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首页 > 理财融资 > 健身行业融资

健身行业融资

发布时间:2021-03-15 02:02:19

Ⅰ 健身行业未来发展趋势

健身教练看是“高大尚”的行业,现在各大健身房或者会所的老板都是“融资”,教练的技术先放一边,主要是业绩,会不会销售?只要你销售业绩够用,管他妈你授课怎么样,都白费

Ⅱ 支招年轻人:未来几年健身行业发展最有前途

健身房行业发展趋势分析 朝高端场馆转型为一大方向

传统健身房产业 处在变革十字路口

一方面,健身房市场规模快速增长,即将突破千亿规模;另一方面,整个行业正遭遇着的中年危机,60%以上传统健身房经营困难,面临亏损甚至倒闭。

“赚快钱”的时代已经过去,小而美的互联网智能健身房、高端健身场馆等新业态涌现。是因循守旧,还是拥抱变革?相信聪明的资本已经作出选择。

扶持政策+风险投资推动 健身房市场迎来新一轮爆发

前瞻产业研究院发布的《中国健身俱乐部行业市场调研与投资战略规划分析报告》统计数据显示,2015年我国健身房市场规模约为仅700亿元,随着我国人民健身意识的进一步提升和健身房商业模式的进一步成熟,我国健身房市场预计仍将保持稳健发展,在健身俱乐部数量和会员人数迅猛增长的推动下,截止到2017年我国健身房市场规模达到了878亿元。预计2018年我国健身房市场规模将达983亿元。未来五年有望保持12%的年复合增长率,并且预测到了2020年我国健身房市场规模将达到1230亿元。与即将爆发的市场相对应的,却是整个行业正在遭遇着的中年危机,60%以上健身房经营困难,面临亏损甚至倒闭。

2015-2020年我国健身房市场规模统计情况及预测

数据来源:前瞻产业研究院整理

互联网智能健身房颇受欢迎

此类互联网智能健身房的确较受欢迎。互联网智能健身房因其创新运营模式,也引发了资本关注。据统计,近一年间,健身领域融资事件共26起,涉及融资金融14亿,其中与互联网智能健身房有关的融资数量有13起,占比达50%。

不过,值得关注的是,此类创新模式尽管看似更适应市场需求,但占比仍然较低。从细分品类来看,健身俱乐部和私教工作室依然占据最多的市场资源并且增长稳定,北上广深有4225家健身俱乐部,私教工作室则高达9411家,而近两年兴起的互联网智能健身房目前仅在一线城市布局,北上两地不足400家,仅占比4%。私教工作室由于开店成本小、运维压力小,近年来发展非常迅速,但“快车道”带来的同质化竞争,也导致私教工作室整体存活率普遍低于健身俱乐部。

向高端场馆转型

除了互联网智能健身房,向高端场馆转型也是健身房转型的一大方向,这以精品健身房为主。此类模式主要目标也是改善客户体验,销售与教练实现角色分离,场馆建立独立的销售团队,教练只负责教学工作,薪酬体系变成底薪+课时费,不再与销售抽成挂钩,教练实现课程体系的标准化统一化。

中国健身市场将主要有四类模式

未来,中国健身市场将主要有四类模式:线上平台,精品健身、大型健身房以及中小健身房。

大型健身房必须向上或是向下延伸,否则利润空间会受到压力。线上和线下结合以及中小健身房快速发展将成为市场重要变量。此类产品始于二三线城市,该过程越快越是可以帮助精品健身房吸引更多人群来健身。但也正因为现在新业态健身房发展速度太快,也会令部分健身房逐渐被淘汰。

健身市场具有反人性和地域性极强两个特点。这两个特点决定了互联网解决不了行业问题,所以必须遵循新时代规律去建立新模式。新模式的特点要遵循小而美、小而全以及低成本开店。新型健身房还可以借助互联网和物联网方式,将管理难度降到最低,尽可能扁平化管理。另外,,纵观全世界只有中国的健身房市场是年卡模式,而该模式将绝大部分有健身需求的人员挡在门外。健身房市场要发展就要打破年卡魔咒,必须以月卡、季卡等为基础,降低对销售的依赖性。

未来3-5年,中国健身人口渗透率依旧不会很高,再加之眼下资本寒冬,目前业内普遍认为转型阵痛将持续。

Ⅲ 健身行业发展有前景吗

最近几年,随着全民健身养生意识的加强,健身行业可谓是“忽如一夜春风来”,市民居住地周围的健身房如雨后春笋般遍地开花。可是这其中 ,不少健身房陷入经营困境,他们迫切需要找到一条适合健身房发展的持续稳定、高效智能的经营之路,以应对千变万化的市场需求。
一、健身房需要提供全面周到的服务及专业性的指导。

