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减持新规救得了次新股吗
你好,从历史经验来看,上市公司大股东、董监高的减持规模,和市场版的指数波动并权没有直接的关系,虽然从某种程度上来说,减持新规对于次新股的筹码锁定起到了一些作用,但是,随着新股供应的不断加大,由于流通盘较小而估值被炒到高高在上的次新股的估值回归是不可避免的。从当前的市场趋势来看,随着市场供应端的加大,打新的收益在日益缩水,新股不败的神话正在破灭,新股规模性破发甚至发行失败或将不可避免地到来。
『贰』 减持新规利好次新股吗
首先,做新股的抄主力并不是开板才买袭入,而是早就中签和一字板的过程,完成底仓的进货。
然后,大盘好的时候,次新股主力才会操作,因为筹码面好,可以做,没有抛压,很容易拉起来,再加上连板效应,散户和游资很容易跟进。
但是一旦大盘不好,次新股会跌的比谁都惨,之前中签和完成进货动作的主力,会拉一两次,造成启动假象来诱多,一有人跟进就直接出货,比如三月底到五月初
这次大盘的风险是从3450开始就很明显了,次新股当然没好下场
现在有什么利好都不能改变次新股短线的下跌趋势,何况还不一定是利好
『叁』 新股上市后大慨多久会解禁限售股
1、对于一只新股来说,其限售解禁一般会有三次:第一次限售股是自该股票上市挂牌首个交易日算起的三个月后,这次限售解禁是由于IPO网下申购的部分解禁。
2、第二次则是在自该股票上市挂牌首个交易日算起的一年后,这次限售解禁是那些该股票原始股的中小股东的解禁;第三次则是在自该股票上市挂牌首个交易日算起的三年后,这次限售解禁是那些大股东的解禁。
3、次新股的内涵是伴随着时间的推移而相应变化的。一般来说一个上市公司在上市后的一年之内如果还没有分红送股,或者股价未被市场主力明显炒作的话,基本上就可以归纳为次新股板块。
(3)次新股股东什么时候减持扩展阅读
相关规定
《上市公司股权分置改革管理办法》第27条规定,改革后公司原非流通股股份的出售,应当遵守下列规定:
1、自改革方案实施之日起,在12个月内不得上市交易或者转让;
2、持有上市公司股份总数5%以上的原非流通股股东,在前项规定期满后,通过证券交易所挂牌交易出售原非流通股股份,出售数量占该公司股份总数的比例在12个月内不得超过5%,在24个月内不得超过10%。其中就是针对非流通股股份股改后的“限售”规定。
参考指标:
分析上市公司限售股解禁后,可能存在的风险,推荐参考以下指标:
1、大股东的类型。处于行业垄断地位,属于国家经济命脉的上市公司,国有股股东会对其保持较高的持股比例,不会轻易套现。另外,属于国资委管辖的央企和地方重点国企,套现资金的归属、分配及使用方面有待相关法规完善,如是否上缴社保基金,还是部分上缴等。在相关法规出台前,这些公司的股票还不会形成较大的套现压力。
2、作为发起人的民企投资家大多数会专心从事实业,并非从事买壳、卖壳从事资本运营的投资性公司,限售股解禁后,大规模套现以实现退出的可能性也不大。如果大股东属于非发起人的民企,擅长资本运作,则有套现的可能。
3、业绩状况。业绩优良或尚可的上市公司中,限售股比例偏低,或者大股东持股勉强保持相对控股地位,限售股解禁后的套现需求也不大。业绩不佳、或价值高估的上市公司,持股比例偏低的股东退出意愿较强。
『肆』 次新股股东几年能减持
首个交易日算起的三个月后,这次限售解禁是由于IPO网下申购的部分解禁;第二次一年后原始股的中小股东的解禁;第三次三年后,大股东的解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