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首页 > 理财融资 > 融资啄序理论

融资啄序理论

发布时间:2021-01-24 21:07:24

『壹』 为什么啄食顺序理论中债券融资应优先于股票融资

发债不影响企业管理层的控制权,无需透露详细的财务信息;如果股票融资的话首先是要披露财务,其次引入资本,会对大股东控制权形成潜在威胁。

『贰』 为什么中国企业热衷于股权融资,在融资结构中形成反啄序理论

啄序理来论是层层融资,不轻易出股权源进行融资。由于中国投资人普通知识水平不高,对金融投资不了解,仍然是打工者心态,宁愿将资金放入银行而不愿意投入到自己公司中,更何况是债权融资了。而公司也不愿意轻易内部融资,内部融资会导致员工、供应商、渠道商的误解,以为公司资金实力不足,公司即将倒闭的风险,最终公司面临更大的风险。而且,员工内部融得资金的额度有限,无法一次性获得大额度融资,企业更多地是为员工进行股权激励,解决企业发展力的问题。中国企业创始人不愿意花较长时间孵化自己的公司,而且不愿意投入较大的资本进入企业,期望拿着别人的钱做着自己喜欢做的事情。在此情况下,股权融资就是最好的方式了,出卖一定的股权获得较高的资本。同时,引入战略投资人还能给公司准确的估值,论证企业的商业模式,吸引人才挽留住人才起到一定的作用。

『叁』 资本结构主要理论的核心内容及观点

资本结构理论的发展进程大致可分为两个阶段:前一阶段是旧资本结构理论时期.后一阶段是新资本结构理论时期。资本结构理论前者又可分为重要性不等的两部分:传统资本结构理论与现代资本结构理论。现代资本结构理论形成于20世纪50年代中后期.跨越到70年代后期.它以莫迪利亚尼和米勒定理(简称MM定理)为中心.沿两个主要分支发展,一支以法拉、塞尔文、贝南和斯塔普里顿等为代表.主要探讨税收差异对资本结构的影响.这个学派最后在米勒那里达到顶峰;另一支是以巴克特、斯蒂格利茨、阿特曼和华纳为主,资本结构理论重点研究财务危机成本和破产成本与资本结构的关系问题.这两大学派最后再归结到以罗比切克、梅耶斯、斯克特、考斯和李真伯格等人所倡导的权衡理论.到了70年代后期.学者们又突破了MM理论的研究框架.把伯息不对称作为研究的重要条件,发展了新资本结构理论
资本结构理论的基本结论可以简要的归纳为:在符合该理论的假设之下,公司的价值与其资本结构无关。公司的价值取决于其实际资产,而不是其各类债权和股权的市场价值。

MM资本结构理论的修正观点

修正观点认为若考虑公司所得税的因素,公司的价值会随财务杠杆系数的提高而增加,从而得出公司资本结构与公司价值相关的结论。

新的资本结构理论
代理成本理论

代理成本理论是经过研究代理成本与资本结构的关系而形成的。这种理论通过分析指出,公司债务的违约风险是财务杠杆系数的增函数;随着公司债权资本的增加,债权人的监督成本随之上升,债权人会要求更高的利率。这种代理成本最终要由股东承担,公司资本结构中债权比率过高会导致股东价值的减低。根据代理成本理论,债权资本适度的资本结构会增加股东的价值。

上述资本结构的代理成本理论仅限于债务的代理成本。

信号传递理论

信号传递理论认为,公司可以通过调整资本结构来传递有关获利能力和风险方面的信息,以及公司如何看待股票市价的信息。

按照资本结构的信号传递理论,公司价值被低估时会增加债权资本,反之亦然。

啄序理论

资本结构的啄序理论认为,公司倾向于首先采用内部筹资;如果需要外部筹资,公司将先选择债券筹资,在选择其他外部股权筹资,这种筹资顺序的选择也不会传递对公司股价产生比例影响的信息。

