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中国航空综合技术研究所有哪些资质
中国航空综合技术研究所成立于1970年,是国防军工与航空工业标准化的推动者和开拓者,在标准化、质量工程、信息化、适航性与安全性等领域,为政府和军方提供决策支持,为企业提供高技术服务解决方案。现隶属于中国航空工业集团公司,拥有国家标准件产品和机械电子产品环境与可靠性两个质量监督检验中心、航空综合环境航空科技重点实验室等实验检测机构,设立有总装备部电子信息基础部标准化研究中心、国防科技工业标准化研究中心,是总参陆航部、空军、工业和信息化部标准化技术支撑单位。
2008年经中央批准与中国航空工业第一集团公司合并组成中国航空工业集团公司。中国航空工业集团公司(简称:中航工业,英文名称:Aviation Instry Corporation of China)由原中国航空工业第一集团公司、中国航空工业第二集团公司重组整合而成,是一家由国家出资设立,受中央管理的国有大型企业。集团公司实行母子公司(事业部)管理体制,注册资本640亿元,拥有企事业单位近200家,拥有上市公司21家,其中3家在香港上市。
研究机构
301所 中国航空综合技术研究所(北京)
303所 中国航空精密 中国航空工业第二集团公司机械技术研究所(北京)
304所 中国航空计量技术研究所(北京)
601所沈阳飞机设计研究所
602所中国直升机设计研究所(景德镇)
603所中航第一飞机研究院,原西安飞机研究所(西安)
605所 中国特种飞行器研究所(荆门)
606所沈阳航空发动机研究所
607所中航雷达与电子设备研究院(原雷华电子技术研究所内江607所与苏州长风有限责任公司171厂合并成立)苏州。
608所 株洲航空动力机械研究所
609所中国航空附件研究所(襄樊)
610所中国航空救生研究所(襄樊)
611所成都飞机设计研究所
612所 014基地,中国空空导弹研究院(洛阳)
613所洛阳电光设备研究所
614所 中国航空动力控制系统研究所(无锡)
615所中国航空无线电电子研究所(上海)
618所西安飞行自动控制研究所
620所 中国航空系统工程研究所(北京)
621所北京航空材料研究院
622所 北京航空工艺研究所
623所中国飞机强度研究所(西安)
624所中国燃气涡轮研究院(绵阳)
625所 中国航空工业制造工程研究所(北京)
626所 沈阳空气动力研究所(并入中国空气动力研究院)
627所哈尔滨空气动力研究所(与627所合并成立中国空气动力研究院)
628所中国航空信息中心(北京)
629所 结构热强度研究所 (长安)
630所中国飞行试验研究院(西安)
631所 中国航空计算技术研究所(西安)
633所 上海航空测控技术研究所
634所 北京长城航空测控技术研究所
637所济南特种结构研究所
640所上海飞机研究所(并入中航第一飞机研究院)
648所贵州飞机设计所
649所 贵州航空发动机设计所
650所 南昌飞机设计研究所
2. 株洲的地理环境
株洲是“十字型”国家级铁路枢纽,和郑州并称“北郑南株”。市域内主要有株洲站(京广线客货运输特等站)、醴陵站(浙赣线客运二等站)、株洲北站(京广线货运、编组特等站)、株洲西站(京广高铁客运站一等站)、醴陵东站(沪昆客运专线)、长株潭城际铁路株洲站(建设中)。2014年7月1日建成通车的吉衡铁路在株洲南3县设有攸县南站、茶陵南站、炎陵站3个客运站
株洲有“火车拖来的城市”之称,是中国重要的铁路枢纽之一。京广、沪昆2大铁路干线在这里十字交汇,株洲站是中国客货运输特等站之一,平均每3分钟接发列车一次,日接发车达230趟之多。株洲北站是全国最重要的12个路网性编组站之一,同时也为特等站(原双向三级七场),日均办理车17000辆,解编12000辆,株洲为铁路双特等站城市。
湖南“3+5”城市群城际铁路中,株洲也成为其枢纽。规划中,株洲北通长沙、岳阳,西至湘潭、娄底,东往醴陵,南达衡阳,四个方向都衔接着重要城市。其中,已开工建设的长株潭城际铁路在株洲设白马垅、时代、云龙、新株洲、七斗冲五个火车站。2016年12月通车后,株洲市中心坐城际列车到长沙市中心仅仅只需要25分钟。 株洲公路四通八达,106国道、320国道、211省道、京港澳高速公路(G4)、长株高速公路(S21)、沪昆高速公路(G60)、泉南高速公路(G72)、衡炎高速公路、岳汝高速及规划中的京港澳高速复线、沪昆高速复线和连接闽南、赣南、湘南的“三南”公路都在境内穿过,全长41.629公里的长株高速公路使得株洲和省会长沙距离更近。
株洲市内已有7座大桥横跨湘江。株洲将形成”三环七射“的道路格局。现已有株洲大桥、石峰大桥、株洲湘江三桥(建宁大桥)、株洲湘江四桥(天元大桥)、株洲湘江五桥(芦淞大桥)2012年,株洲启动湘江六桥(枫溪大桥)的建设。2013年,株洲启动湘江七桥建设,用于拉通株洲县与京珠高速的联系。 株洲北距长沙黄花国际机场仅37公里,经长株高速公路25分钟可以到达。
此外,正在建设株洲通用机场,位于株洲市东南部的芦淞区五里墩乡境内。一期工程按运12飞机使用要求进行设计,可以起降最大起飞重量5500公斤以下的各型通用飞机、直升机,飞行区等级为1B,按昼间目视飞行要求建设,跑道长度为800米,宽30米。通用航空机场是使用民用航空器从事公共航空运输以外的民用航空活动而使用的机场。包括可供飞机和直升机起飞、降落、滑行、停放的场地和有关的地面保障设施。 《株洲市城市公共交通体系规划》经株洲市城乡规划委员会原则审议通过。根据该规划,株洲未来将建设4条地铁线路。2018年将开始修建4条地铁线路,4条地铁线呈风车放射状,共108.6千米。其中1、2号线为主骨架,3、4号线为远景预留线。1号线起于京广高铁株洲西站、止于华强,全长32.7公里,横向贯通株洲城。2号线起于清水塘、止于渌口镇,全长30.9公里,纵向贯通株洲城。3号线起于白马垄站,止于航空城,全长32.8公里。4号线起于金山新城,止于欧洲大道,全长29.4公里。
