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首页 > 集团股份 > 新加坡港务集团有限公司

新加坡港务集团有限公司

发布时间:2021-07-24 01:59:21

Ⅰ 新加坡大连港口投资私人有限公司怎么样

简介:新加坡大连港口投资私人有限公司持有公司49%的股权。新加坡港务集团为新大投资的控股股东

Ⅱ 在中国投资港口和码头公司的外资公司有哪些(比如和记黄埔、DPWORLD、新加坡PSA)

马士基集团与厦门港务控股集团共同投资的嵩屿集装箱码头一期工程,总投资专32亿,外方股权就属占50%。
盐田港集团与和黄合资建设盐田港三期工程、
招商局国际与天津港务局签署了天津港二期发展意向书、
和黄与宁波港务局签署了合资经营北仑港新集装箱码头的协议、
新加坡港务集团与广州港务局合资成立了广州集装箱码头公司。
除此之外,铁行渣华、马士基航运以及csx世界码头公司在建设上海国际航运中心上也已兴起不小的举动。

Ⅲ 新加坡港务集团和新加坡港有什么区别急!!!

一样的

Ⅳ 新加坡都有哪些航运公司

新加坡著名的船公司有两家:

一家就是NOL,海皇
大家都叫“美总”,其实受控于新加坡。1997年4月13日,新加坡NOL与美国APL正式签定协议,由NOL收购APL的全部股份,NOL将拥有包括APL全部运力在内的总共113艘船舶,营业额的总和超过40亿美元。这样,NOL由原来的排名第15位而跃升为世界第5大航运公司。

APL长期以来经营运输和物流业务,是美国数一数二的航运公司,在跨太平洋航线上拥有不容置疑的地位,在亚洲航运市场上也占有相当可观的份额。太平洋航线是NOL的发展目标,APL的加盟使这一目标得以实现。

NOL 兼并APL的最大收益在于其巨大的品牌资产和国外市场。在兼并之后,APL仍保留其公司名称和公司标志,管理部仍设在奥克兰,船队继续以美国籍船经营。不仅如此,NOL还将自己的集装箱船队纳入APL名下,以APL的名称参与市场竞争。根据有关统计,APL的销售回报率已经达到16.8%

如果再把时间前移十年,APL同样倍受业界关注。在其太平洋航线的喜人业务增长量的鼓舞下,APL订造了第一艘4300TEU的“C-10”级集装箱船,在当时情况下,这可是世界上最大的集装箱船,引起了巨大的轰动。但是,由于该系列船舶的船体太宽,无法通过巴拿马运河而再次引起非议。虽然如此,由APL此举引发的订造巨轮之战,其后却愈演愈烈了。

另外一家就是PIL,太平
太平船务:新加坡太平船务和我国特别是我国交通部的关系十分之不一般。开放前,许多中国的船运不了的东西或到不了的的地方,都是通过交通部找到太平,由太平来做。所以开放之后太平是第一个拿到国内经营资质的资班轮公司。太平集团的业务分为三个部分,也就是三个子公司,一是航运公司,二是造箱厂(造集装箱),三是物流公司早在1967年新加坡太平船务公司成立时, 他们就开始在中国发展业务,是最早进入中国市场的外国船运公司之一。那时中国的港口还未正式对外开放,但太平船务已有定期的客轮及货轮挂靠中国各港口,从中国运输货物至东南亚、中东及东非等港口。新加坡太平船务有限公司创始人、现任公司董事主席叫张允中,不论局势如何变化,太平船务在中国的业务从未间断。

在与中国保持了近30年的商贸往来之后,1995年,太平船务在北京正式注册成立了第一家独资公司——太平船务(中国)有限公司。在随后的近10年里,太平船务(中国)陆续设立了上海、天津、青岛、大连、厦门、宁波、广州、深圳和南京9家分公司,以及杭州、福州、石家庄、郑州、温州、西安、烟台、顺德、武汉、汕头、义乌、重庆和南沙13个代表处。太平船务(中国)的分公司及代表处共拥有中国、港澳台及外籍雇员超过400名。2001年,太平船务在上海注册成立了第二家独资公司——太平集运服务(中国)有限公司,从事仓储、分拨等物流相关业务

Ⅳ 新加坡港务集团2017年盈利9.35亿美元

近日,新加坡国际港务集团(PSA)发布消息称,公司2017年实现总收入39.68亿新加坡元,同比增长7.8%;归属于公司股东的净利润为12.33亿新加坡元(约合9.35亿美元),同比增加5.1%。新加坡港海运费查询

