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郭广昌新年致辞,复星集团的发展前景如何
复星集团董事长郭广昌分享了复星的投资哲学和复星二十多年发展的思考,他认为做企业永远在从0到1、归零、再从0到1不断创造与革新的路上。
关于投资、资本运作、产业运营、企业管理的困惑和问题。
①经济、股市、产业、企业和人都有周期,周期里面是有机会的,要顺应周期;
②我眼中未来的方向:创新与研发是企业前进的动力养老产业旅游消费打通产业链;
③未来的投资关键词有产品力、整合生态圈,打通产业链、布局C2M。
总之,复星在海外有很多的业务,其投资是全球化的,法国、葡萄牙、希腊、英国、瑞士、美国等等,都有很多投资的公司,地产、保险、旅行、消费行业都有。复兴是一个发展潜力很大的公司。
⑵ 郭广昌董事长执掌的复星集团主要做什么的
复星集团主要是做投资的。投资了复星医药、国药控股、复星联合健康保险、葡萄牙医疗服务集团Luz Saúde、印度最大仿制药企之一Gland Pharma等。
复星集团创建于1992年,是中国市场经济改革中涌现出的代表企业之一。2007年7月16日,复星国际(00656.HK)在香港联交所主板整体上市。2011年,复星产业利润、投资利润、资产管理收益三大业绩增长引擎快速发展。
复星集团主要投资方向包括消费及消费升级、金融服务、资源能源及制造业升级等高度受益于中国内需发展的行业,以分享中国经济的高速成长。
(2)复兴集团资本运作扩展阅读:
复星集团创始人之一梁信军先生说:“复星集团发展的过程,就是对中国变化中的发展动力的判断和把握的过程。中国发展动力从1992年到现在大致有三个阶段。
第一阶段是从1992年到1998年,主要是政府政策的开放准入和流动性的增加。流动性包含三个方面:
一、农村富余劳动力的流动性,第二来自于资金的流动性,第三是土地的流动性。所以这个阶段和这几个因素相关的如劳动力密集型行业、房地产、中小金融机构等行业快速发展;
二、从1998年到2008年,这是中国重化工业腾飞的阶段。
三、从2008年起,是中国内需和金融服务快速成长的阶段。
所以复星的发展,也是高度契合这三个阶段。比如第一阶段,复星从市场调查进入医药健康和房地产行业,成立了复星医药和复地。
第二阶段复星投资了钢铁和矿业,参控股的企业如南京钢铁、海南矿业、招远黄金、唐山建龙、金安矿业等等。
第三阶段复星的主要投资方向则为消费及消费升级、金融服务、能源资源和制造业升级,并积极“走出去”,创新性地提出“中国动力嫁接全球资源”模式,与美国保德信金融集团、凯雷集团合资成立基金,投资法国地中海俱乐部和希腊Folli Follie集团等等。”
⑶ 上海复星集团是和哪个集团一起创办的
郭广昌,男,1967年生,浙江东阳人。现任上海复星高科技(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上海复星实业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复地(集团)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
出生于浙江东阳农村的一个贫困家庭,1985年毕业于浙江名校--东阳中学,后考入复旦大学哲学系,1989年毕业留校,3年后他和四个同学用借来的3.8万元创业,靠一种乙肝诊断试剂获得第一桶金。此后,复星进入房地产、百货、钢铁、金融等行业。复星投资3.5亿于张志祥(本排名139位)的“建龙钢铁”,并于2002年组建德邦证券。复星还通过友谊股份持有中国最大的连锁超市“联华超市”的股份,旗下的房地产企业复地集团是上海最大的房地产商之一,正计划在香港上市。“复星”还持有著名财经报纸《21世纪经济报道》的股份。郭广昌持有复星集团58%的股份,他是十届全国人大代表。民盟盟员。
复旦大学本科复旦大学MBA
公司总部:上海
主要行业:生物医药、房地产
行业地位:上海最大的房地产商之一
主要上市公司:复星实业(600196),1998年6月IPO
商业策略:借助上海的地域优势,通过资本运作展开多元化投资