国家统计局2007年第131期《研究参考资料》发布的2006年中国城市综合实力评价显示,株洲城市综合实力进入全国60强,在全国286个城市中排名第56位,比2002年前进了16位。评价还显示,除直辖市和31个省会城市外,株洲城市综合实力在全国非省会城市中位居第33位,在中部六省非省会城市中,株洲城市综合实力居第一位。 2010年,株洲市委会议宣布株洲市综合竞争力在中部地区非省会城市继续保持第一,稳居全省第二。 2012年,湖南日报作“中部非省会城市综合实力第1 株洲转型跨越”专题报道。
2013全年实现GDP1960亿元,增长10.5%;完成公共财政预算总收入235.6亿元,增长10.2%;完成固定资产投资1500亿元,增长30%;完成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659亿元,增长13.6%;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28663元,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12398元,分别增长10.6%和13%。2013年新型工业化强力推进。不断强化工业主导地位,加速推进新型工业化工作继续保持全省先进行列。优势产业支撑作用进一步凸显,轨道交通产业产值增长13.5%,全市规模工业增加值增长12.5%,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实现净利润增长17.5%。企业自主创新能力进一步增强,承担国家重大科技专项、国家863等重大科技计划项目15项,轨道交通装备制造业列入国家首批创新型产业集群试点。成功获批国家知识产权示范城市,第九次获评国家科技进步先进城市,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增长16%。园区实力进一步提升,建成标准厂房100万平方米,园区技工贸总收入增长18.5%。非公经济发展进一步加快,非公经济增加值增长11.5%,占GDP比重达到57%,连续三年获评全省非公经济和中小企业发展考核一等奖。建筑业实现总产值410亿元,增长23.5%。
2013年全面提升农业现代化水平。着力发展规模农业,农业增加值增长3%,农民专业合作社增加到1023家,集体土地流转率提高到36%,生猪规模化养殖比重达到68%,城镇蔬菜新扩基地1万余亩。着力发展加工农业,省级以上农产品加工龙头企业达到21家,农产品加工总产值增长16%。竹木加工、花卉、油茶产业化步伐加快。着力发展科技农业,水稻机械化水平达到66.4%。着力发展品牌农业,新增省著名商标、市级以上品牌53个,麻鸭、白鹅、黄牛等特色农产品的品牌效应不断扩大。县域经济持续壮大。坚持分类指导,培育特色产业,提升县域综合实力。经济总量稳步增长,县域经济总量达到989亿元,增长10.6%,占全市经济总量的比重提高到50.5%。 21世纪以来,株洲市农业产出效益稳步提高,2000年至2011年,农业产值翻了一番;规模化生产发展迅速,区域化生产基本形成,产业化发展强劲,养殖业向标准化规模发展;农业科技进步取得显著成效,新品种种植和新技术推广应用面积提高,农民科技应用水平提高;农业生产物质装备条件进一步改善:农业生产资料投入增加,农业机械化水平提高,农田水利现代化水平提高,耕地保护得到加强、质量得到提升;农业生态环境明显好转;农业支持保障环境逐步完善。
到了2012年,全市完成农林牧渔业总产值211.2亿元,增长3.9%。其中,农业94.7亿元,增长3.5%;林业15.9亿元,增长4.3%;牧业81.4亿元,增长4.8%;渔业7.7亿元,增长3.1%。2012年粮食产量180.7万吨,增长1.2%;水果产量24.3万吨,增长8.9%。出栏生猪437.9万头,出栏牛羊58.7万头,家禽出笼2105.2万羽,水产品7.9万吨。年末农业机械总动力277.6万千瓦,增长6.8%。2012年开工各类水利工程3.1万处,增长4%,投入资金8亿元,增长24.6%。治理水土流失面积20平方公里,新增农田有效灌溉面积1300公顷,新增节水灌溉面积900公顷。
株洲的工业始于20世纪30年代。有识之士看到株洲的交通优势和区域优势,雄心勃勃,想打造一个“株洲工业区”。1935年,“株洲机厂”筹备处成立,它是株洲田心机厂的前身,是株洲现代工业的先声。之后,株洲兵工厂成立。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的“一五”期间,株洲被列为全国重点建设的8个工业城市之一,国家将前苏联援建的156个重点项目中的4项安排在株洲建设,即株洲硬质合金厂、南方动力机械公司、株洲电厂、株洲洗煤厂。“二五”时期又安排兴建株洲冶炼厂、株洲化工厂、株洲电力机车厂、株洲车辆厂等20多个中央、省属企业。1958年前后,围绕大厂办小厂,围绕全民办集体,株洲掀起大办工厂的热潮,100多家市属企业应运而生,200多家区街企业蓬勃兴起,从而奠定了株洲作为新中国的江南工业重镇的基础。株洲是在电力机车领域具有一定国际影响力的新兴现代化工业城市。在60年的历程中,株洲在新中国工业发展史上,曾创造了第一台航空发动机、第一枚空空导弹、第一台电力机车、第一块硬质合金等100多个第一。
