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女子买理财血本无归,还被抓起来要坐牢,啊,怎么回事
您好!杭州的廖阿姨今年刚六十出头,平日里闲来无事,手头又比较宽裕,一直想着找一个回报率高一点的项目做做投资。
2015年9月初的一天,廖阿姨的小姐妹王某告诉她一种名为“万达复利”的理财产品,声称这种理财产品的“收益率”高达40%。
在廖阿姨将信将疑之际,王某请来了她自己的介绍人蔡某,让她给廖阿姨讲解这种能“赚大钱”的产品。
据蔡某讲解,这份理财产品需要投资人先花费一万元购买数量为一万的“万达币”获取资格,之后就能每天定期收到利息。
除此之外,廖阿姨如果能推荐别人购买该产品就可以获得推荐奖,甚至被推荐人再次推荐其他人购买时,廖阿姨也能获得“见点奖”等动态收入。
另外,当直接推荐的人数达到9人时,就能够成立报单中心,在报单中心报单的人也能为廖阿姨带来奖励。
听了这些“美好蓝图”的廖阿姨心动了。
小心谨慎的廖阿姨先投入1万元购买一单进行尝试,之后,果然每天都能收到该理财产品打入她账户内的利息,这让她一下子卸去了防备。
没过几天,她除了自己继续投资之外,还推荐其他亲朋好友参加,为了能够获得更多推荐奖励,廖阿姨还自己出资,为自己的老公、女儿、弟弟购买了该理财产品并放在自己名下。这样一来,推荐人数很快达到了9人,于是,廖阿姨成立了报单中心开始为他人报单赚取奖励。
不知不觉,廖阿姨的直接或者间接推荐客户人数已超过50人,总投入70多万元,投资项目做的也是红红火火。
但到了2015年的12月底,利息突然就停发了。不知缘由的廖阿姨赶紧找到蔡某询问,蔡某一开始推说是廖阿姨操作不当,后来干脆说她也支付不出,在廖阿姨多次催讨之后也只退还了一部分钱款。
廖阿姨把自己赚的6万元钱和上家退还的7万多元都拿去还钱,后来还借钱还别人,但是仍然不够填窟窿。
眼看血本无归,加之无法应对投资人的不断催讨,2016年1月19日,廖阿姨和一些投资人一起向公安机关报了案。
一段时间之后,公安机关告知廖阿姨,她从事的是传销活动,同时,因她涉嫌组织、领导传销活动罪,要对她进行传唤审查。
廖阿姨这下可真是慌了神,自己明明因为传销遭受了巨大的损失,怎么还成了组织、领导传销活动罪的犯罪嫌疑人?
这就要从传销组织的特征说起了。传销组织必须通过不断的发展下线,收取下线的入门费,会员费等费用维持组织的生存,并达到不断骗取钱财的目的。
廖阿姨虽然在加入的时候,是因为误信传销组织的宣传,但当她为了赚取"拉人头"的各种奖金而积极发展下线,成立报单中心为他人报单,并且以直接或者间接发展人员数量作为返利依据,引诱参加者继续发展他人参加时,她的性质就发生了变化,从被害者转化成,为传销组织生存和壮大发挥重要作用的参与者。
由于廖阿姨等人的报案,其背后的大型传销组织被曝光。而直至案发,廖阿姨直接或间接发展的人数共计50余人,层级达到三层以上,涉案金额70余万元,按照刑法及相关的法律法规的规定,已经符合组织、领导传销活动罪的构成。
最近,临安市人民法院公开开庭审理了廖某组织、领导传销活动罪案。
庭审中,公诉人问廖阿姨:“这个没有任何实际产品的项目却有这么高的回报率,有没有想过钱从哪里来?”