众所周知,大部分健身房的收入来自会员卡销售和私教,但是传统健身房类型单一,易受影响,而且服务质量欠缺,很难产生连续消费。有部分经营者也已意识到了这一问题的严重性。他们指出,健身行业的发展离不开专业化。“虽然处在上升期,但健身行业的专业性还有不少欠缺,比如专业教练不足,课程体系单一,过分依赖私教等,这些都亟待改变。”

传统型健身房,除了卖卡、卖私教,利润来源相对单一,简康运动采用智能手环连接整个场馆硬件,简餐、淋浴、操课扣费系统完善,增加盈利点。摒弃卖卡模式,采用储值方式消费,降低了入会门槛,提高会员复购率。

二、健身房急需专业系统的管理,以增加健身房用户的粘性。

健身房的发展队伍越来越大,但是发展情况却和发展速度成反比,究其原因健身房缺乏专业的管理意识,在越来越注重数量的同时忽略管理质量,导致健身房发展每况愈下,会员越来越少,闲置产品越来越多

“简康运动”唯客户体验和品牌为重,树立行业高度,塑造职业尊严感。满足健身与休闲的需求,将场馆打造成集健身与社交于一体的多元化平台,会员自主消费,自愿续费,从根本上解决会员来健身房频率少的问题。

在未来健身行业的发展前景是巨大的。随着我们国家的生活水平逐渐提高,对生活质量的需求,现在健身房在全国各地广泛崛起,但是想要在这个巨大的行业里分一杯羹还是需要正确的方法滴~

Ⅳ 健身房以高额回报来吸取会员集资投钱算非法融资吗

健身房以高额回报来吸取会员集资投钱,这是典型的非法融资。

Ⅳ 健身这个行业前景怎么样

收入增长推动健身需求扩大
收入提升是健身需求发展的首要前提。目前我国健身行业仍以年卡、季卡以及私教模式为主,健身会员每年的平均花费较高,其中一线城市健身年卡价格通常在3000元以上。健身消费需要有较高的收入作为支撑。数据显示,当人均GDP高于7000美元时,民众的动态精神需求会不断丰富;以美元计价,2017年中国全年人均GDP为8836美元,同时我国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25974元。随着我国居民收入不断提升,更多居民有望迈过“收入门槛”从而有实力进行健身消费。
目前,我国健身会员的渗透率仅1.2%,但在体育产业大发展背景下,健身行业空间将打开。据前瞻产业研究院发布的《健身俱乐部行业市场调研与投资战略规划分析报告》数据指出,2014年全国体育产业总规模超1.35亿元,产业增加值占国内生产总值的0.64%。规划提出到2020年体育产业规模超过3万亿元,产业增加值占国内生产总值的1%,并推动竞赛表演业、健身休闲业、场馆服务业、体育中介业等八大重点行业发展。未来,居民健身意识进一步增强,经济型用户和健身爱好群体的规模将持续扩大,对健身服务及设备的需求仍有较大增长空间。
据统计,从2017年7月起开始投放的10几家健身仓项目中,数量并不多,但项目获得融资的比例却很高,占到了80%。“超级猩猩”和“觅跑”为健身仓项目中融资总额最高的两家,其中“超级猩猩”在去年12月获得数亿元C轮投资;近日,刚刚面世两年的24小时智能健身品牌Liking
Fit公布了B、C两轮融资,其B轮领投方为方和资本,同创伟业、中路资本、光速创投等跟投,金额为5000万人民币;C轮由光控众盈领投,方和资本、光速资本跟投,共计3亿人民币。

Ⅵ 怎么样对我国体育产业投融资作出合理预测

参考前瞻产业研究院《2016-2021年中国体育产业发展前景预测与投资战略规划分析报告》显示,体育产业已成为发达国家扩大就业、提升产业附加值和文化输出的重要工具,2013年全球体育产值为7.5万亿元,占GDP比重约为2%,同期中国体育产业产值仅为3200亿元,占GDP比重仅0.56%,存在极为可观提升空间。
当前国内体育产业正面临三大腾飞机遇:1、随着人均可支配收入的提升、健身健康观念的进一步普及,对于集观赏娱乐及参与双重属性的体育产业的需求度正大大提升;2、体育良好的产业融合性使其成为国家经济转型及提升产品附加值的重要途径,自“十二五”以来政策利好正不断推进落地;3、体育运营良好的回报特性使得更多的优质资源整合者参与到其中,并通过融合创新的方式提供高附加值的健身健康相关服务及运营。
我国体育产业面临产业转型
体育产业被称为露天金矿,中国体育产业正面临着一个产业化转型的重要历史时期。目前我国年人均体育消费仅为27美元,与全球平均的217美元存在巨大差距。体育产业占GDP比重仅为0.56%,远低于美国的2.93%,及世界平均的2%。以14亿人口为基数,若中国可达到世界平均的人均体育消费水平,则国内体育产业市场空间可达到2万亿规模。

