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首页 > 集团股份 > 瑞银集团人平收入

瑞银集团人平收入

发布时间:2021-07-15 13:01:25

Ⅰ 我国人平收入是多少

人均收入有意思吗?只要你感觉你的收入能够维持家庭日常开支就行。 2008最新各省市的GDP和人均收入排名 中国各省GDP排名 名次GDP(亿元) 人均GDP(元) 1 广东 29863 32142 2 山东 25326 27148 3 江苏 24738 32985 4 浙江 17633 35730 5 河南 14234 15056 6 河北 13387 19363 7 上海 11658 65473 8 辽宁 10418 24645 9 四川 9657 11708 10 北京 8879 57431 11 湖北 8451 14733 12 福建 8440 23663 13 湖南 8366 13123 14 黑龙江 7081 18463 15 安徽 6906 11180 16 内蒙古 6140 25558 17 山西 5465 16143 18 广西 5386 11417 19 江西 5323 12204 20 天津 5014 47972 21 陕西 4806 12843 22 吉林 4693 17211 23 云南 4260 9459 24 重庆 3938 14011 25 新疆 3305 16164 26 贵州 2543 6742 27 甘肃 2494 9527 28 海南 1121 13361 29 宁夏 769 12695 30 青海 706 12809 31 西藏 326 11567 中国各城市GDP排名: 上海市 12001.16亿13.3%沪01 北京市 9006.20亿12.3%京01 广州市 7050.78亿14.5%粤01 深圳市 6765.41亿14.7%粤02 苏州市 5700.85亿16.0%苏01 天津市 5018.28亿15.1%津01 重庆市 4111.82亿15.6%渝01 杭州市 4103.89亿14.6%浙01 无锡市 3858.00亿15.3%苏02 青岛市 3786.52亿16.0%鲁01 佛山市 3588.50亿19.2%粤03 宁波市 3433.08亿14.8%浙02 成都市 3324.36亿15.3%川01 南京市 3275.00亿15.6%苏03 东莞市 3151.00亿18.1%粤04 武汉市 3141.50亿15.6%鄂01 大连市 3131.00亿17.5%辽01 沈阳市 3073.90亿17.7%辽02 烟台市 2878.97亿16.6%鲁02 唐山市 2779.14亿15.0%冀01 济南市 2554.29亿15.7%鲁03 哈尔滨 2436.80亿13.5%黑01 郑州市 2421.00亿16.0%豫01 石家庄 2393.00亿13.2%冀02 泉州市 2288.60亿16.0%闽01 长沙市 2190.25亿16.0%湘01 温州市 2157.00亿14.3%浙03 南通市 2111.82亿16.2%苏04 长春市 2089.00亿17.7%吉01 潍坊市 2056.02亿15.8%鲁04 福州市 1974.59亿15.1%闽02 绍兴市 1971.00亿14.3%浙04 淄博市 1945.02亿16.0%鲁05 常州市 1880.00亿15.6%苏05 大庆市 1822.40亿10.5%黑02 西安市 1737.10亿14.6%陕01 济宁市 1736.01亿16.3%鲁06 台州市 1722.89亿14.5%浙05 徐州市 1679.56亿15.3%苏06 临沂市 1660.46亿16.2%鲁07 东营市 1658.42亿16.1%鲁08 邯郸市 1609.50亿14.9%冀03 洛阳市 1595.50亿16.0%豫02 嘉兴市 1585.18亿14.4%浙06 威海市 1583.45亿15.3%鲁09 沧州市 1485.69亿13.9%冀04 金华市 1462.45亿14.8%浙07 昆明市 1393.69亿12.5%云01 南昌市 1390.10亿15.5%赣01 厦门市 1375.26亿16.1%闽03 保定市 1373.40亿12.0%冀05 盐城市 1368.00亿15.0%苏07 鞍山市 1350.40亿16.3%辽03 南阳市 1338.50亿13.1%豫03 合肥市 1334.20亿18.1%皖01 扬州市 1311.00亿15.7%苏08 包头市 1275.00亿20.0% 内蒙古01 太原市 1254.95亿16.4%晋01 泰安市 1226.10亿16.1%鲁10 镇江市 1213.00亿15.5%苏09 中山市 1210.69亿14.7%粤05 泰州市 1202.20亿15.7%苏10 德州市 1180.82亿15.2%鲁11 鄂尔多斯 1150.90亿25.9% 内蒙古02 呼和浩特 1100.90亿18.0% 内蒙古03 江门市 1095.33亿15.0%粤06 惠州市 1085.11亿14.1%粤07 茂名市 1066.27亿13.1%粤08 南宁市 1062.99亿17.1%桂01 滨州市 1030.29亿16.9%鲁12 聊城市 1022.96亿16.2%鲁13

Ⅱ 瑞士人均收入10万美元,普通工人收入如何

瑞士,是中欧国家之一,他是一个发达国家,是欧洲大陆上,最为出名的雇佣军产地,由于信用良好,出生于这里的战士,往往会受到其余各国军队的热烈欢迎。瑞士作为永久中立国,都得以保全了自己的和平与稳定,也是因此,这里成为了少数几个未受战乱影响的国家之一。

