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首页 > 集团股份 > 外资举牌上市公司争夺控制权

外资举牌上市公司争夺控制权

发布时间:2021-07-12 14:46:12

上市公司被举牌后应履行哪些义务

问题有些不清楚,是举牌方还是被举牌方,上市公司被举牌,对于上市公司来说就是考虑可能被收购或者第一大股东的问题,说白了就是公司的控制权。至于举牌方,义务就是6个月不能卖持有的股票。股权达到5%的整数倍继续公告。有些举牌是长期股权投资为主,不期望达到控股的效果,只是看好上市公司,有些举牌就是想做第一大股东或者控股上市公司。
不知道是不是你想知道的结果!!

② 瞄准“国家队” 安邦增持中国建筑意欲何为

2016年12月6日,中国建筑(601668,股吧)发布公告称,公司11月17日收到安邦资产通知,截至11月17日,安邦资产通过“安邦资产-共赢3号集合资产管理产品”持有公司普通股15亿股,首次达到公司普通股总股本的5%。

清华大学战略新兴产业研究中心主任吴金希在接受《中国企业报》记者采访时认为,近两年来,建筑行业发展势头很好,趋势向稳,尤其是中国建筑在“一带一路”、供给侧改革等国家战略中有很大的发展后劲,所以受到安邦资产的青睐。对于中国建筑来说,社会资本的参与有助于其实力的增强,尤其是在基础建设中是需要花钱的。此外,保险资金通过资本市场进入实体经济,对支持国家基础设施建设和民生工程建设等战略发展都具有积极意义。因此,安邦的此番入股,可以说是一个多赢的局面。

对此,中国建筑方面也向《中国企业报》记者表示,中国建筑欢迎安邦选择中国建筑并成为重要投资方。

举牌央企

“野蛮人”的理性

事实上,自今年11月17日亮牌之后,安邦资产对中国建筑的增持便一发不可收拾,进而导致中国建筑的股价开始飞速上扬。11月29日,还因连续3个交易日内涨幅偏离值累计达20%登上近两年未曾跻身的“龙虎”榜单,引发社会广泛关注。

对此,中国建筑在发布的公告中指出,公司生产经营未发生重大变化,近期公司股价涨幅较大,自11月份以来,涨幅超过50%,敬请投资者注意投资风险。

吴金希认为,中国建筑在安邦资产举牌后股价大幅上涨,说明市场环境在回暖。市场的闲置资金正在关注“明星资本”的动向。而安邦在股市中投资举牌哪里,哪里就上涨,起了一个风向标的作用。

截至2016年三季度末,中国建筑工程总公司以168.79亿股占有绝对控制权,持股比例为56.26%。中国证券金融有限公司和中央汇金资产管理有限责任公司分别以7.05亿股、4.26亿股位列公司第二、第三大股东之席,持股比例分别为2.35%、1.42%。在安邦不减持、其他流通股票不大举集中增持的情况下,安邦仅以目前15亿持股规模就已经超过第二、第三大股东持股数量之和。

“此前‘安邦系’强势入驻民生银行(600016,股吧)、万科地产、金融街(000402,股吧)等上市公司,并‘大打出手’,与被举牌上市公司上演控制权争夺之战,一度被称为资本市场‘门口的野蛮人’。”中企之声研究院院长李锦在接受《中国企业报》记者采访时指出,安邦此番的举牌依然延续着其“野蛮人”的风格,动作大、势头凶猛,但是却是充满“理性”的。

数据显示,过去5年,中国建筑的营业收入已经从4800亿元增长至8800亿元,净利润则从192亿元增加至359亿元。截至今年三季度,中国建筑的营业收入为6702亿元,同比增长9.6%,净利润约328亿元。

“中国建筑块头大、持股比例高,任何举牌方想要动摇其控股地位几乎不可能。显然,安邦的此番举牌,并不是为了争夺中国建筑的控制权,纯粹是为了获得长期稳定的财务回报,实现保险资金的增值保值,与此前的举牌不可同日而语。”李锦称。

有市场策略师分析,从国际上现金流较为稳定的公司分红情况来看,中国建筑16%的分红比例依然有较大的提高空间,如果股利支付率提高到35%—40%的水平,安邦每年将能从中国建筑身上获得10多亿元的现金流,每年的收益率至少在5个点以上。

不必担心

“金股制”与“国资流失”

随着安邦对中国建筑股份的不断增持,引发了市场上资本“野蛮人”染指关键领域的国企以及造成国有资产流失的两大担忧。

业内人士认为,目前,国企70%的资产已经放入上市公司,其中不乏军工、石油、电力等关键领域的资产。中国建筑的基建主业也在PPP和“一带一路”的推动下进一步发力。因此,国企改革应进行顶层分类,上市国企应瞄准“金股制”。

事实上,“金股制”起源于英国国企改革,对于垄断性较强的具有公益性质的企业,政府只占“一股”,平时不参与分红、不干预具体事务,而一旦国家需要或发生重大事件的非常时期,则可行使股东权利,调用甚至无偿征用企业资源。