株洲形成了以冶金、机械、化工、新材料、生物医药、绿色食品和陶瓷等产业为支柱,以国有大中型企业为骨干,以制造工业为主体,以高新技术为先导的工业体系。
2012年工业增加值951.9亿元,增长13.4%,工业化率为54.1%。规模工业增加值767.7亿元,增长14.6%。从经济类型上看,国有企业增长5.4%,股份制企业增长15.8%,外商及港澳台投资企业增长8.7%,其他经济类型企业增长17.7%。从全市规模工业六大支柱产业上看,化学原料及化学制品制造业、非金属矿物制品业、医药食品加工制造业和纺织服装鞋帽制造业分别实现增加值116.1亿元、116.4亿元、38.3亿元和11.1亿元,分别增长15.7%、19.7%、17.2%和22.6%;交通运输设备制造业和有色金属冶炼及压延加工业实现增加值158.2亿元和48.9亿元,分别增长11%、11.1%。规模工业综合效益指数为242.2%,实现主营业务收入2092.8亿元,增长15.6%;实现利税178.2万元,增长21%;实现利润85.5亿元,增长20.5%。企业亏损面为6.3%,增长0.1个百分点。全市“5115”企业实现工业总产值774.6亿元,增长14%,占全市规模工业的33.7%。 全市2012年公共财政预算总收入213.8亿元,增长21.9%;财政总收入占GDP比重达到12.2%,同比提高1个百分点。其中,地方收入135.4亿元,增长24%,占比63.3%;上划中央收入64.4亿元,增长18%,占比30.1%;上划省级收入14亿元,增长20.9%。全市税收收入149.9亿元,增长21.8%,其中增值税10.9亿元,增长17.9%;营业税20.7亿元,增长 24.7%;企业所得税5.4亿元,增长23.8%;个人所得税2.5亿元,增长2.2%。税收占财政总收入比重为70.1%,同比回落0.1个百分点。全市财政总支出279.4亿元,增长7.7%;一般预算支出22.8亿元,增长18.7%。
截至2012年底,全市金融机构各项存款余额为1588.8亿元,增长17.1%,同比净增232.2亿元,其中城乡储蓄余额为942.5亿元,增长18.4%,净增146.4亿元。年末各项贷款余额812.4亿元,增长19.5%,净增132.4亿元,其中,中长期贷款总额483.7亿元,增长25%,净增96.7亿元;短期贷款余额310.7亿元,增长12.2%。全市存贷比为51.1%,提高1个百分点;不良贷款率为3.2%,下降1.6个百分点。
截至2012年底,全市共有证券公司营业部11家,总数居全省第二位,证券交易额为841.3亿元,下降17.3%;新开户数11966户,同比减少14188户。全年新增直接融资85.8亿元,增长30%;截至2012年底,全市A股上市公司总市值868.6亿元。
截至2012年底,全市保险机构有40家,其中,人寿险公司19家,财产险公司19家,保险行业协会1家,中介保险公司1家。各项保费收入31.8亿元,增长12%,其中财产保险收入9.6亿元,增长14.7%;人身保险收入22.3亿元,增长10.9%。各项赔款和给付额9.4亿元,增长28.2%,其中财产保险赔付额4.9亿元,增长26.6%;寿险赔付4.4亿元,增长30.1%。保险赔付比为29.6%,其中财产保险赔付比为15.7%,寿险赔付比为13.7%。 明清年间,江西商人在株洲修建宁码头,株洲商业得到发展。木材、茶叶、稻米、肉、蛋、瓷器、鞭炮、夏布、土纸等贸易居湘潭集镇商业之首。清末民(国)初,随着粤汉、株萍铁路的修筑与湘江联网形成水陆交通优势。株洲镇居民达3万余户,且大都居住于解放街、建宁街一带。民国14年,中共地下党员彭松林与友人合资在株洲建宁街开设米店。次年,发动成立株洲商民协会,并出任执行委员长,组建了粮食、南货、棉布、百货、缝纫、五金、园林、理发等16个同业公会。民国33年,日军进犯株洲,大部分房屋被毁。日本投降后,镇区居民大多在原址重建家园,至1949年,大部分民宅均得以恢复,房屋结构 大部分是木架蔑织墙体,杉皮或小青瓦屋面。
株洲是“商业之都”,芦淞区小商品市场和服装鞋帽市场在全国有一定的影响力,被中国纺织工业协会、中国纺织服装专业市场联盟、中国商业联合会等权威组织授予“中国服装商贸名城”、“全国十大服装批发市场”、“中国品牌市场”等业界荣誉称号,规模为中国十大服装市场第二名。 株洲中心商圈,被媒体誉为“三湘第一商圈”,是湖南最大、历史最悠久、面积最大、人流最密集的大型商圈,主要由北部的中心广场商圈与南部的火车站芦淞市场群组成。中心广场为株洲城市核心,由东西向主干道新华西路和南北向主干道建设路汇合而成。创立于1958年的株洲百货大楼坐拥中央。年交易额500亿元的芦淞市场群商品丰富,已经是国家级3A景点。
株洲主要的传统商业街有建设南路、钟鼓岭步行街、新华西路、人民南路步行街、徐家桥步行街。主要大型商圈有火车站芦淞市场群、中心广场、长江广场、红旗广场、文化路口等。株洲商贸正在形成批发和零售并驾齐驱的格局。
3. 中国航空工业集团公司
中国航空工业集团公司(简称“中航工业”)是由中央管理的国有特大型企业,内是国家授权投资的机构,由容原中国航空工业第一、第二集团公司重组整合而成立。集团公司设有防务、运输机、发动机、直升机、机载设备与系统、通用飞机、航空研究、飞行试验、贸易物流、资产管理等10大产业板块,下辖近200家子公司(分公司)、有20多家上市公司。
中航工业系列发展歼击机、歼击轰炸机、轰炸机、运输机、教练机、侦察机、直升机、强击机、通用飞机、无人机等飞行器,全面研发涡桨、涡轴、涡喷、涡扇等系列发动机和空空、空面、地空导弹,强力塑造歼十、飞豹、枭龙、猎鹰、山鹰等飞机品牌和太行、秦岭、昆仑等发动机品牌,为中国军队提供先进航空武器装备。