按照啄序理论,不存在明显的目标资本结构,因为虽然留存收益和增发新股均属股权筹资,但前者最先选用,后者最后选用。获利能力强的公司之所以安排较低的债权比率,并不是由于以确立较低的目标债权比率,而是由于不需要外部筹资,获利能力较差的公司选用债权筹资是由于没有足够的留存收益,而且在外部筹资选择中债权筹资为首选。

『肆』 融资啄序理论和权衡理论在资本结构选择方面有何差异

生于20世纪70年代的权衡理论认为:企业存在一个最优资本结构点,且资本结构最优点专即为企业价值最大化点属。制约企业无限追求免税优惠或负债最大值的关键因素是由债务上升而形成的企业风险和费用。企业债务的增加使企业陷入财务危机,甚至破产的可能...

『伍』 啄食顺序理论的融资分析

美、中企业资金来源结构对比(占融资总额的%)
国别 美国(1944-1990平均)中国(1995-2000平均)
内源资金 75 15
外源资金 25 85
股权 1 50
债权 24 35
外源资金合计 25 85
注:美国资料:载《中国证券报》1997.12,15
中国资料:国信证券课题组,《上市公司为何偏好股权融资》,2002。表显示:美国企业的资金来源主要为内源融资,在其外源融资中主要是债权融资,印证了啄食理论,这与美国证券市场极为发达有着相关的原因。而我国上市公司恰恰相反,与不太成熟的市场经济环境和资本市场的发展进程密切相关。Singh(1992)发现与西方的融资优序理论不同,发展中国家的上市公司具有”异常融资优序”现象— — 外部资本优于内部资金,外部资本中股权资本优于债权资本,偏好于股权融资。就我国的上市企业和资本市场而言,信息不对称是造成异常的融资顺序的重要原因。
(1)信息成本高昂。
信息不对称会导致各种融资方式之间的信息成本差异。从信息成本的角度来考虑问题,由于内部经理人和外部投资者之间信息的不对称,进行任何的外部融资都会产生信息成本,引起公司价值的下降,而如果采用内部融资的方法则不会增加公司的信息成本。因此内部融资是比外部融资优先的融资方式Jensenand MeckIing(1976)的模型证明假设公司仅采取外部股权的融资方式,由于信息不对称,存在道德风险问题。内部经理人有可能采取过度的在职消费行为,从而降低公司的价值。因此内部融资优于外部股权融资从企业的股权结构来看,美国经济是以个人产权制度为基础的企业几乎是由个人股东持股。但近二十年来,美国机构持股得到快速发展,主要的机构投资者是共同基金,保险公司,养老基金和捐赠基金等。这些机构投资者克服了小额投资者的信息搜寻困难,理解专业信息的成本大为降低,避免了严重的信息不对称,为美国个人投资于企业开辟了交易成本更低,风险更小的中介机制。而我国也在积极发展机构投资者,相继引进QFIl,保险资金,银行资金入市。为什么不见成效呢?这主要市场力量欠缺所致,美国监管严格,市场力量的作用包括股票市场、商品市场、经理人市场等多种形式。这些市场机制都能对企业经理人员施加影响,使其目标行为有利于所有者。这些市场力量中,数股票市场对经理人员的约束作用最强,也最直接。但在我国,本来大力发展机构投资者旨在改善信息的不对称,因为市场不成熟,结果事与愿违,进一步提高信息成本。
