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从综艺一哥到销声匿迹,曾力压何炅的李彬得罪了谁
从综艺一哥到销声匿迹,曾经力压何炅的李彬究竟得罪了谁,这是大家比较好奇的问题,其实李彬并没有得罪任何人,他之所以离开娱乐圈主要有两个原因。
所以李彬才会被淘汰,娱乐圈就是这么残酷,当一个过气之后你只能够被别人选择而不是你去选择他人,李彬这两年确实没有什么资源,而坊间传闻李彬被封杀其实根本就不可信,如果李彬真的被封杀,后果不单单只有这样。但是如今的李彬想要翻红就绝对没有那么容易了,毕竟李彬没有了市场。
B. 沈阳理工大学徐飞老师
她教西方经济学、微观经济学,对学生挺好,挺负责的。人挺随和~以下是在学校网站上粘贴来滴,仅供你参考,不谢。
姓名:徐飞
职称:讲师
学历:博士
最后毕业学校:辽宁大学
所在学科:世界经济
研究方向:规制经济学
职务:经济学教研室主任
2000-2004吉林大学经济学院 经济学 学士
2004-2007吉林大学东北亚研究院 世界经济 硕士
2009-2013辽宁大学国际关系学院 世界经济 博士
一、学术论文
1.陈志恒、徐飞.中日贸易合作:历史、现状及特点[J].现代日本经济,2006(5):24-29.CSSCI核心期刊。
2.徐飞.应对流动性过剩的经济政策分析[J].山东纺织经济,2007.
3.徐飞.重温日本《国民收入倍增计划》[J].中国西部科技,2008(12):78-79.
4.徐飞.日本财政投融资体制改革的特点及借鉴[J].日本问题研究,2010(3):25-33.中文核心期刊。
5.徐飞.日本的规制改革——基于OECD的PMR指数的观察[C].21世纪中日关系回顾与展望学术研讨会,2011.
6.FeiXu.The confirmation of Okun's coefficient in Japan and comparative study[C].ICEE,2012.国际会议。
7.徐飞.赶超型国家经济发展模式研究及借鉴[J].经济师,2012(2):10-11.RCCSE中国核心学术期刊。
8.徐飞.日本规制改革最新进展评析——基于PMR综合指数的观察[J].现代日本经济,2012(4):1-9. CSSCI核心期刊。
9.徐飞,杨凤.日本电力产业规制治理结构评价[J].沈阳师范大学学报(社科版),2013(3)。中国人文社科学报核心期刊。
10.徐飞,李彬,杨凤.日本运输产业规制缓和对我国运输业的启示[J].铁道运输与经济,2013(5):5-9。北大核心期刊。
11.徐飞,郭爽.出租车行业规制问题研究——以沈阳市为例[J].经济师,2013(11):171-173.RCCSE中国核心学术期刊。
12.杨凤,贾山亮,徐飞.辽宁省产业结构发展现状及存在问题[J].经济师,2014(3).RCCSE中国核心学术期刊。
13.徐飞.后危机时代日本政府规制政策的方向性调整[J].日本研究,2014(4).
2、 教研论文
1.徐飞,耿乃国,张鑫.基于自主学习能力的研究型课程考试方法改革与实践----以新制度经济学课程为例[J].中国校外教育,2014(07).
三、学术课题
1.主持沈阳理工大学青年科研基金项目《日本公共产品供给主体演进及借鉴》(QN2011-07),2011年7月。
2.主持企业横向课题《沈阳机械加工行业调研报告》,2012年3月。
3.主持企业横向课题《沈阳建筑行业调研报告》,2011年3月。
4.参研辽宁省教育厅课题《中国城市公用事业规制绩效与监管模式研究》,2009年1月-2011年12月。
5.参研沈阳市社科联重大课题《文化强市指标评价体系的构建与应用研究》,2010年2月。
6.参研沈阳市科技局课题《沈阳“三农”文化消费需求状况和农村文化产业发展对策研究》,2009年4月-2010年9月。
7.参研辽宁大学青年基金项目《基于参数检验与Panel Data模型的日本公司治理改革研究》,2009年4月。
8.参研2012年度,辽宁省社会科学规划基金项目《辽宁文化与科技融合的产业哲学研究》,主持人:杨凤。排名第三。
9.参研2012年度11月,辽宁省教育厅课题,辽宁省资源、环境、人口与经济承载力研究,主持人:李琦。排名第二。
10.参研2012年度,辽宁省社科联课题,主持人:王海鹰。
