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首页 > 集团股份 > 股东投入计入资本公积

股东投入计入资本公积

发布时间:2020-12-29 08:46:39

㈠ 公司增加新股东,并追加投资,是否应计入资本公积

集资属于负债,不在所有者权益中核算,不涉及资本公积。追问: 如果有股东会决议同意专新股东入属股,且签订了投资协议,约定此部分投资款不作为公司对这部分人的负债且不返还(持续经营期间,未进入破产清算),这部分投资能作为资本公积吗?请详述为谢!回答: 按照投资协议中占的投资比例计算应计入实收资本(股本)的部分,其余作为资本公积处理。追问: 没进行验资能进入实收资本吗?投资协议只约定系投资款,暂不增加注册资本,以后可以增资追问: 不作为投资是不能够享受股东的权利的;必须经过验资,才能记入股本并进行工商变更。追问: 这部分款项确实投了进来,也明确系投资,现在公司认为暂时没有增资的必要,因此不存在验资的程序,尊重以事实为依据的原则,会计处理入了资本公积回答: 你那是一厢情愿,资金投入后投资者会不要分红吗?追问: 肯定要,我在上面的补充提问已经明确了回答: 如果能够确认为资本公积,分红和法定股东会计处理一样回答: 不对吧,见过给资本公积分红的吗?追问: 正常程序是这样的。一般企业为了减小资产负债率而将这部分款项作为资本公积。现在看来,这是错误的

㈡ 大股东投入资产是转入实收资本还是资本公积呢

属于缴纳认缴的出资部分计入实收资本(或股本),超过实收资本(或股本)的版部分可以权记入资本公积或者其他应付款。这个要看公司章程或者股东会决议。
关于记入实收资本(或股本)和资本公积的部分要依据验资报告入账,没有验资报告不能随意的记入实收资本(或股本)和资本公积。

㈢ 为什么大多数房地产企业将股东投入计入资本公积而不是实收资本

因为增加注册资抄本需要进行验资,工商变更,代码证变更,税务登记变更,资质证书变更。

实收资本是指企业投资者按照企业章程或合同、协调的约定,实际投入企业的资本;
企业收到投资者投入的资金,超过其在注册资本所占的份额的部分,作为资本溢价或股本溢价,在“资本公积”科目中核算。

㈣ 股东投入的现金可以计入资本公积吗

目前的政策是不允许的

㈤ 股东投入的资金计入资本公积,在编制现金流量表时是该计入经营行现金流入还是编在筹资活动现金流入

应编在筹资活动现金流入。

1、投资者以现金投入的资本,应当以实际收到或者存入企业开户银行的金额作为实收资本入账。实际收到或者存入企业开户银行的金额超过其在该企业注册资本中所占份额的部分,计入资本公积。

2、投资者以非现金资产投入的资本,应按投资各方确认的价值作为实收资本入账。为首次发行股票而接受投资者投入的无形资产,应按该项无形资产在投资方的账面价值入账。

3、投资者投入的外币,合同没有约定汇率的,按收到出资额当日的汇率折合,合同约定汇率的,按合同约定的汇率折合,因汇率不同产生的折合差额,作为资本公积处理。

(5)股东投入计入资本公积扩展阅读:

特点:

公积金是股东权益的重要内容,包括资本公积和盈余公积两部分。

资本公积是指由股东投入、但不能构成股本或实收资本的资金部分,主要包括股本溢价、接受捐赠实物资产、投入资本汇兑损益、法定财产重估增值以及投资准备金等。资本公积的主要用途有两个,一是转赠资本,另一个是弥补亏损。

盈余公积是公司按照规定从净利润中提取的各种积累资金。盈余公积是根据其用途不同分为公益金和一般盈余公积两类。公益金专门用于公司职工福利设施的支出。按现行规定,上市公司按照税后利润的5%至10%的比例提取法定公益金。

参考资料来源:网络-股东出资

参考资料来源:网络-资金投入方式

参考资料来源:网络-资本公积

参考资料来源:网络-现金流量表

参考资料来源:网络-经营性现金流

参考资料来源:网络-筹资活动现金流量

㈥ 为什么大多数房地产企业将股东投入计入资本公积而不是实收资本

1、公司某一股东要撤资,资产溢价部分的财务处理方法如下:如果是减资,首先减少实收资专本,如属果有资本公积-资本溢价,那么剩余部分先冲减原始资本溢价部分,如果还不足弥补,按顺序冲减盈余公积-法定盈余公积、任意盈余公积、未分配利润。
冲减的过程是按顺序进行,只有在前一个不足弥补的时候才考虑下一个,不是按比例减少。从实质来说,无论冲减净资产的哪个科目,那么剩下的净资产总额都不受影响,所以也不会影响其他股东的股东权益份额。
2、资产溢价是指有限责任公司投资者交付的出资额大于按合同、协议所规定的出资比例计算的部分。资本公积金的组成部分。
有限责任公司在创立时,投资者认缴的出资额,都作为资本金记入“实收资本”科目。但在以后有新的投资者加入时,为了维护原有投资者的权益,新加入的投资者的出资额,并不一定全部作为资本金记入“实收资本”科目。这是因为企业初创时,要经过筹建、开拓市场等过程,从投入资金到取得投资回报,需要较长时间。

