❶ 请问家族信托具体的一个操作是怎么样的
企业家普遍希望子女能够把企业发扬光大,传承和积累更多家族财富,但并非每个企业家子女都对家族企业感兴趣。有些人更希望追随自己其他方向的梦想,比如巴菲特的小儿子彼得就选择成为一位音乐人,而不是进入伯克希尔哈撒韦公司。也因为这样,很多富人为孩子考虑而采取了设立家族信托的方式,不直接把财产分配给继承人,而是委托给信托基金受托人来管理,从而将股东和运营者的角色分开,任用能干的职业经理人管理家族企业,同时又保障继承人可以生活无忧。
财富传承稳保障
在欧美等发达国家,家族信托基金的运用已经相当普遍。IBM掌门人沃森曾以自己的孙辈为受益人设立了一笔数百万美元的信托基金,他们年满35岁就可以支配基金中各自的份额。美国前总统约翰·肯尼迪之子小约翰·肯尼迪,生前依靠家族信托基金就可以过上随心所欲的贵公子生活,并客串杂志经营业务。他的父亲与叔叔也同样受益于家族信托基金。据约翰·肯尼迪的弟弟爱德华·肯尼迪称,1936年他4岁时,父亲已为他和哥哥分别设立了1000万美元的信托基金。
另一个广为人知的案例是帕丽斯·希尔顿,尽管她的祖父2007年把希尔顿酒店出售给了百仕通集团,并宣布将名下约23亿美元的资产大部分捐赠给慈善机构希尔顿基金会,但这并太影响帕丽斯的生活,因为她依然拥有为己而设的家族信托基金。
在香港,船王许爱周之孙、中建企业主席许世勋之子许晋亨的收入同样来自家族信托基金。许爱周上世纪40年代从事地产及投资业务积累了大量财富,他将名下重要资产如中建大厦等楼宇和亚洲货柜股权放入周兴置业旗下,并以家族信托基金持有,由许世勋三兄弟共同掌管,家族成员每月在基金内支薪而不能直接分得遗产。另外,一些官员在上任时为保证不牟私利,也会成立家族信托基金,如前香港政务司司长唐英年,当年即把财产以家族信托基金形式交给父亲唐翔千管理。
为防止家族信托基金的庇荫让受益人们成为无节制挥霍的纨绔子弟,一些信托还会专门设置防挥霍条款,对受益人的权力进行限制。在设计信托契约时可以依据父母对子女的期望来设定拨放财产的条件,如所发款项只够维持子女过中产生活,或只能用于医疗、教育等支出,让子女不会因继承巨款而出现价值观偏差。
合理节税保护伞
在美国等遗产税高昂的国家,信托基金的另一个重要功能是节税,财富家族可以通过设立理论上能永续存在的朝代信托来规避遗产税和隔代转移税。例如,在遗产税的最高边际税率高达45%的情况下,如果传承三代,通过朝代信托可能会帮继承人节省70%以上的税收。不过,设立朝代信托需要向受托的金融机构支付不菲的手续费及管理费,每年的费用有可能达到信托资产的1%。因此,为节省管理费也有许多人会选择负责任的家庭成员或朋友作为受托人。比如萨默·雷石东的家族信托基金SMR信托,主要托管人即是他多年的副手维亚康姆公司CEO菲力普·道曼。当然,这种情况下委托人的选择与公平处事就更为重要。香港罗氏针织创办人罗定邦于1996年4月成立家族基金,选择次子罗蜀凯任受托人,而到了2007年,其四子罗嘉宝之女罗颖怡就入禀法院,控告二伯父没有提供信托基金内物业及资产全面准确的资料,要求他交代账目。为解决此问题,信托基金委托人也可以指定专门的监察人,以监督受托人是否履约。
资产隔离防火墙
因为信托独具的资产保护机制,且委托人和受益人通常不是同一人,家族信托还可以充当财产的“防火墙”。如果委托人死亡、离异或破产,信托财产不会受其牵连,债权人或配偶都无权拿走。香港曾有一位富商设立了一个1000万港币、为期三年的信托,受益人为10岁女儿。未料,两年后该富商因经营不善,资不抵债面临破产。在清算时,债权人虽然发现却无法动用这笔信托中的钱款。三年到期后,信托转为现金划至女儿名下,按照香港有关法律,信托只管受益人是否拿到钱,而不管受益人拿到钱后给谁用或怎么用,富商就可以靠这笔信托资金重整旗鼓,东山再起。
