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首页 > 集团股份 > 5月4号巴菲特股东演讲

5月4号巴菲特股东演讲

发布时间:2021-07-18 00:24:34

① 5月4号到5号出门经商哪天好些

当然是5月5号出门好了,因为是5月5号,是送送送,要是钥匙在星期五,但是初五或15更好了

② 有没有人知道巴菲特的几个经典投资案例

======================
巴菲特的经典投资案例详见《投资圣经:巴菲特的真实故事》,可到下面网址查看:
http://finance.sina.com.cn/nz/bftstory/index.shtml

美国资深金融记者安迪用一个证券投资者的目光,将巴菲特66年的传奇投资生涯,用200多个真实、生动的故事,朴素的语言,寓理于事地娓娓道来,在阅读时令你爱不释手的同时,使你倍感此书投资哲理的可读、可懂、可信、可学。该书深受广大读者的推崇,被美国广大投资者誉为“具有永恒价值的股票投资圣经”。巴菲特本人也非常喜爱此书,他读完全书后,曾让助手主动与安迪联系,亲自参加了该书的签名售书活动。

======================

摘录其中一节:

巴菲特投资可口可乐公司的情况

就在巴菲特准备购买价值10亿美元的可口可乐股票,从而创下股票市场又一历史记录的前夕,他接到了可口可乐公司总裁唐.基奥(Don Keough)的一个电话。
圣母玛利亚(橄榄球队)理事会主席唐.基奥回忆说:“我问他一切可好,我说‘沃伦,你有没有买可口可乐股票?’”
“他满怀激情地做了肯定回答。”基奥是一位备受欢迎的业余演讲者,并因此而名声在外。
唐.基奥接着说:“我们通话后不久,就有报道宣称说沃伦购买了股票。通过推理,我们也断定有人在买我们的股票。”话语之间暗示出,可口可乐公司的人们按照股票交易的模式可以推测出这个结论。
“(自从1987年股灾之后)当股票市场从低谷开始回升时,一位来自中西部的不知姓名的证券经纪商开始了时不时地购买行动。1988年秋某一天,前任可口可乐公司主席罗伯托.高泽塔(Robert Goizueta)和基奥正在研究可口可乐公司股票走势,突然间,基奥恍然大悟。他告诉高泽塔说:‘你知道吗,很可能就是沃伦.巴菲特。’”
“我们知道他对可口可乐公司一向都很感兴趣,”基奥一边说一边又提及到,“1985年可口可乐公司推出樱桃可乐时,巴菲特成为美国樱桃可乐头号爱好者。”
“他确实清楚的了解我们。而且是一个极棒的董事会成员。他了解这个公司,了解公司的财务数据。他是一位既了解情况又在发挥积极作用的董事。他对全球注册商标的内在价值有着清晰而深刻的认识。”
在巴菲特先生购买可口可乐股票之后,基奥先生又有何举动呢?这位原本在30年前就有机会加盟巴菲特合伙公司而却拒绝巴菲特邀请的基奥说:“在他购买可口可乐股票以后,我终于成为伯克希尔公司一名小股东了。”
基奥感慨道:“真希望那个时候我投资入股了。”如果当时他这样做了,巴菲特会把他当初让基奥投入的5000美元升值为6000万美元。你别不信,真是这样!