11.主持沈阳市社科联一般研究项目《沈阳市社会治理与政府规制对策研究----基于多中心治理理论》,2014年3月。项目编号sysk2014-05-03。2014.03--2014.10。
12.主持沈阳理工大学博士启动资助项目《辽宁省食品安全规制问题研究》,编号2014BS-03。2014年7月。
13.主持2014年辽宁省社会科学规划基金课题《辽宁省食品安全规制现状及对策研究》,编号L14BJY034。2014年12月--2016年12月。
4、 教改课题
1. 参研2012年度,辽宁省教育科学规划课题,《基于高校人才素质提升的文化管理模式在教学管理中的运用研究》,主持人:王海鹰。排名第六。
2. 参研2013年度,沈阳理工大学教改课题,《基于自主学习能力的考试方法改革》,主持人:耿乃国。排名第三。
3. 参与《管理经济学》精品资源课建设。主持人:耿乃国。
4. 参研2014年度,辽宁省教育厅教改课题,《基于自主学习能力的考试方法改革》,主持人:耿乃国。排名第二。
五、著作与教材
徐飞.商业经济[M].电子工业出版社,2012. 主编教材。
六、获 奖
1.获2011年度沈阳市社会科学课题“关于沈阳市文化环境建设的对策建议”二等奖,沈阳市社会科学界联合会颁发,2011年12月。主持人:李彬。证书号:sysk2011-02-13。
2.获2013年度沈阳市统战理论研究优秀成果二等奖,《关于发挥统一战线优势引导非公有制企业转型问题研究》,2014年1月。中共沈阳市委统战部、沈阳市统战理论研究会颁发。主持人:张志元。项目编号:SYTZ2013029,证书号:2013004。
3.获辽宁省社会科学联合会2013年度二等奖,《提升辽宁产业核心竞争力路径和政策研究----以装备制造业为例》。主持人:张志元。证书号:20131s1j1-136。
七、指导学生
指导学生参加2012年度大学生创新创业计划----新型小区太阳能空气调节系统创业计划。
八、证书
2008年获得《辽宁省高等学校双语教师资格证书》
九、其他
2013年度,沈阳理工大学年终考核优秀
2014年度,沈阳理工大学年终考核优秀
2014年度沈阳理工大学第六届青年教师讲课大赛一等奖
C. 增持美国国债对于中国的利弊 。
[经济学论文] 中国增持美国国债的利弊分析国债, 美国, 中国, 利弊
我也想创建词条赚积分摘要:近年中国持续增持美国国债,金融危机发生之后也未减持。这和中国外汇储备增长、结售汇制度、外汇储备结构、去杠杆化、人民币国际化、中美关系、美元地位有一定的关系,同时也有政治因素。增持美国国债体现了中国的大国责任感,抑制了美国大量印制美元,但却带来很多风险,包括美元贬值风险、国债缩水风险、债务偿还风险、人民币汇率波动风险、货币政策风险。基于此,本文提出降低中国增持美国国债风险的建议。关键词:金融危机,美国国债,美元贬值,外汇储备中国增持美国国债现状(一)持有量暴增1972年美国前总统尼克松首次访华标志着中美关系正常化,此后中国逐渐开始购买美国国债。从1972年到1999年底,由于缺少外汇,不熟悉美国金融市场等原因,中国购买的美国国债数额较少,而且基本上没有形成较大的持有量。中国对美国国债的大量持有是在2000年以后,2000年中国对美国国债的持有量仅仅600亿美元,但是从2001年开始这个数额开始了迅猛增长,到2009年5月已经达到了8015亿美元。(二)金融危机后加速持有美国国债金融危机之后,中国不仅没有减持美国国债,反而加速持有美国国债。2008年9月,中国增持美国国债436亿美元,首次超过日本成为美国第一债权国。2009年5月中国又增持了380亿美元美国国债,总量达到8015亿美元。从2007年底到2008年底的单年增加持有量达2498亿美元,也创下了前所未有的单年增持纪录。2009年1月和2月中国外汇储备分别减少326亿美元和14亿美元,但是中国在这两个月分别增持了122亿和46亿美元的美国国债。(三)逐步调整美国国债持有结构目前中国依然在持续购买美国长期国债,但净增持规模在2008年的第4季度明显下降。2008年第2季度至第4季度,中国增持美国长期国债分别为242亿、361亿、42亿美元;增持美国短期国债分别为-110亿、470亿、1050亿美元。2009年5月,中国增持美国长期国债40.3亿美元,增持短期国债339.7亿美元,这表明中国5月所购入国债以短期国债为主。中国增持美国国债的原因剖析(一)资金来源—改革开放外汇储备迅猛增加将我国长期以来的外汇储备情况和美国国债持有量结合起来分析可知,中国外汇储备越多,持有的美国国债越多,即中国使用外汇储备的重要途径是购买美国国债。