㈦ 为什么大多数房地产企业将股东投入计入资本公积而不是实收资本

因为增加注册资本需要进行验资,工商变更,代码证变更,税务登记变更,资质证专书变更属。
实收资本是指企业投资者按照企业章程或合同、协调的约定,实际投入企业的资本;
企业收到投资者投入的资金,超过其在注册资本所占的份额的部分,作为资本溢价或股本溢价,在“资本公积”科目中核算。

㈧ 股东出资可以直接计入资本公积吗

股东出资不可以全额直接计入资本公积。但股东捐赠部分,可以直接计入资本公积。

按照企业会计准则的规定,企业接受投资者投入的资本,借记“银行存款”、“其他应收款”、“固定资产”、“无形资产”、“长期股权投资”等科目。

按其在注册资本或股本中所占份额,贷记“实收资本”科目,按其差额,贷记“资本公积——资本溢价或股本溢价”科目。

一般新成立的公司,只有超出应缴实收资本部分计入资本公积;

增资的公司,新加入的股东因为享受企业已经实现的经营积累份额,所以会被要求多投入一定比例的投资(投的多,占的少),多投入的部分也是计入资本公积的;

股东无偿投入的,可以直接计入资本公积。

(8)股东投入计入资本公积扩展阅读:

资本公积转增资本需要按照股东的比例转增。

1、资本公积具体包括资本(或股本)溢价、接受捐赠非现金资产准备、股权投资准备、拨款转入、关联交易差价、外币资本折算差额及其他资本公积。

其中,资本(或股本)溢价、拨款转入、外币资本折算差额及其他资本公积等可以直接用于转增资本,而其它不可以转增资本。转增时按股东持股比例转。

2、盈余公积转增资本时,经股东大会决议,可以将盈余公积转为资本,以持股比例转,以转增后留存的此项公积不得小于注册资本的25%为限。

㈨ 股东出资可以直接计入资本公积吗

股东出资不可以全额直接计入资本公积。但股东捐赠部分,可以直接计入资本公积。

㈩ 什么是股东借款转资本公积

股东借款转资本公积属于债务重组。
根据:<财政部国家税务总局关于企业重组业务企业所得税处理若干问题的通知财税[2009]59号>
(二)企业债务重组,相关交易应按以下规定处理:

1、以非货币资产清偿债务,应当分解为转让相关非货币性资产、按非货币性资产公允价值清偿债务两项业务,确认相关资产的所得或损失。

2、发生债权转股权的,应当分解为债务清偿和股权投资两项业务,确认有关债务清偿所得或损失。

3、债务人应当按照支付的债务清偿额低于债务计税基础的差额,确认债务重组所得;债权人应当按照收到的债务清偿额低于债权计税基础的差额,确认债务重组损失。

结论是:

1、企业出资时多出的部分计入资本公积,用这个资本公积转增实收资本不用缴所得税。

2、股东以借款形式,投入到企业,如果企业筹集资金将钱还给股东,股东再拿钱来出资也不用缴税。

3、股东以借款形式投入到企业,借款不还,直接转增实收资本,应缴纳所得税。

4、股东以借款形式投入到企业,借款转为资本公积,那么对企业来说,这是一种债务的豁免,要缴企业所得税。

(10)股东投入计入资本公积扩展阅读:

以资产清偿债务:

债务人转让其资产给债权人以清偿债务的债务重组方式。债务人通常用于偿债的资产主要有:现金、存货、金融资产、固定资产、无形资产等。以现金清偿债务,通常是指以低于债务的账面价值的现金清偿债务,如果以等量的现金偿还所欠债务,则不属于债务重组。

债务转为资本:

债务人将债务转为资本,同时债权人将债权转为股权的债务重组方式。但债务人根据转换协议,将应付可转换公司债券转为资本的,则属于正常情况下的债务资本,不能作为债务重组处理。

修改其他债务条件:

减少债务本金、降低利率、免去应付未付的利息等。

以上三种方式组合

采用以上三种方式共同清偿债务的债务重组形式。

(1)债务的一部分以资产清偿,另一部分则转为资本。

(2)债务的一部分以资产清偿,另一部分则修改其他债务条件。

(3)债务的一部分转为资本,另一部分则修改其他债务条件。

(4)债务的一部分以资产清偿,一部分转为资本,另一部分则修改其他债务条件。

阅读全文

与股东投入计入资本公积相关的资料

热点内容
水泥相关股票 浏览:717
人人贷we理财怎么投资 浏览:826
大豆期货交易所哪家好 浏览:509
1400港币换人民币多少 浏览:432
五千新台币多少人民币 浏览:530
拾贝理财怎么样 浏览:969
农行玫瑰花贵金属图片 浏览:800
各省小微企业贷款比 浏览:142
投资b股 浏览:556
最新在岸人民币反弹 浏览:84
外汇黄金怎么样 浏览:161
乐视网投资现状 浏览:563
重仓格力的基金有哪些 浏览:107
中国银行现货白银价格走势图 浏览:968
21加币是多少人民币汇率 浏览:826
国外橡胶期货实时行情 浏览:159
股票市盈动静 浏览:270
麦田外汇 浏览:202
中建新塘天津投资发展有限公司电话 浏览:575
基金估值计算 浏览:35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