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首页 > 集团股份 > 海尔集团实控人

海尔集团实控人

发布时间:2021-07-13 06:57:41

❶ 海尔的主要股东及股东背景

青岛海尔创立于1984年,期间换过很多的股东,现在主要股东有:

  1. 海尔电器国际股专份有限属公司,占股23%,海尔实际管理者。我们也可以认为是青岛海尔的一部分。企业法人是青岛海尔新经济咨询公司,以及海尔集团

  2. 海尔集团公司,占股19.60%,海尔集团是全球领先的整套家电解决方案提供商和虚实融合通路商。企业出资人属于青岛市第二轻工业局,属于国企。

  3. 香港中央结算有限公司,占股8.94%,经营香港的中央结算及交收系统,乃认可的结算机构。是香港政府直接持股创立。

  4. 青岛海尔创业投资咨询有限公司,占股2.93,

  5. 其余都是一些基金公司,私募公募基金占股都很少。其中全国社保基金一零四组合占股1.53%,中国人寿保险股份有限公司-分红-个人分红-005L-FH002沪占股1.68.

    由于是上市公司,股权比较复杂,只能知道排名前十的股东。

❷ 海尔集团所有的下属子公司有多少,分别是拜求!

目前是有三个:

1、海尔智家(A股上交所)

2、海尔生物(A股科创板)

3、海尔电器(港股港交所)

创投孵化出了很多独角兽、瞪羚企业,陆续还会有旗下公司独立上市。

❸ 青岛海尔集团中层领导名单

1、OEC管理模式

海尔借鉴国外先进的管理方法,创造了OEC(OverallEveryControlandClear)模式,即目标系统、日清系统和激励机制共内同组成的管容理模式,称之为海尔的管理模式。

2、“市场链”负债机制

从1999年开始,海尔又创新管理模式:实行“市场链”SST负债机制。

3、80/20责任原则

海尔集团灵活地将“马特莱法则”,又称80:20法则运用于干部管理。即从管理学角度,把80:20作为确定比值,要侧重抓关键的人、关键的环节、关键的项目,即20%,以带动80%。

(3)海尔集团实控人扩展阅读:

海尔管理模式:从OEC管理到市场链流程再造,到基於“人单合一”的T模式海尔集团2008年实现全球营业额1220亿元,已经从国内企业发展为跨国企业。海尔的成功与其独特的管理模式是密不可分的。

从1990年初开始实施“日事日毕、日清日高”的OEC管理模式,到1998年开始实施以市场链为纽带的业务流程再造,再到2005年底开始实施基於“人单合一”的T模式,海尔管理模式就在於管理的不断创新。

❹ 海尔集团的全资和控股的企业有哪些谢了!

海尔集团简介
创立于1984年崛起于改革大潮之中的海尔集团,是在引进德国利勃海尔电冰箱生产技术成立的青岛电冰箱总厂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在海尔集团首席执行官张瑞敏“名牌战略”思想的引领下,海尔经过十八年的艰苦奋斗和卓越创新,从一个濒临倒闭的集体小厂发展壮大成为在国内外享有较高美誉的跨国企业。

海尔集团从无到有、从小到大、从弱到强、从国内到海外的发展业绩,可以浓缩在下面这组数字中:
2002年海尔实现全球营业额711亿元,是84年的20000多倍;2002年,海尔跃居中国电子信息百强之首。

18年前,工厂职工不足800人;2002年,海尔不仅职工发展到了3万人,而且拉动就业人数30多万人。
1984年只有一个型号的冰箱产品,目前已拥有包括白色家电、黑色家电、米色家电、家居集成在内的96大门类15100多个规格品种的产品群。在全球,很多家庭都是海尔产品的用户。

用户的忠诚度是与海尔产品的美誉度紧紧联系在一起的,19年间,海尔的无形资产从无到有,2003年海尔品牌价值评估为530亿元,再次蝉联中国最有价值品牌榜首。

海尔产品依靠高质量和个性化设计赢得了越来越多的消费者。2003年,海尔获准主持制定四项国家标准,标志着海尔已经将企业间竞争由技术水平竞争、专利竞争转向标准上的竞争。在国内市场,海尔冰箱、冷柜、空调、洗衣机四大主导产品均拥有30%左右的市场份额。在海外市场,据全球权威消费市场调查与分析机构EUROMONITOR最新调查结果显示,海尔集团目前在全球白色电器制造商中排名第五,海尔冰箱在全球冰箱品牌市场占有率排序中跃居第一。海尔集团坚持走出国门创名牌,目前,已建立起一个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全球设计网络、制造网络、营销与服务网络。现有设计中心18个,工业园10个(其中国外2个,分别位于美国和巴基斯坦;国内8个,其中5个在青岛,合肥、大连、武汉各有一个,海外工厂13个)。营销网点58800个,服务网点11976个。海尔产品已进入欧洲15家大连锁店的12家、美国10家大连锁店的9家。在美国、欧洲初步实现了设计、制造、营销三位一体的本土化布局。其中国外最大的工业园在美国南卡州,2000年3月,美国本土生产的海尔冰箱已经进入美国消费者的家庭。2002年,海尔海外十三个工厂全线运营。