去年轰动一时的龙湖地产主席吴亚军与蔡奎离婚事件中,也让公众看到了家族信托的妙用。蔡奎的家族信托“银地”(Silverland)最终漂离了吴亚军的家族信托“银海”(SilverSea),仅用一纸协议就解决了夫妻分家问题,连公告都不用发,避免了一般通过股权分割财产带来的税负成本及交易成本,也最大限度地降低了对上市公司的冲击。
境外上市好工具
实际上,在境外上市过程中信托安排屡见不鲜,早已经成为企业跨境重组及资产规划的一个利器。那么,境外上市中典型的信托结构通常是如何安排的呢?2012年末在港上市的中国白银集团就详细演绎了这一过程。
中国白银集团在国内的运营公司主要是江西龙天勇有色金属有限公司(简称“龙天勇金属”),其股权分别由陈万天(66.18%)、吴文勇(15.64%)、陈万龙(7.27%)、陈荣(7.27%)和万成来(3.64%)持有,其中实名股东陈万权及陈万成作为代名人,代表陈万天及配偶周佩珍持有部分股权。为了完成上市重组,大股东陈万天的配偶周佩珍选择了变换国籍方式,以绕开《外国投资者并购境内企业的规定》,并自2011年9月起成为圣克里斯多福及尼维斯国民。
其重组方式可以简单概括如下:周佩珍在境外设立了Rich(BVI)、中国白银集团(开曼)、中国白银(BVI)和中国白银(香港)等一系列中间控股公司,又通过中国白银(香港)在境内设立了一个外商独资企业(WFOE)“浙江富银”,进而又用这家WFOE收购了国内的“龙天勇金属”及其他相关运营公司,从而完成境内权益置入境外的重组过程。当所有股权都转移到了周佩珍手上的时候,原股东的利益又怎么保证呢?解决办法是,周佩珍作为委托人设立了五个酌情信托,即陈氏家族信托、WWY信托、CWL信托、CR信托及WCL信托。这五个信托分别为“龙天勇金属”五位原股东陈万天、吴文勇、陈万龙、陈荣和万成来的家族信托,各自信托在拟上市公司的持股比例也与原股东持股比例相同。五位原股东分别为各自信托的保护人,五位原股东及其配偶、子女等为各自信托的受益人。
❷ 为什么信托项目现在不好买了
1,能达到信托公司要求的项目少了。
2,信托产品出来以后,更加热衷于找大资金一笔兑掉。就没有必要到市场上融资了。
❸ 现在购买信托理财产品安全吗
看门狗财富为您解答。
购买任何信托产品都是有风险性的,只要我们了解如何去规避风险,就能够保障我们的财富收益。以下四步教你如何规避风险:
1、摸准信托产品的投资方向
信托产品的投资范围非常广,从信托产品运行的多年经验来看,其风险最大的就是艺术品信托和煤炭信托,尤其是艺术品信托存在的风险更大。由于我国目前艺术品市场还不完善,没有专业的技术来辨别真伪和估值,因此就存在更多风险。
2、了解发行信托产品的信托公司
投资者应选择经营规范、有较好口碑的信托公司发行的信托产品。投资者详细深入调查信托公司的财务状况、资金实力、信誉度、制度情况、风险状况等。对于财务不佳、公司制度结构不健全、经营风险较高的信托公司发行的信托产品不宜购买。
3、重点关注签署的信托合同
信托合同是确定投资者与信托公司权利义务的惟一书面文件,投资者一定要仔细阅读。在签订合同时,投资者应该与信托公司就信托财产的审计事宜、信托计划的信息披露进行明确约定,要求信托公司定期向委托人、受益人或其他指定的人选披露信托财产的最新情况,并且定期公布信托财产的审计报告。
签署合同前,投资者还应该考虑信托项目的收益达到信托公司承诺收益的可能性。比如说,房地产项目从买地、建设到销售再到结算利润,至少也要一两年时间,而股权信托项目在短时间内提升公司的经营业绩,产生较为可观的利润似乎是不现实的。如果信托公司承诺收益的到期实现可能性较小的话,这样的信托产品风险较高,即使到期能够实现信托收益,也很有可能不是来源于信托项目本身,而是保证人或信托公司以其固有资产支付的。
4、不要购买接力信托
有些信托产品在出现问题之后会改个名称继续托盘信托,这样信托产品在经过多次转手之后,其期限和产品的利息已经很高,这样出现风险的几率就会越大,应该尽量避免购买。
❹ 如何促进我国遗嘱信托的发展