基奥,1958年出生于依阿华州苏城,父亲是一名牧牛人,母亲是爱尔兰籍美国人。他毕业于克莱顿大学,在校时曾是一位出色的辩论手。后全家迁居奥马哈的法纳姆大街,与巴菲特家正对门。
巴菲特说,基奥出色的个性魅力是吸引他巨额投资可口可乐公司的一个原因。
基奥曾在奥马哈刚创办的一家电视台工作过一段时间,解说WOWT-TV的足球比赛节目,并在此期间结识了约翰尼.卡森,后来结识了投资经纪人沃伦.巴菲特。此后,基奥辞去了电视台的工作转而来到黄油-坚果咖啡制造商帕克斯顿-加拉弗公司从事广告工作。
斯旺森家族收购了这家公司,并将其重新命名的“斯旺森食品”卖给后来被可口可乐公司收购的邓肯咖啡公司。
这个把可乐作为自己饮食结构一部分的可口可乐先生,也成为了巴菲特诚邀许多人加盟巴菲特合伙公司的一个人。尽管基奥较晚时才与巴菲特共同投资,但他早以另一种方式参与其中了。基奥解释说:“我和妻子米凯当初在奥马哈结婚时,曾购买过由布鲁姆金夫人经营的内布拉斯加家具公司的家具,它是伯克希尔公司下属的一家子公司,而我们结婚到现在都40多年了。”
基奥说:“我已记不清当初我们彼此介绍时的情景了……那时巴菲特大约25岁,我大约30岁。”基奥已无法准确地回忆起他是如何认识巴菲特的,只记得他们曾做过邻居。
“他还是原来的他……就是你所看到的。他的价值没有变,他的故事并非是金钱,而是价值,人们应该了解他的价值所在……正如巴菲特在1991年伯克希尔公司的股东年会上,当他被问及有关选择终生事业的问题时,他是这样回答的:你要热爱你的工作,并全身心地投入。”
销售碳酸饮料的基奥以及后来的化学工程师罗伯托.高泽塔,他俩是在20世纪60年代开始共事的,并在管理层上迅速发展。高泽塔是在1954年看完一则招聘双语化学工程师的广告后加盟可口可乐公司的。
1980年2月14日的晚上,在曼哈顿的“四季饭店”,为可口可乐公司主席保罗.奥斯丁举办的生日晚会上,他们俩人作为竞争对手来给奥斯丁祝寿。
基奥对高泽塔说:“你我各有千秋,不相上下,没有人知道事情会如何发展。让我们晚上好好地休息,无论谁是最后的胜利者,都要鼓励对方迎头赶上。”
高泽塔后被提升为主席兼首席执行官,他和基奥共同负责管理的团队现在成为美国商业界高级管理团队的楷模。1993年退休后,基奥担任了艾伦投资银行总裁。长期嗜烟如命的高泽塔于1997年10月18日死于肺癌并发症。高泽塔去世时,《亚特兰大宪章》(1997年10月19日)整版报道了他一生的经历。其中引用了巴菲特说过的这样一句话:“他为公司留下最宝贵的遗产,是他精心挑选和培育的公司未来的领导班子。”
高泽塔去世后不久,道格拉斯.伊威斯特接替了他的职务,领导公司度过了重重危机。两年后,由道格拉斯.戴福特接任。
可口可乐公司在2000年10月23日发布一个公告,基奥准备以高级管理部门顾问的身份重新加入公司。
戴福特在一个新闻发布会上说:“尽管基奥于1993年退休了,但是,在许多重大决策上,我依然与他保持着密切的联系,他就如同公司董事会成员一样。”