二.冷漠

国家人口少,实际上在这个国家对于社交也是非常冷漠的,他们之间的人际交往是非常冷漠的,人与人之间的交谈是非常少的,这也就导致了他们之间的利益关系是各管各的,也不会太过于抢。

Ⅲ 为什么人存大钱都要到瑞士银行

瑞士银行
瑞士联合银行集团——跨越式发展

曾经有一个小幽默,讲的是有一位富人提着大把美钞走进瑞士一家银行,要求开立一个存款账户,银行柜台人员问他:“先生,您要存多少钱”?那位先生环顾四周,神秘兮兮、小声地告诉柜台:“500万美元”。银行柜台人员大声地对先生说:“先生不要不好意思,尽管瑞士很富裕,但贫穷不是您的过错”。虽然只是一个小幽默,多少有些夸张成分,但绝对不是空穴来风。它反映出瑞士这个国家多么富庶和瑞士的银行多么“牛气”。瑞士乃至全世界如果真有这么一家牛气的银行,这家银行非瑞士联合银行集团莫属,它是全球资产规模最大的银行。

瑞士联合银行集团的地位

瑞士是欧洲最富有的国家,也是全球最富有的国家之一。在瑞士有两大东西其它国家难以匹敌,一是钟表,二是银行。2004年年底,瑞士人均金融资产超过165000欧元,在岸(onshore)金融资产总计超过1万亿欧元。瑞士也是全球最大的离岸(offshore)金融中心,持有全球30%的离岸货币,总额接近2万亿欧元。瑞士还是全球名副其实的银行王国,银行产业是瑞士第一大支柱产业。2004年,瑞士金融产业创造了瑞士GDP的14%,银行产业对国民经济的贡献率同样属于金融强国的德国、法国和美国的两倍。瑞士的银行管理着全球1/4到1/3的国际投资私人财富,所以在私人银行服务和财富管理两大金融领域,瑞士银行占有极大的市场份额。银行产业还是瑞士劳动生产率最高的产业,人均产出超过35万欧元,比瑞士国内平均劳动生产率高出3倍以上②。

瑞士的银行体系由州立银行(Cantonal banks)、大银行(Big banks)、地方和储蓄银行(Regional banks & savings banks)、信用合作银行(Raiffeisen banks)和包括外资银行在内的其它银行(Other banks)组成。2003年,瑞士全国银行总数达378家。

支撑瑞士银行产业的是它的“大银行”。经过1993年和1997年两次重量级的“大象联姻”,1993年瑞士信贷银行与民族银行合并、1997年瑞士联合银行与瑞士银行公司合并,如今的瑞士“大银行”仅存两家,瑞士联合银行集团(UBS AG)以及瑞士信贷集团(Credit Suisse Group)。

瑞士联合银行集团是现今瑞士最大的银行,也是全球屈指可数的金融机构之一。可以毫不夸张的说,瑞士庞大的银行产业和全球金融中心的地位,实际上主要是靠瑞士联合银行集团来支撑的。在瑞士国内,瑞士联合银行的资产和负债均接近瑞士整个银行业资产和负债的40%,雇员数占银行雇员总数的30%以上。在国际上,瑞士联合银行集团是全球最大的私人银行,全球最大的外汇交易商,全球最大的资产管理商,在全球商业银行和投资银行领域的地位如日中天。很多时候,瑞士联合银行集团就是瑞士银行产业的象征和代名词。

自从1997年瑞士联合银行集团成立以来,资本和资产规模不断扩大,业绩持续增长,全球影响力大大增强,取得了骄人的成绩,由一家仅仅在欧元区内有一定影响的银行发展成为全球金融市场的有力竞争者。2005年一跃成为全球资产规模排名第一的全球金融业龙头老大。

联合银行集团成功经验已引起分析家们极大地关注,其优秀的管理技术和企业文化得到人们的一致赞赏,以致国外有分析家认为:“如果说今天的瑞士联合银行集团有什么弱点,那就是它成功太多和太久”。

为什么瑞士联合银行集团能够取得如此的成功?2005年瑞士联合银行集团提出的发展战略作出了很好的注脚,即:“同一个信念,同一个团队,同一个目标,同一个UBS(One belief, One team, One focus, now, One UBS)”。

从表面看,这只是瑞士联合银行集团的一个形象广告或品牌战略,它决定放弃过去花重金获得的华宝和普惠等品牌,而使用统一的UBS品牌。但是,对瑞士联合银行集团的发展历史进行分析,我们会发现,“四个一工程”是瑞士联合银行集团的成功之道。