在我国,监督力量薄弱,小额投资者作为所有者(委托方)难以真正对企业经理人员(代理人)起到监督作用。这是因为,一方面,占有股权微不足道的小股东有”措便车“的倾向,他们既不关心,也无力左右企业经理人员的工作;另一方面,由于机构投资者并不是真正的所有者,而只是机构性的代理人、代理基金的受益人运作基金,他们是”被动的投资者”,主要关心企业能付给他们多少的红利而不是企业经营的好坏和投资项目的运营情况,当机构投资者发现所持股票收益率下降时就会立即抛出所持股票套现退出,而根本无意介入改组企业经理人员。还有我国小额投资者处于信息的弱势方又缺乏理性,投机心理极强,未充分发育的市场更是助长此种心态,通过”用脚投票”机制来约束企业经营名存实亡,借以改善企业治理结构的作用是很小的,对企业经理人员的约束主要来自于市场的力量和作用。
(2)信号传递效应。
债务融资向市场传递的是积极信号,有助于提高企业市场价值。信息不对称时企业资本结构变动和财务决策披露具有信号效应,外部投资者依据这些变动和决策披霜所传递的信息理性地调整对企业价值的判断,从而导致公司股票价格的波动,股票价格下跌意味着股东利益被稀释,这种决策披露后形成的企业价值损失称为决策的信息成本。
为了改变信息不对称状况,筹资方就会进行积极的信息显示。罗斯(Ross)的信号一激励模型中,经理使用公司的负债比例向外部投资者传递公司利润分布的信息,投资者把较高的负债率看作是公司高质量的表现。为了使债务比例成为可靠的信息机制,罗斯对破产公司的管理者施加“惩罚“约束,从而使公司负债比例成为正确的信号。梅叶斯(Myers)和梅吉拉夫(Majluf)认为,资本结构的确定是为了缓和由于信息不对称而导致的公司投资决策的无效率由于投资者不了解公司的实际类型,只能按照对公司价值的期望来支付公司价值,因此如果公司采用外部融资的方式为公司的新项目融资时,会引起公司价值的下降,所以公司发行新股票是一个坏消息。如果公司具有内部盈余的话,公司应当首先选择内部融资的方式,当公司必须依靠外部资金时;如果可以发行与非对称信息无关的债券,则公司的价值也不会降低,因此债券融资比股权融资具有较高的优先顺序。
我们发现,在成熟的金融市场上符合上述结论,当公司需要进行外部融资时,往往是公司前期的生产经营状况比较好,需要进一步扩大规模的时候。在这种条件下 ROSS(1 977)的模型表明 如果信息是不对称的。那么”优质公司”应当比”劣质公司”具有更高的负债率,以向市场传递自己公司类型的信息,使得市场能够对本公司的价值正确估价,避免公司价值的市场低估。但我国市场制度执行不力,上市公司信托责任淡薄,筹集的资金用途随意改变却无后续处罚措施,这种情况下促使了股权筹资偏好。 我国上市公司的偏好股权融资是我国筹资和投资双方严重信息不对称的必然结果。这种情况摧毁股东财富,不利经济的发展。随着资本市场透明度提高及其逐渐发展成熟,相信我国融资偏好一定会符合啄食理论。