合并后总部在北京朝阳区建国路国贸桥东南角
4. 航空工业是现代工业的最高水准吗
是的。
航空工业是材料、技术和工艺集成度最高,要求也最高的工业项目,航空发动机被称为现代工业皇冠上的明珠。
-------------------------------
自上世纪初美国的莱特兄弟实现人类第一次动力飞行以来,人类进入了航空时代。世界大国地位的标志逐渐从制海权跃升为制空权。
第一次世界大战中,航空飞行器在战争中的重要地位开始崭露头角。到了第二次世界大战,航空飞行器几乎成了所有战争武器中最具决定意义的力量。“善攻者,动于九天之上”,2000多年前中国军事思想家孙子的一句名言成了描述20世纪现代战争特点的准确预言。
二战之后世界进入冷战时期,航空工业成为任何一个希冀在国际舞台上有所作为的国家在打造自己综合国力时不得不进行角逐的制高点。而在这场角逐中,以前苏联为代表的一方和以美国为代表的一方各自走出了一条大相径庭的发展道路,值得我们反思。前苏联走的是一条相对封闭的单纯军事工业的道路,从而走向衰落;而以美国为首的西方阵营在丝毫不放松对航空军事武器研发的同时,积极地让航空飞行器大规模进入民用市场,并与整个经济体系相辅相成,从而构建起一个军民结合、良性互动的航空科技工业发展模式,在市场运作中日趋成熟,甚至一度成为整个经济发展的火车头。一个越做越强,一个越做越弱。正反两方面的经验教训,给我们留下深刻的启示。☆
一、注重技术领先与经济适用相统一
理论上讲,发展军用航空武器应该以打得赢作为压倒一切的硬道理,为了赢得战争,可以不惜血本。然而伴随着时代的发展,现代战争胜负的条件却越来越复杂,能否打得赢,首先取决于能否打得起。美国所创造的模式诠释了这样一种规则:民用航空发展中遵循技术领先的原则与兼顾经济适用性原则不可或缺。
进入二十一世纪,国际航空领域一枝独秀的是“高低搭配”模式,美国再次率先推出新一代(第四代)战斗机F-22,并且已开始小批装备部队。与此同时,与F-22相搭配的多用途四代战机F-35也进入研发的攻关阶段。先发展一种技术领先、性能全面、成本较高的主战飞机(F-22造价约每架2亿美元)后,再选择其中经济性好的通用技术发展一型低成本主战飞机。两型飞机搭配装备部队使用,这是美国人从第三代战机开始创新的一种模式,实现了技术领先与经济适用相统一,保证了美国在未来战争中既能打得起,又能打得赢。这就是著名的“高低搭配”发展模式。
美国在这个模式的运用上,可谓屡试不爽。我们有必要回顾一下世界战机发展历史。自从第二次世界大战末期喷气式发动机问世以来,战机已发展了四代。第一代以前苏联的米格-15和美国的F-86为代表。这两种战机在朝鲜战场上过了招,结果是米格-15明显占上风。而且从两种飞机推出的时间来看,前苏联也略为领先于美国。第一代喷气战斗机的竞争让当时的美国感到巨大压力,因此奋起直追,很快推出了F-105“雷公”、F-4“鬼怪”式等著名二代战机。与此同时,欧洲还推出了“幻影”、“超军旗”等具有代表性的二代战机。但是在第二代战机的竞争中,前苏联也未示弱,推出了由米格-21、米格-23、米格-25、苏-19、苏-25等组成的第二代战机大家族。按照不同作战用途来看,苏制二代战机品种齐全,蔚为壮观。而美国在主战飞机方面则显得花色品种较为单一。但是美国不甘示弱,率先让战斗机配备空空导弹,扳回一局。尽管F-4在越战中吃过不带航炮的亏,但空空导弹的应用开启了一个新的时代,导致前苏联也不得不急起直追。可以这样说,二代战机的角逐中,美苏打了个平手。但是,美国在轰炸机(比如B-52)、侦察机(U-2)、运输机(C-130)、直升机等方面都明显胜出前苏联,显示出西方在发展航空武器方面已开始建立了系统的指导思想。就这个意义上讲,美国是大大领先于前苏联的。
指导思想的领先,决定了美国终于在第三代战机的角逐中与前苏联决出了高低。经过越战的洗礼,美国在对战争的指导思想上开始出现了当代军事变革的萌芽,认识到了只有打得起,才能打得赢,经济适用性和技术先进性是同等重要的指标。因此,美国在设计理念、发展速度、技术水平、装备模式上进行了系统的优化统筹,从而全面超越前苏联,占据了航空霸主的地位。美国第三代战机的推出,同时也创新了主战飞机发展的新观念,开创了一个技术领先和经济适用相统一的发展模式,即“高低搭配”发展模式。美国空军主战飞机中推出的高端战机是F-15,与低端的F-16搭配;在海军主战飞机中,推出的高端战机是F-14,与低端的F-18相搭配。具体做法是先集中力量拿下体现当时最高技术水平的高端战机,做到先声夺人,占领技术制高点。然后再根据未来战争的特点设计出一型经济适用的低成本战机。所谓低端,并不是技术水平低,而是针对于低成本的经济性而言的,在设计上尽量减少了使用概率较低的功能设置,争取最佳的使用费效比,突出其实用性。
海湾战争中,第三代战机的这种搭配模式充分显示出其优势。空军的F-15战机和海军的F-14战机负责夺取制空权,剩下大打出手的事全部交给F-16和F-18战机。实际上,F-15和F-14只不过是一个显示美国领先掌握现代航空工业制高点的标志而已。这两型战机从问世到现在,没有参加过一次真正意义的空战。美国维系这种象征是煞费苦心的。美国在对外军援中,F-16战机可以卖,但在四代机问世之前,F-15战机则轻易不卖。到了今天,海军主战飞机中,F-14战机已全部退出现役,留下来的是经过几轮改型发展而成的F-18战机。而F-18在技术水平上已比最早的F-14战机有过之而无不及。由于技术成熟,成本已大大降低,经济性非常好。可见“高低搭配”的发展策略中,高端战机一方面仅仅是象征而已,另一方面也为技术的逐步成熟和推广应用做了很好的铺垫!
