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请教专业理财师:家庭月收入5000-6000.月开支2000左右.
买一些人身保险,存一些钱。量入为出买一点基金定投。基金是专家帮你理财。基金的起始资金最低单笔是1000元,定投200元起投
买基金到银行或者基金公司都行。银行能代理很多基金公司的业务,具体开户找银行理财专柜办理。现在有些证券公司也有代理基金买卖的。在银行开通网上银行后网上购买一般收费上有优惠。
先做一下自我认识,是要高风险高收益还是稳健保本有收益。前一种买股票型基金,后一种买债券型或货币型基金。确定了基金种类后,选择基金可以根据基金业绩、基金经理、基金规模、基金投资方向偏好、基金收费标准等来选择。基金业绩网上都有排名。稳健一点的股票型基金可以选择指数型或者ETF. 定投最好选择后端付费,同样标的的指数基金就要选择管理费、托管费低的。恕不做具体推荐,鞋好不好穿只有脚知道。
一般而言,开放式基金的投资方式有两种,单笔投资和定期定额。所谓基金“定额定投”指的是投资者在每月固定的时间(如每月10日)以固定的金额(如1000元)投资到指定的开放式基金中,类似于银行的零存整取方式。 由于基金“定额定投”起点低、方式简单,所以它也被称为“小额投资计划”或“懒人理财”。
基金定期定额投资具有类似长期储蓄的特点,能积少成多,平摊投资成本,降低整体风险。它有自动逢低加码,逢高减码的功能,无论市场价格如何变化总能获得一个比较低的平均成本, 因此定期定额投资可抹平基金净值的高峰和低谷,消除市场的波动性。只要选择的基金有整体增长,投资人就会获得一个相对平均的收益,不必再为入市的择时问题而苦恼。
投资股票型基金做定投永远是机会,但有决心坚持到底才能见功效。
银行都是执行中国人民银行统一制定的利率,在哪家银行存款,利率都是一样的。 越长利息越高,提前终止减少利息。如果有可能要提前使用部分资金,又想要高利息,不妨分批分段存入:如每月存一笔定期一年的,一年后就每月有钱可取,利息是一年定期的比零存整取高。依此类推。可以考虑各银行理财产品,时间短,利率比银行同期利率要高,但多是五万起点,不能提前终止
⑵ 财富管理行业生死转折:上千理财师被抓 几十万人离职
从去年开始,整个财富管理行业深陷暴雷潮,P2P的暴雷,不过是其中的一朵小浪花。这是2004年财富管理行业诞生以来,遭遇的最大危机。在这波浪潮中,上千 理财 师被抓,近一半理财师离职,
从去年开始,整个财富管理行业深陷暴雷潮,P2P的暴雷,不过是其中的一朵小浪花。
这是2004年财富管理行镇握业诞生以来,遭遇的最大危机。
在这波浪潮中,上千理财师被抓,近一半的理财师离开行业。
动荡时期,“革新者”崛起。
行业开始化零为整,市面上出现了近3万家小理财工作室。
理财师开始出来单干,他们意识到,客户才是自己的“核心竞争力”。
行业陆铅的动荡,也意味着机会丛生……
01金童陨落
早在两月前,行业就传出消息,称钜派前创始人、钜登投资法定代表人胡天翔消失。
这位财富管理界大佬级人物的突然失联,让整个行业的恐慌达到了顶点。
知情人士向一本财经透露:“胡天翔是被警方带走调查的,目前关押在看守所,案件正处在取证阶段。”
“他被抓,不是因为理财产品,而是因为 催收 。”知情人士透露,钜登的业务板块中,除了理财投资,其实还有 贷款 产品。
“一个借款人借了几千块。催收的时候可能过激,导致对方报警。”知情人士透露。
胡天翔消失之后,整个公司基本停摆,工资也发不出来。
“员御悉庆工都解散了,去找新的工作。”钜登前员工黄季称,公司只留下了几位运营人员善后。
而胡天翔公司的一部分理财产品逾期兑付,一代财富管理的大佬,就此跌下神坛。
曾经的胡天翔,确实创造了很多奇迹。
他曾用五年时间,创立 上市公司 钜派,并让后者成为头部的第三方理财公司。
才三十多岁就有此业绩,胡天翔因此被业内誉为“财管金童”。
2017年8月,他被证实从钜派出走。
“资方越来越多,胡天翔的权力被稀释了,被迫离职。”黄季称,“而走的时候,胡天翔也带走了他的心腹”。
如此出走,胡天翔自然很不甘心。这也埋下了后期的隐患。
后来,胡天翔成立了钜登,并正式成为钜登的法定代表人和执行董事。
“他走了之后,钜派的高层就将公司出现的一些问题推给胡天翔。”黄季称,这一度让双方的关系剑拔弩张。
“他太想证明自己了。”黄季称,胡天翔大量招人,“钜登公司共有上千员工,而且给初期员工的底薪都高于业内大部分公司。”
他们的办公室,就在东三环的一个高级写字楼里,出入的都是西装革履的白领。
