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首页 > 集团股份 > 小米集团可转换可赎回优先股影响

小米集团可转换可赎回优先股影响

发布时间:2021-07-19 04:53:29

A. 什么是可赎回优先股

可赎回优先股是指在发行后一定时期,可按特定的赎买价格由发行公司收回的优先股。一般的股票从某种意义上说是永久的,因为它的有效期限是与股份公司的存续期并存的。而可赎回优先股却不具有这种性质,它可以依照该股票发行时所附的赎回条款,由公司出价赎回。股份股份公司一旦赎回自己的股票,必须在短期内予以注销。

B. 为什么小米净资产是负的,竟敢要千亿美元

内行看门道,外行看热闹,不懂的人看表面,以为是亏损,实则不然。下面是网上找来的资料,看不懂不要紧,可以了解一下真实情况
直接上业绩:2015年至2017年,收入为668.11亿元、684.84亿元、1146.25亿元,净利润为-76.27亿元、4.92亿元、-438.89亿元,经营活动现金流量净额为-26.01亿元、45.31亿元、-9.96亿元,毛利率为4.0%,10.6%、13.2%。
看到这个数据,估计你有点懵:作为一家真正的独角兽企业,成立7年营收破千亿,但是怎么2017年还巨亏438亿?
由于小米在香港联交所上市,采用国际会计准则,利润表中有一个特殊的科目,即“可转换可赎回优先股公允价值变动”。
上市前,小米通过发行可转换优先股的方式进行了多轮融资,这部分融资,会在报表中形成金融负债,计入非流动负债中的“可转换可赎回优先股”。
按照国际会计准则,这部分金融负债的公允价值变动,需要计入当期损益,最终影响利润。
如果企业的估值上升,那么,账面金融负债会上升,由于此处处于负债项,负债增多,在利润表中,就会体现为利润降低;反之,如果企业估值下降,负债中的金融负债减少,那么,利润就会增加。
此处,需要等到上市后优先股转为普通股,才不会再影响公司利润。这笔实际并不存在的“账面亏损”就会消失。
其中,2015年、2016年及2017年末,小米可转换可赎回优先股公允价值变动分别为-87.59亿元、-25.23亿元、-540.71亿元。
所以,如果你只从财务角度来看:小米的估值越高,这个数值负数越低,账面上看小米亏的也越多。
但是,其实事实并非如此。
如果以国内的会计准则来看,优先股具有金融负债和权益工具双重性质,在实操中可以根据实际情况划分为金融负债或权益工具核算。
如果划分为金融负债,采用实际利率按照摊余成本核算;如果划分为权益工具,作为报表中的权益类科目核算。但不管怎么分,都不需要随公允价值的变动重新计量,不会影响利润。
注意,以非国际财务报告准则计量下,小米调整后的净利润为-3.04亿元、18.96亿元、53.61亿元,净利率为-0.5%、2.8%、4.7%。
也就是说,事实上小米2017年的盈利为53.61亿元。不过,实际上,如果看小米的业务运转情况,另一个指标“经营利润”其实更有参考性。招股书显示,小米2017年经营利润122亿元,同比大增223%。

C. 为什么小米亏损这么多

为什么财报看起来亏损?
小米的盈利增长也颇具戏剧性,2015 年是小米业务发展较好的一年,但当年小米并未实现盈利,而是亏损约 3.03 亿元。
到了被称作小米“问题之年”的2016年,反而实现了净利润 18.9 亿元。到了 2017 年,小米的净利润达到 53.6 亿元,综合利润率 4.7%,毛利率为 13.2%。
从 2013 年的 1.31% 到 2017 年的 13.2%,小米的毛利率几乎翻了 13 倍。但为什么还会出现巨额亏损呢?小米财报看起来亏损主要原因是——可转换可赎回优先股的公允价值亏损。
1、优先股导致亏损的原因:
由于小米在香港上市,采用的国际财务报告准则(IFRS),不同于美国会计准则。国际财务报告准则是将普通股价值与转换价之间的差额计为亏损。
小米的优先股以公允价值计入负债,且优先股的公允价值变动计入当期损益。当小米估值提高,优先股公允价值变动越大,会计上的负债越来越大,资不抵债,自然导致累计亏损1290亿。不过这种“亏损额”越大,说明公司被大家认可的价值越高。
2、亏损额并不影响上市经营:
招股书显示,截至2015年、2016年及2017年,小米可转换可赎回优先股公允价值变动分别为88亿元、25亿元及541亿元。
在IPO成功后,优先股转换为普通股,优先股的账面价值转换为股本金和股本溢价,账面亏损额“消失”,所以这个并不影响企业上市经营。
2015年,小米找投资人借了1个亿,资产负债表上体现的是 1个亿的现金资产,和价值1个亿的优先股负债。
2017年时,1个亿的现金资产还是1个亿,但由于小米估值提升,1个亿的优先股负债就变成3个亿了。此时就多产生了2亿负债,体现到损益表上就是2亿亏损。
但是,如果2018年投资人把优先股转成普通股,3个亿的负债,就都变成3个亿的所有者权益,变成净资产了,此时就会盈利。
所以,如果不计算可转换可赎回优先股的话,其实小米是盈利53.6亿,看起来的亏损只是一次性并表造成的,可参考港股上市的美图。