(摘自《投资圣经:巴菲特的真实故事》 中国与世界500强企业发展研究基金会筹委会供稿)
==================

③ 巴菲特 劝捐 中国富豪 记得几位中国富豪是非常精妙的推脱了。求推脱的视频,不是马云一样的那个演讲。

本月底,比尔·盖茨与巴菲特将来到中国,与50位中国富豪共赴一场“慈善晚宴”。此前媒体曾报道,他们会在“夜宴”上对中国富豪进行“劝捐”,这使得很多受邀中国富豪都事先反复确认,甚至有一小部分人因此拒绝参加晚宴。为了排除富豪们的误解,盖茨和巴菲特将会尽快发来亲笔信,说明此次活动只为结交朋友、寻找伙伴,不会给中国富豪们带来捐献上的压力。(9月5日《新京报》)盖茨与巴菲特的“慈善晚宴”虽然还没有开始,但看看中国富豪防守性的姿态,我们就可以大致猜到结局——这将仅仅是一个晚宴而已,和实质性的慈善无关。世上本没有无缘无故的爱恨,也不可能有如簧巧舌能以一番言谈彻底改变别人的言行。更何况,盖茨和巴菲特的慈善行为,固然与他们本性有关,美国遗产税等税法制度也功不可没。慈善与公益捐赠可以大幅度抵减美国富人个人所得税,也可以抵减遗产税。而中国富豪自主纳税的意识都还没有成为本能,又怎么能指望他们一夜之间就被盖茨和巴菲特醍醐灌顶、成为慈善天使?但是,先有好制度还是先行慈善,这不是一个蛋生鸡或鸡生蛋的悬疑问题。在没有遗产税、富人个人所得税也多有缺漏的现实国情下,中国富人更应该在慈善的道路上先行一步。没有好制度就不行善,这样的逻辑荒谬得不值一驳。慈善应该是最不需要理由的事情,一去寻找理由那就成了伪善。因此,盖茨与巴菲特需要传授给中国富豪的不是该不该行善,而是怎么行善。中国的一些慈善场面常常会让人看得难受。被捐赠的贫寒学子在新闻发布会上举着大大的支票牌子,有的还被要求当众朗诵感谢信,让人搞不清楚那是慈善会还是行善者的表彰会。行善者的荣光是不是一定要建立在损害被捐助者的尊严基础上呢?刚去美国读博的一位朋友的观察或许能给我们些启发。她周末会看到一些人把自家不用的东西清理干净放在门口,小到叠好的纸箱子,大到微波炉、电视机,然后贴着大纸条,写上:“Free,helpyourself。”你不知道这些东西具体是哪个人给的,也不知道最后是谁拿走了。这样的慈善才是最健康、最动人的。11 捐款要考虑效益,这是中国富豪慈善行为不踊跃的原因之一。他们担心自己给一些机构的捐款没有被很好地利用。这种担心可以理解,也有利慈善机构的健康发展。但是慈善不该去跟被捐助者要“效益”,更不该要“收益”。金钱或许可以帮人一时,道德胁迫则可能伤人一世。盖茨与巴菲特已经声明此行不会“劝捐”,那不妨教一教中国富豪怎么行善吧!(敬一山)再评:假如“巴比”来中国传授赚钱秘笈巴菲特和比尔·盖茨(以下简称“巴比”)即将来中国举办慈善晚宴,拟邀请50名中国富翁,有人担心“被劝捐”拒绝参加晚宴,有人立马响应……这活生生的一幅“富翁百态图”,其中也大抵可看出中国富翁的“善心几何”,并可从一定程度上推测出他们的财富品质。本以为,“巴比”二人来中国不会遭遇冷场的尴尬,如今看来,部分“道不同不相为谋”的中国富翁们的确不会给“巴比”面子。突然有个奇怪的念头,假如这次“巴比”来中国不是举办慈善晚会,不是倡导慈善理念和了解中国慈善发展状态,而仅仅是以世界成功人士或世界级富翁的身份来找人“共进晚餐”,或是传授“成功秘笈”,那中国富翁的态度会怎样呢?是不惜“万”金求一次晚餐,还是像如今这般冷眼旁观?

④ 哪里有巴菲特08年致股东信中文版,我要全文的

股神巴菲特08年致股东信要点

为伯克希尔?哈撒韦公司(Berkshire Hathaway)的主席,巴菲特在每年公布公司业绩的时候,总要给股东写一封信。巴菲特在信中会谈到公司的业绩、展望前景并且阐述自己的投资艺术,因此,每年的"致股东信"都会引起全球商界、投资界和媒体的广泛关注。

我们把股神今年致股东信的亮点做一个简单的归纳,希望能对中国的投资者和 企业家有所助益:

关于中国石油

股神巴菲特2002 和03年,伯克希尔以4.88亿美元购入中国石油(PetroChina)1.3%的股份。按这个价格计算,中石油的市值约为370亿美元。而在去年下半年,中石油的市值涨到了2,750亿美元,我们认为这个估值水平和其他大型石油公司相当,所以我们将手中的股票以40亿美元全部卖出。

另:由于出售中石油带来了投资收益,我们支付了12亿美元的税。这个金额相当于整个美国政府运作4个小时的所有支出,包括国防、社会保障.......等等。

关于美国房地产市场

你可能记得2003年的时候,硅谷很流行一个车贴:"神啊,救救我吧,再给一个泡沫吧"。很不幸,这个愿望很快就成真了:几乎每个美国人都认为房价会永远上涨。这种看法令贷款机构无视买房人的实际经济状况随意放贷,认为房价的上涨会解决一切问题。而今天,美国正为此付出惨痛的代价。

随着房价的下跌,大量愚不可及的错误被曝光了。只有在退潮的时候,你才能看出哪些人不穿裤子就下水了。对于美国最大的一些金融机构,我只能用"惨不忍睹"来形容了。

关于投资者对股市的期望

先做个简单的数学题,假设你指望你本世纪的股市年收益率达到10%,而你的收益中,2%来自分红,8%来自股价上涨,那么你就是在假设道琼斯指数在2100 年达到24,000,000点(目前是13,000点)。如果你的财务顾问向你保证每年两位数的股市收益率,你可以和他讲讲这个题目。要当心那些油嘴滑舌的所谓专家顾问,当你被他们的夸夸其谈骗得头脑发热,就是他们填满自己腰包的时候。

