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如何收购全资子公司
并购公司有两种方式,即资产并购和股权并购,如果采取资产并购,并购后则要用并购资产重新注册一家公司,如股权并购,100%股权并购后,则被并购公司自然成为你的全资子公司。并购是一个比较复杂的法律行为,建议你委托律师策划并购方案,进行尽职调查,进行谈判、签约、变更工商登记等工作.登陆我的博客,可以浏览关于我办理的舜天股份有限公司兼并锦州精细化工有限公司的案例。
⑵ 全资子公司能否回购或持有母公司股份
当然可以了。经典的案例就是阿里巴巴反过来收购雅虎中国的案例。
⑶ 收购控股子公司对股票有什么影响
与母公司对股价的影响一样。
主要是两方面:一是业绩影响,二是消息影响。
子公司业绩好坏,影响母公司收益,对股票基本面产生影响;
子公司消息会对母公司股价产生短期影响,导致暴涨暴跌。
⑷ 收购一家公司成为子公司,要持有该公司多少的股份啊
第一大股东或者绝对控股51%股权
⑸ 收购子公司需控股多少股权才可以
子公司的意思就是已经是控股的,不存在收购需要多少股权的问题.
应该说控股一家公司有绝对控股和相对控股两种情况,要收购一家公司成为绝对控股,那么要百分之五十以上的股权,如果相对控股只需成为第一大股东即可.比第二股东股权多些就可以说是相对控股.
很多上市公司的控股股东手中的股权比例仅百分之十几二十.
⑹ 母公司向控股子公司收购由其他少数股东持有的股份,在新会计准则下,长期股权投资差额如何处理
你好。
在新的企业会计准则体系(2006)下,购买被投资企业股权所支付的初始投资成本,与享有的被投资企业净资产账面价值份额之间的差异(以下简称“支付与账面差异”),不再作为“长期股权投资差额”简单摊销,而是区别差异形成原因,分别进行处理。
“支付与账面差异” = “支付与公允差异” + “公允与账面差异”
其中:
1、“支付与公允差异”,是指购买被投资企业股权所支付的初始投资成本,与享有的被投资企业可辨认净资产公允价值份额之间的差异。当前者大于后者时,不调整长期股权投资,也不进行摊销;当前者小于后者时,计入营业外收入,之后,也不存在摊销问题。
2、“公允与账面差异”,是指享有的被投资企业可辨认净资产公允价值份额,与享有的被投资企业净资产账面价值份额之间的差异。该部分差异,不进行简单摊销,而是应当结合投资收益的确认进行相关处理。
处理方式:将“公允与账面差异”按照相对应的被投资企业账面资产负债的耗用、处置等进行结转处理。
处理思路:上述“公允与账面差异”并未调整被投资企业的账面金额,因此,被投资企业的净利润是以账面价值为基础的核算结果。所以,应当按上述处理方式进行处理,使得“账面净利润”调整为以公允价值为基础计量的“公允净利润”。
举例:
经评估,被投资企业固定资产账面价值100万元,评估价值120万元,评估增值(“公允与账面差异”)20万元。该固定资产尚可使用年限5年。假设被投资企业某年净利润100万元,则:
固定资产评估增值应增加的折旧额 = 20 / 5 = 40万元
以公允价值为基础计量的净利润 = 100 – 40 = 60万元
投资企业以此净利润为基础,确认投资收益,由此,“公允与账面差异”变相得到摊销。
当然,上述叙述是假设该长期股权投资采用“权益法”核算。在“成本法”核算下不存在此类问题。此外,在新准则下,企业对子公司股权的核算,应当采用“成本法”核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