『陆』 啄食顺序理论的顺序不同

美国经济学家梅耶(Mayer)很早就提出了著名的啄食顺序原则:(1)内源融资(2)外源融资(3)间接融资(4)直接融资(5)债券融资(6)股票融资。即,在内源融资和外源融资中首选内源融资;在外源融资中的直接融资和间接融资中首选间接融资;在直接融资中的债券融资和股票融资中首选债券融资。西方国家的企业正是遵循着这一原则进行融资并取得了成功。而中国的啄食顺序却与梅耶的啄食顺序原则背道而驰,从我国企业的融资结构的演变及特征中便不难看出。我国的融资结构通过经济体制改革已经由财政主导型转变成为金融主导型,在金融主导型融资中,直接融资的比重不断上升,而在此前提下,股票融资的比重在上升。为什么我国企业融资的啄食顺序和西方国家的会有如此大的区别呢?有些人可能认为,这主要是由于中西方企业的经济条件,国家的政策倾向,人员的文化构成等方面存在着相当大的差别。
首先,在内源融资和外源融资中,西方国家企业首选内源融资,我国企业首选外源融资。所谓内源融资,就是靠内部积累,依靠企业留存收益和折旧进行融资。外源融资则是从外部市场筹集资金。西方国家,特别是西方一些发达国家,他们的企业普遍资金雄厚,加之有一套先进的科学管理方法,使得企业无论是在产品力,销售力还是品牌力上都是中国企业可望而不可及的。世界500强几乎全都是西方发达国家的企业这一事实就已表明,我国的企业,即使是像海尔这样的优秀企业,它与世界优秀企业的差距决不是在一、二年内可以赶超的。西方发达国家的企业实力如此雄厚,自然不需要通过外源融资来扩大企业的再生产,只需通过内源融资,依靠企业的留存收益和折旧便可完成。这样,一方面可以避免因向银行贷款而支付巨额利息,另一方面也可以避免因股票融资而不得不向股民公开企业的各类信息。而我国的企业的条件则不允许将内源融资作为首选。因为我国的企业底子薄,在创业初期融资势必要通过外源融资来完成资本的原始积累这一过程。即,从外部市场筹集资金,主要通过贷款、债券和股票的方式。1984年工商银行率先开办科技开发贷款业务,接着其他商业银行也争相开办这一业务,1990年中国银行正式设立科技信贷项目。短短几年的时间,就从1500万元的规模迅速增长到几十亿元,1994年达到80亿元,已成为科技贷款的主渠道。此后,国内其他地区也开始出现了不少为科技发展提供资金的金融机构。我国的第一个科技金融组织——科技信用社于1987年诞生于河南许昌市。全国各类非银行科技金融机构已有80多家,融资能力达到36亿元,这相当于全国各专业银行年科技贷款总额的30%,此外,沈阳市1992年率先建立了科技风险开发投资基金,采取了贷款担保、贴息垫息、入股分红等多种有偿投资方式,为企业发展分担投资风险。由国家经贸委和财政部创办的我国第一家以促进科技进步为主要目标,以人民币经济担保为业务的全国性非银行金融机构——中国经济技术投资担保公司,开展了对高新技术成果进行工业性试验、区域性试验的担保业务,兼营新技术产业和企业技术进步方面的投资、融资业务,并为这些项目开展评审、咨询业务。这一举措,无疑对鼓励更多的社会力量参与到创业投资领域中来有着积极的作用。另外,由各级政府预算承担的大量科研经费支出,相当一部分起到了“种子”基金的作用。通过国家“火炬计划”、“星火计划”而投放的资金,以及地方政府的类似支出,也大都投向了高新技术企业,形成了企业的初始资本投入,为企业的融资提供了有利条件。
另外,还有一个原因是我们不能忽略的。我们知道,发达国家的经济是良性循环的:y高→S高→I高→y高;发展中国家的经济是恶性循环的:y低→S低→I低→y低。所以发展中国家要发展就必须打破这个恶性循环,引进外资,这样,资本多→收入多……由此转化成良性循环,而引进外资也是外源融资的一种有效途径,所以这也在一定程度上决定了我国要将外源融资作为首选。当然,引进外资不是越多越好,到底应该引进多少外资,是经济学的研究范畴,在这里无须赘言,只简单的说明一下:MR=MC。(如图)当然,要把握引进外资的收益和成本的现有因素,诸如法治状态、居民素质、信息交通设施、经济景气阶段等等;从长远看,最佳规模是可以变大的,这取决于因素的改变,尤其是法治状态的提升。这些条件和事实都决定了我国企业融资首选外源融资是劣中择优。
