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我想问下,古墓地宫的结构到底是什么样子的是不是像盗墓笔记里写的那样
中国古代习用土葬。新石器时代墓葬多为长方形或方形竖穴式土坑墓,地面无标志。在河南安阳殷墟遗址中曾发现不少巨大的墓穴,有的距地表深达10余米,并有大量奴隶殉葬和车、马等随葬。周代陵墓集中在陕西省西安和河南省洛阳附近,尚未发现确切地点,陵制不详。战国时期陵墓开始形成巨嘉庆皇帝陵墓
大坟丘,设有固定陵区。秦始皇陵在陕西临潼县,规模巨大,封土很高,围绕陵丘设内外二城及享殿、石刻、陪葬墓等。据记载,地下寝宫装饰华丽,随葬各种奇珍异宝,其建筑规模对后世陵墓影响很大。汉代帝王陵墓多于陵侧建城邑,称为陵邑。唐代是中国陵墓建筑史上一个高潮,有的陵墓因山而筑,气势雄伟。由于帝王谒陵的需要,在陵园内设立了祭享殿堂,称为上宫;同时陵外设置斋戒、驻跸用的下宫。陵区内置陪葬墓,安葬诸王、公主、嫔妃,乃至宰相、功臣、大将、命官。陵山前排列石人、石兽、阙楼等。北宋除徽、钦二帝被金所虏,囚死漠北外,七代帝陵都集中在河南省巩义市,规模小于唐陵。南宋建都临安,仍拟还都汴梁,故帝王灵柩暂厝绍兴,称攒宫。元代帝王死后,葬于漠北起辇谷,按蒙古族习俗,平地埋葬,不设陵丘及地面建筑,因此至今陵址难寻。明代是中国陵墓建筑史上另一高潮。明代太祖孝陵(见明孝陵)在江苏省南京,其余各帝陵在北京昌平县天寿山,总称明十三陵。各陵都背山而建,在地面按轴线布置宝顶、方城、明楼、石五供、棂星门、祾恩殿、祾恩门等一组建筑,在整个陵区前设置总神道,建石象生、碑亭、大红门、石牌坊等,造成肃穆庄严的气氛。清代陵墓,前期的永陵在辽宁新宾,福陵、昭陵在沈阳,其余陵墓建于河北遵化和易县,分别称为清东陵和清西陵。建筑布局和形制因袭明陵,建筑的雕饰风格更为华丽。
编辑本段构造及布局
以陵山为主体的布局方式
以秦始皇陵为代表。其封土为覆斗状,周围建城垣,背衬骊山,轮廓简洁,气象巍峨,创造出纪念性气氛。
以神道贯串全局的轴线布局方式
这种布局重点强调正面神道。如唐代高宗乾陵,以山峰为陵山主体,前面布置阙门、石象生、碑刻、华表等组成神道。神道前再建阙楼。借神道上起伏、开合的空间变化,衬托陵墓建筑的宏伟气魄。
建筑群组的布局方式
明清的陵墓都是选择群山环绕的封闭性环境作为陵区,将各帝陵协调地布置在一处。在神道上增设牌坊、大红门、碑亭等,建筑与环境密切结合在一起,创造出庄严肃穆的环境。中国古代人崇信人死之后,在阴间仍然过着类似阳间的生活,对待死者应该“事死如事生”,因而陵墓的地上、地下建筑和随葬生活用品均应古代陵墓
仿照世间。文献记载,秦汉时代陵区内设殿堂收藏已故帝王的衣冠、用具,置宫人献食,犹如生时状况。秦始皇陵地下寝宫内“上具天文,下具地理”,“以水银为百川江河大海”,并用金银珍宝雕刻鸟兽树木,完全是人间世界的写照。陵东已发掘出兵马俑坑3处,坑中兵马俑密布,完全是一队万马奔腾的军阵缩影。唐代陵园布局仿长安城,四面出门,门外立双阙。神路两侧布石人、石兽、石柱、番酋像等。用材和结构陵墓墓室使用木、砖、石3种材料。因时代不同结构形式有变化。