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如何查看上市公司的交叉持股
交叉持股是指在不同的企业之间互相参股,以达到某种特殊目的的现象。
持股增值的根源是在适当的会计准则下,标的企业的资产价格膨胀所引起的资产重估。资产价格的膨胀则有两种原因,第一种是由中国目前的宏观经济所决定的———大量过剩资金滞留资产市场,使得房地产、股票等资产价格出现了大幅上涨。另外一种原因,则是被参股企业由于经营环境改善使得利润或资产大幅增值,从而使参股企业间接受益。说到底,股权增值是一个间接增值的过程,也是虚拟资产增值的最后一个环节,所有实体经济以及虚拟资产的增值最终都会反映到股权增值上来。因此,股权增值是泡沫最终产生的结果,它是最容易被无限放大的泡沫,当然它也是最虚弱的、最容易破灭的泡沫。
资产价格的膨胀是有序的,它的发展脉络也是可以追寻的。一般来说,由贸易顺差以及汇率升值所导致的流动性过剩,会直接引致资产价格的上涨,最为明显的是房地产、储蓄类金融资产以及艺术品,但是前两者比较容易反映到资本市场上来,房地产和金融类资产价格的上涨,会使得其影子资产———股票进行上涨,进而使持有这些资产股权的企业实现了股权增值。而像艺术品这类资产则没有相应的虚拟资产来对应,因而对上市公司来说就没有太大的意义。
㈡ 公司在纳斯达克上市流程和原始股交易规则
一、纳斯达克上市流程如下:
1、采取直接上市方式进行纳斯达克上市运作的流程
申请立项:向中华人民共和国证券监督管理委员等相关部门申请到境外上市的立项。
提出申请:由券商律师、公司律师和公司本身加上公司的会计师做出S-1、SB-1或SB-2等表格,向美国证监会及上市所在州的证券管理部门抄送报表及相关信息,提出上市申请。
等待答复:上述部门会在4~6个星期内给予答复,超过规定时间即认为默许答复。
法律认可。根据中美已达成的上市备忘录,要求上市公司具备在中国有执业资格的律师事务所出具的法律意见书,这意味着上市公司必须取得国内主管部门的法律认可。
招股书阶段。在这一时期公司不得向公众公开招股计划及接受媒体采访,否则董事会、券商及律师等将受到严厉惩罚,当公司再将招股书报送SEC后的大约两三周后,就可得到上市回复,但SEC的回复并不保证上市公司本身的合法性。
路演与定价。在得到SEC上市回复后,公司就可以准备路演,进行招股宣传和定价,最终定价一般是在招股的最后一天确定,主要由券商和公司两家商定,其根据主要是可比公司的市盈率。
招股与上市。定价结束后就可向机构公开招股,几天之后股票就可以在纳斯达克市场挂牌交易。
保持纳斯达克上市地位,反购并。
2、采取买壳上市方式进行纳斯达克上市运作的流程
决定上市:公司决定在NASDAQ市场上市。决议可由股东会或董事会做出。
制定方案:委任金融或财务顾问,制定上市计划及可操作性方案。
审计评估:委任美方投资银行或金融服务公司,制定详细的日程表,在国内进行公司审计、评估。
收购方案:设立离岸公司,收购空壳公司(已在NASDAQ市场上市的公司),通过空壳公司对本公司进行收购。
合并报表。
上市交易。由包销商进行私人配售或公开发行新股。
保持纳斯达克上市地位,反购并。
3、采取控股合并方式进行纳斯达克上市运作的流程
公司决定:公司决定在NASDAQ市场上市,决议可由股东会或董事会做出。
制定方案:委任金融或财务顾问,制定上市计划及可操作性方案。
