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北京今目标科技有限公司怎么样
简介:今目标成立于2005年,是中国企业互联网行业的领军企业。通过今目标独特的技术,连接一切与工作相关的人,事,工具,企业。独特的免费商业模式,推动今目标快速成为国内最大的互联网工作平台,目前超过150万家企业用户。2015年5月,B轮获老虎环球基金6000万美金投资,创造了中国企业互联网行业的融资纪录。今目标产品有四大特点:工具集合:今目标提供30多款应用,覆盖企业日常工作需求。统一数据:今目标可以保留企业所有数据,维护企业资产安全。企业互联:企业之间通过今目标,可以实现跨企业协作。开放平台:借助今目标开放平台,可以满足企业专业化、个性化需求。今目标众多应用,连接企业的人和事;今目标智能硬件,连接企业和设备;今目标开放平台,连接企业和工具;今目标企业圈,连接企业和企业。为工作,连接一切。今目标,新一代互联网工作平台。
大事记2015
2015年05月:今目标完成B轮融资,再获老虎环球基金投资6000万美金
2015年04月:北京亿企通信息技术有限公司正式更名为北京今目标信息技术有限公司2014
2014年12月:今目标企业工作平台注册企业达到100万家
2014年05月:今目标完成A轮融资,老虎环球基金领投千万美金
2014年04月:今目标企业工作平台注册用户突破70万家;iPad 版发布
2014年03月:今目标成都研发中心成立2013
2013年12月:中国电子信息产业发展研究院主办“2013中国信息产业经济年会”(ITEC)推选为“年度高成长企业”
2013年07月:今目标厦门研发中心成立
2013年06月:今目标 for Mac 客户端首次发布
2013年01月:今目标 for Windows Phone V1.0.0发布上线 版发布2012
2012年12月:2012中国软件大会,今目标CEO文荣被推选为“2012年度十大风云人物”
2012年11月:第五届中国CIO年会,今目标斩获2012年度优秀产品大奖
2012年07月:ITbrand OA品牌排行 今目标连续多期蝉联榜单第一位
2012年05月:第16届中国国际软件博览会今目标获“2012协同管理软件用户首选品牌”2011
2011年11月:今目标荣获“移动商业模式创新奖”
2011年05月:今目标 for iPhone V1.0.0发布上线2010
2010年10月:今目标实行永久免费,“主线”功能上线
2010年09月:今目标 for Android V1.0.0发布上线
2010年02月:《哈佛商业评论》授予“管理行动奖”
2010年01月:今目标软件获“中国软件产业25年金软件”中小企业管理软件奖2009
2009年12月:今目标荣膺“SaaS精英厂商”,CEO文荣被评为“2009信息化年度贡献人物”
2009年09月:今目标移动端 Windows Mobile 版发布2008
2008年10月:今目标荣誉“值得信赖的SaaS管理软件品牌”2007
2007年09月:注册企业超过50002006
2006年08月:今目标正式上线2005
2005年12月:北京亿企通信息技术有限公司正式成立
法定代表人:文荣
成立日期:2014-01-28
注册资本:4450万美元
所属地区:北京市
统一社会信用代码:91110108089622294X
经营状态:开业
所属行业:科学研究和技术服务业
公司类型:有限责任公司(台港澳法人独资)
人员规模:100-499人
企业地址:北京市海淀区蓝靛厂金源时代购物中心B区2#B座9层901-1室
经营范围:计算机软硬件、通信技术、网络技术开发,技术推广、技术服务,计算机维修,投资咨询,教育咨询,商务信息咨询,企业管理咨询;组织文化艺术交流活动(演出中介除外),批发电子产品、通讯设备、计算机、软件及辅助设备。(依法须经批准的项目,经相关部门批准后依批准的内容开展经营活动。)
② 为什么很多企业做信息化失败
教育信息化:一是把提高信息素养纳入教育目标,培养适应信息社会的人才;二是把信息技术手段有效应用于教学与科研,注重教育信息资源的开发和利用。
教育信息化:企业各自扮演角色?