“一旦进入金股制阶段,则标志着国企改革真正到位。”吴金希认为,“国有资本从绝对控股到相对控股,再到标志性参股,直到非常时期的金股制,这是一个过程,而眼前提出太早,目前来看我国的国有企业也并不具备金股实施的条件。”

对此,李锦也认为现在谈论金股制还为时尚早。“中国国企在完全竞争性的领域,如央企中的房地产子公司、旅游子公司、炼油子公司等,可以借鉴彻底市场化的办法。而在涉及公共事业的领域,如天然气、铁路等,可以借鉴金股制度,政府只持有一股金股不干涉日常运营,但享有独此一份的否决权。现在,远远没有到这一步。”李锦称。

而对于安邦控股逐渐增多,会对国有资产形成控制,甚至造成国有资产流失,在吴金希看来,这种担心也是多余的。“目前,安邦持股的比例较低,还不足以撼动中国建筑的控制权,何况安邦资产入股的还是中国建筑的子公司,不但不会造成国有资产流失,还有助于虚拟经济转入实体经济,对实体经济是一个支撑,是好事。尤其值得一提的是,安邦的入股还有助于中国建筑实现产权多元化,增加企业活力,对其在‘一带一路’的发展中形成较大支持。”

李锦认为,像安邦这样短时间内大举入股中央企业的案例并不是很多,而且势头很猛,这种有组织有策划的市场行为,会引起广泛议论是正常的。但是舆论不必过于紧张,因为以后这种民资举牌中央企业的案例会越来越多。尤其是最近一个阶段,在资本从房地产退出以后,新兴产业和消费行业还缺乏足够吸引力的情况下,社会资本加速向股市流动,属于正常现象。

③ 在什么情况下需要资产重组

以下情况下需要资产重组:

④ 股票举牌是利好还是利空

你好,股票被举牌按照投资者举牌目的不同,会造成不同的影响。
如果投资者回是因为看好股答票后续的上涨而举牌大规模买入持仓。那么,大概率会带动股票价格短期上涨,也有可能会引发大股东争夺上市公司股份控制权,从而引发一波更大的涨幅。
如果投资者是因为恶意举牌争夺上市公司控制权,那么很有可能会使短期股票价格出现不稳定,甚至有可能会影响股票价格持续下跌。而且股票价格也会受到上市公司基本面、市场环境、技术走势等因素,来影响股票价格的涨跌,不一定会完全受到股票消息面的影响。
举牌指的是投资人在证券市场的二级市场上收购的流通股份超过该股票总股本的

5%以上(包括5%)。根据有关法规的规定,必须马上通知该上市公司、证券交易所和证券监督管理机构,在证券监督管理机构指定的报刊上进行公告,并且履行有关法律规定的义务。而且投资者举牌之后,所持股份将至少锁定6个月。
风险揭示:本信息部分根据网络整理,不构成任何投资建议,投资者不应以该等信息取代其独立判断或仅根据该等信息作出决策,不构成任何买卖操作,不保证任何收益。如自行操作,请注意仓位控制和风险控制。