这样一种模式也为后来紧赶慢赶追上来的前苏联第三代战斗机所仿效。前苏联推出的苏-27战机(高)和米格-29战机(低)搭配,但由于与美国理念上的差距,效果远没有美国的好。以至后来这两种飞机在发展中主次不分,反而是苏-27战机衍生发展走到米格-29前面,形成一个大系列,而且还大量外售、到处卖。在第三代战机发展中,前苏联失手的不仅在主战飞机,在轰炸机、直升机、运输机、空中预警等特种飞机的发展上都处于下风。前苏联解体后,这种情况雪上加霜,终于使今天俄罗斯航空工业的发展,较美国等西方国家来说是一落千丈,败局难以挽回。
第四代战机,是迄今为止人类航空技术发展先进水平的标志,具有短距(垂直)起落、超音速巡航、高机动性、智能化航电系统等优化特征。第三代战机在飞行表演中,沿与飞行方向平行的轴线侧滚的高难度动作已经令人大开眼界。而新的四代战机,则还可以沿着与飞行方向垂直轴线作类似于体操表演中360度前空翻的空中动作,甚至可以瞬时做到尾朝前头朝后的飞行,技术水平之先进是过去人们难以想象的。美国在发展第四代战机中,继续沿用“高低搭配”的发展理念和模式,并在技术集成性、通用性上下了更多的功夫,使空、海军可以共用一个飞机平台来发展,从而使经济性更加突出。
从以上四代主战飞机发展的历程,可以看到即便是发展国防科技工业,西方国家也始终贯彻以市场意识和经济性作为指导思想不动摇。实际上这是一种难能可贵的现代意识。而在这方面,前苏联则有很大的差距。这种思路上的差距,决定了俄罗斯的航空工业在实际发展过程中必然处于落后局面。而今天,对于整个体制机制都脱胎于前苏联模式的中国航空工业来说,这种差距也是显而易见的,要赶上和超越西方发达国家航空工业的水平,首先必须有思想观念的转变和超越。☆
二、实现寓军于民和以军转民的统一
寓军于民和以军转民相结合,实现军民良性互动,是促进现代世界航空工业飞速发展的另一个重要特点。
西方发达国家的航空企业极少有只生产军品的纯粹军工企业,所以他们的寓军于民,通常是在生产民用航空产品基础上生产军用航空产品。而像生产发动机、航电等重要航空元器件或系统的重要企业,其寓军于民的含义就更是广义的,不但生产同类民用航空产品,而且这些企业往往是产融结合、多元化发展的大企业集团。比如生产F-15、F-16战机的发动机(F110)和F-14、F-18的发动机(F404)的美国GE公司,不但生产了波音、空客系列民机用的发动机,而且从电灯泡、火车头、医疗CT到塑料、金融、租赁、保险、房地产,甚至NBC广播电视等行业都涉足,是获得了巨大成功的企业。而生产F-22战机发动机(F119)的联合技术公司,同时也是生产著名的开利空调、奥悌斯电梯的生产商。
西方发达国家之所以让重要的军工企业都寓军以民,甚至实行多元化发展,很重要的一个目的就是要实现以军转民的战略。必须指出的是,他们的以军转民战略和我国改革开放初期的军转民的内涵是完全不同的。
我国军转民是纯粹的军工企业全面转向民用产品生产或部分转向民用产品生产,实现军民结合,因此我们军转民仅仅是在生产能力上的调整,甚至针对当时军工生产能力剩余,提出了“大转、快转、全面转”的口号,要求一部分企业彻底实行从军工转向民用。而西方的军转民则是利用政府军备采购方面的公共投入,发展军民两用的领先技术,首先在军用航空器上使用,成熟后立即转向民用领域,从而大大降低了民用航空产品的开发成本和风险,实际形成了政府对航空科技工业的保护,大大提高了民用航空产品在市场中的竞争力。
众所周知,在世界经济一体化的条件下,政府直接对竞争性行业进行补贴和保护是不合理的。尤其在WTO的制度框架下更是不允许的。然而军用产品则是一个特别的例外,“军工”成了有条件的国家用于保护本国高技术行业发展的一个有效的“篱笆”。像美国这样的国家,政府通过大量的航空军用产品开发投入和军需采购的转移支付,实现了政府对本国航空高科技产业的扶持和保护。表面上资金投入在军事产品上,这样政府的行为不受WTO规则的限制,然而所形成的技术却可以顺其自然地转向民用产品领域,从而提升了本国的民用航空产品的竞争力,使本国的民用航空产品在市场的竞争中得到好处,占了便宜。
这样的范例在西方航空科技工业发展过程中比比皆是,最典型的莫过于民用喷气式飞机的诞生。上个世纪中叶,喷气式飞机问世后首先是应用于军事领域。而当时的民用飞机都还是速度缓慢的螺旋桨飞机。后来西方英、美等国率先把喷气技术用于民用航空领域。特别是美国波音公司把军用喷气技术应用于民用航空领域,开发出民用喷气式客机,从而一举奠定了此后超越原来在民用飞机领域一直处于领先地位的麦道公司的基础,直至上个世纪末干脆把麦道兼并。二战期间,波音公司生产了在日本长崎和广岛投下原子弹的B-29大型轰炸机。二战之后,波音、罗克韦尔国际和罗斯罗普公司生产了美国战略轰炸机三杰——B-52、B-1和B-2。美国波音公司借助政府对军品投入的支持,在以军转民方面好戏连台,表现十分出色。上个世纪六十年代末,波音公司在竞争大型军用运输机时失利,败给了洛克希德公司的C-5A“银河”之后,直接把投标方案改成后来驰名于世的大型洲际客机波音747,使波音公司获利巨大,并且以此奠定了自己在美国国内民机的霸主地位,并一度横扫欧洲竞争对手。
以军转民的另一个生动例子是欧洲空客公司(Air Bus)的崛起。当美国民用航空工业大有独占全球市场之势的时候,欧洲航空工业坐不住了,下决心联合起来和美国抗衡。然而,要在竞争中战胜已成气候的美国民航工业并非易事,没有技术上的明显优势是不可能的。欧洲空客起步时,举步维艰。后来空客公司在开发A320型飞机时,大胆创新,选择了一项在军用飞机上已经使用过的电传操控技术。实际上,这项技术是美国人率先使用在F-16战机上获得成功的。但在把这项技术及时转到民用飞机的问题上,美国人打了个盹,让欧洲空客公司占了个先手。空客公司由于使用了新的电传操控技术,设计出新的客机,大大地改善了飞机操纵控制性能,而更重要的是改变了传统机械操控的一些致命缺点。驾驶员驾驶传统的机械液压操控的飞机,每一型飞机必须做一次适航取证,而且各型飞机的训练模拟器都是不同的,民航公司拥有几型飞机就要有几型训练模拟器,使其运行成本居高不下。而采用新型的电传操控技术的飞机,不管有多少型号,都可以共享一套训练模拟器,而且驾驶员也无需进行复杂的重复取证。仅仅这一项技术就使空客飞机别开生面,提高了市场竞争力和占有率,度过了艰难的时刻,从而救活了奄奄一息的欧洲民机工业。竞争促进了发展,以后波音公司在所开发的型号中也不得不采用电传操控技术,世界航空工业技术水平得以整体提高。
其实西方航空工业军民良性互动,还体现在其产业整体发展上面。如前所述,当西方在第三代主战飞机的新一轮竞争中使前苏联败北之时,恰好也正是西方航空产业蓬勃发展之日。他们在民用航空产品中所获得的巨额利润,又反过来支持这些军工企业不断对技术进行超前研究,而新技术的不断启动和突破,也使得政府支持这些企业的信心不断提升,促使政府对航空工业作出更多的扶持。相比之下,当俄罗斯在第三代战机勉强跟上美国时,民航飞机的发展势头则已是日薄西山。以致于今天,俄罗斯开始大量使用西方的民航飞机。造成这样的结果,完全是由于与西方截然相反的发展思路决定的。西方的航空科技工业无论是提供军品的企业自身,还是从事军品采购、公共开支的政府和军队,都树立了牢固的市场意识,把经济性作为重要指标来考量和把握,并把航空科技工业深入到整个经济体系(特别是金融体系)的每一根神经,从而走出了一条军民技术互动、相辅相成的发展道路,形成了一个非常成功的航空科技工业发展模式。☆
三、提升综合国力和创造虚拟价值相统一
前苏联的解体,一代超级大国香消玉殒,后人对前苏联兴衰成败的缘由指点评论颇多,涉及的问题千头万绪,但其中有一点是和航空工业发展有关的。
有不少观点认为,前苏联穷兵黩武,花巨资发展军事工业,结果牺牲了关系民生的民用工业发展,使前苏联经济出现危机,认为这是导致前苏联垮台的重要原因之一。这样一种观点,俄国人自己也是认同的,因此苏联解体后,他们又是卖航母,又是卖飞机,理由是他们没有钱,养不起。可令人费解的是,同样是穷兵黩武,美国怎么就没折腾垮台,而且越活越滋润,这其中的奥秘在什么地方呢?对于此,那些批评前苏联过度发展军工的人们往往疏忽了!