瑞士联合银行集团的发展

1997年的瑞士联合银行(UBS)与同样历史悠久也同样属于当时瑞士“大银行”的瑞士银行公司(SBC)进行了瑞士银行史上最大的合并。这是一桩引起当时全球银行业轰动的合并案例,合并的直接结果是产生了一家既有悠久的历史传承,又有崭新的品牌形象的瑞士联合银行集团(UBS AG)。当时,新的瑞士联合银行集团的总资产达到10160亿瑞士法郎,员工总数27611人,有分行357家,分布在全球50多个国家。合并使瑞士联合银行集团成为当时欧洲最大的银行和全球第4大银行,管理的客户资产达到13200亿瑞士法郎,奠定了其全球最大的私人银行和全球最大的资产管理机构的地位。

瑞士联合银行与瑞士银行公司为什么要合并?在瑞士国内,瑞士联合银行历史上的百年老对手瑞士信贷集团与民族银行进行了合并,瑞士联合银行失去了瑞士银行业龙头老大的地位,瑞士银行公司失去的市场份额更大,只有两家银行主动联合,才能夺回失去的霸主地位;在国际方面,英国汇丰银行对米特兰银行的收购已经完成并组建了汇丰控股,日本的东京银行和三菱银行的合并也早已结束,组建了新的东京三菱金融集团,德意志银行对美国信孚银行的收购接近尾声,美国的花旗银行、摩根银行和美洲银行都在紧锣密鼓商谈对其他美国银行的收购事宜,新一轮全球银行业购并高潮即将到来。面对内外竞争压力,瑞士联合银行和瑞士银行公司选择适当的购并成为必然。

1998年,两大银行合并完成后,瑞士联合银行集团的董事会首先完成了对业务部门的改组,将银行的业务部门划分成私人和公司客户管理(UBS Private and Corporate Clients)、资产管理(UBS Asset Management)、私人银行(UBS Private Banking)、投资银行(UBS Investment Banking)和私人产权(UBS Private Equity)等5大部门,放弃了SBC品牌而统一使用UBS品牌,在较短的时间内顺利度过了磨合期。

但是,瑞士联合银行集团生不逢时,正遇上美国高新技术泡沫破裂,原瑞士银行公司在美国市场对冲基金的投资损失惨重,特别是持有大量头寸的美国长期资本管理公司(Long Term Capital Management)的破产,造成了瑞士联合银行集团超过10亿美元的巨额损失。不过,瑞士联合银行集团是一家善于吸取教训的银行,这一次的失败带来了它在投资决策上的重大改变和此后的巨大成功。

1999年,瑞士联合银行集团继续对原有业务进行整顿,在金融市场上有进有退。鉴于保险业利润微薄和前景不明,它首先中止了与瑞士再保险长达10年的合作协议,出售了持有的瑞士再保险股份及与瑞士再保险的合资的企业,从此主动退出保险业的历程。为了避免由于业务重叠产生内部冲突和效率损失,它又将原UBS的国际贸易融资业务出售给标准渣打银行,并出售已经持有的Argor Heraeus SA 的75%的股份。为了发挥比较优势,它加大了私人银行和资产管理业务的投入,收购了美洲银行的欧洲和亚洲私人银行业务,并扩充了旗下华宝公司(UBS Warburg Dillon Read)的交易大楼,使它成为欧洲最大的证券交易场所,还收购了百慕大有名的全球资产管理公司(Global Asset Management),并将其并入它的私人银行。为了在美国金融市场站稳脚跟,瑞士联合银行集团对原有UBS和SBC在美国纽约证交所发行的股票进行了置换,重新以美国存托债券(ADR)方式发行UBS AG的股票,并且大获成功,此举使UBS AG成为第一家在纽约证交所上市的非美国金融集团。

2000年,瑞士联合银行集团。在两方面继续进行业务调整:一是收缩瑞士本土的业务,扩充美国市场的业务,出售几家业务重心在瑞士的机构,收购几家美国公司,完善集团在美国的业务布局;二是继续收缩保险业务,再一次出售原来持有的几家保险公司股份,同时加大在电子网络及相关业务的投入,成为第一家能够提供全面的网上银行业务的瑞士银行。

2001年,瑞士联合银行集团的最大动作是以120亿美元的价格完成对美国著名的投资银行普惠公司(PaineWebber)的收购,并将其改组为瑞银普惠(UBS PaineWebber)。普惠是一家老牌的投资银行,在美国紧跟高盛、美林、摩根士丹利和JP摩根,是美国证券市场公认的一级交易商,在资产管理和证券经纪等方面犹有盛名。瑞士联合银行集团的此举无疑进一步扩展和巩固了它在利润丰厚的美国投资银行领域的地位。由于对瑞士联合银行集团前景看好,收购消息宣布的当天,普惠的股票就上涨了40%。当然,此次购并也给瑞士联合银行集团的管理层带来一个重大的难题,就是怎样有效地整合旗下的瑞银华宝和瑞银普惠两大投资银行,从而减少由于内部的矛盾和摩擦形成的内耗。

2003年和2004年,瑞士联合银行集团没有进行大的收购行动,它的主要工作是加大自身具有比较优势的私人银行和资产管理等业务的投入,同时扩大代理外汇交易和债券交易的市场份额。风险管理机制的完善和围绕其产品和服务的第三方分销基础设施(Bank for Banks)的建立也是这两年管理层关注的重点。事实证明,这两年的调整卓有成效。