大型木椁墓室是殷代开始一直到西汉时期墓室的特点。早期为井傒式结构,即用大木纵横交搭构成。到西汉时又出现用大木枋密排构成的“黄肠题凑”形式,形成木构墓室的高潮,汉代一些王墓即属此制。砖筑墓室是墓室结构的重要形式,反映出早期砖结构技术的发展水平。砖筑墓室分为空心砖砌筑和型砖砌筑两类。空心砖墓室始于战国末期,型砖墓室约始于西汉中期,南北朝和隋唐时期应用渐广。墓室顶部结构有几种形式,方形墓室顶部为叠涩或拱券,长方形墓室顶部为筒拱等。例如南京南唐李昪钦陵墓室的前、中二室为砖砌墓室。石筑墓室多采用拱券结构,五代时期的前蜀王建墓的墓室是由多道半圆形拱券组成。宋陵墓室虽然是由石料构成,但顶部是由木梁承重,为木石混合结构。明清陵墓墓室全部用高级石料砌筑的拱券,与无梁殿相似。数室相互贯通,形成一组华丽的地下宫殿。
编辑本段历代陵墓
中国历朝皇帝陵墓帝号姓氏在位时间陵名埋葬地址备注
陵墓展示(15张)盘古氏上古时期盘古南海纯系传说,具体情况无考伏羲氏原始社会太昊陵河南淮阳传说之陵女娲氏原始社会女娲陵山东济宁山西赵城等地传说之陵炎帝神农氏原始社会(约公元前32世纪)炎帝陵湖南酃县传说之陵黄帝有熊氏或轩辕氏原始社会(约公元前26世纪)黄帝陵陕西黄陵县,河南三门峡灵宝少昊金天氏原始社会少昊陵山东曲阜传说之陵颛顼高阳氏原始社会颛顼陵河南濮阳传说之陵帝喾高辛氏原始社会帝喾陵河南滑县传说之陵帝尧陶唐氏原始社会尧陵山西临汾,山东东平等地传说之陵潞王陵墓
帝舜有虞氏原始社会舜陵湖南宁远县传说之陵大禹原始社会(约公元前22世纪)禹陵浙江绍兴传说之陵夏代王陵夏代自后启杀益自立,天下为私,进入了奴隶社会。大约从公元前二十一世纪初至公元前十七世纪,共传了十六帝。仅有个别帝陵有一些传说的记载,大都不可考。由于夏代的历史情况目前尚未得到考古发掘的证实,仅将各帝名称列表于手,以供参考。
2. 公安部破获盗掘古塔地宫古墓葬案追回多少文物
据公安部消息,在公安部指挥部署下,陕西省公安机关历时14个月,成功侦破一起系列盗掘古塔地宫古墓葬案,先后抓获盗掘、倒卖文物犯罪嫌疑人36名,成功将95件被盗掘倒卖的文物(其中一级文物4件、二级文物5件、三级文物29件)全部追回。
2017年底,陕西省咸阳市公安局发现彬州开元寺塔地宫文物被盗掘的重大线索,并立即成立专案组展开侦查。案件上报后,公安部刑侦局对此案高度重视,将案件列为“1.16”案件,进行挂牌督办。
专案组经艰苦细致的工作,初步查明,2011年9月至2017年12月期间,以卫某刚为首的犯罪团伙,通过在文保单位附近租赁民房开店为掩护,使用专业工具对地宫进行定位,先后对陕西咸阳兴平清梵寺古塔、陕西渭南蒲城慧彻寺古塔、陕西宝鸡岐山太平寺古塔、陕西咸阳旬邑泰塔、山西代县阿育王古塔、陕西咸阳彬州开元寺古塔等6座古塔地宫(均为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和山西运城东郭西周古墓葬群(市级文物保护单位)实施盗掘,并从其中三处古塔地宫中盗取了花卉纹鎏金银棺、双凤纹鎏金银椁、石塔、阿育王塔等95件珍贵文物。
(2)浙江地宫融资扩展阅读
部分嫌疑人未归案