关于生活和工作

我和我的好搭档查理今年一个84岁,一个77岁。我们生于美国,获得了良好的教育,家庭和睦幸福,身体健康。许多人对社会的贡献和我们一样多,甚至更多。但是由于我们具备一些所谓"商业基因",因此获得了与自己的贡献不成比例的巨大财富。

另外,我们一直都热爱自己的工作,也得到了许多有才华、有激情的人帮助。我们每天都是激情四溢,踩着舞步上班去的。
系统分类: 财经 个人分类: 默认 本文标签: 财经 全球创新企业50强 杂谈 传媒 分享
·本文只代表博友个人观点。本文版权归作者和新华网共同拥有。

⑤ 巴菲特的精彩演讲(3):如何对待管理基金公司的亏损

问题:有传闻说,你成为长期资金管理基金的救场买家?你在那里做了什么?你看到了什么机会?(译者注:长期资金管理基金是一家著名的对冲基金。1994年创立。创立后的头些年盈利可观,年均40%以上。但是,在1998年,这家基金在4个月里损失了46个亿,震惊世界) 巴菲特:在最近的一篇财富杂志(封面是鲁本●默多克)上的文章里讲了事情的始末。有点意思。是一个冗长的故事,我这里就不介绍来龙去脉了。我接了一个非常慎重的关于长期资金管理基金的电话。那是4个星期前的一个星期五的下午吧。我孙女的生日Party在那个傍晚。在之后的晚上,我会飞到西雅图,参加比尔●盖茨的一个12天的阿拉斯加的私人旅程。所以我那时是一点准备都没有的。于是星期五我接了这个电话,整个事情变得严重起来。在财富的文章发表之前,我还通了其他一些相关电话。我认识他们(译者注:长期资金管理基金的人),他们中的一些人我还很熟。很多人都在所罗门兄弟公司工作过。事情很关键。美联储周末派了人过去(译者注:纽约)。在星期五到接下来的周三这段时间里,纽约储备局导演了没有联邦政府资金卷入的长期资金管理基金的救赎行动。我很活跃。但是我那时的身体状况很不好,因为我们那时正在阿拉斯加的一些峡谷里航行,而我对那些峡谷毫无兴趣。船长说我们朝着可以看到北极熊的方向航行,我告诉船长朝着可以稳定接收到卫星信号的方向航行(才是重要的)(译者注:巴菲特在开玩笑,意思是他在船上,却一直心系手边的工作)。星期三的早上,我们出了一个报价。那时,我已经在蒙塔那(译者注:美国西北部的一个州)了。我和纽约储备局的头儿通了话。他们在10点会和一批银行家碰头。我把意向传达过去了。纽约储备局在10点前给在怀俄明(译者注:美国西北部的一个州)的我打了电话。我们做了一个报价。那确实只是一个大概的报价,因为我是在远程(不可能完善细节性的东西)。最终,我们对2.5亿美元的净资产做了报价,但我们会在那之上追加30到32.5亿左右。 Berkshire Hathaway(巴菲特的投资公司)分到30个亿, AIG有7个亿, Goldman Sachs有3个亿。我们把投标交了上去,但是我们的投标时限很短,因为你不可能对价值以亿元计的证券在一段长时间内固定价格,我也担心我们的报价会被用来作待价而沽的筹码。最后,银行家们把合同搞定了。那是一个有意思的时期。 整个长期资金管理基金的历史,我不知道在座的各位对它有多熟悉,其实是波澜壮阔的。如果你把那16个人,象John Meriwether, Eric Rosenfeld,Larry Hilibrand,Greg Hawkins, Victor Haghani,还有两个诺贝尔经济学奖的获得者,Myron Scholes和Robert Merton,放在一起,可能很难再从任何你能想像得到的公司中,包括象微软这样的公司,找到另外16个这样高IQ的一个团队。那真的是一个有着难以置信的智商的团队,而且他们所有人在业界都有着大量的实践经验。他们可不是一帮在男装领域赚了钱,然后突然转向证券的人。这16个人加起来的经验可能有350年到400年,而且是一直专精于他们目前所做的。第3个因素,他们所有人在金融界都有着极大的关系网,数以亿计的资金也来自于这个关系网,其实就是他们自己的资金。超级智商,在他们内行的领域,结果是他们破产了。这于我而言,是绝对的百思不得其解。如果我要写本书的话,书名就是“为什么聪明人净干蠢事”。我的合伙人说那本书就是他的自传(笑)。这真的是一个完美的演示。就我自己而言,我和那16个人没有任何过节。他们都是正经人,我尊敬他们,甚至我自己有问题的时候,也会找他们来帮助解决。他们绝不是坏人。但是,他们为了挣那些不属于他们,他们也不需要的钱,他们竟用属于他们,他们也需要的钱来冒险。这就太愚蠢了。这不是IQ不IQ的问题。用对你重要的东西去冒险赢得对你并不重要的东西,简直无可理喻,即使你成功的概率是100比1,或1000比1。