廖阿姨满脸后悔:“一开始也不相信的,但后来听他们讲什么互联网金融,有高收益……主要是被高额的回报蒙蔽了理智。触犯了法律,我现在十分后悔。”
最终,法院以组织、领导传销活动罪,判处廖阿姨有期徒刑一年,缓刑一年六个月,并处罚金人民币1万元。
与此同时,廖阿姨的上家王某、蔡某等人组织、领导传销活动一案,也正在审理中。
(资料来源:钱江晚报)
㈡ 为什么要买理财型保险
今天又有一个朋友找到我,咨询关于理财型保险的问题。她说自己买了一款理财型的保险,是以前自己什么都不懂,然后听朋友推荐购买的。现在马上准备生第二的个宝宝,觉得压力大了,而且总感觉这份理财保险不划算,想把这份保险给退掉。于是她开始在网上查找相关的内容,碰巧看到我的公众号。然后就来咨询我,看看这份保单到底怎么样?
对于这样的情况,其实真的是很纠结的。因为两种选择都很为难,如果选择退保,那么肯定是有本金的损失的。交了1万多块钱,(她选择的是十年交费,一年交费几千块钱)如果退保,只能退回来几千块钱,要亏损好几千。但是,如果是继续交费下去,还会占用好几万的资金。关键是她们这几年,需要用钱的地方比较多,资金压力也很大。(而且据她自己说,她还没有配置保障型的产品。)
很明显,从家庭理财的角度来说,这位朋友是不适合购买理财型的保险。目前她们家经济压力比较大,对资金的流动性要求比较高。这样的理财型保险,收益不高,还占用了大量的资金。
从配置保险的角度来说,这位朋友配置保险的顺序出错了。买保险要先买保障,配置好了保障型的保险,再有多于的钱,才考虑理财型的保险。而不是盲目的,先买理财型的保险。
至于我到底给了这位朋友什么建议,我就不再这里说了。因为,具体的选择需要结合她的更多情况来确定。下面我们就来说说,这样的理财型保险到底怎样么样?(因为据这位朋友给我说,她身边还有很多人都买了这样的产品。)
直接说说我的观点吧:首先,我排斥这样的理财型的保险产品。因为每一种产品,都有自己的客户群体。像这样的理财型保险产品,适合那些已经拥有足够的保障型保险,且家庭比较富裕,想要做财富传承和财富保值的朋友。
但是,其他的朋友,我都不建议购买这类的理财型的保险。最主要的原因就是:这类理财型保险的收益太低了!到这里,相信有保险从业的朋友,要准备攻击我了:你看看,不懂保险了吧!保险怎么能看收益率呢?你算得出来风险吗?能算出风险还买什么保险呢?拜托!理财型保险基本上是没有保障的,而且既然我们不是想要去做财富传承和保值,我们是理财,那就要考虑产品的收益性。所以,我们买理财型保险,为什么不算收益呢?
下面,我们以某产品为例:男,30岁,买1.5万的保额,三年交费,每年是103488元,一共交费310464元。然后,第五年和第六年,每年领取51744元。然后到65岁前,每年领取3000元。后面还有领取,我们先不考虑后面的领取,我们先来算算这前30多年的收益率。
第五年和第六年,领回了我们所交的一年的保费,那么相当于我们还交了206976元,每年有3000的利息,相当于1.5%不到的年化收益率。(当然,我的这个算法其实是不精确的,只是为了方便大家理解,我才这样给大家分析计算的。)
所以这样的产品,不但收益低,还占用了我们大量的资金,我是不建议大多数朋友购买的!买保险,还是应该侧重保障,要理财我们可以做其他的投资,比如基金,网贷,股票都是可以的。
㈢ 我们为什么要理财
我们为什么要理财?首先,我们来说下“什么是理财”,理财( Financial management)是指对财务(财产和债务)进行管理,以实现财产的保值、增值及债务的减少为目的。理财分为公司理财、第三方理财(机构理财)、家庭理财、个人投资(理财)等。
