❶ 大金 收购格力49%股份,真的吗
说真的格力大金比格力总部招装配塑胶模具钳工还要挑!!!。但给我的印象不是咋的!。因为在体检中特别挑要怎么样的人。我想问问同胞同行的企业和技术员如关于健康今天就拿腰增生是来说10有10都有的!。所以让鬼子从鬼子那领人来工作吧!。因为这公司是中外合资的所以这么挑。
❷ 决定公司发展方向是大股东全体股东还是小股东
理论上来说决定公司发展方向的是公司全体股东,也就是股东大会来决定,可是现实是由公司的大股东提议公司的重大发展事项,然后由股东表决
❸ 格力被收购是违反了金融办的什么规定
格力被收购是属于正常的市场收购行为
没有违反任何金融办的规定。
❹ 董明珠真的赢了吗
董明珠不一定是真的赢了,空调也还是一个传统行业。董明珠表面上和小米相比他是赢了, 这主要是从短期方面来看,从长期上来看小子无论从体量上还是从增长速度上都会超越格力电器。
❺ 当时选举格力董事长职位,董明珠是靠什么说服别人选她的
本次格力电器大股东格力集团推荐的四位非独立董事候选人之中的三个均为格力电器现任高管,分别是现任董事长董明珠,执行总裁黄辉,副总裁、财务负责人和董事会秘书望靖东,以及格力集团常务副总裁张伟,显示出对格力电器现任高管团队的支持。
在大股东已表达对董明珠的支持,业绩又实现了董明珠的诺言,格力的员工又十分拥护董明珠的情况下,柏颖科技认为有足够的理由让中小股东最终会选择支持董明珠,毕竟在董明珠的经营管理之下格力保持了20多年的国内空调老大的位置,并持续赚取了丰厚的利润,显然选择董明珠将是更稳妥的选择。
❻ 格力要采取什么措施说服中小股东
董明珠下台
❼ 不在沉默的小股东,格力并购银龙为何折戟
格力现在没有并购银龙这个可能呢,因为已经被所有的小股东否决了这个决定。
❽ 格力公司的兼并和收购事件
你好,
2007年5月31日,格力电器公司以14,655,929.80元竞得珠海市振戎公司持有的珠海格力集团财务有限公司3.92%的股权,本次交易完成后,该公司直接持有财务公司33.92%的股权。 上述该公司收购股权事项已获得中国银行业监督管理委员会广东监管局粤银监复[2007]397号文件批准;
2007年7月13日,格力电器公司参与竞买关联方珠海格力置业股份有限公司、关联方珠海格力罗西尼表业有限公司分别持有的珠海格力集团财务有限公司10%、6%的股权,并以转让底价5,982万元的价格取得《现场竞价最高报价确认书》,本次转让完成后,该公司直接持有财务公司49.92%股权。
希望以上答案能帮到你。
❾ 为啥中小股东反对董明珠收购银隆
主要还是中小股东不想承担风险。格力对银隆的收购是大幅溢价的,另外新能源汽车行业是个烧钱的行业,银隆也不算行业内特别出色的标的。
其实格力现在空调行业已做到天花板了,开拓其他业务是势在必行的。
❿ 格力多少亿收购长园
十多天后,董明珠将迎来格力电器董事长换届选举的大考。
近个月,围绕在格力身上的关注就没有停歇。
先是宣布不分红,让格力电器(000651.SZ)市值一天蒸发270亿;后董明珠又提出要用500个亿“死磕”芯片,惊呆一批小股东。
发现,长园集团是1986年由中科院创立,专业从事电动汽车相关材料、智能工厂装备、智能电网设备的研发、制造与服务的科技公司,而董明珠此前入股的珠海银隆主要产品为电动汽车、新能源客车、纯电动公交等新能源汽车,两家公司在业务上的确有所重合。
格力“母子之争”
此次拟收购长园集团股份的主体为格力集团,为上市公司格力电器的母公司。
由于收购范围与董明珠投资领域有所重合,因此市场将其看作新一轮的格力公司的“母子之争”。
其实,格力电器与格力集团的纷争,早已有之。
2003年10月底,一篇《格力进军厨具市场》的文章被广泛转载,市场上弥漫着“格力电器”多元化的声音。
但随后,风云突变,格力电器发表公开声明称,部分公司在媒体刊登的专题报道中,借用“格力电器”和“格力空调”的品牌和良好形象来宣传自己及产品,严重误导了广大投资者和消费者,是一种对格力电器品牌的侵权行为。