2001-2008年,中国每年稳定的有40%左右的外汇储备是以美国国债的形式存在。所以长期来看,中国的外汇储备和持有美国国债量之间具有稳定的比例关系。然而改革开放以来,以贸易上“奖出限入”,资金上“宽进严出”为特征的外向型经济导致近年来中国外汇储备急剧快速增长,当外汇储备增加时,就会有更多的外汇储备去购买美国国债。(二)购买对象—美国国债的安全性和流动性金融危机导致美元的强势地位陷入危机。但是欧元、英镑、日元的表现却更弱,所以这些货币目前还都不能替代美元的国际地位。在全球都面临金融危机时,中国意识到美国国债是相对保险的投资产品。美国国债容量大、需求强劲、交易活跃、流动性强、收益较高,如果减持美元资产,来增持其他币种资产,也只能导致外汇储备市场价值出现较大账面损失。(三)储备结构—不能大部分购买黄金、石油等中国的外汇储备中不仅含有外商来华投资的款项和中国所欠的外债,还包含国际游资和贸易顺差。即使在贸易顺差中,也不全是国内企业出口所得,其中有很大一部分属于跨国企业。2001-2006年,超过50万家外商投资企业正在推动中国经济快速发展,其出口总额已连续5年占据当年中国出口总额的一半以上。因此为了维持正常的经济秩序,外汇储备就必须满足外商和内商的经常性兑换需求。所以中国不能将大部分外汇储备用于购买黄金、石油和矿产等实物。(四)去杠杆化—大量资本重新流入美国金融危机下,去杠杆化已经成为一个热词,现在全球主要金融机构(包括中国的金融机构)都已启动去杠杆化进程,引起大量短期国际资本重新流回美国。另外,由于美国国债仍是当前国际金融市场上最具流动性的资产,所以大量短期国际资本重新流入美国投资于美国国债。这一方面会引起美国短期国债收益率水平下降,另一方面会引起美元相对于其他主要货币的升值。因此增持美国国债就成为中国的必然选择。(五)结售汇制—政府控制跨境资本流动强制结售汇条件下,企业必须把所得外汇卖给指定商业银行,商业银行再在外汇市场上将超过头寸限额的外汇卖给中央银行,中央银行在取得外汇的同时,要增加相应数量的本币发行。可以说,外汇是央行通过增加货币发行从企业和个人手中取得的,因而外汇储备成为央行的资产。这就满足了政府对于跨境资本流动的控制,政府手中集中的过多的外汇储备不得不投向海外市场,美国国债是相对合适的投资产品,因此中国持有的美国国债增加。(六)其他目的—人民币的国际化进程人民币国际化是指人民币能够跨越国界,在境外流通,成为国际上普遍认可的计价、结算及储备货币的过程。金融危机之后,中国仍然继续增持美国国债的另一个原因就是人民币国际化。人民币现阶段的国际信誉还是建立在庞大外汇储备和巨额美国国债持有的基础之上的。中国可以通过大量持有美元国债来维持人民币的国际信誉,为人民币国际化迈进一大步。(七)中美关系—一荣俱荣,一损俱损现在,美国是中国商品的最大进口国,中国是美国最大的债主。美国可以维持中国的出口增长,中国可以维持美国超前消费。中国停止购买或者抛售美国国债,会导致美国国债收益率大增和价格暴跌,从而给中国带来巨大的账面损失。一旦中国减持美国国债,美国就会印刷更多的美元进行救市,于是美元贬值,美元贬值导致中国外汇储备缩水,中国就会进一步减持美国国债,如此下去中国便陷入了恶性循环。(八)政治因素—提升中国的国际地位中国增持美国国债不仅有经济上不得已的原因,其中也涉及政治因素。历史表明,全球经济危机或是金融危机之后,世界都会建立新的国际秩序。这次金融危机后,不论欧洲、中国还是日本,都没有一个经济体能取代美国的角色。中美两国制度不同,近年中国迅速崛起,对美国为首的西方国家形成了挑战和威胁,因此美国对中国的态度徘徊不定。这时中国增持美国国债,从旁协助美国救市,就占据了道德优势,中美两国之间就能建立起良好的国际关系,这有利于提升中国的实力和国际地位。中国增持美国国债的风险(一)国债缩水风险自从次贷危机爆发以来,增发国债一直是美国政府的最主要融资方式。2007年美国国债的净发行额为5490亿美元,2008年上升至1.47万亿美元。一旦新增国债供给量超过其市场需求量,则新增国债的收益率将会显著上升,而存量国债市场价值缩水。(二)美元贬值风险2009年3月18日,美联储宣布,在未来6个月内购买3000亿美元长期国债。这增加了美国长期内通胀与美元贬值的风险。次贷危机全面爆发以来,美联储的资产负债表规模迅猛增长。