“政府主导、企业参与、学校应用、服务驱动。”
教育与资本结合的热潮正在来袭。从2010年至今,“教育信息化十年”已走过7个年头,回顾反思,走过不少弯路,也有过收获。有的企业迎合政策,大力推广,寻求合作,成功上市。更多的企业苦于没有稳定的商业模式和可靠的进校渠道,在大浪下淹没。
今年,教育信息化市场规模超3000亿。第72届全国教育装备展规模更甚以往,创下参展厂商,参观人员的新高。在这越愈成熟的市场,无数企业、公司挤着头皮趋之若鹜,一边想着如何瓜分这块巨大蛋糕,一边想尽办法扩而充之。一方面是企业资本故事的需要,另一方面也是寄希望于借助政策导向和目前市场既定优势奠定大一统的格局。
不可否认,抛开盈利的目的不谈,企业对于教育信息化的发展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从我个人的角度,有必要给大家介绍企业在教育信息化发展中各自扮演的角色。
1运营商(基础建设)
这个就不用我多说,三大运营商垄断整个校园宽带,并以此为基础,逐步部署班班通硬件设备,从而在入口上限制其它产品的进入。再加上每一个区县、镇中心,都有校园中心分部,如此盘大的结构体系,完全可以支撑起任何一个中心校以上,甚至是农村教学点。所以我们来看,运营商很少做教育部或者教育厅大的项目,最后只给学校引进了校讯通这个还算成功的案例,不过现在来看这种TO C的模式在投诉质疑下也是不行了。
好不容易跟着政策(三通两平台)和企业合作搞了一些项目。
例如:移动&和教育电信&翼校通联通&优教通
最后也都不了了之。
当然,运营商的优势也很明显(进校资源)。
所以,即使运营商对学校信息化建设只存在与基础模块上,依然有那么多企业跻身于他们的招标入围,其心可昭,无非也就是借着机会实现产品的本地化落地,打造样板,然后大力推动。
2集成商(服务建设)
诸如希沃、海康威视、奥威亚等传统硬件厂商,通过原有班班通、监控、录播等设备的部署,自身拥有较大的市场份额,充分服务大部分中心校以上的学校。有良好的市场基础和服务口碑。加上与企业的合作、并购、控股等方式,以硬件为载体,集成多家特色,形成创新产品生态圈,从而为教育局/学校提供专业教育信息化解决方案的能力。
这类的企业比较看重它的整合技术,一旦在集成对接的过程中有环节出错,很容易对产品使用和体验造成不良效果。
优点:形成教/学/管/评/测为一体的教育生态圈,实现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的无缝融合,为教师减负增效。
缺点:集成难度大,技术要求高,整合成本多。现阶段大部分企业的集成技术有待提高,多家产品整合在一起后,操作反而更为繁琐,不利于学校便捷使用。
3代理商(关系建立)
这一类的企业,我称之为本地代理商,又或者是渠道商。
其它行业推广:产品》渠道》价格》服务》
教育信息化产品推广过程:关系》产品》价格》服务
换言之,政企合作过程中,或多或少都有“原罪”滋生。这时候,产品/价格/服务不再是决定一个产品能否在市场扎根的核心要素,教育行业也不可避免。本地代理商,至少在当地成立五年以上,与教育局有着千丝万缕的关系(至于如何建立关系,涉及太多,我就不多作说明,可以参考远华集团、杜月笙,胡雪岩)。
我翻了大部分招标网上的公告,无独有偶,发现一个问题,当地大部分的教育局/学校项目,总是在那几个本地公司中来回换帜。所以,无论那些厂家是上市还是年营业几个亿,到了当地,还得跟这些只有十来个人的本地小公司合作。这就是特殊环境下衍生的代理和渠道。
也有人称”渠道为王“,大抵也差不多。
4厂商(标准建立)
之前我们讲过,任何一个厂家都在朝着行业风向标的路上马不停蹄,学校和老师的认知越来越变得不耐烦,他们很难记住超过两种以上的智慧课堂或者智慧校园的产品,十几家公司产品的宣传单页搁在那没人会全看完,只会选一两个,觉得好用就可以了。
我认为厂家才是教育信息化市场上最重要的一类,它们在制定标准的同时,也在创新好的、实用的应用供学校教师使用,就像滴滴(改变出行),美团(改变餐饮),淘宝(改变购物),当有一家企业能够改变教学方式、学习方式、管理方式的时候,它是成功的,它是有存在意义的,而且,让所有人在它营造的大环境内健康、快乐的常态化生长,这是一个企业无比的荣耀,具有跨时代的意义。
但是,绝大多数的产品都存在:同质化严重,政策导向性明显。
一方面,环境越热烈喧闹,越易催生办学者浮躁、浮华心态。另一方面厂家不做技术上的革新,热衷于对学校的过度包装,一所学校,成了办学者的名利场,那不仅是办学者的悲哀,更是社会的悲剧。这样的学校,可以出“名人”,可以出“典型案例”,启动大会的隆重,颁奖大会的热烈,直让人热血沸腾。它可以刺激人快速跑步进入教育家行列,也可以鼓舞人乘各种便捷的交通工具进入,进而造成教育家的速成,造成教育家队伍的庞大。不是吗?