1、设立遗嘱信托
《信托法》第八条规定了设立信托应采用书面形式,书面形式包括遗嘱。第十三条又规定,设立遗嘱信托,应当遵守继承法关于遗嘱的规定。
因此,中国大陆可以设置遗嘱信托。
2、受托人资质
《信托法》规定了信托关系,第二十四条又规定,受托人应当是具有完全民事行为能力的自然人、法人。因此,从信托法的角度,遗嘱信托受托人资质非常广泛,只要具有完全名师行为能力即可,无需特别的审批许可。
后来,银监会发布《信托公司管理办法》,对信托公司的资质进行了管理,但也没有规定信托业务为信托公司专属经营(作为部门规章,它不能限制上位法《信托法》对受托人资质的规定)。但在传统上,只有信托公司具有经营信托业务的资格,否则很难区分委托和信托两种法律关系,这对于资产隔离是否能够得到法律的保护,有很大的影响。
这两年,证监会发布一系列文件,试图打破这一传统,通过部门规章,赋予证券公司、基金公司以信托业务资格。最为明显的是在今年资产证券化管理业务征求意见稿中,直接将资产证券化资产定义为信托业务,后来遭到反弹,不得不取消。其实证监会最大的阻力是来自证监会自身,因为它这样的突破违反了证券业法律法规对证监会的授权,以部门规章突破行业监管法律,是严重的违法。
考虑到中国信托业的实际融资人特殊角色,有必要对信托业务资格在立法上进行规范,填补漏洞。
另外,设立遗嘱信托,目前最大的难题还在于信托登记制度没有建立,尚不能对信托财产进行登记公示,在信托财产与委托人个人财产隔离的认定上,隐含一定法律风险。
3、具体产品
2013年1月,平安信托设立了一款名为“平安财富-鸿承世家系列单一万全资金信托”,对外宣称为家族信托。该款产品规模为5000万元,期限50年,这么长的期限显然是奔着遗嘱去的。但因为是单一信托,具体内容尚不清楚。据了解,平安、上国投都在今年计划大力发展家族/遗嘱信托了。
❺ 购买信托产品有哪些注意事项
市面抄上购买的信托产品为集合资金信托,购买时注意以下问题:
1、渠道,目前银行已经不能销售信托,最好在信托直属的机构认购。
2、发行方,关注发行方信托公司的背景实力,最好选取口碑较好,有国资背景的信托公司。
3、产品标的,关注其标的资产,经济实力较好的地区的政信项目较好,地产项目最好选取前50强的。不要一味关注收益。
4、期限,最好选取1年期的,期限太长,无形增加未来不定性因素。
5、人员,专属的理财专员很关键,其专业性可以起到很多的帮助,甚至是产品之外的。
补充:集合资金信托的购买一般为100万起步,因此决策起来需要慎重。
❻ 说说信托 资管,有限合伙的区别和风险
1、 信托产品是由信托公司发行,受银监会监管,信托公司多为国有企业和国有控股企业只有几家民营信托公司,注册资金最少3亿,多数公司注册资金达30亿。以信托法准绳,执行国家刚性兑付的规定。但信托业这几年的快速发展,和积累了大量的产品需兑付,有一定风险。
2、 资管产品是由证券公司与公募基金子公司发行的类信托产品,受证监会监管,发行产品需证监会核准备案。证券公司及公募基金成立时间长,产品立项调研都有丰富经验,水平略高于信托公司。证券公司及基金公司受证券法及基金法等法规规定管理约束。资管产品刚刚起步,趋势有追赶信托之势。证券公司及基金公司实力强,资管风险因小于信托风险。
3、有限合伙为各种资产管理公司(私募基金管理公司等)发行,无监管,多为民营小企业,注册册资金低。有限合伙发行的产品大多都是无法达到信托及资管发行水平,不能过会的项目,因此发行成本也较高,更为日后偿还带来压力。由于无监管,技术和资金实力都弱。募集资金是否被挪用,投资方向都是很大问题,因此风险较大。传闻,管理层在制定由证监会监管的措施,如能实施监管,有限合伙的风险也会相对降低。
误区:由于资管现在还不被广大客户所熟悉,又因市场主要销售人员都在销售信托产品,因此在宣传时候,都把资管产品贬低的不如信托产品。由于有限合伙产品发行成本高,对销售人员的提成也相对要比信托产品高出3-4倍的水平,因此对客户会经常遇到销售人员极力夸奖和推销有限合伙的产品就不足为奇了。