由于美联储的资本金并没有变动,所以其资产负债表的扩张就意味着其在不断向市场注入流动性。一旦美国经济有所回升,投资者的风险偏好提高,流动性将加速转化为信贷与广义货币。这时美联储不能及时从货币市场抽回流动性,那么通胀将随之而来,美元就会贬值。(三)债务偿还风险近年来,美国一直依靠发行国债来弥补其巨大的融资缺口。伴随金融危机的爆发,大规模救市的展开,美国的债务负担更加沉重。白宫预算管理处预测2010财年美财政赤字1.26万亿美元,比之前预期提高870亿美元,占GDP的8.5%。美国的净资产在急剧下降,而债务数额却快速上升,由此可见美国已不具高额债务的偿还能力。(四)本币汇率风险中国M2/GDP的比例现在高居世界之最,说明央行投放的货币并没有转化为对实体经济增长的贡献,要么资金是在虚拟经济如资本市场内循环,要么说明货币的投放已超出实体经济的合理要求。中国2009年外汇储备持续增加,用更多的美元外汇增持美国国债,于是美联储就将这些货币投入到本国的货币市场增加本国的流动性,于是支撑起美国企业的融资和对外投资,这些企业会进一步扩大对中国商品和服务的进口,这样大量的货币以外汇和投资的形式再次流入中国,按国内的换汇机制会引起人民币的再一次增发,长期看必然引起本币的贬值。(五)货币政策风险巨额美国国债的存在对中国央行货币政策的顺利实施形成障碍。对于大量的美国国债,需要以美元的价值投放相应的人民币数量,但是大量美国国债造成外汇的沉淀,短期内美元贬值的趋势必然给国内货币政策造成干扰。一旦美元贬值,前期投放的人民币过剩,国内流动性过剩,从而进一步诱发通胀。另外,对应大量美国国债的人民币增发要求央行必须采取紧缩的货币政策以防止国内的流动性泛滥,但是提高利率会诱发国际投机资本对人民币的套利,使得央行紧缩措施收效并不明显。相关政策建议(一)促进外汇投资结构多元化自金融危机爆发以来,外汇储备中占据较大比例的美元资产开始成为一种隐忧,因此外储结构的调整迫在眉睫。全球金融危机的爆发为中国提供了一些其他的潜在投资机会。首先,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理事会投票通过了向186个成员及其央行发债的方案框架,将发行1500亿美元特别提款权定价的IMF债券,而中国的购买目标将高达500亿美元之多。其次,全球能源、金属与其他大宗商品市场,目前处于至少10年来的低位。我国必须高度重视建立资源储备的必要性,进口能源与大宗商品。再次,发达国家股票市场目前处于多年来的低位,具有较强的投资价值。(二)藏汇于民的外汇管理模式中国实行强制结售汇制,中央银行在取得外汇的同时,要增发相应数量的人民币,这就会引起通过膨胀。在这种结汇制度下,国家统一安排外汇投资,不利于风险分散。因此,政府应该允许企业和个人拥有外汇,扩大企业对所创外汇的自由支配度。这样,国家不能对外汇集中投资,企业和个人也可以根据经济形式进行自主的投资,这就分散了外汇投资单一化的风险,同时也改变了国家集中投资目标大、渠道单一的弊端。(三)加强对话促中美达成共识为降低中国增持美国国债的风险,中美之间应该加强对话达成共识。央行应该要求美国政府提供可信的保证来作为是否继续增持美国国债的条件。首先,要求美国政府将其国债的收益率与通胀指数挂钩,以防范通胀风险。其次,即使美元贬值,美国政府也必须保证人民币和美元的兑换汇率和最初购买美国国债时的汇率相同,以防范美元贬值风险。或者是美国政府可以直接对中国持有其国债的损失给予补偿,如果不行,那么在其他方面应该建立具体可行的补偿机制。(四)推进人民币国际化进程中国的外汇储备数量充足,币种和品种齐全,为人民币的国际化奠定了良好的基础。这次国际金融危机给人民币国际化提供了重大历史机遇。金融危机之后,世界金融体系急切期待一个以实体经济为支撑的货币加入到国际货币体系中来,人民币无疑是众望所归。人民币在国际货币体系中占有一席之地,可以改变目前处于被支配的地位,减少国际货币体制对中国的不利影响,增强中国对全球经济活动的影响力,同时有利于逐步摆脱美元的控制。参考文献:1.宋国友。中国购买美国国债:来源、收益与影响[J]。复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4)2.赵娟。增持美国国债之利弊分析[J]。科技信息,2008(35)3.张明。中国不应无条件增持美国国债[J]。世界知识,2009(6)4.李彬。中国持美债规模首超8000亿[N]。第一财经日报,2009-7-17
