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中国最富家族
最富家族,全国应该是李嘉诚。就大陆来说,应该是荣氏家族。但要考虑到对政府专的影响力属来说,非荣氏家族莫属。当年80年代初荣氏家族首次团聚,邓小平亲自接见。改革前,荣氏家族的幼子就开跑车上学。改革后,荣氏家族建议邓小平,于是创办了中国国际信托有限公司,更是当上了国家副主席。之后的荣氏家族控股的中信泰富更是如鱼得水。
Ⅱ 那些巨富资本家后面都是有政治家高官支持的吗。比如刘汉这个资本家,靠山周倒了,也倒了,所以那些官商
是的,天下乌鸦一般黑。是人的地方就会有三六九等。
真正的阶级平等,无论古今中外都是不可能实现的。
过去不会,现在不会,将来也不会。
中国不会,外国不会,整个人类社会都不会。
因为人性当中本身就是带着“贪婪”的基因的。
至于贪多少?不同的人,所在的位置不同,表现出来的程度就不同。
老话说“吃着碗里的瞅着锅里的”就是这个道理,人是不可能被满足的。
挣100万的人,会觉得要是再能挣1000万就好了,挣1000万的人,就会去想1亿。
当他拥有了1亿,10亿,100亿,这个时候,就已经不由他了。
比如一个人挣了100亿,这辈子打滚花也花不完了,他想急流勇退,不行!
为什么不行!?
因为他身边的人不允许。大哥,你100亿是挣了,但我这还想再挣点呢!
虽然车是你开,但你不能说停就停啊!你停了,这一车的人怎么办?
然后,所有人都会在这个漩涡里不得脱身。
要想解决这个问题,你除非说人变了,不然它就会一直存在,永远也解决不了!
刘汉这种算是富的了,但和比尔盖茨比呢?
比尔盖茨1000亿美元身家,他就是每天花100万美元,也得三个人穷其一生才花的完。
10万天,还不够挥霍的么?
可是又怎么样呢?他身家多少?捐了多少?用在和那些政客打交道花了多少?
按道理来讲,10亿他都已经可以不计较了。
可现实是,他为了避开了遗产税成立了一堆信托基金,把大部分财产都转到了这里。
他说自己捐了400亿,你听着感动不?这简直是宇宙第一大善人啊!
然而呢?他全捐到自己的信托基金里了……
左手倒右手,谁又能把他怎么样呢?
这种问题,瑞士倒是在尝试解决,那就是直接给公民发钱。
我让大家均富,这总可以了吧!?
表面上看,好像见效了,因为瑞士的犯罪率等罪案率确实下降了。
可……
可是家暴案件上升了……
所以人啊,就这样吧!
Ⅲ 请从多本书的记载和人的评价说一说姜维的文和武力
看姜维,往往会让我想起豫让,春秋侠烈之风的代表。豫让原是晋大夫智伯的门客,智伯被政敌赵襄子所杀,豫让吞炭纹身髡发漆面欲为智伯报仇,两次行刺赵襄子却都没成功。襄子问他:"子不尝事范、中行氏乎?智伯尽灭之,而子不为报仇,而反委质臣于智伯。智伯亦已死矣,而子独何以为之报仇之深也?"豫让慨然道:"我事范、中行氏,范、中行氏皆众人遇我,我故众人报之。至于智伯,国士遇我,我当国士报之。"在《史记·刺客列传》中司马迁安排了赵襄子为这个回答"喟然叹息而泣",到了他的《报任少卿书》他写了另外一句话,一句流传千古、气冲牛斗的话:"士为知己者死"。
这里不再仅仅是门客与主人、臣子与国君的关系。俞伯牙是瑶琴圣手,钟子期是一介樵夫,但只为了一声"高山流水"的赞叹,音乐大家为山野村夫砸了琴。无论是黄发还是垂髫,无论是位卑还是官盛,甚至哪怕你已过了奈何桥,在豫让心里,在司马迁心里,在一切配得上"士"这个称号的人的心里,"知己"二字永恒的重量让天地间的一切都显得黯然无光。
还有一种说法是"士为知己者用",这其中的区别并不大,用也好,死也罢,其背后都是同一股热血翻涌,真正的"士"不会在乎他是被用还是驱死,只要目的是为了"知己",他的选择就是九死不悔。
"士为知己者死",纵观姜维一生,正是这句话最忠实的注脚。
刘备白帝托孤时对阿斗说:"汝事丞相如父。"而事实上后主与诸葛亮之间却远无"相父"一词表面的亲近,可能是毕竟有着君臣的界限,也可能是个性不合,却不想,六年后,48岁的诸葛亮遇上了年方27岁的姜维,那年是建兴八年,是姜维乃至整个蜀汉的一个重大转折点。姜维以魏国降将的身份投效了诸葛亮,两人一见如故,既打消了姜维原先不得已而降蜀的勉强,也引发了诸葛亮对培养后备力量的心愿。《三国志》中记载:诸葛亮多次在给蒋琬、张裔等朝廷重臣的书信中称述姜维,这对品评人物向来谨慎,绝少美誉的诸葛亮之词的诸葛亮而言是极为罕见。罗贯中的《三国演义》更是把这种信重之情加以敷衍,让诸葛亮在处遇时便有"教授平生所学"的感慨;临终时又托付兵书,谆谆相嘱。元《三国志白话》则明点出"维拜武侯为父",以至使的明朝散文大家李贽批点姜维"又一孔明",称其为诸葛精神的传人。而直至诸葛亮在五丈原病逝,他的独子诸葛瞻也还只是个不经人事的8岁孩童,因此,可以说是这种情如父子的关系奠定了蜀汉军政两代领袖之间的信契。诸葛亮发现人才:把姜维从魏国边境的一个微末将领的地位提升为辅汉将军,当阳亭侯;培养人才:此后6年北伐中,任姜维为中护军,时有共商军中大事的采决;重用人才,把蜀汉三军的重担交付给羁旅中归降的姜维,而那年姜维也不过33岁。诸葛亮的识才、爱才、信才、用殴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