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上市公司发布的财务报表和信息会有假吗
会有的,有一些公司是有这些问题的,有的作假比较严重
将企业与同业比较
将企业的业绩与同行业指标的标准进行比较也许会给我们带来更深阔的企业画面:一家企业与自己比较也许进步已经相当快了,比如销售增长了20%,但是放在整个行业的水平上来看,可能就会得出不同的结论:如果行业平均的销售增长水平是50%,那么低于此速度的、跑得慢的企业最终将败给自己的竞争对手。
小心报表中的“粉饰”
财务报表中粉饰报表、制造泡沫的一些手法,对企业决策绩效的评估容易产生偏差甚至完全出错现象。
以非经常性业务利润来掩饰主营业务利润的不足或亏损状况
非经常性业务利润是指企业不经常发生或偶然发生的业务活动产生的利润,通常出现于投资收益、补贴收入和营业外收入等科目中。如果我们分析中发现企业扣除非经常性业务损益后的净利润远低于企业净利润的总额,比如不到50%,那么我们可以肯定企业的利润主要不是来源于其主营的产品或服务,而是来源于不经常发生或偶然发生的业务,这样的利润水平是无法持续的,也并不反映企业经理人在经营和管理方面提高的结果...
⑵ 上市公司一般会做假虚报业绩吗。如果被查出有什么后果
一般来说,来上市公司源多多少少会有一些做假虚报业绩的行为。上市公司的市值管理,就有不真实全面的披露信息的嫌疑。
上市公司财务造假的法律责任:
财务作假,投资者可通过法律途径向审计所索赔,而相关审计人员的从业资格也可能会被取消,并处一定罚金。
最高人民检察院、公安部以及证监会联合发布《关于经济犯罪案件追诉标准的补充规定》(以下简称《补充规定》),对违规披露、不披露重要信息等案件的追诉标准做了规定。
其中明确指出,依法负有信息披露义务的公司、企业虚增或者虚减资产达到当期披露的资产总额30%以上的将被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所有的财务造假都与公司高管有关,只要断绝了高管的推卸责任之路,上市公司造假的动力就可以消除大半。因此,在我国上市公司财务造假现象屡禁不绝的情况下,不妨借鉴美国的做法,通过立法,让高管对财务造假承担法律责任。这样,既可以确保上市公司财务信息的真实性,保护投资者利益,也能促使整个社会诚信度的提高。
⑶ 上市公司的季度财报年度财报数据从哪里来,都是自己公司的财务出的吗会不会造假谁来监管
财务报表需要经过会计师事务所审计才能发布,公司负责人和事务所都要对报表的真实性负责,证监会进行监管
⑷ 上市公司为什么会在财报上造假
答:其造假的目的是为了上市的需要。一旦上市。业绩变脸,就是造假的必然结果。再有上市后的造假,是为了再融资的需要。谁会为一家亏损的公司去投资?因此,公司会在业绩上造假。
⑸ 上市公司年报能造假吗
造假与财技运作是2回事。。
造假是违法的,财技运作不踩线是合理的。
⑹ 上市公司的财务报表作假几率有多高
基本都是做假,上市公司凝结了一批自认为高智慧的会计师,想想吧,能做到上内市,是笨蛋吗?但中国更容有更高智慧的注册会计师来应付他们.所以都会做假,有的只是没有查到,有的就是查到啦,会计师事务所也会帮他们搞好的,这就是中国的现状.执行中国注册会计师审计准则第7101号----帮助客户舞弊
呵呵,不好意思,开了下玩笑,但做假是肯定的,都会虚增资产和利润,有什么办法来证明这家上市公司或者IPO的真正成绩呢?可以从以下几方面来看:1.该企业的员工收入水平,福利情况;2.代扣代缴的个人所得税;3.近几年的税收,增值税,企业所得税,他们的变动情况,实缴情况;综合前面几点,一个成长良好,合法守纪的企业,他们上市的税收,特别在上市前的税收,那个数字最具有说明性,但一般人又要想上市,又不想出钱,很容易就识别他们的
⑺ 上市公司的半年报,年报准么他们会造假么
造假?很多改变报表的手段很多都是合法的,给你小小的透露一点,比如实际回计算的利润亏损答,但是我可以通过变更会计政策,把摊销和折旧的期限增长。这样会计期间的费用就变少了,利润就变多了。这好像很不合理,但是这绝对是合法的“造假”。这里加引号就得你自己断定它的性质了。这在上市公司中是能举例子的,例如中海油。还有一个叫什么中国船舶,上市公司的造假手段得高明,得正大光明,说得通的造假。绝对不能是小企业变更日期之类容易查出来的低级手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