而各个省的分公司,都在当地最繁华区域的写字楼里。
终于重立门户的胡天翔,急于大展拳脚,一雪前耻。
开场如此拉风,却没有人会想到,危机正在步步逼近。
黄季隐隐感到了不安。
去年8月,胡天翔旗下其他公司的P2P产品“钜宝盆”开始出现兑付困难。
今年3月份,办公室的绿植鲜花,居然被撤走了,“办公室显得空空落落”。
紧接着,公司开始无法给全员发工资。
有业绩的员工可以拿到工资,没有业绩的员工,底薪开始被拖欠。
动荡开始了,每周都会有几个人离职。
业务也越来越不好做,行业“暴雷”的消息越来越多,客户投资很谨慎。
6月底,上千员工的公司,只剩下几十人。
“钜登东三环的办公司被退掉,北京的两个办公点也被合并了。”黄季称。
到7月,胡天翔“失联”的消息传了出来。
曾经创造了财富管理圈神话的“金童”,就此陨落。
02牢狱之灾
钜登集团的陨落,只是整个财富管理行业崩塌中的小插曲。
自2018年起,财富公司就开始出现大规模裁员和倒闭。
去年一年,旌逸、善林、中融民信等百亿级别的财富公司接连暴雷。
外界所谓的“京城四大线下理财公司”中,有媒体称,冠群、信和已被立案,银谷、恒昌也被行业质疑已久。
2018年冬季,媒体曝出 宜信 地震式裁员,约上万人被砍掉,占员工总数的三分之一。
今年,问题更是加剧。
3月,“中国版黑石”中信资本34亿私募产品深陷兑付危机。
4月,媒体曝出恒天财富“岁兰千里资管计划”延期兑付。
7月初,诺亚旗下歌斐资产踩雷34亿元。
7月中旬,先锋系旗下“网信理财”产品逾期,涉及资金120亿元。
仅仅7月一个月内,就新增38家“暴雷”机构、5个“暴雷”产品。
“这是2004年成立以来,第三方财富管理行业遭遇的最大一次打击。”一家财富管理公司的创始人柳甘称。
在这次暴雷潮中,大量理财师和金融精英被抓。
“而且越精英、越专业的理财师,越被抓。”柳甘称。
这是因为,越厉害的理财师,卖的理财产品越多,涉案金额越高。
多位行业从业者预估,起码有上千理财师和从业者被带走调查。
理财师张宁禹亲眼看到了他的同行、朋友被抓走。
他的一位多年好友经手暴雷产品,虽赚了200万,却被判了7年。
他的另一位朋友已转行一年多,却突然被警方带走。
这是因为他三年前卖的一款产品逾期了,“警方要求他退回当时的50万提成佣金,否则就要坐牢”。
柳甘原来有一个财管圈子,里面都是财富管理公司的高管。
他们每个月都会聚一次,以前到场的有十几人,现在只有几个人。
“其他人,抓的抓,逃的逃。”行业凋零至此,柳甘经常唏嘘。
他们是离钱最近的人,可以轻易聚拢财富;他们也是离牢狱最近的人,稍有不慎就跌落深渊。
“刀尖上跳舞。”柳甘如此总结自己的职业。
很多人选择了离开。
整个理财师行业一半以上的理财师,仓皇退出。整个理财师行业有上百万从业者,这意味着,几十万的从业人员流走。
他们要么重新回到信托或者银行的私行部门,要么完全离开行业。
经历着生死洗礼的财富管理行业,正在发生巨大的蜕变。
而这个蜕变的过程,充满割去腐肉的痛苦,却也蕴含着萌芽新生的机会……
03化零为整
对比国外这个行业上百年的发展历程,中国的财富管理行业才刚刚起步十几年。
在过去,中国的财富管理市场,从一出生就是一个“畸形儿”。
理财师就职在一家财富管理公司,并和公司形成一个利益共同体。
公司给他们派发理财产品,分佣金。
理财师通常不会管理财产品好不好,只看佣金高不高——这就导致他们经常会为了高佣金而忽悠客户,站到客户的对立面。
而他们的学历通常也不高,“一大半的从业者都只是专科生”,张宁禹称。
而在美国,情况完全不一样。
在美国,理财师和律师一样,是一个专业而高端的职业,需要考取相关的准业资格证。
这些执业理财师们,和客户才是利益共同体。
他们不从理财公司分佣金,而是帮客户打理资产,赚得越多,分的佣金越高。
这样一来,他们就会完全从客户角度考虑问题,保护客户利益。
一个金融体系能走多远、有多健康,一个重要的指标,就是它是否能保护投资者的利益。
投资者被保护,就不会被轻易收割,金融机构也不会获取暴利,平衡从而形成,体系得以长久运转。
而在中国,理财师这个中介群体和财富管理公司捆绑,形成了一个畸形的生态,恶性循环。
这样的金融体系,必然无法长久。
“这次的暴雷和崩塌,几乎是行业不得不经历的。”柳甘直言不讳。
崩塌,也意味着新生。
张宁禹发现,自己的客户流失了70%到80%。
曾经对他信任备至的客户,现在要么破口大骂,要么不再搭理。
整个理财师群体,突然陷入了反思。
在过去,他们都信任公司,对公司的品牌极度崇拜,“觉得公司推出的产品都是好的,公司的背景无比雄厚”。
