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红芯浏览器致歉的真正原因是什么
8月17日,红芯浏览器所属公司官方微信号推送了《红芯致歉信》。
致歉信称,红芯在近期的融资宣传过程中,存在一定程度的夸大,给公众带来了误导,“这一点我们有不可推卸的责任,我们确实做错了,在此郑重地向大家道歉。”
致歉信提到,红芯浏览器内核Redcore是基于国际通用的开源Chromium内核架构进行的改造和创新,这一点红芯前期宣传中没有明确提及,误导部分读者认为其从零开始研发了浏览器内核。
8月16日,有网友在对红芯浏览器安装包解压后发现,最终得到一个版本号为49.1.2623.213的Chrome文件,这也是谷歌浏览器Chrome最后一个支持Windows XP系统的版本。而红芯浏览器官网却将该浏览器与微软IE、谷歌Chrome、苹果Safari和火狐并列比较。
这让有的网友把红芯浏览器形容为“只是谷歌浏览器换了层皮”。
8月16日晚间,红芯时代(北京)科技有限公司发布声明称:红芯浏览器内核是基于通用的浏览器内核架构(即Chromium开源项目,但不是Chrome浏览器)的基础上进行技术创新的;区别于传统的浏览器,红芯浏览器是专门针对企业办公场景设计的国际上浏览器内核技术是不断迭代更新的,红芯浏览器内核 Redcore是基于 Chromium/Bnk。
㈡ 从汉芯到红芯的造假如何误了创新
8月15日,号称自主可控、自主研发浏览器核心产品的红芯公司宣布完成2.5亿元C轮融资。就在其宣布融资当天,红芯浏览器被爆出打开安全目录后,出现大量和谷歌chorme浏览器一致的同名文件,其安装程序的文件属性中也显示了原始文件名chrome.exe。目前红芯浏览器的官网已撤下了浏览器的下载链接。随后,红芯方面称确实是基于开源的Chrome架构,但有其他方面创新。
也因此,对于红芯事件,不仅牵涉到一家创业企业涉嫌造假、欺骗投资者等问题,而且指向商业欺诈,我国刑法虽然专设“商业诈骗罪”,但第二百六十六条规定:诈骗公私财物,数额较大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并处或者单处罚金;数额巨大或者有其他严重情节的,处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罚金。相关部门对此应主动介入、加以严查。
而红芯事件同样也是给所有科研人员和机构的忠告:科学没有捷径,科研本质是长期的投入和攻坚,求真务实是最基本的操守,来不得半点虚假,抱着侥幸心理越界,迟早会被发现。
来源:钱江晚报
㈢ 红芯浏览器为什么致歉
8月日,红芯浏览器所属公司官方微信号推送了《红芯致歉信》。致歉信称,红芯在近期的融资宣传过程中,存在一定程度的夸大,给公众带来了误导,“这一点我们有不可推卸的责任,我们确实做错了,在此郑重地向大家道歉。”
红芯时代在声明中称,Redcore内核的技术创新体现在以下三方面:第一,红芯隐盾该功能主要是让企业的应用系统隐身,只对特定身份和设备可见,从而有效避免外部可能的攻击。第二,红芯云适配,主要是将企业PC端系统适配至移动端,从而帮助企业快速实现移动办公;第三,安全可控浏览器,通过私有DNS、加密缓存国密算法支持等功能,帮助企业迸行数据保护和隐私保护这些功能都源自于企业客户的需求。
㈣ 红芯浏览器涉嫌抄袭谷歌引外媒如何关注
红芯浏览器涉嫌抄袭谷歌事件曝光后,也引发了海外媒体的关注。
8月16日,美国媒体以《中国公司兜售创新软件以打败美国竞争者,被发现使用了部分谷歌的代码》为题,报道了红芯时代(北京)科技有限公司浏览器产品红芯浏览器,号称“打破美国垄断,中国首个自主创新智能浏览器内核”,却被发现其实使用的是谷歌Chrome的内核架构。
8月16日,有网友在对红芯浏览器安装包解压后发现,最终得到一个版本号为49.1.2623.213的Chrome文件,这也是谷歌浏览器Chrome最后一个支持Windows XP系统的版本。
这被有的网友形容为“只是谷歌浏览器换了层皮”。
报道称,中国的创业公司红芯称旗下浏览器产品,研发出了拥有独立知识产权的技术,但在中国的社交媒体上,被用户发现红心浏览器文件经过解压后可看到“Chrome.exe”以及谷歌浏览器的图片文件。
来源:澎湃新闻网
㈤ 红芯C轮融资预计融资多少
据报道,自主研发浏览器核心产品的“红芯”公司宣布完成2.5亿C轮系列融资内。本轮投资方是上容市公司及政府客户投资,以及晨兴资本、达晨创投、IDG资本等机构继续跟投。红芯创始人兼CEO陈本峰提到,本轮融资主要来源于红芯目标行业市场客户的战略投资,并即将开启新一轮融资。