(1)、公司理财。公司理财主要是根据资金的运动规律,对公司生产经营活动中资金的筹集、使用和分配,进行预测、决策、计划、控制、核算和分析,提高资金运用效果,实现资本保值增值的管理工作。公司理财的一般步骤:
a、科学的投资决策。确定最佳投资方向和流量,以期获得最佳的投资效益——筹资决策的基础。
b、科学的筹资决策。合理选择筹资方式、规模和结构,对比分析预期筹资效益与筹资成本,以期最优化企业的资本结构,又提高企业的盈利水平。
c、科学的收益分配决策,正确确定企业利润留存与分配的比例和合理的股利政策。
曾经有位伟人说过,“时间就是财富”,合理使用时间,其实也是一种理财。 鲁迅说:“我把别人喝咖啡的时间都用来写作。”,奥斯特洛夫斯基借保尔的说:“当我们回首往事,不因虚度年华而懊悔。”,著名数学家华罗庚则说:“凡是较为有成就的科学工作者,毫无例外都是利用时间的能手,也都是决心在大量时间中投入大量劳动的人。”,网络知道的我说“理好时间财,实现人生梦!”。所以说,人人共有的时间,如果你珍惜它,它就是财富,你忽略它,它便一钱不值,你就一事无成。一个人之所以会成功,就因为他在24小时当中跟我们做了不一样的事情(会理“时间”财)。如果我们想要成功,就必须把时间管理做得更好,必须提升做事的效率。时间管理是一门缜密严谨的科学,它的目的是让我们实现快乐而现实的成功人生。理好“时间财”不是让我们去应付时间,而是让我们去亲近时间,热爱时间。时间是人生存在的资本。对于抢占阵地的战士来说,时间就是生命;对于精明能干的商家来说,时间就是金钱;对于辛勤劳作的农民来说,时间就是财富;对于运筹帷幄的军师来说,时间就是胜利。
对于正在看问题的您来说,“理好时间财”就是做一个“抢占阵地的战士、精明能干的商家、辛勤劳作的农民、运筹帷幄的军师”!
㈣ 求助,因为贷款要被强制买理财了,求达人帮选
若通过银行办理抄贷款,不会让您购买理财。
2012年2月9日,中国银监会下发了《关于整治银行业金融机构不规范经营的通知》(银监发〔2012〕3号)中有相关说明,通知主要纠正部分银行业金融机构发放贷款时附加不合理条件和收费管理不规范等问题。
㈤ 买理财产品有风险吗
一般情况下,目前基本上产品都是有风险的,除非合同文本协议上注明是保本产品,内没有注明的都容是有本金损失的风险,具体风险程度要视产品的投资标的范围,投资需谨慎。
购买理财产品前,建议您阅读合同,留意投资标的范围,风险介绍等。
㈥ 女子买理财被骗血本无归还要坐牢是怎么回事
杭州的廖阿姨今年刚六十出头,平日里闲来无事,手头又比较宽裕,一直想着找一个回报率高一点的项目做做投资。2015年9月初的一天,廖阿姨的小姐妹王某告诉她一种名为“万达复利”的理财产品,声称这种理财产品的“收益率”高达40%。在廖阿姨将信将疑之际,王某请来了她自己的介绍人蔡某,让她给廖阿姨讲解这种能“赚大钱”的产品。据蔡某讲解,这份理财产品需要投资人先花费一万元购买数量为一万的“万达币”获取资格,之后就能每天定期收到利息。
廖阿姨虽然在加入的时候,是因为误信传销组织的宣传,但当她为了赚取"拉人头"的各种奖金而积极发展下线,成立报单中心为他人报单,并且以直接或者间接发展人员数量作为返利依据,引诱参加者继续发展他人参加时,她的性质就发生了变化,从被害者转化成,为传销组织生存和壮大发挥重要作用的参与者。
由于廖阿姨等人的报案,其背后的大型传销组织被曝光。而直至案发,廖阿姨直接或间接发展的人数共计50余人,层级达到三层以上,涉案金额70余万元,按照刑法及相关的法律法规的规定,已经符合组织、领导传销活动罪的构成。
㈦ 买银行理财产品要注意些什么
偷梁换柱
一般来说,不管是银行自己发行的理财,还是代销别家的理财,盈亏上虽然不但打包票,但基本的风险控制都是有的,至少对得起“正规”两个字。但如果有人利用客户对银行的信任,勾结网点工作人员,通过高额佣金返现的手段,让他们推荐自己产品冒充银行理财卖给不知情的老百姓,也就是所谓的“飞单”。