历程
1989年毕业于复旦大学哲学系后留校任教。
1992年,已经顺利通过TOEFL和GRE考试的郭广昌,放弃到国外发展的机会,毅然“下海”创业。
1992年他与四个同学用从老师那里借来的出国学费3.8万元开始创业,先后从事过市场调查,食品、电子以及化工产品的生产。
1993年进入房地产销售和生物医药领域,开始生产乙肝诊断试剂。靠乙肝诊断试剂获得第一桶金。
1993年5月,郭广昌决定将公司最初积累的“第一桶金”,全部投入基因工程检测产品的开发上。
1995年郭广昌倡导设立了“复星——大华百万科教发展基金”。
1996年设立“复星——曹家渡街道百万扶贫帮困基金”。
1996年10月开始,郭广昌先后斥资近5亿元,坚持市场导向,在现代生活医药产业、信息产业、房地产业领域里,积极参与了一批国有大中型企业的合资合作和改造嫁接,整合资源,发挥优势,开展了资源优化配置和“1+1>2”的共同发展。
1997年设立“复星——普陀百万科教发展基金”等。
1997年郭广昌把市场拓展的眼光瞄准国际市场,经过大量的艰苦工作,复星在巴西、印度、南非等国家积极拓展业务,并首批获得民营科技企业自营进出口权。
1998年,“复星实业”上市后,“复星集团”开始多元化历程。目前“复星”涉足房地产、钢铁、金融等行业。
1998年,美国总统克林顿访华在沪期间,专门会见了郭广昌等12名上海非公经济企业代表,克林顿回国后还给郭广昌来信,对他和复星集团的发展表示赞赏,并约请复星到美国发展。
1999年毕业于复旦大学经济管理学院,获工商管理硕士学位。
郭广昌是全国政协委员,间接持有“复星实业”和“豫园商城”各35.1%和11.6%的股份,财富5.19亿元。他的投资集中在上海,目前控股、参股5家上市公司,以及其他70多家公司,去年的总销售收入达10亿美元,纳税1000万美元,有4000名员工。
他是中国资本市场中最活跃的企业家之一,他还投资媒体、钢铁行业,其中钢铁是与张志祥(第95位)合作的.复星集团旗下还有零售行业,主要是一个超市连锁,两个医药连锁和一个大卖场。
主要社会职务:
第十届全国人大代表;
全国工商联九届执委会常委;
第八届全国青联委员;
中国青年企业家协会副会长;
上海市工商业联合会副会长;
上海市企业家协会副会长;
上海市青年联合会副主席;
上海市浙江商会会长。
所获主要荣誉:
中国优秀民营企业家;
97年度上海市劳动模范;
第五届“上海十大杰出青年”;
第三届“中国青年五四奖章”;
2000年紫荆花杯杰出企业家成就奖;
2001年中国民营科技优秀企业家“开拓奖”;
2002年中国优秀民营科技企业家;
中国400富人榜第45名;
2002年度福布斯中国富豪榜第九名。
2007年度胡润百富榜榜第10名。
------------------------------------------------------------------------------------------------------------
郭广昌的三大人生转折
人大了,面临的机会和诱惑就多,选择也就多了。
尤其是像郭广昌这样的“大”人。
对复星这样的企业来说,他的每一个选择都在考验着他的睿智和创造力。这些选择对他和他的团队来说都至关重要。
在重要的关口,几乎每次选择,对郭广昌的人生轨迹来说都是一个转折点。
第一个转折点
初中毕业:放弃中师改读高中
对我们大多数人来说,大学毕业前的这段时间的人生轨迹基本上都是被确定了的:小学—中学—大学。
在这段时间里,我们的人生几乎没有选择的余地。
可是对于郭广昌来说,他人生的第一个转折点就出现在中学时代。
郭广昌出生在浙江东阳的一个贫苦的农民家庭。人杰地灵的东阳,在经济上还是比较落后的。像大多数的农家父母一样,郭广昌的父母也希望自己的儿子早日跳出“农门”,因此父母让他报考了师范。一方面可以减轻家里的负担,另一方面也可以跳出“农门”,就这样,成绩优异的郭广昌报考了师范。
拿到中师录取通知书的郭广昌,就像拿到人生的判决书。难道这辈子就呆在东阳做一名乡村教师吗?自己的大学梦呢?东阳中学走出了那么多大学生、硕士生甚至博士生,难道自己这一辈子就只能是一个中师生吗?