如果你给我一把枪,弹膛里一千个甚至一百万个位置,然后你告诉我,里面只有一发子弹,你问我,要花多少钱,才能让我拉动扳机。我是不会去做的。你可以下任何注,即使我赢了,那些钱对我来说也不值一提。如果我输了,那后果是显而易见的。我对这样的游戏没有一点兴趣。可是因为头脑不清楚,总有人犯这样的错。有这样一本一般般的书,却有着一个很好的书名,“一生只需富一次”。这再正确不过了,不是码?如果你有一个亿开始,每年没有一点风险的可以挣10%,有些风险,但成功率有99%的投资会赚20%。一年结束,你可能有1.1个亿,也可能有1.2个亿,这有什么区别呢?如果你这时候过世,写亡讯的人可能错把你有的1.2个亿写成1.1个亿了,有区别也变成没区别了(笑)。对你,对你的家庭,对任何事,都没有任何一点点不同。但是万一有点闪失的话,特别是当你管理他人的钱时,你不仅仅损失了你的钱,你朋友的钱,还有你的尊严和脸面。我所不能理解的是,这16个如此高智商的能人怎么就会玩这样一个游戏。简直就是疯了。某种程度上,他们的决定基本上都依赖于一些事情。他们都有着所罗门兄弟公司的背景,他们说一个6或7西格玛的事件(指金融市场的波动幅度)是伤他们不着的。他们错了,历史是不会告诉你将来某一金融事件发生的概率的。他们很大程度上依赖于数学统计,他们认为关于股票的(历史)数据揭示了股票的风险。我认为那些数据根本就不会告诉你股票的风险!我认为数据也不会揭示你破产的风险。也许他们现在也这么想了?事实上,我根本不想用他们来作例子,因为他们的经历换一种形式,很可能发生在我们中的每个人身上。我们在某些关键之处存在着盲点,因为我们懂得太多的其他地方。正象Henry Gutman所说的,破产的多是两类人:一是一窍不通者;一是学富五车者。这其实是令人悲哀的。我们是从来不借钱的,即使有保险做担保。即使是在我只有1万块钱的时候,我也决不借钱。借钱能带来什么不同玛?我只凭我一己之力时我也乐趣无穷。一万,一百万,和一千万对我都没有什么不同。当然,当我遇到类似紧急医疗事件的情况下会有些例外。基本上,在钱多钱少的情况下,我都会做同样的事情。如果你从生活方式的角度来想想你们和我的不同,我们穿的是同样的衣服,当然我的是SunTrust给的;我们都有机会喝上帝之泉(说这话的时候,巴菲特开了一瓶可乐),我们都去麦当劳,好一点的,奶酪皇后(译者注:即DairyQueen,一家类似于麦当劳的快餐店),我们都住在冬暖夏凉的房子里,我们都在平面大电视上看Nebraska和Texas A&M(美国的两所大学)的橄榄球比赛,我们的生活没什么不同,你能得到不错的医疗,我也一样,唯一的不同可能是我们旅行的方式不同,我有我的私人飞机来周游世界,我很幸运。但是除了这个之外,你们再想想,我能做的你们有什么不能做呢?我热爱我的工作,但是我从来如此,无论我在谈大合同,还是只赚一千块钱的时候。我希望你们也热爱自己的工作。如果你总是为了简历上好看些就不断跳槽,做你不喜欢的工作,我认为你的脑子一定是进了水。我碰到过一个28岁的哈佛毕业生,他一直以来都做得不错。我问他,下一步你打算做些什么?他说,可能读个MBA吧,然后去个管理资询的大公司,简历上看着漂亮点。我说,等一下,你才28岁,你做了这么多事情,你的简历比我看到过的最好的还要强十倍,现在你要再找一个你不喜欢的工作,你不觉得这就好像把你的性生活省下来到晚年的时候再用吗?是时候了,你就要去做的(不能老等着)。(这是一个比喻)但是我想我把我的立场告诉了他。你们走出去,都应该选择那些你热爱的工作,而不是让你的简历看上去风光。当然,你的爱好可能会有变化。(对那些你热爱的工作,)每天早上你是蹦着起床的。当我走出校园的时候,我恨不得马上就给格拉姆干。但是我不可能为他白干,于是他说我要的工资太高了(所以他没有要我)。但我总是不停地bug他,同时我自己也卖了3年的证券,期间从不间断地给他写信,聊我的想法,最终他要了我,我在他那儿工作了几年。那几年是非常有益的经验。我总是做我热爱的工作。抛开其他因素,如果你单纯的高兴做一项工作,那么那就是你应该做的工作。你会学到很多东西,工作起来也会觉得有无穷的乐趣。可能你将来会变。但是(做你热爱的工作),你会从工作中得到很多很多。起薪的多寡无足轻重。 不知怎么,扯得远了些。总之,如果你认为得到两个X比得到一个让你更开心,你可能就要犯错了。重要的是发现生活的真谛,做你喜欢做的。如果你认为得到10个或20个X是你一切生活的答案,那么你就会去借钱,做些短视,以及不可理喻的事情。多年以后,不可避免地,你会为你的所作所为而后悔。