随着海尔国际化战略的推进,海尔与国际著名大公司之间也从竞争向多边竞合关系发展。2002年1月8日和2月20日分别与日本三洋公司和台湾声宝集团建立竞合关系,实现优势互补、互换市场、资源共享、双赢发展。

2002年3月4日,海尔买下纽约中城格林尼治银行大厦这座标志性建筑作为海尔在北美的总部,表明海尔品牌已初步得到了美国消费者的认可,海尔要在美国扎下根去。2003年8月20日,海尔灯箱广告在日本东京银座四丁目这一黄金地段点亮,这是中国企业第一个在东京银座竖起的广告牌,也成为中国企业在海外影响力上升的标志。

2002年海尔实现海外营业额10亿美元,是中国家电业出口创汇最多的企业。

海尔十八年来的高速发展,最主要的就是靠创新。海尔的创新三原则即创新的目标、本质和途径分别是:创新的目标就是创造有价值的定单,创新的本质就是创造性的破坏,创新的途径就是创造性的借鉴和模仿。

在海尔的创新体系中,战略创新起着关键作用。

在1984年到1991年名牌战略期间,别的企业上产量,而海尔扑下身子抓质量,7年时间只做一个冰箱产品,磨出了一套海尔管理之剑:“OEC管理法”,为未来的发展奠定了坚实的管理基础。

在1992年到1998年的多元化战略期间,别的企业搞“独生子”,海尔走低成本扩张之路,吃“休克鱼”,建海尔园,“东方亮了再亮西方”,以无形资产盘活有形资产,成功地实现了规模的扩张。

在1998年至今的国际化战略阶段,别的企业认为海尔走出去是“不在国内吃肉偏要到国外喝汤”;而海尔坚持“先难后易”、“出口创牌”的战略,搭建起了一个国际化企业的框架。

2002年,海尔通过在产业领域创出的品牌信誉进入金融业,在金融领域迅速启动,发展顺利:海尔控股的青岛商业银行进入良性发展,2002年成立的保险代理公司、海尔纽约人寿保险合资公司、财务公司为进入国际资本市场奠定基础,为集团日后的发展搭建更为广阔的舞台。

18年前,海尔名不见经传;18年后,海尔美誉飘香:美国《家电》杂志统计显示海尔是全球增长最快的家电企业;英国《金融时报》评选“亚太地区声望最佳企业”,海尔名列第七;美国科尔尼管理顾问公司也将海尔评为“全球最佳运营企业”。同时,张瑞敏也获得了中国企业家目前在全球范围内的最高美誉,1999年12月7日,英国《金融时报》评出“全球30位最受尊重的企业家”,张瑞敏荣居第26位。2002年12月26日出版的美国《远东经济评论》公布亚太最佳企业排名,海尔位居中国最佳企业第一名。2003年1月,著名的英国《金融时报》发布了2002年全球最受尊敬企业名单,海尔雄居中国最受尊敬企业第一名。2003年8月美国《财富》杂志分别选出“美国及美国以外全球25位最杰出商界领袖”,在“美国以外全球25位最杰出商界领袖”中,海尔集团首席执行官张瑞敏排在第19位。

近年来,海尔已经有十几个成功的案例进入哈佛大学、洛桑国际管理学院、欧洲工商管理学院、日本神户大学等著名高等学府的案例库,成为全球商学院的通用教材,这在中国企业界是唯一的。这标志着海尔已经从18年前学习借鉴国外先进管理方法发展到以自己的创新管理进入国际管理界的前沿。

海尔的近期目标是进入世界白色家电前三强,并在此基础上向该领域的顶峰冲击。

❺ 海尔集团的股权结构

海尔集团公司及其一致行动人占股41.07%,境内外投资者占股58.93%,海尔智家股份有限公司在海尔集团占股43.72%。

前十名股东持股情况:

海尔电器国际股份有限公司:20.64%

海尔集团公司:17.59%

香港中央结算有限公司:7.29%

GIC PRIVATE LIMITED:4.42%

中国证券金融股份有限公司:2.99%

青岛海尔创业投资咨询有限公司:2.83%

KKR HOME INVESTMENT S.A R.L. :2.64%

全国社保基金一零四组合:1.66%

中央汇金资产管理有限责任公司:1.14%

全国社保基金一零三组合:0.99%

(5)海尔集团实控人扩展阅读

海尔创业于1984年,成长在改革开放的时代浪潮中。30年来,海尔始终以创造用户价值为目标,一路创业创新,历经名牌战略、多元化发展战略、国际化战略、全球化品牌战略四个发展阶段,2012年进入第五个发展阶段——网络化战略阶段,海尔目前已发展为全球知名白色家电品牌。