实现控股:设立离岸公司,通过交叉持股的方式拥有公司部分国内企业的控股权。
审计评估:委任美方投资银行或金融服务公司,制定详细作业时间表,进行国内的公司审计、评估。
合并报表:通过离案公司收购目标公司(已在NASDAQ市场上市的公司)增发新股的方式将离岸公司拥有的国内企业部分与目标公司合并报表。
上市交易:由包销商进行私人配售或公开发行新股。
保持纳斯达克上市地位,反购并。
二、原始股交易规则:
(1) 从买卖双方决定价格的不同,分为议价买卖和竞价买卖。议价买卖就是买方和卖方一对一地面谈,通过讨价还价达成买卖交易。它是场外交易中常用的方式。一般在股票上不了市、交易量少,需要保密或为了节省佣金等情况下采用。
竞价买卖是指买卖双方都是由若干人组成的群体,双方公开进行双向竞争的交易,即交易不仅在买卖双方之间有出价和要价的竞争,而且在买者群体和卖者群体内部也存在着激烈的竞争。
最后在买方出价最高者和卖方要价最低者之间成交。在这种双方竞争中,买方可以自由地选择卖方,卖方也可以自由地选择买方,使交易比较公平,产生的价格也比较合理。竞价买卖是证券交易所中买卖股票的主要方式。
(2) 按达成交易的方式不同,分为直接交易和间接交易。直接交易是买卖双方直接洽谈,股票也由买卖双方自行清算交割,在整个交易过程中不涉及任何中介的交易方式。场外交易绝大部分是直接交易。间接交易是买卖双方不直接见面和联系,而是委托中介人进行股票买卖的交易方式。
(3)按交割期限不同,分为现货交易和期货交易。现货交易是指股票买卖成交以后,马上办理交割清算手续,当场钱货两清,期货交易则是股票成交后按合同中规定的价格、数量,过若干时期再进行交割清算的交易方式。
(2)最新上市公司交叉持股扩展阅读:
纳斯达克上市条件:
1、需有300名以上的股东。
2、满足下列条件的其中一条:
(1)股东权益(公司净资产)不少于1500万美元,最近3年中至少有一年税前营业收入不少于100万美元。
(2)股东权益(公司净资产)不少于3000万美元。不少于2年的营业记录。
(3)在纳斯达克流通的股票市值不低于7500万美元,或者公司总资产、当年总收入不低于7500万美元。
3、每年的年度财务报表必需提交给证管会与公司股东们参考。
4、最少须有三位做市商参与此案(每位登记有案的做市商须在正常的买价与卖价之下有能力买或卖100股以上的股票,并且必须在每笔成交后的90秒内将所有的成交价及交易量回报给美国证券商同业公会(NASD))。
纳斯达克CEO 罗伯特·格雷非尔德纳斯达克小额资本市场(Nasdaq Small Cap Market,简称NSCM)
纳斯达克专为成长期的公司提供的市场,纳斯达克小资本额市场有1700多只股票挂牌。作为小型资本额等级的纳斯达克上市标准中,财务指标要求没有全国市场上市标准那样严格,但他们共同管理的标准是一样的。
上市开盘价4美元以上必需维持90天,之后不得低于1美元,否则就要降级到柜台交易告示板,反之若公司营运良好且股价上升在5美元以上,则可申请到全国市场交易。
参考资料来源:网络-纳斯达克证券交易所
㈢ 上市公司入股另一家公司股票会涨吗
这是属于上市公司互相交叉持股,是很普遍的现象。但如果被持刀公司盈利情况不错,现金流也很好,那股票上涨的可能性就非常大,建议多观察被持股公司的盈利能力情况
㈣ 哪些A股上市公司参股海油
中海油和中移动都是特大型垄断央企!
除非像中石油和中石化这样交叉持股!
不然就不会有公司参股这些央企!如果持有,也是在香港市场购买的!