本文来自: 人大经济论坛 论文版 版,详细出处参考: http://www.pinggu.org/bbs/viewthread.php?tid=806287&page=1
D. 如何理解民生银行加速资管业务"五个转型
1、开辟差异化转型新路
近几年来,随着利率市场化改革、汇率形成机制改革、人民币国际化以及互联网金融兴起,商业银行迈入了全资产经营的“大资管”时代。为了应对经济金融环境的深刻变化,商业银行资管业务须着眼长远,积极谋求转型,回归资产管理本质。
中国民生银行副行长李彬在发布会上表示,该行紧跟市场环境和客户需求的变化,高度重视资管业务转型发展,将资管业务作为未来转型的重点战略业务之一,该行在“凤凰计划”改革中将资管定位为全行“大资管”产品平台,致力于打造全能型“非凡资产管理”品牌。未来民生银行着力从五个方面加速资管业务转型,开辟专业化、差异化的资管发展之路,在持续助推实体经济发展的同时,打造民生银行理财金字招牌。
一是管理转型,推动治理模式、组织架构向市场化转变,开展独立专业化风险管理改革。
二是盈利模式转型,推动盈利模式向非利差化转变,资管业务收入模式由利差收入向收取管理费模式转变。
三是投资转型,站在全球视角推动投资品种大类化、多元化转变,加强组合管理,提升主动资产管理能力,做真正的资产管理业务。
四是产品与渠道转型,产品逐步回归“资产管理”本源,产品形态由预期收益型向净值型转变,由封闭型向开放型转变,并构建向线上线下立体化营销转变,产品标准化、批量化与个性化、专业化相结合,增强线上移动渠道及线下代理渠道的销售能力。
五是技术转型升级,将“互联网+”,“大数据”、“智能化”的新技术引入资管业务,提升客户需求挖掘能力和风险管理效率。
2、创新支持实体经济发展
10多年来,国内银行资管业务实现了飞速发展,不仅帮助广大投资者实现了财富保值增值,而且为银行服务实体企业构建了投融资平台,促进了传统银行盈利模式转型提升。
据介绍,民生银行资管业务起步于2002年,是国内率先开展理财业务的商业银行之一。经过15年的开拓创新、专业发展,到2016年末民生银行理财余额突破1.4万亿元。近三年来,民生银行理财规模增长超过1万亿元,年复合增长率达到70%,客户收益水平连续多年位居同业前列。
15年来,民生银行秉持“为民理财,与民共生”的资产管理理念,不仅为广大理财客户创造稳定的投资回报,而且大力培育战略新兴产业,助推中国实体经济转型升级,积极承担了大型金融机构的社会责任。
据李彬介绍,民生银行紧紧围绕“一带一路”、京津冀协同发展、长江经济带等国家战略,通过债权投资、股权投资、产业基金、资产证券化等多种工具支持实体经济发展,2016年该行理财资金投向实体经济的余额超过1万亿元,重点服务于国家战略工程和实体经济重点领域,覆盖了基础设施建设、运输业、公用事业、石油化工、药品及医疗行业、传统制造业等行业。
其中,民生银行理财投资产业基金、政府引导基金规模超过400亿元,成功支持了重庆大渡口钓鱼嘴半岛PPP项目、天津武清区项目、昆明轨道交通项目、西安西咸区海绵城市项目、南京江北基础设施股权投资基金、亳州中医药产业基金等多个重点项目。
民生银行还积极响应“去通道化”有关政策,大力降低企业融资成本。自2013年作为首批试点机构以来,民生银行理财直接融资工具的发行规模、发行笔数始终位居同业第一,累计为100余家实体企业发行了超过500亿元的产品。紧密服务供给侧改革,支持实体经济发展,通过去通道化,实实在在降低企业融资成本。
3、专业化提升主动管理能力
据李彬介绍,民生银行构建了适合理财业务的大类资产配置体系,通过风险预算的模式进行资产配置。民生银行还建立了重视择时、注重过程控制的投研体系,提前锁定收益、规避风险,从而降低整体投资风险。
比如,2015年6-7月股票市场剧烈震荡,在上证指数跌幅超过47%的情况下,民生银行权益类委托投资仍取得超过4%的年化投资回报,量化委托投资取得16%的年化收益,分级A委托投资实现了年化33%的回报。
民生银行因时而变、因势而动,不断满足投资者保值增值等各类需求。近年来,民生银行通过新开立分行和附属村镇银行,采用直销和代销等方式,将非凡资产管理产品推广到西部地区及三四线城市;通过创新资产配置和组合管理,满足高净值客户和私银客户的需求;通过T+0型产品,满足企业客户的现金管理需要;附带订制投资清单的增利标准产品,满足了金融机构同业投资的需求,以及上市公司信息披露要求。