2017年,PSA完成集装箱吞吐量7,424万TEU,同比增长9.8%。该集团首席执行官Tan Chong Meng表示,2017年多国经济实现复苏增长,全球集装箱吞吐量创下2011年以来的最好表现。进入2018年,我们很清楚地认识到,行业增长动能存在很大不确定性,竞争依然激烈。当前数字化浪潮以及业内对货物流动可预见性的探求,PSA将与客户和合作伙伴一起创造新的解决方案,充分利用数字化带来的机会,实现货物流动和贸易流通的便利。

据了解,2017年,PSA在新技术以及区块链等方面进行了积极探索。2017年8月14日新加坡港务集团(PSA)与太平船务(PIL)、IBM新加坡联合签署了一份谅解备忘录,旨在推进以区块链技术为基础的供应链业务网络的创新研究。根据协议,三方将共同探索“概念验证”(proof of concept, POC),提高区域内供应链业务的网络安全性、高效性和透明度,同时促进贸易金融解决方案的快速审核以及预防诈骗。今年2月23日,新加坡港务集团(PSA)与太平船务(PIL)、IBM新加坡宣布完成基于区块链技术的首次试航。

Ⅵ 新加坡是如何取得瓜达尔港经营权

呵呵,铺天盖地的新闻都指向“巴基斯坦出卖中国”,现在我们从五个方向入手,把整件事情拆开,让大家看看真正的事实到底是什么:

一,中国、巴基斯坦、瓜达尔港运营权
其实中国想得到瓜达尔港运营权并不难,在援建时写进合同就行,“中国为巴基斯坦建设瓜达尔港,巴基斯坦政府给中国N年运营权”,这完全可以在谈判时实现,钱反正不会少给,中巴两国都没有损失,可中国似乎没看见,这就为日后的“国际竞争”埋了一个伏笔。

二,公开招标
2005年,巴基斯坦第一次为瓜达尔港运营权公开招标,初步审核后给出了四个候选公司,他们是:新加坡国际港务集团有限公司、沙特全球海运服务公司、巴-法国际集装箱码头联合投资公司、和马来西亚西部港口公司。我们可以看见,这时候中国仍然没有入局,似乎自己建的港口不要了,但是到了今年冬天,在竞标的关键时刻中国企业联合体忽然参与,和新加坡港务局、迪拜港口世界公司分别提交了各自的项目企划书。迪拜港口世界公司看见中国来了,转身就走,随后中巴两国一致认为新加坡有更多的管理经验,就把运营权交给了新加坡国际港务集团有限公司。这就更奇怪了,第一次表达意向时中国不参与,关键时刻吓走了迪拜公司又让给新加坡,而且理由是绝不会有人相信的(中国自己建设的港口不会管理?骗谁啊)。那么中国为什么要把这巨额利润给新加坡呢?
三,新加坡、东盟、上海合作组织
中国进口的石油95%都是通过海运,几乎全部经过马六甲海峡,整个海峡中国船只占60%,而瓜达尔港、中巴输油管道、中巴货运通道一旦建成对新加坡来说就是个巨大的损失,现在新加坡得到了运营权,无论失去多少属于中国海路运输的收益都可以在瓜达尔港赚回来,一进一出,没有损失。那么新加坡得到瓜达尔港运营权是否可以卡住中国呢?恰恰相反,而是中国想不想卡住新加坡。因为新加坡得到的并不是巴基斯坦的主权,而是产生经济利益的港口运营权,中国的船要停在巴基斯坦的港口难道还要新加坡点头?这简直就是笑话。如果新加坡不服气,那么瓜达尔港的运营权就会瞬间没有。呵呵,现在看明白了吧,中国先是用5000公里外的瓜达尔港将军新加坡,然后用这笔利润让他和中国交朋友。看见已经失去的利润中国愿意无条件给,新加坡当然要,可要了之后他一部分国家利益就和中国相关了。

事情还没完,中国给了新加坡一条出路,那么全世界都看见了中国的诚意,这就为整个东盟+中国、上海合作组织建设自由贸易区打下了坚实的信用基础——中国人会为别人着想,即使他没必要付出。