D. 会计专家:小米目前的定价是高估还是低估

根据数据计算,小米目前的市值为4,488亿港元(2018年7月21日),按当前1:0.86的汇率折算,人民币市值为3,860亿,这超过了美的(3,085亿)和格力(2,711亿)的市值。其静态市盈率分别为101倍(不含股权投资收益)和38倍(含股权投资收益)。从市盈率的角度来说,小米目前的定价仍有被高估的嫌疑。
由于可转换可赎回优先股的影响,小米集团2017年财报股东权益为-1,272.11亿。所以,我们无法根据原始的资产负债表来计算小米的股东权益回报率(ROE)。但是,如果把作为债务处理的可转换可赎回优先股调整为普通股股东权益,那么,公司账面股东权益为342亿。由此得到公司的股东权益报酬率为29.7%。
当然,也有人说小米的估值不能只看盈利和股东回报,还需要将小米着力打造的产业生态圈纳入估值范围。关于这一点,完全同意。不过,小米的产业生态究竟价值几何,很难利用公开数据加以评估,透过财报,我们可以提供部分可比数据作为参照。
根据小米2017年资产负债表,其代表产业生态的权益性投资余额17.11亿,其他长期投资188.57亿,二者合计205.68亿,占总资产898.7亿的22.89%。与之具有相同特点的苹果公司,2017年总资产不到3,700亿美元,同类股权投资已超过2,000亿美元。腾讯控股的权益性投资、持有至到期投资、可供出售投资等的权益性资产合计同样高达1,641.05亿,占总资产的39.60%。可以合理相信,苹果和腾讯的这些权益性投资同样与它们打造的产业生态有关,它们在资本市场的估值体系中的估值水平,或许可以为小米估值所借鉴。

转贴

E. 为什么小米的销量这么好,净利润却是负的

你好!
优先股的问题,互联网公司通常会有多轮融资发行了可转换可赎回优先股,在国际会计准则下,这种优先股会体现为“对股东的负债”,其公允价值的上升会记录于公司账面的亏损,但实际上公司并未没有这样的亏损发生,对公司实际运营也没有影响,这笔所谓的“负债”数字在上市那一刻就会消失。这种亏损的数字越大,其实越说明这家公司的被大家认可的价值高。
实际小米是盈利的。这是会计上的问题
仅代表个人观点,不喜勿喷,谢谢。