但是,真正的教育信息化学校,真的需要这些吗?
天派也好,地派也罢,没有技术的企业就像没有灵魂的人一样。希望更多的厂商在建立标准的同时,也能低下头看一看一线教师的现状,切身实际从用户角度研发产品,从而减负增效,提高教学水平。
5 IT 巨头的多元化发展(四不像)
典型如通讯,阿里,等公司,互联网做的好好的,一个不经意就多元化到教育领域,它们有钱烧研发,有人做推广,也有策略玩PPP。也不知是重心不再还是强龙不压地头蛇,时隔多年,还是没有太多起色。
说他像运营商也可以,互联网巨头公司,最不缺的就是市场人员,还有腾讯把住微信端,连接学校微信号,也可以说的上是“运营商”。
说他像集成商也可以,互联网巨头公司,最不缺的就是技术人员,你说阿里的云计算、大数据中心,对接任何一家公司的产品,想来也是简单,这么看来也可以说的上是“集成商”。
说他像代理商也可以,互联网巨头公司,最不缺的就是政府关系,马总天天出入各国政府领导人的办公室,腾讯从深圳发家一路走来,抄袭ICQ也好,模仿MSN也罢,里面的潜规则,也都印证着不为人知的关系。这么来讲也可以说的上是“代理商”。
最后一个厂家就不用多说了,互联网领域,它们已然是风向标,微信/QQ,支付宝/淘宝也俨然经受住市场的考验,转型教育信息化行业是没有问题的。这么来看也可以称之为“厂商”。
可最终落了个四不像的尴尬地步,反正到现在什么也做不起来。
③ 刚开始创业要注意什么问题
刚开始创业,需要考虑的问题很多。这个是在一个交流平台上看到的,希望对你有帮助。
公司注册相关
1、注册资金应该是多少,写大了会怎么样。
2、虚拟办公地址多少钱,和营业执照的地址是否必须要一致。
3、基本户要开哪家银行的,离公司多远合适。
4、租写字间还是商住两用还是民宅,有什么影响。
5、营业范围应该怎么拟。
6、股东多少个,显名股东和匿名股东哪种合适,签字的时候麻烦不。
7、公司章程怎么做,监事是谁,要不要设董事会。
8、租赁合同是以公司签,还是以个人签。发票如果不提供怎么办,如果提供要额外收税点怎么办。
9、租房子租在哪里,停车方便吗,交通方便吗,合群吗。
10、是否有融资计划,怎么分期权池,代持还是有限合伙,期权怎么设计,怎么发放。创业小伙伴一年之后离职怎么处理。
11、商标注册,专利申请,高新技术企业认证,各种资质证书如何申请?
财务相关
1、社保和公积金怎么交。
2、异地社保怎么代交。
3、找不找记账公司。
4、怎么找票,餐饮票多少比例合适。
5、自己记账的话怎么记,用什么财务软件,花不花钱。
6、税控机怎么办,发票什么时候取,能开什么样的票。
7、几号发工资,怎么发。
8、报销制度怎么设置,要不要审批,什么时候报。
9、不走公司对公户的话,怎么转账,取现还是走私账。
10、收入走对公还是走个人账。
11、有朋友想走账的话,应该收多少税点合适?
12、员工多少个,要不要收残疾人保障金。
13、薪资怎么设计上升曲线,年终奖发多少,怎么发。
14、期权制度是什么,多久发,发多少,发给谁。
15、账面上应该维持多久的现金流,公司规模应该控制多大,成本构成,营收构成。
日常办公
1、水电费怎么交,宽带能不能办。
2、办公家具哪里买,新的还是二手的。
3、快递单找哪家。
4、饮用水谁来送。
5、绿植需要吗。
6、办公设备怎么办?十几台电脑就是十几万。打印机扫描仪投影仪等等。
7、保洁怎么处理?
8、停车方便吗。
9、办公软件用什么,今目标还是钉钉,需要打卡吗。
10、邮箱用哪一家的?免费的还是收费的。腾讯和网易二选一吗。
11、去哪里招人,发布职位收费吗,这个行业里的人大部分的薪水是多少,你有没有把握把他们留下来。
12、什么时候需要一个HR?公司里的行政,人事,财务,出纳这些是否需要自己全担着,还是提前各自找人,把自己的事情腾出来。
13、上下班时间怎么算,正常走还是996,还是干脆日夜不休。
14、福利怎么设计,要团建吗,要健身卡吗,要餐后水果和牛奶吗。餐补房补需要吗,加班打车报销吗。
15、请假的流程怎么设计,年假有没有,调休有没有。
16、如果有线上,各种证照申请备案神马的怎么做,成本多少。谁来做。
商业模式
1、自己做的行业挣钱吗,是不是一个伪需求,用户愿意付费吗,愿意付多少?