其次,在间接融资和直接融资中,西方国家企业首选间接融资,我国企业首选直接融资。直接融资和间接融资都属于外源融资,其主要区别在于资金的融通机制,直接融资是借助金融市场体系,以股票融资和债券融资为主要方式来实现的;间接融资则是借助金融机构体系,以贷款为主要方式来实现的。中西方国家企业之所以会产生这种差别,主要是由于它们的金融机构体系和金融市场体系的发展、完善程度和信用程度的不同。西方国家的金融机构,无论是银行性质的金融机构(银行),还是非银行性质的金融机构(保险公司、证券公司……),从宏观政策到微观运作其发展水平都是我国无法达到的。举个例子。众所周知,许多欧洲货币贷款是通过巨大的银行团——辛迪加银团——提供的,多家银行组成的银团能提供独家银行所无法承受的巨额贷款。在国际银行贷款中,无论贷款是由欧洲银行还是部分或全部由国内银行提供,辛迪加贷款程序都被广泛采用。同时,对贷款的成本也做了详细的规定:借款人除了要归还贷款本金以外还要支付其他几种贷款成本。贷款成本包括期间费用和前端费。与借款人签订一份法律文件并不能改变一个严重的信用风险。然而,辛迪加贷款合同在其他方面仍很能说明问题。其贷款协议中的条款对贷款人来说非常重要,因为它们能帮助人们了解一个贷款人在贷款前所应考虑的经济和其他风险。这些都是我国应该改进和学习的。
但是,我认为造成企业选择直接融资的根本原因还是信用缺失。我国最早是计划经济体制,即国有经济独一份。由于文革时期,生产力遭到严重破坏,国家财力不足,导致政府财政负担过重,满足不了资金需求,于是将包袱甩给了银行,变资金的无偿使用为有偿使用,同时进行企业化改造,使其自负盈亏。政府(财政)将一部分款项无偿拨付给国有企业(但是并未拨足,特别是固定资金)另一部分则拨改贷,拨信贷基金给国有银行。(83年拨改贷,本应由政府拨给企业的固定资金拨给了银行(建行),再由银行贷给企业)政府本想通过此法将包袱甩掉,但却没有预料到甩包袱的后果:政府的“父爱主义”造成了国有企业高度负债。这是因为国企资本金不足,贷款不受限制(因为是国企),到期不还款本应受到惩罚却不罚,这就造成了国企的高资产负债率。90年代早期便体现出来。国企资产负债率达86%以上,流动资产负债率达90%以上(50%为警戒线)。同时也造成国有银行出现大量不良资产。98年国家迫于压力将四大国有银行不良资产率报出达25%,为解决这一问题,成立了四家资产公司清理不良资产,2000年至今不良资产仍达26%以上。在中国,企业要想通过间接融资方式筹集资金,国家就必须将四大国有银行商业化,而如果国企不还债,那么银行就永远不可能有商业化的一天。也正是国企欠债不还,导致银行“惜贷”,在贷款过程中银行对企业要求苛刻,害怕贷款有去无回,这就使得企业贷款的经济学成本增加。国企的欠债不还造成的影响还远不止这些,它还产生了强烈的示范效应,套句俗话就是上梁不正下梁歪。在一些企业的运行中存在大量的三角债、多角债和连环债。这些失信现象普遍给企业的运行带来了很大的障碍。正如郑也夫所说:“我们社会整体信用被破坏,要将其建立起来起码要50年……在信用培育问题上,政府应有所为有所不为,政府必须首当其冲。”与此同时,农村地区资金也存在着很严重的问题。农村地区资金全部被吸入农行,而农行是商业银行,是赚钱机构,农业属弱势,农民贷款额数小笔数多,所以操作成本大,由此形成了“农村资金返流”。要解决资金供给渠道不足这个问题,政府应该做的是政治体制改革和经济制度改革要并行,农村和城市改革要并行。大禹比他父亲鲧智慧的地方就差一个字:疏,而不是堵。
通过我国信用缺失的机理可以看出,为什么西方国家发展间接融资的时候我们要大力发展直接融资,试想,在这样一个信用缺失的环境中,有哪个企业会对间接融资情有独钟?又有哪家银行敢贷款给企业呢?
