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氢燃料电池VS锂电池:到底谁是赢家
构成铅蓄电池之主要成份如下:
阳极板(过氧化铅.PbO2)---> 活性物质
阴极板(海绵状铅.Pb) ---> 活性物质
电解液(稀硫酸) ---> 硫酸(H2SO4) +蒸馏水(H2O)
电池外壳 、盖(PP ABS阻燃)
隔离板 (AGM)
安全阀
正负极柱,正负极柱等
物理量联系
电量与电压关系
B. 海马7x一来就玩大的:氢燃料电池车亮相,续航800千米,未来可期
前段时间海马曾经有不少负面消息缠身,不过熬过了元旦之后海马又再次正能量满满。在之前海马7X普通版本上搭载的是一台1.6T涡轮增压发动机,这台车在今年4月份也会正式开启预售。不过也许是对未来有着太多的期待和憧憬,也许是为了给这台车开到营造一种高大上的氛围,海马在海南两会亮相了海马7X氢燃料电池车。这是海马新研发的车型,在国内是首台上路行驶的70Mpa氢燃料电池MPV。这台车搭载120kW高功率燃料电池和70Mpa高压氢气瓶,装载7.25Kg氢气,能实现800km以上续航里程,加一次氢仅需3-5分钟。
当然了这次的氢燃料电池车也是一个未来发展的可能,不过更多实用性的考虑我们还是先期待它的混动车型推出更靠谱一些。氢燃料电池车的未来如何,我们还需时间观察和等待才能给出答案。
本文来源于汽车之家车家号作者,不代表汽车之家的观点立场。
C. 为什么中国不像国外那样大力发展氢能源电池
在2018年汽车市场从喷井式爆发的状态一下子跌到了谷底,而新能源汽车无疑是车企现下最能拥抱的一棵大树。只是国内不少企业都全身心投入在新能源汽车中,却好像忘记了有一种氢燃料电池的存在。前两年在国际上就一直有氢燃料电池商业化的消息传出,先是丰田和本田相继推出量产燃料电池车型,并且加大对加氢站的建设投资。国外氢燃料电池市场似乎弄得热火朝天的,可是国内氢燃料却没有什么动静。
并且国内对于氢燃料似乎也没有非常重视,因为放眼全国国内的加氢站就仅仅只有4座。如此惊人的数字是不是也让人感到不可思议,而这4座加氢站分别位于4个城市,分别是北京、上海、郑州、深圳。也就是说你如果有一辆氢燃料汽车那就意味着,你的车几乎没有太大的用武之处。所以如果想要推动国内染料汽车产业的发展,实现国内外合作才是关键。
D. 1KW知名品牌氢燃料电池价格 谢谢
神力电池,10W元人民币
E. 氢燃料电池概念股:科大研制的新型催化剂,能延长氢燃料电池寿命多少倍
铂催化剂会驱动质子交换膜汽车燃料电池内的核心反应,从而会产生水。中国回科技大学合肥国答家物理科学实验室的一名教授表示,他们已经找到一种方法,可以保护铂催化剂免受无处不在的一氧化碳的污染。该方法与铂紧密相关,阻碍催化反应。存在一氧化碳是因为大多数氢燃料是由碳氢燃料产生的,即使经过净化,氢燃料中还是含有高达百万分之0.2的一氧化碳(CO)。随着时间推移,CO会在催化剂上积聚,从而减缓燃料电池的反应,最终会让电池失效。
研究人员通过设计新型催化剂,含有氧化铁的铂粒子,找到了解决方案,可以迅速燃烧掉氢气中的CO。此种催化剂可选择性地将CO转化为无害的CO2,关键是,它还可在广泛的温度范围内工作。测试结果表明,催化剂的CO含量在-75到107摄氏度之间工作时,减少了200倍。研究人员表示,短期内,希望此种催化剂可以延长燃料电池汽车中昂贵的燃料电池堆的使用寿命,未来希望让人们以“所有人都能承受”的更低价格使用低等级的氢燃料。
F. 氢燃料电池汽车真的是一个大骗局吗
人类能源根本出路当然是核能发电,但不是任何地方都适合拉电线过去,那么能源就需要一个储存和运输的形式,氢能就是这样一个能源的载体。尽管现在氢燃料电池汽车十分火热,但燃料电池已经不是第一次处在风口之上了。氢能源和燃料电池有什么优势,能让这么多国家一而再再而三地坚持发展?