2005年6月,瑞银集团正式发布公告,宣布了所有业务采用统一品牌的策略,其中包括瑞银普惠和瑞银华宝,都将划归单一的UBS品牌名下。原有的四大业务品牌:瑞银华宝(UBS Warburg)(投资银行业务)、瑞银普惠(UBS PaineWebber)(投资银行业务)、瑞士银行私人银行(UBS Private Banking)(私人银行和资产管理业务)、瑞银环球资产管理(UBS Global Asset Management)(国际业务)将重组为以瑞银(UBS)命名的三大业务:瑞银财富管理(UBS Wealth Management)、瑞银环球资产管理(UBS Global Asset Management)及瑞银投资银行(UBS Investment Bank)。瑞士联合银行集团在全球发起了题为“四个同一”的公司形象广告。正式宣布放弃华宝和普惠两大品牌。这一决定反映出该公司已决意打造能匹敌花旗集团(Citigroup)和汇丰控股(HSBC)的全球金融服务品牌。

资料表明,瑞士联合银行集团2001-2005年度按照资产规模排名一直稳居全球前10强,四年中它的位次不断前移,终于在2005年度坐上全球银行头把交椅。瑞士联合银行集团与其它银行的扩张有一个根本的区别,其它银行的扩张基本上都依赖于银行购并,而瑞士联合银行集团虽然也有购并行动,但与其它银行相比,它的扩张主要依赖的是业务的增长。因此,它的核心一级资本增长较慢,而资产排名上升较快。使瑞士联合银行集团名闻天下它的,是它的高而稳定的利润回报,与花旗集团等美国银行相比,每年60亿美元的税前利润、20%的资本利润率和不到1%的资产回报率也许有些低,但它是一家欧洲银行,在欧洲各大银行中,它的利润和回报首屈一指,只有汇丰控股与它基本在同一个档次。由于受到合并前一些不良资产的影响,初期的不良贷款率确实有些高,经过初期的整顿和处置,它的不良贷款率,已经只剩下不到3%的水平,反映了瑞士联合银行集团较高的不良贷款消化和管理能力。

对瑞士联合银行集团与瑞士仅有的另外一家“大银行”瑞士信贷集团的业务收入进行动态比较。1998年,当瑞士联合银行集团组建时,瑞士联合银行集团与瑞士信贷集团基本处于同一档次,业务收入都在220亿瑞士法郎左右,到2000年,两大银行开始拉开距离,瑞士联合银行集团的营业收入超过370亿瑞士法郎,而瑞士信贷集团却只有330亿,已经相差40亿瑞士法郎。特别是2001年,美国股市泡沫破裂,大规模投资于美国对冲基金的瑞士信贷集团遭受了巨大损失,业务规模严重萎缩,业务收入下降到只剩下250亿瑞士法郎,而瑞士联合银行集团由于从1998年对冲基金投资的失败中得到教训,及时从对冲基金撤离,后来又严格限制对对冲基金和泡沫过多的电子、通讯、网络(TMT)等产业的投资,基本躲过了美国股票市场的危机,业务收入接近330亿瑞士法郎,足足超过瑞士信贷集团100多亿元。虽然2002年和2003年瑞士联合银行集团的业务也有些滑坡,那主要是这两年全球经济特别是美国经济不景气、投资银行业务规模急速下降所致,到2005年第一季度,按年率计算,瑞士联合银行集团的收入达到380亿瑞士法郎,而瑞士信贷集团只有不到330亿瑞士法郎。

成功的经验

瑞士联合银行集团无疑是全球最成功的银行之一,足可以与当今全球最强大的花旗集团及汇丰控股媲美,这与它的市场选择、业务取舍、团队精神、风险控制等因素密不可分。

市场选择

1998年瑞士联合银行集团成立伊始,不过是一家在瑞士有绝对市场份额、在欧洲有一定影响的金融机构,虽然客户遍及全球,但业务范围主要局限在瑞士国内,在国际金融市场并没有太大的影响力和发言权。而瑞士国内市场相对狭小、饱和度高,要谋求瑞士联合银行集团未来的发展,向外扩张成为必然。欧洲本土虽然轻车熟路,也有相当的业务基础,但经济不甚景气,各国银行业的集中度相当高,进入前景不太明朗,瑞士联合银行采用了“守”的战略,只谋求巩固欧洲这一片基本阵地。亚洲当时正遭受金融危机冲击,市场相对有限且进入难度较大,瑞士联合银行集团将其摆在次要位置。美国金融市场庞大,进入壁垒少而自由度高,所以,瑞士联合银行集团高层毫不犹豫选择了美国市场。近几年的发展已经证明了这一区位发展战略的正确性,经过几年拓展,美国成了瑞士联合银行集团利润的重要来源地,美国市场对瑞士联合银行集团的利润贡献率都远远超过1/3。2004年来自美洲(95%以上的业务在美国)市场的利润首次超过来自瑞士本土的利润,达到38.91%,按照目前瑞士联合银行集团在美国市场的进展,2005年这一比例肯定超过40%。有理由相信,美国市场对瑞士联合银行集团的利润贡献率还会越来越大。

