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囤虾的方法
储存虾的具体方法:
首先长时间储存虾,需要用到塑料瓶,平时喝完水的矿泉水瓶子不要扔,洗干净了留着好用。
由于虾在离开水后,还能存活一定的时间,所以在买虾时尽量买活虾,这样回家后,虾还是新鲜鲜活的!
其次,虾买回家后不要用水冲洗(这点很重要,因为用水冲洗后,虾头被水温、手温加热,会变的黑头、或者是掉头,这样虾既不美观,也不新鲜了!),把虾一个一个的塞到事先准备好的瓶子中去,头朝下尾朝上。一般满满一矿泉水瓶子的虾,就是做好后就是一盘子!
装虾的时候,有条件的朋友,最好带上手套,一是防止被虾刺伤,二是防止手温过热,导致坏虾。装好的虾,拧上瓶盖后,要立刻放进冰箱的冷冻室,冷冻一天!
第二天拿出冷冻好的虾,再加入清水,加满清水后,再次放入冰箱冷冻,这样储存虾的方式,一年之中,任何时间拿出来,不管是煮着吃,还是其它的烹饪方式,虾都是新鲜爽口的,尤其是虾头的颜色非常的漂亮,不黑头,也不会掉,虾肉也是紧实Q弹的,一点都不粉!
给大家看看,这就是老于昨天才冻好的虾,过会加上清水后,再次冷冻成冰疙瘩,这虾就算是储存好了!
这就是用储存的虾做的,无论是从颜色还是口感都和活虾一样!
这也是用我储存的虾,做的烤虾!
虾的肉质也是非常的紧实,Q弹!
很多朋友会问,老于你在海边,吃多少买多少不行吗?毕竟你的方法再好,感觉上还是鲜活的虾好吃!
虽然老于住在青岛,近水楼台先得月,在平时海鲜真的是很便宜,但是到了过节期间,海鲜的价格也是节节高的!尤其是过节时吃的大虾!七八十一斤也是有的!而我现在买的虾,大家看看上面的图片,和巴掌一样大,这么大的虾才20多点。所以,在青岛,我们都是提前把虾买好,储存好,到时候拿出来做着吃就可以了!
2. 为什么别人做微商每天货都能卖出去一大箱,而我的囤在手里半年多了,只卖出去一两盒。为什么朋友圈个个都
为什么做微商一个多月了没有卖出去,每天都发朋友圈,怎么办,还要不要坚持
3. 集盒开店需要补货和囤货吗
不需要,只要动动手指,把好东西链接分享给大伙就可以了。
4. 因为高估了自己的能力,囤了20000盒膏贴,怎么也卖不出去了天天的格外烦躁,我应该怎么办呀,帮帮我
首先需需要关注的是你的这些膏贴是不是有效,如果真的有效,你可以想办法做些广告,推销自己的商品。要强调你的产品的优势,突出其吸引人的地方。必要的情况下适当降价促销。
5. 囤米粉囤哪些种类,分别几盒好呀
你好,其实米粉的话没有必要准备太多,因为一盒的话可能也是有很多的,你吃掉的话及时购买就可以,正规的超市母婴店或者网上购买途径是很多的
6. 园禾诗气垫我用过效果嘎嘎的。遮瑕。持久。囤了好几盒。但是我想知道
这是检测报告,他们的产品都是讲过检测的合格产品放心使用
购买是时候一定要认准厂家商城哦!
7. 想囤一些早餐啊,求推荐!宿舍粮荒,救救孩子吧!
学生还是建议吃点营养方便的早餐,比如面包,但是面包的选择建议不需要内太多的添加剂。容这里推荐一些小白心里软旗下的面包——拔丝蛋仔烧和乳酸风味小口袋。原料优质,纯正肉松和乳酸菌加上浓浓的麦香面包,营养好吃又易消化,推荐!