经过激烈的思想斗争,郭做出了第一个改变自己一生命运的决定——放弃中师,改读高中。父母不允,他就悄悄卷了一床竹席,背了十几斤米上了东阳中学。高中3年,靠着每星期回家背几斤米和一罐霉干菜,他熬了过来。
正是过早地担受人生的风雨和苦难,使得郭广昌能够在以后的人生路上处变不惊,临危不惧。
今天的郭广昌,已经很少向人提及这段往事了,可是他自己知道,那是自己人生的第一个抉择。
这个看似很小的决定,几乎影响了郭广昌的一生。正是因为读了高中,才有了他后来的上大学的机会,他的眼界也由此而更加开阔,这为他以后在资本和产业这条路上一路飞奔奠定了坚实的知识基础。
第二个转折点
1992年:受邓小平南巡讲话影响,放弃出国改而“下海”
郭广昌实现了他的大学梦。从东阳到上海,郭广昌发现了一片比东阳更为广阔的天地。在大学期间,他把更多的精力放在了接触社会上。
大学期间,郭广昌做了两件令他的同学津津乐道的事: 第一件是在1987年暑期,他一个人不声不响地骑自行车沿大运河考察到了北京;第二件是在1988年暑假,他组织十几个同学搞了个“黄金海岸3000里”活动,骑车沿海考察,到了海南。
这两件事无疑帮助他在一定程度上了解了社会、认识了自己,更直接的结果是使他毕业时被留在了校团委。
在学校团委,他工作出色。但年轻的心使他渴望看到更广阔的天空,他想出国留学,并为此积极准备,先后通过了TOFEL和GRE考试,而且还向亲戚借好了出国所需的资金。
如果命运不发生转折,他也许出国做了一名留学生。
1992年发生的一件事情改变了他人生的这一轨迹。
这件事就是邓小平南巡。
邓小平在南巡中掷地有声的话,深深地打动了郭广昌的心。一个年事已高的老人热情洋溢的讲话,让25岁的郭广昌热血沸腾。
上海,也因这位老人的讲话而成了投资和创业的热土。在国内也可以大有作为!何必一定要到国外去呢?
经过权衡和思考,郭广昌放弃了出国的念头,而是决定辞职,自己去闯荡一番事业,决定在上海的热土中根植自己的理想。
事实证明,郭广昌的选择是正确的。
也就是在那一年,25岁的郭广昌掘到了人生的第一桶金。他和同校4位同学凑足人民币10万元,办起了当时还相当少见的信息咨询和调查专业公司。机缘和努力让他在25岁那年就赚到人生第一个100万。
第三个转折点
创业之后,实施人才战略
此后的郭广昌,在人生的道路上可谓一帆风顺。
他和他的团队,在中国商界名声渐大。
做大了的郭广昌,对名利看得更加淡薄,对外界也保持着一贯的低调。
因为他知道,更大危机往往潜伏于顺利之时,这种“危机”就是暗藏于想做大企业过程中的不可预知的风险。
这是一种在外人很难领略到的“高处不胜寒”的心境。
因此,看起来一帆风顺的创业之路反而成了一种风险。
如何来度过这种风险也是人生的一大选择。
郭广昌深刻地认识到了这一点。他选择了“人才战略”来度过这个“危机”。
早在创业初始,郭广昌就深刻认识到企业的竞争归根到底是人才的竞争。
“青年人最需要的不是个人英雄主义,而是集体英雄主义。我们这些人,能力上可能每人只能打70-80分,但是我们要做能力的加法和乘法,在复星,我们最大的愿望,是培养一批志同道合的青年企业家群体和一个朝气蓬勃的青年创业团队。”郭广昌不只一次地说这番话。
在人才引进和培养上,郭广昌深化“以发展吸引人、以事业凝聚人、以工作培养人、以业绩考核人”的用人观念。
事实证明,“人才战略”是郭广昌最为明智的选择。
在郭看来,他的选择很多,转折点也很多,但是这三点,对他来说,无疑是至关重要的。
郭广昌信奉的理念:
◆企业的发展像一条河,一条不断流淌的河,我们每一个人正像河中的一滴水,无论是在上游、中游还是下游,都能找到自己汇入的位置。
◆青年人最需要的不是个人英雄主义,而是集体英雄主义。我们这些人,能力上可能每人只能打70-80分,但是我们要做能力的加法和乘法,在复星,我们最大的愿望,是培养一批志同道合的青年企业家群体和一个朝气蓬勃的青年创业团队。
◆我坚信,企业家的责任就是创造财富。
⑷ 揭秘复星,海航,清华控股是怎样成为产融帝国
复星系:反周期种树 正周期摘果
除了清华系和海航系之外,活跃在A股市场的,还有另外一家高举产业整合大旗、擅长资本运作的民营企业——复星集团。
1992年到1998年,是复星的内生生长期。
1992年,以郭广昌为首的四位复旦学子创建的“广信科技发展有限公司”,最初只是一家做市场调查和咨询小公司。
该公司逐步起步后,郭广昌团队迅速转型,开始做起了房产销售,此时汪群斌、范伟、谈剑相继加入,“广信”也变成了“复星”。通过房产销售业务,复星赚到了第一个1000万。
复星创始人中,梁信军、汪群斌和范伟都是复旦遗传学出身,而且汪群斌是名副其实的生物科技专家,这让复星很自然地想在生物制药领域发展,1995年,复星的几位研发人员在汪群斌和范伟的带领下,经过半年的总结,把一个已经研究了三年的课题“种子”,转化成了成品,这种方便快捷的药具能够准确检测出乙肝,复星凭借这一产品在1995年底就赚到了一个亿,而且还在这个过程中建立了一个覆盖全国的药品销售网络;而复星的地产业务也由销售转为了开发,第一个项目是复星花园;1998年,复星医药在上海证券交易所上市,成功融资3.5亿,复地正式成立;复星企业医药和房地产两大板块完美成型。
复星集团的第一阶段的产业布局,选择了两个具有可持续性的产业:复星医药和复地,到现在也还是复星非常重要的两个产业公司。他们在创业初快速发展带来的稳定利润,为复星接下来的高速发展带来了最初的资本积累,随着复星医药和复地的先后上市,也为复星进入资本市场,进行资本运作培育了稳定的融资渠道。
1999年到2007年,是复兴的并购扩张期。收购豫园商城可以看作是复星借用资本链条进行产业扩张的一个典型。2007年至今,是复兴的整体上市和海外扩张期。
复星集团于2007年7月16日,在香港实现整体上市。复星以9.23港元上限招股,公开发售12.5亿股,占公司扩大股后的20%,净集资额约111亿港元。
2007年,复星不仅完成了整体上市,而且大举进行并购扩展,资源领域,投资9亿元,合资拥有了2.2亿吨储量的中国第一大富铁矿——海南矿业;投资2.7亿元与全球第二大焦煤公司——山西焦煤集团,合资拥有了主焦煤、配煤资源8.1亿吨储量的五麟焦煤。
战略投资方面,投资了网络游戏前3名的“巨人网络”、炊具及小家电行业前2名的“爱仕达”、透平机械第一名的“陕鼓动力”、第七大财险公司“永安保险”、最大的林木林化企业之一“五指山”、前三大的钛白粉生产企业“佰利联”、以及“宾化集团”等;在海外扩张
总结复星的产业投资模式,有其自己鲜明的特色。
首先,由于复星是民营企业,所以现金流方面会有比较大的压力,在复星早期的投资,比如豫园商业城,友谊股份等都非常重视企业的现金流,这与复星的资本类型相关,复星是实业资本,如果实业资本进行扩张,常会面临现金流的问题,一旦出现现金流断裂,不但无法完善收购公司的改造,甚至自己都自身难保。