今天我们可以看到的一个重要事实是,前苏联和美国的经济在形式上最大的不同是前苏联只发展实体经济,一切经济活动都立足于创造物质产品。而美国则不同,它成熟的市场体制,包括了一个世界上最为庞大和发达的证券市场,美国在不断发展实体经济的同时,还大力发展以证券业为代表的虚拟经济;不但创造大量的物质财富,还创造大量的非物质财富,甚至把本国货币发展成世界硬通货,以致于只要印出钞票就意味着创造出财富。
几乎所有的国家,特别是发展中国家都储备美金。我们不禁要问,人们凭什么对美国如此有信心?答案是:美国的综合国力世界第一。在过去相当长时期内,没有人相信美国会垮台,没有人怀疑美国的强大,所以尽可能放心地存储美元作为硬通货而高枕无忧。可见,美国不惜斥重金发展军事科技工业,是有其经济价值的,因为美国一直是把以军事力量为重要基础的综合国力,转化为以证券业等为代表的虚拟价值进行寻租获利的,由它支撑着让美国成为金元帝国,让全世界都信任美元。
于是理所当然地,西方的航空工业企业几乎都是重要的上市公司,由于军工概念的特殊性,往往可以让具有军工概念的股盘居高不下,一旦发展的需要,就可以最低的成本筹融所需的资金。因此,美国表面上是投巨资发展航空工业用于军事目的,但却有另一个顺手牵羊、以小博大的目的,即通过发展航空科技工业来增强综合国力,从而作为“抵押”换取信心,在以证券业为代表的虚拟经济市场上寻租获利,获得更大利益。可以这么说,西方发达国家的军事投资都没白投,他们从虚拟经济市场上换回来的价值远超过他们的实际投入,所以美国始终也没有前苏联在航空工业投入上那种捉襟见肘的尴尬。这个奥秘,到今天也不是世人都能看明白和理解的,但美国却深谙此道。
难怪乎,美国和前苏联在发展新式航空武器时,在对外保密宣传方面往往采用完全不同的态度和做法。前苏联号称“铁幕后面的国家”,对于所发展的航空武器产品往往是严格保密的。而美国恰恰相反,经常是一种新一代武器在预研和概念设计阶段,就开始大肆炒作,甚至像炒作好莱坞大片一样下功夫。原来美国等西方发达国家,在用一只眼睛盯着研究发展新一代航空武器时,同时就把另一只眼睛盯着打造其股市上的虚拟价值。应该看到,这样一种以综合国力进行价值寻租获利的运作,只存在于完善的市场经济条件下,这是前苏联所不具备的,所以前苏联穷兵黩武,越搞越穷,而美国同样穷兵黩武,则越搞越富,形成巨大反差。
可以想象,美国投入资金不断研发新型航空武器的过程,同时也是为打造综合国力创造新概念的过程,新航空武器还没有完成研制开发任务之前,所投入的资金也许早已从证券市场上捞回来了。所以,美国十二个航母战斗群在世界各大洋耀武扬威地游弋时,全世界人民都透过证券市场为美国买单,这不能不说是一种莫大的讽刺。然而这一切,在没有成熟的市场经济体制的前苏联则是不可思议的。可以说,前苏联并未败在技术层面,而是在指导思想上首先败北,正所谓思想有多远,步子就能走多远,两个超级大国在航空工业上的竞争,最终表现在整个经济运行体系、产业发展思路、运作模式、综合国力的角逐上。☆
四、结束语
以上从世界现代航空工业发展中得到的三个启示,恰恰是今天我国航空工业在发展进程中都没有做到的。如果说,我们的航空技术和西方发达国家存在的差距可以用算术级数来衡量,那么,我们在运作管理方面和西方的差距恐怕就要用几何级数来衡量了,甚至有些西方国家已经驾轻就熟的发展运作模式,我们想都没想过,更不用说在实际发展中融入这些概念。这些问题我们必须正视,并且应该下决心迎头赶上。
在整个航空科技工业发展中,我们一定要认识到一国航空科技工业与现代社会广义虚拟经济体系的深刻关联,始终牢固树立市场意识,坚持经济思维(即使发展国家采购、政府买单的航空武器产品也不能例外)。我们必须拓展两个市场,大力发展民用飞机,从过去航空工业只有军品一个市场,转变为军民结合的完整市场,从而创造实现寓军于民和以军转民的良性互动的有利条件。
同时我们还须认识到,要达成此目的,如果仅仅停留在企业管理变革的层面上,中国的航空工业不可能在真正意义上破茧而出,必须下大决心突破军工过度神秘的惯性思维,敢于让军工企业真接上市,大踏步地走向资本市场,深化军工企业体制机制改革,走产融结合的发展之路。只有这样,我们才有可能真正赶上和超过世界航空工业发展的先进水平。
5. 中国航空工业集团公司有哪些上市公司股票名称是什么
中国航空工业集团公司(简称“中航工业”)是由中央管理的国有特大型企业,是国家授权投资的机构,由原中国航空工业第一、第二集团公司重组整合而成立。集团公司设有防务、运输机、发动机、直升机、机载设备与系统、通用飞机、航空研究、飞行试验、贸易物流、资产管理等10大产业板块,下辖近200家子公司(分公司)、有20多家上市公司。西飞国际 sz000768 力源液压 sh600765 中航精机 sz002013 贵航股份 sh600523 中航光电 sz002179 成飞集成 sz002190 深天马 sz000050 飞亚达 sz000026 飞亚达B sz200026 中航地产 sz000043 哈飞股份 sh600038 东安动力 sh600178 洪都航空 sh600316 南方宇航 sz000738 昌河股份 sh600372 中航三鑫 sz002163 航空动力 sh600893 东安黑豹 sh600760 成发科技 sh600391 深圳中航集团股份有限公司(H股0161 中国航空技术国际控股有限公司(红筹股)0232 中国航空科技工业股份有限公司(H股)2357 中航工业系列发展歼击机、歼击轰机、轰机、运输机、教练机、侦察机、直升机、强击机、通用飞机、无人机等飞行器,全面研发涡桨、涡轴、涡喷、涡扇等系列发动机和空空、空面、地空导弹,强力塑造歼十、飞豹、枭龙、猎鹰、山鹰等飞机品牌和太行、秦岭、昆仑等发动机品牌,为中国军队提供先进航空武器装备。 