年发表的文章中断言:这是来自银河系中射电辐射。由此,杨斯基开创了用射电波研究天体的新纪元。当时他使用的是长30.5米、高3.66米的旋转天线阵,在14.6米波长取得了30度宽的 “扇形”方向束。此后,射电望远镜的历史便是不断提高分辨率和灵敏度的历史。 自从杨斯基宣布接收到银河系的射电信号后,美国人G·雷伯潜心试制射电望远镜,终于在1937年制造成功。
『贰』 曾耗资7亿元建造的全球最大的射电望远镜,如今怎么样了
在宇宙中,天体会发出各种波段的电磁波,一些是波长很长的无线电波,它们无法用光学望远镜来探测,只能使用射电望远镜。另外,天文学家相信,如果宇宙中存在外星文明,他们应该也会跟我们一样使用无线电波进行通信。
正是在这样的背景之下,天文学家希望可以建造出口径足够大的射电望远镜,以接收到来自宇宙深处的微弱无线电波。在1963年,美国康奈尔大学的天文学家主导建设了阿雷西博射电望远镜,它的口径达到了305米,成为当时的世界之最。直到2016年,口径达到500米的“中国天眼(FAST)”建成之后,最大单口径望远镜的纪录才被打破。
不过,现在有了口径更大的中国天眼,射电天文学还会继续向前发展,我们将会接收到来自更为深邃宇宙的无线电波,甚至还有可能接收到地外文明发出的信号。更多令人振奋的发现还在等着我们,让我们拭目以待。
『叁』 中国最大单口径射电望远镜波离是那家光学公司做的
射电望远镜的基本原理是和光学反射望远镜相似,投射来的电磁波被一精确镜面反射后,同相到达公共焦点。用旋转抛物面作镜面易于实现同相聚焦,因此,射电望远镜天线大多是抛物面。对米波或长分米波观测,可以用金属网作镜面;而对厘米波和毫米波观测,则需用光滑精确的金属板(或镀膜)作镜面。
不管是使用金属网作镜面还是金属板作镜面的射电望远镜,都不使用玻璃哈。
『肆』 中国最大望远镜属于哪个上市公司和行业
据央视新闻报复道,制 随着第一根主索的安装,我国的大科学工程——500米球面射电望远镜,日前正式进入反射面索网安装阶段。经过三年建造,这个世界最大的单口径球面射电望远镜主体工程已经初具雏形。
射电望远镜概念股:
1)烽火通信(600498)成功研制动光缆,助力世界最大射电望远镜项目;
2)振华科技(000733)子公司贵州振华天通设备有限公司参与了国家重点项目500 米口径射电望远镜( FAST )研发
『伍』 最大射电望远镜概念股有哪些
电望远镜概念股 世界最大射电望远镜主体工程见雏形 据央视新闻报道, 随着第一根主索的安装,我国的大科学工程——500米球面射电望远镜,日前正式进入反射面索网安装阶段。经过三年建造,这个世界最大的单口径球面射电望远镜主体工程已经初具雏形。 相关概念股: 烽火通信(600498)成功研制动光缆,助力世界最大射电望远镜项目; 振华科技(000733)子公司贵州振华天通设备有限公司参与了国家重点项目500 米口径射电望远镜( FAST )研发; 大连重工(002204)承制了馈源支撑系统索驱动项目
『陆』 世界三大射电望远镜都在那里
目前世界上最大的固定式射电望远镜、综合孔径射电望远镜和全可动射电望远镜均位于美国。
全球最大的固定式射电望远镜是位于美国波多黎各自由邦的阿雷西博射电望远镜,天线口径为305米,天顶扫描角20。。这个射电望远镜始建于1963年,由美国国防部投资建设,是目前世界上灵敏度最高的宇宙监听系统,能够接收和分辨出来自数百万光年以外的宇宙电磁信息。
世界上最大的全方位可转动射电望远镜是位于美国西弗吉尼亚州的绿岸射电望远镜,其探测面为110×100米,重达7300公吨的望远镜安装在一个轮轨系统之上,能够观测到与地面成5度角以上的整个天空。直径为64米的环形轨道,能够提供高达千分之几英寸精度的精确指向。该射电望远镜已于去年起对准86颗潜在的系外类地行星,开始搜寻和外星人相关的蛛丝马迹。