业务取舍

仅仅进入美国市场并不能保证一家银行能够像瑞士联合银行集团一样成功,瑞士联合银行集团成功的另一砝码是在业务领域有进有退,张驰有道。

瑞士联合银行集团行业取舍的基本原则是:进入自身有比较优势的业务领域,放弃自身有比较劣势的业务;进入前景明朗的业务,放弃前景不明的业务;进入业务互补的业务,放弃业务重叠的业务;进入利润不高但收益稳定的业务,放弃可能高收益但肯定高风险的业务;扩大代理业务,减少自营业务;在公司业务和私人业务的选择中,重点发展私人业务。

对于任何银行的管理高层,要进入某些业务或实施某些收购比较容易,而要主动放弃某些初期拥有的业务却非常困难,瑞士联合银行集团管理高层在业务取舍方面显示了非常的魄力。

首先,瑞士联合银行集团是全球第一家原来曾经拥有大量保险业务有主动退出的大银行,在其它许多银行还在热衷于对保险业的进入而实施全能化时,瑞士联合银行集团选择了主动退出。

第二,瑞士联合银行集团主动放弃了高收益证券和对冲基金投资,几乎完全撤出这两大投资银行趋之若骛的领域,也大量减持了泡沫过多的高新技术产业的股份,基本躲过了美国股灾。

第三,瑞士联合银行集团的购并具有强烈的选择性。在选择合适的购并对象实施购并时将其整合进自身业务,瑞士联合银行集团收购普惠公司(Paine Webber),看重的是它的美国著名零售经纪商(Retail Brokerage)的特殊地位。普惠主要以市政债券承销(Municipal Bond Underwriting)而闻名,是行业的领头羊,但是,尽管这一业务有相当的市场规模,由于利润偏低,普惠公司对于其它银行没有多少吸引力,瑞士联合银行集团的这一收购初期也不被大多数分析家看好,而瑞士联合银行集团认定了普惠,因为普惠的业务与华宝的业务几乎没有重叠,是一笔互补性很强的交易,收购使它能够在美国市场获得新的盈利空间。现在分析家们认为:“瑞士联合银行集团的这笔交易未来有很好的前景,它不仅仅只是填补了瑞士联合银行集团资产聚集的缺口,而且可以通过普惠帮助银行整体成长。有助于瑞士联合银行集团建立公认度和吸引出色的专业人才”。

由于自营业务存在巨大风险,但代理业务几乎没有风险,所以,瑞士联合银行集团近几年便主攻代理业务。在代理外汇交易领域,瑞士联合银行集团现在是全球最大的外汇交易商,处理全球交易量的大约12%,瑞士联合银行集团也是美国最大的股票交易商,根据汤姆森金融(Thomson Financial)提供的数据,占全球交易量的九分之一。

团队精神

团队精神是企业成功的关键因素之一,没有团队精神的企业会由于内耗降低效率和丧失竞争力,瑞士联合银行成功的关键,是由于它打造了一个单一的企业文化,它吸收的大量的来自不同领域和不同企业的人才,唱的都是UBS的同一曲谱。

瑞士联合银行集团深知,谁经营品牌,谁累积财富。所以,它从一开始就注重单一品牌的打造,1998年它就放弃人家视为“金字招聘”的SBC品牌,而全力树立UBS品牌,2005年,它又将放弃华宝和普惠两大品牌,这无疑有助于整合瑞士联合银行集团这部庞大的金融机器。

实行单一品牌有利于瑞士联合银行集团团队精神的培养,不会像瑞士信贷集团一样在集团内出现独立王国,也不会出现专业人才各伺其主而产生内耗。瑞士联合银行集团的员工心中只有公司利益,员工们相互协作,业务协同发展,有效地促进了集团的整体壮大。

当然,只是实施单一品牌战略并不是瑞士联合银行集团团队精神培养的全部。瑞士联合银行集团忠实人才的合力配置,做到人尽其材,在适当的位置上发挥才能。

风险管理

瑞士联合银行集团近几年的成功,与它对风险的严格管理和控制密不可分,有分析家形容现在的瑞士联合银行集团对待风险“就像白发老太太一样谨慎小心”。

在业务取舍上,瑞士联合银行集团宁愿选择利润率偏低但收益稳定的业务,在客户取舍上,瑞士联合银行集团重点拓展高净值(HNW)客户,即不止是关注客户的交易规模,也同样关注它们为公司带来的利润,所以它重点发展私人银行业务,以较少的资本滚动了庞大的资产,而且保持了较高的回报率。有资料反映,近几年瑞士联合银行集团的低风险的私人银行业务利润已经与投资银行业务并驾齐驱,占到公司总利润的40%。