四,美国
现在美国可是难啦,呵呵,中国扬长避短,尽量走军力强大的陆路,而缩短近万公里的海路,让美国强大的海军无用武之地。航母编队要接近巴基斯坦和伊朗的海路,就得考虑他们中程导弹的作用,使用常规潜艇,又没有足够的基地,要彻底封住陆路,就得把瓜达尔港炸掉,但是这个港口现在是新加坡在代理了,炸了港口就代表美国为自己的利益根本不会顾盟友,如果他没有持续的资本可以补偿新加坡的话,那么美国就会失去所有的信用,而这个费用是他承受不起的。
这就是把瓜达尔港运营权给新加坡的另一个作用——造成新加坡和美国利益背离。
五,俾路支省
这里的叛乱行动一直没有停过,美国日后的目标会是中巴输油管道和货运道路,最好的办法就是买通俾路支省的“恐怖份子”,经常性炸断输油管、袭击公里,呵呵,应对方法当然有,连不悔这样的街头混混都想得出来:把输油管道和货运公路的利益和俾路支省的利益挂钩。大方一点,让俾路支省人管理油管和道路,只要管道和路是通的,那么俾路支省就可以得到稳定、而超过巴基斯坦平均值的收入,其中大部分投入公共事业和非常建全的社会保障,分到手上的现钱很少。要是油管断了,那么收入相应减少,恢复畅通时资金投入恢复原位。这样可以使俾路支省的绝大多数民众认识到:巴基斯坦的利益就是他们的利益,油管和道路与他们的生活密切相关,从而自己决断叛乱的念头——消灭分裂基础。

玩谋略,中国人是高手中的高手,有不服气的可以出来过两招,我们陪你。

Ⅶ 新加坡是如何取得瓜达尔港经营权的

新加坡以中国出价十倍恶意中标,一签四十年,故意闲置,拖延中国发展,维版持新加坡的航运地位。权

经过将近十年,巴基斯坦看出了新加坡的恶意,强行收回运营权,交给中国公司,经过建设,今年四月瓜港开始运营。

其实中国想得到瓜达尔港运营权并不难,在援建时写进合同就行,“中国为巴基斯坦建设瓜达尔港,巴基斯坦政府给中国N年运营权”。

这完全可以在谈判时实现,钱反正不会少给,中巴两国都没有损失,可中国似乎没看见,这就为日后的“国际竞争”埋了一个伏笔。

2005年,巴基斯坦第一次为瓜达尔港运营权公开招标,初步审核后给出了四个候选公司,他们是:新加坡国际港务集团有限公司、沙特全球海运服务公司、巴-法国际集装箱码头联合投资公司、和马来西亚西部港口公司。

Ⅷ 新加坡港的最佳海港

“第二十五届亚洲货运及物流链奖”颁奖典礼仪式在新加坡举行,新加坡海港荣获“亚洲最佳海港”的称号,这已是新加坡海港第23次获得此项荣誉。
新加坡海事及港务管理局局长蓝一洋表示,新加坡海港局将继续和行业密切合作,力争把新加坡打造成亚洲首选的港口、全球枢纽港以及国际海事中心。与此同时,新加坡国际港务集团也第六次赢得了“最佳环球集装箱码头经营公司”的奖项,而该集团的新加坡码头也是第22次被评选为“亚洲最佳集装箱码头”。集团总裁郑耀文说,能够赢得这两个奖项让集团感到荣幸,同时感谢所有客户和商业伙伴的长期支持和信任,并期待为他们提供更好的服务。
据了解,亚洲货运业及供应链奖是一个常年活动,旨在表彰区域优秀的货运服务业者。超过1.3万个《亚洲货运新闻》的读者参与投票,选出了40个行业组别的最佳公司。