1、贵
前几次发展高潮的熄灭,与燃料电池系统成本难以下降有相当的关系。但目前燃料电池的成本已经逐渐可以接受,丰田、现代、本田的几款车型的售价大概在50万,已经开始接近消费者能够承受的范围。
2、法规
氢气的运输管理问题困扰着所有发展氢能源的政府。氢气始终是危化品,高压氢气更加令群众担忧。因此目前通过发展液氢、固态金属储氢、有机液体储氢等方式提高储氢运氢的安全性。
总结:人类未来的能源选择肯定是能再生、更环保的,目前来看,氢能是非常符合的。至于说氢能源汽车是不是骗局,这个可以看整个行业是如何发展的,毕竟还没开始就做出判断,有点太过于片面。
G. 第四代铁锂电池与氢燃料电池哪个更先进
这是两种完全不同原理的电池,方向也不同,虽然都是新能源电池,但目前从推广和使用的情况看,还是锂电池比较容易被接受,毕竟安全性要比氢电池高,系统要比锂电池的复杂很多。
H. 氢燃料电池车龙头股票是那一个
A股中:
雪人股份:燃料电池空气供应系统受到业内广泛关注回。
德威新材:控股美国燃答料电池公司。
华昌化工产品硼氢化钠是氢燃料电池的主要原料。
富瑞特装:与江苏省张家港保税区管委会携手打造氢能源中试及产业化基地。
同济科技:与中科院上海有机化学研究所、上海神力科技公司组建中科同力化工材料公司,占36.23%股权,主要致力于质子交换膜燃料电池关键材料与部件的研发。
I. 氢燃料电池概念股有哪些
氢燃料电池概念股一共有26家上市公司,其中11家氢燃料电池概念上市公司在上证交易所交易,另外15家氢燃料电池概念上市公司在深交所交易。
氢燃料电池概念股:
1、雪人股份(股票代码:002639)
2、大洋电机(股票代码:002249)
3、德威新材(股票代码:300325)
4、富瑞特装(股票代码:300228)
5、长城电工(股票代码:600192)
6、华昌化工(股票代码:002274)
7、同济科技(股票代码:600846)
8、时代万恒(股票代码:600241)
9、福田汽车(股票代码:600166)
10、南都电源(股票代码:300068)
11、江苏阳光(股票代码:600220)
12、贵研铂业(股票代码:600459)
13、三环集团(股票代码:300408)
14、科力远(股票代码:600478)
15、八菱科技(股票代码:002592)
16、长盈精密(股票代码:300115)
17、上汽集团(股票代码:600104)
18、凯恩股份(股票代码:002012)
19、东方钽业(股票代码:000962)
20、金龙汽车(股票代码:600686)
21、新大洲A(股票代码:000571)
22、复星医药(股票代码:600196)
23、猛狮科技(股票代码:002684)
24、中炬高新(股票代码:600872)
25、中电鑫龙(股票代码:002298)
26、厚普股份(股票代码:300471)
(9)诚志股份氢能源电池扩展阅读
氢燃料电池汽车应用:
1、氢燃料电池车的工作原理是:将氢气送到燃料电池的阳极板(负极),经过催化剂(铂)的作用,氢原子中的一个电子被分离出来,失去电子的氢离子(质子)穿过质子交换膜,到达燃料电池阴极板(正极),而电子是不能通过质子交换膜的,这个电子,只能经外部电路,到达燃料电池阴极板,从而在外电路中产生电流。
2、电子到达阴极板后,与氧原子和氢离子重新结合为水。由于供应给阴极板的氧,可以从空气中获得,因此只要不断地给阳极板供应氢,给阴极板供应空气,并及时把水(蒸气)带走,就可以不断地提供电能。
3、燃料电池发出的电,经逆变器、控制器等装置,给电动机供电,再经传动系统、驱动桥等带动车轮转动,就可使车辆在路上行驶。与传统汽车相比,燃料电池车能量转化效率高达60~80%,为内燃机的2~3倍。
4、燃料电池的燃料是氢和氧,生成物是清洁的水,它本身工作不产生一氧化碳和二氧化碳,也没有硫和微粒排出。因此,氢燃料电池汽车是真正意义上的零排放、零污染的车,氢燃料是完美的汽车能源!