⑥ 巴菲特股东大会一共举行了多少期

巴菲特股东大会,是每年的5月初在美国的奥马哈市参加巴菲特旗下的伯克希尔·哈撒回韦股东大答会。巴菲特股东大会于2013年5月4日在美国内布拉斯加州的奥马哈CenturyLink中心举行,在本届公司股东大会上,除了透露确定接班人以外,巴菲特的一些言论同样引起广泛关注。

⑦ 如果在2005年5月4号星期三下午使用us

1.在星期三下午4点
At 4:00 on Wednesday afternoon
2.在2005年4月12日早晨
In the morning on April 12 ,2005
3.在去年暑假间
During the last year's holiday
4.昨晚7点到9点
from 7:00 to 9:00 last night
5.在一个寒冷的下雪天
On a cold and snowy day.
6.在1943年1月
On January ,1943
7.明年春天
in spring next year
8.She was at the age of five.She went to see her first film.(合并成一句)
She went to see her first film at her age of five.
9.她下个月要搬到某个有趣的地方去了.(根据汉语完成句子)
She will move to an interesting place next moth.
10.我叔叔小时候没有参加过生日聚会.(翻译成英语)
My uncle did not take part in any birthday party when he was young.

⑧ 巴菲特的经典演讲 5分钟左右的 要有哲理的

巴菲特罗杰斯都是大骗子,不断的鼓吹中国强大,黄种人威胁论等,还说什么黄金暴跌到300也不买


结果黄金爹到1300他们就大量收购瞬间上涨后卖掉……看他们的,许多思想到了中国来,味道全变了


人家是资本主义高度发达的金融法制化体制,中国是借股市来缓解自己的财务危机,同事解决国企 一些行业在市场扩张太慢,还有员工福利的。

⑨ 巴菲特股东大会的精彩问答

巴菲特谈海外收购问题称从来没有因为一家公司在海外就放弃机会。只是运气不太好,没有关注到太多的美国以外企业。几乎美国所有想出售公司的创始人和家族都知道伯克希尔,而其中许多人倾向于卖给伯克希尔,而外国公司没有如此近地接洽,巴菲特对我们在美国之外的地方没有如此好运气感到有些失望,但我们将继续致力于海外的机会。
巴菲特回顾与反思金融危机期间投资:公司在金融危机期间使用大多数现金“时机过早”。在金融危机发生最初几个月匆忙介入,并与一些大型美国公司进行一次性交易,其中包括高盛与通用电气等。伯克希尔公司也向哈雷戴维森与蒂芙尼等企业进行较小投资。从现在所知来看,我们远不如将所有资金保留到金融危机真正见底时。时机预测或许能显著改善,唯一的问题在于我从来不知道如何确定市场何时见底。
巴菲特答一个人如何计算出自己的能力圈:我非常了解自己能力圈的边界,但对其他人实在没有什么建议,每个人都有必要意识到自己所具有的能力和知识。许多CEO既不知道自己能力圈的起点,也不知道终点。(芒格补充道,能力只是一个相对概念。)
巴菲特称富到一定程度后消费与幸福负相关。随后道出了他的消费观:我的生活不会因为我花更多的钱就变得更快乐。更多的财富和收入使人生变得不同有一个极限,一旦超越这个限制,更多的消费将与幸福负相关。