这里的部分公司,不是别人,正是格力集团下属企业珠海格力小家电。直到2005年12月,格力集团与格力电器才签署了无偿转让商标的合同。
而在这个过程中,格力集团多位高官落马。格力电器趁势用1.48亿元的价格收购了格力集团持有的珠海凌达压缩机有限公司、珠海格力小家电有限公司等公司的股权。
纷争并未结束,此前格力集团曾提出要将格力电器卖给外资空调企业开利集团,引起了格力内部的强烈反抗。甚至董明珠也公开提及“没有我就没有格力,没有格力也没有我。”
更明显的是,在2012年5月格力电器股东大会上,格力集团推举了4位董事候选人,但却未能通过股东大会审议,最终落选董事会。这也意味着格力集团对格力电器的控制进一步减弱。
2016年11月,董明珠卸任格力集团董事长一职,仅在格力电器任职。
而此次格力集团拟收购长园集团,进军格力电器曾看上的新能源车领域,无疑把“母子之争”的猜想进一步放大。
家电产业观察家刘步尘曾对媒体表示,出现这种集团收购对象和子公司业务方向出现重合,说明格力集团和格力电器的沟通出现了问题,格力集团在计划进行这次收购时,根本没考虑格力电器和董明珠的感受。
就本次收购是否涉嫌新一轮的“母子之争”联系了格力电器董秘,对方表示求证问题请联系市场部,但转接后无人接听。
长园或成银隆“替补”?
除了备受关注的母子之争,此次格力收购长园集团的时间节点也是颇令人玩味。
就在5月15日,长园集团宣称收到格力集团的要约收购后不久,董明珠的另一位新能源“宠儿”——珠海银隆却被媒体频频曝出“大面积减产”、“多地停工”、“员工出走”等负面消息,引得外界纷纷猜测,董小姐的造车梦是不是要“黄了”。
要知道,当初为了收购珠海银隆,董明珠自己可是下了血本。回想2016年,董明珠极力看好珠海银隆,想要通过上市公司收购其股权,却并未得到股东们的支持。
最终,豪气云天的董明珠一怒之下自掏腰包,并找来万达的王健林助阵,才一举拿下珠海银隆,带领着疑似格力高管开始了新能源造车之路。
时隔一年多,这笔曾一度被董明珠看好的生意,从2018年起却开始“出乱子”。
公开资料显示,2016年初银隆新能源实现纯电动客车产销量3189辆,累计增长2228%,市场份额为3.6%,年销量全国排行第七。截止2017年,公司还在全国建造了8大产业园基地,全球建立了5个研究院。
但快速增长的背后隐藏的财务危机也不小。先是2018年1月10日,有网友和媒体曝出供应商在珠海银隆门口拉“我们要吃饭!我们要生活!请银隆还钱!”讨债横幅的照片。
接着同月又被《财经》报道、以及当地一家自媒体曝出其通过拆卸、更换车辆电机,更改车辆大架号一系列运作,将1辆车变成2辆车,以此骗取国家对新能源汽车的专项补贴。
就连珠海银隆内部人士也曝出公司被收购以后,部分业绩来自于格力方面提供的供应商资源,以及格力品牌的背书。
可见即便如今的珠海银隆不似外界揣测的那般“不行了”、“要黄了”,但至少从这些已有信息看出,珠海银隆的运营确实出了状况,而且根据此前珠海银隆方面的公开回复,公司目前确实在调整阶段。
而反观长园集团这几年的业绩,则比较亮眼。
2017年度报告显示,公司2015年—2017年营业收入分别达41.6亿元、58.5亿元和和74.3亿元;扣非净利润为4.8亿元、6.4亿元和11.4亿元,经营性现金流也均为正值。从2016年起公司总资产更是连续达到百亿规模以上。
抛开“母子之争”不谈,在一片珠海银隆的负面消息声中,格力集团的收购是否在为董小姐的造车事业找“新替补”,成为了市场热议的话题。
不过,长园集团董事长许晓文在接受采访时曾表示,长园集团与珠海银隆之间没有合作,董明珠也没有参与格力集团与长园集团的谈判。而长园集团证券事务部工作人员则对表示,公司与格力之前有过业务上的合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