瑞士联合银行集团风险管理成功的一大诀窍是套期保值产品的开发和运用。它聘任了大批套期保值业务专家,开发了一批有套期保值功能的金融衍生产品,广泛运用于各种具有风险的业务之中。

在金融分析家的印象中,瑞士联合银行集团的风险管理高度集中,而且极其保守。瑞士联合银行集团不助长任何对风险的偏好。很多分析家还认为:“瑞士联合银行集团是风险的局外人”。什么地方有风吹草动,它就不会卷入、或将其头寸套期保值甚至不建立任何业务关系。

正是由于瑞士联合银行集团对风险的谨慎态度,保证了它在全球经济并不甚景气、欧洲银行效益普遍不佳的大环境下取得了优异的成绩。

Ⅳ 瑞银投资是不是真的

首先要跟你说的是我们这个平台是合法合规的,我们是把钱存进瑞士银行,我们回是属于海外投资,没有触碰法答律风险。我们不是融资,我们是投资理财。我们把钱存进瑞士银行,瑞士银行每天给我们利息。就这么简单。我们不是资金盘,不需要拉人头,不需要分享,自己做也可以,一个人都不分享也可以。不会有影响。我们是跟瑞士银行合作,我们这个平台是长长久久的,瑞士银行开多久,我们就做多久。一点都不用担心,你之前在其他的平台亏的钱都可以在这个平台赚回来。

Ⅳ 谁能告诉我一下瑞士银行的规模

金融业发达,全国共有银行342家,2004年总营业额22370亿瑞郎,纯利润128.78亿瑞郎。外国银行在瑞分支机构26家。2004年瑞士银行管理的有价证券总金额达34590亿瑞郎,其中国外储户存放在瑞士银行的有价证券金额19670亿瑞郎。银行职员10.7万人,占总就业人口的3.2%。最大城市苏黎世是国际金融中心之一,是仅次于伦敦的世界第二大黄金交易市场。

有193家保险企业,职工8.5万人。2004年瑞士保费收入1253.27亿瑞郎。

2004年外汇储备847.54亿瑞郎。瑞士国库目前拥有黄金2590吨,按人均计算,瑞士是全球人均拥有黄金量最多的国家。

瑞士两大银行:(1)瑞士联合银行(UBS),由原瑞士联合银行和瑞士银行公司于1997年12月合并,管理资产总计22800亿瑞郎,是世界第一大资产管理者。2004年营业额374.02亿瑞郎,同比增长11%;纯利润80.44亿瑞郎,同比上升29%。(2)瑞士信贷银行(CSG),成立于1856年。自有资本347亿瑞郎。2004年营业额540.14亿瑞郎,同比增长5%;纯利润56.28亿瑞郎。

瑞士银行保密制度
银行客户享有经济活动隐私的合法保护。银行保密制度旨在防止银行擅自透露其客户的信息(《联邦银行和储蓄银行法》第47条)。更准确地说,这是一个银行-客户保密机制的问题。银行保密制度为国内和外国投资者提供了广泛的保护。

政界以及商界继续支持银行-客户保密制度,尽管这种制度也遭到了瑞士国内和国外的个别批评,瑞士联邦宪法和公民表决权确保了该制度的继续存在。遵守银行-客户保密制度和法律界定的例外披露义务同等重要。如果存入瑞士银行的款项被怀疑与依据瑞士法律应予惩处的犯罪行为有关,这种情况不受银行保密制度的保护。在税务欺诈的案件中,法庭可以破除银行保密制度,并且能配合外国政府的请求提供司法协助。但如果只是简单的逃税行为,则不提供司法协助,因为瑞士的税收体系基于自行申报的原则。

Ⅵ 家庭人均年收入划分标准是什么

划分方法如下:

1.贫困人口:人均年收入低于2800元,属于待解决温饱人群。全国大约有8200万人群,大约日收入低于1.29美元。

2.穷人:家庭年收入低于3万,人均年收入大于2800元人民币。按三口之家计算,人均年收入是2800到10000元。人均日收入在1.3美元到4.5美元。

3.低收入:家庭年收入3-8万。

4.小康:家庭年收入8-30万。

5.中高收入者:家庭年收入30-100万。

6.富人:家庭年收入100万以上。

7.富翁:拥有资产1000万以上,按拥有资产划分,区别于年收入划分。

8.富豪:拥有资产1亿以上,2014年大约有6.3万。

9.大富豪:拥有资产10亿以上,2014年大约有1800名。

10.超级富豪:拥有资产100亿以上,2014年大陆大约有90名。

备注:

按家庭年收入划分,小康与低收入人群、中产阶级有交集。

初级小康属于低收入人群,中级小康与高级小康属于中产阶级。

(6)瑞银集团人平收入扩展阅读

中产阶级的划分标准通常有两个,一是职业,二是人均或家庭收入。以中产阶级职业区分中产阶级,存在较多争议,如同为国家机关工作人员,局长、处长与一般科员、办事员显然就难以相提并论,“重要”机关工作人员如工商局、税务局工作人员,与“一般”机关工作人员如地震局、档案局、老干部局工作人员,在收入与社会地位上的差距,恐怕亦不可同日而语。