第二大射电望远镜和第三大射电望远镜分别在亚洲和欧洲。
中国、日本、韩国三国科学家正利用他们共同构建的世界最大射电望远镜阵,探测银河系结构、超大质量黑洞等深空奥秘。 三国天文学界在各自独立开发的射电天体探测网基础上,整合了东亚地区直径约6000公里范围内19台射电天文望远镜,覆盖了从日本小笠原、北海道至中国乌鲁木齐、昆明的广阔地域,成为世界上最庞大的射电天文观测网络。如果配合日本“月亮女神”绕月卫星上搭载的观天设备,这个望远镜阵的直径将会扩展到2.4万公里。
当代先进射电望远镜有:以德意志联邦共和国 100米望远镜为代表的大﹑中型厘米波可跟踪抛物面射电望远镜;以美国国立射电天文台﹑瑞典翁萨拉天文台和日本东京天文台的设备为代表的毫米波射电望远镜;以即将完成的美国甚大天线阵。贵州平塘的射电望远镜FAST是现在世界上最大口径的射电望远镜。
中国正在贵州省建设全球最大的射电望远镜,预计2014年建成投入试用。
『柒』 射电望远镜概念股有哪些
电望远镜概念股
世界最大射电望远镜主体工程见雏形
据央视新闻报道, 随着第内一根主索的安装,我国容的大科学工程——500米球面射电望远镜,日前正式进入反射面索网安装阶段。经过三年建造,这个世界最大的单口径球面射电望远镜主体工程已经初具雏形。
相关概念股:
烽火通信(600498)成功研制动光缆,助力世界最大射电望远镜项目;
振华科技(000733)子公司贵州振华天通设备有限公司参与了国家重点项目500 米口径射电望远镜( FAST )研发;
大连重工(002204)承制了馈源支撑系统索驱动项目
『捌』 射电望远镜和天文望远镜的关系
射电望远镜就是天文望远镜中的一类。天文望远镜分为两类,一类叫光学望远镜,是通过光学镜头,接受遥远天体发出的可见光来进行天文学研究的。而射电望远镜是利用大型天线接收来自遥远太空的不同波长的无线电波来进行天文学研究的。
光学望远镜有光学镜头,有镜筒(有些大型光学望远镜以支架代替),有目镜和物镜,以光学图像为研究对象。而射电望远镜没有光学镜头,没有目镜和物镜,没有镜筒,用来接收电磁波的是一面大型天线或天线阵列。
『玖』 射电望远镜的发展历程
1931年,在美国新泽西州的贝尔实验室里,负责专门搜索和鉴别电话干扰信号的美国人KG·杨斯基发现:有一种每隔23小时56分04秒出现最大值的无线电干扰。经过仔细分析,他在1932年发表的文章中断言:这是来自银河系中射电辐射。由此,杨斯基开创了用射电波研究天体的新纪元。当时他使用的是长30.5米、高3.66米的旋转天线阵,在14.6米波长取得了30度宽的 “扇形”方向束。此后,射电望远镜的历史便是不断提高分辨率和灵敏度的历史。 甚大阵射电望远镜
自从杨斯基宣布接收到银河系的射电信号后,美国人G·雷伯潜心试制射电望远镜,终于在1937年制造成功。这是一架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前全世界独一无二的抛物面型射电望远镜。它的抛物面天线直径为9.45米,在1.87米波长取得了12度的 “铅笔形”方向束,并测到了太阳以及其它一些天体发出的无线电波。因此,雷伯被称为是抛物面型射电望远镜的首创者。 1946年﹐英国曼彻斯特大学开始建造直径66.5米的固定抛物面射电望远镜﹐1955年建成当时世界上最大的76米直径的可转抛物面射电望远镜。与此同时﹐澳﹑美﹑苏﹑法﹑荷等国也竞相建造大小不同和形式各异的早期射电望远镜。除了一些直径在10米以下﹑主要用于观测太阳的设备外﹐还出现了一些直径20~30米的抛物面望远镜﹐发展了早期的射电干涉仪和综合孔径射电望远镜。