由于案件时间跨度长,涉案人员众多且文物销赃环节多,被盗文物已经多次转手倒卖,抓捕嫌疑人和追缴文物工作难度极大。专案组先后辗转山西、江苏、河北、北京、河南、甘肃、宁夏、四川、浙江等地,将卫某刚、闫某强、卫某军、卫某玺、韩某省、崔某明等多名盗掘犯罪嫌疑人抓获归案。
在此基础上,公安机关初步查明被盗文物去向,并抓获参与倒卖文物的罗某平、田某涛等,追回兴平清梵寺被盗石塔、铜镜等涉案文物十余件及铜钱数百枚;规劝刘某、张某成、唐某春、牛某峰、谭某、邓某宏等投案自首,追回旬邑泰塔被盗释迦摩尼涅槃造像1尊、铜佛像20尊;规劝潜逃境外的犯罪嫌疑人阮某尔回国投案自首,追回彬州开元寺塔被盗佛像、铜镜等文物49件,该系列盗掘古塔地宫古墓葬案涉案文物被全部追回。
据了解,该案尚有3名犯罪嫌疑人在逃,其中包括2019年公安部发布的文物犯罪A级通缉令逃犯赵现花(1989年4月6日出生,女,汉族,户籍地:河南省沈丘县李老庄乡严楼行政村小吴庄346号)。希望社会各界和广大人民群众积极向公安机关提供相关线索。对提供线索的举报人以及检举、揭发有功人员,公安机关将按照有关规定给予奖励。
3. 雷峰塔下真压着白蛇18年前考古队深入地宫,为何看呆了
“千年等一回等一回啊,千年等一回我无悔啊,是谁在耳边说爱我永不变,只为这一句啊哈断肠也无怨……”这首歌已经成为了一个时代的记忆,凡是提起西湖、雷峰塔,那一定跟想起白娘子跟许仙的爱情故事。
虽然没有发现白娘子,但是这次考古发现,对佛教文化有着重大意义,专家称之为中国十大考古发现,自从重修雷峰塔之后,引来了不少的人参观,2014年11月,雷峰塔文物陈列馆就接待了百万参观者。
雷峰塔下真压着白蛇?18年前考古队深入地宫,看到眼前景象呆住
4. 十三陵哪些地宫开放
开放了明长陵,明定陵,明昭陵。
1、明长陵
明长陵位于天寿山主峰南麓,是明朝第三位皇帝成祖文皇帝朱棣(年号永乐)和皇后徐氏的合葬陵寝。在十三陵中建筑规模最大,营建时间最早,地面建筑也保存得最为完好。它是十三陵中的祖陵,也是陵区内最主要的旅游景点之一。
长陵的陵宫建筑,占地约12万平方米。其平面布局呈前方后圆形状。其前面的方形部分,由前后相连的三进院落组成
2、明定陵
明定陵是明代第十三位皇帝神宗显皇帝朱翊钧(年号万历)的陵墓。这里还葬有他的两个皇后。该陵坐落在大峪山下,位于长陵西南方,建于1584~1590年(万历十二年至万历十八年)。
主要建筑有祾恩门、祾恩殿、宝城、明楼和地下宫殿等。占地182000平方米。它是十三陵中唯一一座被发掘了的陵墓。定陵地宫可供游人参观。
3、明昭陵
明昭陵位于大峪山东麓,是明朝第十二代皇帝穆宗庄皇帝朱载垕(年号隆庆)及其三位皇后的合葬陵寝。昭陵是十三陵中第一座大规模复原修葺的陵园,也是陵区正式开放的旅游景点之一。
昭陵陵园建筑面积为35000平方米,现存有完整的祾恩门、祾恩殿及其东西配殿,和方城、明楼、宝顶等。这里埋葬有明朝第十二帝穆宗朱载垕和他的三位皇后。
(4)浙江地宫融资扩展阅读
明朝开国皇帝朱元璋,建都于南京,死后葬于南京钟山之阳称“明孝陵”。第二帝朱允炆(建文帝)因其叔父朱棣以“靖难”(为皇帝解除危难)为名发兵打到南京,建文帝不知所终。有人说出家当了和尚,总之是下落不明(这在明朝历史上是一个悬案),所以没有陵墓。