同为IT技术人员,一些人可能住别墅开洋车,一些人则只能天天吃泡面挤公共汽车。更多的人,包括经济学家在内,倾向以收入作为中产阶级划分的惟一标准或主要标准。

但即使大家都以经济收入为标准区分谁是中产阶级,谁不是中产阶级,也仍旧存在着众多的不确定性和定量上的混淆。比如在美国,有人认为凡年均收入在3万美元至10万美元的人群都属于中产阶级,以此标准衡量,美国95%以上的人都应该属于中产阶级。

另一些人则认为,美国中产阶级的人年均收入标准应该在4万美元至25万美元,凡人年均收入在此区间的,都可以算是中产阶级。以此标准而论,美国中产阶级大约占总人口的80%。

在号称中产阶级大本营的美国,区分中产阶级的标准尚如此混淆,世界其他地区就更不用提了。拿印度来说,按印度“政策研究中心”的说法,印度现有中产阶级约3亿人。

印度“国家应用经济研究理事会”是印度中产阶级标准的制订和发布者,其发布的印度中产阶级标准是:凡年均税后收入在3.375万卢比到15万卢比(约合700-3000美元,目前美元对卢比的比价为1∶48.5左右)的家庭均可算是中产阶级家庭。按此计算,2001年,印度有6000万个家庭已经跃升为中产阶级家庭。

以一家5口计算,印度目前有中产阶级3亿人。以此看来,一个国家的中产阶级,是你说有多少就可以有多少的,因为缺乏统一标准,随意性非常大。

以印度中产阶级的标准而论,倘若户年均收入700美元就可算为中产阶级家庭,700美元按现在我国的外汇比价,也就相当于6000元人民币左右,分摊到一家5口,年人均大约只有1200元人民币左右,平均每人每月100元人民币。

Ⅶ 为什么巨贪大款们都爱把款项汇入瑞士银行

以前确实保密性超强,但以后就难说了,看看以下新闻

瑞士的银行业保密法如同当地的钟表一样驰名。如今,这条为瑞士带来滚滚财源的百年铁律,却被全球反恐、反洗钱的“大斧”劈开了一条缝。

7月1日,瑞士银行业启动了一项新规,凡利用匿名账户向境外进行大额汇款的客户,银行必须公开其真实身份。

由此,曙光开始照到掩藏在瑞士银行匿名账户下的巨额“黑金”。

迫于全球反恐压力

匿名转账寿终正寝

“根据银行最新的规定,匿名转账已经不可以了。”一家瑞士银行在香港的工作人员说。昨天,记者以存款人身份向该行询问有关匿名转账事宜时,得到了否定的回答。

“在全球反洗钱、反恐怖的协议背景下,匿名账户的客户如果要把大笔的资金从瑞士转账出去,他的身份要在全球显示出来。”该行的另一位工作人员解释说。

这意味着,以保密著称的瑞士银行正在脱离其原有立场,匿名或数字账户在瑞士银行正在丧失实际意义。

按照瑞士1934年制定的银行保密法,任何储户都可以使用化名或数字来代替真姓实名,甚至可以用虚拟的办事处、公司、代理机构等形式开立账户。

开户、存款、取款或转账都可以通过委托人来办理,财产的真正拥有者可永不露面。除非存款人涉及刑事案件,在国外被起诉,否则瑞士政府不提供有关其银行账户的情况。这就是一些有钱人和政要为什么要把钱存在瑞士银行的原因。

银行保密法的出台有着极特殊的背景。

当时,在纳粹政权的逼迫下,几乎所有德国公民都将自己在瑞士银行的存款转入德国银行,“挤兑风暴”横扫瑞士银行。为了避免类似事件再次发生,瑞士政府遂出台了西方国家中的第一部银行保密法。

匿名制隐蔽国际“黑钱”

瑞士一度成为“洗钱天堂”

半个多世纪以来,凭借着银行保密法,大量境外存款蜂拥至瑞士,使之成为与美英比肩的金融帝国。

瑞士银行家协会曾透露,瑞士银行业目前掌握着全球35%以上的私人财富,总价值在3.7万亿瑞郎,合20多万亿元人民币。

但同时,这一保密法也为犯罪分子、独裁者提供了藏匿不义之财的最佳处所。瑞士由此被冠以了“洗钱天堂”这个不光彩的头衔。

从菲律宾前总统马科斯、扎伊尔前总统蒙博托,到阿根廷前总统梅内姆、伊拉克前总统萨达姆,独裁者们几乎都在瑞士银行开设了自己的私人户头。

随着一个个政治强人的倒台,有关国家要求归还“属于人民的巨额财产”的呼声四起。加上近年来的纳粹黄金案、犹太人赔款案等,瑞士银行保密法备受国际指责。

不过,最大的压力来自于“9·11”后的国际反恐运动。有报道称,本·拉登曾派专人在瑞士从事洗钱活动。今年6月初,瑞士政府承认境内的一个香烟走私团伙涉嫌通过多家瑞士银行,将非法所得10亿欧元的一部分转交给了西班牙反政府组织“埃塔”。