民生银行着力打造“非凡资产管理”品牌,先后推出八大系列拳头产品,多渠道、全方位覆盖各类客户,努力满足普通个人客户、高净值客户、私人银行客户,以及企业客户、同业客户的多样化投资需求。近三年,民生银行理财产品年均发行规模超过4万亿元,年均发行超过4000款,服务个人客户逾170万户,机构客户超过5000户,三年累计为投资者实现收益超过1000亿元。
4、资产配置多元化发展
当前,中国企业“走出去”加速,人民币国际化战略和企业产业转型为跨境资管业务提供了新机遇。民生银行主动出击,积极配置海外资产,通过配置离岸人民币大额存单、中资美元债、港股定增等,开展多元化投资,持续提高资产收益。
尤其在国家“一带一路”战略背景下,民生银行抓住战略机遇,加快海外资产配置步伐,积极融入国际金融体系,主动服务全球客户。同时,引入权益、量化、分级A等创新工具投资,准确把握主要市场机会,实现了资产多元化发展。
今年,国内资产管理业务在市场需求、资产质量、互联网化趋势和营销渠道等方面呈现多样性变化,民生银行的营销策略也进行了适时调整。
一方面,民生银行继续深入拓展零售基础客群,包括国内高净值客户和私人银行客户,通过手机和互联网等移动通讯方式,提升客户业务办理的便利性和满意度;通过互联网化的系统改造和大数据运用,提高产品的线上推广能力,开拓新客户尤其是年轻客户群体。
另一方面,民生银行细分对公客户群,尤其是企业和同业客户群,针对客户多方面需求进行产品创新,展开精准化营销活动,强化对公客户的互联网渠道建设。
5、构筑风险管理“三道防线”
与传统的信贷业务不同,资管业务具有独特的风险特征及管理模式。民生银行始终把风险防控放在第一位,着力构建险管理“三道防线”,建立了涵盖资管业务条线的全面风险管理体系。
第一道防线——风险管理内生机制。民生银行建立委员会决策机制,形成内部制衡、外部制约的风险管理格局;建立两头收紧的闭环式风险管理,前有项目发行风险审查,后有资产投后监控,及时控制、揭示、处置风险。
第二道防线——专业风险管理能力。民生银行将风险管理部门划分为公司、零售、金融市场三大风险管理领域,建立专业的金融市场风险管理部门和团队,逐步形成反映迅速、管理专业、风控有效的风险管理能力。
第三道防线——建立定期监督机制。民生银行发挥内部独立审计的稽核功能,定期对资管重点业务及管理流程进行检查、督导和优化,确保了全行资产管理业务长期稳健发展。
E. 现在股市里有个李彬和缠中说禅是什么关系
现在股市里有个李彬和缠中说禅是什么关系远不要把所有鸡蛋放在一个篮子里“这是投资者内应该知道的一件容事, 这只能通过多样化来实现。为了弥补 损失,这就是它的工作原理,你可以通过购买另一种可能在类似条件下上涨的股票来补充 可能下跌的股票 。销;大力魔王现作佛身为其说法,毁犯禁戒,
F. 李彬搭挡是谁急死了
明星同乐会的是周群,你问的哪个啊,步步是和李佩甄,还有一个是跟李倩,你问哪个呢。。。
G. 明史李彬传的翻译~
【译文】
李彬,字质文,凤阳人。父李信,随从太祖渡江,积功任为济川卫指挥佥事。李彬承袭父职,随从颍国公傅友德出塞,斩杀和缴获很多。回来后,参与修筑各个边城。成祖起兵时,李彬归附,做前锋,转战有功,累升为右军都督佥事。永乐元年(1403)四月,以丘福的建议,封他为丰城侯,食禄一千石,给予世袭诰券。第二年,襄城伯李浚征讨永新叛寇,命李彬率兵策应。李彬没到,贼寇已被平定,命他以所率的军队镇守广东。四年,把他召回,捉拿南阳秔君山贼寇。这一年七月,他以左参将的身份携征夷副将军印授予沐晟,进兵讨伐安南。十二月,李彬和云阳伯陈旭攻破安南西都,又在木丸江大败贼兵。安南平定后,论功,他与陈旭都因临敌迟缓,不给加封,加禄米五百石。不久他充任总兵官,防备倭寇于海上,后移师征伐并擒获了长沙贼人李法良,又率浙江、福建之兵捕拿海寇。十年命李彬前往甘肃,与西宁侯宋琥安置投降的酋长。李彬与柳升严兵布在边境上,而令土官李英防守野马川。凉州酋长老的罕反叛,都指挥何铭战死,李英追踪,全部俘获了老的罕的部众,老的罕逃到赤斤蒙古。皇上想发兵,李彬说道路遥远,粮饷难继,应慢慢谋取他。第二年李彬取代宋琥镇守甘肃,赤斤蒙古捆老的罕来献给他。皇上嘉奖李彬的功劳,给他的赏赐很丰厚。十二年(1414)他随从北征,指挥右哨,在忽失温击破敌人,追击到土剌河。回师后,他受到上赏,移镇陕西。十五年(1417)二月,李彬受命佩征夷将军印,镇守交趾。