Ⅶ 国家对健身行业的态度怎么样

近几年,在国家政策扶持的背景下,我国健身休闲业在供给端、消费端呈现“两头热”局面。行业规模快速发展,但由于中国庞大的人口基数,中国健身产业的渗透率还远远低于美国。从资本市场来看,互联网智能健身房因其创新运营模式,也引发了资本关注,未来有望成为健身房的新一轮发展趋势。

快速发展,产值年均增速30%以上

2014年,国务院颁布《关于加快发展体育产业促进体育消费的若干意见》,将全民健身上升为国家战略。随着一系列指导性文件相继出台,健身休闲业在供给端、消费端呈现“两头热”局面。

据国家体育总局最新统计数据显示,至2017年底,我国体育健身休闲活动产值已达到581.3亿元,同比增长57.7%。强劲的发展势头延续到2018年,预测2018年体育健身休闲活动产值达到785.6亿元。

转型升级,智能健身成趋势

互联网智能健身房因其创新运营模式,也引发了资本关注。2018年,在健身领域融资事件共41起中,其中与互联网智能健身房有关的融资数量有15起,占比达37%。

不过,值得关注的是,此类创新模式尽管看似更适应市场需求,但占比仍然较低。从细分品类来看,健身俱乐部依然占据最多的市场资源并且增长稳定,北上广深有4179家健身俱乐部,而近两年兴起的互联网智能健身房目前仅在一线城市布局,北上两地不足400家,仅占比4%,未来有望成为健身房的新一轮发展趋势。

——更多数据参考前瞻产业研究院发布的《中国健身俱乐部行业市场调研与投资战略规划分析报告》。

Ⅷ 健身行业的市场前景有多大

收入增长推动健身需求扩大
收入提升是健身需求发展的首要前提。目前我国健身行业仍以年卡、季卡以及私教模式为主,健身会员每年的平均花费较高,其中一线城市健身年卡价格通常在3000元以上。健身消费需要有较高的收入作为支撑。数据显示,当人均GDP高于7000美元时,民众的动态精神需求会不断丰富;以美元计价,2017年中国全年人均GDP为8836美元,同时我国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25974元。随着我国居民收入不断提升,更多居民有望迈过“收入门槛”从而有实力进行健身消费。
2016年,我国经常参加体育锻炼的人数已超过4亿人。
据前瞻产业研究院发布的《中国健身俱乐部行业市场调研与投资战略规划分析报告》数据统计,从2017年7月起开始投放的10几家健身仓项目中,数量并不多,但项目获得融资的比例却很高,占到了80%。“超级猩猩”和“觅跑”为健身仓项目中融资总额最高的两家,其中“超级猩猩”在去年12月获得数亿元C轮投资;近日,刚刚面世两年的24小时智能健身品牌Liking
Fit公布了B、C两轮融资,其B轮领投方为方和资本,同创伟业、中路资本、光速创投等跟投,金额为5000万人民币;C轮由光控众盈领投,方和资本、光速资本跟投,共计3亿人民币。
我国健身会员的渗透率仅1.2%,但在体育产业大发展背景下,健身行业空间将打开。2016年7月,国家体育总局印发《体育产业发展”十三五”规划》,指出2014年全国体育产业总规模超1.35亿元,产业增加值占国内生产总值的0.64%。规划提出到2020年体育产业规模超过3万亿元,产业增加值占国内生产总值的1%,并推动竞赛表演业、健身休闲业、场馆服务业、体育中介业等八大重点行业发展。未来,居民健身意识进一步增强,经济型用户和健身爱好群体的规模将持续扩大,对健身服务及设备的需求仍有较大增长空间。

阅读全文

与健身行业融资相关的资料

热点内容
光大银行贷款最快放款时间 浏览:393
精工贵金属表 浏览:924
安置房装修按揭贷款 浏览:614
2019年3月19日期货黄金走势分析 浏览:187
开通能源期货 浏览:476
投资公司做外汇怎么样 浏览:605
湖北宝明号贵金属投资 浏览:240
信托投资公 浏览:320
超星尔雅个人理财规划 浏览:735
江苏外汇平台代理 浏览:661
景顺动力平衡基金今日走势 浏览:898
有贷款房去名字 浏览:115
辽宁省企业投资项目核准暂行办法 浏览:739
小微融资现状 浏览:521
etf股票有哪些 浏览:961
期货松绑影响股市吗 浏览:999
股票上升五浪 浏览:988
上海杉众投资靠谱吗 浏览:332
11万台币兑换人民币 浏览:739
海美基金 浏览:316