飞单,并不是必然会亏损,但是,你本来想去买银行理财,却被忽悠买了完全不属于银行,甚至跟这家银行完全没关系的产品。结果承担自己根本不知道的风险,有可能完全不适合自己,甚至是承担不了的风险。这才是飞单最可怕,最可恨的地方。
预防飞单,最简单的方法,就是仔细阅读理财说明书,看清楚管理人和发售方,不要什么都看就签字,不要盲目相信银行里的东西都是银行的。如果实在弄不懂,嫌麻烦,那么不妨通过网上银行或手机银行APP的方式,线上购买银行理财,因为线上产品,至少需要经过运营渠道和终端营销两道审核;反而比用户自己去网点购买更安全一些,减少了被骗的风险和可能性。
当然最保险的,还是去中国理财网查询一下,你要买的这个理财产品的登记编号。一般正规银行理财都是C开头,对个人客户的话是14位,私行或同业是15;这个登记编号就像人的身份证号一样,是真是假一查便知。
2、上屋抽梯
有些银行理财,明面写的预期收益很高,但实际暗含了很多限制条款;这个预期收益,实际必须满足一系列苛刻的条件才有可能达到。标明的高收益,是理论最高收益,只是为了先把客户吸引进来,一旦客户稀里糊涂的买了这份理财,那么不好意思,封闭期内,是无法单边终止合同的,就只能等到理财到期这笔资金才能回到客户手中了。
理财产品,风险和收益肯定是对等的。一款产品,如果既能提供本金保障,同时又有高收益,那么肯定是哪来不对。承担风险不可怕,像这种云里雾里,自己都不知道自己承担了啥风险的,就比较恐怖了。
购买银行理财一定要看清条款,分析各档收益实际能够达成条件的可能性,不要一厢情愿地认为标注的最高收益就肯定能达到,很多时候,那就像天上的一轮明月,看得清清楚楚,仿佛触手可及,实际上,那就是个景而已。
3、浑水摸鱼
理财产品的协议合同,大多是又细致又冗长,一般投资者很难有耐心,从头到期仔细研读,所以这里的小坑就更多了。
有募集期超长的,而募集期不能算在理财收益期间,只能得活期利息,基本可以算无收益。有业绩报酬费超高的,比如收益超过预期收益的部分,大头都会被银行以业绩报酬费的形势收走,这也变相鼓励了有些银行可能会片面追求高收益,拿用户的资金做激进投资。
还有所有费用都要从预期收益里扣除的,比如实际到手的收益率,是宣传时的预期收益减去销售费、管理费、托管费等等一系列费用后剩余的部分,当然也就,没剩多少了。
综上,这些陷阱,归根结底,还是利用民众的心理贪念和知识盲点,用高收益做诱饵,或谋取佣金,或诈取本金,无非一个“利”字。平时多学习,遇事多留心,不贪不急,稳中求胜,才能避开陷阱,到达投资升值的目的。
㈧ 买理财是什么意思需要资金多少风险大吗
呵呵,又见到了原来了,我就继续简称他为原来。那我是否可以理解成,燕麦也是麦子的一种,事实上,燕麦不是麦子,你作为TOP5,其实有些话说的多余。从投资理财的角度上讲,理财是什么,你却给别人回答成理财是种很宽泛的说法,真好笑,楼主兄弟我告诉您什么是理财。我来回答您的问题。第1,理财,银行里都有,不一样的,每过1-2个星期都会有的,但是好的理财比较少,如果有14天,或者21天的,或者1个月的,年收益率在4%以上的,你都可以去买。第2,理财都是5万起或者10万起的噢。最低是5万,有的是10万。第3,理财没风险,绝对是保本的,到期有收益的。我现在还买着。您有任何问题再继续追问我好了,那位原来先生,真的是冠冕堂皇,与其说理财是实现财务自由,您倒不如说理财是为了理顺财产多好哈哈。
㈨ 关于购买理财
购买理财要慎重考虑,不要盲目的去买,容易上当受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