8. 铁矿石融资 几种方法
当一种原材料衍生出的“金融属性”盖过其原本的“生产属性”光芒之时,风险已然滋生其中。
7日,大连商品交易所铁矿石期货品种全线下跌,其中主力合约I1409收盘报价764元/吨,跌幅达到3.9%,不仅出现了上市5个月来的首个跌停,更是创出了价格新低。市场分析指出,除内需不振、市场供大于求外,“融资矿”流入市场造成冲击,也是当日市场大跌的主要原因。
“现在国内铁矿石库存中,差不多有4成是"融资矿",这个量很吓人。”8日,国创期货首席分析师沈兵对经济导报记者表示,“融资矿”迅速增长缘于国内信贷对钢铁行业的收紧,它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钢企压力。然而,“目前铁矿石贸易融资本身的盈利空间只有不到1%,一旦铁矿石价格继续下挫,不排除钢企抛售套现的可能。”
实际上,面对铁矿石愁云惨淡的行情,前期热衷贸易融资的钢厂、钢贸商们也开始如坐针毡。“去年底一些钢厂做的"融资矿"如今已经陆续到港,无论是在低位套现还是继续囤货观察,都不是一个理想的选择。”9日,青岛聚洋国际贸易有限公司总经理徐德怀对导报记者说道。
“融资矿”泡沫
“从去年底开始,越来越多的中小钢厂青睐用这种方式融资。”8日,日照凯丰国际贸易有限公司总经理苗洪向导报记者表示,受到近年来银行信贷针对性收紧的影响,钢企普遍面临资金链紧张的局面,“融资矿”的出现,多少能够帮助企业获得资金支持,缓解压力。
所谓“融资矿”,就是指企业在进口铁矿石中,通过银行开出的远期信用证(通常为3到6个月),在支付15%到30%不等的保证金后,由银行支付货款,从而获得一定期限短期融资的模式。由于此类融资成本相较国内贷款利息低3至4个百分点,近来颇受企业欢迎。
不过,此轮“融资矿”热潮也令不少业内人士感到担忧。“它带动整个(铁矿石)进口量增长得太快,钢厂实际需求又没有提升,原材料严重过剩。”苗洪表示,今年公司在进口铁矿石方面非常谨慎,主要原因就在于港口大量囤积的“融资矿”。
据“我的钢铁网”统计,上周(3月3日至7日 )我国港口铁矿石库存继续上涨,41个港口达到1.09亿吨,环比增加256万吨。同时,海外三大矿山每周的发货数据也显示,在未来半个月至一个半月的时间内,主流矿的到港量仍会稳步增多。
然而,与之相反的是,终端需求(钢厂)难见起色。在环保减产等因素的压制下,2月中旬,钢厂日均粗钢产量已从前期的200万吨以上降至196万吨。而市场预计,即便是在往年表现较好的3月份,钢厂的日均产量也很难回到210万吨以上。
“所以,现在多数进口矿进来不是用来生产的,而是用来融资的。”苗洪向导报记者表示,一增一降凸显出国内钢铁业原材料存在的“泡沫”。
而在徐德怀看来,“融资矿”大量出现背后,还有“套利”因素使然。“现在钢铁业毛利率才不到0.5%,但要是贸易融资做好了,利润就比较可观了。”徐德怀表示,贸易融资的利润来源除了资金使用获利和成本之间的差距,汇率变动带来的收益也颇为可观,特别是在去年人民币大幅升值的背景下。
实际上,随着人民币升值预期高涨,投资者选择借道大宗商品贸易进行套利、套汇早已较为普遍,铜、黄金等单价高、市场流动性好、保值便利的大宗商品,均成为贸易融资的热门商品,铁矿石也因为贸易量巨大的优势,成为融资操作的热门标的。
“前期操作好的话,光汇兑收益就能达到0.5%以上。”徐德怀说。
风险可控?