中国航空工业集团公司将寓军于、军融合作为重要发展原则,以新理念、新思路、新举措大力发展军用运输机产业,研制生产新舟60、新舟600、新舟700系列涡桨支线飞机,运-8飞机、运-12飞机,直-9直升机等多种机型,是ARJ21新支线客机的主要研制者和供应商,是大飞机重大专项的主力军。按照只有合作伙伴、没有竞争对手的理念,在世界航空工业领域进行广泛合作与交流,在开展枭龙飞机、K8飞机、EC120直升机、ERJ145涡扇支线客机等国际合作项目的同时,积极参与国际重大航空项目的开发,大力开展航空转包生产业务;将航空高技术融入汽车、摩托车及其发动机、零配件等领域,大力发展燃气轮机、制冷设备、电子产品、环保设备、新能源设备等机电产品,并提供飞机租赁、通用航空、交通运输、医疗服务、工程勘察设计、工程承包建设、房地产开发等第三产业服务项目。 中国航空工业集团公司是中国科技发展的领军者之一,拥有由中国航空研究院和33个科研院所组成的高水平科研体系;拥有一大批院士和国家级专家;拥有一批达到亚洲一流或国际领先水平的国家重点实验室和重大科研试验设施;拥有中航网联通国内所属成员单位,具备异地协同设计制造能力和现代化信息传输能力。 中国航空工业集团公司秉承“航空报国、强军富”宗旨,弘扬“敬业诚信、创新超越”理念,牢牢把握财富革的契机,大力实施“市场化改革、专业化整合、资本化运作、国际化开拓、产业化发展”,谋求更高更快更强的发展,以豪迈的步伐向具有国际影响力的世界级大集团迈进。
6. 吉利缤越运动版游侠如何安装第三方软件
各位缤越车主用再折腾没用,因为吉利还没开发出来想要安装第三方APP,只能另辟内蹊径面进入教程。其容实这个教程也适用于吉利其它车型。会员信息按HOME键返回主界面,就可以安装第三方软件了,但要注意兼容性哦!
7. 高分悬赏:寻未来有前途的航天军工股票
西飞国际(000768)
央企整体上市第一股!
亮点一:
西飞集团飞机业务资产注入公司,是军工资产整体注入上市公司的开始,通过定向增发,公司形成了完整的飞机制造产链,完成了从飞机零部件制造商向整机制造商的转变。西飞集团注入的资产包括飞机研发、飞机生产制造等及辅助生产系统的相关资产和负债。从事整机的制造和销售,必将显著提升公司的经营规模和盈利能力,由于集团公司的防务资产注入了公司,公司已然成为我国首家真正意义上的军工上市公司,批量生产成熟的航空产品全部进入公司,对其整体盈利水平的提高大有裨益。但注入资产将在2008年度充分发挥盈利提升作用,看好公司未来盈利增长前景。
亮点二:
民机成长潜力巨大
此前,公司在定向增发修改方案中增加了民机投资,拟分别投资发起设立一航成飞、一航沈飞两家民用飞机公司。公司成立后主要从事国外转包生产,ARJ21 支线飞机零部件和其他民用飞机生产。公司承担60%工作量的国产新支线飞机ARJ21销售在我国一航新市场战略下订单快速增长。前期ARJ21-700飞机总装下线仪式上,深圳航空与中国一航签署了购买100架ARJ21的订单,ARJ21订单总数已达173架,合同价值约52亿美元。近期西飞集团与云南英安航空签署购买和租赁10架新舟60合同,意向订购10架。整体上看,旺盛的市场需求、价格优势以及政府的有力支持将给公司民机业务带来相当大的成长空间。
8. 中国航空工业集团公司旗下有哪些分公司
中国航空工业集团公司(简称“中航工业”)是由中央管理的国有特大型企业,是国家授权投资的机构,由原中国航空工业第一、第二集团公司重组整合而成立。集团公司设有防务、运输机、发动机、直升机、机载设备与系统、通用飞机、航空研究、飞行试验、贸易物流、资产管理等10大产业板块,下辖近200家子公司(分公司)、有20多家上市公司。
中航工业系列发展歼击机、歼击轰炸机、轰炸机、运输机、教练机、侦察机、直升机、强击机、通用飞机、无人机等飞行器,全面研发涡桨、涡轴、涡喷、涡扇等系列发动机和空空、空面、地空导弹,强力塑造歼十、飞豹、枭龙、猎鹰、山鹰等飞机品牌和太行、秦岭、昆仑等发动机品牌,为中国军队提供先进航空武器装备。
中国航空工业集团公司将寓军于民、军民融合作为重要发展原则,以新理念、新思路、新举措大力发展军民用运输机产业,研制生产新舟60、新舟600、新舟700系列涡桨支线飞机,运-8飞机、运-12飞机,直-9直升机等多种机型,是ARJ21新支线客机的主要研制者和供应商,是大飞机重大专项的主力军。按照只有合作伙伴、没有竞争对手的理念,在世界航空工业领域进行广泛合作与交流,在开展枭龙飞机、K8飞机、EC120直升机、ERJ145涡扇支线客机等国际合作项目的同时,积极参与国际重大航空项目的开发,大力开展航空转包生产业务;将航空高技术融入汽车、摩托车及其发动机、零配件等领域,大力发展燃气轮机、制冷设备、电子产品、环保设备、新能源设备等机电产品,并提供飞机租赁、通用航空、交通运输、医疗服务、工程勘察设计、工程承包建设、房地产开发等第三产业服务项目。
中国航空工业集团公司是中国科技发展的领军者之一,拥有由中国航空研究院和33个科研院所组成的高水平科研体系;拥有一大批院士和国家级专家;拥有一批达到亚洲一流或国际领先水平的国家重点实验室和重大科研试验设施;拥有中航网联通国内所属成员单位,具备异地协同设计制造能力和现代化信息传输能力。
