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证监会对违规立案上市公司调查时间规定
第一是因来为法律上没有明确规源定,证监会立案调查之后多久需要出结果,第二也和涉及的违法违规事项有关,如果事情特别复杂的话,可能调查起来时间要长一些。泸天化是最快的,两个月多一点出结果,最慢的是宝硕股份,从立案调查到出结果的时间长达8年。最近几年,绝大部分案件是一年左右出调查结果。
所遇到的上市公司被立案调查的案件里,绝大部分最后都会有一个行政处罚,只有极个别被认定为不构成违规
『贰』 求上市公司会计失真案例。。近三年的
钨高新(000657)报告期现金及现金等价物净增加额为3076.24万,上年为-1714.53万,按年增加4790万元,董事会报告披露该等变化的原因是“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增加”。经查验,报告期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为6946万元,按年下降5399万元;投资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为-4798.75万元,按年下降2101万元;筹资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为928万元,按年增加12290.8万元。据此,报告期现金及现金等价物净增加额增加的主要原因应为筹资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增加,由此形成了董事会上述说明与会计报表存在重大不一致。
值得注意的是,投资者通常认为经营活动现金流量增加是公司经营活动运行良好的体现,相反,筹资活动现金流量增加可能意味着公司在资金周转上出现问题。中钨高新在此将“筹资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列示为“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显然具有误导投资者的效果。令人遗憾的是,天津五洲联合会计师事务所的两位注册会计师郝向丽和吴建成竟忽略该等会计报表与其他信息的不一致性。
『叁』 证监会什么情况下会对上市公司的财务造假立案调查
主要在以下几种情况下,证监会会对上市公司的财务造假立案调查,一是随机的对上市公司现场进行抽查,二是会派一些监管员在公司现场进行关注,风险跟踪报。三是对上市公司年报审计项目的专项检查,这是由会计部发起的,四是由于受理到投诉举报,然后发现上市公司存在财务造假之后,会对其进行立案调查。证监会存在的目的就是通过多种途径发现并查处上市公司的财务造假行为。
然后就是收到一些举报投诉之后,因为证监会所要管理的公司数量庞大,是十分耗费人力物力的,如果能够在公司内部得到一手的举报消息的话,这是十分可靠且有力的一种对付财务造假的手段,顺着举报者提供的线索,基本上能够精确的打击这些财务造假问题。
『肆』 重大会计差错如何调整
根据会计准则的定义,重大会计差错是指企业发现的使公布的会计报表不再具有可靠性的会计差错。准则规定,发现以前年度有滥用会计政策、会计估计及其变更的情况时,应作为“重大会计差错”调整到会计差错所属的会计期间。也就是说,一旦有成本该计不计、损益该算不算等等情况暴露出来,都要按会计差错处理,追本溯源,依次“埋单”。
然而,这项规定在原退市规则执行过程中也遇到了一些问题。一些上市公司对会计差错进行追溯调整后,导致连续三年亏损而立即暂停上市,使得依据公司以往定期报告作出投资决策的投资者,在信息不对称的情况下,蒙受股价暴跌的损失,客观上使得中小投资者的权益不可避免地受到侵害。针对这种情况,日前颁布的《关于执行<亏损上市公司暂停上市和终止上市实施办法(修订)>的补充规定》指出,“因财务会计报告存在重大会计差错或虚假记载,公司主动改正或被责令改正,对以前年度财务会计报告进行追溯调整,导致最近两年连续亏损的,如公司追溯调整行为发生当年继续亏损,证券交易所应自公司发布该年度报告之日起十个工作日内,作出暂停其股票上市的决定。”
事实上,主动引爆公司隐藏的业绩地雷,利用重大会计差错调整的机会充分释放经营风险的情况,多见于刚刚进行资产重组的公司中。比如,新近披露年报的一家公司大比例处置应收账款和其他应收款,共核销应收款项10083.71万元,并确定2001年应收款项少计提坏账准备1280.91万元,在年报中作为重大会计差错予以更正。该公司在年报中披露,某钢铁企业即将入主并与之进行资产置换。
特别需要提请注意的是,近年来,某些公司很可能会利用会计差错的调整来进行利润操纵。如:一公司1999年根据年报新规定,采用追溯调整法,调整了1999年度合并会计报表相关的“坏账准备”和“存货跌价准备”,调整累积影响数为4401万元。调整之后,该公司1999年度净利润没有受到影响,但净资产却大幅降低,使得该公司1999年度净资产回报率达到32.24%,对公司增发新股起到了一定的帮助。另有一家公司2001年年报中对两笔应收款项全额计提了坏账准备。一般认为,这是公司管理层对款项可收回性的判断出现变化,属于会计估计的变更,其影响数应当全部计入2001年当期损益。而该公司却将该会计估计变更视为重大会计差错更正进行了追溯调整,从而减少了对2001年利润的冲减。