然而有网友发现该浏览器的安装文件在多次解压压缩后出现了大量与谷歌Chrome浏览器中一致的同名文件。不但安装目录高度一致,甚至还含有谷歌浏览器的图标文件,以及Chrome的版本号(49.1)。红芯浏览器安装程序的文件属性中也显示着:原始文件名为Chrome.exe。
㈥ 红芯创始人浏览器与谷歌有什么继承关系
8月15号,名不见经传的红芯时代(北京)科技有限公司成了各家科技媒体报道的焦点。公司宣称自家的“红芯浏览器”成为中国首个自主创新智能浏览器,打破了全球四大主流浏览器内核都被国外垄断的历史,并且凭借这一突破获得各大风投公司2.5亿元的投资。
红芯科技创始人陈本峰接受采访,T恤上有英文:JUST DO IT
号称“比肩四大浏览器”,有网友称红芯只不过是“谷歌浏览器换了层皮”。对于网友的质疑,红芯创始人陈本峰在接受央广记者采访时表示,他们是用谷歌开源项目Chromium制作的,并且强调,谷歌浏览器当年的发明,也是站在苹果的基础上的进一步创新,他们没必要“重新发明轮子”,红芯的浏览器内核,与谷歌、苹果浏览器,有“继承关系”,这在行业比较常见:
㈦ 红芯浏览器为何致歉
不能抄袭别人的
8月17日,红芯浏览器所属公司官方微信号推送了《红芯致歉信》。
致歉信称,红芯在近期的融资宣传过程中,存在一定程度的夸大,给公众带来了误导,“这一点我们有不可推卸的责任,我们确实做错了,在此郑重地向大家道歉。”
致歉信提到,红芯浏览器内核Redcore是基于国际通用的开源Chromium内核架构进行的改造和创新,这一点红芯前期宣传中没有明确提及,误导部分读者认为其从零开始研发了浏览器内核。
红芯强调,其本质不只是一个浏览器,它是结合红芯安全管控后台以及红芯安全应用网关形成的一个跨设备安全办公整体解决方案,解决中大型企业IT在往移动化、上云撄移过程中遇到的问题让企业员工随时随地在不同终端设备上安全高效办公。
“公司在宣传过程中应该更强调具体功能和客户价值,而不应特别强调国产自主。”红芯的致歉信中,依然强调,该公司是服务于大中型企业市场的技术公司。
8月15日,红芯宣布完成2.5亿元C轮系列战略融资。据称,这轮融资投资方主要来源于红芯的客户——大型上市公司及政府客户。同时,晨兴资本、达晨创投、IDG资本继续跟进投资。
8月16日,有网友在对红芯浏览器安装包解压后发现,最终得到一个版本号为49.1.2623.213的Chrome文件,这也是谷歌浏览器Chrome最后一个支持Windows XP系统的版本。而红芯浏览器官网却将该浏览器与微软IE、谷歌Chrome、苹果Safari和火狐并列比较。
这让有的网友把红芯浏览器形容为“只是谷歌浏览器换了层皮”。
8月16日晚间,红芯时代(北京)科技有限公司发布声明称:红芯浏览器内核是基于通用的浏览器内核架构(即Chromium开源项目,但不是Chrome浏览器)的基础上进行技术创新的;区别于传统的浏览器,红芯浏览器是专门针对企业办公场景设计的国际上浏览器内核技术是不断迭代更新的,红芯浏览器内核 Redcore是基于 Chromium/Bnk。
这相比该公司在官网上声称的“打破美国垄断,中国首个自主创新智能浏览器内核”的调门,低了很多。
红芯时代在声明中称,Redcore内核的技术创新体现在以下三方面:第一,红芯隐盾该功能主要是让企业的应用系统隐身,只对特定身份和设备可见,从而有效避免外部可能的攻击。第二,红芯云适配,主要是将企业PC端系统适配至移动端,从而帮助企业快速实现移动办公;第三,安全可控浏览器,通过私有DNS、加密缓存国密算法支持等功能,帮助企业迸行数据保护和隐私保护这些功能都源自于企业客户的需求。
那基于谷歌的浏览器内核能否做到自主可控?高婧回应称:红芯基于的是开源的Chrome架构,仍然自主可控。
对于这一解释,业内专家普遍不买账。
此前从事网络安全工作的专业人士岑义涛表示,“红芯确实在Chrome基础上丰富了很多功能,可以算作是自主浏览器,但是可不可控不能自说自话。红芯是否自己复查过代码,是否做过代码级加固,对于接口权限是否增强了控制机制等等,都会影响‘可控’的程度。”
另一位专家表示,改没改文件名不是主要问题,能否把对开源代码技术的加固原理讲清楚才是关键。
“黑化”红芯是否蓄谋已久
“Youtube网站上有一条关于红芯造假的视频,发布于北京时间8月15日凌晨2点,但是细节显示该视频7月2日就已录制完毕。”岑义涛透露,“只等上午一发布消息,下午就推出反扑文章。”
有截图显示,“黑化”的第一篇文章发布于15日下午15时11分,当时已经与“汉芯造假”关联起来,但并未受到关注。转折点出现在网友@touko转发之后,但其此前的身份是知名动漫人士。