Ⅸ 新加坡港的发展策略

新加坡作为国际航运中心,要集合政府职能部门、航运公司、物流企业、金融和法律服务机构等一起高效运作,实现前面所述诸多复杂的功能。这是一件非常不容易的事,它的完成主要得益于高科技的应用。构筑新加坡国际航运中心信息平台的主要是TRADENET和PORTNET两个电子信息系统。早在1990年,新加坡就投资建立了全国EDI贸易服务网-TRADENET。该网络通过横向联合,把新加坡所有国际贸易主管机构连接到一个整体系统网络中,实现各部门之间的信息共享。
通过垂直联合,已与5000多家公司的管理信息系统实现联网,确保信息流的畅通。PORTNET系统是一个国家范围内的电子商务系统,该系统连接整个航运界,包括相关政府职能部门、代理、海关、港务集网、港口用户等,并逐步向世界其他港口延伸。PORTNET系统有7 000多家用户,平均每年处理超过7 000万宗交易。可以说,正是有了这样一个全社会共享的电子信息平台,才使得新加坡的国际航运中心的功能得以有效发挥。 新加坡充分发挥港口的综合区位优势, 利用海港的天然水深、便利的交通体系和宽阔的土地资源的优势, 同时利用其作为物资集散中心各项生产要素非常集中的优越条件发展临港工业。新加坡港已成为全国的经济中心, 该港不仅是世界上电脑磁盘和集成电路的主要生产地, 而且炼油业也很发达, 是仅次于休斯敦、鹿特丹的世界第三大炼油中心。
为满足第三代物流发展和顾客的需要,新加坡港已在裕廊码头建立了物流中心, 培育港口物流链, 港口与加工业联合发展。港口园区建设与吸引外资相结合, 将一些临港土地和泊位提供给跨国公司作为专用中转基地使用, 鼓励大跨国企业在港区建设物流中心、配送中心等。这样, 港口物流为临港工业提供专业、高效的物流服务, 提升加工工业水平,进而又促进港口经营效益的提高。 新加坡虽是弹丸小国,港口实力却不容小视。新加坡港是世界第二大货运港,集装箱年吞吐量超过1700万标准箱。新加坡港务集团称新港吞吐量创下17个月来新高,营业额增加11.7%。然而就在当天晚上却传出消息,全球第二大海运公司———台湾长荣集团已经同马来西亚签订了长期合作协议,长荣将从2008年第三季度起将其货物中转码头由新加坡转到马来西亚柔佛州的丹绒港。
位于马来西亚南部的丹绒港建于1999年,与新加坡港的距离只有40分钟车程。与新加坡港相比,丹绒港不过是个无名小卒,不论硬件还是软件都与新加坡港相去甚远。年初就传出丹绒港要与新加坡港争夺长荣集团的消息,新加坡港务集团为挽留这个大客户,提出了很多优惠条件。长荣集团老板张荣发公开声明,如果在收费上有所调整,他仍然愿意留在新加坡,毕竟长荣集团在新加坡已经20年了。新加坡在这场争夺战中已是胜券在握。而长荣却突然改换门庭,与丹绒港签署合作协议。
原来在这次新马港口之争的最后阶段,马来西亚拿出一份让长荣无法回绝的厚礼。首先,马方同意给予长荣最优惠的服务价格,收费还不到新加坡港务集团的一半,仅此一项长荣每年可节省成本600多万美元。另外,马来西亚还转让给长荣10%至20%的码头股份,并给予长荣集团下属的航空公司和酒店在马来西亚的种种优惠。正是这些超出海港业务以外的优惠条件,促使张荣发最终决定舍弃新加坡。 长荣的撤出已经是新加坡港务集团损失的第二个大客户了。2001年,全球最大的海运公司———丹麦马士基海事公司在结束了与新加坡港务集团的合约后,将东南亚的转运中心转移至丹绒港,马士基每年180万个标准集装箱的货物改由丹绒港转运,新加坡港骤然失去11%的货运量。
世界航运市场不景气,船务公司靠的是薄利多销,不得不拼命削减成本。而新加坡港虽然是世界上最有效率、管理最好的码头,服务收费却居高不下。在经济不好的年头,这对船务公司来说可是一笔沉重负担。而丹绒港恰恰是在价格上做文章,为挖走马士基,丹绒港提出的码头收费只有新加坡港的一半,另外还将丹绒港30%股份转让给马士基,允许其参与码头的经营管理,这对马士基来说正中下怀。马士基海事公司本身是世界排名第三的港口管理公司,该公司一直要求新加坡港务集团批准它在新加坡经营其自身的终站码头以节省费用,但屡屡遭拒。迁至丹绒港后,马士基既是最大的客户,又是股东,在货物中转方面拥有很大自主权。因此,马士基的30多条航线决定全部停靠丹绒港。
长荣又步其后尘,新加坡港两年间失掉了两个最大的客户,损失了约1/6的集装箱货运量,这将严重威胁到新加坡港作为该地区内首要中转码头的地位。而且由于新马两地差价太大,其他船运公司纷纷向新加坡港务集团提出降低收费的要求,极有可能导致骨牌效应发生。

阅读全文

与新加坡港务集团有限公司相关的资料

热点内容
嫣然股票 浏览:333
普洱一般什么价格查询 浏览:398
银华回报的基金净值 浏览:475
黄金周国外抢中国游客 浏览:356
小贷想从金融机构贷款 浏览:462
华山参滴丸价格 浏览:714
中航精铸股票 浏览:545
投资理财帐户 浏览:792
黄金投资概述 浏览:578
基金是怎么波动的 浏览:319
股票价格对上市公司的影响 浏览:120
外汇每年 浏览:871
新一代信息技术股票 浏览:478
中国十大投资理财平台排行 浏览:305
均值回归外汇交易策略 浏览:597
中国电影投资 浏览:926
2078等于多少人民币 浏览:951
科创板基金申购比例 浏览:82
反弹基金 浏览:802
适合40岁怎么理财 浏览:14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