六十年代以来﹐相继建成的有美国国立射电天文台的42.7米﹑加拿大的45.8米﹑澳大利亚的64米全可转抛物面﹑美国的直径 305米固定球面﹑工作于厘米和分米波段的射电望远镜(见固定球面射电望远镜)以及一批直径10米左右的毫米波射电望远镜。因为可转抛物面天线造价昂贵﹐固定或半固定孔径形状(包括抛物面﹑球面﹑抛物柱面﹑抛物面截带)的天线的技术得到发展﹐从而建成了更多的干涉仪和十字阵(见米尔斯十字)。 1962年 Ryle 发明了综合孔径射电望远镜并获得了1974年诺贝尔物理学奖。 射电天文技术最初的起步和发展得益于二战后大批退役雷达的"军转民用"。射电望远镜和雷达的工作方式不同,雷达是先发射无线电波再接收物体反射的回波,射电望远镜只是被动地接收天体发射的无线电波.。20世纪50、60年代,随着射电技术的发展和提高,人们研究成功了射电干涉仪,甚长基线干涉仪,综合孔径望远镜等新型的射电望远镜射电干涉技术使人们能更有效地从噪音中提取有用的信号;甚长基线干涉仪通常是相距上千公里的。几台射电望远镜作干涉仪方式的观测,极大地提高了分辨率。 大型射电望远镜阵列
六十年代末至七十年代初﹐不仅建成了一批技术上成熟﹑有很高灵敏度和分辨率的综合孔径射电望远镜﹐还发明了有极高分辨率的甚长基线干涉仪这种所谓现代射电望远镜。另一方面还在计算技术基础上改进了经典射电望远镜天线的设计﹐建成直径100米的大型精密可跟踪抛物面射电望远镜(德意志联邦共和国波恩附近。 上世纪80年代以来,欧洲的VLBI网﹑美国的VLBA阵﹑日本的空间VLBI相继投入使用,这是新一代射电望远镜的代表,它们的灵敏度﹑分辨率和观测波段上都大大超过了以往的望远镜。其中,美国的超常基线阵列(VLBA)由10个抛物天线组成,横跨从夏威夷到圣科洛伊克斯8000千米的距离,其精度是哈勃太空望远镜的500倍,是人眼的60万倍。它所达到的分辨率相当让一个人站在纽约看洛杉矶的报纸。 今天射电的分辨率高于其它波段几千倍,能更清晰地揭示射电天体的内核;综合孔径技术的研制成功使射电望远镜具备了方便的成像能力,综合孔径射电望远镜相当于工作在射电波段的照相机。
『拾』 射电望远镜是那些公司研制
射电望远镜(radio
telescope)是指观测和研究来自天体的射电波的基本设备﹐可以测量天体射电的强度、频谱及偏振等量。包括收集射电波的定向天线﹐放大射电信号的高灵敏度接收机﹐信息记录﹑处理和显示系统等。
经典射电望远镜的基本原理和光学反射望远镜相似﹐投射来的电磁波被一精确镜面反射后﹐同相到达公共焦点。用旋转抛物面作镜面易于实现同相聚焦﹐因此﹐射电望远镜天线大多是抛物面。射电望远镜表面和一理想抛物面的均方误差如不大于λ/16~λ/10﹐该望远镜一般就能在波长大于λ的射电波段上有效地工作。对米波或长分米波观测﹐可以用金属网作镜面﹔而对厘米波和毫米波观测﹐则需用光滑精确的金属板(或镀膜)作镜面。从天体投射来并汇集到望远镜焦点的射电波﹐必须达到一定的功率电平﹐才能为接收机所检测。目前的检测技术水平要求最弱的电平一般应达
10
─20瓦。射频信号功率首先在焦点处放大10~1﹐000倍﹐并变换成较低频率(中频)﹐然后用电缆将其传送至控制室﹐在那里再进一步放大﹑检波﹐最后以适于特定研究的方式进行记录﹑处理和显示。
天线收集天体的射电辐射,接收机将这些信号加工、转化成可供记录、显示的形式,终端设备把信号记录下来,并按特定的要求进行某些处理然后显示出来。表征射电望远镜性能的基本指标是空间分辨率和灵敏度,前者反映区分两个天球上彼此靠近的射电点源的能力,后者反映探测微弱射电源的能力。射电望远镜通常要求具有高空间分辨率和高灵敏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