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可供出售金融资产—利息调整 借贷方分别表示什么意思谢谢。
借方为可供出售金融资产—公允价值变动;贷方为其他综合收益。
期末公允价值高回于此时的账答面价值时,借方为可供出售金融资产—公允价值变动;贷方为其他综合收益。期末公允价值低于此时的账面价值时,反之即可。如果是债券投资,期末公允价值高于摊余成本时,借方为可供出售金融资产—公允价值变动;贷方为其他综合收益。如果是低于则反之。
公允价值的调整不影响每期利息收益的计算,每期利息收益始终用期初摊余成本乘以当初的内含报酬率来测算。
(1)可供出售金融资产利息调整扩展阅读:
可供出售金融资产要求规定:
1、企业取得可供出售金融资产支付的价款中包含的已到付息期但尚未领取的债券利息或已宣告但尚未发放的现金股利,应单独确认为应收项目。
2、可供出售金融资产持有期间取得的利息或现金股利,应当计入投资收益。资产负债表日,可供出售金融资产应当以公允价值计量,且公允价值变动计入其他综合收益。
3、可供出售金融资产发生的减值损失,应计入当期损益;如果可供出售金融资产是外币货币性金融资产,则其形成的汇兑差额也应计入当期损益
⑵ 发生哪些变化的时候会用到“可供出售金融资产—利息调整
购入债权时复,如不发生重大影响制,企业将其指定为可供出售金融资产时,该债权会计处理会使用到可供出售金融资产-利息调整科目。
因为债权涉及到实际利率和票面利率,核算时会发生差额,还有就是在购入时债券交易费用计入该科目
⑶ 可供出售金融资产--债券的利息调整是怎么计算的
面值和实际支付的差额就在利息调整,应为交易费用也要计入可供出售金融资产。
⑷ 可供出售金融资产-利息调整属于什么类型账户 它的借贷方分别代表什么含义
就是资产类账户,只是二级明细是利息调整。借方代表资产增加,贷方表示资产减少。
⑸ 可供出售金融资产,为什么在计算它的公允价值变动的时候,要【加上利息调整的数呢
因为公允价值与账面价值比较,利息调整是持有至到期投资的明细也就是其专账面价值的一部分,属因此这里是需要加上。
供出售金融资产(债券)公允价值变动后实际利息按如下方法计算:
1、当公允价值变动时,不需要调整摊余成本,还是按没有发生公允价值变动时该怎么计算投资收益就怎么算;
2、当发生减值时,是以减值后的价值也可以说是摊余成本*原实际利率计算投资收益。这样产生的利息调整是因为按面值计算的应收利息和按减值后的价值*原实际利率计算投资收益的差,该利息调整在后期处置该项投资时一并转出。
⑹ 可供出售金融资产一道题,求利息调整金额。80是怎么来的
分录你已经知道了 利息调整金额=2230-2000-80=150 2000是面值 80是应收而未收的利息 不计入利息调整内 应作为应收项目(应收利息) 而支付的交易费用 应计入利息调整 面值是容不能动的 但是支付的交易费用直接构成购买该项可供出售金融资产的代价 应计入可供的成本 所以算在 利息调整内。
⑺ 可供出售金融金融资产减值后,计提利息时如何理解"利息调整"的用意
每次计提利息的时候,可供出售金融资产这个科目的账面价值就会减少???
ABC购入债券是一项投资,站在ABC角度,计提利息的时候相当于这项投资的账面价值增加,收到应收利息的时候相当于这项投资的账面价值减少。所以当应收利息是30000(默认收到了),投资收益是24000,账面价值实际减少了6000。不是每次计提利息可供账面价值就减少。如果当初购入时候,利息调整在贷方(比如你花100购入面值120债券,做贷记利息调整,相当少钱买多),后面投资收益和应收利息的差额也就是利息摊销额,会在借方。摊余成本不要死记硬背,了解其实际处理意义的原因,会更好的进行做题。
⑻ 可供出售金融资产-利息调整账户借贷方表示什么意思
账面价来值与按现值折现后的源现金流入的差额,以及以后每期的这个差额的摊销
都是在利息调整这个科目
“可供出售金融资产”属于资产类会计科目,其总分类账户,下设四个二级科目:成本、应计利息、利息调整和公允价值变动。
可供出售金融资产如为债券的,到了资产负债表日则要核算其利息,分期付息的应该按票面利率计算的利息进入到“应收利息”中,如一次还本付息债券按票面利率计算的利息计入“可供出售金融资产——应计利息”。其会计核算分录为:
借:应收利息(分期付息债券按票面利率计算的利息)
可供出售金融资产——应计利息(到期时一次还本付息债券按票面利率计算的利息)
贷:投资收益(可供出售债券的摊余成本和实际利率计算确定的利息收入)
可供出售金融资产——利息调整(差额,也可能在借方)
⑼ 可供出售金融资产的利息调整科目是怎么算的
账面价值与按现值折现后的现金流入的差额,以及以后每期的这个差额的摊销 都是在利息调整这个科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