维基网络中文版在16日凌晨2点甚至已经出现了“红芯造假”的相关词条,相关新闻也在国外网站上得到传播。
“中国民族企业的创新确实步履维艰,他们在早期肯定是做了大量艰苦的工作,才帮助那些既有安全需求、配置又落后的客户走上移动端。”岑义涛表示,问题在于其宣传的落脚点错误。
“事实是,没有一个客户因为我们是国产选择我们,而是因为移动化、安全的功能选择我们。”高婧向科技日报记者表示,红芯并不担心该事情会影响客户选择。
㈧ 红芯获多少亿元C轮融资
8月抄15日消息,安全办公袭浏览器研发商红芯宣布完成2.5亿元C轮系列融资。本轮融资主要来源于红芯目标行业市场的战略投资,投资方除上市公司及政府客户外,晨兴资本、达晨创投、IDG资本继续跟进投资。
同时伴随着移动化、云化的普及,企业的网络边界被打破,传统围绕固定边界的网络安全已不再适用,红芯基于SDP(软件定义边界)模型推出新一代安全访问解决方案——红芯隐盾,围绕着移动的人和设备,为企业构建新的安全边界。
有别于传统安全产品的“防弹衣”式的被动安全防御策略,红芯隐盾颠覆了传统攻防理念,给企业穿上“隐身衣”,能够让企业远离攻防,减少安全隐患,节省安全开支。
㈨ 红芯浏览器为何被曝为伪创新
8月16日,有媒体报道说,刚刚在昨天宣布完成2.5亿C轮系列融资的“红芯”公司,其拳头产品——“自主研发”的基于自主可控浏览器核心技术的浏览器,被曝光是伪创新产品。媒体报道称,红芯浏览器文件多次解压缩后,出现大量与谷歌浏览器Chrome一致的同名文件,甚至出现了Chrome的图标文件、版本号(49.1),乃至红芯浏览器安装程序的文件属性中也直接显示其原始文件名为Chrome.exe……更有网友在昨天红芯公司C轮融资的新闻下,言简意赅地留言道:“Hello, Chrome!”
红芯被曝伪创新事件,也从另一个侧面说明在高科技领域进行自主创新,虽不是高不可攀、永难企及,但也必须摈弃动辄就想跨越式、抄近道的浮躁心理,更要对那些为了拿项目、“钓”融资而不惜伪造技术、剽窃产品的伪创新行为进行毫不留情的揭露和打击。以往对科技领域的伪自主创新事件进行处理时,除了怕拔出萝卜带出泥的心理以外,也更有出于伪创新者所谓“争光”动机而多行宽宥。事实已经再三证明,对那些打着什么“争光”幌子实际进行坑钱骗名的伪创新者及其机构,必须绳之以法,才能以儆效尤。
庆幸的是,此次红芯事件,还在其C轮融资的次日便被曝出。退而言之,即使红芯的C轮融资已经提前到位且已有所花销,这笔融资毕竟来自投资机构而非国家财政。这是与汉芯事件的重大不同之处。但是,“打破美国垄断”“世界第五颗也是唯一一颗属于中国人自己的浏览器内核”等等光环将为红芯带来什么样的国家级荣誉及其实利,则不可度之。汉芯的伪创新者,不就是打着“民族自主创新”的旗号,拿到了数十个科研项目,骗取了高达上亿元的科研基金么?
来源:光明网-光明日报
㈩ 如何看待红芯此次的一场闹剧
号称“研发出了世界第五颗也是唯一一颗属于中国人自己的浏览器内核”的红芯公司,在8月15日完成了2.5亿元C轮系列融资。但很快就遭遇了打脸。
的确,Chrome是有开源系统,网络、360浏览器都是基于这个系统开发的,但是,这些浏览器从来没有宣称“自主产权”,而且也标示了内核的Chrome版本。明明就是基于他人开源技术,却只字不提,反而高调宣传“红芯就是做中国自己的内核”,“掌握内核技术,企业才能真正做到应用安全”,甚至列出一系列政府官网为自己产品背书,把朴素的家国情怀换算成满满的商业算计。
在当下风云变化的国际经济环境中,中国人从来没有像现在这样渴望中国科技的发展进步,渴望中国拿出自主研发的核心产品,渴望中国的技术研究不被别人“卡脖子”。但是技术发展需要一步一个脚印地走,不能从天上掉下来,不能化缘乞讨,更不能靠吹牛来画饼充饥。
不算高明的“浏览器换皮肤”,为什么能在中国市场上打着“自主研发”的旗号大行其道?这样的谎言为什么没有被及时揭穿?经过一轮一轮投资,各家资本方是真不知道其中门道,还是共谋吹大泡沫?
爱之深,才会责之切,这么多对红芯义愤填膺的网民,不是存心要看中国科研的笑话,而是热切地希望中国的科技能够进步,这与我们每个人的切身利益相关。但是,朴素的民族感情不应该被恶意消费。
换个皮肤、打磨芯片这种投机取巧,恰恰是中国科技实现全面跨越的大敌,毒化了科研氛围,扭曲了科研的奖惩机制。对这种科技浮夸风,不能姑息养奸。“科技是国之利器”,不吹牛、不浮夸是底线,也是进步的起点。
来源:澎湃新闻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