海尔致力于为全球用户提供美好生活解决方案。海尔通过建立人单合一双赢的自主经营体模式,对内,打造节点闭环的动态网状组织,对外,构筑开放的平台,成为全球白电行业领先者和规则制定者,全流程用户体验驱动的虚实网融合领先者,创造互联网时代的全球化品牌。

❻ 海尔集团公司是外资还是中国民营企业

截止2019年,公司类型是股份有限公司(中外合资、上市)。

法定代表人是梁海山,登记机关是青岛市市场监督管理局,注册资本是636841.67 万人民币,企业地址是青岛市崂山区海尔工业园内。

经营范围:电器、电子产品、机械产品、通讯设备及相关配件、工业自动化控制设备、计算机软硬件及辅助设备的研发与制造;家用电器及电子产品技术咨询服务;进出口业务(按外经贸部核准范围经营);批发零售:国内商业(国家禁止商品除外)。

(6)海尔集团实控人扩展阅读:

2016年8月,青岛海尔股份有限公司在"2016中国企业500强"中排名第84位。2018年,青岛海尔正式入围《财富》世界500强。2019年9月1日,2019中国战略性新兴产业领军企业100强榜单在济南发布,海尔集团公司排名第38位。

2018年互联网交易产生交易额2727亿元,同比增长73%,包含海尔产品也包括社会化的B2B、B2C业务。2017年年报显示,公司全年实现收入1592.54亿元,增长33.68%;实现归母净利润69.26亿元,增长37.37%。

❼ 海尔公司的创始人是谁

海尔公司的创始人是张瑞敏。

张瑞敏,海尔集团党委书记、董事局主席、首席执行官。张内瑞敏于1984年12月,出任海容尔的前身青岛电冰箱总厂厂长,1988年12月,带领海尔获得了中国电冰箱史上第一枚质量金牌。1991年12月,成立海尔集团,任总裁。

(7)海尔集团实控人扩展阅读:

诞生于1984年的海尔,是海尔集团家电主品牌。全球设有29个制造基地、8个综合研发中心、19个海外贸易公司,产品涵盖冰箱冷柜、洗衣机、热水器、空调、电视、厨电、智慧家电和定制产品八大品类。

海尔集团在总裁张瑞敏提出的“名牌战略”思想指导下,通过技术开发,精细化管理、资本运营,兼并控股及国际化,使一个亏空147万元的集体小厂迅速成长为中国家电第一名牌。

创业初期,只有一个产品,全厂职工不到800人,现在海尔拥有42大门类8600余规格品种的名牌产品群,职工2万多人。海尔从引进冰箱技术起步,现在依靠成熟的技术和雄厚的实力在东南亚、欧洲等地设厂,并实现成套家电技术向欧洲发达国家出口的历史性突破。

❽ 海尔到底是国企还是私企

中外合资的,外方是德国海尔集团,国有企业转型的合资企业。

海尔创业于1984年,成长在改革开版放的时代浪潮中。30年来,海尔始终以创造用户价值为目标,一路创业创新,历经名牌战略、多元化发展战略、国际化战略、全球化品牌战略四个发展阶段,2012年进入第五个发展阶段——网络化战略阶段,海尔目前已发展为全球知名白色家电品牌。

海尔致力于为全球用户提供美好生活解决方案。海权尔通过建立人单合一双赢的自主经营体模式,对内,打造节点闭环的动态网状组织,对外,构筑开放的平台,成为全球白电行业领先者和规则制定者,全流程用户体验驱动的虚实网融合领先者,创造互联网时代的全球化品牌。

(8)海尔集团实控人扩展阅读

“海尔之道”即创新之道,其内涵是:打造产生一流人才的机制和平台,由此持续不断地为客户创造价值,进而形成人单合一的双赢文化。同时,海尔以“没有成功的企业,只有时代的企业”的观念,致力于打造基业长青的百年企业,一个企业能走多远,取决于适合企业自己的价值观,这是企业战略落地,抵御诱惑的基石。

海尔的核心价值观是:

是非观——以用户为是,以自己为非

发展观——创业精神和创新精神

利益观——人单合一双赢

参考资料:青岛海尔股份有限公司--网络

阅读全文

与海尔集团实控人相关的资料

热点内容
混合股股票 浏览:589
众生药业定向增发价格 浏览:76
股票就像小三 浏览:144
外汇战法排行 浏览:639
南京什么宝理财 浏览:997
黄金的未来走势 浏览:616
cpa融资租赁 浏览:744
深股通流入资金周排名 浏览:759
通达信普及版带交易吗 浏览:911
至尊外汇 浏览:123
2019投资界大健康投资峰会 浏览:683
恒指期货一个交易日是几点到几点 浏览:606
个人质押贷款期限一般为 浏览:862
欧元汇率人民币即期 浏览:328
25日人民币兑换澳元汇率 浏览:497
紫金银行理财 浏览:55
中泽股票 浏览:921
跃岭股票 浏览:326
2015年97号汽油价格 浏览:964
中证500指数天天基金净值查询 浏览:37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