❼ 信托计划怎么开始算签订合同开始还是打款开始
集合信托计划通常会有一个募集期,待募集期结束,信托计划才正式开始。所以,打款和签订合同只是表明双方的意愿,计划是否成立要看募集期结束后,募集金额是否达到信托成立的最低限额。
❽ 购买信托产品要注意哪些地方
看门狗财富为您解答。
信托产品投资的领域非常广,投资的方式非常灵活,但我们在购买信托产品的时候,也会有些风险的,我们在购买信托产品时,应注意下面几点。
1、摸准该信托产品的投资方向
信托产品的投资范围非常广,从信托产品运行的多年经验来看,其风险最大的就是艺术品信托和煤炭信托,尤其是艺术品信托存在的风险更大。由于我国目前艺术品市场还不完善,没有专业的技术来辨别真伪和估值,因此就存在更多风险。
2、了解发行信托产品的信托公司
投资者应选择经营规范、有较好口碑的信托公司发行的信托产品。投资者详细深入调查信托公司的财务状况、资金实力、信誉度、制度情况、风险状况等。对于财务不佳、公司制度结构不健全、经营风险较高的信托公司发行的信托产品不宜购买。
3、重点关注签署的信托合同
信托合同是确定投资者与信托公司权利义务的惟一书面文件,投资者一定要仔细阅读。在签订合同时,投资者应该与信托公司就信托财产的审计事宜、信托计划的信息披露进行明确约定,要求信托公司定期向委托人、受益人或其他指定的人选披露信托财产的最新情况,并且定期公布信托财产的审计报告。
签署合同前,投资者还应该考虑信托项目的收益达到信托公司承诺收益的可能性。比如说,房地产项目从买地、建设到销售再到结算利润,至少也要一两年时间,而股权信托项目在短时间内提升公司的经营业绩,产生较为可观的利润似乎是不现实的。如果信托公司承诺收益的到期实现可能性较小的话,这样的信托产品风险较高,即使到期能够实现信托收益,也很有可能不是来源于信托项目本身,而是保证人或信托公司以其固有资产支付的。
4、不要购买接力信托
有些信托产品在出现问题之后会改个名称继续托盘信托,这样信托产品在经过多次转手之后,其期限和产品的利息已经很高,这样出现风险的几率就会越大,应该尽量避免购买。
以上为“购买信托产品要注意哪些地方”的回答,希望对您有帮助。
❾ 深圳市中景达信托资产管理有限公司怎么样
深圳市中景达信托资产管理有限公司,本省范围内,当前企业的注册资本属于一般。
通过网络企业信用查看深圳市中景达信托资产管理有限公司更多信息和资讯。
❿ 什么是隔代信托
信托乃当事人间之一种信任关系,委托人移转其财产的法定所有权予受托人,由受托人管理与处理信托财产,将其收益之所有权移转予受益人,受托人必须依委托人设立信托的意旨管理或处分信托财产的一种财产管理的法律安排。
达成信托之目的,信托成立後必须将信托财产移转受托人,使受托人成为名义上之所有权人。此种移转纯为形式上之移转,将信托视为委托人为使受益人(包括自益时之自己)享有信托利益行程之「导管」所致。
受托人仅取得信托财产为名义上所有权,与实际移转之结果全然不同,自应将该移转行为排除於课税范围之外。惟於受益人取得信托财产或取得信托财产新产生之所得,享有经济上实质买卖利益,原则上课税时应以其为对象,以符合实质所得者课税原则。
租税为国家一法律行为行驶公权力之一种。依课税合法性原则不仅是课税构成要件,而且法律效果也必须从法律产生。因此倘若有法律给予纳税人义务人数个法律效果可以选择,则为例外。税法承认税捐义务人享有选择权,则会导致税捐义务人租税规划(tax planning)。租税规划其目的仍为「节税」,是纳税义务人利用政府在租税法中赋予纳税义务人的租税减免之奖励或选择机会,经由最适当的安排与抉择而发挥减轻税负的效益。
具体你可以网络下 第一信托网 希望对你有帮助!望采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