2、是走线上渠道还是走线下渠道,是不是必须要等自己的App或者是公众号或者是网站开发完成,才可以推广自己的业务?
3、推广渠道是什么?需要你去反复的跟用户解释自己的产品吗,还是用户用尽一切办法来去找一个能够满足他需求的解决方案?
4、用户群体在哪里,能否找得到他们。用QQ群,还是微信群,还是微信公众号,还是网站把他们沉淀下来呢?
5、这个行业的天花板在哪里,有没有龙头老大,自己的核心竞争优势是什么。
6、是否必须要靠融资才能做得起来?是否自己动了别人的奶酪,这是一个红海还是蓝海?
7、其他人是怎么做的,有没有解决别人的问题,如果没解决,为什么他们可以活的很好。如果已经解决了,是否还需要你?如果别人活的不好,有没有活的好的。
8、自己对于软件开发成本的预估是怎么样的?有多大的预算,是不是符合行情。这很重要,80%的创业者死在软件开发上-这个数据是我编的。但是胜在运营,败在技术这句话是没错的。
9、投资人认可吗。自己认识了多少投资人,别人怎么看。如果投资人对你的事情不看好,你怎么处理。
10、融资计划有没有,什么阶段,融多少钱,融不到怎么办?
团队管理
1、企业文化是什么,什么时候开始宣导,没有企业文化会怎么样。
2、怎么衡量团队做的好还是坏,是以结果还是以努力程度。
3、如果团队做不好怎么办,自己干还是继续让团队干。
4、能否提前发现团队没做好?怎么样能够尽快达成目标?
5、如果团队不和谐怎么处理?
6、如果想替换掉团队的人怎么做,是直接说他表现不好开除吗,是否要跟所有的员工都说起这件事?
7、团队里有了消极和负面情绪怎么处理?
8、自己的意图和命令讲不清楚,理解偏差,团队不认可怎么做?要花多长的时间去形成共识。怎么能看出来团队是在阴奉阳违,还是真的理解了公司的目标和规划。
9、自己在公司是的职责是什么?偏内部管理还是偏外部合作?
对外合作
1、有没有公司的社交圈,自己的人脉资源有多少,有没有可以互相协助的地方。
2、你的朋友是否愿意给你的公司做背书,是否愿意支持你,支持到什么程度。
3、商务谈判谁来做,议价谁负责,谁来拍板,谁来做缓冲。
4、追款谁去做,怎么做黑脸,谁来做红脸。
5、短信,支付,礼品,云服务器,人事,财务,孵化器,股权,法务,办公,保险,体检,会务等等这些都有哪些靠谱的合作商?会不会因为这些杂务影响公司的正常运转?
④ 今目标官网获得6000万美金投资占多少股权
今目标B轮融资获6000万美金,有钱了就可以为中小企业多做贡献,这是鱼和水的关系。
⑤ 今目标这家做OA Sass服务的公司是哪个VC投资的
OASaaS服务模式在各个行业应用里产生了巨大的影响,电信运营商、传统管理软件厂商、电子商务提供商、IT服务厂商、互联网基础运营商等,纷纷进入SaaS市场。客户关系管理软件提供商Salesforce在2003年提出了SaaS概念,为用户提供全面的CRM在线软件租用服务;国内SaaS提倡者八百客,打造在线租用的CRM产品、服务及解决方案,CRM软件作为SaaS应用服务的先驱,引起了CRM厂商和应用商的关注,此外,越来越多的ERP、HR等管理软件逐渐向SaaS模式转型。用友、金蝶、阿里巴巴、神码在线等企业,都全面介入SaaS行业。 作为提高企业办公流程的协同OA软件, SaaS模式为其提供了更大的扩展空间,帮助企业构建起一个弹性、灵活、高效、安全的电子化协同办公与知识管理平台。越来越多的传统OA厂商加入SaaS应用,改变了传统的OA办公模式,提供了可定制、成本低的租赁型OA软件,如灰姑娘“大协同”理念,创新业务流程“联点成线”;中服软件的SaaS模式协同办公系统,融合了云计算、SaaS、移动计算、通信、中间件、插件等现代IT技术,同时企业还开发出PaaS平台,以虚拟化云计算环境为基础,以软件服务(SaaS)为交付模式,能够快速的开发多租户应用系统、个人应用系统,并快速部署到云服务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