『伍』 上市公司信息披露 会计差错占比多少要对外公告
重大会计差错,指企业发现的使公布的会计报表不再具有可靠性的会计差错。重大会计差错一般是指金额比较大,通常某项交易或事项的金额占该类交易或事项的金额10%及以上,则认为金额比较大,如某企业提前确认未实现的营业收入占全部营业收入的10%及以上,则认为是重大会计差错。企业发现的重大会计差错,如不加以调整,会使公布的会计报表所反映的信息不可靠,并有可能误导投资者、债权人及其他会计报表阅读者的决策或判断。因此,重大会计差错应调整期初留存收益,及会计报表其他相关项目的期初数。
『陆』 被会计师出具保留意见的上市公司会不会证监会立案调查
视情况而定。
『柒』 急急急!上市公司会计造假案例数据
最近1年,最为恶劣,影响最大的莫过于以下两起上市公司会计造假案件,主要责任人都面临(或已经遭受)刑事处罚:
绿大地 (002200)
万福生科(300268)
在巨潮资讯等网站可下载其招股书和年度报告,网上搜索可得其财务造假的基本情况,可以以此来进行案例分析了。
这是我给另一网友的回答,也可参看:
http://..com/question/532484646.html?oldq=1&from=evaluateTo#answer-1343440753
希望能帮到你。
『捌』 上市公司被立案调查和被立案稽查的区别
一个处于介入阶段'一个是执行阶段了。
『玖』 近几年有哪些典型的上市公司会计信息造假的案例,请把具体案例描述并分析一下
建议去网络文库详细看一下具体案例分析,希望对你有帮助,望采纳;
上市公司会计造假案例分析:
http://wenku..com/view/58be9cc389eb172ded63b79c.html
案例:上市公司财务造假揭秘
http://www.e521.com/cksw/alfx/358857.shtml
下面是3个 上市公司财务造假的案例
1、万福生科
典型例子,当数万福生科(5.940,0.18,3.13%)(300268.SZ)。2012年10月25日晚间,万福生科公告称,2012年半年报中虚增营业收入1.88亿元、虚增营业成本1.46亿元、虚增利润4023.16万元,未披露公司上半年停产事项。
但其造假显然不仅存在于2012年上半年。2013年3月2日,万福生科又公告称,公司自查发现,2008年至2011年累计虚增收入7.4亿元左右,虚增营业利润1.8亿元左右,虚增净利润1.6亿元左右。此前,公司披露其2012年半年报中虚增营收1.88亿元。这意味着,这家于2011年9月27日挂牌上市的公司,目前披露的累计虚增收入,已高达9.28亿元。
万福生科财务造假的特点,更因为其账务被农业公司的行业特点遮盖。“农业公司交易方式有的很原始,即使真的业绩造假,单看调整后的业绩报表也不容易识破。”一位接近深交所人士告诉记者。
有保荐人士认为,万福生科存在难以被发现的虚假采购模式:公司将已实际入库的粮食运出,以农户的名义再次卖给粮食经纪人,后者再卖给公司,即一批粮食多次入库,每次都有实际的入库记录。
比较久的两个案例:
2、紫光古汉
而更让市场震撼的,无疑是与万福生科同属于湖南地区的上市公司紫光古汉(000590.SZ)。3月12日,公司披露其财务造假等多项违法事实及证监会的处罚决定——2005年至2008年间,紫光古汉连续四年累计虚增利润5163.83万元,占其对外披露利润累计额达87.04%。公司遭证监会警告并处50万元罚款,前董事长郭元林等7名时任高管被证监会警告并处累计39万元罚款。
紫光古汉的财务造假手法更多是通过关联企业实现。其关联公司湖南紫光药业、衡阳中药公司在紫光古汉虚增营业收入的不归路上扮演了重要角色。
3、绿大地
绿大地于2007年12月21日在深圳证券交易所首次发行股票并上市,募集资金达3.46亿元。
2004年至2009年间,绿大地在不具备首次公开发行股票并上市的情况下,登记注册了一批由绿大地实际控制或者掌握银行账户的关联公司,并利用相关银行账户操控资金流转,采用伪造合同、发票、工商登记资料等手段,少付多列,将款项支付给其控制的公司组成人员,虚构交易业务、虚增资产、虚增收入。
其中,在上市前的2004年至2007年6月间,绿大地使用虚假的合同、财务资料,虚增马龙县旧县村委会960亩荒山使用权、马龙县马鸣乡3500亩荒山使用权以及马鸣基地围墙、灌溉系统、土壤改良工程等项目的资产共计7011.4万元。绿大地还采用虚假苗木交易销售,编造虚假会计资料,或通过绿大地控制的公司将销售款转回等手段,虚增营业收入总计2.96亿元。绿大地的招股说明书包含了上述虚假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