F. IPO申请文件,但千亿背后仍有三大历史问题没

“小米上市”对于外界而言,没有惊喜没有意外。但是对于小米来说,恐怕是今年最重要的一件事了。
今天,关于小米正式向港交所提交IPO申请文件,获得了中信里昂、高盛与摩根士丹利的联合保荐,有望成为港交所“同股不同权”第一股,这条消息引发了业界的热议。
虽然具体上市的时间,并没有得到小米的确认。但是从各种消息来看,小米挂牌上市也就在6月底至7月这段时间了。
小米利用“同股不同权”打头阵,预计集资至少100亿美元(785亿港元),成为今年集资最大新股。在香港上市后,会考虑以CDR(中国预托证券)在内地上市。
从2010年4月1日到2018年5月1日,共向超过5500名员工(董事和高管除外)授出但未行权股份2.22亿股,行权价为0-3.44美元,归属期为1至10年。而根据小米今天在香港提交的招股书,5500员工分得500亿股权,人均近1000万,上市半年后解禁。
疑问一
亏损如何解读?
对于小米上市,一直有个未解之谜:小米的巨额负债究竟是怎么回事?
据招股书披露,小米2015年至2017年收入分别为668.11亿元、684.34.亿元和1146.25亿元,2017年同比增长67.5%;经营利润为13.73亿元、37.85亿元和122.15亿元,2017年同比增长222.7%。
不过,招股书有两项数据值得注意:第一、2015年至2017年,小米集团分别产生亏损人民币76亿元、利润人民币491.6百万元及亏损人民币439亿元;
第二、截止2017年12月31日,由于就可转换可赎回优先股产生大额公允价值亏损,小米集团有净负债人民币1272亿元及累积亏损人民币1290亿元。
首先,我们得弄清楚一点。扣除可转换可赎回优先股公允价值变动和向员工发放股份等因素,小米2015年小米净亏损3.0亿元、2016年净利润19.0亿元,2017年净利润53.6亿元。
实际上,“优先股公允价值亏损”并非真的亏损,在小米正式上市后,此前所产生的可转换可赎回优先股将会转换成普通股,由债券转为股权,因此不会发生任何公允价值亏损。
针对小米招股书中出现负债、亏损等关键数据,和港股实行的国际会计准则有很大的关系,即部分负债(计入“亏损”)来自于“可转换优先股”的发行。
互联网公司通常会有多轮融资发行可转换可赎回优先股,比如美图。2016年美图上市时也曾有过类似的经历,其超过60亿的巨额亏损一度引来广泛关注和质疑。其实其中一大部分亏损数字是优先股公允价值提升带来。
在国际会计准则下,这种优先股会体现为‘对股东的负债’,其公允价值的上升会记录于公司账面的亏损。但实际上,公司并未没有这样的亏损发生,对公司实际运营也没有影响,这笔所谓的‘负债’数字在上市那一刻就会消失。”
小米在招股说明书中也解释道,可转换可赎回优先股于合并资产负债表指定为负债,而公允价值增加于合并损益表确认为公允价值亏损。由于所有可转换可赎回优先股将于后转换成普通股,因此不会产生任何公允价值亏损。
也就是说,随着小米公司的不断增值,优先股也不断增值,而这些增值的部分,在财务里面就记为了亏损。2017年的亏损是由于港交所对于优先股权益的计算规则所致,并非实际亏损。
疑问二
最挣钱和最值钱业务会否影响估值?
既然小米事实上并没有亏损,那它又是靠什么挣钱的呢?
小米2015年至2017年总收入分别为668.11亿元、684.34.亿元和1146.25亿元,2017年同比增长67.5%。
从15年到17年,小米海外收入猛增,分别是40.5亿元、91.5亿元、320.8亿元。截至今年3月,小米手机用户每天使用时间约4.5小时,MIUI月活用户超过1.9亿。不管是用户规模、活跃度和使用时长等指标均达到国际一流互联网公司水平。
数据显示,智能手机占总收入比在2015年达80.4%、2016年达71.3%、2017年达70.3%。另外,因毛利率较高,互联网服务已成为小米盈利的重要来源,但互联网服务部分占总收入比仍然比较低。
2015年、2016年、2017年,小米互联网服务收入占总收入比分别达到4.9%、9.6%、8.6%,该部分收入主要来自于广告服务及互联网增值服务(主要包括游戏)。
2015年、2016年、2017年,小米互联网服务收入分别为32.4亿元、65.4亿元、98.9亿元,年复合增长率74.7%。2015年、2016年、2017年,小米互联网服务毛利率分别为64.2%、64.4%、60.2%。
也就是说,小米最挣钱的业务是智能手机业务,最值钱的业务是互联网服务。
从互联网服务超过60%的毛利率看,显然这一块业务非常值得期待。然而,小米目前手机产品占营收70%以上,是主要收入来源。虽然雷军称小米的硬件净利润率永不超过5%,但是互联网服务的客源也主要来自小米的硬件产品。
互联网服务如雷军所期待,成为小米估值的爆点。但智能手机业务的毛利不高,又是主要收入来源,又为市场所担忧。
疑问三
“同股不同权”构架,雷军表决权比例超过50%
从去年营收业绩来看,小米应该是不缺钱的。急忙上市对于股东分红和权利有所影响也是外界所关注的。
当前,小米的四位自然人股东分别是小米公司创始人、董事长兼CEO雷军,联合创始人、总裁林斌,联合创始人、品牌战略官黎万强,联合创始人、副总裁、生态链负责人刘德和联合创始人、副总裁、MIUI 负责人洪峰。董事会主要成员为雷军、林斌、黎万强、许达来、刘芹。
具体数据上,雷军持有31.4124%的股份、林斌持有13.3286%、黎万强持3.2375%、黄江吉(已离职)持3.2375%、洪锋持3.2207%、许达来持2.9312%、刘德持1.5494%、周光平持1.4317%(已离职)、王川(小米电视掌舵人)持1.1149%、晨兴集团持股17.1931%,其他投资者持有21.3430%。
股权结构上,执行董事、董事会主席兼首席执行官雷军持股比例为31.4%,如计入总股本ESOP员工持股计划的期权池,则雷军的持股比例为28%。通过双重股权架构,雷军的表决权比例超过50%,为小米集团控股股东。
按照港交所新政,小米董事长雷军和小米总裁林斌拥有“超级投票权”的A类股票,相比普通股,投票权最高可达一股10票。而其他人持有的为B类股,每份可以投1票。对于保留事项,均按一股一票计算。
这就是所谓的“同股不同权”也叫AB股。不过,作为高投票权股票一般流通性较差,一旦流通出售,即从A类股转为B类股。也就是说,通过双重股权架构,雷军的表决权比例超过50%,为小米集团控股股东。
如雷军所说:“除了小米,还没有任何一家手机公司,销量下滑之后能够成功逆转。”小米的确成功从一家手机公司变成一家创新驱动的互联网公司。
尽管这样,千亿收入的背后仍然存在很多历史遗留问题,小米的征途确是星辰大海,现在刚刚才走出第一步。小米能否改变几亿人的生活,成为全球几十亿人生活的一部分,也令人充满好奇~