他到达后即击破并擒获了陆那县贼人阮贞,派都督朱广等人平定顺州和北昼等寨。第二年,清化府土巡检黎利反叛,李彬派朱广攻破了他,黎利逃走。十七年他派都督同知方政在可蓝栅袭击黎利,抓获其将军阮个立等人。黎利逃到老挝。部队回来后,他又出来为寇。都指挥黄诚将他击退,因有暴雨而回师。当时,交趾人到处起来反抗,李彬派遣将领分道前往征讨:方政讨伐嘉兴的车绵子等人,以及南策的郑公证、大湾的丁宗老;朱广讨伐谭兴邦等别部;都指挥徐讠原讨伐俄乐的范钦;指挥陈原瑰讨伐恶江的陈直诚;都指挥王忠讨伐峡山的杨恭。他们都先后报捷。而贼人势力最大的,李彬便亲自率兵前往攻打。潘僚是..安土知府,遭宦官马骐的欺凌,在衙仪造反。李彬将他击败,追到玉麻州,擒获了其首领,再推进焚烧了他的寨栅。潘僚窜到老挝,李彬派都指挥师佑率师前往。潘僚以老挝兵迎战,师佑在农巴林将其击败,全部降服了他的部众。范玉是涂山寺僧人,在东潮州造反。李彬前往征讨,将他击败在江中。范玉逃脱,官军追到东潮抓住了他。而郑公证的党羽黎侄又作乱,都指挥陈忠等多次在小黄江将其击败,李彬亲自率兵追捕,将其部众全部抓获。于是各支贼人全被平定,只有黎利一再出没,聚众于磊江,屡次被徐讠原、方政击败后,又逃走。十九年(1421),李彬因粮饷供应不上,请令官军与土军参错屯田,并将拟定的屯田军、驻守军和征战军的数量报告朝廷。皇上批准了。他将要发兵入老挝索取黎利。老挝害怕了,请自捕黎利献上,正好李彬疾病发作,只好罢兵。第二年正月李彬去世。后继的孟瑛、陈智、李安、方政等人,都无能讨贼。王通取代镇守交趾之职后,贼势更盛,交趾终于无法守住。李彬去世后,赠茂国公,谥刚毅。
H. 大明朝李斌和朱元璋啥关系
李斌的父亲
李信
跟随明太祖朱元璋起兵,积功至明威将军、济川卫指挥佥事。累赠茂国公。
母亲
张氏
累封茂国公夫人。
李彬的丰城侯爵位,自明成祖时受封起,共历九世十代,至明亡而绝。
丰城侯世系
第一代:李彬,永乐元年(1403年)封丰城侯,予世券。永乐二十年(1422年)去世,追封茂国公,谥号“刚毅”。
第二代:李贤,李彬之子,永乐二十一年(1423年)袭爵。景泰二年(1451年)去世。成化十年(1474年)追封丰国公,谥号“忠宪”。
第三代:李勇,李贤之子,景泰四年(1453年)袭爵。成化十八年(1482年)去世。
第四代:李玺,李勇之子,成化十九年(1483年)袭爵。正德二年(1507年)去世。
第五代:李旻,李玺庶兄,正德三年(1508年)袭爵。嘉靖十年(1531年)去世,次年谥号“武襄”[16] 。
第六代:李熙,李旻从子,嘉靖十年(1531年)袭爵。嘉靖三十二年(1553年)去世。
第七代:李儒,李熙从子,嘉靖三十六年(1557年)袭爵。隆庆四年(1570年)去世。
第八代:李环,李儒之子,万历元年(1573年)袭爵。万历二十九年(1601年)去世。
第九代:李承祚,李环之子,万历三十年(1602年)袭爵。崇祯元年(1628年)削爵下狱。崇祯四年(1631年)流戍[17] 。
第十代:李开先,李承祚之子,崇祯三年(1630年)袭爵。崇祯十七年(1644年)为大顺军所杀。李彬(1361年-1422年),字质文。凤阳府定远县(今安徽省定远县)人[1]。明朝初年名将。
李彬早期承袭父职成为武将,于燕王朱棣起兵时归附,为前锋南进,颇有战功,累升都督佥事。永乐元年(1403年),以功封丰城侯,予世券。后率军平定各地贼寇,累立功勋。永乐四年(1406年),以左参将出征越南胡朝(交趾),克其西都。旋即以总兵官巡行沿海,防备倭寇入侵。永乐十年(1412年),前往甘肃措置西番事务,次年代镇甘肃。永乐十二年(1414年),随朱棣征漠北,回师后移镇陕西。永乐十五年(1417年),佩征夷将军印镇守交趾,亲自率军出击,与诸将分别讨平各地叛乱。
永乐二十年(1422年),李彬在交趾任上病逝,年六十二。追封茂国公,谥号“刚毅”。
本名
李彬
别称
茂国刚毅公
字号
字质文
所处时代
明朝
民族族群
汉族
人物生平
李彬于明太祖洪武(1368年-1398年)年间承袭父职,随从颍国公傅友德出塞征战,斩获颇丰。回师后,参与修筑各个边城。
建文元年(1399年),燕王朱棣起兵“靖难”,李彬归附朱棣,成为燕军前锋,转战有功,累升为右军都督佥事。[2]
永乐元年(1403年)四月,在淇国公丘福的建议下,朱棣下诏封李彬为丰城侯,食禄一千石,给予世袭诰券。[3]
永乐二年(1404年),襄城伯李濬征讨永新叛寇,命李彬率兵策应。李彬尚未到时,贼寇已被平定,朱棣命他以所率的军队镇守广东。[4]