⑤ 保监会监管保险资金股票投资 对A股市场有什么影响

第一招:对股票投资进行分类监管
近年来,保监会按照“放开前端、管住后端”总体思路,持续推进保险资金运用市场化改革,资产规模快速增长,投资收益稳步改善。但同时,近期的一些投资行为也暴露出个别保险机构成为大股东的“一致行动人”,盲目投资到一些毫不相干的行业,偏离了审慎稳健的投资理念。《通知》的出台,正是源于这样一个大背景。
为此,《通知》提出了“分类监管”的核心。即保监会按照一般股票投资、重大股票投资和上市公司收购等三种情形,对保险机构或保险机构与非保险一致行动人投资上市公司股票实施层层递进的差别监管。
对不涉及举牌的一般股票投资行为,不增加限制性措施;开展一般股票投资涉及举牌的,应在信息披露要求基础上进行事后报告;达到重大股票投资标准的,应向监管部门事后备案;涉及上市公司收购的,实行事前核准。
上述所称的一般股票投资,是指保险机构或保险机构与非保险一致行动人投资上市公司股票比例低于上市公司总股本20%,且未拥有上市公司控制权的股票投资行为;重大股票投资,是指持有上市公司股票比例达到或超过上市公司总股本20%,且未拥有上市公司控制权的股票投资行为;上市公司收购,包括通过取得股份的方式成为上市公司的控股股东,或通过投资关系、协议、其他安排的途径成为上市公司的实际控制人,或同时采取上述方式和途径拥有上市公司控制权。
第二招:禁止险企与非保险一致行动人收购上市公司
从《通知》内容来看,重点强化了保险机构与非保险一致行动人的举牌或收购行为监管,并明确禁止保险机构与非保险一致行动人共同收购上市公司。
同时,保险机构与非保险一致行动人如共同开展重大股票投资,新增投资部分应使用自有资金;共同开展一般股票投资发生举牌时,保监会可采取暂停保险机构资金最终流向非保险一致行动人的直接或间接投资等监管措施。
此外,保险机构独立收购上市公司也有行业禁区。保险机构收购上市公司的行业限于保险类企业、非保险金融企业和与保险业务相关、符合国家产业政策、具备稳定现金流回报预期的行业,不得开展高污染、高能耗、未达到国家节能和环保标准、技术附加值较低的上市公司收购。
中国保险资产管理行业协会相关负责人在接受上证报记者采访时表示,此举也是切实落实“财务投资为主,战略投资为辅”的保险资金运用监管原则的体现,再次明确了对股票投资行为的规范和回归,既符合一贯的监管导向和规定,也符合国际惯例。
第三招:险资救市政策恢复常态
《通知》同时明确,保险机构投资单一股票的账面余额不得高于本公司上季末总资产的5%,投资权益类资产的账面余额合计不得高于本公司上季末总资产的30%。这意味着“保险资金救市政策”将退出。
所谓的“保险资金救市政策”,指的是2015年7月8日,针对资本市场的特殊情况,保监会出台了提高保险机构权益类资产投资比例的政策。“投资单一蓝筹股的余额占上季度末总资产的监管比例上限由5%调整为10%;投资权益类资产的余额占上季度末总资产比例达到30%的,可进一步增持蓝筹股票,增持后比例可升至40%”。
记者从保监会了解到,上述政策出台后,的确有少数保险公司运用该政策投资股票,涉及资金约占保险资金运用总额的1%。
业内专家对此表示,适时退出临时性救市政策,有助于上述保险机构防范股票投资集中度风险,并保持相关调控手段的有效性。“并且,政策上给予足够的宽限期,保险机构可在两年或更长时间,将相关资产比例调整至监管比例之内,而随着保险机构自身资产规模的增长,其投资比例呈现自然下降,不会对资本市场形成资金压力。因此,宽限期的设置将大幅降低对资本市场的扰动。”
其实,“保险资金救市政策”这一阶段性政策恢复常态,早在市场预期之内。“现在市场已基本稳定,并且大家普遍看好在深化改革的大背景下资本市场的发展前景,在这种情况下,临时性的救市措施可以也应当及时撤出。”中国保险资产管理行业协会上述负责人进一步表示,从国际成熟市场看,特殊时期采取的救市措施都会根据市场发展变化情况逐步撤出。
监管加强之后,有市场人士担忧:保险资金是否会减少在A股市场的投资力度?
对此,多位受访的保险投资圈专家表示,保监会加强监管意在推动保险资金进行分散投资、价值投资和长期投资,在保费收入稳健增长、保险资金权益投资比例上限远未用足的背景下,保险资金投资A股的规模不会减少反而可能会增加。
但投资方式或会发生变化,未来保险机构将以财务投资为主、战略投资为辅,举牌并介入上市公司经营管理等激进行为将减少,更多是对低估值、高分红等优质上市公司进行分散、价值投资。
这一论断的逻辑在于,当前保险资金股票投资余额约1.2万亿元,占保险资金运用总额的比例不到10%,距离调整后的监管上限(30%)尚有较大空间。记者在梳理过往数年的数据后发现,即使是在牛市时期,保险资金权益投资的实际比例也从未达到“顶格”过,基本都在25%以内。

⑥ 上市公司的资产重组方式主要有

您好!
上市公司资产重组分为五大类:
(1)收购兼并。
(2)股权转让,包括非流通股的划拨、有偿转让和拍卖等,以及流通股的二级市场购并(以公告举牌为准)。
(3)资产剥离或所拥有股权出售,是指上市公司将企业资产或所拥有股权从企业中分离、出售的行为。
(4)资产置换,包括上市公司资产(含股权、债权等)与公司外部资产或股权互换的活动。
(5)其他类。

如能进一步提出更加详细的信息,则可提供更为准确的法律意见。

阅读全文

与外资举牌上市公司争夺控制权相关的资料

热点内容
韩元128000是多少人民币 浏览:58
借贷宝内部贷款一万的额度 浏览:298
8元人民币兑韩币 浏览:621
个人外汇结算账户结汇 浏览:109
美元与黄金价格反向变动 浏览:177
菲律宾350比是人民币多少 浏览:53
云南工业投资控股集团招聘 浏览:343
在生铝锭价格 浏览:63
驻马店太平洋投资担保有限公司 浏览:930
智荟理财 浏览:357
5年10年指数基金 浏览:733
能反映主流资金的指标公式 浏览:734
10年期国债期货价格在哪看 浏览:912
混合股股票 浏览:589
众生药业定向增发价格 浏览:76
股票就像小三 浏览:144
外汇战法排行 浏览:639
南京什么宝理财 浏览:997
黄金的未来走势 浏览:616
cpa融资租赁 浏览:74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