我国从90年代中期就大力提倡发展直接融资。最突出的表现是在市场上发行股票和债券。(企业发行股票2103.3亿,企业债83亿)自从我国经济体制改革后,我国企业的融资结构由财政主导型转变成为金融主导型,在金融主导型融资中,直接融资的比重不断上升。这一现象对中国来说并不是一个好现象。换言之,如果这种势头继续发展而不加以控制,那么一旦条件形成,后果不堪设想。我们知道,直接投资是直接融资的一种方式,特别是国外直接投资,如果我们大力提倡直接融资,那么从另一个角度讲也就是在提倡直接投资,但是,过分依赖国外直接投资,对于中国来说是很危险的。举例说明,亚洲金融危机并没有对中国造成太大的损失,这不是因为中国经济实力雄厚,“抗击打”能力强,而是因为中国的资本项目没有放开。在国际收支平衡表中有三个项目:经常项目、资本项目和错误遗漏。目前我国已开放的只有经常项目,资本项目并没有放开。国家前几年曾宣布,人民币自由兑换的最后期限是2000年,但亚洲金融危机后,中国政府对这一问题更加慎重了。原因何在?因为一旦资本项目放开,多数公司到中国便不是投资,而是投机。换句话说,资本项目不开放就好比已经锈蚀的潜艇的升降水舱的闸门不打开。一旦闸门打开,它就会被水冲烂,想关也关不上了,本来想停在某一个深度,最后不由自主地沉底。中国银行业的烂账会由于资本项目开放而彻底暴露出来,人们纷纷购进外币或将人民币存入外资银行,用来支撑国有企业的政府“商业”银行哗啦啦,国有企业跟着哗啦啦,政府手中的经济资源就剩不了多少了。整个经济会不会垮,则不一定。
. 最后,在股票融资和债券融资中,西方国家企业首选债券融资,我国企业首选股票融资。中国企业会选择股票融资方式,一定是因为该方式的优点很多。许多教科书所谈的股票上市的优缺点都大同小异,将其归结起来无非以下几点:优点(1)一般而言,在股市上出卖股票可以让卖家赚更多的钱。原因很简单,上市股票买卖容易,因而也就更有价值,由于股票卖价较高,每人拥有的股权就不太容易被新股摊薄。(2)一旦公司上市,股票可以公开买卖,就等于公司进入了资本经营的渠道。只要公司业绩优良,通过增发股票,再次融资也比较方便。(3)上市公司在客户供应上和借贷机构中的信誉较好,也比较容易找到管理人才,并用期权激励他们努力工作。(4)最主要的好处是,作为大股东的创业家和主要股东的创业资本家,可以用股票在市场上换取现金。创业家和创业资本家很容易换取几百万,甚至上千万的现金。(5)通过上市,也可以增加企业的知名度,提升企业的商誉。缺点(1)上市公司需要披露大量内部情况。公司的竞争对手和客户都从中了解到了许多数据,使公司在许多问题上处于被动,连雇员都可以从公布的信息中,找到与公司讨价还价的依据。公司的一举一动都在众目睽睽之下。(2)所有上市公司均需严格遵守法律规定的报告要求,特别是证券交易委员会的要求,而且还须向股东提供规定的信息。这意味着该公司要在报告、审计等工作上多花时间和增加开销。同时也意味着内幕交易难以运作。任何以牺牲公司利益为代价去中饱私囊的交易,一经发现,股东有权起诉。证券交易委员会也会对公司进行审计。(3)一旦创业公司变为上市公司,所有新股民都希望公司业绩优异。他们希望每年每股收益都有所增加。一旦业绩下滑,股民会争先抛售股票,使得股价下跌。(4)赏识过程本身既费时又消耗管理人员的精力。律师费、会计师费,以及认购机构费往往高得惊人。可以说股票融资利弊参半。有数据表明,西方国家的公司所采取的融资方式在所有的融资方式中的比例为:贷款61.9%债券29.8%股票2.1%其它6.2%。西方公司还出现了股票回购,即花钱买自己的股票,股票融资规模呈负增长趋势。而中国却选择了股票融资方式,我国企业之所以会做出这样的选择并不是出于对上述利弊分析的考虑,而是股票融资更有利于企业甩包袱。(国家将包袱甩给银行,企业也将包袱甩给老百姓)众所周知,股票不用返还,而债券需要还本付息。我国企业股权融资偏好浓重正是出于此原因。企业这样做的后果正如李若谷所说:“这样融资结构的最终结果是破坏信用。”就拿普通股的四大权利来说吧,参与经营管理的权利、参与盈余分配的权利、参与剩余财产分配的权利都是虚的,都是企业在圈钱,只有对新股的优先认购权是实的,而这一实权只不过是再圈你一次罢了。股票融资也好,债券融资也罢,都是在利用虚拟资本(自身无价值,但可定期或不定期的给持有者带来收益)。但是它应与真实资本相联系,表现在一级市场上,即,虚是以真为基础存在的。而我国的现状是:经二级市场炒作,虚拟资本与真实资本出现脱节,而且是虚拟资本超过了真实资本。这是一个可怕的现象,因为当超过一定限度时,会形成泡沫,即虚假的繁荣。而金融危机之前往往是虚假的繁荣,一旦泡沫破掉,危机就会暴发,而危机暴发后,会导致资产大量缩水,经济处于停滞状态,造成大量失业,人民生活水平下降。