泡沫既然出现,就有被刺破的风险。接受导报记者采访的沈兵等业内人士认为,铁矿石价格若持续下跌,将成为风险事件的导火索。 “价格下跌会带来两方面的影响,一是货物价值降低,银行要求追加相应保证金;二是导致交易亏损,企业掌控资金缩水。”沈兵说,“这都会进一步加重企业资金链负担,严重者可能出现难以偿债的局面。”
上述猜测并非空穴来风,而是有前车之鉴。如2012年钢贸业出现的信贷危机,就因为钢贸商利用存货仓单反复抵押借贷等方式大量融资,并将资金用于对外投资、经营房地产或高息转借他人等渠道,谋求利差收益。最终,这一信贷泡沫因钢材市场的不景气超出预期,钢贸企业难以正常回笼资金而破灭,诸多企业和银行损失惨重。
值得关注的是,此次对于铁矿石价格会否持续下跌,业内并未达成一致,加上铁矿石贸易融资多为真实交易,风险是否可控,仍扑朔迷离。
“我的钢铁网”资讯总编汪建华就认为,铁矿石定价模式决定了后期铁矿石价格的下降空间会比较有限,而只要价格不出现大幅度 的下降,短期内铁矿石融资风险就还是可控的。
但沈兵认为,铁矿石价格仍会有一定的下降空间。因为据中国钢铁业协会统计,1月份会员钢铁企业实现利润为-11.34亿元,环比减少81.42亿元,由盈转亏;2月末,中国钢材价格指数为96.46点,环比下降1.19点,降幅为1.22%,连续5个月低于100点。“在钢价持续阴跌的局面下,进口铁矿石价格却依然处于相对较高的水平,这不能不说是风险。”
“熊市不言底。”徐德怀对导报记者表示,高库存背景下钢厂毛利的改善,一定不会是通过提高售价来实现的,趁机打压原料价格的可能性更大,“所以我现在是多看少动。”
沈兵则进一步指出,若铁矿石价格下跌,可能会改变贸易商的行为模式,不敢囤货,那么“融资矿”抛售套现概率就会较高,并有可能继续打压市场价格,造成恶性循环。
“高库存持续一段时间后 ,是依赖4、5月份的春季开工需求,让高库存软着陆,还是价格下跌导致恐慌抛库引发硬着陆,需到时再看。”中研华普在一份分析报告中如此说道。
同时,不可否认的是,“既然是融资,就有还不上的可能,在这一敏感时刻,可能会引起连锁反应。”中国人民大学金融学院副教授王常龄对导报记者表示,由于钢铁业本身信用就已经在银行亮起红灯,若“融资矿”再出几例问题,银行恐会收紧相关业务,这都会给企业带来较大的时间成本和资金压力,部分实力较弱的企业能否熬过这一关令人担心。
新闻同期声
能源化工板块领跌
大宗商品市场仍处下行周期
导报讯(记者 刘勇)国内大宗商品市场延续盘整走势,以动力煤、铁矿石、天胶为代表的多数商品,价格已经连续下跌2个月,并纷纷创出近3年来的新低。据生意社监测 ,上周,大宗58价格涨跌榜中,环比上升的商品共10种,集中在农副板块(共4种)和有色板块(共4种),涨幅前3的商品为鸡蛋(2.79%)、镍(市场)(1.81%)、铜(市场)(0.80%);环比下降的商品共41种,集中在能源(共10种 ) 和化工(共6种),跌幅前3的商品为丁苯橡胶1502(-3.78%)、生猪(-3.01%)、纯苯(-2.80%)。
中国大宗商品发展研究中心秘书长、导报特约评论员刘心田接受经济导报记者采访时表示,业界对近期市场普遍看空。尤其是具有代表性的动力煤、焦炭、天胶等品种,多数专家认为,其下行趋势短期难以扭转,即便超跌也难现大幅反弹。
9. 什么叫房地产企业借壳融资
因为房地产来企业直接首发上市很困自难,以前政策有限制,后来不限制了,但是毕竟房地产企业上市募集资金是用于囤积土地,开发房地产,而不是用于生产经营,很难获批。
所以,房地产企业就通过向已经上市的公司注入资产,或者由上市公司通过资产置换、定向增发收购等进行资产重组,使房地产企业借上市公司的“壳”,达到通过资本市场融资的目的。
10. 为什么融资融券是一把股市双刃剑