G. 可赎回优先股票存在的意义是什么公司为什么可能会收回这类股票

公司发行股票就是为了到资本市场融资。这是一笔长期资金,一般无到期期限。但如果是优先股,已然事先约定,发行公司就可以提前还款,赎回优先股。股民买了股票,享有分配盈余的法定权利,公司就以配发股息股利的方式支付融资利息。但公司与股民的关系是财产所有权的关系,不是债权债务关系。
如果公司以承担债务方式向银行举债,不论长短期借款都必须支付利息。如果公司财务结构不佳,偿债能力受质疑,银行就以价制量,抬高利率。此时公司必须在资本市场另谋他途,发行垃圾债券、高收益票券、优先股都是可行的。

发行股票必须在盈余分配时支付股民股息股利。
优先股通常是财务状况稍差的上市公司才会发行。否则无须承诺优先配发固定的、稍高於银行放款利率的股息给股民。

可赎回且执行赎回权的前提,一定是公司已经找到更低成本的资金来源,无须再承担固定高息率的优先股债务。通常意谓著公司营运好转,财务结构已然改善。这就是答案。

您的问题跟为什麼公司发行可转换公司债,可以设计附加买回权(call provisions )?答案是一样的。

阅读全文

与小米集团可转换可赎回优先股影响相关的资料

热点内容
3000阿里换多少人民币 浏览:947
昆山外汇管理局电话 浏览:938
股票里GDX是什么意思 浏览:106
美国期货每日交易时间表 浏览:730
一块钱英镑能换多少人民币多少 浏览:226
古德理财投资公司 浏览:391
长江证券基金认购怎么撤回 浏览:148
me期货 浏览:756
公积金贷款1年 浏览:373
打新股票仓位 浏览:568
天涯推荐股票 浏览:999
股指期货最少多少资金 浏览:740
华枫投资 浏览:974
炒股炒外汇 浏览:922
港澳一元等于多少人民币 浏览:643
癌症银行贷款 浏览:150
短期理财渠道 浏览:813
段永基投资 浏览:251
中国外汇管制限额 浏览:288
股指期货后买基金 浏览:25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