『柒』 啄序的经济学

啄食顺序理论(The Pecking order Theory)

美国经济学家梅耶(Mayer)很早就提出了著名的啄食顺序原则:①内源融资;②外源融资;③间接融资;④直接融资;⑤债券融资;⑥股票融资。即,在内源融资和外源融资中首选内源融资;在外源融资中的直接融资和间接融资中首选间接融资;在直接融资中的债券融资和股票融资中首选债券融资。
当公司要为自己的新项目进行融资时,将优先考虑使用内部的盈余,其次是采用债券融资,最后才考虑股权融资。也就是说,内部融资优于外部债权融资,外部债权融资优于外部股权融资。所以从本质上说,Pecking Order理论认为存在一个可以使公司价值最大化(公司发行的股票和债券的价值最大化)的最优资本结构,并且以对不同性质的资本进行排序的方式,给出了决策者应当遵循的行为模式。正因为Pecking Order理论是关于资本结构优化的理论,所以支持或反驳Pecking Order理论的讨论,都是在现代公司金融中的资本结构理论的背景框架下进行的。
啄食顺序理论(啄序理论)是直译的名称,更容易理解的意译名称为:优序融资理论。
需要指出的是,啄序理论(优序融资理论)只是一种学说,并不是定律或法则,即便是在欧美市场也并非处处皆然。在现实中,各种融资渠道的成本和门槛会有各种各样的组合,所以企业的实践未必符合该理论。典型的例子就是中国企业,由于企业自身积累不足、上市融资成本相对债权融资要低,所以更多见的是股票融资优先。
由汇丰银行与清华大学合作的中国农村金融发展研究项目中发布的《中国农村金融发展研究报告》,对构建农村多层次金融服务体系提出了“九点建议”。其中第二点就是,根据农村金融市场明显的“啄序”特征,建立多层次的农村金融服务体系和现代农村金融制度。

『捌』 运用经济学知识,分析我国企业可以怎样借鉴"啄序"理论

我国企业可参考“啄序”理论,认识自身在全球竞争中所处的位置和未来专发展方向, 选择属恰当的战略定位。 ?可以从“啄序”理论中深刻理解创新的重要性,认识到企业实现转型升级,要通过依靠技术进步, 科学管理,提高劳动生产率,增强竞争实力。 智库也称“思想库” ,它是以战略问题和公共政策为研究对象的非营利性研究咨询机构。例如,某智 库在中国企业国际化报告中提出,2014 年是中国企业国际化的重要分水岭,法律风险已成为中国企 业国际化面临的主要风险,等等。 近年来,我国一些政府部门高度重视发挥智库作用,广泛听取专家意见和建议,吸纳专家合理研 究成果,并及时转化为具体措施。

