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央行报告剑指银行同业套利乱象什么意思
央行近日发布货币政策执行报告透露,明年一季度将资产规模超5000亿元银行发行的一年内同业存单,纳入宏观审慎评估体系(MPA)考核。这将有效抑制金融市场同业套利乱象,降低金融市场整体运行风险。
从根本上说,金融机构同业业务应服务于流动性管理目的,而不是成为同业资金套利工具,更不能成为规模扩张手段。无论是防范金融风险,还是促进业
务稳健发展,金融机构均要全力避免过于依赖同业业务的倾向。金融管理当局也要及时制定规则,消除不合理的同业套利空间,促进同业业务规范发展,并回归流动
性管理本源。
执法不严,没有从根本上解决问题。利益面前人们什么都做得出来这个是很正常的事情。
㈡ 银行购买同业理财有什么风险点有什么要注意的
首先要看你选择的是哪一种产品。因为银行的产品也分为账面无版风险和账面有风险的状况。权 选择账面无风险如定存或者保险类的产品其实也存在长期货币贬值的风险。 选择账面有风险的如基金或者定投类的就和该产品的相关行业有关系了 即使是银行存款也存在的长期通胀下的货币贬值风险。 还有就是自主买卖型的例如银行推出的类似交易炒作类产品风险还是比较大的。 我们群建议鸡蛋不要放在一个篮子里,分批配额理财才好。
㈢ 为什么银监会要查银行同业和理财业务
证监来会指出,多种渠自道盘活信贷资源,加快处置不良资产。银行业要深入实施差异化信贷政策和债权人委员会制度。积极稳妥开展市场化债转股,稳妥有序推进投贷联动试点。中国要进一步推进民间资本进入银行业,有序推进民营银行设立。中国银行业要查纠参与方过多、结构复杂、链条过长、导致资金脱实向虚的交易。目前实施的政策性债转股,其内涵和整个模式已经从改革和发展两方面扩展了。从改革意义来说,债转股的内在含义实际上与十五大所规定的推进现代企业制度、发展多元化产权结构和国有资本实施战略性重组这些改革目标密切联系在一起,为这些改革提供了一个好的契因和条件。从发展方面看,与解决我们目前国有企业面临的许多重大难题有密切关系。债转股不意味着国家或有国家背景的金融机构把企业的烂帐认下来,而是淘汰旧的生产能力、调整产权结构、促进技术设备更新,以及在全社会的空间实现资源优化配置等。债转股不仅提高了追回权益的保证程度,而且有可能以此为契机辟出国有企业改革的一条新路。
㈣ 什么是银行同业理财
包括但不限于商业银行理财产品、信托投资计划、证券投资基金等。
同业投资范围包括但不限于商业银行理财产品、信托投资计划、证券投资基金、证券公司资产管理计划、基金管理公司及子公司资产管理计划、保险业资产管理机构资产管理产品等。投资风格稳健、操作模式灵活、项目运作高效、客户体验至上。
购买其他商业银行针对金融同业机构发行的理财产品。与设立在中国境内的资产管理公司、金融租赁公司、消费金融公司、汽车金融公司等具有办理同业借款业务资格的非银金融机构开展的资金借出业务。
(4)同业理财叫停扩展阅读:
银行同业理财的相关要求规定:
1、商业银行理财产品财产独立于管理人、托管机构的自有资产,因理财产品财产的管理、运用、处分或者其他情形而取得的财产,均归入银行理财产品财产。
2、商业银行理财产品管理人、托管机构不得将银行理财产品财产归入其自有资产,因依法解散、被依法撤销或者被依法宣告破产等原因进行清算的,银行理财产品财产不属于其清算财产。
3、商业银行理财产品管理人管理、运用和处分理财产品财产所产生的债权,不得与管理人、托管机构因自有资产所产生的债务相抵销;管理人管理、运用和处分不同理财产品财产所产生的债权债务,不得相互抵销。
㈤ 央行同业存款新规有什么影响可能会导致什么后果
同业存款新规或将产生三大影响。
影响1 贷款可能更加容易
商业银行此前吸纳的证券及交易结算类存放等,没有纳入普通存款的范围,所以商业银行拿到这些资金以后,一般不能作为信贷资金投放到市场当中,一旦同业存款新规实施,商业银行就可以这类存款作为普通存款纳入存款准备金率的测算中,也就是能够变相降低存贷比,有更多的资金可以直接进入信贷市场。一是贷款可能更容易,二是市场流动性增加以后,贷款市场利率可能走低。
影响2 银行理财预期收益或降低
商业银行的存贷比降低以后,商业银行通过提高理财产品收益率来吸引资金的思维可能发生改变,最可能的是今后发行的部分银行理财产品,预期年化收益率有可能会比现在要低一些。
业内人士表示,最近几天发行的银行理财预期收益率还没有受到此消息影响,如果投资者的风险承受能力较低,又热衷购买银行理财产品,年末或许是一个好时机,最好购买中长期的银行理财产品。
影响3 市场套利机会可能增强
日前出席活动时,中央财经大学中国银行业研究中心主任郭田勇表示担心,出台这种政策后,人为增加了监管套利的机会。他认为,同业存款暂不用交存款准备金,而利率又可能比一般存款利息高,如果商业银行让客户购买产品,或者买基金公司发的货币市场基金,然后再把钱往银行存,不就变成存款了吗?