巴菲特明确表示总部不转移将扎根美国。公司不可能在其他任何的地方取得如此的成功,只有在美国才可能,我不能眼瞅着伯克希尔继续像现在这样繁荣昌盛而不支付我们应负担的税金。这不是说我们志愿多交税,我们只缴纳必须交的税,我们遵守法律。一旦有税务优惠我们会加以利用。过去多年我们赚了很多钱,也交了很多税。
巴菲特/芒格谈该不该担心通膨:如果一夜之间每个美国人都得到100万美元,伯克希尔处境将会不妙,伯克希尔的每股收益会增加,但股票价值会显著下降。
巴菲特回答会不会买一支职业体育运动队的问题:不会购买,如果大家听到有人说这方面的消息,那还是换一个话题比较好。
巴菲特表示自己不是激进投资者相,从来没有用过衍生品来收购可口可乐股票。巴菲特本人从来不碰衍生品,迄今也没有收购剩余的可口可乐股份在华尔街上,任何事物只要能吸引到资金流似乎就被看做成功,而且会持续下去,直到这种模式不再奏效。(芒格则明确表示:“我认为激进投资者对美国没有什么好处。”)
巴菲答特伯克希尔是否应买入许多快速增长型公司:这个问题第一答案,就是不应预先排除其他答案。如果旗下某个部门对某行业很熟稔的话,可能使用3到4亿美元(收购),我们不会忽略任何可能会有实际影响的企业,无论其规模如何。去年我们子公司收购了25家企业,并且还将继续。从现实角度来说,我们已使伯克希尔增加了不少盈利动力。我们应瞄准一些较大公司。芒格也答道同意这一点。收购数以万计的小型企业,并不理想。
芒格谈中美的教育市场将如何改变未来的看法:芒格认为美国让公立学校系统堕落是一个巨大的错误,中国正力图不重蹈我们的覆辙,同时表示应该多向中国学习。”
巴菲特回答促进孩子理财素养的最佳途径:早愈好,这不能仅依靠学校,也必须依赖你的家庭。假如没有学校教育介入,你很难拥有超过父母的理财习惯,我赞成在读书的很早阶段就接受理财教育。
芒格也回答到:理财教育的多数责任应由父母承担,在理财教育方面,大学的问题比小学、中学要大,目前大学教的许多金融课程都是胡说八道。
巴菲特谈未来20年后伯克希尔的发展:巴菲特称不完全知道答案,但公司资本多到不知如何处理的时候会到来。巴菲特确切知道的是,将来公司拥有的现金会多到无法明智的投资。这并不遥远。距离公司无法明智地处理的数字正在接近。届时公司可能回购股票,但一些巴菲特主义者会将其言论解释为最终不排除派息。巴菲特称他们所做的一切,都是为了股东利益。所有的决定都是基于这个原则。
巴菲特回答是否有合理方式将公司拆分为4家大型公司,更好地向世界展示公司的价值:他称这不仅不是一个好主意,而且是个巨大错误,公司将失去很大的价值。原因包括资本配置和税务因素,还有其他一些因素。还有股东不依不饶地问派发股息的问题。
巴菲特谈可口可乐薪酬计划:即便认为此计划规模过大,存在稀释作用,但伯克希尔并不打算为此跟可口可乐“宣战”,且针对该计划稀释程度的计算(据称有16.6%)非常不准确。
巴菲特回答为何没有在过去5年中没有跑赢标普500指数呢的问题:伯克希尔在大市非常强劲的时候表现会差一些,但在标普500指数表现不好的年份会相对更好,巴菲特在2012年的股东信中警告过大家,如果2013年大盘还是表现良好,公司在每个5年时段内都跑赢标普500指数的纪录可能告终。在每次经济循环周期中公司都会表现更好,但这一点巴菲特不能打包票。
芒格也答道:伯克希尔的回报计算是税后的,而标普500指数不是。因此,战胜该指数是一个很高难度的事情。
巴菲特谈论与3G公司的合作::巴菲特认为两者混合效果并不好。但认为3G表现良好。以前曾远远观察过它们,最近还特别留意过。无疑它风格迥异,混合起来不会有利,但二者合作会带来更多机会,巴菲特因此倍感高兴。
