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购买理财产品的技巧有哪些
技巧一、风险程度
虽然银行理财产品整体风险程度偏低,但是大部分银行理财产品还是非保本类型的,所以在选择时,理财者们需要认真阅读产品说明书,先了解这款产品的风险等级,再根据自身风险承受力作出选择。
技巧二、理财期限
银行理财产品优势之一就是理财期限灵活,很多银行的理财产品有7天、30天、40天、60天、120天、150天、180天、240天、360天等等可供选择,购买银行理财产品时,可以根据自己目前对这笔资金的需求时间进行判断,然后选择合适的理财期限。
技巧三、起购金额
银行理财产品最低起购金额下调为1万元,如果是首次接触这类型理财工具的理财者,可以先从小额产品选购起。当然,银行理财产品也有10万、20万,甚至500万以上的金额可以选择,具体要看理财人理财资产状况。
技巧四、理财方向
选择银行理财,就要时刻关注银行的理财方向,因为银行资金投入的方向与理财者购买的理财产品收益率直接相关。当然,许多银行都聘请了专业的顾问负责管理理财产品,理财顾问一般由基金公司、证券公司担任,其理财研究能力的高低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产品的收益和风险控制能力,因此大家在购买银行理财产品时应了解理财顾问的研究能力和风险控制能力,从而提高自身资产理财的安全性。
B. 购买理财怎么做风险评估
一、首次风险评估规定:2012年1月10日晚新的受托理财系统上线后"首次版风险评估"须在我行网点及权可视化柜台(VTM)进行,本人携带身份证和一卡通前往我行境内任意网点办理。
二、重新测评:多种自助渠道可办理;【温馨提示:①、均免费,均不允许代办;②、如非工作日办理风险评估,建议先询问柜台是否有理财经理值班,如没有则无法办理该项业务】
如您还有疑问,请您打开www.cmbchina.com 点击右上角“在线客服”进入咨询。
C. 买了40000块理财产品,管理费0.45%,托管费0.02%,投资管理费0.15%,一年扣多少钱
40000*(0.0045+0.0015*0.00002)=248元,已从你每天的利息中扣除了的,取钱时不会再扣的。
D. 谁知道如何购买理财产品
1、在建立个人资产的阶段,应当选择一个没有风险的简单的投资机构,最好是采取储蓄的方式。
2、购买住房是一种建立终生资产的行动,所以应当深思熟虑。在采取任何获得不动产的行动之前,都应当考虑好自己的资金支付能力和支付方式等问题。
3、像建立身体健康表一样建立一个家庭资产情况一览表,这可以随时了解家庭情况的变化以及有关法规的变化。
4、使个人资产多样化。在组成个人资产的过程中要使固定资产、货币资产和金融资产这三者大体处于平衡状态。
5、使资产增值。一份资产应当根据其确定的目的来增值。投资期限上的错误会带来经济上的损失。比方说,如果在投资或存款未到期时提前取出资金,那肯定会有所损失。
6、使资产活起来。如果资产选择的是中长期投资,那就很难考虑这一点,只有短期投资方式才能达到这种目的。
7、一般来说,应当关心税制的执行和它的变化情况,这是管理好资产的一方面。
8、如果有必要改变你的积蓄方针,请不要犹豫。变化投资方向和注重投资安全可更好地应付各种形势。
9、不要忘了为退休做好准备。随着人的寿命的延长、就业危机等情况的出现,退休前最好用其他一些投资方式来弥补社会保障措施的不足。
10、最后,也是最重要的一条,就是要保护好家庭。在保险、夫妻理财制度等方面应有所考虑。对于子女或其他遗产继承者,要考虑好遗产的分配和转让问题。这方面的问题如果应付得好,将有利于维护家庭的和睦,并能享受很多的税收便利。
E. 公司购买理财产品,账务如何处理
根据现行规定,企业如果适用新会计准则,所述理财产品通过“交易性金融资产”核算,持有期间的利息通过“投资收益”科目核算;收回时,借记“银行存款”科目,贷记“交易性金融资产”科目即可。
如果企业仍适用原会计制度,所述理财产品通过“短期投资”科目核算,持有期间收到的利息,作为冲减投资成本处理。收回时,收到金额与账面价值以及未收到的已计入应收项目的股利、利息等后的余额,作为投资收益或损失,计入当期损益。
1、从公司帐户划出存款
借:其他货币资金--存出投资款
贷:银行存款
2、购买理财产品
借:短期投资
贷:其他货币资金--存出投资款
3、处置理财产品
借:其他货币资金--存出投资款
贷:短期投资
投资收益
4、收回投资款
借:银行存款
贷:其他贷币资金--存出投资款
(5)购买理财管理扩展阅读:
投资理财,投资理财是指投资者通过合理安排资金,运用诸如储蓄、银行理财产品、债券、基金、股票、期货、商品现货、外汇、房地产、保险、黄金、P2P、文化及艺术品等投资理财工具对个人、家庭和企事业单位资产进行管理和分配,达到保值增值的目的,从而加速资产的增长。
理财产品除了种类繁多,理财产品的合约设计复杂如天书,晦涩难懂的产品描述也让投资者“眼晕”,很多人基于对金融机构的信任和对高收益率的追求而签下合约,最终在投资受损时才如梦初醒。而“被银行客户经理误导”、“只报收益不说风险”、“将理财产品说成存款”等行为,更成为理财纠纷投诉的焦点。
另类理财产品多为不保本浮动收益产品,噱头大于实质,与其挂钩的产品价格走势比较独特,波动非常大,比如艺术品、酒类、普洱茶投资市场都出现过暴涨暴跌,因此风险也会大很多,风险承受能力不高的普通投资者最好不要轻易染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