㈤ 法律与上市公司,懂得朋友请入。
公司法,证券法,证监会出的文件
上网找招股说明书,法律意见书,这些都是公回告,必须披露的。答多读多长见识
先把这些弄了再说吧
之后,其他的专业也得都会,起码基础要好,理论不用精深,做了就知道其实还是需要很多方面的知识的。自己的法律思维要培养好,遇到问题先知道怎么入手,不过这是从事法律的必备要求吧
其他的话,英语得好
㈥ 上市公司的年报怎么看
1. 资产,负债,净资产
2. 收入,支出,净收益
3. 运营现金流,投资现专金流,融资现金流
4. 未纳入收入表的其他投属资(如证券类投资收益)等
5. 看分红
6. 发行了的股票数量
1-5 看趋势和稳定性。
另外,项1要看库存计法(结合项2),长期资产折旧方法(结合项2),递延税资产反转情况(结合项2),离表融资,有价证券或公司交叉持股对权益的影响。项2结合项1看。项3看运营现金流的趋势,可以感觉公司营业的基本面,投资现金流可以看出公司的发展规划,融资现金流可以看出融资人(债权投资人和权益投资人)对公司全盘的考量。项5看是中国公司还是外国公司。有分红,不太可能是中国公司。项6看公司管理层股权和股票激励对股东价值的影响。
方向是这样。具体操作属收费服务,问询邮件:[email protected]
㈦ 为什么一些香港上市公司要设置两层BVI公司
一些内地在香港上市的公司股权结构,是设置一个cayman islands公司作为最高一层的控股公司,下设两层BVI公司,再进一步控制香港控股公司或境内实际运营的公司。
请问为什么要设置两层的bvi公司,比如超大现代就是这样。
其实问题是这样,BVI公司的作用:回避法规约束,税收减免,这点我想提问者应该都明白。但是,为什么要弄成 BVI A -> BVI B -> 实际业务公司的双层嵌套式结构?
这样的结构事实上很常见,例如问题里提到的超大现代,还有西藏5100,中国联通等等。有上市公司,也有私营公司,为什么他们不一而同选择双层甚至多层嵌套BVI?答案是,“海外重组”。
第一,为顺利进行资产所有权的转移
这种情况多见于异地上市的公司,即所谓“红筹架构”。
对于在美国、香港等地上市的公司,如果该公司注册为BVI离岸公司,则公司的资产注入和抽离操作可不受上市地区的法律法规约束。
中国联通的操作就属于这一例:中国联通的母体为BVI联通集团,拥有A股中国联通600050的51%股份。2000年,联通0762在香港注册,并在香港上市。为了将联通A股的资产注入联通0762,以助其在香港融资并提振股价,联通集团注册了另一BVI联通新世纪,作为BVI联通的全资子公司。之后,联通集团将CDMA网络的北方各省资产注入BVI联通新世纪,而联通0762随即收购了BVI联通新世纪,完成了资产的转移。
第二,为梳理海外资产
这种情况普遍见于进行过海外扩张,但未能合理规划股权结构的公司。
例如出版业的一家国有大型进出口企业(非上市),为进行业务扩张,曾在90年代扩张过日本、美国、欧洲、南美等地十几家分公司和办事机构。除一部分分公司是独资以外,很多机构都是与当地的合作伙伴进行合资,甚至发生了交叉持股的现象。
近几年,此公司需要准备上市,面临梳理海外资产和收益的情况。但由于股权归属不同,利润统计、征税、资产核算等等都有很多麻烦。于是该公司使用多层BVI结构:首先成立BVI 1,作为国内公司的全资子公司。随后注册若干BVI a, BVI b...等,每个BVI对应一个海外合资公司,以股权转让的形式将母公司的所有权转让给BVI a,b,c,d。最终由BVI 1公司控股,将所有BVI a,b,c,d都列为BVI 1的全资子公司。
这样海外资产的结构通过多层BVI的形式梳理完毕,方便今后的股权操作,或者是分拆上市。而另一方面,所有海外的利润,都可以作为国内公司的投资收益,而不是经营利润,免征或减征企业所得税。
㈧ 罗永浩的锤子科技和上市公司数码科技有什么关联
应该是交叉持股吧
㈨ 生产钕铁硼上市公司有哪些