『玖』 运用经济学知识,分析我国企业可以怎样借鉴啄序理论

运用管理经济学分析中国房地产如下:


补充说明两点:

一、房价上涨的成因分析:

  1. 供需不平衡;

  2. 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的影响。城镇居民的收入水平是衡量居民购买力的重要指标,同时也是支撑房地产价格的重要指标;

  3. 通货膨胀因素。根据近几年国际上的部分国家和城市情况可看出,投资房地产是抵御通货膨胀的一个很好的途径;

  4. 政策因素。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及信贷的扩张给开发商提供了强有力的资金支持,使开发商资金紧张程度降低;另外,存贷款利率的下调,购房首付款的压力减小,使得投资投机型和自住型需求同时扩大;

  5. 投机因素。在房价刚刚起来,而大量的投机资金还没有进入房地产时,开发商开始自买自卖,通过假按揭来套现。


二、缓解房价上涨的政策建议:

  1. 抑制不合理住房需求,增加住房供应,并实现其模式的多样化。武汉市政府可以通过提高住房贷款利率水平和购房首付款比例,抑制投资性购房,同时制定出引导消费者合理住房需求的政策,调整住房供需结构,加大保障性住房供给。同时政府还应该鼓励住房建设多元化,无论是开发商、住房合作社还是个人,只要其住房开发与建设符合政府的城市发展规划和相关的法律、法规,都应该得到允许和鼓励;

  2. 逐步完善住房金融体系,促进总消费增长。居民为了能够购买合适的住房,重储蓄、轻消费成为消费率持续走低的主要原因,在消费不足的环境下,充分发挥住宅价格的财富效应,促进城镇居民的消费,保证经济稳定增长,为使住宅价格带来的财富效应能顺利实现,必须有发达的住房二级市场,只有这样,消费者才可能比较容易地进行住房交易,顺利地实现房屋的价值,进而刺激家庭的消费支出;

  3. 控制住房抵押贷款风险,防范因投机行为对宏观经济造成的负面影响。同时,房地产商可以通过拓宽融资渠道,实现企业融资方式的多元化来为企业的发展壮大找到强有力的资金支持。

『拾』 什么是啄食顺序融资理论

基本来上讲,这一阶段的理自论研究主要有以下几个方向: (1)在主要考虑债务融资给企业所带来的税收屏蔽效应以及财务、破产风险和相应的成本的条件下,得出了资本结构和企业价值具有相关关系;至少在理论上存在最优的资本结构,可以使企业价值最大化的结论。比较有代表性的是权衡理论。 (2)在综合考虑企业所得税和个人所得税以及破产风险(不考虑破产成本)对企业的影响的条件下,得到了企业的价值仍然是同企业的资本结构无关的。这方面的主要研究是由Stopitz(1969)、Kraus and Litzenberger(1973)、 Millef(1977)完成的。

阅读全文

与融资啄序理论相关的资料

热点内容
招商e贷款额度 浏览:469
股票量价齐跌说明什么 浏览:368
方正重组理财 浏览:392
过户多久拿到监管资金 浏览:977
近期的理财诈骗公司 浏览:721
260108基金今天净 浏览:647
贷款提车上路需要多久 浏览:383
证券咨询公司的投资顾问 浏览:382
杭州南海成长股权基金 浏览:373
合肥鑫汇金投资管理有限公司 浏览:671
基金控庄的股有什么特点 浏览:958
医院股权融资 浏览:245
信托产品图片 浏览:201
中原高速03月07日资金揭秘 浏览:515
怎么买万达股票 浏览:306
湖南源汇信托 浏览:891
汽车融资网站 浏览:747
外汇价1美元人民币 浏览:649
方正科技股票价格 浏览:802
景顺长城动力混合基金净值 浏览:5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