第七帝朱祁钰,因其兄英宗皇帝朱祁镇被瓦剌所俘,宫中无主,在太后和大臣的旨意下即了帝位。后英宗被放回,在心腹党羽的策划下,搞了一场“夺门之变”,英宗复辟,又坐了皇帝。朱祁钰被害死,英宗不承认他是皇帝,将其在天寿山区域内修建的陵墓也给捣毁了。
而以“王”的身份将他葬于北京西郊玉泉山。这样,明朝十六帝有两位葬在别处,一位下落不明,其余十三位都葬在天寿山,所以称“明十三陵”。
5. 雷峰塔倒塌后,专家打开地宫,究竟发现了什么
雷峰塔想必大家都熟悉它位于浙江杭州西湖南岸,我认为大家熟悉雷锋塔大多数都是来于白娘子的故事。白娘子和许仙的故事想必大家耳熟能详感触良深,但是神话故事毕竟是神话故事,仅仅只是给大家的生活添加快乐的。所以并不是真的,在当时雷峰塔坍塌后,考古学家发现下边有很多的文物典籍,而且最为著名的阿育王塔也是从这里出土的。
在塔内更富有价值东西可能就是那些古墙壁和藏经砖了,不仅富有时代特色,而且上面记录了许多古代优秀的文化。现在虽然有雷锋塔的存在,但它是后来重建的,在宋朝佛教盛行,雷锋塔就是在北宋年间因为佛教的原因而修建的,所以它也属于佛教的文物,而它的塔下当然也大多数都是佛教的文物。所以说雷锋塔是我们中国独一无二的文化底蕴,它见证了我国的兴衰,更是神话故事的载体。如果大家去西湖游玩,一定不要错过它。
6. 杭州的雷峰塔是谁建的塔底地宫内有什么东西
《白蛇传》是一个家喻户晓的民间传说,尤其是当年赵雅芝、叶童主演的《新白娘子传奇》的热播让全国人民都知道了这个故事:白娘子永镇雷峰塔,除非西湖水干、雷峰塔倒,否则永远都不能出塔。在现实中,杭州西湖边的确有一座雷峰塔,它曾经倒过,考古人员在挖掘时竟然发现了女性首饰,莫非雷峰塔下真的压着千年蛇精,《白蛇传》不是神话?
7. 雷峰塔下的地宫是哪一年发掘的
1999年底,浙江省暨杭州市人民政府郑重决策:顺应人民群众的心愿,遵循可持续发展理念,贯彻文物保护原则,发掘雷峰塔地宫,建造雷峰塔遗址保护设施,并对遗址保护设施的内在功能和外观形象加以延伸、拓展,按雷峰塔原有的形制、体量和风貌建造雷峰新塔。雷峰塔重建工程于2000年12月26日奠基后进展顺利。2002年10月25日,雷峰新塔如期落成。
8. 考古家在雷峰塔地宫中,都发现了哪些很珍贵的宝物
中国十大考古发现其一就包括雷峰塔地宫的发掘!出土的文物陈列在浙江省博物馆里,很多人都慕名的前来一睹文物风采,其中佛教经卷,纯银鎏金阿育王塔,释迦牟尼佛像的出土轰动海内外,但还有一件稀世珍宝,却是其他文物无法相比的,它就是佛螺髻发舍利!
雷峰塔本叫皇妃塔,庆祝宠妃生子而赐名,因其所处雷锋山,所以民间就称他为雷峰塔!清末明初,民间传闻雷峰塔的砖具有辟邪功能,于是常有百姓前去“搬砖”。里面的文物多为国宝级,我们先来介绍下期中的代表纯银阿育王塔!
唐朝尚佛,其灭亡之后,五代十国人仍沿袭这一传统,其中吴越国广修佛塔,其中最有代表的就是雷峰塔,塔下地宫中出土的阿育王塔到底是怎样的呢?请看下图!
当然这个也是不允许拍卖的,它是佛家的至宝,不允许用金钱来衡量,这是对佛教信仰的的一种亵渎!