G7包括美国、英国、法国、德国、意大利、日本和加拿大。 G7宣布“G7将采取果断行动,并且使用一切手段,稳定金融市场和恢复信贷流动,从而支持全球经济增长。” 但是,这份的简短声明并没有包括任何具体的步骤。因而一经发表就招致“空无一物”的批评 !美国劳动部公布最新数据,9月份数据出现下滑,这说明实体经济有很大的问题。现在美国的房价预计还有40%的下跌空间,消费投资情况不好,这可能拖累银行业的次贷情况继续恶化把美国这次7000亿美圆的救市资金抵消了。 首先救市就需要钱来救而这最基本的东西做为世界第一富裕的国家美国却出现了很尴尬的事,欠的外债数十万亿没法还完的情况下经济又出了问题美国是除中国以外的唯一一个可以靠强大的内需度过经济危机的国家但是这次正好出问题的是内部问题而不是外部问题,所以这和上次的东南亚经济危机不可同一而语如果这次危机在美国捉襟见肘的救市资金下扩大成全球金融危机,那可以毫不避讳的说美国可能经历超过5年的经济衰退而在全球经济一体化的现在中国肯定不可能独善其身现在的冲击只是开始而已,并不像中国政府安慰中国民众的豪无影响,后续负面影响必将陆续显现出来,中国扩大内需的策略也是刻不容缓. 而既然这次危机才开始破产公司的步伐就不会到这里停止后面可以预期还会有很多美国的经济巨头纷纷倒下美国哪里来这么多钱救市??所以中国政府的考验才刚刚开始当然对中国股市的考验也才开始希望中国股市能够顶住大小非和金融危机的双重压力吧. 储蓄存款利息税暂免收:该政策是为了平衡存贷款利率下调0.27% 存款准备金率下调0.5%带来的可能对资金流出银行体系的冲击,表面上降息是对股市是利好有鼓励资金流出和鼓励中小企业发展的意图,但是储蓄存款利息税暂免收又暴露了政府不愿意资金大规模流出银行的愿望.银行仍然有囤积资金应付即将扩大的全球金融危机的动作,这符合政府鼓励内需的总的宏观策略,中国经济其实是双轨运行的,实体经济和虚拟经济(资本投资市场)虽然有联系但是却并没有出现同样的趋势,在股市都已经崩盘的情况下,而相关上市企业虽然有影响但是并不是致命的,这个政策已经体现出国家保实体经济的意图,所有的降息动作就是为了给实体经济中的企业提供资金支持,在资金有限的情况下并没有鼓励资金流回虚拟经济的意图,这也是明智的,在金融危机下只要保住了实体经济体系,危机过后国家要恢复是很轻松的,在资金面紧张的情况保实体经济暂时假保虚拟经济,有弃车保帅的意味! 客户向证券公司借资金买证券叫融资交易.客户向证券公司借入证券卖出叫融券.该消息初期对入市资有限,在很长一段时间后走上正轨后(可能在3年以上),规模才可能对市场产生较大影响,而且通过国外市场显示,融资融券发展到相对平衡后有助涨助跌的左右,但不会改变大趋势,如果在牛市中该消息是利好,因为会放大上涨的势头,而在熊市中该消息一定程度上是很大的利空,因为下跌趋势也可能被放大,该政策是把双仞剑,在不同的趋势中作用正好相反,由于该制度涉及业务担保品、保证金强制规定、强行平仓制度、结算风险基金、信用等级制度等,必须要注意因杠杆投资带来的远超过以前的投资风险。 当然作为想出货的机构,就算是利空,机构、股票和媒体也会忽悠个人投资者一直看多该利好政策,并认为该政策是实质性的利好,当然他们只想让个人投资者这么认为,他们心理很清楚,该政策可能几年内对股市都不会产生什么利好,甚至可能因为熊市中的助跌作用是股市跌得更厉害,而借所谓的利好出货,个人投资资金接盘的意愿更大,说到底和印花税政策一样的是掩护机构出货的遮羞布。 在机构给散户描绘美好未来时让散户去抄底时,机构在干吗? TopView数据显示,印花税行情这两周交易日机构净减仓200多亿(还没算大小非的)! 散户资金被套牢超过1500亿! 机构机构这么看好后市干吗在鼓励散户大胆抄底的同时自己却疯狂减仓,现在只能够用疯狂这两个字来形容了。一波波的拉高出货再配合一个个新的利好谣传(市场谣传节后将推出融资融券及T+0)(我反复给中小投资者提过,国家真的要出政策的时候是偷袭不是提前让社会知道,有哪次不是这样?回忆下吧!也就是说该谣言可能和前期谣传了利好一样说不准全都是机构造出来配合出货的而谣言的结果都这只有一个,如果节后无法兑现那等待中小投资者只有风险)7、8月份利好满天飞了2个月都没出来可能还记忆忧新吧谣言利好的时候可能就没利好,当利好谣言破灭消失市场跌出恐慌来了没人相信利好了,可能利好才会出来,永远站在大多数疯狂投资者的对面可能也是理智之举!