永乐四年(1406年),朱棣把李彬召回,命其捉拿南阳秔君山贼寇。同年七月,李彬以左参将的身份携征夷副将军印,将此印授予黔国公沐晟,与其进兵讨伐越南胡朝。十二月,李彬和云阳伯陈旭攻破安南西都,又在木丸江大败贼兵。安南平定后,论功,他与陈旭都因临敌迟缓,不给加封,加禄米五百石。不久后,李彬充任总兵官,防备倭寇于海上。后移师征伐,并擒获了长沙贼人李法良。[5]
永乐九年(1411年)正月,李彬与平江伯陈瑄等率浙江、福建舟师剿捕沿海盗寇。[6] [7]
永乐十年(1412年),朱棣命李彬前往甘肃,与西宁侯宋琥安置投降的酋长。李彬与安远侯柳升严兵布在边境上,而令土官李英防守野马川。凉州酋长老的罕反叛,都指挥何铭战死,李英追踪,全部俘获了老的罕的部众,老的罕逃到赤斤蒙古。朱棣想发兵,李彬说道路遥远,粮饷难继,应慢慢谋取,至永乐十一年(1413年)李彬取代宋琥镇守甘肃时,赤斤蒙古捆老的罕来献给他。朱棣嘉奖李彬的功劳,给他的赏赐很丰厚。
永乐十二年(1414年),李彬随从朱棣北征,指挥右哨,在忽失温击破敌人,追击到土剌河。回师后,他受到上赏,移镇陕西。[8]
永乐十五年(1417年)二月,李彬受命佩征夷将军印,镇守交趾。他到达后即击破并擒获了陆那县贼人阮贞,派都督朱广等人平定顺州和北昼等寨。
永乐十六年(1418年),清化府土巡检黎利反叛,李彬派朱广率军将其击破,黎利逃走。
永乐十七年(1419年),李彬派都督同知方政在可蓝栅袭击黎利,抓获其将军阮个立等,黎利逃到老挝。明军撤回后,黎利又出来为寇。都指挥黄诚将他击退,因有暴雨而回师。[9]
当时,交趾到处起来反抗,李彬派遣将领分道前往征讨,方政讨伐嘉兴的车绵子等人,以及南策的郑公证、大湾的丁宗老;朱广讨伐谭兴邦等别部;都指挥徐謜原讨伐俄乐的范钦;指挥陈原瑰讨伐恶江的陈直诚;都指挥王忠讨伐峡山的杨恭。他们都先后报捷。而贼人势力最大的,李彬便亲自率兵前往攻打。潘僚是乂安土知府,遭宦官马骐的欺凌,在衙仪造反。李彬将他击败,追到玉麻州,擒获了其首领,再推进焚烧了他的寨栅。潘僚窜到老挝,李彬派都指挥师佑率师前往。潘僚以老挝兵迎战,师佑在农巴林将其击败,全部降服了他的部众。范玉是涂山寺僧人,在东潮州造反。李彬前往征讨,将他击败在江中。范玉逃脱,官军追到东潮抓住了他。而郑公证的党羽黎侄又作乱,都指挥陈忠等多次在小黄江将其击败,李彬亲自率兵追捕,将其部众全部抓获。于是各支贼人全被平定,只有黎利一再出没,聚众于磊江,屡次被徐謜、方政击败后,又逃走。[10]
永乐十九年(1421年),李彬因粮饷供应不上,请令官军与土军参错屯田,并将拟定的屯田军、驻守军和征战军的数量报告朝廷。朱棣批准。李彬将要发兵入老挝索取黎利。老挝害怕,请自捕黎利献上,正好李彬疾病发作,只好罢兵。[11]
永乐二十年(1422年)正月,李彬去世。朱棣追封他为茂国公,谥号“刚毅”。[12]
在李彬死后,后继者孟瑛、陈智、李安、方政等人,都无能讨贼。成山侯王通接镇交趾后,贼势更盛,交趾终于无法守住。[13]
人物评价
倪岳:①而公继之,复从义旗清内难,丰功伟烈,卓冠当时。卒致生拜侯封,殁进公爵,大国荣名,上及三世,非天实生之以为兴王之佐,而何视汉丰沛、南阳之豪不足多也。[14] (《茂国刚毅公传》)②公为人仪状奇伟,襟度宏远。深沈果敢,端静有谋。忠诚以事上,恩信以服下。小心畏慎,有功不伐,有劳不矜。用能深荷主知,信用日笃,凡有大事,辄以属公。咸克有济,信为一代之名将矣。[14] (《茂国刚毅公传》)
I. 文化企业为什么要融资
文化企业家虽具有较好的文化素养和文化背景,但管理背景相对欠缺,他们能设版计出优质的产品和服权务,却无法将其转化为完整的商业逻辑,为企业制定长期战略规划。
其次有些文化企业的成本控制、财务管理、会计核算等内部管理不成熟,致使投资方以企业财务模型不可靠、信息质量较差为由,拒绝“出钱”。参与投融资活动的企业必须提供高质量的财务信息,才能获得投资人信任。目前国内尚未针对文化企业专设会计准则,这也是导致文化企业财务信息质量相对较差,财务模型不稳健,发展不顺利的原因之一。
第三个原因是目前文化企业规模普遍偏小,且“单打独斗”不“抱团”,导致“吸金”能力弱。李彬认为,通过产业园区集合同类企业形成协作共同体,或可吸引投资方的目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