但张宁禹发现,牛吹得多的公司,如今都暴雷了。
“我无条件相信公司,拼命做业绩,为什么落得如此下场?”张宁禹也开始反思。
他们不再信任公司和品牌。他们发现,自己的核心竞争力,其实是“客户”。
“他们意识到,从这一刻开始,行业逐步将从卖方财富管理为主,变成由买方财富管理为主。”NewBanker创始人李清昊称。
在过去,拥有资产的财富管理公司是主导,而如今,购买理财产品的客户,才是核心。
正是因为意识到这一点,大量的理财师离开公司,开始出来单干。
三五个人,就能组成一个小理财工作室,开始卖产品。
“他们不会再忽悠客户,会完全从客户的角度去考虑问题。”李清昊也注意到,整个财富管理行业正在“化零为整”,零散、碎片化的小团队开始批量出现。
他们的数据显示,最近,市场上出现了近3万家的“小三方”,它们正在成为行业最重要的玩家。
理财师们也开始学习专业的金融知识,提高自己的专业度。
这个趋势的出现,意味着理财师开始往客户倾斜,这是行业走向良性循环的信号。
整个财富管理行业都在“浴火重生”。
“这个行业太年轻了,必然要走过这个阶段。”美信联邦联合创始人刁盛鑫表示,他在创业之初就曾预测过,行业将面临暴雷的风险。
但他也意识到,危机之后,行业将机会丛生。
值得注意的是,一批与财富管理相关的金融科技公司最近融资消息频频。
在整个金融科技行业万马齐喑之时,它们就如逆势而动的黑马,杀气腾腾,势不可挡。
这其中,有做理财师培训的,有做提高理财师效率工具的,还有专门从理财机构打包资产,再来分销给“小三方”的。
它们被称为理财师的“滴滴平台”,融资总额高达十多亿。
这里甚至还出现了给高净值用户做财富教育的意见领袖,且一次性融资2亿元。
早有专业机构评估过,中国高净值人群拥有61万亿的市场。
在这个巨大的市场变革时,到底蕴含着哪些机会?哪些平台最终可以跑出来?
*文中部分受访者为化名。
⑶ 理财师真的都月入百万吗
我觉得这个肯定不是真实的。
当然,理财规划师是个很好的职业,在中国也是刚刚开始起步,也是一个很不错的职业,如果你说都月入百万,那肯定是不真实的。
一、什么是理财规划师
理财规划师是利用科学的方法为客户提供全方位的财务解决方案,为客户提升财务管理水平,通过理财,提升客户生活水平。
二、理财规划师需要什么技能
作为一名理财规划师,需要综合管理技能,首先,要有良好的职业操守,因为你这是帮别人理财,如果素质不过硬的话,谁也不敢让你去做理财师,其次要有丰富的金融、投资、经济、财务及法律方面的知识,也就是说在理财方面,你必须是个全才,在投资方面你要非常专业,不然别人也不会交给你来理财呀。最后理财规划师要独立客观,不能给客户带有偏见或者私心杂念的推荐,公平公正才能更长久。
三、理财规划师在中国发展前景如何
应该说理财规划师在中国还是一个朝阳产业,而且,需要大家的理念能接受, 据了解,美国理财规划师的平均年收入是11万美元,香港理财规划师最高收入达200多万港元,国家理财规划专家委员会秘书长刘彦斌认为,国内理财规划师的年薪“应该在10万到100万元人民币之间”。参考中国的宏观经济形势,不难预见理财规划师将成为继律师、注册会计师后,国内又一个具有广阔发展前景的金领职业。
当然,这也需要不断的发展,人们的接受也需要一个过程,相信,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理财意识的加强,中国的理财规划师前景会越来越好。
所以,你说的都月入百万还是不太可能的,但是如果你想往这个方面发展,我觉得还是不错的,祝你成功,加油!
⑷ 国际金融理财师,能否具体阐述一下这个职业
有两年以上的金融行业工作经验,学历本科
根据中国金融理财标准委员会与国际金内融理财标准委员会的框容架协议,目前,中国金融理财标准委员会只进行金融理财师®(AFP®)的资格认证,2006年起,将进行国际金融理财师(CFP)的资格认证。
按照中国金融理财标准委员会的规定,无论AFP还是CFP,都必须在达到其制定的教育(Ecation)、考试(Examination)、从业经验(Experience)和职业道德(Ethics)标准(以下简称为“4E”标准)后,方可取得相关的资格认证。
好,看全球的经济,在美国几乎每个家庭都有自己的一个理财师,但是在我们国家就很少.会真正理财的人不多.所以还是不错的一个专业
金融系是专业性最强的一个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