大的上市公司在10家左右,分别为宁波韵升(600366)钕铁硼、正海磁材(300224)钕铁硼、中科三环(000970)钕铁硼、银河磁体(300127)钕铁硼、中钢天源(002057)钕铁硼、太原刚玉(000795)钕铁硼、安泰科技(000969)钕铁硼、包钢稀土(600111)钕铁硼、广晟有色(600259)钕铁硼、鼎立股份(600614)钕铁硼,均是生产厂家。
广东国企自身层面的资本运作也风生水起。广东省属企业2015年直接融资超过1000亿元,取得3家上市公司的控股权,2家企业登陆新三板;成立各类基金近10只,募集各类资金达700亿元。
其中,广晟公司入主佛山照明(10.83-1.90%,买入)和LED封装龙头国星光电(12.78-0.16%,买入),成为实际控制人。今年以来,广新控股又先后举牌生益科技(10.37+4.64%,买入)、TCL集团(3.42停牌,买入)。
受稀土原料上涨、下游需求向好等因素推动。钕铁硼价格近日连续大涨,数据显示,18日毛坯烧结钕铁硼N系、H系、M系产品价格继续大涨,每公斤调涨23元-35元不等,部分品种近一周涨幅近40%,目前毛坯烧结钕铁硼N35产品主流报价在175元-180元/公斤。
据悉,钕铁硼具有磁性强、体积小等诸多优势。随着技术不断突破,近几年发展迅速,目前产销量已接近传统铁氧体,对其替代趋势明显。随着新能源汽车及机器人行业的不断发展,高性能钕铁硼需求不断提升,有望成为未来磁材的发展方向。
另据经济参考报报道,下一步,广东省国资委将进一步推进混合所有制改革,积极促进国有资本、集体资本、非公有资本等交叉持股、相互融合,务实稳妥推进混合所有制改革。
㈩ 交叉持股的沪深现状
沪深上市公司交叉持股的现状
1、交叉持股情况非常普遍,尤以参股金融企业为甚
目前沪深上市公司交叉持股情况非常普遍,具不完全统计,沪深上市公司交叉持股为340例,上市公司参股银行361例(上市及非上市),参股保险公司68例(上市及非上市),参股综合类券商270例(上市及非上市),参股经纪类券商8例,参股信托公司68例(上市及非上市),参股基金管理公司20例。
沪深上市公司交叉持股和参股的情况不同于日本,日本企业更多的是集团内部子公司相互持股,并且多是银行持股企业比例较高,而企业持股银行比例较低。中国银行(行情论坛)业的股权多在企业手中,其中只有少数金融类企业(如保险)参股银行,而且从其他金融企业的情况来看也是如此,这是由于中国金融行业的监管所导致的。而且还有一个显著特征。中国参股银行的企业持股比例都非常低,大部分不到1%,而且多在0.1%以下,仅有平安持有浦发银行(行情论坛)4.52%的股权以及东方集团(行情论坛)持有民生银行(行情论坛)4.71%的股权比例比较高,这点和日本企业动辄持有银行4%、5%的股权不同。虽然如此,因为这些企业的股本本身也比较小,因此这些股权已经足够对上市公司产生巨大的影响。
相对于银行来说,企业对证券、保险企业的参股比例要高得多。虽然大部分证券公司和保险公司并未上市,这部分股权在活跃市场中没有报价,将以成本法计算,但这些金融企业处于高速成长期,因此参股这些金融企业的上市公司会获得较高的资本增值,其投资收益率体现在财务指标上就是净资产回报率。而一旦股权转让或投资标的实现上市,这部分股权计入投资收益的话将会大大提高其每股收益。同理,投资于其它优秀企业的上市公司也是这种情况。
2、大量参股金融企业使泡沫化更严重
中国现行的会计准则以及上市公司交叉持股特征,使得股权投资比日本更加泡沫化。金融类企业是资产重估的根源,也是泡沫产生的根源,而沪深上市公司持有大量的这类股权,因此这种泡沫反映在证券市场上就是参股金融企业的股价大幅攀升,而且相当多的这类企业基本面都比较差,仅凭借金融股权就乌鸡变凤凰。可以预见到中国证券市场金融股权的泡沫才刚刚开始,因为金融企业上市潮才刚刚开始,还有大量的证券公司、保险公司、银行、信托等企业等待上市,这些金融企业的股权最终都将会演变为证券市场的泡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