巴菲特看铁路公司的盈利:北方铁路存在许多的故障问题,冬季严寒造成BNSF出现许多次列车服务中断。伯克希尔将在铁路上再投资50亿美元,这是其他公司无法相比的,期盼BNSF今年晚些时候的利润更好。
巴菲特谈旗下公司IPO问题:巴菲特表示不会IPO。几乎没有其他任何一家公司像伯克希尔这样如此多地探讨内在价值,认为对伯克希尔的股票来说,内在价值达到账面价值的1.2倍意味着价值被低估,如果这一比例超过1.2,将回购股票。芒格和巴菲特两个人对伯克希尔内在价值的估计偏差可以达到5%之内,但巴菲特的估计不太可能达到偏差只有1%的水平,因为内在价值天然的存在不确定性。
巴菲特回答谁将接替芒格问题:芒格已90岁了,但他像“中年”一样的表现非常鼓励我。他们老是在谈替代巴菲特的问题,但从没有人说过替代芒格的话题。查理是我们“煤矿中的金丝雀”。煤矿工人通常在地下作业时会带金丝雀,一旦出现有毒气体泄露等事故,金丝雀将先被毒死,起到警示作用。一旦芒格身故,巴菲特下面可能不会再设置一名新副董事长。
芒格接茬道,这个问题或许很快就会见分晓,“大多数90岁的人走得都很快。
巴菲特回应能否让奥巴马改变经济政策:目前美国企业干得很好,眼下的企业税也不是太高,没有人想在政治问题上说服彼此。
(巴菲特在今年的股东信里说,若立遗嘱,90%现金将让托管人购买指数基金。伯克希尔股票呢?巴菲特说,我死后,拥有的每一股都将被分配到5个基金会里超过10年之久,我告诉受托人不出售任何伯克希尔的股票,直到他们必须这样做。)
巴菲特谈伯克希尔的弱点:在从某些子公司获得现金方面,公司原本可以做得更积极一些。巴菲特本人表示自己还有一个明显的弱点,在调整人员方面的行动比较慢。
巴菲特回答为什么伯克希尔麾下能源集团保留所有的现金的问题:能源公司有更多收购机会,将永远在手头留出200亿美元现金,不能指望别人和银行,“现金是氧气,99%的时间你不会注意它,直到它没有了”。
巴菲特回答世界上最大公务机运营公司NetJets的前景如何的问题:这家公司收益不大,从事的却是一个很体面的产业。旗下的NetJets私人飞机租赁业务即将扩展到中国,这将发挥长期效益。
巴菲特回答美联储延续的超低利率政策是否会伤害经济的问题:为联储前主席伯南克辩护,巴菲特回顾了2008年金融危机的可怕,表示自己曾公开捍卫政府规避这场灾难的做法。现在经济的复苏得益于低利率,公司利润也开始增长,现任联储主席耶伦开始逐步缩减QE,但经济的反应仍有待观察。

⑩ 5月4号5号美股吗

老美是不锅51劳动节的,他们劳动节是在9月的。美股照常开门的。

阅读全文

与5月4号巴菲特股东演讲相关的资料

热点内容
景顺动力平衡基金今日走势 浏览:898
有贷款房去名字 浏览:115
辽宁省企业投资项目核准暂行办法 浏览:739
小微融资现状 浏览:521
etf股票有哪些 浏览:961
期货松绑影响股市吗 浏览:999
股票上升五浪 浏览:988
上海杉众投资靠谱吗 浏览:332
11万台币兑换人民币 浏览:739
海美基金 浏览:316
外贸信托其他费用普通代扣 浏览:222
成都卖房买方贷款 浏览:317
3000阿里换多少人民币 浏览:947
昆山外汇管理局电话 浏览:938
股票里GDX是什么意思 浏览:106
美国期货每日交易时间表 浏览:730
一块钱英镑能换多少人民币多少 浏览:226
古德理财投资公司 浏览:391
长江证券基金认购怎么撤回 浏览:148
me期货 浏览:75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