J. 氢云研究:谁将主宰未来新能源汽车:氢燃料电池 or 固态锂电池
作者|tom高级新能源分析师
我国油气资源匮乏,大幅度以来国外进口。为了保证国家能源安全,采取多元化能源发展路线。早期尝试了甲醇等生物质燃料,后又发展天然气、液化石油气燃料。随后又探索了超级电容、锂电池、燃料电池等技术,锂电池已经成功应用到交通领域,成为近年来新能源发展主力军。
锂电池能量密度,续航里程偏低,加之安全性存疑,一直备受业内外争议。而氢燃料电池技术突破,超高能量密度,成为业内外关注焦点。本文将从全新一代锂离子电池技术——固态电池,与氢燃料电池技术发展,分析二者优劣势,预判未来应用前景,供读者参考。
首先从全新一代锂电池技术——固态电池开始,分析目前固态电池技术产业化进程,及其技术优劣势。
1、固态电池产业化只差临门一脚,但续航改善有限
近一年多,台湾辉能开始与各大主机厂进行合作,测试电池包,这在氧化物固态电池领域具有标志意义。在10月22日东京车展上,丰田汽车CTO寺师茂树也表示,2020年东京奥运会示范运营固态电池汽车,2025年左右可以大规模生产固态电池汽车。以这些信息来看,辉能似乎在半固态电池产品和丰田硫化物全固态电池离量产越来越近。
2、辉能半固态锂电池初步具备小批量生产能力
近日,辉能CEO在某论坛上透漏了最新电池技术进展。通过论坛信息,我们可以看到目前辉能所谓固态电池并非全固态电池,而是采用添加少量有机电解液的半固态电池。添加少量有机电解液,可以大幅改善界面接触问题,使得电池性能几乎达到液态电池水平,同时在安全性、高低温性能、散热等方面还具有明显优势。这种半固态电池解决了目前液态锂电池安全问题,但没有解决能量密度问题。由于负极不能采用金属锂,其能量密度将不会有领先优势。
表1主要锂电池技术路线特征
图6两种电池成本-续航里程对比
6、超长续航,长途、重载场景氢燃料电池优势明显
氢燃料电池由于能量密度高,长续航优势明显,可以运用于大载荷场景,如大型远洋船舶、重型长途车辆,而动力电池是难以胜任这些应用场景的。在燃料电池发展早期,我们已经看到其在大型船舶、火车、重载车辆领域的应用尝试,笔者认为氢燃料电池在这些领域应用更具有优势。而固态电池延续了液态锂电池优点,同时在一定程度上弥补了其续航里程(能量密度)不足问题,但其仍然难以与燃料电池相比。
氢燃料电池和锂电池在很多应用领域是相互补充的,比如在电网储能领域,氢燃料电池容量大,而锂电池响应快,在电网储能中起到作用也不尽相同。锂电功率密度大、氢电能量密度高,电-氢混合技术成为目前氢燃料电池汽车主要采用技术路线。能源领域从来都是受到政府管制的,未来不排除政府通过税收及相关管制措施,调节氢燃料电池使用成本,使得氢气使用成本具有比较优势。笔者认为不能单纯否定某一种技术,二者具有非常好的互补性,协调二者发展才能更好促进新能源产业发展。
本文来源于汽车之家车家号作者,不代表汽车之家的观点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