9. 大陆目前开放地宫的皇陵主要有哪些
除了十三陵,秦始皇陵,清东陵,清西陵,沈阳昭陵,福陵,李治乾陵,南京的明孝陵这些著名的皇陵之外,还有如下已开放的:
陕西省境内的西汉帝陵群——
有汉武帝刘彻的茂陵、汉昭帝刘弗陵平陵、汉成帝刘骜延陵、汉平帝刘衎康陵、汉元帝刘奭渭陵、汉哀帝刘欣义陵、汉惠帝刘盈安陵、汉高帝刘邦长陵、汉景帝刘启阳陵、汉文帝刘恒霸陵和汉宣帝刘询杜陵等西汉11个皇帝的陵墓,分布在西安市郊和咸阳市北塬(亦称五陵塬)上,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建有茂陵博物馆、汉阳陵考古陈列馆等
河南省境内的洛阳偃师东汉帝陵与洛阳邙山墓群——
东汉王朝建造了12座帝陵,其中11座分布在洛阳附近。文献记载,汉魏洛阳故城的西北邙山地区有5座陵,故城的东南洛南地区有6座陵。洛南的6座陵分别为明帝显节陵、章帝敬陵、和帝慎陵、殇帝康陵、质帝静陵和桓帝宣陵。洛阳邙山地区为东汉、曹魏、西晋、北魏四代帝陵及其陪葬墓群,其中东汉5座陵,分别为:光武帝原陵、安帝恭陵、顺帝宪陵、冲帝怀陵、灵帝文陵;曹魏1陵:文帝首阳陵;西晋5陵:宣帝高原陵、景帝峻平陵、文帝崇阳陵、武帝峻阳陵、惠帝太阳陵;北魏4陵:孝文帝长陵、宣武帝景陵、孝明帝定陵、孝庄帝静陵。帝陵周围还密布着王公贵族、皇亲国戚的陪葬墓。邙山墓葬群曾遭到严重破坏,目前国家文物部门正在对邙山墓葬群进行大规模的考古调查与勘测,现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开放有汉光武帝陵景区、洛阳古墓博物馆等
河南省境内的北宋皇陵——
位于河南省巩义市(旧巩县)西南部,北宋9个皇帝,除徽、钦二帝被金所虏囚死漠北外,7个皇帝以及被追尊为宣祖的赵弘殷(赵匡胤之父)均葬于此,统称"巩县八陵"。宋陵主要分布在4个区域,西村区:赵匡胤之父宣祖赵宏殷和其母杜氏合葬墓永安陵、太祖赵匡胤永昌陵和太宗赵光义永熙陵;蔡庄陵区:真宗赵恒永定陵,另有高怀德、蔡京、寇准、包拯墓;孝义陵区有仁宗赵祯永昭陵、英宗赵曙永厚陵;八陵陵区:神宗赵顼永裕陵、哲宗赵熙永泰陵。巩县八陵历史上曾遭到多次严重破坏,地面建筑全部被毁,仅存石雕。今天的宋陵已成为北宋王朝惟一可追寻的纪念地,现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宁夏回族自治区的西夏王陵——在银川市西约30公里的贺兰山东麓,是西夏王朝的皇家陵寝,在方圆53平方公里的陵区内,分布着九座帝陵,253 座陪葬墓,是中国现存规模最大、地面遗址最完整的帝王陵园之一。 1988年被国务院公布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国家重点风景名胜区。被世人誉为“神秘的奇迹”、“东方金字塔”。
陕西省隋文帝泰陵——大约在今天的陕西省扶风县城附近。它南面靠近一个小村镇,东面就是杨陵火车站。所以如果你想实地探访一下泰陵是比较便利的。陵墓顶部是平坦的长方形,而陵冢的底部和四周已经被挖去了很多,想来是历代盗墓者所为。陵园的建筑早已经毁废,现在地面的遗存物也已经难以找到了。按照史书的记载,这里应该建有高耸的阕楼。泰陵东南走,在不远的陵角和陵东两块高地上,还有当年隋文帝庙的遗迹。今天俗称"祭祀坛"。原祀庙的垣墙建筑早已经毁掉,现在只能够看到残砖碎瓦了
江苏省隋炀帝陵——在今天的江苏省扬州市北雷塘村,清代时重修
南宋六陵——南宋九个皇帝中的六个都葬在绍兴,后人称为"攒宫"。南宋的陵园建筑大体沿袭北宋,但是规模已经远远不如巩县宋陵,既没有高崇的陵台,也没有神道两侧制做精美的石雕,加上千百年来的破坏,现在陵区已经荒烟蔓草了。原有的诸陵只剩下几个土墩头和明代以后所立的碑石,刻有帝名和陵名。巍巍皇陵,如今只剩下一丛丛稀疏的古松树,还昭示着昔日皇家的威严,象征着南宋皇陵的存在。现为浙江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10. 秦始皇地宫养百万巨蟒,能千年不进食是真的吗
秦始皇作为中国第一个皇帝,他身前曾经修建了庞大的地下陵园,世界八代奇迹之一的兵马俑传说就是他的陵寝陪葬品之一,有民间传言秦始皇地宫养百万巨蟒,主要是用来守护王陵,该传说是否真实呢?我们接着往下看。
传说毕竟是传说,真实性没有地方可考证,个人也觉得,秦始皇内部应该是一个密封的环境,所以巨蟒不可生活在里面,而且秦始皇陵已经几千年了即使当时真的养有巨蟒,恐怕早已经饿死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