对于这种担忧,也有市场人士持不同的观点。同业存款利率远高于一般性存款的利率水平,商业银行也会考虑到成本,即使在短期内存在套利空间,但从长期来看,同业存款仍然要纳入表内,也就是说最终会受到资本充足率杠杆率的限制,应该不会无限制扩张。
㈥ 关于银行同业理财产品“非保出函”的模式
以下转自知乎——
银行间的理财购买方也是银行,换句话说就是A银行的自营资金去买B银行的理财。
具体购买的品种各家银行的政策不一样,有些不能买任何理财,有些可以买保本保收益理财,有些可以买保本浮动收益理财,有些可以买非保出函理财,有些可以购买非保理财。
绝大多数情况下,保本保收益的是没有什么风险的,只要符合本行政策,又有同业理财投资的额度,放心去做,需要注意的是操作风险,核签核印核机构这些不用我说,做同业的都知道。
保本浮动收益使这些品种里面风险最高的,因为收益会拿不全,比如产品说明上满足A条件支付收益5.5%,不满足支付收益2.0%。一旦发生不满足A条件的情况,对方银行只会付你2.0%的利息,而且有理有据,到时候总行ftp计价亏利润就得你个人承担了。
非保本的理财,出函不出函其实差别不大,函的合规性和有效性存在很大问题,多数情况下和财政函一样只是个“安慰函”,也只是为了满足本行的政策要求。但是此类理财个人认为不出系统性风险的情况下,四大行和国股行还是会按本息兑付的,至少目前市场上没有发生过银行间市场的本金违约。要注意的是理财资金投资标的,债券、现金类的产品自不用说,项目类资产也基本可控。股类资产风险较大不建议购买。其实非保理财和保本理财的投向都差不多,不能发成保本的顾虑也就是成本和资本的限制。
㈦ 银行业同业资产和负债双双收缩是真的吗
14日从银监会来获悉:三季源度,银监会系统遏制资金脱实向虚势头,促进风险有序释放。数据显示,今年以来,银行业资产质量保持稳定,不良贷款率比年初下降0.04个百分点。
据银监会相关负责人介绍,银监会对信用风险、流动性风险、交叉金融风险、房地产泡沫风险、案件风险等开展专项排查。同时以同业、理财、表外业务为重点推进银行业市场乱象整治专项行动,遏制资金脱实向虚,降低影子银行风险。
㈧ 银行购买同业理财有什么风险点
同业业务对金融稳定的影响可以从两个角度分析:一是微观机制,也就是从事同业业务的这些机构自身面临的个体性风险;二是宏观机制,即是银监会政策研究局副局长张晓朴总结概括的Calico机制。
微观机制方面:
第一,同业业务存在较为严重的期限错配,会给单个机构带来流动性风险(LiquidityRisk)。这可以通过流动性覆盖率指标(LCR)来衡量,银监会今年3月发布的《商业银行流动性风险管理办法(试行)》已经对该指标提出了定量定性要求。同业业务做得比较多的银行,这一指标会明显恶化。
第二,期限错配增大了很多单家金融机构的利率风险(Interest Risk),甚至使其敏感性缺口发生方向性变化。例如,以前很多银行负债期限长于资产,因此喜欢央行加息;但同业业务是用很短期限的负债去匹配很长期限的资产,和银行传统的非同业业务的资产负债的配比方向相反。所以,同业业务的增加会导致银行从喜欢央行加息变成喜欢央行减息。问题的关键是,可能有相当一部分金融机构还不知道自己的利率敏感性已经发生了这种方向性变化。
第三,集中度风险(Concentration Risk)增大。集中度的风险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从基础资产的角度看,一部分非标资产最终投向了地方政府融资平台、房地产、矿产等限制性或投机性领域,增加银行在这些领域的风险集中度。二是银行之间的风险敞口大幅度增加,使得风险的相关性急剧上升。
第四,集团传染的风险(Group-wide Risk)增大。很多银行通过银行下设的信托公司、基金公司从事非标债权业务,并且自己在表内持有,可能违反了关联交易、防火墙的内控要求和监管规定,使得风险隔离失效。