正因为现金流的压力,所以在复星的例子中,退出机制是非常重要的,这一点与清华系和海航系的不同。包括像建龙钢铁,海南矿业,招金矿业等做的都是Pre-IPO的操作,除了溢价高之外,IPO也给复星提供了退出的方式。
其次,与清华系和海航系还有一点非常不同的是,对产业本身的发展,郭广昌更多的是进行反周期投资和行业错配,等产业周期重新恢复后逐步退出。
复星对建龙钢铁投资时,正处于中国钢铁行业的低迷时期及建龙本身的发展阶段,因此复星得以极低的成本投资建龙;2003年投资德邦证券时,证券业也正处在低潮期;2004年投资招金矿业,黄金价格也处在历史低点;2007年投资矿业等,这样的投资理念使复星以低成本获得了高收益。
在反周期投资的同时,保持行业的错配,比如医药行业就是弱周期,防守型的行业。本质上来看,是资本特性导致的,实业资本不像金融资本那样,可以通过期权期货等手段进行风险的对冲,所以往往可以使用进行风险分散的方法就是行业错配,来进行风险对冲。
此外,复星的产业投资倾向资源类资产。如房地产、钢铁、豫园商城和矿业都是属于资源类资产。究其原因来说,一部分是这些资源类资产都有较强的周期性。还有很重要的原因在于郭广昌遵从的是巴菲特的投资理念,巴菲特投资强调 Margin of safety,即安全边界。资源类公司往往有较多的现金和实体资产,安全边际较高。
不过,复星当年投资的钢铁和石油等资源类资产,对于目前的复星而言,较为尴尬。目前复星主要聚焦于互联网和基于消费升级的快乐产业(旅游和娱乐)、大健康和资产管理。
与清华和海航系相比,复星是以产业整合为目标取向,由上而下主动选择产业运用金融手段来进入,对于投资与金融能力的要求更高;清华系和海航则是类似于GE的路径,先是具有明确主业,金融服务于主业发展,后来逐步发展金融能力和拓展服务领域成为独立金融板块。这两条路径很难说孰优孰劣,取决于企业历史基础与战略设计,更取决于产业与金融的平衡能力和自身管理水平,相对来说后者似乎更为稳健和稳妥。
⑸ 复星集团董事长郭广昌是如何一步步走向成功的
对于复星董事长郭广昌来说,肯定是一个成功人士了
⑹ 据说复星集团董事长郭广昌属于草根逆袭现在又是世界级富豪
复星董事长郭广昌的创业故事确实是一个很励志的草根华丽逆袭的传奇,复星董事长郭广昌回1967年出生答于浙江东阳的一户普通农民家庭,父母都是农民,没有任何的家庭背景。1985年7月毕业于浙江省东阳中学,1989年毕业于复旦大学哲学系,后获复旦大学工商管理硕士学位。复星也是郭广昌当初从3.8万元的本金,历经25年的不懈努力才把复星带领的这么强大,郭广昌用自己的努力与坚持为自己赢得了“中国的巴菲特”美誉。2017年10月(上半月刊)《财富》杂志(中文版)发布了“最受赞赏的中国公司”,榜单复星位列第17位,较2016年排名前进了11位。现如今,郭广昌的名字和复星都是两个耀眼的标志,据媒体报道,复星的总资产及财富管理规模超过2000亿美元,其中个人财富达到400亿元人民币,复星董事长郭广昌已经成为真正的富豪。
⑺ 据说复星集团董事长郭广昌挺能干的,这几年带领复星越做越好啦
是的,根据复星及其子公司今年8月30日公布的2017年上半年业绩,上半年净利润创下新纪录,达58.6亿元人民币。。
⑻ 复星集团最近成立了一个PE投资基金,是怎样的
复星投资主要是做房地产项目的,最近的这支应该和其在成都和昆明的地产有关,这是家很牛的GP,当他的lp应该比较放心,一般投资期是3+1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