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江苏北人机器人系统股份有限公司主营业务是什么
江苏北人的主营业务是提供工业机器人自动化、智能化的系统集成整体解决方案,主要涉及柔性自动化、智能化的工作站和生产线的研发、设计、生产、装配及销售。如果你想了解更多的话可以上江苏北人的官网看一下。
Ⅱ 江苏北人的科研优势主要是什么
答:
是的,据我了解到的,江苏北人主要优势在汽车制造行业的工业机器人系统集成领域,其实在国内汽车行业发展初期,国际工业机器人企业与国际知名大型汽车企业通常存在长期合作关系,由于我国的大型汽车企业主要采取与国际知名汽车企业合资经营的方式,国际工业机器人企业的产品以汽车生产线配套的形式进入中国,垄断系统集成市场。随着汽车工业的发展以及对工业机器人本体技术和相关应用工艺的掌握,国内系统集成商逐渐发展起来。近年来,由于汽车行业竞争加剧、车型更新换代频率加快,汽车及其零部件厂商逐渐提高产线的差异化需求,缩短产线的交付周期和售后服务的响应时间。国际厂商的规模优势以及工业机器人制造优势已不再是竞争的关键因素,以江苏北人为代表的本土系统集成商凭借对汽车及其零部件行业的深入理解、对连接工艺的全面掌握以及及时周到的全方位服务,在这一领域逐渐取得竞争优势,并逐步提升市场份额,汽车领域系统集成行业处于“进口替代”阶段。
其它:江苏北人参与研发的运载火箭贮箱智能焊接装备与工艺,已成功应用于长征运载火箭多个型号,实现运载火箭贮箱的生产整体效率提高30%以上,产能提高60%以上,突破了国外技术封锁,攻克重大技术难关,经中国航天科技集团公司鉴定总体技术达到国际先进水平。
Ⅲ 江苏北人机器人怎么样
江苏北人机器人系统股份有限公司是一家提供工业机器人自动化、智能化的系统集成整体解决方案的机器人系统集成商,主要涉及柔性自动化、智能化的工作站和生产线的研发、设计、生产、装配及销售。)
所谓工业机器人系统集成,是以工业机器人为基础,对工业机器人进行二次应用开发并集成相关工艺设备、制造工艺及软件等,使其成为满足终端客户特定生产需求的非标准化、个性化的成套工作站或生产线。在国内智能机器人装备业中,江苏北人作为国家知名高新技术企业被众多大型工业、汽车业所看好。
据悉,2018 年中国市场的工业机器人销量约为16.5万台(约70亿美元,全球42万台,约180亿美元)。据预测,2021年中国市场的工业机器人销量将达到 29 万台,占全球市场销售份额的46%,机器人系统集成市场规模约为机器人本体市场规模的3倍,可谓是一片新蓝海,大有可为。分析人士认为,中国机器人及智能装备行业未来3-5年整体将处于“成长性”阶段,具体呈现“机器换人”需求持续增长、市场份额集中化、技术迭代等趋势。
Ⅳ 中签江苏北人,股价能到多少
目前市场上看新股发行量大,一般新股发行只要开版了就出手好了,股价是很多因素影响的难以预测到手了多少钱。开板了卖出保护已经盈利比较好一点
Ⅳ 江苏北人离散制造是什么
这个我了解过,是指由多个零件经过一系列不连续的工序加工、装配形成产品的制造过程,典型离散制造行业包括汽车、航空航天、船舶、金属加工等。
Ⅵ 有谁知道江苏北人这家公司是干什么的吗
江苏北人主要是以机器人应用技术为核心,以市场需求为导向,致力于提供自动化、智能化系统集成服务的高新技术企业。
Ⅶ 江苏北人机器人系统股份有限公司怎么样
简介: 公司前身是北人机器人系统(苏州)有限公司,成立于2011年12月26日;2015年9月25日,公司更名为江苏北人机回器人系统股份有限答公司。
法定代表人:朱振友
成立时间:2011-12-26
注册资本:8250万人民币
工商注册号:320594000217668
企业类型:股份有限公司(非上市)
公司地址:苏州工业园区青丘巷1号
Ⅷ 江苏北人都有哪些客户呢
江苏北人在汽车行业终端用户有上汽、一汽、长安、东风、宇通、吉利、北汽等国产和合资品牌,高端装备行业产品客户有上海航天、沈阳飞机、沈阳黎明、卡特彼勒、西安昆仑和振华重工等。这些在官网上都有介绍的,你可以上他们的官网了解一下。
你可以在这个公司官网就可以查看这个关联交易这块的,谁是股东,谁是总经办这块的啊
Ⅹ 江苏北人的产品其主要原材料是
江苏北人专注核心技术开发 自主能力强
机器人的研发、制造、应用已成为衡量一个国家科技创新和高端制造水平的重要标志。江苏北人作为工业机器人系统集成的佼佼者,属于典型的硬科技代表。据了解,江苏北人董事长兼总经理朱振友先生、副总经理林涛先生是国内较早一批焊接机器人领域研究专家,拥有二十年以上的研究经验,对自动化、柔性化、智能化生产制造有独到的行业见解和丰富的技术经验。
作为一家高新技术企业,江苏北人技术优势明显。并通过数百个项目的成功实施,江苏北人也积累了丰富的系统集成项目经验,通过持续不断的研发创新投入,目前拥有14项授权发明专利、16项授权实用新型专利和10项软件著作权,并已系统掌握5大核心技术:柔性精益自动化产线设计技术、产线虚拟设计与仿真技术、工业控制与信息化技术、生产过程智能化技术、先进制造工艺集成应用技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