匿名转账仍有退路

离岸公司帮中国人曲线转账

如今,匿名转账被废止,瑞士银行联合会的律师卡尔罗·隆巴尔迪尼称:“这对瑞士意味着自杀。”

事实上,洗钱者依然可以借助其他手段实现匿名转移资金的目的。即便是资金流动受到严格限制的中国公民,开立匿名账户和匿名转账同样畅行无阻。

上周,一位投资者对记者说,他曾致电某瑞士银行在中国的代表处,表达了开立匿名账户的意愿。此后不出一个小时,该行在香港的人士便向他主动来电提供咨询。

“我们会从香港寄一套开户文件给您,您只要填好后与身份证复印件一同寄回来,同时提供固定住址,就可以了。”来电者一再强调,手续很简单,而账户名也可以使用“香蕉”、“苹果”、“黄金”等各种名字。

更保密的做法,则是找一个信得过的委托人,授权他进行开户、转账等所有资金交易。

名义上,匿名转账被禁止了,但该行工作人员建议,通过设立离岸公司的办法照样可以实现匿名转账。

“在开曼群岛这样的岛国设立一家离岸公司,以公司名义开立匿名账户。”这样,个人“以公司匿名账户转账时,银行披露的只是公司名称,不会涉及个人信息”。这位人士还积极地表示,“离岸公司的设立,我们会帮您办理。”

“个人——企业户头——个人,”对方一针见血地指出,“多数个人资金的匿名转移都是通过这种渠道来实现的。”

与国际社会“讨价还价”

瑞士银行欲力保匿名制

显然,瑞士银行接受禁止匿名转账是迫不得已。尽管来自国际社会的压力与日俱增,但瑞士银行业仍在极力维护银行保密法。

去年6月,瑞士政府被迫接受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下属的“反洗钱金融行动组”制定的有关反洗钱规定。经过“讨价还价”,瑞士银行业获得了一年的过渡期,并且得以保留继续开设匿名账户的权利。而匿名或数码账户拥有者的真实姓名即使公开,也只限于银行内部。

作为交换,瑞士表示将从明年1月起对欧盟成员国公民在瑞士的存款征收15%的利息预扣税,这一税率到2007年将提高至35%。

对此,中国社会科学院国际金融研究中心副主任孙杰研究员称,瑞士银行“应在商业利益和国家利益,以及个人隐私和社会利益上寻找新的平衡点”。毕竟现在的国际银行业已经确立了实名制的行业规范。他还指出,匿名制并不是瑞士银行的核心竞争力,因此他们的担心是多余的。(袁满)

Ⅷ 瑞士银行是一个银行还是指瑞士的银行

一般业内讲瑞士银行,指的就是瑞银联合这家银行。而不是说瑞士的所有银行。就如同我们说中国银行,一般指的是工农中建四大行里的中国银行,而不是说中国的所有银行。

Ⅸ 请问:在香港瑞士银行工作的人,年薪是多少

内部很多人的工资你要是都能知道,基本上可以认为你作弊了

工资是隐私

Ⅹ 瑞士为什么人均收入这么高

原因:

1、瑞士是一个高度发达的资本主义国家。其人均GDP一直居世界前列,在欧洲仅次于卢森堡和挪威。

2、瑞士也是世界最为稳定的经济体之一。 其政策的长期性、安全的金融体系和银行的保密体制使瑞士成为避税投资者的安全避风港。

3、拥有发达的金融产业,服务业在瑞士经济中也占有日益重要的地位。

4、世界经济论坛发布的全球竞争力报告显示瑞士为世界竞争力最强的国家,欧盟报告显示瑞士的创新力表现为欧洲最佳。

5、瑞士为西方世界中私营部门较为发达且税率较低的国家,为发达国家中总税率较低的国家。

阅读全文

与瑞银集团人平收入相关的资料

热点内容
中证500指数天天基金净值查询 浏览:379
工行实物金条价格 浏览:497
股票账号注销后资金账户还在 浏览:45
历年理财规划师合格分数线 浏览:588
融资总额分界点 浏览:377
俄罗斯59转人民币 浏览:371
百福外汇 浏览:474
光大银行贷款最快放款时间 浏览:393
精工贵金属表 浏览:924
安置房装修按揭贷款 浏览:614
2019年3月19日期货黄金走势分析 浏览:187
开通能源期货 浏览:476
投资公司做外汇怎么样 浏览:605
湖北宝明号贵金属投资 浏览:240
信托投资公 浏览:320
超星尔雅个人理财规划 浏览:735
江苏外汇平台代理 浏览:661
景顺动力平衡基金今日走势 浏览:898
有贷款房去名字 浏览:115
辽宁省企业投资项目核准暂行办法 浏览:73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