中国航空工业集团公司秉承“航空报国、强军富民”宗旨,弘扬“敬业诚信、创新超越”理念,牢牢把握财富革命的契机,大力实施“市场化改革、专业化整合、资本化运作、国际化开拓、产业化发展”,谋求更高更快更强的发展,以豪迈的步伐向具有国际影响力的世界级大集团迈进。
9. 防空导弹概念股个股有哪些
江南红箭
制造销售拖内配件、汽车配件、摩托车配件、工矿机械配件、专用组合机床、摩托车、工程车、金属材料;销售家用电器、建材化工、中西药保健品、房地产开发、娱乐、餐饮服务、动力机械及相关的高新技术产品的研制、开发、家用电器、对外综合投资开发;本企业自产的拖内配件、汽车配件、摩托车配件、工程机械配件、专用组合机床、摩托车工程车、金属材料(不含稀贵金属)的出口业务;本企业生产、科研所需原辅材料、机械设备、仪器仪表、零配件的进出口业务;制造、销售通讯器材(不含无线电发射设备)、新材料(不含国家限制项目)、计算机软硬件开发及成果转让、提供网络产品及工程、电子系统工程服务(不含国家限制项目)。
航天电子
公司的航天高科技产品主要包括:高性能传感器、无线电测量控制系统、特种电子通信、自动跟踪系统和数据收集、传输处理系统、卫星电视广播系统,数字化有线电视网络设备,卫星通信地球站,星上精密机构及结构部件,大型地面工程业务测控站和电子支持设备,以及火箭、卫星、舰船、飞机、核能等产品配套使用的各种电连接器、继电器、电子仪器设备、电缆网及开关设备,GPS/GLONASS/北斗卫星导航应用系统及终端设备等,被广泛地应用于各类型号卫星、火箭运载工具、相应的地面通信测量与控制设备及工业自动化控制设备中。
抚顺特钢
抚顺特钢是“抚顺特殊钢股份有限公司”的简称,公司位于素有“中国煤都”的辽宁省抚顺市,是东北特钢集团旗下最重要的生产基地之一,是中国不可替代的国防军工、航空航天等高科技领域使用特殊钢材料的生产研发基地。
航天信息
航天信息股份有限公司是集技、工、贸于一体的具有现代化企业管理机制的高新技术企业‚由中国航天科工集团公司等十二家中国航天领域的知名企业和科研院所在原航天金穗高技术有限公司、原北京航天金卡电子工程公司和北京航天斯大电子有限公司的基础上于2000年11月1日共同发起成立。2014年03月04日宣布与京东商城就共同建设与发展电子发票相关应用签署合作协议,达成战略合作伙伴关系。
10. 湘潭经济为什么比不上株洲
一、株洲工业兴旺,发展平台厚实
新中国成立后,株洲被列为全国重点建设的个工业城市之一。我国第一台航空发动机、第一枚空空导弹、第一台电力 机车、第一块硬质合金等50多个“全国第一”相继在株洲诞生 。株洲有世界五大硬质合金基地之一的株洲硬质合金集团,有 中国最大的有色金属冶炼厂和电力机车科研制造基地,有江南最大的铁路货车制造基地航空发动机和火花塞制造基地.株洲的醴陵与景德镇并称全国两大日用瓷生产基地,又是全国6大烟花鞭炮生产基地之一,醴陵生产的双面釉下五彩瓷是中国近代制瓷史上最为独特的一大创造, 曾获得国际博览会金奖, 被作为人民大会堂、中南海、钓鱼台国宾馆的专用瓷和馈赠外 国元首的高档礼品瓷。株洲现在是全国制造业信息化工程重点城市、国家新材料成果转化及产业化基地、国家火炬计划传感技术产业化基地,并连续四届夺得全国科技进步(科教兴市)先进城市。目前株洲有几大支柱产业:交通设备制造业、有色冶金、基础化工、生物医药和食品、陶瓷等,这些产业都有雄厚的基础、有上市公司作为龙头企业带动、有良好的市场发展前景。株洲的国家级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已经成为了新的经济增长极,其三个园区——河西高新技术产业示范园、田心高科技工业园和董家段高科技工业园都在不断加快发展步伐。株洲已经上市的公司有5家:湘火炬、南方摩托、国光瓷业、金德发展、时代新材;千金药业已获发审委通过,即将上市发行;还有四家企业通过华银电力、中钨高新、深石化、湖南海利间接上市。
二、株洲交通便利,区位优势明显
株洲是“火车拖来的城市”,是贯穿南北、连接东西的重要通道,人称“北有郑州,南有株洲”。从铁路运输来看,株洲是我国南方最大的铁路枢纽、全国五大客货运输特级站之一,是京广、浙赣、湘黔三条铁路干线的交汇点,也是中国经济最为发达的长江三角洲和珠江三角洲之间铁路运输的必经之地。公路运输方面,上海到昆明的320国道、北京至广州的106国道、北京至珠海的京珠高速公路和上瑞公路都在株洲穿过,湖南的金三角——长株潭三市均有高速公路相联。航运方面,长江最大的支流——湘江从市内蜿蜒流过,千吨级船舶可常年直抵长江沿岸城市。空运方面,市区到黄花国际机场约30分钟车程。世界银行长株潭一体化发展研究报告中,已经把株洲定位为交通运输组团、制造业基地和区域物流中心。正在和即将建设的湘江航电枢纽、湘江生态经济带、长株潭现代物流中心、衡阳至炎陵县高速公路,以及铁道部正在组织规划设计的武广客运专线和株洲-长沙铁路枢纽等等,都将极大地增强株洲枢纽的聚集和辐射作用。正在规划设计的京广快速客运专线建成后,株洲到广州坐火车只须3小时,到北京6小时。快捷的交通,使株洲这座既不靠海、也不沿边的内陆城市,可以很快融入珠江三角洲和长江三角洲高速发展的大潮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