第五,信用风险(Credit Risk)增大。一方面是交易对手的信用风险增大,另一方面借款企业的信用风险也需要纳入考虑。因此,银行或金融机构在从同业业务获利的同时,也承担了本来不需要同时承担的风险——既要承担同业敞口风险,又要承担非标资产基础资产的信用风险。
第六,从监管角度来看,大量的抽屉协议等破坏了合规文化,增加了合规风险(Compliance Risk)。这是一种对于金融生态的破坏,会使得监管难度和监管成本极大上升。
此外,还有一种风险是高杠杆风险,一些数字在一定程度上支持这一观点。有研究指出,2012年初同业资产杠杆率是8倍,而到2013年中旬杠杆率上升到了16倍。这些研究没有说明具体的计算方法和数据处理,如果可靠,那么同业业务也会通过提高杠杆而使银行的脆弱性增加。
㈨ 五部委整治同业市场会影响互联网理财宝宝吗
事件背景 为进一步规范金融机构同业业务经营行为,人民银行、银监会、证监会、保监会、外汇局日前联合印发了《关于规范金融机构同业业务的通知》。 《通知》在鼓励金融创新、维护金融机构自主经营的前提下,按照“堵邪路、开正门、强管理、促发展”的总体思路,就规范同业业务经营行为、加强...和改善同业业务内外部管理、推动开展规范的资产负债业务创新等方面提出了十八条规范性意见。 《通知》逐项界定并规范了同业拆借、同业存款、同业借款、同业代付、买入返售(卖出回购)等同业投融资业务。要求金融机构开展的以投融资为核心的同业业务,应当按照各项交易的业务实质归入上述基本类型,并针对不同类型同业业务实施分类管理。 《通知》强化了金融机构同业业务内外部管理要求,规范了会计核算和资本计量要求,设置了同业业务期限和风险集中度要求,强调了加强流动性管理的重要性。同时,《通知》为金融机构规范开展同业业务开了“正门”,支持金融机构加快推进资产证券化业务常规发展,积极参与银行间市场的同业存单业务试点,提高资产负债管理的主动性、标准化和透明度。 “宝宝”类货基高收益的风光时代一去难返 众所周知,货币型基金的投资对象主要是银行的定期存款,大额存单和债券回购和中央银行票据,其中在金融机构同业市场上进行同业业务占其大半壁江山,此次《通知》规范了金融机构的同业经营,对货币型基金产生了重大的影响: 首先,货币市场的整体利率水平会降低。 《通知》整体上对各个金融机构界的同业交易进行了界定,并且详细的说明了其在资产负债表的列示,加大了监管,这会使得同业交易更加的规范与透明,增加了同业交易的流动性,降低了同业交易的风险,同时也使得同业交易的利率中枢下移,带动整个货币市场利率的下行,当然我们的“宝宝”类货币型基金作为货币市场的一部分,也会受其影响。 其次,加强期限错配监管,货基收益率下降。 期限错配是指“资金来源短期化,资金的运用长期化”,使得当需要运用资金时导致资金短缺的一种现象。举一个例子,假定某银行吸收的存款都是1年期的定存,放的贷款都是3年期的长贷,那么1年期到期以后,假如储户需要银行提取1年期定存的时候,银行如果自有资产不足,必然存在资金短缺的现象,这时银行只能“提前收回3年贷款”或者“违约滞提”。这就是“资金来源短期化、资金运用长期化”的期限错配问题。既然期限错配可能产生资金短缺的现象,那么为什么金融机构会选择期限错配呢,这与利率的期限结构有关。根据利率的期限结构理论,不同期限的债券利率水平有所差别,正常情况下,投资者的流动性偏好使得期限越长利率越高。金融机构为了追求高额的收益,宁可牺牲一定的流动性也倾向于投资高收益的长期限品种,即使未来出现了流动性紧张的局面,他们也相信央行[微博]会充当最后贷款人的角色——这其实是金融机构获得了高收益,却把本应该承担的风险转嫁给了央行。
㈩ 银行募集的理财资金可以投资于同业理财嘛
1、设计理财产品,是要交待资金去向的;挪用算是违法;
2、作为竞争对手,你怎么为购买其他银行理财产品而设计理财产品;
应该是先有去向,才有募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