在大多数人疯狂失去理智和判断力的时候保持一份警惕心没有坏处。稍微理智清醒的基金经理很清楚现在世面上的所谓利好都是可有可无的,不影响大局的所以出利好就是坚决减仓,不过他们做得绝的是把不影响大局的利好做得像实质性利好给了个人投资者太多希望。 大小非问题不解决破1800只是时间问题同样也不会是最低点. 而2270是这次反弹的第一压力位(已经失守),如果在该点位大盘就突破不了开始扭头向下了。见好就收吧。 如果导致这次熊市的大小非问题真的如国家通过新华社评论所暗示的让时间来解决,那解禁高峰期后的2011年才有希望,走出底部调整到位.主力出货的行情没底.底是机构大规模建仓抄出来的不是散户建议稳健对安全要求较高的投资者不介入,持币为主轻仓观望. 导致大跌的大小非问题直接导致了资金面的失衡,空方长期压制多方,而在这个长期趋势中资金面被空方占据,行情自然是长期震荡走低.这就是股票为什么老跌的真正原因. 股市很复杂也很简单,复杂的是什么因素都可能导致股市变化,但是简单的是资金面的长期多空趋势就决定了,大盘的长期涨跌趋势,但是股市不可能只跌不涨,肯定会在下跌途中出现反弹,但是反弹的规模应该视政策面的利好消息的情况来判断,如果还是这些非实质性的利好消息来托大盘,那每次反弹都是减仓的机会,只有针对大小非实质性的限制措施出来后,大盘才有可能缓解资金面的压力,带来一波中级反弹甚至反转,只要这个导致大跌的核心问题不解决,投资者就要以反弹看待,逢高减仓,而连续超跌投资者信心的积弱使得抄底资金非常谨慎,虽然抄底资金试图该变这种运行颓势,但是情况却并不是太乐观,现在的股市并不是政府说的缺乏信心不缺乏资金,个人觉得在大小非的阴影下现在这两样都缺.今年是大小非最轻的一年,只有3万亿的解禁资金(足够消灭主力了),虽然政府来了个基金也要讲政治的说法不过看来实质作用不大,机构继续反弹出货的动作没有停止不得不选择边打边撤退的策略来降低损失,政府再出所谓的利好来阻止股市的继续下跌,但是只要不是针对大小非的实质性的解决措施,只是一些不痛不痒的政策的话,那在资金的多空平衡已经打破的现在的这种行情下,投资者仍然不要太过于乐观,因为实质问题没解决,资金面就会继续紧张.如果出现政策带来的反弹时逢高降低才是明智之举.不要去相信股评不考虑实际的大行情.由于2009年的大小非解禁资金是近7万亿,2010年的解禁资金是近10万亿,而这已经远远超过了今年的3万亿,所以,在这个导致这次大跌的核心问题解决前,资金面的压力是不可能解决的,任何边缘性的利好政策带来的都只是反弹而不会是反转,股市虽然很复杂但是其实也很简单,股市的规律就是卖的多余买的就跌,买的多于卖的就涨,大多数人都知道这个道理,但是当资金面已经体现出来的时候为什么有些人却不愿意去面对.别去相信大小非也有要长线投资的,在大小非低成本甚至零成本的情况下一解禁上市就利润高达400%以上,甚至高达1000%以上时,这种成本带来的暴利,在一个弱势行情下,你认为大小非持有者是会落袋为安还是会继续看着自己的利润缩水(大小非也是投资者,利润第一同样是他们的理念,当长期股东这种想法只有被机构教育出来的散户会去干)而一个长期趋势中因为某种原因卖的力量都处于压倒性的优势时去谈牛市什么时候回来就是在自欺欺人.非实质性政策带来的就是反弹不是反转.由于大盘最强的支撑区域3300~3400和股评、机构口中最强的所谓永远不会被击穿的政策铁底2990都已经在资金面失衡的现实面前,迅速瓦解。所以短线在没有新的利好政策的支撑情况下,反弹就是降低仓位的机会,有资金在手里才有主动权,才能够迎来真正的底。底是主力抄出来的不是散户,在主力都迫于大小非压力大规模减仓时,做为中小投资者能够做的就是顺势而为,不要逆势而动,机构减仓我们也要控制仓位。 以上纯属个人观点请谨慎采纳朋友
满意请采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